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血液的一般检查

2012-04-25 50页 ppt 6M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5631

暂无简介

举报
血液的一般检查nullnull血液一般检验包括 血液常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测。nullnull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nullnullnull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红细胞的功能 主要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每克Hb可携氧1.34ml。 在红细胞成熟进入血液循环后,其细胞核和所有的细胞器全部退化消失,而只留下了血红蛋白、质膜和能维持质膜完整性及气体转运功能的少数酶类。 nullnull参考值: 红细胞 (RBC) 血红蛋...
血液的一般检查
nullnull血液一般检验包括 血液常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测。nullnull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nullnullnull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红细胞的功能 主要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每克Hb可携氧1.34ml。 在红细胞成熟进入血液循环后,其细胞核和所有的细胞器全部退化消失,而只留下了血红蛋白、质膜和能维持质膜完整性及气体转运功能的少数酶类。 nullnull参考值: 红细胞 (RBC) 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 (4.0 ~ 5.5)×1012/L * 120 ~ 160g/L (3.5 ~ 5.0) ×1012/L * 110 ~ 150 g/L 新生儿 (6.0 ~7.0) ×1012/L * 170 ~ 200 g /L 要同时记住数值和单位null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及Hb高于正常参考值高限。具体为 男性 RBC>6.0×1012/L, Hb>170g/L; 女性 RBC>5.5×1012/L, Hb>160g/L。“红细胞增多”的鉴别诊断血浆中水分浓缩 呕吐腹泻,烧伤 甲亢危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崩症“红细胞增多”的鉴别诊断1. 相对性增多 2. 绝对性增多原发性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增多:EPO增加 EPO代偿性增加:组织缺氧 EPO非代偿性增加:肿瘤,肾脏疾病 nullnull(二)RBC及Hb减少(贫血):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Hb及红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按WHO标准,以Hb作参考,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妊娠期<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的程度: “红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红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1. 生理性减少 2. 病理性减少妊娠 老年人红细胞生成较少 红细胞破坏增多 失血“红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骨髓造血障碍:AA,慢性病性贫血 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巨幼贫 血红素合成障碍:缺铁贫,铁粒幼 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红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病理性减少 生成不足 破坏过多 失血红细胞内在缺陷: 遗传球 PNH 异常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生成障碍贫血 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外来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机性损伤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引起溶贫 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nullnull2.红细胞大小异常:null3.红细胞形态异常: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正常红细胞靶形红细胞球形红细胞null镰形红细胞畸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null红细胞形态不整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缗钱状排列null4.染色反应异常null4.染色反应异常低色素性红细胞正常红细胞染色高色素性红细胞嗜多色素性红细胞null5.红细胞结构异常:null嗜碱性点彩红细胞null④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中,出现在外周血中即为病理现象,见于: .增生性贫血:最常见的是溶血性贫血,亦可见于急性失血 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以晚幼红细胞及中 幼红细胞为主。 .红血病、红白血病:以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为主,是骨髓 中幼稚红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入血。 .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时肝、脾、淋巴结等组织恢复胚胎 时期的造血功能,由于无血液屏障,幼稚细 胞被释放入血。 .其他: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null转移癌细胞 (100倍)null转移癌细胞 (1000倍)null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功能: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可通过趋化作用、变形功能、粘附作用、吞噬和杀灭病原微生物。null *白细胞的组成 中性粒细胞 N 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E 白细胞 嗜碱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L 单核细胞 M *白细胞计数:测定血液中各种白血病的数量。 *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血涂片上计数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数及质 量。WBCnull参考值: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 109/L, 6个月~2岁(11~12)× 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粒细胞:(0.5~5%) 嗜碱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白细胞分类null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nullnull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WBC>10×109/L 白 细 胞 减 少:WBC<4 .0×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N<1.5×109/L 中性粒细胞缺乏:N<0.5×109/L (一)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N)null 生理性增多:下午、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妊娠后期、 分娩时及月经期、高温、严寒等,为暂时性、无质量异常。 1.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的原因,以化脓性球 菌最明显。 2.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外 伤、烧伤、冻伤、心梗、及严重血管内溶血, 12~36h。 3.急性中毒: 4.急性失血:特别是内出血,1~2h内升高,是 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6.其他:严重缺氧、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 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null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G-细菌、寄生虫(如疟 疾)严重感染、抵抗力低下(WBC低,N百 分数高,预后差)。 血液系统疾病:AA、粒细胞缺乏症、巨幼贫、 PNH、骨髓转移癌。 理化因素:放射性核素、化学物品、药物等。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 其他:SLE、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null 疟原虫null 疟原虫null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①概念: .核象:是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情 况,其变化可以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正常核象:中性粒细胞以3叶居多,杆核与分叶的比值为1:13。 .核左移:外周血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 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超过5%。 .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超过3%。 nullnullnullnull②临床意义 核左移 见于急性感染、中毒、失血、溶血、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等。 核右移 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减退和抗代谢药物应用后。 在感染的恢复期亦可出现。 如在疾病的进展期出现则示预后不良。null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①中毒颗粒:细胞浆中出现的粗大的、大小不一的深 紫色或蓝黑色毒颗粒。 ②空泡形成:细胞受损后,胞质发生脂肪变性所制致。 ③核变性:包括核溶解、核固缩、和核碎裂。 ④细胞大小不均:细胞大小悬殊,相差1倍以上。 *以上四种情况称为中毒性中性粒细胞。可单独或同时出现,与细胞受损的程度有关。和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相似。 *棒状小体(Auer body):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白细胞中出现的长度约1~6μm紫红色细棒状物,只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发现棒状小体可肯定ANLL的诊断。中性粒细胞中毒性变null中毒颗粒 形态异常空泡粒细胞nullnullnull奥尔(Auer)氏体null(二)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 E): ①过敏性疾患:哮喘、荨麻疹、血清病等。 ②寄生虫病:以肠道寄生虫为主,E>10%。 ③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等,E轻度升高。 E↑ ④血液病:CML、淋巴瘤、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等。 ⑤恶性肿瘤:见于有转移或坏死的恶性肿瘤。 ⑥某些传染病:猩红热急性期是唯一E有升高的传 染病。 ⑦其他: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等。 E↓ 临床意义较小。 见于: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伤寒极期 等。 临床意义null嗜酸性粒细胞null附:类白血病反应 1.定义: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液学反应。中性粒细胞型最常见。 nullnullPh`染色体 t(9,22) (q34,q11)null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一)定义: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Ret)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此类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作活体染色时胞浆中含有多少不等的蓝色点网状结构,因此称网织红细胞。 Ret由骨髓进入血液后,经24-48小时碱性物质完全消失,变为成熟红细胞。null(二)参考值: 百分数: 成人:0.005~0.015(0.5%~1.5%,平均1%) 新生儿:0.02~0.06(2%~6%) 绝对值:(24~84)×109/Lnullnull(三)网织红细胞的形态: 活体染色见下图×100×1000null(四)临床意义 1.反映骨髓(红系)的造血功能 ⑴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主要见于溶血性贫 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后。 ⑵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 血,骨髓病性贫血。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Ret仅轻度升高,用铁剂或叶酸后3~5天Ret↑,7~10天达高峰,2周后Ret↓RBC及Hb开始上升。称网织红细胞反应。 3.作为病情观察指标:用于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治疗时。null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 ,RPI)RPI是指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关系。由于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受到贫血程度(血细胞比容)及其在外周血成熟时间的影响(生理情况下1天成熟,贫血时2天成熟)。RPI计算公式: 病人网织红细胞% 病人红细胞比容 RPI= × 2 正常人红细胞比容 *2为网织红细胞成熟时间, 正常人红细胞比容:男性45%,女性40%。 *参考值:RPI为2。 *临床意义: RPI>3,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RPI <2见于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细胞系成熟障碍所致的贫血。null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一)定义: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二)原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三)影响血沉的因素 1.使ESR增快的因素: 血浆中不对称大分子物质,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贫血。 2.使ESR减慢的因素:白蛋白、红细胞增多、卵磷脂。null(四)参考值 成年男性:0~15mm/1h末; 成年女性:0~20mm/1h末。 null(五)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快: 1.炎症性疾病:如风湿病、结核病。 2.组织损伤及坏死: 3.恶性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及贫血。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 5.其他: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 生理性增快:儿童、月经期和妊娠期妇女、老年人。null
/
本文档为【血液的一般检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