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转型的世界意义_从_华盛顿共识_到_北京共识_

2012-04-26 4页 pdf 1M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605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转型的世界意义_从_华盛顿共识_到_北京共识_ � 周建军 � 何恒远 中国转型的世界意义: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 � [内容提要] �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 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 理论界 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得到国际 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 模式, 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 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成为当代经济发...
中国转型的世界意义_从_华盛顿共识_到_北京共识_
� 周建军 � 何恒远 中国转型的世界意义: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 � [内容提要] �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 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 理论界 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得到国际 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 模式, 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 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 � [关键词] � 中国 � 经济转型 � 制度变迁 � 华盛顿共识 � 北京共识 � � 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 2004年 5 月发表乔舒亚�库珀�拉莫( Joshua Cooper Ramo)的 一篇, 题为�北京共识� � , 对中国 20 多年的 经济改革成就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 也是适于追 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 榜样。一文既出,顿时对�中国模式�以及�北京共 识�的讨论成为了国际主流媒体在 5月份的一个 引人关注的动向。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网络版 5月 20 日刊登的题为�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改 变�的文章,称赞中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政治 改革果断明智; 英国�卫报�5 月 27 日刊登题为 �中国解决亿万人民温饱问题的经验�的文章, 认 为中国的崛起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除西方发展模式 之外的一个强有力的选择; 墨西哥�每日报�5月 24日刊登了题为�中国: 亚洲的地平线�的文章, 认为中国奇迹是依照自身情况理智制定社会经济 政策的结果。�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发展模式的国 � � 收稿日期: 2004�12�20 � � 作者简介:周建军,湘潭大学商学院讲师 ( 411105) ,南开大学 经济研究所博士, 300071;何恒远,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 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转型模式开始的时候并不被 西方看好,到现在�华盛顿共识�整体受到置疑后, 西方学者又提出了�北京共识�。因此从理论上对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作些比较就显得非常 必要,本文的立意旨在于此。 转型的不同解析意义及 大国转型的世界意义 � � 从历史来看, 20世纪人类进行了两项伟大的 社会实验,其一是始于 20世纪 20年代的席卷全 球的社会主义实验, 其二是始于 20 世纪 80年代 的转轨实验。从社会制度变迁和制度的角度 而言,第二项实验的艰难程度比第一项也许更难。 单在转型经济学内部, 关于制度变迁路径和经济 绩效的争论比在任何一个经济学领域都更激烈, �72� � � 新华网 �http: / / news� xinhuanet� com/ newscenter/ 2004- 06/ 13/ content_1522884�htm 伦敦外 交政策中心 网站 �http: / / fpc�org�uk/ fsblob/ 244�pdf 更缺乏共识。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的转轨路径和 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激进的转轨路径成为学术界关 注的焦点。坚持渐进转型模式的学者说: �要生小 孩,你必须经过十月怀胎�;而赞成激进转型模式 的人则反驳说: �人不能分两步跨过同一个沟�。 隐喻是形象而有力的武器,可是这个武器最后却 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目前转型经济学的确还 处于还很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步。转型时间的短 暂性与转型理论的还不具最终证伪性不无关系。 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经济理论特别是各经 济学科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概念也往往充当了基 本理论假设,概念的诠释与演变过程则体现出经 济理论的演进道路。转型的理解与定义的确非常 广泛。目前相对比较经典与普遍的定义是热若 尔�罗兰的说法:转型即一种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 程或者说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 �。然而即便如 此,经济学界对于什么是转型以及转型经济的本 质认识一直还存在着争论。转型经济学家科尔奈 认为,所谓转型就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 并且认为只有政治社会制度变革成功了才能实现 经济体制方面的转型, 政治转轨决定经济方面的 转轨。科尔奈还提出了� 体制的特殊品性� ( the system�special attributes) 概念来分析社会转型问 题�。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则从法国 19 世纪 宪政转轨与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长短期不 同绩效来分析目前中国与俄罗斯的转型经济, 认 为只有完成了宪政转轨, 才算真正完成了过渡,仅 仅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并不算完成了过渡, 并 根据以上分析框架认为现在就断言中国改革会成 功还为时过早�。由于他们的理论是在世纪之交 的新千年发表的, 所以还引起了理论界很大的反 响。科勒德克教授则将原来实行计划体制的后社 会主义国家向市场体制的变革实践划分为两大类 型:一类是由�有限的经济变化+ 严格限制的政治 变革�为特征的市场改革,一类是由� 经济+ 政治 发生根本性变化�为特征向市场转轨,并由此断言 中国模式只能算作�市场化改革�, 而不能算�转 轨� �。国内学者吕炜用�转轨�来定义经济体制 的变革,用�转型�来定义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并 提出了�转轨- 转型�( Transition�Transformation)双 视角的理论研究范式, 其基本的学科背景建立在 发展经济学与转轨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上�。周 冰教授则认为改革与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过程, 改 革与转型只是变化方式与变化程度的不同,但从 最终的目标与推动力来看, 二者是一致的。并且 他认为转型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文明转 型,第二个层次是指社会转型,第三个层次则是经 济体制的转型。以往对于转型概念与定义的争 论,其实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问题。� 景维民、孙 景宇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下来认识转型经济, 认为转轨经济的实质是要在原来计划经济的实体 经济基础上再构造出一套价值系统, 来真正反映 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而构造这样的一套 价值系统就必须要求国家建立商品经济,重构商 品货币关系,即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无论理论界存在多么大的分歧和争论, 中国 20多年经济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转轨的成 功之路,转轨的轨迹本身就是来自实践的范本,也 必将对过去已有的理论提出挑战。现有的经济转 型的研究与实践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 是把经济转型与政治体制变革联系起来,并认为 转型的核心是宪政制度的大规模改变, 经济转轨 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改革的实施上讲求价格贸 易自由化、宏观稳定化、产权私有化三位一体的同 �73�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2005年第 1期 � � � � � � � � 景维民,孙景宇 � 全球视角中的转轨经济 � 经济学动 态, 2004( 3) : 90 周冰,靳涛� 经济转型方式及其决定 � 南开大学经济研 究所内部讨论资料, 2004: 5 吕炜� 转轨经济研究思路的评述、反思与创新 � 财经问 题研究, 2004( 2) : 8 格泽戈尔兹�W�科勒德克 �从休克到治疗 � � � 后社会主 义转轨的政治经济 �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2 萨克斯,胡永泰, 杨小凯 �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 信报 (财经月刊) , 2000(4、5、6) 科尔奈所说的� 体制的特殊品性�包括政治力量特征、产 权的分配特征、协调机制特征、经济行为者的典型特征与经济运 行特征等 � Janos Kornai�What the change of system from socialism to capitalism dose and does not mea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Winter 2000: 22~ 27 热若尔�罗兰著,张帆、潘佐红译 � 转型与经济学 � 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02: 6 王曙光 � 论转轨经济学的� 华盛顿共识�与� 后华盛顿共 识�� 经济学家网站 时推进策略。这种策略被称为激进的或休克的方 式,大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都采取了这样的转轨 模式。另一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 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经济建设与经济转 轨是改革的核心,通过价格逐步放开、国有企业逐 步转换经营机制来形成市场的主体与客体,所以 又被称为渐进的或双轨的方式, 中国是实践这种 转轨模式的典型代表。� 对中国实行的渐进转型方式, 理论界一般都 给予了很高的。罗斯基 ( Rawski)、诺顿 (Naughton) ( 1999)检验了在市场不完善情况下转 型体制是如何支持经济增长保持较高水平的; 钱 (Qian)、诺兰德 ( Roland)和劳( Lau) ( 1999)也指出 中国渐进式分权模式实际上为培育出有效的制度 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而也有助于较好地协调经济 增长以及允许地方政府试验和先行。而斯蒂格利 茨( 1999)指出,中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不一定 需要等待产权结构界定非常清晰, 就可以引进外 资或者刺激国内投资。中国的案例似乎表明渐进 式的改革方法在实践中相对比较有效。 在对�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两种 进行利弊比较时候, 也有一些学者对中国推行的 �渐进式改革�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中国的改革 在实效层面无疑是成功的,但中国很可能只不过 把俄罗斯或东欧做过的某些事情推迟进行而已。 俄罗斯碰到的某些困难、付出的某些代价,中国现 在可能还未遇到,但却迟早要遇到、要付出。中国 的改革是在不断把这些问题往后推延, 也就是是 矛盾不断累积, 到现在很有些� 危如累卵�的味 道。� 甚至有人已经提出了中国即将崩溃的论 调。� 理论的重要性往往取决于所解释对象的重要 性。西方主流经济学阵地从 17、18世界的英国转 到20世纪及今天的美国,其背后的实质就是社会 经济的主战场也发生了这样的转移。对此,林毅 夫教授就认为�经济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经济现 象,其贡献的大小由所解释对象的重要性决 定�。�现代社会紧密相连,发生在世界经济中心 的经济事件,其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发生在周边小 国的经济事件。中国过去 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 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升,越来越引起世 界的关注。21世纪的 30年代中国的经济规模有 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在这样的一 个大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与人力资源,资源消 耗与占有居世界前列, 历史资源丰富, 文明久远, 而目前又正处在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 这是一个 事实,是实证性的记录,所以当仁不让成为转型研 究的绝好标本。 超越� 华盛顿共识�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都在反思拉美、俄罗斯及 东欧等国家按照�华盛顿共识�所进行的转型, 与 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一直没有走� 华盛顿共 识�的道路,一直在按照自己的道路成功的前进。 所有这些理论的反思与实践可以概括为�超越华 盛顿共识�。在德�维拉斯( de Vries) ( 1996, p�65) 和本�芳伊( Ben Fine) ( 1999, 2002)的研究报告中, 也指出了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开出的 转型方案即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与新凯恩斯 主义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世界的贫困问 题,更不能给世界带来繁荣, 并提出了� 后华盛顿 共识�何处去的疑问。� 波兰前第一副总理兼财政 部长 G�W�科勒德克教授在总结�华盛顿共识�缺 陷的时候指出转型国家再也不能走新自由主义的 老路子, 而应该走出一条超越新自由主义, 超越 �华盛顿共识�的新路子来。�田春生博士概括了 �74�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2005年第 1期 � � � � � � 2004年 6月 11~ 13日南开大学主办的� 转型经济国际研 讨会�上科勒德克教授表达了这种思想 � 从休克到治疗 � � � 后社 会主义转型的政治经济 �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148~ 157 Ben Fine�Neither the Washington Nor the Post�Washington Consensus�An Introduct ion� September 4, 2002� http: / / www� networki� deas� org/ themes/ capital / sep2002/ cf04_Washington�htm 林毅夫先生在许多场合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 当代制 度分析前沿系列�总序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崩溃论� 改革内参, 2003(试刊) : 3 王跃生 � 经济改革以外� 见: 政治中国 � 今日中国出版 社, 1998: 137 吕炜� 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理论命题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4) : 4 超越�华盛顿共识�的基本要点� : ( 1)超越新自由 主义的核心是重新思考和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 ( 2)提出市场经济的制度支撑的重要性; ( 3)充 分肯定渐进制度(或演进制度)观点。超越�华盛 顿共识�的意义在于对于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 �转型�有了更为深刻的来自实践检验的理论认 识,从而为今后转型国家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与 教训。 乔舒亚�库珀�拉莫在那篇题为�北京共识�的 文章中归纳了�中国模式�的特点, 即:不受银行家 的意图驱动、切合基本需要并寻求公正及高质量 增长的一种发展途径。在策略方面, �北京共识� 要求私有化、自由贸易等进程遵循极为慎重的原 则。因此�北京共识�可以被定义为:艰苦、主动地 创新和试验(如经济特区) ;坚决捍卫国家疆土和 利益(如台湾) ; 深思熟虑,不断积聚能量以作手段 (如4 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主要目标是: 在坚持独立的同时寻求增长。基于对中国经济模 式及经济成就的分析, 指出�北京共识�是更适合 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逐步 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 重原则、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是理解�北京共 识�的关键所在, 换成我们的话就是�摸着石头过 河�, 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所在。坚持走出适 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与发展道路。 与�北京共识� 自觉自生地寻找一条制度改 进之路相反, �华盛顿共识�是西方新古典经济学 家们用适合西方的理论来为转轨国家制定的改革 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强化政府财政纪律, 增加政 府公共投资,扩大税收基础,统一汇率, 贸易自由 化,消除外国直接投资障碍,国企私有化, 放松市 场准入管制, 保护私有产权等。东欧等社会主义 国家转型时采取的�休克疗法�就是依据上述共识 的设计。 乔舒亚�库珀�拉莫在回答�参考消息�报记者 的提问时说到�华盛顿共识�的目标是帮助银行 家,而�北京共识�的目标是帮助普通人民。�华盛 顿共识�推崇的是市场的迅速开放和接受全球化 观念, 而�北京共识�主张一个国家在开放的同时 必须保护本国环境,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适度均衡、 全面发展。�北京共识�的灵魂是创新、大胆实验、 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结论: � 北京共识� � � � 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 � 20 世纪 90 年代转型初期, 国际理论界普遍 看好推行以�华盛顿共识�为指导的�休克疗法�的 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而不看好实行渐进改 革的中国。但是10多年的实践却表明,中国的经 济发展是相对平稳且快速的。中国经济转型的成 功经验也在国际学术界获得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 价。于是, 现在西方学者又提出了�北京共识�的 概念。�北京共识�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 个�共识�所代表的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经济发 展过程中如何逐渐摸索出来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 展道路,形成适合自己的�共识�。 理论及其政策推论的正确性依赖于理论得以 成立的局限条件, 而中国决策者面对的局限条件 和西方国家决策者肯定是不同的。世界本源就是 多样性的,而转型的初始条件、转型的不同路径依 赖必然要求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顺利转型与和平崛起, 不仅造福于中 国13亿人民, 同时有利于周边国家、临近地区和 国际社会。�北京共识�给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 发展经验, �中国模式�也将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 成功模式, 这再一次证明中国的发展不是世界的 �威胁�,而是世界的�福祉�。 (责任编辑:张业亮) �75�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 2005年第 1期 � � �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http: / / www� wtolaw�gov� cn 千龙网政府评论 �http: / / review� qianlong� com/20060/ 2004/ 05/ 18/ 1260@2057878�htm 田春生 � 新自由主义学说及其政策在转型国家的失败 � �� 以俄罗斯转型前 10年的结果为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5) : 53~ 58
/
本文档为【中国转型的世界意义_从_华盛顿共识_到_北京共识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