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2012-04-26 3页 pdf 216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0094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2008年 10月 第 27卷第 10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Oct. 2008 Vol. 27 No. 10   收稿日期 : 2008 - 05 - 20 作者简介 :盖妮娜 (1981 - ) ,女 ,黑龙江东宁人 ,助讲 ,从事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研究。 儿 童 亲 社 会 行 为 研 究 综 述 盖 妮 娜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301)   摘  要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益他人与社会的行为 ,其发...
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
2008年 10月 第 27卷第 10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Oct. 2008 Vol. 27 No. 10   收稿日期 : 2008 - 05 - 20 作者简介 :盖妮娜 (1981 - ) ,女 ,黑龙江东宁人 ,助讲 ,从事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研究。 儿 童 亲 社 会 行 为 研 究 综 述 盖 妮 娜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301)   摘  要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益他人与社会的行为 ,其发展水平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重要的 意义。通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等问题的研究 ,希望能够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 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儿童亲社会行为 ;发展 ;培养 中图分类号 : B84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7836 (2008) 10 - 0083 - 03   亲社会行为 [ 1 ]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社会交 际或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的行为 ,它包括分享、同情、合作、 捐献、帮助等内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 良好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儿童社 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因此 ,了解儿童亲社会行 为的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它的训练与培养对我们来说具 有重要意义。   一、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理论依据及其发展趋势 (一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理论依据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主要依据社会学习理论 [ 2 ]。社 会学习理论不关心儿童的内部倾向和推理 ,而重视儿童外显 的可观察的社会行为。在斯金纳的传统学习理论看来 ,亲社 会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 ,是通过直接强化而获得的 ,并且由 环境中的强化列联控制着。班杜拉等人不同意一切社会行 为皆由操作学习获得的观点。他们认为 ,儿童有充分的机会 观察他人的社会行为 ,通过观察和模仿 ,儿童自己也获得了 这些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家用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来解释 行为获得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的榜样行为与精神的自居作用 有某种共同之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情感变量和自我强化 是行为的控制机制 ,通过自我控制的奖赏和惩罚来调节行 为 ,这种观点实际上类似于自我理想和超我相联系的荣誉感 和罪恶感 ,重视外部环境的作用 ,又注意个体行为的内部因 素 ,对于全面解释人的行为是富有启发性的。 (二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趋势 社会倾向在生活中很早就出现了 ,并且以多种形式表现 出来。亲社会行为的最早萌芽可以在儿童的指划、游戏分享 中看到 ,儿童在满 1周岁之前就学习通过指点和姿势来与他 人分享有趣的信号和物体。到了 1. 5岁左右 ,儿童不仅接近 有困难的人 ,而且提供特定的帮助 ,他们可能向一位打破了 玩具的儿童提供另一种玩具 ,或为弄破了手指的母亲拿来绷 带等 [ 2 ]。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仅出现很早 ,而且其表现形式随着 儿童的发展而变化 ,并且 ,儿童所能识别出他人需要帮助的 线索也随时间而改变。一些研究发现 ,儿童虽然很早就表现 出亲社会行为的倾向 ,但最初的亲社会行为伴随着具体、确 定的奖赏 ,以后逐渐发展为自发自愿、不求外加报酬的利他 行为 [ 3 ]。我国学者李丹、李伯黍对 4~11岁儿童的利他行为 研究发现 ,各年龄儿童作出利他选择的人数比例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的利他观念和实际的利 他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增加。岑国桢等人的研究表明 [ 6 ] ,在一 般物品的分享上 ,我国儿童自 5岁起已能表现一定程度的 “慷慨 ”。在荣誉物品的分享上 ,从 9岁开始 ,多数人认为应 该让这方面需要更迫切的人分享荣誉物品。 一般认为 , 6~12岁是助人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 ,这与 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的范围、内容的变化使他们的 道德判断从自我中心转向互惠是一致的。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道德的影响以及在 行为中的作用 (一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道德的影响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是极重 要的 ,其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 首先 ,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道德行为的发展在 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着道德认知的发展。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作为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提高了儿童对道 德的认识 ,增强了儿童的良好道德情感 ,对于培养儿童良好 —38— 的道德情操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对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 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尤其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形 成阶段的儿童来说 ,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成 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有研究表明 ,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与其 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成显著的正相关。 第三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可以增强儿童的理解、分 享、关爱他人 ,与人友好合作、互相关心、帮助 ,有利于儿童良 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 4 ]。 (二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在行为中的作用 首先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能够促进儿童间的友好 互助合作 ,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为今后各项事业的更 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 ,儿童时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对于成人后利他行 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 5 ]。人的性格及其行为方式在一定 程度上是相对稳定的 ,只有在儿童期就开始培养和发展儿童 的良好行为 ,成人后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儿童亲 社会行为的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攻击性行为的产 生。如果一个人认为生活是美好的 ,周围的人是可信的 ,实 施攻击性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这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因素 (一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条件 11角色选择能力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6 ] 角色选择能力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Kohlberg等对美国孤儿院儿童的研究表明 ,由于角色选择发 展缓慢 ,这些儿童往往缺乏亲社会行为。Lannotti发现助人 行为和情感方面的角色选择相关。一些研究证实了角色选 择与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 ,让儿童分别扮 演助人者和被助人者的角色 ,结果发现 ,通过这种训练可以 增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由此看来 ,儿童的角色选择能力对 以关注他人为动机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研 究还表明 ,与没有接受角色技能训练的同龄伙伴相比 ,受到 角色选择技能训练的儿童和青少年随后会更有宽恕心 ,更具 有合作性 ,也更关心他人的需要。 21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影响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儿童的亲社会能力不仅与儿童的角色选择能力有关 ,而 且还受到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的调节。有社会心理学家认 为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社会规范主要有三种 :社会 规范、相互性规范和应得性规范。社会责任规范指应该帮助 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Stabu和 Sherk的研究 ,四儿童更乐意跟那些以前在 分糖果时慷慨的儿童分享彩笔。 Fishbein和 Kam inski的研 究也表明 ,儿童更倾向于帮助以前自愿帮助过自己而不是在 别人监督下帮助自己的人。 31儿童的个性特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7 ] 研究发现 ,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非 常密切。性格开朗外向与较强的亲社会行为相关 ,越是焦虑 的儿童越是待人冷漠 ,由此引起同伴交往的困难和亲社会性 缺乏。较少的亲社会性和不良的同伴交往、人际不信任进一 步强化了儿童的焦虑、神经过敏性 ,使得他们更加退缩到自 我的内心。因此 ,我们认为 ,学校可尝试从减少儿童焦虑感 , 为性格内向的儿童制造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机会入手 ,以此促 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外部条件 11人际交往状况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8 ]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发现 ,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 系和同伴关系与儿童的利他行为成显著的正相关 ,其中师生 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比亲子关系的质 量更突出。儿童的合作、友善与亲社会行为和同伴接受性成 正相关 ,而攻击与破坏行为则导致同伴拒绝。亲社会的儿童 更有可能在班级里发展较高水平的同伴接受。 在教师对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评价中 ,同伴关系良好的 儿童显示了较多的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对人际不信任负 效用显著也表明 ,同伴关系不良的人往往人际不信任度高 , 待人冷漠 ,不信任他人 ;而同伴关系良好者 ,人际信任度高。 同伴关系在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信任之间起着纽带的作 用 ,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信任都作用于同伴关系 ,而同伴关系 的好坏则进一步支配着个人的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信任。 2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9 ] 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民主、鼓励、爱心、保护和惩罚等指标 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父母对孩子持民 主公正的态度 ,有助于孩子在与父母的相互探讨中获得观点 选择的机会 ,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父母爱心的流露以 及对孩子攻击性的制止 ,将促使孩子更懂得关心和帮助别 人 ;父母的过度保护促使孩子行为退缩 ;父母的惩罚取向会 让孩子感觉到生活的无奈。因此 ,这两个指标可能与亲社会 行为成负相关。父母对孩子的成就感和独立性的鼓励可能 与亲社会行为成正相关 ,也可能成负相关。 31榜样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研究资料显示 ,行为榜样能有效地引起儿童的亲社会行 为。Rushton的研究发现 ,当儿童观察慈善或助人的榜样时 , 他们自己一般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如果这个榜样是 他认识和尊敬的 ,并和这个榜样建立了温和友好的关系 ,他 们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就会更多。 E. M idlarsky与其同事发现 ,由在儿童心目中自私自利 的成人提供的表扬常会引起相反的作用 ,可以减低受表扬儿 童将来的分享与友善的倾向。显然 ,只有表扬者本人遵守儿 童认为值得赞扬的原则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扬才可能促 进其利他性的发展。   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是我们研究儿童亲社会行为 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据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因素的研究 , 本文认为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措 施 : 11应该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 [ 2 ]。心理学家皮亚杰 —48— 说过 :道德评价是以道德认知为前提的 ,道德认知是儿童道 德情感和道德品质产生的基础 ,也是道德行为能力发展的基 础。一个的道德认知越明确、越深刻 ,他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就越强 ,他的道德行为就越合理。Rubin Schneider的研究也 证明了这一点。因此 ,要想提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能力 ,必 须先提高道德认知能力。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能力 ,增强其 道德辨析水平和观点采择能力 ,是提高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 的根本途径。 21树立榜样 ,言传身教。模仿是儿童学习利他行为的 重要途径。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教会儿童利他行为最好 的办法是成人榜样在儿童面前展示出相应的行为 ,然后在儿 童表现出这种行为时给予强化。朱拉斯基等人进行了这方 面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 ,这个成人榜样必须是儿童所尊敬 和认可的 ,这样榜样行为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儿童亲社会 行为的发展 ,否则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可供儿童模仿的榜样大多指父母和师长。 心理学家在对助人者的采访中发现 ,个人在家庭中的早期社 会化对其后来的利他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人认为 , 如果父母以热情、支持和爱护的方式对待儿童 ,就会使儿童 建立起一种利他和助人的心理倾向。儿童时期形成的观念 及其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儿童利他主义形成的重要原因。而 教师的一言一行也直接影响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教师 的行为以及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等都会在无形之 中为儿童树立好的行为榜样 [ 9 ]。因此 ,规范教师行为 ,注重 为人师表 ,树立教师的榜样形象是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 的重要方面。 31外部的奖励和惩罚也是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 一个重要途径 [ 8 ]。安鲁弗德研究指出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 现得到称赞和表扬后 ,这种奖励的机制就会内化。当他们再 助人的时候 ,自己认为这样做是好的 ,这使他们持久地表现 出利他行为。而拉什顿和蒂克曼 ( J. P. Rushton, G. Teach2 man, 1978)实验证明 ,由于把代币分给别人而受批评的儿童 , 以后就很少有与人分享的行为。这说明 ,奖励带来的积极体 验能增加助人的行为 ,而处罚带来的消极体验则会减少助人 的行为。因此 ,我们应奖励和强化儿童的利他行为 ,惩罚和 抑制其攻击性行为 ,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4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良好的 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与儿童的利他行为的发展有 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儿童利他行 为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伴关系良好的儿童显示了更多的亲社 会行为 ,因此 ,建立儿童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儿童亲社会 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为儿童创造更多的人际交 往的机会 ,鼓励儿童间的互助合作 ,促进同伴间的理解与分 享 ,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1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有研究证明 ,性格外向 的儿童能够呈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因此 ,我们应尽量为 儿童制造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 ,培养和鼓励儿童开朗的性 格 ,减少儿童的焦虑感 ,以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参考文献 : [ 1 ]黄希庭. 简明心理学辞典 [ K ].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 2004: 284. [ 2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2: 247 - 258. [ 3 ]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 [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 2006: 303 - 305. [ 4 ]赵景欣 ,申继亮 ,张文新. 幼儿情绪理解、亲社会行为与 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 [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6, (1). [ 5 ]余宏波 ,刘桂珍. 移情、道德推理、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 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6, (1) : 113 - 116. [ 6 ]王海梅 ,陈会昌 ,各传华. 关于儿童分享的研究述评 [ J ]. 心理科学进展 , 2004, (1) : 52 - 57. [ 7 ] Eisenberg N,M iller P. The Role of Sympathy and A leruistic Persomality Traits Help ing: A Reexam i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89, 57 (1) : 41 - 67. [ 8 ]李丹.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 [ J ]. 心理科 学 , 2000, 23 (3) : 285 - 288. [ 9 ]刘文 ,杨丽珠. 社会抑制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利他 行为的影响 [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4, (1) : 6 - 10. The Rea serch Sta tem en t of Ch ilidrenpis Pro2soc ia l Behav iour GA IN i2na (Harb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301, China) Abstract: Pro2social behaviour is beneficial to otherspiand social behaviour, their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2 dre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eat significance. By p ro2social behavior of children the development, factors and their impact on issues. In the hope of the current p ro - social behavior of childrenpis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to p 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s: childrenpis p ro2social behavior; development; training (责任编辑 :郑龙云 ) —58—
/
本文档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