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让每一块石头卓立起来

2012-05-01 4页 doc 30KB 19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6795

暂无简介

举报
让每一块石头卓立起来让每一块石头卓立起来--詹克明 逸居黄山数日,孤旅之中绝少接谈。闲疏了人间漫语,于静默中却仿佛萌生出点“化外”的知觉来。散淡情怀,远绝尘寰,独自徜徉在这充满天鸣地籁的岚气山光之中,时时有种来自大自然更深层的东西感悚着我,如同阵阵强劲而又低频的音符敲击着我的心房,谐振着我的心灵,感应着我发自心底的深切共鸣。 山高人小,有如孤蚁趱行在崎岖的山道上。每天,当我拄杖小歇,领略沿途巍峨壮观之际,或是当我驻足亭台,气定神闲地静观各种奇幻美景的时候,我都会感受到这种直入内心的震撼,真切地领悟到在这些深沟大壑、松泉云石、竹海冰凇、湖瀑溪潭之...
让每一块石头卓立起来
让每一块石头卓立起来--詹克明 逸居黄山数日,孤旅之中绝少接谈。闲疏了人间漫语,于静默中却仿佛萌生出点“化外”的知觉来。散淡情怀,远绝尘寰,独自徜徉在这充满天鸣地籁的岚气山光之中,时时有种来自大自然更深层的东西感悚着我,如同阵阵强劲而又低频的音符敲击着我的心房,谐振着我的心灵,感应着我发自心底的深切共鸣。 山高人小,有如孤蚁趱行在崎岖的山道上。每天,当我拄杖小歇,领略沿途巍峨壮观之际,或是当我驻足亭台,气定神闲地静观各种奇幻美景的时候,我都会感受到这种直入内心的震撼,真切地领悟到在这些深沟大壑、松泉云石、竹海冰凇、湖瀑溪潭之中,以及在黄山的整体大格局中都蕴涵着某种一以贯之的独特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起整座黄山,让每一座孤峰都大含细入地各展雄姿;让每一块拳石都“小材大用”地卓立起来;让这里的一*一木、一泉一溪、一洞一池都巧思奇想,英姿勃发地创造自己。一种我在人间久觅不得,世上遍寻不着的理想化精神,却原来充盈在这层峦叠嶂的峰林之中,弥漫在这烟波缥缈的云雾之中,植根于这裂石抱崖的奇松之中,浓缩在这鬼斧神工的怪石之中。 黄山是种由花岗岩形成的“峰林地貌”,“火成岩”的内秉气质使它们强烈地体现着一种阳刚大气之美。它们突兀挺拔,瘦骨嶙峋,尖削奇峻,如锥、如刃、如笋、如柱,造物主只使用单一种类的花岗石材,居然能在这百里方圆之中摆弄出各种层次的美。 似乎这些原本没有生命的石头,冥冥中也被造物者点化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灵性,勃发出一种强烈的自我创造欲望。染上这种神奇灵气的峰峦孤石每时每刻都在思谋着如何设计打造自己,如何能在这种创造中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追求,亮出自己立意独特的风格。这里安身立命的基点全在自己,从不以他人的认同与否作为定位自己坐标的参照系。这里的一切都来自吾问吾心的创作,没有模仿抄袭,没有克隆复制,没有批量制作,每一件“作品”都是当之无愧的“独一无二”。 “独特”使每块石头都突兀出一个自主的灵魂。这种独特并不是什么矫情的标新立异,或者刻意的特立独行。因为故意“出新”、强作“立异”仍旧是以顾盼周围来选取自己的走向,骨子里还是不脱他人窠臼。与追潮逐浪的“随大流”相比较,标新立异的“逆大流”同样是把自己投进了“大流”,只不过取向不同罢了。 顺从己愿的自主性创造总是会焕发出最大的工作热忱。在黄山的群峰环抱之中我时时会感受到这种奋发有为的雄劲气势。所有层次的黄山石体全都充沛着一派生机勃勃的主动进取精神。这里没有“懒石”、“庸石”、“痞石”、“愚石”。这里的一切都那么英气逼人,才华横溢,卓而不群,风流蕴藉。这些放眼大天地、拥有大自主、尽享大自由的灵岫慧石又怎能不“出大彩”、成大器,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天下奇绝呢? 黄山之美是多层次的。在大刀阔斧的运斤之中不忘精雕细刻;在大气磅礴的气势之中不乏柔情绰态。如同一位擅长大写意的泼墨高手,笔酣墨饱痛快淋漓地驰骋一番之后又即兴地补缀一些画龙点睛的细墨妙笔。 静对四围奇峰怪石,你会深切地品味到,无论是巍然巨峰还是得意小石,它们在精神上全然都是平等的。尽管它们对花岗岩的拥有量上天差地别,在大小高低上绝对悬殊,但它们在精神上并无高低、贵贱、尊卑之分,在气度上绝对是平起平坐的。你看那“梦笔生花”,高只不过十米,底面直径不过两米半,但在海拔1829.5米、号称黄山第三高峰的“天都峰”面前何曾有半点气馁?那只观海石猴蹲高只有3米,重才十几吨,又有谁见过它一副媚骨地回首朝拜身后的诸峰之王莲花峰?游客的眼光是公正的,他们对这些极品巧石的青睐一点也不亚于对那些名山险峰的关爱。我赞美大山的宽大襟怀,也赞赏巧石的气宇轩昂。在我眼中,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就像一个灵慧幼童与一位淳朴厚重的大哲学家在倾心交谈。那份坦然清纯友善平和,那种童言无忌与睿智哲思之间的水乳交融真叫人羡煞。不同量级的人们之间只有在都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双重纯净心态下才会在精神上享有这种完全的平等。(这句话可以反验“大人物”们是否怀有赤子之心。) 才气具有“气体”之秉性,压之则缩,闭之则郁,冷之则滞,放之则逸,外界的严律、束缚、强制、齐一,以及内心的畏恐、惶遽都是才气发挥之大敌。 黄山石体在精神上这种与生俱来的平等也许最大的好处就是确保了所有不同量级的黄山石在精神上都能充分地放得开。让这些石体在没有禁锢,没有成式,无羁无绊,无拘无束的大环境中自主自在,全力以赴地创造自己。只有在这种充分宽松、毫无“张力”的气氛中,它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尽善尽美地完成自我。崇尚“无为”的黄山造物主深知,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调动所有层次黄山石体的能动精神,让它们按照自己的心愿,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竭尽全力地塑造自己——你们有多大本事就都充分地显示出来吧,不限时间,不拘风格,不求统一,不立规矩,在我黄山百无禁忌,一切全凭你们自己做主。这些山石也真是“争气”,真有灵性,它们精心励志,锲而不舍,经历了亿万年的风霜雨雾、炎凉昏晓、春夏秋冬,展现在人类面前的竟是这样一座天下奇绝的黄山。 最让人惊叹的是,这些享有完全自由的山石,在追求形态各异的特立独行中却形成了完全统一的黄山风格!甚至可以说,在天下名山当中,黄山那种气盖五岳,秀甲九州的独特风格就寓于这突兀个体的各自奇绝之中。 千差万别的“大异”却成就了气蕴和谐的“大同”,多么耐人寻味,多么富有哲理! 黄山的“大同”是一种高品位的,富有生机灵气的“大同”,是一种鼓励个体绝对悬殊的,在精神层面上殊途同归的“大同”。如同一所云集了当今最优秀教授的著名学府,尽管每位教授都是那么个性独特,风格迥异,但整座大学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令世人极其仰慕的统一风格。黄山的大同绝不是那种千峰一面、万石一格,泯灭个性,死气沉沉的平庸“大同”。也不是那种建立在“愚型”基础上,盲昧承从某种定式,习惯依样葫芦不动脑筋的低水平“大同”。更不是那种根据同一项设计,使用同一套模具,依照同一种工艺翻造出的简单、重复,信息量贫乏的“大同”。 黄山的大同世界充分显示了一位大匠不斫的造物主所特有的那种贯通弘宇的大智慧。它之所以如此放手、如此信任地让所有石体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营造各自的不同,还在于它深刻地认识到这些石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归至本源的“大同”——它们都带着花岗岩所固有的“天然解理”,每块岩石,乃至整座山体的风化、蚀变、裂解、崩塌都必然会遵从这种天然解理走向。正是这种本质上的终极“大同”使它们总会万变不离其宗,保证了从根基上就奠定了黄山的统一风格。可见,黄山造物主这种看似“无为”的大放手,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岩体本性透辟了解基础上的一种大作为。这些“长着花岗岩脑袋”,无知无觉,全无生命的石头真是幸运,有时甚至让我们这些拥有最高智慧的人类都有点羡慕不已。? 不知怎么,面对眼前黄山这种千峰竞秀,万石争奇的峰林地貌景象,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位十九世纪的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来。这位伟大的学者十分热爱大自然,1836年他为此还发表过一篇享誉盛名的随笔长文《论自然》。不过这里我所关注的是,作为一位超验主义哲学家他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学说。这个学说强调个人的四个方面:第一是个人的神圣性。第二是个人的特殊性即个性,个性便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第三是个人的无限潜力。第四是个人的自足和个人的自治。长期以来“个人主义”这个词被人们望文生义地曲解为自私自利的同义语。实际上,“个人主义”是一种关乎人类,让每一个人自立、自强、自信的进步学说。其中“个人自立”更是爱默生哲学的核心。它主张“一个真正信仰个人主义的人必定尊重别人的同等权利”。正如沃尔斯特所归纳的:“世界上最光辉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起来!”作为人科动物,大约700万年以前,一种类猿的高级动物就已经能够用双足直立行走了。从猿到人的进化已经实现了在肉体上让每个人“直立”起来。同样,人类文明的发展还应该在精神上让每个人“直立”起来。生而为人,也许这种思想上的“直立”更能代表人的本质特征。每一位母亲都会不失时机地在孩提时期就教会我们直立走路。相比之下,我们却缺少在精神上教诲我们直立的“母亲”。(有的人直到享尽天年也未必能达到让自己在精神上真正地直立起来。)物质上越来越富裕的人们却常常沦为在精神上失怙的“孤儿”! 孑立在群山万壑之中,一派峥嵘的雄伟气势深深地打动了我,面对眼前卓然而立的石笋、石柱、石峰、奇石,在精神气度上我多少有点“人不如石”的愧怍。黄山之奇美就蕴藉于这峰峰直立之中,我深信,直体的人类如果每一个人还能在精神上特特卓立起来,人类社会这道风景线一定会更加靓丽!? 黄山峰林能够耸立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应该说是一种奇迹。它那种棱角分明、热烈火爆,毫无遮拦、毫无顾忌宣泄个性的明快性格似乎有点悖牾我们早已习惯了的传统精神。两千年来,儒家学说的正统思想使我们更习惯于“持两端取其中”的“中庸”之道。在尊圣贤、敬大人,秩序井然,等级森严的浓重气氛中,人们早已世世代代因袭了重稳健、少涉险,重圆熟、少棱角,重克己、少锋芒,重忍耐、少挺出,重齐一、少异说,重恒守、少创新,平和含蓄,均衡协调,模棱两可,安分守己的传统习俗。看来,有这种心态的人也许更喜欢泰山。中国人喜欢说“稳如泰山”,一个“稳”字点出了泰山最本质的特征。当你从岱庙出来,穿过“岱宗坊”,开始了步步高升的拾级登岱历程,你会充分地体验到这一“稳”字的分量。然而在攀援黄山时,你何曾感受到这个“稳”字呢?行进在起伏跌宕的山道上,面对“石笋筙”那根根直竖的怪石丛林,抚摸那斜倾欲动无根无系的“飞来石”,仰望那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天都峰”,小心翼翼摸过那两侧深渊万丈、云潮凝成雨露的“鲫鱼背”,此时你最切肤的感受也许会是奇、险、危、悬。踏遍黄山,时时激励你的正是这种不慕稳妥,不耐平庸,不惧赴险,探新涉奇的精神。这种各各卓立的“黄山精神”几乎成了黄山石体与生俱来的“遗传基因”,如同人体细胞核里的DNA遗传基因,它深深地遍布在黄山每一脉山体,每一座山峰,每一块岩石,乃至每一个最细小、最基本的石胞之中。 已经拥有足够泰山气质的中国人,更需要吸收一点“黄山精神”。尤其是时至今天,立志走向世界头等强国之列的中国更需要具备这种卓立出新的精神。站立在最高峰巅的人是听不到回声的;走在最前面的人是循不到他人脚印的。当我们真正成为走在世界最前列的民族时,许多事情再无可借鉴,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求索。我们的国民必须具备一个不被束缚的,更为开放的头脑,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勇于创新与出奇制胜。应该说,就目前而言,我们并未培养起这方面的足够优势。为了迎接这个并非无限遥远的未来,我们在精神气度上,在哲学理念上,在思维习惯上,以及在意志磨砺上是否从现在起就该做点相应的准备呢?不妨让更多的人来黄山感受一下这种峰峰挺拔,石石卓立的弘大气势吧。让我们以黄山为师重塑我们民族的精神风貌,以迎接更为辉煌的未来。 大哉黄山,请受弟子一拜!
/
本文档为【让每一块石头卓立起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