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脂类代谢

2012-05-02 50页 ppt 4MB 1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8906

暂无简介

举报
脂类代谢null第六章 脂类代谢 第六章 脂类代谢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脂肪酸β氧化过程 计算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经β氧化,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2和水所产生的能量 掌握酮体生成的部位、生成过程及危害 了解脂肪酸合成的过程以及与脂肪酸分解过程的主要差别 了解甘油磷脂以及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null脂肪酸氧化(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奇数碳脂肪酸) :氧化部位、反应步骤、能量结算; 乙酰-CoA去路 酮体 脂肪酸合成:合成部位、反应步骤、脂肪酸链的延长 、脂肪酸去饱和 ...
脂类代谢
null第六章 脂类代谢 第六章 脂类代谢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脂肪酸β氧化过程 计算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经β氧化,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为CO2和水所产生的能量 掌握酮体生成的部位、生成过程及危害 了解脂肪酸合成的过程以及与脂肪酸分解过程的主要差别 了解甘油磷脂以及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null脂肪酸氧化(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奇数碳脂肪酸) :氧化部位、反应步骤、能量结算; 乙酰-CoA去路 酮体 脂肪酸合成:合成部位、反应步骤、脂肪酸链的延长 、脂肪酸去饱和 ; 脂肪酸氧化与脂肪酸合成的综合比较 磷脂合成(甘油磷脂、鞘磷脂) 胆固醇合成基本知识点生 物 体 内 的 脂 类生 物 体 内 的 脂 类脂类单纯脂类复合脂类非皂化脂类酰基甘油酯蜡磷脂糖脂、硫脂萜 类甾醇类含有脂肪酸不含脂肪酸脂 类 概 述 脂 类 概 述 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lipid) 脂肪 (fat): 三脂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s,TAG)也称为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类脂(lipo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 (phospholipid, PL) 鞘脂 (sphingolipids) 分类定义null甘油三酯 甘油磷脂 (phosphoglycerides)胆固醇酯 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X = 胆碱、水、乙醇胺、丝氨酸、甘油、 肌醇、磷脂酰甘油等 第一节 脂类的生理功能第一节 脂类的生理功能1. 脂肪是动物机体用以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2.脂肪可以为机体提供物理保护。 3. 磷脂、糖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膜系统的主要成分。 4. 类脂还能转变为多种生理活性分子 5. 脂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异戊烯衍生物的转变。null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 动物可以从糖和氨基酸合成绝大部分的脂类分子。由于动物机体缺乏脱饱和酶,不能合成对其生理活动十分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18:2,△9,12)、亚麻油酸(18:3,△9,12,15)和花生四烯酸(20:4,△5,8,11,14),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因为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合成)。这类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 acid)。必需脂肪酸的作用必需脂肪酸的作用 1.必需脂肪酸是组成细胞膜磷脂、胆固醇酯和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 2.必需脂肪酸是合成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质(如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质是由廿碳多烯酸,如花生四烯酸衍生而来的)。这些物质几乎参与了所有的细胞代谢调节活动,与炎症、过敏反应、免疫、心血管疾病等病理过程有关。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一、脂肪的动员(图) 二、甘油的代谢(图)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酸的β氧化 1.β-氧化作用的概念及试验证据(图) 2.脂肪酸氧化分解的部位: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 其中肝、肌肉最活跃。原核生物在细胞液中进行,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基质进行。 null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一)脂肪酸的β氧化 3.氧化过程 (1)脂肪酸的活化与转运 (2)β-氧化的生化过程 (3)β-氧化过程中的能量释放脂肪酸的活化和转运 脂肪酸的活化和转运 a、脂肪酸的活化null关键酶 b. 脂酰CoA 进入线粒体β-氧化的生化历程β-氧化的生化历程 a、脱氢b、水化c、再脱氢 O R-CH=CH-C-SCoA O R-CH2 - CH2C-SCoA OH O R-CH-CH2C~SCoA O O R-C-CH2C~SCoAd、硫解||||||||||||||||β-氧化的主要生化反应β-氧化的主要生化反应酯酰CoA脱氢酶△2-烯酰CoA水化酶 β-羟脂酰CoA脱氢酶 硫解酶H2O CoASH氧化的生化历程氧化的生化历程 乙酰CoARCH2CH2CO-SCoA脂酰CoA 脱氢酶脂酰CoA β-烯脂酰CoA 水化酶 β-羟脂酰CoA 脱氢酶 β-酮酯酰CoA 硫解酶RCHOHCH2CO~ScoARCOCH2CO-SCoA RCH=CH-CO-SCoA +CH3CO~SCoAR-CO~ScoA 乙酰CoAnull脂肪酸β-氧化反应步骤脂肪酸CoA-SH+脂酰-CoA反式Δ2烯脂酰-CoAL-3-羟脂酰-CoAβ-酮脂酰-CoA乙酰-CoA脂酰-CoA硫激酶ATPAMPPPi脂肪酸活化脂酰-CoA脱氢酶FADH2烯脂酰-CoA水合酶H2O羟脂酰-CoA脱氢酶NADH硫解酶(脱下了两个碳原子)null4.脂肪酸β-氧化的特点: 地点:线粒体基质反应:氧化从羧基端开始,发生在C2-C3 连接上。循环反应,反应不可逆1分子FADH2 1分子NADH, 1分子乙酰CoA 1分子减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中间代谢物:反-△2-烯脂酰CoA, L-羟脂酰CoA, -酮脂酰CoA可为线粒体基质NADH池补充NADH高产能,每循环一次,生成:nullnull肉碱转运载体线粒体膜null活 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β氧 化: 每轮循环 四个重复步骤: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产物:1分子乙酰CoA 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1分子NADH+H+ 1分子FADH2 5.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 —— 以16碳软脂酸的氧化为例β-氧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及转换效率β-氧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及转换效率净生成:131 – 2 = 129 ATP例:软脂酸 7次β-氧化8 乙酰CoACH3(CH2)14COOH7 NADH7 FADH212 ATP 3 ATP 2 ATP 131 ATPnull软脂酸与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产生ATP的比较1.动物体内丙酸的来源1.动物体内丙酸的来源a.纤维素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发酵产生挥发性低级脂肪酸,主要是乙酸(70%),其次是丙酸(20%)和丁酸(10%)。其中丙酸是奇数碳原子的脂肪酸。 b.许多氨基酸脱氨后也生成奇数碳原子脂肪酸。 (二)丙酸的代谢(奇数脂肪酸的氧化) 2、丙酸的代谢2、丙酸的代谢ATP、CoASH甲基丙二酸单酰CoA琥珀酰CoA硫激酶羧化酶变位酶ATP、CO2 生物素CoB12(三)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三)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1.α-氧化 2.ω—氧化 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 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 脂肪酸氧化作用发生在α-碳原子上,分解出CO2,生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α-氧化作用。RCH2COO-RCH(OH)COO-RCOCOO-RCOO-CO2O2NAD +NADH +H+NAD +NADH +H+羟化脂肪酸的ω氧化作用脂肪酸的ω氧化作用 脂肪酸的ω-氧化指脂肪酸的末端甲基(ω-端)经氧化转变成羟基,继而再氧化成羧基,从而形成α,ω-二羧酸的过程。第三节 酮体第三节 酮体 一、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1概念 脂肪酸β-氧化产物乙酰CoA,在肌肉中进入三羧酸循环,但在肝细胞中可形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2酮体的生成2酮体的生成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脂肪酸硫解酶2CH3COSCoACH3COCH2COSCoA乙酰乙酰CoAHMGCoA合成酶CH3COSCoACoASH--氧化CoASH3酮体的分解3酮体的分解乙酰乙酰CoA硫解酶转移酶琥珀酰CoACoASH--氧化乙酰乙酸脱氢酶NADH+H+NAD+乙酰CoA2--羟丁酸琥珀酸二、酮体的生理意义与酮病二、酮体的生理意义与酮病 1酮体的生理意义 ①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并且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②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2酮病2酮病①酮病的概念及表现 有些情况下,肝中产生的酮体多于肝外组织的消耗量,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因而在体内积存,引起酮病(ketosis)。患酮病时,反刍动物每100ml血中酮体常超过20mg。此时,不仅血中酮体含量升高,酮体还可随乳、尿排出体外。由于酮体主要成分是酸性的物质,其大量积存的结果常导致动物酸碱平衡失调,引起酸中毒。②引起酮病的基本的生化机制②引起酮病的基本的生化机制 引起动物发生酮病的基本的生化机制可归结为糖与脂类代谢的紊乱。例如,持续的低血糖(饥饿或废食)导致脂肪大量动员,脂肪酸在肝中经过β-氧化产生的乙酰CoA缩合形成过量的酮体,超过了机体所能利用酮体的能力,于是血中酮体增加。这种情况可以在高产乳牛在开始泌乳后,以及绵羊(尤其是双胎绵羊)在妊娠后期见到,由于泌乳和胎儿的需要,其体内葡萄糖的消耗量很大,无疑也容易造成缺糖,引起酮病。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 α-磷酸甘油来源 1.糖的分解途径的中间物磷酸二羟丙酮还原生成; 2. 在甘油激酶(肝)的催化下由甘油和ATP生成。 二、长链脂肪酸的合成 (一)合成的场所 肝细胞 脂肪组织 (二)合成原料 乙酰CoA 1.乙酰CoA来源 2.乙酰CoA来源转运 (三)合成过程 nullnull* 软脂酸的合成过程nullnull* 转 位 丁酰基由E2-泛-SH(ACP上)转移至 E1-半胱-SH(CE上)null经过7轮循环反应,每次加上一个丙二酰基,增加两个碳原子,最终释出软酯酸。null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 CH3COSCoA + 7 HOOCH2COSCoA + 14NADPH+14H+CH3(CH2)14COOH + 7 CO2 + 6H2O + 8HSCoA + 14NADP+ null脂肪酸合成的反应步骤乙酰-CoA乙酰-ACP乙酰-缩合酶启动乙酰-CoA:ACP 转酰酶ACP脂肪酸合酶丙二酸单酰-CoA丙二酸单酰-ACP丙二酸单酰CoA:ACP转酰酶装 载缩合乙酰乙酰-S-ACPβ-羟丁酰-S-ACPβ-烯丁酰-S-ACP+丁酰-S-ACPβ-酮酰-ACP 合成酶β-酮酰-ACP 还原酶β-羟酰-ACP 脱水酶 烯酰-ACP 还原酶NADPHNADPHH2OCO2还原还原脱水软脂酸软脂酰-ACP硫脂酶释放null 脂肪酸合成步骤:由脂肪酸合酶复合体催化各步反应,脂肪酸合酶复合体包含有7种酶的活性和一个酰基载体蛋白ACP。反应分7步进行: 启动:乙酰-CoA 乙酰-ACP 乙酰-脂肪缩合酶; 装载:丙二酸单酰-CoA 丙二酸单酰-ACP; 缩合:乙酰-脂肪缩合酶 + 丙二酸单酰-ACP 乙酰乙酰-ACP; 还原:乙酰乙酰-ACP β-羟丁酰-ACP; 脱水:β-羟丁酰-ACP β-烯丁酰-ACP; 还原:β-烯丁酰-ACP 丁酰-ACP; 释放:最后一轮结束后,在软脂酸-ACP硫酯酶催化下释放出软脂酸; 在第二轮反应中,丁酰-ACP代替乙酰-ACP参与反应,接受来null自丙二酸单酰-ACP的二碳原子(脱羧除去一个碳原子)。 脂肪酸合成结算:以软脂酸为例,需1个乙酰-CoA、7个丙二酸单酰-CoA,进行7次轮回反应,净生成6个H2O(产生7个消耗1个),产生7个CO2(来自HCO3-),消耗7个ATP和14个NADPH。实质上消耗8个乙酰-CoA。 脂肪酸合成调节:乙酰-CoA羧化酶是限速酶。在动物体内,柠檬酸别构激活乙酰-CoA羧化酶,软脂酰-CoA反馈抑制乙酰-CoA羧化酶活性;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引发的乙酰-CoA羧化酶磷酸化(cAMP依赖蛋白质激酶作用),导致该酶活性丧失;胰岛素引发的柠檬酸裂解酶和丙酮酸脱氢酶磷酸化使二酶具有活性,导致乙酰-CoA生成,利于脂肪酸合成。 脂肪酸的β-氧化和从头合成的异同脂肪酸的β-氧化和从头合成的异同脂肪酸β-氧化和从头合成的关系脂肪酸β-氧化和从头合成的关系a. 两条途径运行方向相反 β-氧化:每经历一次脱氢、加水、脱氢、裂解的循环反应,脂肪酸减少两个碳片段,生成一分子乙酰CoA。 从头合成:每经历一次缩合、还原、脱水、还原的循环反应,脂肪酸延长两个碳片段。 b. 两条途径的中间产物基本相同null 脂肪酸氧化与脂肪酸合成比较: ①胞内部位不同 ②酰基载体不同 ③二碳单位加入和减去方式不同 ④转运机制不同 ⑤羟酰基中间物的构型不同 ⑥对柠檬酸和HCO3 - 需求不同 ⑦能量需求不同 ⑧酶系不同 ⑨对FAD、NAD+和NADPH的需求不同。 (四)哺乳动物的脂肪酸合成酶系 (四)哺乳动物的脂肪酸合成酶系 在大肠杆菌中,催化酸合成的七个酶和ACP构成一个多酶复合体系。而进化到高等动物,就成了由一个基因编码的具有七种酶活性的多功能酶,即一条多肽链上表现出七种酶的活性。 null三、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和脱饱和三、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和脱饱和(一)碳链延长 在线粒体中,以乙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由 NADPH+H+ 供氢,过程与β氧化的逆反应基本相似,需α-β烯酰还原酶,一轮反应增加2个碳原子,可延长至24碳或26碳,以硬脂酸最多。 在内质网中,以丙二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由 NADPH+H+ 供氢经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等一轮反应增加2个碳原子,合成过程类似软脂酸合成,但脂酰基连在 CoASH 上进行反应,可延长至24碳,以18碳硬脂酸为最多。丙二酸单酰-CoA提供二碳原子。 (二)脂肪酸的脱饱和 需去饱和酶,哺乳动物不能在C9以外引入双键,故不能合成亚麻酸和亚油酸。 四、甘油三酯的合成 四、甘油三酯的合成 哺乳动物的肝脏和脂肪组织是合成甘油三酯最活跃的组织。在胞液中合成的棕榈酸和主要在内质网形成的其它脂肪酸,以及摄入体内的脂肪酸,都可以进一步合成甘油三酯。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前体是α-磷酸甘油和脂酰CoA。 甘油三酯的合成有两个途径: (一)甘油磷酸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 (二)甘油一酯途径(小肠黏膜细胞) nullnull第三节 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第三节 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一、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 单不饱和脂酸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 null△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原子的顺序 ω或n编码体系 从脂酸的甲基碳起计算其碳原子顺序 系统命名法 标示脂酸的碳原子数即碳链长度和双键的位置。不饱和脂酸命名 null哺乳动物不饱和脂酸按ω(或n)编码体系分类null常 见 的 不 饱 和 脂 酸null哺乳动物体内的多不饱和脂酸均由相应的母体脂酸衍生而来。ω3、ω6及ω9三族多不饱和脂酸在体内彼此不能互相转化。 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和脂酸,不能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酸。null1. 不饱和脂酸的氧化 二、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null亚油酰CoA (⊿9顺,⊿12顺)3次β氧化 十二碳二烯脂酰CoA (⊿3顺,⊿6顺)十二碳二烯脂酰CoA (⊿2反,⊿6顺)⊿3顺,⊿2反-烯脂酰 CoA异构酶2次β氧化 null八碳烯脂酰CoA (⊿2顺) D(+)-β-羟八碳脂酰CoA L(-)-β-羟八碳脂酰CoA 4 乙酰CoA 4次β氧化 β-羟脂酰CoA 表构酶烯脂酰CoA 水化酶null2、不饱和脂酸的合成动物:有Δ4、Δ5、Δ8、Δ9去饱和酶,镶嵌在内质网上,脱氢过程有线粒体外电子传递系统参与。植物:有Δ9、Δ12、Δ15 去饱和酶null亚 油 酸 的 合 成null三、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 前列腺素 ( Prostaglandin, PG) 血栓噁烷 ( thromboxane, TX) 白 三 烯 ( leukotrienes, LT)nullPG 具二十碳的不饱和脂酸,以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 具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链 (一)前列腺素、血栓噁烷、白三烯的化学结构及命名nullPG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和双键位置不同,分 9 型 null根据R1及R2两条侧链中双键数目的多少,PG又分为1、2、3类,在字母的右下角提示。null第四节 脂肪代谢的调控 第四节 脂肪代谢的调控 一、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二、肌肉中糖与脂肪分解代谢的相互调节 三、肝脏的调节作用 一、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一、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二、肌肉中糖与脂肪分解代谢的相互调节二、肌肉中糖与脂肪分解代谢的相互调节葡萄糖/脂肪酸循环的作用葡萄糖/脂肪酸循环的作用 在机体需要时动员脂肪酸以节约糖; 利用血浆脂肪酸的含量变化保持血糖水平的恒定。 这对于大脑、神经组织和红细胞等对葡萄糖有特殊需要的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正是由于动员了脂肪酸才节约了糖,并使血糖不致降低过多,以保证这些组织维持正常机能。 三、肝脏的调节作用三、肝脏的调节作用 游离脂肪酸浓度不仅取决于脂肪的动员速度,也取决于肝脏摄入脂肪酸的速度。 肝脏的调控机制在于不断地探测着门脉中血糖的含量,糖原的贮存量,以及酵解和糖异生之间的平衡,最终依据机体的需求决定脂肪酸代谢分支点上的中间产物的去向。脂肪代谢的调控图 脂肪代谢的调控图 脂肪酸在肝脏中的代谢的三个重要的分支点 脂肪酸在肝脏中的代谢的三个重要的分支点 第五节 类脂的代谢第五节 类脂的代谢一、磷脂的代谢 (一)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 卵磷脂的合成途径 a.胆碱途径 b.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null磷脂双分子层的形成null(一)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一)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CDP—乙醇胺或CDP—胆碱 合成CDP—乙醇胺或CDP—胆碱 合成磷脂酶作用于甘油磷脂的方式 磷脂酶作用于甘油磷脂的方式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null* 胆固醇(cholesterol)结构 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二、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及转变 二、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及转变 (一) 胆固醇的合成 1.原料: 乙酰CoA (图) 2.场所:肝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 3.关键酶:HMGCoA还原酶 4.合成过程(图) (二) 胆固醇的生物转变 1.血中胆固醇的一部分运送到组织,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2.胆固醇可以经修饰后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在紫外线照射下,在动物皮下转变为维生素D 3。 3.机体合成的约2/5的胆固醇在肝实质细胞中经羧化酶作用转化为胆酸和脱氧胆酸。 4.胆固醇是肾上腺皮质、睾丸和卵巢等内分泌腺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 胆固醇合成胆固醇合成 同位素示踪实验证明,复杂的胆固醇分子能在动物体内由小分子物质乙酸缩合而成,乙酰CoA为合成胆固醇的原料。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的转化 动物体内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如:孕酮、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VitD3胆酸等。 第六节 脂类在体内转运的概念 第六节 脂类在体内转运的概念 一、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分类 (一)血脂 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null*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 组成与含量 总 脂 400~700mg/dl (5 mmol/L) 甘油三酯 10~150mg/dl (0.11 ~ 1.69 mmol/L) 总 磷 脂 150~250mg/dl (48.44 ~ 80.73 mmol/L) 总胆固醇 100~250mg/dl (2.59 ~ 6.47 mmol/L) 游离脂酸 5~20mg/dl (0.195 ~ 0.805 mmol/L)(二)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二)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1.脂蛋白结构 血浆脂蛋白主要有载脂蛋白、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等成分。 不同种类的血浆脂蛋白具有大致相似的球状结构。疏水的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常处于球的内核中,而兼有极性与非极性基团的载脂蛋白、磷脂和胆固醇则以单分子层覆盖于脂蛋白的球表面,其非极性基团朝向疏水的内核,而极性的基团则朝向脂蛋白球的外侧。 脂蛋白结构图脂蛋白结构图(二)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二)血浆脂蛋白的结构2.脂蛋白的分类 根据脂蛋白的密度由小至大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类。除此以外,还有中密度脂蛋白(IDL),它是VLDL在血浆中的代谢物。 3.载脂蛋白 已知参与脂蛋白形成的载脂蛋白有apoA、B、C、D和E等类型。null分 类 电泳法超速离心法 CM、VLDL、LDL、HDL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null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超速离心法分类null血 浆 脂 蛋 白 的 组 成 特 点null载脂蛋白定义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种类(18种) apo A: AⅠ、AⅡ、AⅣ apo B: B100、B48 apo C: CⅠ、CⅡ、CⅢ apo D apo E 二、血浆脂蛋白的主要功能二、血浆脂蛋白的主要功能(一) 乳糜微粒(CM) (二)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三) 低密度脂蛋白(LDL) (四) 高密度脂蛋白(HDL) null(一)乳糜微粒来 源(一) 乳糜微粒(CM) (一) 乳糜微粒(CM) 运输外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的脂蛋白形式。 (二)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二)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来 源 VLDL的合成以肝脏为主,小肠亦可合成少量 肝细胞合成的TG 磷脂、胆固醇及其酯 生理功能 把内源的,即肝内合成的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与apo B100、E等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运到肝外组织去贮存或利用。+ apo B100、E(三) 低密度脂蛋白(LDL)(三) 低密度脂蛋白(LDL) LDL是由VLDL转变来的。LDL富含胆固醇酯,因此它是向组织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胆固醇的主要形式。各种组织,如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以及肝脏本身都能摄取和代谢LDL。 (四) 高密度脂蛋白(HDL)(四) 高密度脂蛋白(HDL)来 源 主要在肝合成;小肠亦可合成。 CM、VLDL代谢时,其表面apo AⅠ、AⅡ、AⅣ、apo C及磷脂、胆固醇等离开亦可形成新生HDL。 HDL的作用与LDL基本相反。它是机体胆固醇的"清扫机”,负责把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转变。HDL主要在肝脏,也可在小肠合成。 null第七节 脂类代谢的紊乱 第七节 脂类代谢的紊乱 一、酮体和酮血症,酮尿症 二、磷脂和脂肪肝 三、胆固醇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 脂肪肝 脂肪肝 “脂肪肝”是当肝脏脂蛋白不能及时将肝细胞脂肪运出,造成脂肪在肝细胞中的堆积所致,脂肪肝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竟超过10%。 null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胆固醇是高等真核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在细胞生长发育中是必需的,但是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增高常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发展与脂类特别是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胆固醇进食过量、甲状腺机能衰退、肾病综合症、胆道阻塞和糖尿病等情况常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酰基甘油酯酰基甘油酯null脂肪的动员 定义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关键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hormone-sensitive triglyceride lipase , HSL)null脂肪动员过程脂解激素-受体G蛋白 AC ATPcAMP PKA HSLa(无活性) HSLb(有活性)TG 甘油二酯 (DG) 甘油一酯 甘 油 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脂肪的酶促水解脂肪的酶促水解返回甘 油 的 转 化甘 油 的 转 化(实线为甘油的分解,虚线为甘油的合成))甘油激酶磷酸甘油脱氢酶异构酶磷酸酶返回β-氧化作用的概念及试验证据β-氧化作用的概念及试验证据 概 念 试验证据 1904年F.Knoop根据用苯环标记脂肪酸饲喂狗的实验结果,推导出了β-氧化学说。 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既乙酰CoA,该过程称作β-氧化。返回null* 胆固醇(cholesterol)结构 固醇共同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null1分子胆固醇 18乙酰CoA + 36ATP + 10(NADPH+H+) 葡萄糖有氧氧化 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 乙酰CoA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返回null1. 甲羟戊酸 的合成null2. 鲨烯的合成3. 胆固醇的合成返回作业作业1、名词解释  α-氧化 β-氧 ω-氧化 ACP 必需脂肪酸(举例) 脂肪酸循环 激素敏感脂肪酶 血浆脂蛋白 2、什么是酮体?脂肪酸氧化产生的过量的乙酰CoA主要是通过乙酰乙酸进行转移,请简要说明酮体代谢的过程和意义? 3、动物体内,葡萄糖和脂肪酸能相互转化吗?为什么? 4、动物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需要各种物质代谢的互相协调与配合。试以糖和脂类代谢的关系为例予以说明。 5、写出1摩尔18碳饱和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成CO2和H2O的反应历程,并计算产生的ATP摩尔数。 6、血浆脂蛋白有哪两种分类?各种血浆脂蛋白的功能有什么特点? 7、说明反刍动物丙酸代谢的意义。
/
本文档为【脂类代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