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

2012-05-06 5页 doc 118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定稿)历史试题 2012年1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定稿)历史试题 2012年1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因详言义利之辩。([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3.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5.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6.乾隆时期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 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驰 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7.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竞事业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8.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说明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教育救国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罪责政府 9.“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战略反攻的开始 10.“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说这段话主要基于 A.越南战争结束 B.中苏关系恶化C.美国实力下降 D.中日正式建交 1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12.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下列对引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九二共识”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台独势力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 C.台海稳定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D.国共两党均主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 13.“(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A.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 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 C.将立法权赋予执政官 D.以财产多寡分享政治权力 14.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15.阅读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商品份额图》。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1832年改革完善英国代议制 ②工业革命增强工业生产能力③自由放任政策促进外贸发展④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其市场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6.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主要意图是①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②限制联邦政府权力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7.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 B.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D.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18.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9.“(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英]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作者认为“求变之风”是指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中国振兴 D.日本崛起 20.“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他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一理论 A.由普朗克创立 B.指导人们发现海王星C.发展了经典力学 D.改变近代物理学传统观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满分60分。 21.(12分)《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4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4分) (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2分) 21.(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任2点2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2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 (3)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仁政。(2分) (4)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2分) 22.(14分)通商口岸,从字面上讲,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条约口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般论者认为,条约口岸还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那里,有完全通商的权利,在那里,可以设立领事馆,在那里,有一个海关衙门”,这一类可以称作标准条约口岸。第二类,“在那些城市里,一般是没有海关衙门的,没有领事馆,外国人是不应该在那里永久居住的。”第三类,“沿着长江和西江的某些地方,有所谓访问口岸,在这些商埠,外国公司的轮船可以为着装货和载客而在那里停泊,在另外一些这样的商埠,该轮船只能为载客而停泊”。——杜语《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单就上海一地而言,据统计,1911年上海共有工厂48家,占全国工厂总数28.1%;1930年上海共有工厂8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42.4%。——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 ——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材料四 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 请问答: (1)据材料一指出通商口岸的分类依据。据近代前期通商口岸的分布,指出其演变趋势。(4分) (2)按材料一中的分类标准,上海应属于第几类口岸?并指出史实依据。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3分) (3)材料三中费正清认为“条约口岸”有何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接纳西方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3分)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4分) (1)外国人权利的大小。(2分)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并延伸到内地。(2分) (2)第一类。(1分)有领事馆、租界等。(1分)企业集中,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1分) (3)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1分)如:西服、西餐,婚俗变化等。(举出两例即可)(2分) (4)同意:英国扩大了海外市场、原料产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等。 不同意:中国丧失国家独立;中西方差距加大等。(选择同意或不同意,理由得当同等得分,4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50%)。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欧洲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 ——[法]德尼兹·加亚尔、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 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 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美国因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真实态度,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2分) (1)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实施马歇尔。(3分) (2)欧洲:促进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提高欧洲国际地位。国际:挑战美元霸权;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5分) (3)压制。(2分)在地区利益上压制欧洲;企图利用金融危机搞垮欧元。(2分) (4)扶植与控制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2分) 24.(10分)《戊戌奏稿》一书于宣统三年(1911)在日本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篇,编书序文5篇,常被作为研究康有为及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简称《断发折》)原载《戊戌奏稿》,……今原折未见。按《自编年谱》所记,原折仅请改元易服,未言断发;《断发折》则首请断发,与之不合。又,原折是康有为在政变即将发生,因而“日夜忧危”的情况下赶拟的,其宗旨是对抗旧党,保存新政;《断发折》言断发易服之旨则在变“儒缓之俗”,发“尚武之风”,亦与之不合。 ——宋德华《<戊戌奏稿>考略》 材料二 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三 (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的考证可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这样做的原因。就研究戊戌变法而言,应如何使用《戊戌奏稿》?(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易服”主张的最终结果。(2分) (3)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4分) 24.(1)《请断发易服改元折》并非戊戌年所写的原折。(1分)适应时代形势变化的需要。(1分)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分析,经考证后使用。(2分) (2)激化社会矛盾,加速变法失败。(2分) (3)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1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缺乏群众基础;(1分)领导人的策略、人品。(2分) 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我们的护卫者……有必要像终宵不眠的警犬;他们在战斗的生活中,各种饮水和各种食物都能下咽;烈日骄阳狂风暴雨都能处之若泰。——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这样,只有哲学才有可能使人变成政治的存在。由此可见,教育并不是对某技能的培养;不如说,它是要形成权力与爱知识的统一。它只是要平息内在的冲突……。——[德]伽达默尔《伽达默尔论柏拉图》 材料三 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同某些目的相符的性格原来为当初建立政体的动因,亦即为随后维护这个政体的实力。……那么,他们在作为一个城邦的分子以前,也必须先行训练和适应而后才能从事公民所应实践的善业。——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护卫者”的职责,指出使公民成为“护卫者”的主要途径。(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王”的理由。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目标。(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共同认识。(2分) 25.(1)保卫城邦。(2分)教育。(2分) (2)哲学使人拥有政治智慧,哲学家能处理好权力与智慧间的关系。(2分)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公民,维护雅典政治。(2分) (2)教育服务于政治。(2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C 2.A 3.B 4.C 5.C 6.A 7.D 8.B 9.C 10.B 11.C 12.D 13.A 14.B 15.A 16.C 17.B 18.D 19.A 20.B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PAGE 5 高三历史试题第页(共6页)
/
本文档为【2012年12月苏北四市高三期末高三历史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