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

2012-05-06 7页 pdf 575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23235

暂无简介

举报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10年第1期(总第114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 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 ——以对兰州市的调查为视点 汤夺先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民族研究所,合肥230039) 摘 要:义务教育问题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参与观察、 深度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的基本资料,认为城市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有着较强的教育需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主要 表现为就学困难问题、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10年第1期(总第114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 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 ——以对兰州市的调查为视点 汤夺先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民族研究所,合肥230039) 摘 要:义务教育问题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参与观察、 深度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的基本资料,认为城市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有着较强的教育需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方面存在某些问题,主要 表现为就学困难问题、适龄入学少与超龄入学问题、学习成绩较差问题、失学与辍学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童工 问题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绩效与延续发展等方面。 关键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义务教育;教育需求;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136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0)01删-07 引言 从社会学角度看,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 问题是社会弱者所产生的问题之一【lJ。少数民 族流动人口典型的社会弱者身份再加上其民族身 份使这一问题更加特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 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流动少数民族少年 儿童的教育,又包括留守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的教 育;既包括学校教育,又包括家庭教育与社会教 育。其中,学校教育既包括3—6岁的儿童学龄前 教育,又包括6—14(或7--15)岁的适龄少年儿 童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及初中后阶段的教育。~般 而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多指进入 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适龄少年儿童在城市中面临 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问题。它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在城市工作生活期间遇到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又难 以解决的大问题。本文依托对兰州市的田野调查 资料,借鉴学术界对公办学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子女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 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状况与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简要说明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以及西北地区 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 口进入。据兰州市民委2001年抽样调查数据显 示,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每年约有6万人,约占 全市40万流动人口的15%,以回族与东乡族为 主。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 口数应该多于6万人。进入兰州市的部分少数民 族流动人口系全家流动,全家流动型所占比例为 1/4强一些悼J,这样势必会有一些少数民族儿童 随父母一起流入城市。由于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 口滞留城市的时间较长,有长期居留的趋势,由此 可知,部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中 出生成长,具有城市第二代移民的身份。据不完 全统计,目前在兰州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子 收稿日期:2009—10—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07CMZ012)以及安徽大学人才队 伍建设经费资助项目“中部地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若干问题研究”(02203104/04)的阶段侄成果 作者简介:汤夺先,山东邹城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与都市人类学研究。 ·44· 万方数据 女接近3万人【3】。这一数据当然无法包涵那些没 有上学的流动人口子女,即兰州市流动人口子女 的数量要多于3万人,其中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 口子女。 虽然无法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群体 的准确数据进行统计,然而,透过对兰州市工林路 农民工子弟教学点#一#三班的调查资料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数量不 菲的事实。调查结果显示,该班33个学生(共39 名学生,缺席6名学生)全部为少数民族(其中16 名回族,15名东乡族,1名维吾尔族),其中,有1 个子女的家庭数目为0个,2个子女的家庭数日 为5个,3个子女的家庭数目为9个,4个子女的 家庭数目为9个,5个子女的家庭数目为7个,6 个子女的家庭数目为3个。每个家庭的平均子女 数为3.82个。【4H滞留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农牧民 由于没有户口,加上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经 济条件承受不起等原因,小孩上学成为问题。”呤J 子女教育问题是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衍生 问题,是西北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延伸与继续,也 是城市义务教育的难点与重点。 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状 况进行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以及问 卷调查等方法。笔者多次到兰州市柏树巷失学儿 童教学点与工林路农民工子弟教学点等两所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进行田野调查,还借助于人户 观察与访谈的方式深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进 行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笔者曾对“兰 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 在兰州市城关区与七里河区范围内选择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居住较多的社区以及就业较多的餐饮企 业与建筑工地等,通过偶遇抽样与滚雪球抽样的 方式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全部为外来少 数民族人口,问卷部分内容涉及到少数民族流动 人口子女教育的相关问题。共发放调查问卷300 份,收回有效问卷288份,回收率达96.00%。其 中,在被调查者中,男性共243人,占84.375%, 女性共45人,占15.625%;回族共204人,占 70.83%,东乡族共84人,占29.17%。 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其子女的教育 需求分析 教育是流动人口适应并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 基础。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文化程度有 限,失去了提升社会地位的条件,但他们希望自己 的子女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从长远来讲,流动 人口的教育问题,是新一代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社 会的最主要途径。究竟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其子 女教育持一种什么态度呢?可以通过分析少数民 族流动人口对其子女的教育需求情况反映出来。 首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子女接受教 育持支持与赞同的态度。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被 调查者对“如果您有子女,您会让您的孩子上学 吗?”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共184人选择“会”, 占61.33%;共33人选择“不会”,他们要么因为 家庭条件不允许,要么认为上学没用处,占 11.00%;71人没有回答,他们要么还没有子女, 要么子女已经上完学,占23.67%;12份问卷未回 收上来,占4.00%。如果排除那些未回答者以及 未回收的问卷共83人,在回答问题的217人中, 支持子女上学的占84.79%;不支持子女上学者 仅占15.21%。可见,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流动人 口对子女上学持一种赞成与支持的积极态度。 其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子女能否在教学 质量较高的地方接受教育非常在意,在对“您愿 意让您的孩子在城市上学还是在老家上学?”的 回答上,共127人选择“在城市,教育质量高”,占 所有被调查者的42.33%;共80人选择“在老家, 学费便宜”,占26.67%;共8人选择“差不多”,占 2.67%;共2人选择“不知道”,占0.67%;共71 人未回答,占23.670k;12份问卷未回收,约占 4.00%。如果将这71位未回答者以及12份未回 收问卷排除在外的话,在剩下的217人中,选择在 城市的占58.53%;选择在农村者占36.87%;选 择差不多与不知道者占4.61%。显然,多数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还是倾向于让其子女在城市中接受 高质量的教育。 再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他们子女的学校 类型意向鲜明,在对“您想让您的孩子在什么学 校学习?”的回答上,共175人选择“国家办的正 规学校”,占58.33%;9人选择“职业技术学校”, 占3.oo%;28人选择在“免费的打工子弟学校”, 占9.33%;17人选择“清真寺”,占5.67%;8人选 择“阿语学校”,占2.670k;71人未回答,占 23.67%;12份问卷未回收上来,占12.00%。如 ·45- 万方数据 果排除那些未回答者以及未回收的问卷的83人。 选择国家正规学校者占80.65%;选择其他类型 的学习场所者共占19.35%。显然,少数民族流 动人口还是比较认可国家办的正规学校即公立学 校。值得关注的是,超过一成的少数民族流动人 口选择让其子女到免费打工学校就读者,占到 12.90%,但没有一人选择让子女去私立学校就 读,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子女就学选择上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25人选择 让其子女到宗教场所如清真寺与阿语学校学习, 占11.52%,说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还 受到宗教思想与民族意识影响较大;还有9人意 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选择让其子女到职业技术 学校学技术,为孩子未来在城市中就业作准备。 最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子女教育的期望 值非常高。在对“您觉得您的孩子应该读书到什 么程度?”的回答上,除了71个未回答者与12份 问卷未回收者外,5人选择“不用读书”,6人选择 “会写名字就行”,19人选择“尽其所能,能读到什 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20选择“小学”。19人 选择“初中”,18人选择“高中”,130人选择“大学 及以上”。由这组数据可知,对子女教育有着较 高期望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指高中及以上)共 148人,占全部被调查者的49.33%;如果排除未 回答者与问卷未回收者,这一比例更高将达到 68.20%,这充分说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子女接 受高层次教育持认可态度,对子女教育抱有较高 的期望值。 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面 临的问题 虽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教育方面有 着较强的教育需求,体现在教育意向方面,不仅支 持子女上学受教育,而且倾向于让子女在城市中 接受教育,倾向于子女在正规公立学校就读,其教 育期望值还非常高。然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 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 其一,就学渠道方面主要存在公办学校借读 不便以及多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学的问题。 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的调查资料,少 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中接受正规或非正规 教育的渠道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在兰州市的公 ·46· 立学校(包括民族学校)借读,一般需要交纳高额 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这部分学生多来自家庭经济 条件较好、比较关心子女学习成绩的少数民族流 动人口家庭。有研究者认为,在公立学校“借读” 成为解决城镇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主渠 道【6】。但就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言,由于 缺乏相应的调查数据支撑,笔者还不能证明这一 点。然而。在访谈过程中,的确发现有些较为富裕 的家长送子女到公办学校读书的情况存在,像来 自临夏县、以卖牛羊肉为生的马师傅就让三个女 儿到兰州市西园小学读书,早期流入的一些少数 民族经商者也多让子女到公办学校读书。但是, 在公办学校中存在着不招、限招、少招少数民族学 生以及收取高额借读费、赞助费与分班区别对待 外来学生等现象,这是教育权利不平等以及教育 过程中的机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一些学生不愿 意进入公办学校学习与此也有关系。第二,在少 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上学,“对于那些收入 不高又缺乏一定社会资源的流动人口而言,民工 子弟学校无疑是解决其子女就学问题的一种主要 方式”【7】。这可以认为是少数民族流动人I:1子女 尤其是贫困者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 主要有柏树巷失学儿童教学点、柏树巷失学儿童 第二教学点以及兰州市工林路农民工子弟教学点 等。在笔者的访谈中发现,这种类型的学校最受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欢迎,每次开学招生时有很多 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由于学校的容量有 限,只能选择一些家庭条件困难者入学。第三,在 收费较高的民办学校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主要 是那部分非常富有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所 占比例不多。在笔者的访谈中也发现这些情况存 在,如那些较为成功的外来穆斯林商人会让其子 女到私立学校读书。第四,在宗教场所或阿语学 校接受宗教知识或语言教育,多来自那些比较虔 诚的宗教信仰者或宗教职业者以及渴望出国深造 者家庭,所占比例不多。 显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公立学校与 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者其就学质量相对较高,但需 要较高的费用以及可能存在对外来学生的歧视, 阻碍了大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送子女到类似学 校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 学校接受教育所需费用较少甚至免费,但教学质 万方数据 量要差些,同时这些学校数量有限,招生规模较 小,难以满足所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儿童就学的 需求;而送子女去宗教场所就学显然违反了<义 务教育法>,是应该坚决予以制止的。这也部分 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存在着就学困难的问 题。 其二,上学年龄方面表现为适龄入学率低与 超龄就学者较多等问题。 在能够上学的少数民族流动儿童中,有些并 非是达到法定上学年龄即上学的,存在着不少非 适龄入学的情况。这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 校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 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该及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但很多适龄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却由于种种原因未 能入学,导致少数民族流动儿童不能适龄入学的 问题出现。据笔者在兰州市工林路农民工子弟教 学点的调查资料,在该校一年级三班出勤的33名 (该班共39人,其中当天6人缺席)少数民族学 生中,适龄入学(6周岁)者仅有5人,仅就该班当 天出勤学生而言,适龄儿童人学率仅为15.15%。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兰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 在校生平均年龄为9.6岁,其中最大的16岁,只 有7.5%的学生是适龄入学,其他学生均迟了入 学年龄【8J。显然,这两组数据都充分表明城市少 数民族人口子女教学上存在着不能适龄就学的现 实问题。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超龄就学问题。问卷数据 证明,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有着较强 的教育需求,一旦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些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就会重新回到学校上学,致使 在校生中出现了不少少数民族流动儿童超龄入学 者。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柏树巷两个失学儿童教 学点,一年级学生被分为大、中、小三个班,其中大 班学生平均年龄为13岁,中班为1l岁,小班为 10岁p】。显然,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班级,其平 均年龄都分别比适龄儿童高出7岁、5岁、4岁。 据笔者的调查资料,在兰州市工林路教学点一年 级三班学生中,7岁者5人,8岁者14人,9岁者4 人,lO岁者5人,超龄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共28 人,超龄儿童就学率占该班当天出勤者的 84.85%。据笔者与该教学点负责人访谈得知,该 校所有学生中,最大者13岁,最小者刚6岁,二者 相差整整7岁(需要说明的是,该校仅有两个年 级,分别为一年级与二年级)。兰州市柏树巷失 学儿童教学点一年级某班班长当时已经16岁了, 比正常入学年龄高出lO岁。通过与该校教师访 谈了解到,该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学生普遍缺少 学前教育,其年龄分布较为分散,最小的6、7岁, 最大的16、17岁,最大者与最小者相差整整10 岁。有研究者对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三所小学三年 级穆斯林流动儿童的实际年龄的统计结果表明, 发现超过10岁的流动儿童占37.2%,最大年龄 者达14岁。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高龄 就读现象十分严重。 其三,接受教育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儿童普 遍存在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问题。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学 习成绩相对较差的问题。原因一方面在于语言交 流上存在障碍。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来自 西北民族地区的回族、东乡族为主体,还有部分维 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东乡族有语言没文字,而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既有语言又有文字。如果 孩子自幼跟随父母学习民族语言而不会汉语,只 会说家乡方言、民族语言而不会使用普通话,这就 导致其在就学时会遇到语言障碍,不利于交流,给 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从而妨碍其学习的积极 性与学习效果。这也容易导致其学习成绩不好, 带来厌学问题甚至导致辍学问题的发生。笔者在 兰州市工林路农民工子弟教学点与学生交谈时, 很多学生听不懂普通话,还需要教学点的老师用 其家乡话进行翻译。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 多学生之间用家乡话与民族语言如东乡语等进行 交流。这显然会影响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学习效 率。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简陋的 流动人口学校学习,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 有限。再加上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文化素 质较低,生存压力较大,经济能力有限,既没能力 也没时间没有条件对孩子学习进行课外辅导;并 且由于家庭一般较为贫困,居住条件较差,照明条 件较差,空间较小,无法为学生准备安静的学习空 间,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子女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和城市里一般 孩子相比,即使使用相同的教材,但由于基础差、 ·47· 万方数据 底子薄,孩子们的理解力也相当有限,讲一些东西 必须用实物做比,经常要教三四遍孩子们才能领 会。据笔者在工林路农民工子弟教学点与该校教 师座谈时了解到,该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课堂上讲授的东西能接受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 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东西如上下左右等方向 都分不清,还有些连阿拉伯数字都不会数,他们认 为这些学生根本不可能与城市里的小学生相比, 甚至连农村里的小学生都比不过。已有的研究成 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有研究者通过对兰州市七里 河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期中考试的数学和语文成 绩发现,9名穆斯林流动儿童的两门课程平均分 仅为72.5分,而城市学生为86.2分,相差13.7 分。尽管如此,老师仍然强调穆斯林学生的成绩 可能不够真实,据她观察,他们的真实水平比成绩 显示的还差。显然,由于教学点的学生都来自于 相当贫困的少数民族家庭,入学前缺乏最基本的 家庭启蒙教育,加之语言方面的障碍,因此接受文 化知识的速度较慢。即使老师付出加倍的努力也 很难使这里的孩子达到城市普通学校学生的正常 水平‘引。 其四,就学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学、辍 学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童工问题与未成年人违法 犯罪问题。 就学渠道限制了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 的就学之路,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致使少数民 族流动人口入学接受教育的情况非常糟糕,很多 孩子或者帮着父母做生意、或者在家里做家务看 小孩、或者在街上和同龄人玩耍等等,处于一种失 学、半失学的状态,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成为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的重要特征。 像兰州市工林路一带的城市“边缘一族”中,学龄 儿童失学率达到80%以上¨0|。其中大部分是少 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子女。据《甘肃日报)2004年 的数据显示,柏树巷10岁以上的失学儿童约有 700人,加上7岁至lO岁的约有1000多名失学儿 童生活在这里¨¨,少数民族失学儿童总数大致在 1700人左右。笔者2005年5月在柏树巷失学儿 童教学点访谈时,马校长告诉笔者,兰州市小西湖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聚区——笔者注)附近共 有2400多名失学儿童,能够接受教育者只是很少 的部分。 ·48·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中途辍学情况也时有 发生,一方面,父母家人工作的不稳定性、生活的 不安定性以及缺乏应有的保障等原因使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一起处于流动状态,随时可 能辍学;另一方面,家里贫穷或者家中发生变故使 他们必须过早地承担起养家的重担。根据笔者的 调查资料,在兰州市柏树巷失学儿童教学点一年 时问就有近20名学生辍学。比如,西园街道附近 摆水果摊的东乡族妇女其一双儿女均在家里帮她 卖苹果,没有上学,卖水果的收入仅够维持生存。 再有,今年14岁的唐晶晶,母亲去世了,父亲又长 期有病,她和弟弟都在教学点上学,生活没有着 落,万般无奈的她只有含泪告别学校去了一家餐 馆打工;刘小华,因为家离教学点比较远,每天上 学放学要花去6元钱的车费,时间一长,实在无法 负担这笔支出,她也就又一次失学了⋯⋯【l¨失学 的那部分少数民族流动少年儿童多来自经济收入 较低、生活比较困难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家庭。 有研究者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的调查发现,大量的 穆斯林流动儿童在学习一到两年后,便由于各种 原因辍学,导致巩固率下降。兰州市某小学2003 年共有16名穆斯林流动儿童小学毕业,其中仅7 名升入兰州市各中学,余者没有下文。由此可知,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升学率、巩固率偏低,辍学 率较高。 已有数据显示,汉族流动儿童的入学率为 78.8%,辍学率为21.2%。与汉族流动儿童相 比,穆斯林流动儿童入学率偏低为60.O%,比汉 族流动儿童低18.8%;辍学率为40.0%。其中东 乡族流动儿童入学率仅为55.1%。由此可见,穆 斯林流动儿童的入学率不仅远远低于城市儿童, 同时也低于汉族流动儿童。这在一定层面上说明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较 为严重的中途失学与辍学问题。 那些失学或者中途辍学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少年儿童过早地进入社会,这样不仅在其中间容 易出现“童工”问题,而且他们容易受坏人教唆而 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据兰州市民委的保守资料, 兰州市共有清真餐饮点3800多家,如果每家雇佣 2名少数民族童工的话,将会有7600多名少数民 族学生失学¨2I。其中,很多童工就是来自少数民 族流动人口家庭或者系外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 万方数据 口。显然,这严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劳动法> <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侵 犯了少年儿童的基本权益。另外,少数民族流动 人口违法犯罪的低龄化就与其过早进入社会、无 所事事有极大的关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人 员逐渐趋于低龄化,少年儿童成为了违法犯罪的 一个重要主体,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成为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中的突出问题【l引。正如 一位记者所采访到的那样:“一位孩子没能如愿 上学的母亲说,她的孩子已经在市场上偷过别人 的两只鸡,如果孩子再没有学上,让他继续在街上 晃悠,他就很可能‘变坏’。在鸽子市,‘变坏’是 个可怕的字眼。在鸽子市人们的心目中,这里的 ‘变坏’就意味着偷盗、抢劫、吸毒、贩毒⋯⋯由此 引发的社会问题可想而知。”【l¨对于这些问题, 城市中的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等有关部门要给予 高度重视。 其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存在着师 资薄弱、设施落后以及资金来源不稳定、办学绩效 差等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存在至少部分 解决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为关心的子女教育问 题。有研究者认为,打工子弟学校总是为那些经 济能力较差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受教育的场所,哪 怕是条件差的教育也比失学强。这是它存在的合 理方面u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存在 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点设立的意义不仅在 于让该社区贫困的少数民族儿童有机会接受教 育,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改变这一群体的教育 观念,使得孩子们能够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初 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使得更多的 家长认识到接受教育的好处和重要性,进而通过 教育改变他们贫穷落后无知的状况【81。同时,我 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这些学校规模、软硬件 因素、学制安排等因素的限制,它们不能成为解决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主角,只能是 一种必要补充。 兰州市曾经存在过三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 女学校,分别是柏树巷失学儿童第一教学点(后 更名为国智爱心学校),柏树巷失学儿童第二教 学点以及兰州穆斯林文化教育促进会农民工子弟 教学点。这三所学校规模较小,办学条件较差,招 收学生数量有限,3所学校入学接受教育的学生 全部加起来总共不超过500人¨引。显然,在教学 软硬件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均存在着 或多或少的问题,根本没有办法与城市学校相比。 教学点实行免费教育,势必需要大量资金维 系其正常运转。而教学点的资金主要依靠外界的 资助(以香港乐施会的资助为主,同时还有穆斯 林民营企业家与爱心人士的资助)。一般情况 下,民工子弟学校的资金来源包括三种途径:学 费、社会赞助及上级拨款。学费是民工子弟学校 最主要的资金来源u61。如果一旦要求贫困的少 数民族流动人口儿童交纳一定的学费来补偿学校 运转资金的缺口,到时候姑且不说交纳的学费是 否足够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其面临的重要 问题就是将可能失去大部分生源。因此,如果不 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资金来源机制,学校的正常运 转就真正成为一个问题,更不要说谋求学校的进 一步发展和壮大了。 另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这种办学 模式的绩效问题与延续性问题很值得深入考虑。 尤其是柏树巷失学儿童教学点与工林路农民工子 弟教学点在办学场所、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下,仅仅 设置1年级与2年级,所有的入学儿童均只能接 受最简单、最初级的启蒙教育,一旦两年时间到 了,这批孩子又会再次面临着无学可上的局面。 这种社会力量办学模式不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别 说初中教育,即便是小学阶段的教育也仅仅有两 个年级,将无法保证学生教育的持续性。一旦这 些学生无法在更高年级继续就学,他们又将面临 失学问题。再就是学校规模的制约,仅仅使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中很少的一部分人可以接受最 初等的教育,而大量失学儿童却因为学校较少规 模较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继续处于失学的境 地。显然,这种学校并不能真正满足贫困少数民 族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 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因此,必须 走一条延续性的、具有较强绩效的发展之路。有 研究者提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来强 化民间力量资助办学的社会交流合作,对外通过 一系列公关活动的举行,扩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 力,以吸纳更多的资金,使社会大众普遍认知其存 在的价值和意义。对内通过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 ·49· 万方数据 任客座老师,加强与兰州各阶层国立院校、中小学 之间的交流活动,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 面可为学生争取来较大的社会关注和捐助m3。 这也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结语 在对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 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当前我国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大致表 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 就学困难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第二,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子女不能适龄人学问题较为突出,与之 紧密相联的是超龄就学问题突出。第三,少数民 族流动人口子女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问题是显著的 问题。第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失学与辍学 问题是最典型的问题。第五,基于少数民族流动 人口子女失学与辍学而导致的童工问题与未成年 人违法犯罪问题是影响最大的问题。第六,少数 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学校存在着绩效与延续发 展等问题。此外,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 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比如,由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而可能给集聚区附近的学 校带来沉重的就学压力,甚至陷入超负荷运转等。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既 是教育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还与民族问题密切相 关,关系着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一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从小处说,将对城市和谐民族 关系的发展以及城市安定社会环境的维护带来潜 在的威胁;从大处讲,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命运与 前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与繁荣。做好城市 少数民族子女教育工作既是城市和民族地区稳定 繁荣的重要标志和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权的具体体 现,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诉求和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的客观要求ⅢJ,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慈勤英,李芬.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教育弱势地位研究 [J].当代青年研究,2002,(3). [2]汤夺先.试析西北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结构特 征——以对兰州市的调查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 ·50· 部学院学报,2007,(4). [3]李荣华.兰州城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J].青年研究,2005,(11). [4]汤夺先.西北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 政策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探析一以兰州市为例[c]. 广州: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究会参会论 文,2006一11. [5]阿西木.在京维吾尔个体户子女的入学问题[J].中 国都市人类学会通讯,1994,(5). [6]张祺,赵兴旺,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们——城镇 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问题述评[J].光彩, 195r7,(9). 【7]赵晔琴.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困难的思考——t 海市为例[J].社会,2002,(9). [8]梁兰.穆斯林流动儿童民间救助状况剖析一兰州 市民间农民工学校调查[J].新西部,2007,(4)。 [9]路生,王巧灵,王文元:6名南开大学志愿者来兰支教 。失学儿童教学点”又闻读书声[N].兰州晚报,2003 —7—28(A10). [10]摆渡.城市里的边缘群体[N].穆斯林通讯,2003— 02(柏):16. [11]牛庆国.纪实:城市边缘的孩子们[N].甘肃日报, 20D4—05—26. [12]汤夺先.兰州市城区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专业硕士论文,2003: 58. [13]汤夺先.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特 点[J].公安研究,2007,(12). [14]赵树凯.边缘化的基础教育——北京外来人口子弟 学校的初步调查[J].管理世界,2000,(5). [15]汤夺先.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D].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专业博士学 位论文,2006:123一129;梁兰.穆斯林流动儿童民 间救助状况剖析——兰州市民问农民工学校调查报 告[J].新西部,2007,(4). [16]孙常敏.探索中国人口流动的规律及其对上海城市 发展的影响和作用[c'l//柯兰君,李汉林.都市里 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c].北京:中 央编译出版社,200l:153. [17]王猛,汤夺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工 作论析[J】.安徽人口,2009,(1). 【责任编辑都永清】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