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香蕉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工艺研究

2012-05-08 7页 doc 96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27902

暂无简介

举报
香蕉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工艺研究香蕉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工艺研究 林秀兰,郑德勇,高君强 (福建林学院林产工业系,福建 南平 353001) 摘要:试验研究了以香蕉叶为原料制取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步骤,通过正交试验找出较佳工艺条件:用75% 乙醇在60℃萃取,5% NaOH溶液皂化30min,20% CuSO4溶液铜化20min,2%NaOH溶液成盐. 所得香蕉叶叶绿素铜钠产品符合GB3262-82标准,得率0.65%~0.70%(以鲜蕉叶计). 关键词:香蕉叶;叶绿素;叶绿素铜钠   近20a研究表明,合成色素中不少品种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致癌性,长期食...
香蕉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工艺研究
香蕉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工艺研究 林秀兰,郑德勇,高君强 (福建林学院林产工业系,福建 南平 353001) 摘要:试验研究了以香蕉叶为原料制取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步骤,通过正交试验找出较佳工艺条件:用75% 乙醇在60℃萃取,5% NaOH溶液皂化30min,20% CuSO4溶液铜化20min,2%NaOH溶液成盐. 所得香蕉叶叶绿素铜钠产品符合GB3262-82,得率0.65%~0.70%(以鲜蕉叶计). 关键词:香蕉叶;叶绿素;叶绿素铜钠   近20a研究明,合成色素中不少品种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致癌性,长期食用将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因此对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研究成了引人注目的课题,特别是以农林副作物和果蔬类作为原料的天然无害色素.   叶绿素铜钠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和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批准使用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叶绿素铜钠以其固有的鲜亮绿色性,较叶绿素对光、热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其特有的杀菌除臭性能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卫生和日用化学工业,同时又是一种价值很高(3.2万日元/kg)前景广阔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1].   在国外,前苏联有用松树嫩枝叶生产叶绿酸钠和脱镁叶绿素;日本、美国有用苜蓿生产叶绿素铜钠的报道[2].在我国,生产叶绿素铜钠一直以蚕砂为原料,有文献报道过周维纯、马自超、李严巍等分别对松叶、竹叶、苎麻叶色素进行过系列研究[3~5],利用香蕉叶提制色素的研究未见报道. 为充分利用农副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开拓天然色素生产新原料,对香蕉叶制取叶绿素铜钠工艺进行研究.   香蕉(Musa paradioiaca Li.var.sapientum O.Kze)属芭蕉科芭蕉属,单子叶高大常绿草本植物,我国粤、桂、闽、台、滇、川等地均有大面积栽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种植面积约20万hm2. 香蕉叶大,呈椭圆形.从萌芽起计算总叶数为60~70片,长势旺盛的植株、开花时青叶保存数为10~15片,一般植后10~14个月挂果,收果时还保留5~7片绿叶[6]. 当采果后,剩余的香蕉茎、叶等副产品便弃之不用,其数量可观,体积庞大,由于含水量大,腐烂时间长,既占土地又招虫害,既影响蕉园环境又造成二次污染,若能开发利用,变废为宝,意义深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香蕉叶:取自福建省漳州市天宝五峰林场香蕉园. 除去发黄和霉变的叶子,经洗净、晾干、切碎、杀酶、烘干、粉碎、过筛,取粒径2~5mm,含水率≤16%作为试验材料备用. 试验用试剂:乙醇:食用级;丙酮、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HCl,NaOH,CuSO4.5H2O为化学纯. 1.2 叶绿素铜钠提制方法   称取一定重量原料在改制的索氏抽提器中用有机溶剂萃取、过滤,滤液用ZFQ85A型旋转蒸发仪真空浓缩、回收有机溶剂,接着加定量碱液使叶绿素皂化,形成水溶性衍生物,并用溶剂萃取、分离不皂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使皂化物与加入的铜盐螯合成叶绿素铜酸,烘干后再与碱反应成盐,最后经真空干燥即得墨绿色带金属光泽、有特殊胺味的叶绿素铜钠成品. 其工艺步骤如下:          有机溶剂    NaOH   溶剂  HCl  CuSO4    NaOH                                           ↓                        ↓          ↓        ↓            ↓              ↓  香蕉叶→预处理 →萃取→ 浓缩 → 皂化 → 分离 →调酸 → 铜化 → 过滤 → 成盐 → 干燥 → 产品 2 结果分析   图1 不同溶剂对叶绿素得率的影响  Figure 1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kind of solvents on the yield of Chlorophyllin  注:1-乙醇 2-85%乙醇 3-乙醇:丙酮=1∶1 4-乙醇:乙酸乙酯=1∶1 5-丙酮:乙酸乙酯=1∶1 6-丙酮 7-乙醇:丙酮:乙酸乙酯=1∶1∶1 8-HCL∶85%乙醇=1∶4     图2 不同乙醇浓度对叶绿素得率的影响  Figure 2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on the yield of Chlorophyll 2.1 工艺条件选择   根据萃取机理和反应原理分析,影响叶绿素铜钠得率和质量指标的关键是萃取、皂化、铜化和成盐反应. 下面分别对各工序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探讨: 2.1.1 萃取剂的选择 根据原料的特性,选择能溶解叶绿素且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及其各种混合比的溶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萃取比较试验. 萃取液用721分光光度计在535nm波长下进行检测(试验得叶绿素在波长535nm处有最大吸光度). 不同溶剂对叶绿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和图2. 从图1可见:任一溶剂的叶绿素萃取均随时间增大而增大,萃取20h后,除4号和8号溶剂的萃取率仍有较大增长趋势外,其余溶剂萃取率趋向稳定;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溶剂对叶绿素萃取率不同,1∶4 HCl-乙醇溶剂萃取率最高,溶液呈褐绿色,85%乙醇溶液次之,溶液呈绿色. 由于叶绿素容易与酸反应[7],稀盐酸能分离出Mg使叶绿素转变为暗褐色的去镁叶绿素a和b,去镁叶绿素易溶于乙醚,氯仿,但难溶于乙醇. 在浓盐酸作用下,除了代换Mg外,可使去镁叶绿素迅速分解出叶绿醇,并形成去镁叶绿酸,使溶液呈褐绿色,化学反应式如下: (C32H30ON4Mg)COOCH3COOC20H39+2HCl=(C32H32ON4)COOCH3COOC20H39   +MgCl2    叶绿素a           去镁叶绿素a (C32H32ON4)COOCH3COOC20H39+H2O=(C32H32ON4)COOCH3COOH+C20H39OH     去镁叶绿素a        去镁叶绿酸a     叶绿醇 可见HCl-乙醇溶液对叶绿素的萃取虽高于乙醇,但产品纯度和品质下降. 从图2可见,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对叶绿素提取率有影响,同等条件下,75%乙醇的萃取率是85%乙醇的2倍多,且溶液色泽碧绿. 综合分析,选择75%乙醇溶液为本试验的萃取剂. 2.1.2 萃取条件的选择 从菲-爱公式[8] G=-K0(T/η).F.(ΔC/L).t 推理,扩散速率与萃取温度、时间成正比,但对于热敏性的叶绿素而言,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时间将影响溶液质量、萃取率和设备的生产率. 为寻找适宜的工艺条件,采用L9(34)正交试验组合表,对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料液比的各因次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极差RA,RB,RC均大于空列,说明A,B,C三因素对质量指标影响是可靠的,影响顺序为RA>RB>RC. 对表1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表2表明,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是影响叶绿素得率的显著因子,料液比对萃取率有影响,但不显著.   综上所述,选择A3B3C1组合即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8h,料液比1∶8为本试验萃取工艺条件.     2.1.3 皂化、铜化、成盐反应条件选择 采用L9(34)正交试验组合法,对皂化、铜化和成盐等因素的各因次进行优选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极差R值分析结果可见CuSO4是影响铜钠盐得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皂化用碱量,再次是成盐用碱量.综合考虑,优选本试验条件下的工艺条件∶以75%乙醇作为溶剂,在温度60℃,时间8h,料液比为1∶8的条件下回流萃取,加5%NaOH溶液皂化,用量按风干蕉叶重∶碱液量=3∶1计,20% CuSO4溶液铜化,用量按风干蕉叶重∶铜盐液量=2∶1,2% NaOH 溶液成盐,用量按干铜酸量∶碱液量=1∶8计. 2.1.4 验证试验 为进一步证实优化组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所选择的工艺条件作验证试验.重复3次.叶绿素铜钠得率分别为鲜叶重的0.65%、0.69%、0.70%、平均0.68%得率较高,是由竹叶制取叶绿素铜钠得率0.25%~0.3%的2.47倍,是由苜蓿提制叶绿素铜钠得率0.25%的2.72倍,可见本试验所选择的工艺条件是适宜的. 香蕉叶是提制叶绿素铜钠的又一好原料. 表1  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1 The results of orthegonal experiment 试 验 号 萃取温 度A/℃ 萃取时 间B/h 料液比 C/g.ml-1 空列 吸光度 A535nm 得率 /% 1 1(40) 1(4) 3(1∶12) 2 0.62 0.789 2 2(50) 1 1(1∶8) 1 1.10 1.305 3 3(60) 1 2(1∶10) 3 1.08 1.303 4 1 2(6) 2 1 0.84 1.028 5 2 2 3 3 0.88 1.094 6 3 2 1 2 1.40 1.637 7 1 3(8) 1 3 1.20 1.415 8 2 3 2 2 1.40 1.665 9 3 3 3 1 1.40 1.684 R 1.383 1.358 0.781 0.288 表2  表1中叶绿素铜钠得率的方差分析 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of table 1 at yield of copper chlorophyllin   来源 平方 自由度 均方 F值 Fα A 0.323 2 0.162 20.25* F0.05(2.2)= B 0.331 2 0.166 20.75* C 0.101 2 0.051 6.375 误差e 0.016 2 0.008 总和T 0.772 8   *显著因子 图3 两种叶绿素铜钠制品光谱特性 Figure 3 Spectra of two kinds of s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   2.2 产品质量检验 2.2.1 产品光谱特征 配制0.01%叶绿素铜钠溶液,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消光值,得图3.从图3曲线看,0.01%香蕉叶叶绿素铜钠(曲线1)在405nm,630nm处有强吸收峰,与国内市售蚕砂叶绿素铜钠(曲线2)的特征吸收光谱吻合,消光比值E405/E630 = 3.6-3.8,说明2种产品组成基本一致,质量接近. 2.2.2 产品质量分析 产品各项指标及分析方法均按国标GB3262-82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产品要求进行,结果如表4所示. 2.2.3 经济效益估算 采用双重回归估计法[9]测定样地蕉叶生物量,得平均种植香蕉1 950株/hm2,每株(不包括地下球茎及蕉果)平均生物量22.44kg,叶重占生物量的7.52%,则可得绿叶3 385kg/hm2,扣除备料、提制铜钠盐生产过程损失30%,按鲜叶制铜钠盐得率0.68%计,可得产品15.6kg/hm2,按市场价,叶绿素铜钠670元/kg,产值10 870.1元/hm2,扣除成本约7 500元/hm2则每公顷香蕉叶可获利3 000元左右,漳州市香蕉种植面积达1万hm2,若能开发利用,效益相当可观. 表3  优选试验结果 Table 3 The results of the optimum seeking test   试 验 号 因 子 空 列 叶绿素铜 钠量 /g 得率 /% 风干叶重/ 碱量 A/g.ml-1 风干叶重/ 硫酸铜量 B/g.ml-1 干铜碱量/ 碱量 C/g.ml-1 1 1(3∶2) 1(4∶3) 3(1∶9) 2 0.1022 2.04 2 2(2∶1) 1 1(1∶7) 1 0.1087 2.17 3 3(3∶1) 1 2(1∶8) 3 0.1069 2.14 4 1 2(5∶3) 2 1 0.1166 2.33 5 2 2 3 3 0.1103 2.21 6 3 2 1 2 0.1151 2.30 7 1 3(2∶1) 1 3 0.1185 2.37 8 2 3 2 2 0.1396 2.79 9 3 3 3 1 0.1374 2.75 R 0.0221 0.0777 0.0208 3 结语    溶剂选择试验表明75%乙醇是本试验条件下比较理想的香蕉叶绿素提取剂. 通过正交试验得香蕉叶制取叶绿素铜钠最适工艺:风干蕉叶与75%乙醇溶液以1∶8配比(W/V)在60℃水浴回流萃取8h,用5%NaOH皂化30min,用量按风干蕉叶量∶碱液量 = 3∶1(W/V)计,加20%的CuSO4溶液铜化20min,用量按风干蕉叶重∶铜盐液 = 2∶1(W/V)计,加20%NaOH成盐,用量按干铜酸重∶碱液 = 1∶8(W/V)计.   试验结果还表明,香蕉叶是提制叶绿素铜钠的又一好原料. 以香蕉叶为原料,采用本研究的工艺制取叶绿素铜钠,产品质量好,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GB3262-82标准,得率高0.65%~0.70%(以鲜叶计),经济效益显著,开发利用香蕉叶提制叶绿素铜钠,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表4 香蕉叶叶绿素铜钠盐质量指标   Table 4 The specification of sodium copper chloropnyllin from banana leaves   项目 自制产品 GB3262-82标准 pH 10.15 9.0~10.7 干燥失重 /%   3.0    ≤4.0 硫酸盐灰分 /% 28.6 ≤36.0 E1%1cm405  616 >568 总铜量 5.2 4~6 游离铜 /% 0.002 ≤0.025 Pb ppm / <5 As ppm / <2 消光比值E405/E630 3.8 3.2~4.0 参考文献: [1] 张世全. 蚕砂制取叶绿素及综合利用[J]. 林产化工通讯, 1990,(6):15. [2] 周维纯. 苏联树叶化学产品生产研究现状[J]. 苏联科学与技术, 1984,(6):28-33. [3] 周维纯, 王金秋. 松针叶绿素铜钠盐的研制和运用[J]. 林产化学与工业,1986,(2):37-42. [4] 马自超, 吴伟志, 陈亿远,等.由竹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5(4):64-68. [5] 李严巍, 邹昌淇, 林笃江. 苎麻天然绿色色素的研制[J]. 食品科学, 1993,(1):46-48. [6] 甘廉生. 柑桔、荔枝、香蕉、菠萝优质丰产栽培法[M]. 金盾出版社, 1991.26. [7] [苏]X.H.波钦诺克. 植物生物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29-231. [8] 南京林产工业学院主编. 栲胶生产工艺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152. [9]林秀兰,高君强,陈亿远,等.黑荆树枝丫材、间伐材提炼栲胶可能性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19(4):307—310.
/
本文档为【香蕉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工艺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