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由_竞技体育强国_向_体育强国_的嬗变之路探析

2012-05-08 4页 pdf 198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0586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由_竞技体育强国_向_体育强国_的嬗变之路探析 第 28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Vol. 28 2009年第 6期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16, 2009 文章编号 : 1006 - 2920 (2009) 06 - 0083 - 04 我国由“竞技体育强国 ”向 “体育强国 ”的嬗变之路探析 张振东 马培艳 沈玉梅   摘要 : 2008年第 29届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金牌第一 ”的历史性突破之后 ,如何从“竞...
我国由_竞技体育强国_向_体育强国_的嬗变之路探析
第 28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Vol. 28 2009年第 6期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16, 2009 文章编号 : 1006 - 2920 (2009) 06 - 0083 - 04 我国由“竞技体育强国 ”向 “体育强国 ”的嬗变之路探析 张振东 马培艳 沈玉梅   摘要 : 2008年第 29届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金牌第一 ”的历史性突破之后 ,如何从“竞技体育强国 ”迈 进“体育强国 ”引发了学者们新的思考。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法等 ,从宏观角度对影响体育发展 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建议 ,以期为中国体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国 ;竞技体育 ;体育强国   作者简介 :张振东 ,郑州大学体育系教授 ,硕士生导师 (郑州 450001) ;马培艳 ,郑州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训练 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郑州 450001) ;沈玉梅 ,郑州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郑州 450001)。   从 1984年中国重新进入奥运殿堂到 2008年第 29届奥 运会的成功举办 ,中华儿女实现了在祖国举办奥运会的梦 想。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不仅创造了 51枚金牌、100枚奖 牌的历史最佳战绩 ,而且赢得了世界广泛的赞誉。美国总统 布什称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国 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用“无与伦比 ”形容北京奥运会。在好评 如潮的当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及时表示 ,北京奥运会成功 举办之后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实现发展仍然是 中国今后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1 ]在取得了竞技体育的辉 煌成绩之后 ,对什么是体育强国、我国目前体育的现状及如 何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体育强国的界定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提出 : “体育强国的表现有很多方面 :国民的素质、体质、运动场所 , 另外还有老百姓的体育意识 ,以及他们参与体育的程度 ,个 人在体育消费上的水平 ,还有体育产业 ,当然也包括竞技体 育的水平。所以体育强国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2 ] 廉军认为体育强国有几个方面的衡量 :一是体育设 施场地充足、配套完善 ,特别是人均占有面积要达到一定标 准 ;二是全民体育健身运动的普及程度 ;三是国民身体素质 健康强壮 ,并不断提高 ;四是拥有繁荣的体育市场 ;五是 在前四方面的基础上有较高的体育竞技水平。 熊斗寅认为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强盛、强大的意思 ,“强 大 ”是指力量坚强雄厚。世界体育强国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 或者说非常确定的概念 ,而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是国 家与国家之间在某一特定时期 ,在竞争中体现出来的。 到目前为止 ,体育强国的指标还没有确切的标准。 笔者认为“体育强国 ”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 ,是 在国与国之间竞争中体现的。我国体育强国之路应从经济 基础、竞技体育实力、群众体育意识、国民体质、体育产业等 宏观方面入手 ,各个方面互相促进、提高和发展 ,不断增强我 国体育总体实力。 二、我国实现体育强国之路分析 1.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实力 竞技体育 ,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体育文化 发展的最高层次。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其在教育、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社会产生着深 刻的反作用 ,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91 第 29届北京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摘取了 51枚金牌 , 21 枚银牌 , 28枚铜牌 ,占据金牌总数的 16. 8% ,奖牌总数的 10. 43%。这是中国历届奥运会代表团取得的最好成绩。从 奖牌的项目分布上看 ,我国所得的奖牌主要来自表现准确 性、难美性和隔网对抗性等七大传统优势技能类项目 ,包括 : 体操、举重、跳水、射击、乒乓球、柔道和羽毛球。在这些项目 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取金牌 39枚 ,占中国金牌总数的 76% (见 表 1)。 田径、游泳球类项目代表国家的体育整体实力和体育基 础。本届奥运会上 ,我国在田径上获得 2枚铜牌 ;游泳上获 得 1金 3银 2铜 ;在篮、排、足三大球项目上获得 1枚铜牌。 与此同时 ,美国代表队在田径项目上获得 7金 9银 7铜 ;游 泳上获得 12金 9银 10铜 ,两大项共获得金牌 19枚 ,占据金 牌总数的 52. 8% ;在球类项目上美国队亦获得 4金 1银。由 此可见 ,我国在基础项目上与体育强国的实力还相差甚远 (见表 1)。 ·38· 表 1 第 29届奥运会各国主要夺金项目分布 国家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德国 澳大利亚 竞技体操 9金 1银 4铜 2金 6银 2铜 2铜 1铜 1银 1铜 0 跳水 7金 1银 3铜 0 3银 2铜 0 1银 1铜 1金 1银 举重 8金 1银 0 4银 3铜 0 1金 0 射击 5金 2银 1铜 2金 2银 2铜 2银 2铜 0 1银 3铜 1铜 乒乓球 4金 2银 2铜 0 0 0 1银 0 柔道 3金 1铜 1铜 0 0 1金 0 羽毛球 3金 2银 3铜 0 0 0 0 0 田径 2铜 7金 9银 7铜 6金 5银 7铜 1金 2银 1铜 1铜 1金 2银 1铜 游泳 1金 3银 2铜 12金 9银 10铜 1金 1银 2铜 2金 2银 2铜 2金 1铜 6金 6银 8铜 篮、排、足 1铜 4金 1银 2铜 0 1铜 1银  数据来源 :国际体育单项协会《北京 2008年第 29届奥运会官方网站奖牌榜 》。 http: / / results. beijing2008. cn /WRM /CH I/ INF /GL /95A /GL0000000. shtm l。   从奖牌分布的总体上看 ,美国、俄罗斯在金牌数量上虽 然出现下滑 ,分别以 36枚金牌、23枚金牌位居第二、第三 ,但 是美国、俄罗斯银牌、铜牌的数量均多于中国 ,金牌分布点 广 ,体育基础强 ,潜在的实力优于我国 (见表 2)。 表 2 第 29届奥运会奖牌分布 国家及地区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德国 澳大利亚 金牌数目 51 36 23 19 16 14 银牌数目 21 38 21 13 10 15 铜牌数目 28 36 28 15 15 17 总计 100 110 72 47 41 46 按奖牌数排名 2 1 3 4 6 5  数据来源 :国际体育单项协会《北京 2008年第 29届奥运 会官方网站奖牌榜 》。 http: / / results. beijing2008. cn /WRM / CH I/ INF /GL /95A /GL0000000. shtm l。   总之 ,我国竞技体育的夺金点仍局限在传统优势技能类 项目上 ,项目的群众基础薄 ,普及程度低 ;在田径、游泳等基 础体能类项目及球类项目上还处于劣势。提高群众项目的 群众基础 ,促进项目均衡发展 ,全面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总体 实力 ,是今后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 2.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实力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也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的 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 ,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取决 于经济发展所能够为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 ,取决于经济 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个人观念、思维方 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4 ]44 体育必须与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国 内生产总值、国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标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前 提指标。前者对竞技体育可以起较大的作用 ,后者则对 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影响表现得较为直接。[ 4 ]50据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统计 , 2007年我国 GDP达到 32 508亿美元 (初步 核算数 ) ,位居世界第四 ,而人均 GDP为 2 461. 00美元 ,在 181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 106位 ,仍为中下收入国家 (见 表 3)。 表 3 2007年我国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对比 (单位 :美元 ) 国家 中国 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 德国 俄罗斯 人均 GDP 2 461100 45 845. 48 45 574. 74 43 312. 32 40 425. 74 9 075. 05 世界排名 106 11 12 15 19 55  数据来源 :中国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世界经济排行 /2007年全球 GDP排行榜 》。 http: / /www. cnedpa. org/xxzx_a. asp? p id = 32&pp id = 103&id = 584。    (1)国民经济发展决定体育经费的来源和投入比例 体育经费是体育发展的前提。目前 ,各国体育经费的来 源形式主要有中央政府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家庭体育消费、 体育彩票和体育赞助等形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 地区体育经费的投入渠道和各种来源形式的比例也有所不 同。欧美发达国家的经费来源表现为经费投入多样化 ,社会 投入远远高于政府投入。这与我国以政府投入为主 ,经费来 源属于“拨款型 ”的结构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 ,在经费投入的量上 ,欧美国家的体育经费投入基 本上占 GDP的 1%以上。2000年 ,瑞士体育经费投入占 GDP 的 3. 47% ;而我国体育经费预算只占国家预算的 0. 2% ,近 年来虽有所增长 ,也只占 0. 3%左右 ,体育基本建设投资只占 国家总投资的 0. 1%。[ 5 ]18虽然这些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出我 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 ,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的体 育经费投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的距离。 (2)国民经济发展制约着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健身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在西方 发达国家 ,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是开展大众体育活动的基本载 体 ,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健康公民 2000年计 划 》(Health Peop le 2000)中规定 ,至 2000年 ,美国社区每 1万 ·48· 人要建 1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健身路径 ;每 2. 5万人要建 1个 公共游泳池 ;每 1 000人要建 4英亩开放的休闲公园。这些指 标在 1996年就已提前完成。据意大利奥委会文献信息部资 料 , 1990年意大利每 10万人拥有 212个体育场地 ,芬兰拥有 457个 ,德国拥有 248个 ,瑞士拥有 220个。另据日本文部省 1990年的调查和韩国文体部 1994年资料 , 1990年日本每 10 万人拥有 260个体育场地 ,各类城市公园面积平均每人达 53 平方米 , 1994年韩国每 10万人拥有 100. 62个体育场地。[ 6 ]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 远远落后于体育发达国家。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公民人均 占有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仅为 0. 5 平方米 , 仅是美国的 1 /3 320,欧洲国家的 1 /7左右。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物质 基础而言 ,我国的群众体育发展还处在基础阶段 ,没有达到 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 ,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体育 锻炼的需求。 (3)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大众对体育的需求是体育发展的动力 ,社会对体育需求 的强度则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7 ]206人们只有在满足衣、食、 住、行等基本的需求之后 ,才会考虑到包括健身娱乐、观赏竞 技运动在内的享受和发展的需求。体育消费就是当社会生产 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 ,为 了追求个体的发展和享受所引发的适应更高层次需要所作出 的一种选择 ,是一种伴随对体育功能作用的主观认识基础上 的消费类型。它也是个人在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必要的家务劳 动等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里的个人消费行为。影响体育消费 结构及水平的因素很多 ,主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当今 世界 ,体育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同时 , 这些国家的体育社会化程度及全民体育意识也较强。相对而 言 ,发展中国家体育消费水平则较低 (见表 4)。 表 4 发达国家家庭体育消费与我国家庭体育消费比较 国家 家庭体育消费 合计 (亿美元 ) 平均每个家庭 消费 (美元 ) 平均每人消费 (美元 ) 德国 149. 54 — 18. 78 英国 130. 36 60. 98 22. 59 法国 85. 43 40. 45 14. 98 意大利 94. 35 48. 91 16. 30 西班牙 81. 02 72. 99 20. 85 瑞士 81 — 120. 72 新西兰 10 70. 62 28. 25 加拿大 36. 64 386 — 瑞典 12. 58 — 13. 02 中国 — 14. 217 3. 73 日本 5. 409兆日元 75 776日元 30 300日元  数据来源 :曹原《我国小康体育的现状及走向 ———以大众 体育为背景的研究 》。载《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2004年第 1期。   3. 提高体育意识 ,发展体育人口 体育意识是指体育运动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在人脑中的 反映 , 是人们关于体育运动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念和理 想等统一的心理活动和认识系统。体育意识有着明显的导 向性 , 主导着人们的体育行为 , 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 性和积极性。体育意识有个体和社会群体之分。个体体育 意识决定个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项目、价值目标与经费 的投入 ;社会群体的体育意识 , 特别是政府、领导部门的体 育意识 , 决定着体育政策的制定、执行 ,影响着体育事业的 发展。[ 8 ]12 随着奥运会的举办 ,多项促进大众体育发展政策的出 台 ,我国国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体育人口不断增多。但与 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体育人口不足。据统计 ,我国体育 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38. 3%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以学生和老 年人为主。在体育意识上 ,许多国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仍处在 “抗病 ”状态 ,与西方发达国家将体育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存在 本质的差别。 4.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体质 2006年 9月 18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 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体质与 健康调研 ”结果显示 :我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初 中生上升幅度最大 ,较 2000年增加了 8. 7% ; 7~22岁的学 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仍在增加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学生 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素质水平均呈继续下降趋 势。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运动不 足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07年 5月 7日下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 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简称《意见 》) ,《意见 》是迄今为止较为 完善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 ,充分体现了学生体质健康 的严峻性和重要性。全面贯彻实施《意见 》精神 ,必将开创我 国学校体育的新局面 ,必将促进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 提高。 5.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产业与文化、娱乐业一样隶属于第三产业。体育的 产业化发展 ,不仅仅表现在它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上 , 在调整产业结构 ,带动其他关联产业发展 ,提高就业率方面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是进行人力 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 ,这种健康投资形成人力资本中的健康 资本 ,其对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间接促进 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 ,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在 4 000亿美元左右 ,并 以每年 20%以上的速度递增。[ 10 ]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 体育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 展 ,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据预测到 2010年体育产业占 GDP的比重可望从 1998年的 0. 2%增至 0. 3% ,而在发达国 家 ,这一比例已达到 1% ~3%之间。据美国联邦政府经济分 析局发表的报告表明 , 1999年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 2 125. 3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 4% ,成为美国的第六 大支柱产业。意大利以“足球工业 ”为主体的体育产业 ,其产 值在 20世纪 80年代末已达到 24万亿里拉 (182. 5亿美元 ) , 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 ;现在约为 500亿美元。澳大利亚 ·58· 体育产业每年产值达 60亿 ~80亿澳元 ,占澳大利亚 GDP的 2. 2%。[ 11 ]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起步晚 ,尚处于 初级阶段 ,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制约体育产 业发展的因素 ;并且从体育产业市场本身来说 ,产业内部结 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主体市场不成熟 ,市场管理不甚规范 ,高 素质的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缺乏。这一切要求我国必须制定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和措施 ,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 水平 ,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 体育强国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 ,是在国与 国之间竞争中体现的。建设体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 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体育强囯之路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做起 : 1. 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大重要战略部署 ,全面促进国民经 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 革 ,进一步发展体育产业 ,增加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 2. 政府部门要提高体育意识 ,不断出台有利于群众体育 发展的政策法规 ,切实增加大众体育经费投入 ,完善大众体 育锻炼的场地设施。 3. 利用各种途径普及健康知识 ,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意 识 ,增加体育人口 ,引导群众进行健康投资 ,提高体育消费 水平。 4. 竞技体育要保持传统优势项目 ,发展基础项目 ,优化 奥运项目布局 ,促进我国奥运优势项目与非优势项目的均衡 发展。 5.切实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 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 》,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提高青 少年体质。 参考文献 : [ 1 ] 叶建平. “放下 ”体育与挺起国格 [ N ]. 经济参考报 , 2008 - 08 - 29 (9) . [ 2 ] 袁伟民. 我们还不是体育强国 [ EB /OL ]. http: / /www. sport org cn, 2004 - 08 - 30. [ 3 ] 卢元镇. 体育社会学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 [ 4 ]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 究 [M ].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1998. [ 5 ] 周登嵩. 体育现代化综述 [ M ]. 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社 , 2008. [ 6 ] 林显鹏. 美国《健康公民 2000年》实施状况回顾 [ J ]. 中外 群众体育信息 , 2000 (6) . [ 7 ] 周西宽.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M ].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 2004. [ 8 ] 袁伟民. 体育科学词典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0. [ 9 ] 刘海元 1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 [ J ]. 体育学 刊 , 2008 (1) 1 [ 10 ] 曹克强. 体育产业概论 [M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4. [ 11 ] 马春兰. 我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 J ]. 解放 军体育学院学报 , 2004 (3) . (责任编辑  毕凌霄 ) Analysis on the M etamorphosis from the“Competitive Sports Power Nation”to the“Sports Power Nation”of China ZHANG Zhendong, MA Peiyan, SHEN Yumei (D epartm en t of Physica l Educa tion, Zhengzhou U n 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 ina) Abstract: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gain the first on the gold medals numbers in the 29 th O lymp ic Games in 2008, which has made a historic breakthrough. The way changing from the“competitive sports power nation”into the“sports power nation”leads to scholars’new thinking. U sing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starting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analyze China’s sports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made China’s devel2 opment p roposals for the sports power nation establishment, and aimed at p roviding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of the o2 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 Key words: China; competitive sports; sports power nation ·68·
/
本文档为【我国由_竞技体育强国_向_体育强国_的嬗变之路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