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补益--固涩

2012-05-10 50页 ppt 612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0196

暂无简介

举报
新补益--固涩nullnull第七章 补益剂[目的要求] 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完带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 3、熟悉玉屏风散、地黄饮子。 4、了解八珍汤、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null[教学内容]一、概述 1、概念 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2、适应证 虚证─-气、血、阴、阳亏虚不足的病...
新补益--固涩
nullnull第七章 补益剂[目的要求] 1、熟悉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完带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 3、熟悉玉屏风散、地黄饮子。 4、了解八珍汤、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null[教学内容]一、概述 1、概念 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2、适应证 虚证─-气、血、阴、阳亏虚不足的病证。 3、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null4、补法及其配伍要点 (1)补法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为目,使补有针对性。(直接补益法) (2)“虚者补其母”。(间接补益法) (3)久虚不复,注重补脾肾。 (4)血虚补血,常配补气;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者,则以补气为主。气虚而血不虚者,一般不配补血药。 (5)阳虚补阳,常配补阴;阴虚补阴,宜佐补阳。 (6)补阳常兼补气,补血常兼补阴。null5、使用注意事项 (1)辨清虚证的性质与病位予以补益,使补有针对性。 (2)辨清虚实的真假,真实假虚者忌用,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3)切忌呆补壅滞,尤其对虚不受补者,当先调理脾胃,适当配合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以资运化,使补而不滞。 (4)补益剂宜久煎,宜空腹或饭前服。null第一节 补气二、方剂脾肺气虚证以补气药为主组方(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脾虚夹湿配祛湿药,使湿去则脾能健运。(茯苓、薏苡仁、扁豆等)气虚下陷配升提药,以升阳举陷(升麻、柴胡等)兼气滞配理气药,使补气而不滞气。(陈皮、木香、砂仁等)兼阴虚配养阴药,以气阴双补(麦冬、沙参、阿胶等)null 四君子汤[主治证病机]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 脾失健运 胃纳不振面色萎白 语声低微 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舌淡苔白 脉虚弱null[治法及方药配伍]君:人参──益气健脾养胃臣:白术──健脾燥湿佐:茯苓──健脾渗湿 使:炙草──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补气健脾配祛湿,湿去则有助于脾胃健运。益气健脾 null[临床运用] 本方是补气的基础方,凡脾胃气虚的证候均可以本方为基础以化裁运用。以面白食少,气短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null [附方] 1、兼气滞,胸脘痞闷不舒,加陈皮、生姜、大枣理气和胃──异功散。 2、夹痰湿,胸脘痞闷,恶心呕逆,或咳嗽吐痰色白,加陈皮、半夏、生姜、大枣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六君子汤。 3、兼痰湿内阻,气机阻滞,脘腹胀痛,胸闷呕吐等,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生姜燥湿化痰,行气止痛──香砂六君子汤。 4、虚损劳伤,元气不足,去白术、茯苓、加黄芪、肉桂益气温阳──保元汤。 与理中丸的鉴别比较人参 白术 炙草补气健脾四君子汤理中丸 配茯苓健脾渗湿。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配干姜温中祛寒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主治中焦虚寒证 null布置讨论课的内容一、讨论的内容----肾气丸。 二、重点讨论 1、肾气丸为何既可治小便不利、痰饮、脚气、水肿,又可治小便反多、或消渴的病证? 2、本方为补肾助阳之剂,为何要重用补阴之品,而温阳药的用量反而小?既是重用滋阴药,为何不是补阴之剂而是补阳之方? 3、方中配伍茯苓、泽泻及丹皮有何意义?小便频多或发为消渴者,茯苓、泽泻可是还用?为什么?null 参苓白术散[主治证病机]脾胃虚弱 运化乏力 脾失健运 水湿内停 气血生化不足 形体失于濡养 饮食不化,肠鸣泄泻,舌苔白腻 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脉虚缓脾虚湿盛[治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湿滞气机----胸脘痞闷null[方药配伍]君: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臣 淮山、莲子肉──助益气健脾,并止泻扁豆、薏苡仁──助苓、术健脾渗湿以止泻 佐: 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 桔梗(宣发升浮)宣肺利气,通调水道以除湿升发脾胃清阳 输精归肺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使渗湿止泻益气健脾null [临床运用] 1、本方是益气健脾祛湿的代方,主治脾虚夹湿之证,运用时除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2、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加炒神曲、炒山楂、炒麦芽以消食导滞。 3、脾虚水肿,加黄芪、车前子、泽泻等益气利水消肿。 4、治脾虚湿盛之白带下,加苍术、白果、海螵蛸化湿止带。null 5、治虚劳肺损,咳嗽气短,咳痰色白,以本方益气健脾,培土生金。或加半夏、陈皮、乌梅化痰止咳。附方:七味白术散四君子汤-----益气健脾 加:藿香叶----芳香化湿,升清降浊 木香-----理气止痛 葛根-----升清止泻 功用:健脾化湿,升清止泻。 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呕吐。null 补中益气汤 [主治证病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脾胃气虚中气不足 少气懒言 运化乏力 食少便溏清阳不升 中气虚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肢倦乏力 面色萎黄少气懒言 舌淡脉虚清阳下陷湿浊下流郁而化热气不生血、心火偏亢发热null气虚发热病机示意 心血不足心火偏亢 阴血生化不足 清 脾 阴 阳 湿 火 下 下 上 陷 流 冲     郁遏下焦阳气   清阳不升 郁 而 化 热 阴火脾胃气虚气虚发热李东垣:“肾间脾胃下流之湿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 “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null[治法]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虚者补之----补中益气 陷者升之----升阳举陷 气虚发热----甘温除热null佐佐使当归─养血和营,合参、芪补 气生血,使阳生而阴长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 升麻 柴胡 升阳 举陷升提下陷之中气 升举下陷之清阳 助中焦健运以输精 归肺,化生气血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甘温除热)[方药配伍]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臣:人参、白术、炙草补气健脾,助黄芪以益气补中 补中益气null[临床运用] 1、李东垣制定本方,原为饮食劳倦内伤,气虚发热而设,对久病、产后、术后气虚血少之虚热亦可用,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 2、气虚外感发热不退,亦可以本方加荆芥、防风等辛甘发散,益气解表;素体气虚易患感冒者,亦可取本方益气升阳固表以防之。 3、治中气虚陷,脏器下垂,除脱肛、子宫脱垂外,亦可治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肾下垂等。兼气滞者,可加枳壳以行气;兼肾虚腰脊酸痛者,可加杜仲、川断以补肾强腰。 4、治气虚狐疝(如腹股沟斜疝),加橘核、荔枝核、小茴香等行气散结。null 5、治脾胃气虚,筋肉失养之肌肉痿软无力(如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以本方益气补中以治痿。 6、治气虚眩晕(如慢性、或原发性低血压),可加天麻以熄风止眩。但黄芪用量宜轻,轻则升浮。 7、治气虚便秘(如老年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等),加肉苁蓉、火麻仁等润肠通便。 8、治气虚小便不利(如产后小便不利,妊娠尿潴留等)可加桔梗、茯苓、肉桂以助气化利水。 9、治气虚不固之小便失禁(如产后、术后、老年尿失禁等)可加益智仁、桑螵蛸等固脬缩尿。 10、里热炽盛之发热,阴虚发热;下焦虚寒,无根之火浮越之虚热等忌用。null生脉散[主治证病机]温热、暑热多汗 耗气伤阴 久咳伤肺 耗气伤阴汗多神疲,体倦乏力 气短懒言,咽干口渴 舌干少苔,脉虚数干咳少痰,短气自汗 口干舌燥,脉虚细气阴两虚null[治法与方药配伍]益气养阴生津君:人参─---益元气 补肺气 生津液臣:麦冬─- 养阴清热 生津润肺佐:五味子─敛阴止汗 敛肺止咳一补一润一敛 益气生津 敛阴止汗 (敛肺止咳) (生脉救脱)null[临床运用] 1、本方是益气养阴生津的代表方,主治气阴两虚之证,以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为证治要点。凡邪热未解,或痰浊内伏者均忌用,因本方无祛邪之能。暑热耗伤气阴暑热已解,身无热,宜生脉散。暑热未解,身热心烦,宜清暑益气汤。 2、本方能益气养阴,生脉救脱,以抢救亡阴虚脱之证(如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现代剂型 ─---生脉注射液。治脱证亡阳虚脱─回阳救脱宜亡阴虚脱─益阴救脱宜生脉散。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等。null 玉屏风散[主治证病机]卫气虚弱 肌表不固 腠理不密─易于感冒营阴外泄─自汗出面色晄白,恶风 舌淡,苔薄白 脉浮虚。null[治法与方药配伍]益气实卫 固表止汗君:黄芪─益气固表以 止汗,并御风邪臣:白术─--益气健脾 以助益气固表佐:防风─辛散走表, 散风御邪 益气固表为主, 佐以辛散祛风, 补中寓散, 固表不留邪, 祛风不伤表。null[临床运用] 1、治表虚自汗,以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为证治要点。汗出多者,可加煅牡蛎,煅龙骨以收敛止汗。 2、本方又是预防感冒之良药,对于卫虚不固,易于感冒风邪者,本方能益气实卫,固表以御风邪。 3、阴虚盗汗以及外感风邪所致的发热自汗均忌用。null与桂枝汤证的鉴别:治自汗恶风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自汗恶风,伴发热,或头痛,或时发热,脉浮缓或浮弱。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治卫气虚弱,肌表不固之自汗,恶风,伴面色晄白,舌淡脉虚而无发热者。null完带汤[主治证病机]脾虚肝郁 湿浊下注湿浊下注 带脉失约脾虚失运---面色晄白,倦怠便溏 舌淡苔白, 脉缓或濡弱 带下色白,清稀如涕白带下[治法]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null君:白术---补脾燥湿 淮山---补脾固肾,收涩止带 [方药配伍]臣:人参---补中益气以助健运 补脾之虚以治本苍术---燥湿运脾 车前子---利湿清热 引湿从小便去利水祛湿以止带佐:柴胡 配白芍疏肝解郁;合健脾药能 升 发脾 胃清阳,使精微不下注成湿 白芍--柔肝理脾 陈皮----理气燥湿,使使:甘草----和中调药补脾疏肝 化湿止带黑芥穗补而不滞 气行则湿化null 1、本方是治脾虚湿浊下注所致白带下的常用方,以带下色白清稀,舌淡苔白,脉濡、缓为辨。 [临床运用] 2、如带下量多,可加海螵蛸、煅龙骨、煅牡蛎以收涩止带; 3、如带下白中兼黄,是湿浊化热之象,可加薏苡仁、黄柏清热祛湿; 4、如兼腰痠痛,宜加杜仲、川断、鹿角霜补益肝肾。 5、如因湿热下注,正盛邪实者,不宜使用,可用----- 龙胆泻肝汤。null第二节 补血心肝血虚证以补血药为主组方 (熟地、当归、白芍、阿胶、龙眼肉等)常配补气药,使气旺而血生,阳生而阴长。 (人参、黄芪、白术等)常配行血药,使补血不滞血,瘀去而新生。 (川芎、当归、丹参等)或配理气和胃药,使补血而不腻滞脾胃。 (木香、陈皮、砂仁等)null四物汤[主治证病机]营血虚滞营血亏虚 荣养不足头目眩晕,心悸失眠 面色无华,唇爪色淡月经不调,量少 经闭,脐腹作痛 冲任虚损 血行不畅舌淡 脉弦细 或细涩null[治法及方药配伍]补血和血君:熟地 臣:当归 补血养肝 和血调经佐白芍─养血益阴 川芎─活血行气血中血药 血中气药补血配行血 补血不滞血 和血不伤血滋养阴血 补肾填精null[临床运用] 《历代谷医良方注释》:“本方用之得当,可以生血,可以补血,可以和血,可补血之虚,可濡血之燥”。《蒲辅周医方经验》:“此方为一切血病之通用方”。《医学正传》:四物汤为“妇人众疾之总司”。 1、治血虚,重用熟地、当归,川芎用量宜小。 2、治血瘀,重用当归、川芎,白芍改赤芍,或加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如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之功,主治瘀血所致的月经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粘稠,腹痛等。)null 3、血虚有热者,熟地改生地,白芍改赤芍,(如生四物汤)或加黄芩、黄连以清热。(如黄连四物汤) 4、血虚寒凝者,加艾叶、吴萸、肉桂等温经散寒。 5、兼出血者,加阿胶、艾叶、甘草养血止血─胶艾汤,具有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之功,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 6、血虚气弱,气不摄血,加人参、黄芪益气生血摄血。(如圣愈汤)null当归补血汤[主治证病机]劳倦内伤 耗伤元气 气不生血 血虚气弱 阴不维阳 血虚阳浮肌热面红 烦渴欲饮 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血虚发热null[治法及方药配伍]补气生血君:黄芪 (重用一两)臣:当归 (轻用二钱) 大补脾肺之元气,以资生血之源,固表以防阳气散脱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养血和营 以涵阳气血为气之母气以血为舍重用补气 佐以补血 气旺血生 阳生阴长null[临床运用] 1、本方补气生血,原治劳倦内伤,血虚发热,亦治妇女行经、产后,或其它原因失血所致的血虚阳浮发热,应用时除肌热,面红,口渴引饮外,以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2、本方补气生血,生肌愈疮,故亦治疮疡溃后,因气血虚弱,不能生肌收口,以致疮口久不愈合者。3、阴虚潮热,热盛发热均忌用。null与白虎汤证的鉴别运用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象洪大。大渴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口渴喜温饮,身热而无汗,舌淡苔白,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虚热证,宜当归补血汤。实热证,宜白虎汤。null归脾汤[主治证病机]思虑过度 劳伤心脾 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 心失所养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 血虚阳浮─盗汗脾虚失运─体倦食少脾不统血─出血面色萎黄 舌淡苔白 脉象细弱[治法] 益气健脾,补血养心,心脾同治,气血并补。null[方药配伍]黄芪 、 人参 白术、炙甘草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 茯神、远志 酸 枣 仁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宁心安神生姜、大枣─调补脾胃补血养心 安神定志益气健脾补气以生血 气旺能统血 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摄血安神)null[临床运用] 本方是治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又是益气摄血法的代表方,临床运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与理中丸的鉴别运用:脾不统血脾阳虚脾不统血,治以温阳摄 血,宜理中丸。脾气虚脾不统血,治以益气摄 血,宜归脾汤。null八珍汤 四君子汤 合四物汤 姜、枣煎服益气健脾 补血和血八珍汤 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两虚证null 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肉桂、陈皮、远志、五味子人参养荣汤温补气血,主治气血不足饮食减少,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等。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主治虚劳积损, 气血不足,形体消瘦,饮食无味,咽干唇燥,心虚惊悸等。 十全大补汤 加黄芪、肉桂 去茯苓,加黄芪、川断、黄芩、砂仁、糯米泰山磐石散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主治气血虚弱,胎元不固之胎动不安、堕胎、滑胎。null炙甘草汤[主治证病机]心阴血不足阳气虚弱阴血虚则血脉 无以充盈 阳气虚则无力 鼓动血脉 脉气不继 脉行瘀滞脉结代心动悸阳气虚则心阳不振 阴血虚则心失所养虚羸少气 舌光少苔 质干瘦小[治法]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通血脉。null[方药配伍]君:生地黄(重用)─滋阴养血以充脉养心阿胶 麦冬 胡麻仁 人参 炙甘草 大枣桂枝 生姜 清酒臣佐 助君药滋心阴 养心血以充血脉 益心气,补脾气 以资生化之源 温心阳,通血脉-----温通血脉,行药力滋阴养血 配 温阳益气滋而不腻 温而不燥益气滋阴通阳复脉null 1、本方是阴阳气血并补之剂,运用时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为证治要点。 2、后世孙思邈在《千金翼方》用于治虚劳,王涛在《外台秘要》用于治肺痿。本方治虚劳肺痿属气阴不足,虚火灼肺者,取其滋阴益气,润肺止咳。 3、本方去参、桂、姜、枣、清酒,取生地、麦冬、阿胶、胡麻仁、炙甘草滋阴养血,生津润燥,加白芍养血敛阴──加减复脉汤。主治温病后期,邪热久羁,灼伤阴液,阴液亏虚,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4、使用注意:痰饮凌心所致的心动悸、脉结代忌用。[临床运用]null阴虚证第四节 补 阴以补阴药为主组方 (熟地、生地、阿胶、龟板、麦冬、沙参等)阴虚多内热,常配清热药。 (丹皮、知母、黄柏等)真阴亏虚而无热者,宜配补阳药----阳中求阴。 (鹿角胶、菟丝子、肉苁蓉等)或配理气、祛湿药,使滋补而不腻滞。 (茯苓、泽泻、陈皮等)null 六味地黄丸[主治证病机] 髓海空虚 血不上荣腰膝痠软,牙齿动摇 小儿囟开不合 阴虚生内热 或虚火上炎 骨蒸潮热,盗汗 遗精,手足心热 舌燥咽痛,消渴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肝肾阴虚阴精不足 骨髓不充头目眩晕,耳鸣耳聋[治法]滋补肝肾,兼清虚热。null君:熟地(重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山茱萸──补养肝肾,并涩精 三阴并补 臣 补肾为主 淮山药──补益脾阴,并固肾 丹皮──清泄相火,并制 萸肉之温涩 兼清虚热 佐 泽泻──泻肾火,利湿浊 并防熟地滋腻 “三泻” 利湿浊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 以防腻滞 山药以健运[方药配伍]三补配三泻 以补为主 补中寓泻 滋补不腻滞 降泄不伤正null [临床变化运用及附方] 1、加黄柏、知母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而尺脉有力。 2、加枸杞子、菊花滋肾养肝明目──杞菊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或眩晕等。 3、加五味子滋肾敛肺纳气──都气丸(又名七味都气丸)。主治肾阴亏虚,肾不纳气之气喘,呃逆等。 null 4、加麦冬、五味子滋补肺肾──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主治肺肾阴虚,虚火灼肺之喘、咳、少痰,潮热盗汗者。 5、加磁石、五味子、石菖蒲滋肾通窍──耳聋左慈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主治肝肾阴虚之耳鸣耳聋。 6、加当归、白芍养血调经──归芍地黄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主治肝肾阴血亏虚之月经不调。 7、加肉桂(少许),淡盐汤送服,引火归原──七味地黄丸(《疡医大全》)。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火不归原,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喉疼痛等。null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主治证病机]肝肾阴虚 相火亢盛 阴虚火旺 虚火内扰虚火上炎灼伤肺经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易怒,足膝疼热 咳嗽咯血 舌红少苔 尺脉数而有力null熟地──滋肾阴,补精血 龟板──滋补肝肾,潜降亢阳 黄柏──清泻相火,苦寒坚阴 泻相火而滋肾润燥 滋阴降火 知母 清热保阴 清热润肺而保肺金 猪脊髓──滋阴填精补髓 蜂蜜──甘润生津润燥 壮水以制火 沉潜制亢阳滋 阴 降 火配伍特点:滋阴配泻火,壮水可制火,泻火以保阴。 [治法与方药配伍]君臣佐使null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滋阴降火的代表方,主治阴虚而火旺之证,运用时以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辨证要点。 2、阴虚重者,加天冬、麦冬滋阴清热;骨蒸潮热重者,加地骨皮、银柴胡以退热除蒸;盗汗重者,加煅牡蛎、山茱萸滋阴敛汗;腰膝酸痛加牛膝、山茱萸补肝肾,强腰膝;咯血者,加旱莲草、白茅根凉血止血等。 2、本方寒凉滋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不宜用。 null与六味地黄丸的鉴别 滋阴降火,治 阴虚内热证 六味地黄丸偏于补养肾阴,清热力不足, 主治肾阴不足而虚火不重,脉细数者。大补阴丸滋阴与清热降火之力均较著,主治阴虚而火旺较甚,尺脉数而有力者。null 一贯煎 [主治证病机]肝肾阴虚 咽干口燥 舌红少津 脉细弱 或 虚 弦 肝气郁滞 肝失所养肝郁气滞 横逆犯胃木少滋荣胸胁疼痛疝气瘕聚胃脘疼痛吞酸吐苦null[治法与方药配伍]疏肝理气滋补肝肾君:生地黄(重用)----滋阴养血 补益肝肾当归、杞子----养血滋阴柔肝麦冬、沙参滋养肺胃之阴滋水之上源臣佐: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 助肝条达之用滋阴养血 以柔肝(以养代疏)null[临床运用] 1、本方是滋阴理气法的代表方,主治阴虚气滞之证,以胁肋或胃脘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证治要点。 2、胁痛重,加素馨花行气解郁;胃脘痛,加白芍、甘草滋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胁下有痞块,按之硬,加丹参、鳖甲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泛酸水,加海螵蛸、煅瓦楞子以制酸;胃酸少,食少者,加乌梅、麦芽助酸消食;虚烦失眠者,加炒枣仁、柏子仁滋阴养血安神。null治阴血不足,肝 郁不舒之胁痛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之力较强,主治 肝郁血虚之胁痛,伴脾失健运,神疲 食少。滋养肝肾之力较强,主治肝肾阴虚,肝郁不舒之胁痛,并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不舒之胁痛,并治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吞酸吐苦。[类方鉴别]null第四节 补阳肾阳不足证以补阳药为主组方 (附子、肉桂、鹿角胶、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等) 常配补阴药,阴中求阳。 (地黄、萸肉、杞子、龟板胶)肾虚水泛者,可配利水药,并防滋阴药腻滞。 (泽泻、茯苓、车前子等)null 肾气丸[主治证病机]肾 阳 不 足下焦失于温养──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 气化不行──小便不利,转胞 不能蒸化水液 水气内停──水肿、痰饮、脚气 不能化气行水 水津失于布化 小便反多 水液代谢失调 水液失于约束 消渴(下消)舌淡而胖,脉象虚弱,尺脉沉细[治法] 补肾助阳,即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null [方药配伍] 泽泻 利水渗湿泄浊,以防滋阴腻滞 佐 茯苓 “补乃得力”(以泄助补) 丹皮──合桂枝以调血分之瘀滞少火 生气炮附子---温肾阳 (轻用一两) 桂 枝----温肾化气 微微生火以生肾气蒸津化液 化气行水君干地黄(重用八两)──滋阴补肾山茱萸 (四两)补肝脾而益精血 山 药滋补肾阴臣“三泻” 以防滋补腻滞 重用滋阴 少用温阳 阴中求阳null 主要配伍示意图(地黄、萸肉、山药) 阴(精) 精 化 蒸 为 气 肾 化 气 动 活 能 功 阳(气) (附子、桂枝) 温而不燥, 滋而不腻, 助阳之弱以化水, 滋阴之虚以生气 (肾气)。null [临床运用] 1、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基础方,运用时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证治要点。 2、关于方中选用干地黄或熟地黄,桂枝与肉桂的问:肾阳不足表现为水液潴留者,宜照原方用;如表现为虚弱症状者,可改用熟地、肉桂,以增强温补之力。 3、本方是“引火归原”(导龙归海)法的代表方,主治下元虚寒,无根之火浮越僭逆于上(火不归元)所致的咽喉疼痛,口舌生疮,或面色潮红等上虚热而下虚寒之证。null [附方] 1、加牛膝、车前子补肾利水──加味肾气丸(又名济生肾气) 功能温补肾阳,利水消肿。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2、加鹿茸、五味子温肾壮阳,益精养血──十补丸,具有温肾阳,益精血之功,主治肾阳虚损,精血不足,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等。 null第六节 阴阳双补肾阴阳两虚证滋补肾阴药配伍温补肾阳药双补肾之阴阳null 地黄饮子[主治证病机]下元虚衰(肾阴阳两虚)阳无根基 虚阳上浮 水泛为痰 随虚阳上泛筋骨失于温养-足废不用精气不能上承 痰浊阻塞窍道舌强不能言虚阳浮越于上 下元失于温养足冷面赤 肾阴肾阳两虚-脉沉细弱下元虚衰,虚阳上浮, 痰浊随虚阳上泛, 阻塞窍道。null[治法] 补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元)佐以化痰开窍。null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 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补养下元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 (引火归元)石斛、麦冬 五 味 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远志、茯苓 石 菖 蒲化痰开窍 交通心肾佐使:生姜、大枣─和中调药阴阳并补上下同治标本兼顾治下为主治本为主[方药配伍]君臣佐附子 肉桂null[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喑痱的主要方剂,运用时以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脉沉细弱为证治要点。 2、若只见痱症,可去菖蒲、远志、茯苓等化痰开窍之品;若偏于阴虚且痰火盛者,去温燥的附子、肉桂,加贝母、竹沥、胆南星以清热化痰;兼气虚者,加黄芪、人参益气。 3、本方是温补之剂,对气火上升,肝阳偏亢所致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忌用。null第八章 固涩剂[目的要求] 1、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牡蛎散、四神丸、固冲汤。 3、熟悉:真人养脏汤、缩泉丸、桑螵蛸散、固经丸 。 4、了解:九仙散﹑金锁固精丸、易黄汤。null[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概念 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2、适应症 正气内虚,气、血、精、津(液)滑脱散失之证──自汗盗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滑脱不禁,遗精滑泄,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 3、分类 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null(1)固表止汗体虚卫外不固 阴液不能内守自汗 盗汗收敛止汗药(煅牡蛎、煅龙骨、 麻黄根、浮子麦等) 配伍 益气固表药(黄芪、白术等)(2)敛肺止咳久咳肺虚 气阴耗伤久咳不已敛肺止咳药(罂粟壳、五味子、乌 梅、诃子等) 配伍 益气养阴药(人参、麦冬、阿胶等)null (3)涩肠固脱泻痢日久脾肾虚寒久泻久痢滑脱不禁 涩肠止泻药(肉豆蔻、诃子、 罂粟壳、乌梅等) 配伍 温补脾肾药(补骨脂、肉桂、 干姜、党参、白术等)(4)涩精止遗肾虚精关不固膀胱失约涩精止遗药(芡实、莲须、益智仁、煅龙骨、煅牡蛎等) 配伍 补肾固肾药(桑螵蛸、沙苑蒺藜、淮山、莲肉等)null(5)固崩止带 妇女 崩中漏下带下不止固崩止带药为主 (煅龙牡、椿根白皮、白果、芡实、海螵蛸等)组方 脾虚气弱者配益气补脾药(黄芪、人参、白术、淮山等) 肾虚冲任不固者配补肾固冲药(地黄、白芍、萸肉、阿胶等) 阴虚血热者配滋阴清 热药(龟板、生地、黄柏、黄芩等) 湿热下注者配清热利湿药(车前子、薏苡仁、黄柏等)null 4、基本配伍要点收敛固涩药配补益药(标本兼顾)耗散滑脱重者,收敛固涩为主。 耗散滑脱轻缓者,补益治本为主。5、使用注意事项 (1)元气大虚,亡阳欲脱之证不宜用。 (2)外邪未去者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 (3)实邪所致的汗出、泻痢、尿频、遗精、崩漏、 带下等忌用。 null二、方剂 [主治证病机] 卫气虚弱 肌表不固 营阴外泄 常自汗出损伤心阴 耗伤心气心阳不潜 虚热内扰 夜间肌表更虚汗出夜 卧尤甚 气阴不足 心失所养心悸惊惕 短气烦倦牡 蛎 散null【治法与方药配伍】益气固表 敛阴止汗 君: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臣: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佐:麻黄根——收敛止汗。佐使:小麦--益心气,养心阴, 清虚热。null[类方鉴别]卫气虚弱肌表不固自汗牡蛎散:补敛并用而重在固涩止汗为主,并能敛阴潜阳,为收敛止汗之方,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复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玉屏风散:以补气固表为主,补中寓散,为补益之剂,主治卫气虚弱,肌表不固之自汗或虚人易感风邪者。null真人养脏汤[主治证病机]久泻久痢 损伤脾肾 脾肾虚寒 关门不固 泻痢无度 (肠失固摄) 中气虚陷----脱肛坠下 脾失健运----倦怠食少 经脉失于温养──脐腹疼 痛(喜温喜按) 舌淡苔白 脉迟细。滑脱不禁[治法] 涩肠固脱以治标,温补脾肾以治本。null[方药配伍]君:罂粟壳(重用)──涩肠止泻肉豆蔻---- 温中涩肠止泻人参、白术 ----臣补气健脾肉 桂──温肾暖脾当归、白芍 ----养血和血,缓急止痛木 香理气醒脾 使补而不滞,涩而不壅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合参、术补中益气 合白芍为缓急止痛诃子----涩肠止泻涩肠固脱 急则治标温补脾肾 以治本涩肠固脱 温补脾肾null[临床运用] 1、本方适用于久泻久痢,属脾肾虚寒而无积滞者,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为辨证要点。 3、本方为温、补、涩之剂,凡泻痢初起,病证属实或虽久泻久痢而湿热积滞未尽者,均忌用。 2、虚寒重者,可加附子,干姜以温阳祛寒;脱肛者,可加黄芪、升麻以益气升阳举陷。null四神丸[主治证病机]命门火衰脾阳亦衰火不生土脾肾虚寒阳虚当升而不升 五更泄泻 阴气极盛而下行 (鸡鸣泻)脾失健运──不思饮食 食不消化 温煦不足──腹痛腰酸肢冷阳虚则神衰──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法]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null[方药配伍] 君: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 臣: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二神丸佐 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 五味子──固肾涩肠止泻五味子散使生 姜──温胃散寒 大 枣──补脾养胃温补脾胃温肾暖脾 固肠止泻null[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肾泄的代表方,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证治要点。 2、由于本方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功,亦可治久泻属于脾肾虚寒者。温暖脾肾涩肠止泻 治脾肾虚寒泄泻四神丸:偏于温补命门真火,兼以温脾涩肠,主治 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之肾泄。真人养脏肠:涩肠止泻力强,偏于温中补脾,兼以温肾;主治 脾肾虚寒,以脾阳虚寒为主之久泻久痢,滑脱不禁。[类方鉴别]null桑 螵 蛸 散[主治证病机]心肾两虚心气心血不足 心失所养心气不下交于肾水火不交肾精不上承于心肾虚精亏膀胱失约 精关不固──遗精舌淡苔白,脉细弱。心神恍惚,健忘小便频数 遗尿null[治法] 调补心肾以治本,涩精止遗以治标,佐以交通心肾。[方药配伍]君:桑螵蛸──补肾固精止遗臣龙 骨──收敛固精,镇心安神 龟 甲──滋养肾阴,补心安神佐人 参 当 归益气补血以养心 茯 神远 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肾石菖蒲──开心窍,以助交通心肾调补心肾 涩精止遗null[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心肾两虚,水火不交所致尿频、遗尿或遗精的常用方,临床运用以尿频或遗尿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 2、小便频数较重甚或遗尿者,可加益智仁、覆盆子增强固脬缩尿之力;遗精者,可加山萸肉、沙苑蒺藜以补肾固精止遗;健忘心悸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梦多者加重龟甲、龙骨的用量。 3、下焦湿热或阴虚火旺之尿频或遗精忌用。null固 冲 汤[主治证病机]脾肾亏虚 冲脉不固脾不统血 肾虚不固 冲脉滑脱血崩、月经过多 色淡质稀舌质淡 脉微弱[治法] 益气健脾,固冲摄血。阴血失守肾虚---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悸气短 甚或头晕肢冷气血亏虚null[方药配伍]白芍──补肝养血敛阴佐棕榈炭、五倍子---收涩止血 海螵蛸 止血化瘀 茜 草 使止血不留瘀益气固冲 以治本收涩止血 以治标标本兼顾君:萸肉补肝肾以固冲脉 收敛固涩以止血臣煅龙骨、牡蛎---收涩止血 白术、黄芪---补气健脾以统血固冲摄血 益气健脾null[临床运用] 1、本方治崩漏,以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痠软,舌淡,脉微弱为证治要点。 2、若出血过多,见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为阳脱,宜重用黄芪、黄肉,并合参附汤益气回阳救脱。 3、血热妄行及瘀血阻滞之崩漏,忌用本方。[类方鉴别]崩漏脾气虚脾不统血---归脾汤。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固冲汤。null固 经 丸[主治证病机]肝肾阴虚 相火炽盛损伤冲任 迫血妄行月经过多,崩中漏下 血色深红,紫黑粘稠阴虚火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 脉弦数[治法]滋阴清热止血。null[方药配伍]君:龟板(重用)---滋补肝肾之阴 而清热 白芍(重用)---补血养肝以敛阴 黄芩(重用)---清热泻火 坚阴止血滋补肝肾阴血臣:黄柏---清泻相火以坚阴清泻肝肾相火佐:椿根白皮---清热固经,收涩止血 香附---调畅气血滋阴清热 固经止血null[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阴虚火旺而致崩漏、月经过多的常用方, 以经色深红,或紫黑粘稠,舌红,脉弦数为辨。 2、阴虚重,可加女贞子、旱莲草滋阴凉血止血;出血量多,可加茜草根以凉血止血;火旺者加知母滋阴降火;血热者,加生地、地骨皮凉血清热。治崩漏选方指南:崩漏脾气虚脾不统血---归脾汤。 脾阳虚脾不统血---理中丸或胶艾理中汤、黄土汤。 脾肾亏虚,冲脉不固---固冲汤。 冲任虚损,阴血失守---胶艾汤。 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固经丸。null第九章 安神剂[目的要求] 1、熟悉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各类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使用注意。 2、掌握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3、熟悉朱砂安神丸。 null 一、概述 1、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安神剂。 2、适应症 情志内伤所致神志不安──惊狂善怒,烦躁不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等。 3、分类 实证──重镇安神 神志不安 虚证──滋养安神 null (1)重镇安神 以重镇安神药为主(朱砂、磁石、珍珠 母、龙齿、生铁落等)常配 清热药(黄连、竹叶、山栀仁等) 神志不安实证 (心肝阳亢热扰心神) 滋阴养血药(生地、当归、麦冬等) (2)滋养安神 神志不安虚症 滋养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 茯神、小麦、夜交藤等) 配滋阴补血药(地黄、当归、麦冬、天冬、玄参等)(阴血不足 心神失养) null 4、治法要点 (1)神志不安疾患宜辨虚实,实者宜用重镇安神法,虚者宜用补养安神法。 (2)火热易耗伤阴血,阴虚易致阳亢。病机虚实夹杂者,宜两法参合运用。 (3)神志不安疾患主要责之于心,但与肝、肾密切相关,要注意兼治肝肾,如补肝血、清肝热、平肝阳、滋肾阴、交通心肾等。 (4)情志内伤所致的神志不安,除服药治疗外,宜配合精神疗法。null 5、使用注意事项: (1)重镇安神剂多由金石类药物组成,易伤胃气;滋养安神类药亦腻滞碍脾,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弱者,宜酌情配伍健脾和胃之品。 (2)安神剂只适用于情志内伤所致的神志不安。如因外感温热病,邪热传里,热扰心神所致的神烦不寐,狂乱谵语;痰浊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或癫狂;瘀热内扰之狂乱等不宜使用(宜分别参考泻下剂、清热剂、祛痰剂、活血祛瘀剂等)。null 朱砂安神丸[主治证病机] 心火亢盛──热扰心神 失眠多梦,惊悸证忡,心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烦神乱,舌尖红,脉细数。 [治法]重镇安神,清心泻火,滋阴养血。 null君:朱砂----重镇安神,并清心火臣:黄连---清心泻火,除烦热 生地---清心热、养心阴 滋肾阴,壮水以治心火 当归---补养心血佐使:炙甘草---和中调药,防黄连苦寒、朱砂 质重碍胃重镇以安神清心以除烦滋阴补血 以养心[方药配伍]镇心安神 清热养血null[临床运用] 1、本方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神志不安,以惊悸失眠,舌红,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2、方中朱砂含硫化汞,一是不宜煎煮,以防水银析出,毒性增强;二是不宜多服久服,以防中毒。 [附方] 磁朱丸 由神曲、磁石、朱砂组成。 功能益阴明目,重镇安神。 主治心肾不交所致的耳鸣耳聋,心悸失眠,视物昏 花,并治癫痫。null 天 王 补 心 丹[主治症病机]心肾两虚 阴虚血少 内生虚热虚火内扰──手足心热 梦遗 虚火上炎──口舌生疮 肠失润降──大便干结思暗 虑耗 劳心 心肾 太阴 过血舌红少苔 脉细而数心悸怔忡 虚烦失眠 神疲健忘 心失所养 虚火扰心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null[方药配伍] 滋心阴,养心血,清热 君:生地黄(重用) 滋肾阴,壮水以制心火 天冬、麦冬──滋阴清热 臣 当归──补血养心 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 茯茯、远志──养心安神,交通心肾 人参──补气生血,宁神益智 五味子──收敛心气,养心安神 玄参──滋阴降火 丹参──清心活血,使补血不滞血 朱砂──镇心安神 使: 桔梗──载药上行以养心佐助君药 滋阴养血滋阴清热 养血安神null[临床运用] 本方主治阴虚血少之神志不安,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附方] 1、柏子养心丸 功用:养血安神,滋阴补肾。 主治:阴亏血少,心肾失调之精神恍惚,惊悸怔忡, 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2、孔圣枕中丹 功用:补肾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肾不足之健忘失眠,心神不安。null 天王补心丹以补心安神药与滋阴清热养血药相配,其中生地用量独重,且与二冬、玄参大队滋阴清热药相伍,主治以阴亏内热为主的心神不安症。 柏子养心丸以补肾滋阴药与养心安神药相配,方中重用柏子仁与枸杞子,滋阴清热之力不足,主治心肾两虚,内热较轻的神志不安症。 孔圣枕中丹以宁心益智药与交通心肾之远志、菖蒲配伍,主治心肾不足之健忘,失眠。 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孔圣枕中丹的鉴别运用 同治阴血亏虚之虚烦不眠症。 null酸 枣 仁 汤[主治证病机]
/
本文档为【新补益--固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