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6-2病毒学(呼吸道病毒)

16-2病毒学(呼吸道病毒)

2012-05-11 50页 ppt 4MB 2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2882

暂无简介

举报
16-2病毒学(呼吸道病毒)null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简 介 简 介 呼吸道病毒指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的病毒。null 据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nullnull分 类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RNA病毒,正粘病毒科,包括人的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和猪、马等家畜和鸡、鸟等禽类的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引起流感。null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不易变异能够感染人、家...
16-2病毒学(呼吸道病毒)
null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简 介 简 介 呼吸道病毒指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的病毒。null 据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nullnull分 类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RNA病毒,正粘病毒科,包括人的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和猪、马等家畜和鸡、鸟等禽类的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引起流感。null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不易变异能够感染人、家畜、禽类, 易变异流感病毒分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分甲A、乙B、丙C三型一、生物学性状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球形或丝状,多形态。球形直径约100nm。null结构: 核心为-ssRNA,分节段,易变异。 核蛋白螺旋对称,有型特异性抗原。 包膜:基质蛋白M1和脂质双层膜。 刺突:HA和NA。nullnull12435678PB2PB1NPRNAM2M1NAHA分节段的(-) SSRNAPA RNA多聚酶核糖核蛋白(RNP)null流感病毒的生活史流感病毒的生活史病毒侵入 遗传物质的释放 病毒的复制与病毒蛋白的合成 病毒的装配 出芽分型分型M蛋白和核蛋白:甲、乙、丙三型。 HA和NA:亚型分类依据。 15种HA(16种,2005年) 9种NA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血凝素(HA) 柱状,为三聚体,它基本上以 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全部 表面。参与病毒吸附! 神经氨酸酶(NA) 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 不平均分布在病毒表面,而是 聚合成群。参与病毒释放! 变异变异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转变(antigenic shift):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nullnull抗原性转变及大流行病的源头where do “new” HA and NA come from?where do “new” HA and NA come from?2006年证实流行性 流行性 甲型最容易变异,常产生新亚型,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变异较少,不形成新亚型,引起局部流行。 丙型抗原性基本稳定,较少引起流行。null培养特性培养特性鸡胚组织培养法:初次分离接种鸡胚羊膜腔,传代接种鸡胚尿囊腔。 细胞培养法:猴肾、狗肾传代细胞,但无明显CPE。null抵抗力抵抗力 不耐热,对干燥、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流感病毒的存活及稳定性情况流感病毒的存活及稳定性情况WPRO WHO Draft Infection Control Precautions for HPAI 30.1.2004灭活及消毒灭活及消毒WPRO WHO Draft Infection Control Precautions for HPAI 30.1.2004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通过飞沫和接触(鼻咽分泌物污染手和物品)传染。null流感病毒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变形、坏死、脱落产生过量干扰素全呼吸道粘膜病变及毛细血管损害单纯型流感肺炎型流感 致病性: null免疫性: 病后可产生HA和NA抗体,尤其呼吸道粘膜表面的抗HA的SIgA,是重要的表面抗体,具有中和作用,可抵抗再感染。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分离培养:采用鸡胚接种,鉴定用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效价。 测定抗体:取患者双份血清,测定其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如果一份效价增长4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快速诊断:采用单抗技术检测呼吸道脱落细胞内抗原。 null流感快速抗原测试:流感快速抗原测试: NPA TS SEN : 94% 80% SPEC : 95% 99%Directigen EIAnull方法 : 直接免疫荧光 标识测定分析 流感诊断盒 QuickVue四、防治原则 四、防治原则 预 防 建立流感检测站,及时发现隔离病人。 预防接种:由于病毒变异频繁,因此制备疫苗预防时,必须和当前流行株抗原性一致。 应该接种流感疫苗人群应该接种流感疫苗人群年龄大于50岁的老人 有慢性心脏和肺部疾病的患者 有哮喘病和肾脏疾病的儿童 糖尿病人 有免疫系统疾病的病人如癌症、爱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者及接受了类固醇、化疗和放疗的患者 医护工作者null治 疗治 疗中药:单味药、复方 化学治疗剂: M2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金刚烷胺类药物) NA抑制剂 扎那米韦 zanamivir,Relenaz,GG167 奥塞米韦 oseltamivir,Tamiflu,GS4104null禽流感禽流感从2003年至今,H5N1型禽流感病毒已经在东南亚夺去63条生命。 危及全球上亿人性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到底是什么模样? 照片中的蓝色部分就是H5N1禽流感病毒,下面的红色部分则是健康人体细胞,照片显示H5N1禽流感病毒正在攻击健康的细胞。照片中的蓝色部分就是H5N1禽流感病毒,下面的红色部分则是健康人体细胞,照片显示H5N1禽流感病毒正在攻击健康的细胞。null2005年11月6日这组高清晰照片乃全球独家首发,由瑞典著名的科技摄影师83岁的伦纳特·尼尔松(身份是坐落在斯德哥尔摩北部的卡罗琳医学院的官方科技摄影师)利用高倍电子扫描显微镜摄制而成。 病毒样本源自两年前死于禽流感的一对中国香港父女。 nullnull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 主要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一、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麻疹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感染率约85%,但发病率几乎达100%。 近年来由于疫苗的普遍应用,发病率下降,发病年龄出现推迟的现象。1、生物学性状1、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有包膜,-ssRNA,不分节段,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包膜表面有两种刺突:HA和HL,均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null培养特性:能在许多细胞中增殖,如Vero细胞、Hela细胞、人胚肺细胞等。 抗原性:只有一个血清型,但酸序列分析表明,麻疹病毒存在着基因漂移。 抵抗力:较弱,加热56℃ 30min灭活,对脂溶剂、日光、紫外线敏感。2、致病性和免疫性2、致病性和免疫性传染源:急性期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也可经用具、玩具或密切接触传播。 致病性:麻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null病 毒飞沫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侵入淋巴结,增殖侵袭全身淋巴组织内增殖第二次病毒血症 发热、咳嗽、怕光 流泪、Koplik斑全身皮肤粘膜组织,出现红色斑丘疹免疫力增强而自愈1周后约0.1%发生脑脊髓炎; 约7年后百万分之一发生SSPE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约10~12天 体温略高、咳嗽、流涕、好打喷嚏及泪眼,症状持续3~5天 体温突然升高(达到40~40.5℃),口颊粘膜出现柯氏斑,随后出现红色班丘疹,从耳部开始,2~3天后遍及全身 4天后消退,脱屑柯氏斑柯氏斑nullCDC - B.RiceMurray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null免疫性:感染后一般可获牢固免疫力,抗体可持续终生。麻疹的预防:麻疹的预防:鸡胚细胞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我国接种年龄为8个月,发达国家一般为15个月 7岁时再次免疫 孕妇不宜接种疫苗 紧急被动免疫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麻疹的治疗:麻疹的治疗:扑热息痛及水疗法控制高热 保持室内湿度 及时补液 注意饮食营养 儿童应补充维生素A 注意并发症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有包膜,单负链RNA(-ssRNA) 两种表面包膜蛋白HN和F蛋白 另外有四种结构蛋白null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宿主 病毒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咳嗽、喷嚏甚至说话都可传播病毒 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 出现症状前2~3天及症状消失后9天仍有传染性致病性:致病性:潜伏期2~3周 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 入血,出现病毒血症 病毒随血侵入腮腺及其它器官 病程1~2周,主要症状为腮腺肿大,但约30%的感染无症状 并发症有睾丸炎、卵巢炎及病毒性脑炎 病后可获牢固的免疫力nullnull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分离时可取患者唾液、尿液或脑脊液 在鸡胚羊膜腔、鸡胚细胞内培养增殖 血清学诊断病毒特异性的IgM或>4倍上升的IgG 血凝抑制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预防可接种MMR三联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scytial virus,RSV)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scytial virus,RSV)包膜刺突为G蛋白 在婴幼儿中引起急性哮喘性支气管炎或肺炎 成人中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通过手、污染物品和呼吸道传播,易在冬季流行 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的致病机制:RSV的致病机制:侵入呼吸道后在上皮细胞内增殖 病毒不入血 病理免疫造成细胞损伤 支气管坏死物与粘液、纤维蛋白粘连在一起,易导致气道阻塞 可并发严重的细支气管炎和肺炎RSV的免疫及预防:RSV的免疫及预防:感染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母体传给胎儿的抗体也不能防止婴儿的感染 至今未有有效的预防疫苗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单正链RNA,有包膜 包膜刺突有血凝性 核衣壳为二十面立体对称 只有一个血清型 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致病性致病性儿童是主要易感者 呼吸道传播 局部淋巴节增殖后经病毒血症散播全身 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引起畸胎、流产等。null风疹病毒导致的畸胎预防及免疫预防及免疫自然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 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 三联疫苗(MMR)思考题:思考题:流感病毒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呼吸道病毒的预防原则。
/
本文档为【16-2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