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2-05-17 21页 doc 884KB 4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061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2009年3月湖北中学教师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 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 ,重视实科教育的 教育家是:( B )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C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C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个别差...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09年3月湖北中学教师考试教育学真题(附答案) 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 ,重视实科教育的 教育家是:( B )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C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C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5.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D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的规律  11.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高度发展的合金,就构成了:( C )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操  C.道德品质  D.道德行为  12.萌芽于1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成形式是:( C )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13.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4.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 B )  A.言行一致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中教育原则  15.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D )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广泛性  D.创造性  二.名词解释  16.教育(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17.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18.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或强迫教育。  19.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三.简答题  20.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燕尾服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1.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实现那六个改变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是: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3.什么是陶冶?运用陶冶进行德育有何要求  答: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陶冶进行德育的要求有:1.创设良好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  四.论述题  24.论述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并联系一下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⑴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仅在口头上要求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  ⑵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⑶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  五案列  25.你认为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好吗,为什么?  我赞成这位英国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主要采用了问题—发现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学生颇有益处:(1)主要是从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独立研究需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由于多半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也便于因材施教。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带学生实际观察影子,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2)此外,这样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促进他们的创造力。(3)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缺陷,例如耗时较多,难度较大等,所以教师在采用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26.结合案例分析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集体的发展和完善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通过探索摸索成功的培养了一个良好的优秀的班集体。(1)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深入了解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调整班干部,“监视”学生,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但是方法欠妥,他应该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开展工作。(2)方法要得当,并富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抓住时机,善于思考和反思。这个老师,从批改作文中了解学生的心声,建立了“班主任信箱”,建立了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为班集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做了铺垫。(3)班主任要采用民主的方式管理班集体,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这位老师,接受了学生提出的采用“值日班长”的建议,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4)总之,在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把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整个集体的进步。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最终把一个落后的班集体发展为一个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的好班集,就是一个很好的成功的案例。 09年3月湖北省中学教师考试心理学真题 选择题  1.主张学生的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 A )  A.人本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2.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公式原理时,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把握所学的内容,这属于( D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整体性  一.                 启发  8.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 A )  A.80 B.90 C.100 D.125  9.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D )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选择题:1至15题:ADABB BDADC BAACC  二.名词解释  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17.关键期: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18.从众:指个人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一致,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迫于群体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与群体认同。  19.创造力: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三.简答题  20.简述实验法的主要内容  答: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得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得影响。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21.简述奥苏泊尔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答: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和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  22.简述耶基斯——多的森原理  答: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由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3.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答:有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决定感受性和绝对感觉 限。车别感觉性和差别感受 限的含义及其关系: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觉的含义:知觉的特征:知觉的类型:运动知觉的种类,错觉的含义:记忆的含义: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的种类: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增进记忆的方法: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类型:概念的形成与掌握:问题解决过程:影响解决问题因素  无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  四.论述题  24.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  (1)改善心智功能;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2)传授基本知识;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详细而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3)有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指导,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把握好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6)情境性教学。创造引人注意的情境,比如设想,举例或者换位思考等。  五.案列分析题  09年3月湖北省中学教师考试心理学真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主张学生的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 A )  A.人本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2.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公式原理时,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把握所学的内容,这属于( D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整体性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8.某人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10岁,此人的比率智商是( A )  A.80  B.90  C.100  D.125  9.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D )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整体性  D.定势  选择题:1至15题:ADABB BDADC BAACC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名词解释  1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17.关键期: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18.从众:指个人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一致,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但迫于群体压力,暂时在行为上与群体认同。  19.创造力: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三.简答题  20.简述实验法的主要内容  答: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得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得影响。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21.简述奥苏泊尔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答: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和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  22.简述耶基斯——多的森原理  答: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由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3.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答:有意注意的含义及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感觉的含义及其种类:决定感受性和绝对感觉 限。车别感觉性和差别感受 限的含义及其关系: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觉的含义:知觉的特征:知觉的类型:运动知觉的种类,错觉的含义:记忆的含义:记忆的基本环节:记忆的种类: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增进记忆的方法: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类型:概念的形成与掌握:问题解决过程:影响解决问题因素  无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  四.论述题  24.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  (1)改善心智功能;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2)传授基本知识;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详细而有计划的传授给学生(3)有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指导,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把握好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6)设计情境性教学。创造引人注意的情境,比如设想,举例或者换位思考等。  五.案列分析题  (2)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首先,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较低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一层的需要,自我实现最高层次的需要;其次,各层次需要在全人类所占比例由大变小,自我实现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最后,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个水平,即基本需要(前四种)和成长需要(后三种)。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是相互影响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成长需要的实现,小明是因为没有得到归属需要,所以求知需要下降导致了成绩的下降。  (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经历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来,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许的。 08年下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 HYPERLINK "http://www.examda.com/teacher/" \t "_blank"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08年下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D)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2.关于有效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B)  A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适时丰富的刺激  B头越大的学生越聪明  C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关系 勇于创新  D任何一个大胆健康的普通人和伟大的科学家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和方式不同。  3.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C)  A感知-动作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  4.下列属于内部动机的是:(B)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  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  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  5.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A)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6.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D)  A 多感官参与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 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 及时复习  7.#考#型中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具备记忆中的:(B)  A 识记能力  B 再认能力  C 复述能力  D回忆能力  8.人格测验中,下列属于投射式测验的是:(D)  A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B 艾森克人格问卷  C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D 主题统觉测验  9.下列关于智力测验错误的是: (C)  A现行的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代表了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能力  B智力测验的操作必须规范  C现行智力测验的结果能预测未来事业的成就或生活美满  D智力测验的结果解释必须慎重  10.老师上课前,先要引导学生温习上节课学过的相关内容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种做法遵循的迁移理论是:(B)  A关系说 B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C形式练习说  D相同要素说  11.老师在讲解“鸟”的概念时,先给出“鸟是长有羽毛的颈椎动物”然后再举出一些鸟的例子这种概念教学的理论是:(D)  A同时性扫描  B继时性扫描  C例证--概念法  D概念--例证法  12.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有进步时,点头微笑,发现纪律松散时,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从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措施分析,运用的方法是:(C)  A更新教学内容  B与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C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绪  D采用威望理导方式对待学生  13.中学生小明的语文. 化学.英语成绩一般,但几何成绩很好,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小朋友具备较高的:(A)  A视觉-空间智力  B人际智力  C语言智力  D音乐智力  14.下列提问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是:(C)  A武汉市是否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  B请说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C假如太阳请假,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D什么是心理学  15.学生学习完平行四边形后再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对学习长方形的影响是:(A)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2.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4.气质:是指那些是与生俱来的、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三.简答题. (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2.简述发散性思维的特征的因素?  (1)流通性  (2)变通性  (3)独特性  3.简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⑴问题表征  ⑵定势  ⑶迁移  ⑷情绪与动机  ⑸原型启发  四.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影响学生遗忘的因素。(10分)  答:1.遗忘的过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  2.材料的重要性  3.识记材料的性质  4.识记材料数量和学习程度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五.案例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案例分析一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了一个18名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18 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案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呢?  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分析  答:(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  (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案例分析二  小明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入初中的入学考试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的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给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1)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2)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  3)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答:1)小明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  2)原因是由于考试失败,小明一直学习成绩很好,不能够接受这次失败  3)可采取的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与思想准备  (2)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  (3)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  (4)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该进的措施来源:考试大-教师 08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   08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 HYPERLINK "http://www.examda.com/teacher/" \t "_blank"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08年上半年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真题答案 2008年上半年湖北省申请中学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C 2.A 3.A 4.C 5.C 6.D 7.D 8.B  9.D l0.A 11.C l2.A l3.B l4.B l5.C  二、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16.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7.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18.是指人对自己能否顺利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9.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  三、简答题 (每小题6分,共24分)  20.(1)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2分)  (2)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2分)  (3)目标陈述中要将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2分)  21.(1)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2分)  (2)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2分)  (3)认知结构的稳定性。(2分)  22.(1)角色改变技术;(2分)  (2)教学反馈技术;(2分)  (3)现场指导技术。(2分)  23.(1)口唇期;  (2)肛门期;  (3)性器期;  (4)潜伏期;  (5)两性期。  (注:每点l分,答对5点给满分。)  四、论述题 (10分)  24.(1)学生的认知学习是获得知识结构的过程;(2分) ,  (2)基本结构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它不仅是一般原理的学习,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2分)  (3)强调发现的方式学习;(2分)  (4)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2分)  (5)重视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2分)  五、案例分析题 (每小题12分,共24分)  25.王老师:要创造积极、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 机和创造欲望。(2分)  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教师,大胆质疑,敢于发言。(2分)  李老师:应掌握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如智力激励法(脑风暴法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统摄法(任举其中两种即可)。(4分)一  张老师:改革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多元化。(1分)  具体做法:评价目的的激励化、(1分)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1分)  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个别性。(1分)  26.(1)考试焦虑问题。(3分)  (2)孙丽考试焦虑主要与考试失败以及教师的批评有关系。(3分)  (3)常用的训练方法:  调整自我认识法;自信心训练法;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法。  (注:任举两种方法即可,每种方法3分。)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
本文档为【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