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

2012-05-18 2页 pdf 134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6298

暂无简介

举报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 72. 7 %提高到 86. 4 %和 80. 6 % ,且不明显影响特异度和阳性 预测值。提示该标准对于 RA 的诊断意义可能优于单独检测 RF ,尤其在早期不典型病例。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未受明显 影响可能得益于抗 CCP 抗体的较高特异性。而如以 RF 阳性 且抗 CCP 抗体阳性作为血清学阳性的判定标准 ,则特异度和 阳性预测值虽有显著提高 ,但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也显著降 低。提示该标准对于 RA 的诊断可能要求过严 ,但对于鉴别诊 断有较重要的意义。 唐吉斌等 [9 ]对 163 例早期疑似患者和 67 例患病 2...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
72. 7 %提高到 86. 4 %和 80. 6 % ,且不明显影响特异度和阳性 预测值。提示该标准对于 RA 的诊断意义可能优于单独检测 RF ,尤其在早期不典型病例。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未受明显 影响可能得益于抗 CCP 抗体的较高特异性。而如以 RF 阳性 且抗 CCP 抗体阳性作为血清学阳性的判定标准 ,则特异度和 阳性预测值虽有显著提高 ,但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也显著降 低。提示该标准对于 RA 的诊断可能要求过严 ,但对于鉴别诊 断有较重要的意义。 唐吉斌等 [9 ]对 163 例早期疑似患者和 67 例患病 2 年以上 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对照检测 ,抗 CCP 抗体、RF 及二 者联合检测在早期疑似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46. 01 %、 55. 21 %和 69. 94 % ;抗 CCP 抗体、RF 及二者联合检测在患病 2 年以上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46. 27 %、53. 73 %和73. 13 %。 结论是抗 CCP 抗体和 RF 两种试验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类风 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毫无疑问 ,RF 敏感性高的特点是公认的 ,但特异性不如 抗 CCP 抗体。将抗 CCP 抗体及 RF 二者作联合检测 ,阳性率 明显提高 ,在 RA 的诊断中 ,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 ,较任何只 作一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 ,二者联合检测可以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如疾病的活动性、病情的严重程度、指 导临床用药等。临床上在出现关节不对称肿大的关节炎体征 时可能是 RA 发病的早期 ,RF 可能阴性 ,不够 RA 诊断标准 , 关节症状仍在发展 ,关节损伤仍在进行 ,此时抗 CCP 抗体和 RF 二者联合检测则对早期诊断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早 期疑似患者进行联合检测抗 CCP 抗体和 RF 可大大提高早期 诊断率 ,有利于早期治疗。对于 2 年以上的 RA 患者 ,二者联 合检测可监测病情、评估预后 ,具有重要意义 ,应引起临床重 视。 参考文献 [1 ] 叶任高. 内科学 [ M ] . 第 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0. [2 ] Schellekens GA ,Visser H ,De2Jong BA ,et al. The diag2 nostic properti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bodies recog2 nizing a cyclic cit rullinated peptide [J ] . Arthritis Rheum , 2000 ,43 :1552163. [3 ] 高丽霞. 几种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意义 [J ] .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 ,23 (2) : 79280. [4 ] 张淑兰.抗环瓜氨酸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J ] . 国外医学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 ,24 (6) :3262332. [5 ] Chellekens GA ,De2Jong BA ,Van Denhoogen F HJ ,et al. Cit rulline is a essential constotuent of antigenic determi2 nant s recognize by rheumatoid arthritis specific autoanti2 bodies[J ] . J Clin Invest ,1998 ,101 :2732281. [6 ] 朱海龙. 抗 CCP 抗体与 RF 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 . 现代医药卫生 , 2006 , 22 (11) : 159321594. [7 ] 赵超 ,王雪 ,陈晨.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 节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 J ] . 实用医技杂志 , 2006 , 14 (13) :245822459. [8 ] 穆荣 ,孙晓云 ,栗占国. 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 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 ] . 北京大 学学报 (医学版) ,2005 ,37 (5) :4982500. [9 ] 唐吉斌 ,孙芸 ,陈继忠. 抗 CCP 抗体与 RF 联合检测在类 风性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 ]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 志 ,2006 ,5 (1) :12214. (收稿日期 :2008211224)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 朱  清 ,徐怡波 ,谢忠诚 (湖北省丹江口市皮肤病防治所  442700)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  病因机制 ;  诊断 ;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58. 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9455 (2009) 0420284202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 ,其特征为具有剧 痒的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 ,且反复发作 ,持续时间超过 2 个 月等症状。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1  病因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 ,常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 下几点。 1. 1 . 1  食物  进食某些食物 ,特别是含蛋白质丰富物品 ,如鱼 (鳕鱼) 、虾、蟹、牛奶、核桃等。 1. 1 . 2  药物  青霉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类、疫苗、维生素 B1 等。 1. 1 . 3  感染  寄生虫感染 (蛔虫、血吸虫、疟原虫) ,病毒感染 (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细菌感染 (齿槽脓疡、扁桃体 炎、化脓性乳腺炎、幽门螺杆菌胃病 [1 ] ) 、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 病、癣菌病)等。 1. 1 . 4  吸入物  尘 (粉) 螨阳性率最高 [2 ] ,依次为 :屋尘、真菌 孢子、动物皮屑、羽毛、挥发性化学品、其他空气传播的过敏原。 1 . 1. 5  内分泌等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白血 病、淋巴瘤。 1 . 1. 6  精神因素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可诱发该病。 1 . 1. 7  物理及化学因素  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机械性刺 激、某些化学物质进入机体而发病。 1 . 1. 8  其他因素  胃运动功能存在一定障碍者 [3 ] 。机体免疫 功能失调及遗传因素。 1 . 2  发病机制 1 . 2. 1  当抗原进入机体使浆细胞产生 IgE(或反应素) 抗体附 着于以血管周围为主的组织内的肥大细胞表面或血液中嗜碱 性粒细胞表面 ;当抗原再次侵入 ,与细胞表面的 IgE 结合 ,引起 细胞膜层结构稳定性改变 ,以及其内部一系列生化变化 ,促使 脱颗粒和释放组胺、白三烯、血小板致活因子 (释放 52羟色胺) 等化学介质。通过酶的激活作用 ,使激肽酶活化 ,使其作用于 血清或组织的蛋白质而生成缓激肽。这些化学物质能引起血 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扩张 ,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 ,从而产 ·482·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年 2 月第 6 卷第 4 期 Lab Med Clin ,February 2009 ,Vol . 6 ,No . 4 生临床症状。 1. 2 . 2  前列腺素 E 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关 [4 ] ,因其有较强 和持久的扩血管作用。 1. 2 . 3  Th1、Th2 亚群失衡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中有 关 [5 ] ,由于机体变应原的刺激引起 Th2 为主的免疫应答 , Th2 细胞在变态反应疾病中不仅促进 B 细胞产生 IgE , Th2 型因子 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变态反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1. 2 . 4  血清 P 物质 ,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 发病 [6 ] 。 1. 2 . 5  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7 ] ,其血 清中存在抗 Fc ∑RIa 的自身抗体或 (和)抗 IgE 自身抗体 ,其能 使肥大细胞脱颗粒 ,也可使健康人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释放 组织胺 ,从而产生临床症状。 2  治   疗 2. 1  病因明确 (或有可能的) 可进行病因治疗 ,祛除有害因素 的吸入、接触、食入及使用 ;如是药物引起的要禁用该药及慎用 类似的药物 ;如为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所致要进行抗菌、抗 真菌、驱虫治疗 ;如为胃动力减弱引起者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 治疗。对那些无法避免接触的过敏源 ,特异性脱敏疗法是惟一 的对因治疗。 2. 2  对于病因难于发现常是对症治疗 2. 2 . 1  抗组胺药物治疗  (1) H1 受体拮抗剂 :赛庚啶片、异 丙嗪片、安泰乐片、甲喹吩嗪片、脑益嗪片、康夫丽乐片、氯雷他 定片、咪唑斯汀片、氮卓斯汀片、氯马斯汀片、赛特赞片、依巴斯 汀片等 ; (2) H2 受体拮抗剂 :西米替丁片、雷尼替丁胶囊、法莫 替丁片。 以上抗组胺药物 H1、H2 受体拮抗剂 ,往往联合用药治疗 效果较好 ,治疗应在 20 d 以上 ,对顽固者可适当延长时间 ,并 使用递减方法。 2. 2 . 2  钙剂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溴化钠。 2. 2 . 3  非抗组胺药物  止血芳酸针、安络血片、硝苯地平片、 25 %硫酸镁针、抑肽酶针、潘生丁片、利血平片、核酸酶素、消炎 痛片、硫代硫酸钠针、普鲁卡因针、雷公藤片、强力宁针、苦参肽 针、神经妥乐平。 2. 2 . 4  免疫调节剂  斯奇康针、转移因子针、卡介菌素针 [8 ] 、 薄芝片、左旋咪唑片、胸腺肽针、组织胺球蛋白针、白介素针、干 扰素针。 2. 2 . 5  穴位疗法  (1) 穴位注射 :常选穴位有曲池穴、足三里 穴、合谷穴、三阴交穴。常选药物有 :转移因子针、斯奇康针、康 体多针、维丁胶性钙针、维生素 B12针、曲安奈德针。(2)穴位针 刺 :取曲池、足三里、合谷、三阴交、风池 ,均行平补、平泻手法留 针 30 min ,针毕取双侧膈俞、血海穴拔火罐。(3) 穴位埋线 :用 1 号羊肠线剪成约 1 cm 长 ,选择双侧曲池、血海、三阴交做线 头包埋 ,一天一次 ,一个月一疗程。 2. 2 . 6  自血疗法  (1) 全血疗法 :从患者静脉内抽血 5~10 mL ,即刻注射于臀部肌肉内 ; (2) 溶血疗法 :先用注射器吸取 5 mL 注射用水 ,再将针头刺入患者静脉内抽 5 mL 血后 ,摇匀使 之溶血 ,约经过 2~3 min 后 ,其混合液变为透明 ,将此液注入 臀部肌肉内。 2. 2 . 7  脐疗法  (1) 取苦参、防风各等份研细备用 ,用时每次 各取 10 g 加入扑尔敏片 5 粒研磨 ,共填入脐窝以纱布覆盖 ,日 换药一次 ,15 d 为一疗程 ; (2) 先用食指推拿脐部 1 min 后 ,拔 罐 1 min ,一日反复 3 次 ,连用 7 d ; (3)用多赛平乳膏填入脐窝 , 以纱布覆盖 ,一日一次 ,连用 10 d。 2 . 2. 8  光量子血疗 [9 ]  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在肘静脉处用 单采还输器取血 ,取后继续维持静脉输液 ,将所采血液引流至 石英瓶内 ,置入 X2 Y2A 型血液治疗机 ,予以震荡紫外线照射及 充氧共 8 min ,再将石英瓶内血液引流回输液器 ,由原输液静脉 输给患者 ,每周 2 次 ,5 次为一疗程。 2 . 2. 9  应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 [10 ]  其生产厂家有德国百康。 这项技术是以法国科学家 DeBroglie 的量子物质波理论为基 础 ,通过检测过敏原 ,将过敏原产生的共振波逆转不同倍数放 大后重新输入人体 ,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 (脱敏) 。其机制可能 为生物共振技术能够消除机体内致敏淋巴细胞的“记忆”,即所 谓的变应性印痕 ,变应性印痕来自变应原与机体的接触 ,它储 存了变应原惟一的生物共振波。 2 . 2. 10  中药汤剂口服  方剂 1 :薄荷 30 g、蝉蜕 30 g、银花 30 g、当归 20 g、连翘 20 g、山栀 20 g、地龙 20 g、黄芪 10 g、荆芥 15 g、白癣皮 15 g、防风 15 g、大力 15 g、蜈蚣 1 条 (焙干研末冲 服) 。方剂 2 [11 ] :当归 20 g、川芎 11 g、桃仁 15 g、赤芍 15 g、红 花 10 g、地龙 10 g、蝉蜕 6 g、地生黄 30 g、徐长卿 30 g。方剂 3 [12 ] :生地 15 g、白蒺藜 15 g、丹皮 10 g、紫草 10 g、防风 10 g、 蝉衣 10 g、土茯苓 10 g、白癣皮 10 g、苍耳子 10 g、银花 10 g、干 蛤蟆 2 只、甘草 3 g。 参考文献 [1 ] 洪为松 ,周渭衍 ,计爱娥. 慢性荨麻疹和酒糟鼻患者血清 中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与评价 [J ]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 肤病学杂志 ,2004 ,3 (3) :1562157. [2 ] 谷梅 ,顾有守 ,张岭 ,等. 酶免疫分析法体外检测过敏原 在荨麻疹病因筛查中的价值 [J ]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2004 ,20 (5) :4432444. [3 ] 杨国亮 ,王侠生. 现代皮肤病学 [ M ] .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 出版社 ,2005. [4 ] 杨国亮.现代皮肤病学[ M ].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1996. [5 ] 张敏 ,李春阳. Th1、Th2 失衡与慢性荨麻疹 [J ] . 临床皮肤 科杂志 ,2005 ,34 (5) :3362337. [6 ] 王庆毅 ,史同新 ,王建英 ,等.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中 P 物质和神经生长因子检测 [J ]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05 ,38 (4) :2392240. [7 ] 孙蔚凌 ,毕至刚.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与阴性 ,慢性荨 麻疹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J ] . 中华皮肤病科杂志 ,2005 ,38 (6) :3422344. [8 ] 刘家玉 ,张春香 ,于和平. 卡介苗素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 疗效[J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 ,21 (3) :177. [9 ] 向茯芝.光量子血疗与组织胺球蛋白治疗慢性荨麻疹远 期疗效对比[J ] . 中国医刊 ,1999 ,34 (5) :42. [10 ] 许敏衍 ,郑茂雄. 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 疗效观察 [J ] .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2005 ,21 (7) : 5332 534. [11 ] 王尚全. 活血清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260 例 [J ] . 中医研 究 ,2004 ,17 (3) :39241. [12 ] 许丽羚. 皮肤合剂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49 例 [J ] . 实用中医 药杂志 ,2004 ,20 (8) :433. (收稿日期 :2008210207) ·582·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年 2 月第 6 卷第 4 期 Lab Med Clin ,February 2009 ,Vol . 6 ,No . 4
/
本文档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