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治未病_理念在针灸穴位配伍中的应用

_治未病_理念在针灸穴位配伍中的应用

2012-05-19 2页 pdf 106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6090

暂无简介

举报
_治未病_理念在针灸穴位配伍中的应用 ·101· 新中医 2010年 7 月 第 42卷第 7期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0 Vol. 42 No. 7 “治未病”理念在针灸穴位配伍中的应用 白宇乾 1,崔韶阳 1,李万瑶 2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级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 ]针灸处方中, “治未病”穴位的配伍,反映了医生临证治疗的一种思路。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病后防复三个方面介绍穴位配伍中“治未病”理念的应...
_治未病_理念在针灸穴位配伍中的应用
·101· 新中医 2010年 7 月 第 42卷第 7期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0 Vol. 42 No. 7 “治未病”理念在针灸穴位配伍中的应用 白宇乾 1,崔韶阳 1,李万瑶 2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级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 ]针灸处方中, “治未病”穴位的配伍,反映了医生临证治疗的一种思路。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病后防复三个方面介绍穴位配伍中“治未病”理念的应用,为准确理解中医学“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及其在针 灸配穴中的运用进行了。 [关键词 ]治未病; 针灸疗法; 穴位配伍 [中图分类号 ]R21;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256 - 7415 (2010 )07 - 0101 - 02 “治未病”理论首见于《内经》,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 病防变及病后防复三个方面,与现代主张的三级预防的概念相 近。针灸处方中除采用针对性穴位治疗“已病”外,还要考虑 “已病”的发展、传变规律而配伍预防、治疗性的穴位,这种 针灸配伍处方既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又反映了医 师临证时的一种治疗思路。现将针灸穴位配伍中“治未病”的 穴位配伍运用归类,仅与同行商榷。 1 “治未病”穴位的界定 所谓“治未病”穴位,是针灸处方中针对“未病”的强壮 保健类穴位,或那些针对“已病”具有预防疾病传变或起纠偏 防过作用的非常规配伍穴位。此类穴位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 是此类穴位往往并不是针对已有病症而设或起特殊治疗作用, 未遵循局部、前后、上下、里等常规配穴规律; 二是此类穴 位针对“已病”治疗时属于针灸处方中的配穴,而针对“未 病”预防时属于针灸处方中的主穴; 三是此类穴位可纠正主穴 施治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2 “治未病”穴位在针灸处方中的应用 2. 1 未病先防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论及: “是以圣 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于无事之前,不迫于即逝之 后”,指出了未病先防是医生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其医术高 明与否的重要标志。所谓未病先防,是指当身体尚未出现病症 或略感不适时,就注意预防保健,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2. 1. 1 保健延衰选穴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指出: “人 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 保百余年寿矣。”现今临床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内关、 肾俞等穴位,施以针刺补法或针灸并用,作为中老年人的养生 保健基本处方。上述穴位体现了治未病的配伍,在机体处于健 康状态时就运用针灸等适度刺激养生防病,使机体正气充实, 可以预防病邪入侵,防患于未然。 2. 1. 2 三因制宜选穴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受到各种各样 因素的影响,要综合考虑加以防护,机体维持阴阳平衡则显现 出健康的生命状态,当阴阳失调、失衡时则会出现“未病的过 渡状态”或疾病 [1 ]。此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进行针灸配 穴治疗。如: 为了预防疾病,在寒冬多选用灸法来温通经络; 天气炎热,则多选用微针来调和气血。痛经病症除了针对病因 选穴治疗外,还要考虑到预防施术时间,一般以月经来临前开 始针治为宜。另外,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 点,针灸治疗也各有侧重。例如针对有中风诱发因素的人,常 选取合谷、太冲、四关穴作为主穴,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特 点,肝阳上亢配太溪,痰湿内阻配丰隆、血海,气血不足配足 三里、三阴交,用提插与补泻手法; 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 法,预防中风,可见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针灸治疗主病的同 时应改善体质。这些都属于因人、因地、因时不同而“治未 病”的范畴。 2. 2 既病防变 《素问·离合真邪论》论及: “卒然逢之, 早遏其路”; “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 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指出了在疾病早期就应该及时治 疗,以防深入传变,促进疾病早日向愈。中医学理论认为,作 为有机整体的人,疾病不是孤立静止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 不仅要针对发病部位进行治疗,还必须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规 律,对可能被影响的部位,采取预防措施。所谓既病防变,则 指一旦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传 变。既病防变在穴位配伍中体现了如下几种配伍形式。 2. 2. 1 防邪气内传选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及: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 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 也。”病邪外感,或如条文论述由表传里或循三焦或循卫气营 血传变,因此治疗时,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常考虑截断其传变 [收稿日期 ] 2010 - 01 - 17 [作者简介 ]白宇乾 ( 1977 - ),男,讲师,研究方向: 针刀治疗软组织疾病。 [通讯作者 ]崔韶阳 ( 1982 - ),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脑病。 ·102· 新中医 2010年 7 月 第 42卷第 7期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0 Vol. 42 No. 7 途径,扶助正气,驱邪外出。 《伤寒论》论及: “适中经络, 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 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指出了外邪致病,往往由表及 里,以致累及内脏而难以治愈。因此患病之初,正气充实,及 时治疗,防止病邪传变。为防邪气侵犯脏腑,可预先针刺五脏 六腑的原穴,例如外感病邪,除选择风池、合谷等主穴外,还 要考虑到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外邪为患易于伤及肺, 在治疗上常配伍肺经原穴太渊。针对中风的高危易感人群有手 脚麻木等中风先兆时,可每日针刺或艾灸风府、风池、百会、 曲池等穴位,治病之微风,防中风之渐。 2. 2. 2 防脏腑乘侮选穴 《难经·七十七难》论及: “所谓 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 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指出了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 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关系,利用调整五脏间 生克乘侮关系来治病 [ 2 ]。因此治疗脏腑病症时,除对所病脏腑 进行针对性选穴治疗外,还要根据五脏之间在病理状态下存在 着“传其所生、子盗母气、传其所胜、反侮所不胜”等传变关 系,选取配穴治疗,以防病邪传及它脏,加重病情。例如胁痛 属于肝气郁结证型的穴位配伍常选择期门、肝俞、胆俞、侠溪 作为主穴疏通经络,调理气机,同时常常配伍脾俞、足三里益 健脾,以防止肝气郁结乘脾。 2. 2. 3 防正虚感邪选穴 《内经》论及: “正气存内,邪不 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指出了人体发病的原因在于正 气不足或者邪气太强。对于正气不足的患者,在治疗时除考虑 以扶助正气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外,还要考虑到适度配伍 疏散外邪的穴位。例如: 气虚之人因气虚卫阳不固而易感受外 邪,引起感冒,此类患者在穴位配伍时,除以关元、气海、足 三里主穴补益元气外,还常配伍治未病的曲池、风池疏风解 表。风寒犯肺导致的咳嗽,如果病程较长,除选择列缺、太 渊、合谷、肺俞作为主穴疏散风寒、宣肺止咳外,还佐以肾 俞、命门等穴位以培元益气,驱邪外出。 2. 2. 4 纠偏防过选穴 针灸治疗也常因治疗不当而引起不良 反应,此时可用针灸方法纠偏防过。 《针灸聚英》论及: “膏 肓俞……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 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实下”,指出了灸膏肓俞治疗肺痨有很好 的疗效,但灸后不仅要注意饮食调养,还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多灸引起的不良反应,常通过灸足三里以使火气下行,以防过 灸之害。又如重度晕针则指压或针刺人中、中冲即可复常; 亦 可采取远端取穴,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上肢取合谷,补法 为宜,另外亦可十宣放血,灸百会,从而纠偏防过,达到调整 已逆乱之经气和气血的目的。 3 病后防复 所谓病后防复,是指疾病初愈后,或尚留有余邪,或正气 尚未恢复,应适当给予针灸补益正气以驱除余邪,同时注意各 方面调养,则可防止复发。例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冬 季寒冷的气候常为该病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夏月三伏用药 贴敷肺俞、膏肓俞、定喘、百劳等穴位,借天地之阳气,可预 防冬季病的复发。胃病的患者,疾病初愈后可定期刺激足三 里、三阴交、脾俞、胃俞等穴位,达到调理脾胃之经气,预防 疾病复发的目的。 综上,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学 理论体系中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为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提供 了很好的指导原则。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目的的再审 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将以预防为主; 医学的重点将是“防 患于未然”、 “防微杜渐”。针灸通过腧穴刺激,激发人体的 自身调适能力,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从而达到强身的作用。 笔者认为,治未病理念应用于针灸处方配穴中,一方面,可作 为针灸预防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对针灸临床治疗 疾病疗效的提高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提高针灸医师的临 床水平,真正实现上工治未病。 [参考文献 ] [1 ] 李晓泓,李学武 . 谈针灸“治未病”的介入时机 [ J ] . 中 医杂志,2003,44 (8 ):586 - 588. [2 ] 陈瑞芳,朱娅君 . “治未病”说略 [ J ] . 新中医,2008, 40 (12 ):106 - 107. (编辑: 冯天保)
/
本文档为【_治未病_理念在针灸穴位配伍中的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