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李京红

2012-05-22 1页 pdf 396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8767

暂无简介

举报
李京红 做最专业的 学生报纸 顾问戚鸣罗自文 指导老师刘津 主编黄锐 社长张辰姿 博客 http://qingchunbao.blog.sohu.com 主办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2009年 10月 14日 总第 56期 本版责编/美编:曹源 北京的胡同就是小时候的 李京红和孩子玩伴们撒野的天 堂,至今李京红身上还不时流 露出大杂院的气息,李京红觉 得这很本色:“就是胡同里人的 感觉。” 文革中李京红的父母参加 了工宣队,李京红和姐姐被托付 给了街坊邻居照管。胡同和大杂 院融洽的邻里气氛让李京红自...
李京红
做最专业的 学生报纸 顾问戚鸣罗自文 指导老师刘津 主编黄锐 社长张辰姿 博客 http://qingchunbao.blog.sohu.com 主办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2009年 10月 14日 总第 56期 本版责编/美编:曹源 北京的胡同就是小时候的 李京红和孩子玩伴们撒野的天 堂,至今李京红身上还不时流 露出大杂院的气息,李京红觉 得这很本色:“就是胡同里人的 感觉。” 文革中李京红的父母参加 了工宣队,李京红和姐姐被托付 给了街坊邻居照管。胡同和大杂 院融洽的邻里气氛让李京红自 由自在,整天在外面乱窜,出去 的时候门都不锁。到了饭点,赶 上谁家就在谁家吃。这种原始的 公共意识就这样烙在了李京红 的记忆里,哪怕后来他资产上千 万的时候,还是“总觉得那些钱 不是自己的”。 1979年李京红上了高一,姐 姐用第一个月的工资和家里出 的一点钱给他买了个相机,“那 时候,有一个相机就是贵族了”。 李京红把原先热衷的油画扔到 了脑后,到处举着相机拍胡同里 的人和事。 高中毕业李京红被分配到 一个街道工厂。没多久,李京红 就离开了工厂,在社会上漂了起 来。中间他什么零活都干点,在 一个大学的图片社洗照片让学 过画画儿的李京红觉得特光荣: “搞艺术了。”就这么玩了好几 年,身边的朋友先后都上了大 学,李京红玩不下去了,也想上 大学:“听说一毕业就是国家干 部。”就这样,1982年李京红考上 了天津一所大学的服装设计专 业。但是,直到今天李京红也没 当上过国家干部。 大学里的李京红不是个乖学 生,不好好上课,却组织成立了服 装研究会,然后用服装研究会的 名义为服装批发市场的小商贩设 计服装,挣了钱就往宿舍的抽屉 里一扔,谁爱花谁花,还是一副小 时候胡同里的共产劲头。李京红 的设计很受欢迎,没多久就业务 繁忙得需要包小轿车了,校园里 时常扎眼地停着一辆“皇冠”车, 那是在等李京红。 身价千万到一贫如洗 很快发财,又很快潦倒 。倒 腾服装的李京红很快身家千万, 钱来得太快太容易。随后朝他要 钱的人遍地开花,“帮朋友”的结 果是挣的钱都没了…… 大学毕业,分配的单位李京 红不愿去,自己在北京瞎跑了一 大圈,落在了一家服装设计研究 中心情报室。研究中心有不少进 口设备,李京红看中了 3台缝纫 机。他跑到河北老家,跟村里说要 合资办一个乡镇企业。当时乡镇 企业正热乎,村里当然乐意。 李京红又跑到县城找县委书 记,把自己工作的服装设计研究 中心天花乱坠地吹了一通。然后 说合资办企业一家出一半,研究 中心以 3台缝纫机入股,每台价 值十几万元。实际上 3台缝纫机 加起来也没多少钱,但县里被李 京红一忽悠,挺实在地给了 30万 元贷款。 李京红自己设计所有服装 的款式,投产头一年就挣了 100 万元。钱来得太快太容易,李京 红感觉都“晕了”。那时北京所有 服装市场基本都在卖李京红的 服装,好日子一直延续到温州人 杀过来。 对于让自己吃足苦头的温州 人,李京红觉得不服不行。温州 人买了李京红的服装,第二天就 来退货,过不了几天,市面上就有 了服装款式、面料和李京红的一 模一样的衣服。李京红去了温州 人的作坊,看见十几名工人挤在 一个小房间,加工的案子晚上就 用来睡觉,这场面让李京红绝望: “算成本永远干不过他们。” 经过 3年的顽强战斗,李京 红彻底承认他的第一个企业失败 了:“一点都没有。” 回到北京,李京红开始加工 职业装。他跑到郑州,第一个单 子就签回了 70 万元,以后包下 了河南几个大商城的职业装。 李京红成为北京最早专门做职 业服装的人,一干就是 7 年,在 事业顶峰期的时候拥有 8 个分 公司。 李京红已然身家千万,朝他 要钱的人陆续出现了。胡同风格 让李京红成为不会说“不”的人, 电脑、影楼、印刷、渔具……投资 遍地开花。李京红给了钱,剩下 事情一概不闻不问,琢磨着反正 东方不亮西方亮,谁知道最后是 “哪方都不亮”。 1995年金融整顿,李京红担 保的几家企业都还不上贷款。李 京红帮朋友忙向来是理所当然, 其中一家李京红就替人家还了 200万元。 处境困难的李京红这才想起 那些投资,可欠钱的朋友们就像 隐了身,个个踪影全无。 只有一个哥们儿从来不躲 李京红,当初以投资为名跟李京 红借的几十万被这哥们儿买了 房,还明告诉李京红:“我就是骗 你的钱,你的钱太好骗了。”这哥 们儿语重心长地说:“你好面子, 别人跟你开口,你不可能马上回 绝;你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 显示自己强大,还爱看别人感激 你的表情。” 钱虽然不还,但这哥们儿情 深意长地对李京红信誓旦旦:“我 是你永远的朋友。” 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 39岁的李京红陷入了彷徨, 他到深圳落了户,报纸上偶然看 到的一篇文章让他和 DV 结缘 了,虽然他那时根本不知道怎么 拍摄。 从这以后,李京红似乎意识 到自己不是干企业的料,就开始 给人设计装修。这么安逸待了 3 年,但曾经的叱咤风云让李京红 总不甘心:“这辈子就这样了?” 独自憋在昌平的一个一居室 里,翻了一摞心理学大作后,39 岁的李京红陷入了中年的彷徨, 不知何去何从。 李京红决定要逃离北京,埋 葬过去三十九年的生活,重新活 一遍。他怀揣一千元钱,开着自 己的旧车,漫无目的地上路了。 车子走到河南漯河的时候,天上 大雨瓢泼,车上放着“我要从南 走到北,我要从白走到黑……” 李京红的眼泪和歌声一起淌了 出来。 他到处游荡,最后到了深 圳,李京红断绝了以前所有的关 系,换掉了电话号码,在深圳待 了下来。 可李京红还是不知道该干什 么。直到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 《DV可以瓦解大电影》,预言 DV 将带来影像革命。 李京红打电话向朋友问明白 了 DV是什么东西后,他发现也 许这东西很适合自己。李京红有 油画功底和摄影经验,拍片子正 好发挥长项;李京红从小在胡同 长大,平民意识强烈,为人又义薄 云天,这正和纪录片的人文关怀 对路。另外,个人制作纪录片成本 低,做好了会有市场。然而曾经身 家千万的李京红如今买不起一台 二三万元的 DV。 李京红把拍 DV的想法试探 着跟一个认识不久的朋友说了, 朋友问他:“赔了怎么办?”李京红 大大咧咧地说:“那你浪费点金 钱,我耽误点时间。”朋友乐了,觉 得李京红很实在,DV 就这么到 手了。 但李京红根本不知道怎么摆 弄手上的 DV,翻着说明书捣鼓 了整整三天还没明白。 就这样,李京红传奇性地走 上了纪录片的道路。为了拍摄出 《姐妹》,他住了三年的发廊,与发 廊姐妹们朝夕相处。 而正是这部纪录片,让中国 的观众记住了这个名字:李京红。 李京红:1959年生于北京,作为 一名男性摄像师,他历时三年, 辗转五省七地,近距离拍摄 5名 发廊妹的原生态生活,后剪辑成 18集纪录片《姐妹》。这部以“发 廊妹”为主人公的 18集电视纪 录片《姐妹》在湖南、浙江等地播 出时引起强烈反响,发行收入接 近 200万,创下了中国纪录片国 内收益的历史新高,他本人也因 此名声远扬,并获 2004 年《南方 周末》致敬中国传媒之年度现场 报道奖,获 2004 年《新周刊》中 国电视台节目榜之最佳纪录片 等多个奖项。 李京红: □本报记者 娜杨柳 从千万富翁到纪录片导演 ◆千金散尽,落魄时钟情 DV ◆人生前四十年与纪录片无缘 ◆40岁因《姐妹》轰动全国 ◆胡同出身,发家时身价千万
/
本文档为【李京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