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GB 28301-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5'-磷酸钠

GB 28301-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5'-磷酸钠

2012-05-22 7页 pdf 206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63825

暂无简介

举报
GB 28301-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5'-磷酸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8301—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2012-04-25 发布 2012-06-25 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 5´-磷酸钠 GB 28301—2012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 5´-磷酸钠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核黄素为原料,经磷酸化、中和、精制等步骤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核黄素 5´-磷酸钠。 2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分子式 C17H20N4NaO9P·...
GB 28301-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5'-磷酸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8301—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2012-04-25 发布 2012-06-25 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 5´-磷酸钠 GB 28301—2012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 5´-磷酸钠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核黄素为原料,经磷酸化、中和、精制等步骤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核黄素 5´-磷酸钠。 2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分子式 C17H20N4NaO9P·2H2O 2.2 相对分子质量 514.36(按 2007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应符合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橙黄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状态 结晶性粉末 3.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核黄素(C17H20N4O6)含量,w/% 73.0~79.0 附录 A 中 A.3 比旋光度 αm(25℃,D)/[( º)·dm2·kg-1] +37.0~+42.0 附录 A 中 A.4 pH 5.0~6.5 附录 A 中 A.5 干燥减量,w/% ≤ 7.5 附录 A 中 A.6 灼烧残渣,w/% ≤ 25.0 附录 A 中 A.7 游离磷酸,w/% ≤ 1.0 附录 A 中 A.8 游离核黄素,w/% ≤ 6.0 附录 A 中 A.9 核黄素二磷酸盐,w/% ≤ 6.0 附录 A 中 A.9 铅(Pb)/(mg/kg) ≤ 2.0 GB 5009.12 GB 28301—2012 2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 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试剂和材料 A.2.1.1 盐酸溶液:取盐酸1 mL,用水稀释至3 mL。 A.2.1.2 氢氧化钠溶液:取氢氧化钠1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 mL。 A.2.2 鉴别方法 称取约 1.5 mg 试样,加 100 mL 水溶解,此为试样液。试样液在透射光下显淡黄绿色,并有强烈的黄 绿色荧光。取试样液 25 mL,加入 0.5 mL 盐酸溶液,荧光消失;另取试样液 25 mL,加入 0.1 mL 氢氧化 钠溶液,荧光消失。 A.3 核黄素(C17H20N4O6)含量的测定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冰乙酸。 A.3.1.2 乙酸钠溶液:14 g/L。 A.3.2 仪器和设备 分光光度计。 A.3.3 分析步骤 避光操作。称取约 100 mg 样品,精确至 0.0001 g,置于 500 mL 容量瓶中,加 1 mL 冰乙酸和 75 mL 水。待样品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确量取 10 mL,置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 7 mL 乙酸钠 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水作空白,用光程为 1 cm 的比色杯,在 444 nm 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的 吸光度。核黄素的吸光系数( %1cm1E )以 328 计。 A.3.4 结果计算 核黄素含量以核黄素的质量分数 w0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1)计算: %100 )1(328 50 1 0   wm Aw …………………………(A.1) 式中: 50——稀释倍数; 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 m——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w1——实测样品干燥减量的数值,%。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 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 1.0 %。 A.4 比旋光度的测定 GB 28301—2012 3 A.4.1 试剂和材料 盐酸溶液:取盐酸27.0 mL,用水稀释、定容至50 mL。 A.4.2 仪器和设备 旋光仪,精度±0.01°。 A.4.3 分析步骤 避光操作。称取 0.75 g(以无水品计)样品,精确至 0.0001 g,置于 50 mL 容量瓶中,加盐酸溶液溶 解并稀释至刻度,在 15 min 内、25 ℃±1 ℃条件下用旋光仪测定比旋光度。 A.4.4 结果计算 比旋光度 αm(25 ,D℃ )数值以( º)·dm2·kg-1 表示,按公式(A.2)计算:     l Dm ,25℃ …………………………………(A.2) 式中: α——测得的旋光角,单位为度(º); l——旋光管的长度,单位为分米(dm); ρα——样品溶液的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 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 1.0 %。 A.5 pH的测定 A.5.1 仪器和设备 酸度计,精度±0.01。 A.5.2 分析步骤 称取 1.0 g 样品,精确至 0.0001 g,置于 200 mL 清洁干燥的烧杯中,加水 100 mL 溶解,在 20 ℃下用 酸度计测定其 pH。 A.5.3 结果计算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 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 1.0 %。 A.6 干燥减量的测定 A.6.1 仪器和设备 恒温真空干燥箱。 A.6.2 分析步骤 称取约 2 g 样品,精确至 0.0001 g,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于 100 ℃±1 ℃、0.01 MPa 下干燥 5 h,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A.6.3 结果计算 干燥减量以质量分数 w1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3)计算: %100 3 21 1  m mmw ……………………………………(A.3) 式中: m1——干燥前样品和称量瓶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2——干燥后样品和称量瓶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3——干燥前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 GB 28301—2012 4 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 1.0 %。 A.7 灼烧残渣的测定 A.7.1 仪器和设备 高温炉。 A.7.2 分析步骤 称取约1 g样品,精确至0.001 g,置于已在600 ℃~700 ℃下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缓缓加热至样品完 全碳化。将碳化的样品冷却,用0.5 mL的硫酸润湿残渣,继续加热至硫酸蒸汽逸尽,并在600 ℃~700 ℃的 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 A.7.3 结果计算 灼烧残渣以质量分数 w2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4)计算: %100 6 54 2  m mmw ……………………………………(A.4) 式中: m4——残渣和空坩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5——空坩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6——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 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 1.0 %。 A.8 游离磷酸的测定 A.8.1 试剂和材料 A.8.1.1 标准磷酸盐溶液:精确称取105 ℃干燥2 h的磷酸二氢钾0.22 g,置于100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 的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临用时再稀释5倍。 A.8.1.2 钼酸铵[ (NH4)6Mo7O24•4H2O ]溶液:70 g/L。 A.8.1.3 硫酸溶液:3.75 mol/L。 A.8.1.4 酸性钼酸铵溶液:将25 mL钼酸铵溶液用水稀释至200 mL,然后缓缓加入25 mL硫酸溶液,摇匀。 A.8.1.5 硫酸亚铁溶液:精确称取10.0 g的硫酸亚铁,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的水和2 mL的硫酸溶 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A.8.2 仪器和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8.3 分析步骤 A.8.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300.0 mg样品(按无水品计),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适量的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 匀。 A.8.3.2 测定 精确量取标准磷酸盐溶液和样品溶液各 10.0 mL,分别置于 50 mL 的锥形瓶中,然后向各锥形瓶中加 入 10.0 mL 酸性钼酸盐溶液和 5 mL 硫酸亚铁溶液,混匀,以 10.0 mL 水、10.0 mL 酸性钼酸盐溶液和 5 mL 硫酸亚铁溶液组成的混合液为空白,用光程为 1 cm 的比色杯,在 700 nm 波长处测定各锥形瓶中溶液的吸 光度。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不得大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A.8.4 结果计算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 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 1.5 %。 GB 28301—2012 5 A.9 游离核黄素和核黄素二磷酸盐的测定 A.9.1 试剂和材料 A.9.1.1 KH2PO4溶液:0.054 mol/L。 A.9.1.2 甲醇:色谱纯。 A.9.1.3 核黄素标准品:核黄素含量不低于99.0%(质量分数)。 A.9.1.4 核黄素5´-磷酸钠标准品:核黄素含量不低于74.0%(质量分数)。 A.9.2 仪器和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 440 nm;发射波长 470 nm)。 A.9.3 参考色谱条件 A.9.3.1 色谱柱:C18柱,3.9 mm×300 mm,或其他等效的色谱柱。 A.9.3.2 流动相:按KH2PO4溶液∶甲醇=85∶15(体积比)配制,混合均匀后,用0.45 μm滤膜过滤,超 声脱气后备用。 A.9.3.3 柱温:室温。 A.9.3.4 流动相流速: 2.0 mL/min。 A.9.3.5 进样量:100 μL。 A.9.4 分析步骤 A.9.4.1 系统适应性溶液的制备 溶解 100 mg 核黄素 5´-磷酸钠标准品于水中,使其质量浓度为 2.0 mg/mL,加入等体积的流动相,混 匀。吸取 8 mL,用流动相稀释至 50 mL,混匀备用。 A.9.4.2 标准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 60.0 mg 核黄素标准品于 250 mL 容量瓶中,小心加入 1 mL 盐酸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混 匀。用移液管吸取 4 mL 的核黄素溶液于 100 mL 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混匀备用。 A.9.4.3 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 100.0 mg 样品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 50 mL 水溶解,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混匀。用移液 管吸取 8 mL 溶液于 50 mL 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A.9.4.4 系统适应性要求 取适量系统适应性溶液注入色谱仪中进行色谱分析。核黄素4′-单磷酸盐和核黄素5′-单磷酸盐之间的分 离度应不低于1.0;核黄素5´-单磷酸盐两次重复进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5%。 核黄素5´-单磷酸盐的保留时间约为20 min~25 min。各组分的近似相对保留时间如表A.1所示。 表 A.1 各组分的近似相对保留时间 组分 相对保留时间 核黄素 3´,4´-二磷酸盐 核黄素 3´,5´-二磷酸盐 核黄素 4´,5´-二磷酸盐 核黄素 3´-单磷酸盐 核黄素 4´-单磷酸盐 核黄素 5´-单磷酸盐 核黄素 0.23 0.39 0.58 0.70 0.87 1.00 1.63 A.9.4.5 测定 分别将等体积(约 100 μL)的标准溶液、样品溶液和系统适应性溶液注入色谱仪中进行色谱分析,记 录色谱图,分别测量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色谱图中的峰响应值。通过比对系统适应性溶液色谱图中色谱峰 的保留时间,确定样品溶液色谱图中待测的峰。 A.9.5 结果计算 GB 28301—2012 6 游离核黄素含量以游离核黄素的质量分数 w3 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5)计算: S F s3 625 P Pww  ………………………………………(A.5) 式中: 625——样品的稀释倍数; ws——标准溶液中核黄素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PF——样品溶液色谱图中核黄素的峰响应值; PS——标准溶液色谱图中核黄素的峰响应值; 核黄素二磷酸盐含量以核黄素二磷酸盐的质量分数 w4 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6)计算: S D s4 625 P Pww  ………………………………………(A.6) 式中: 625——样品的稀释倍数; ws——标准溶液中核黄素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PS——标准溶液色谱图中核黄素的峰响应值; PD——样品溶液色谱图中三种核黄素二磷酸盐峰的总响应值。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 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不大于 1.5 %。
/
本文档为【GB 28301-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5'-磷酸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