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褪黑素

2012-05-24 3页 doc 42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7685

暂无简介

举报
褪黑素褪黑素 百科名片    褪黑素 褪黑素,又名黑素细胞凝集素,俗称为脑白金,是存在于从藻类到人类等众多生物中的一种荷尔蒙,它在生物中的含量水平随每天的时间变化而变化。 · 目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褪黑激素(Melatonin)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1]胺类激素。人的松果体是附着于第    [2] 三脑室后壁的、豆粒状大小的组织。也有报导哺乳动物的视网膜和副泪腺也能产生少量的褪黑激素;某些变温动物的眼睛、脑部和皮肤(如青蛙)以及某些藻类也能合成褪黑激素。褪黑激素的分子式为C13N2H16O2...
褪黑素
褪黑素 百科名片    褪黑素 褪黑素,又名黑素细胞凝集素,俗称为脑白金,是存在于从藻类到人类等众多生物中的一种荷尔蒙,它在生物中的含量水平随每天的时间变化而变化。 · 目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褪黑激素(Melatonin)主要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1]胺类激素。人的松果体是附着于第    [2] 三脑室后壁的、豆粒状大小的组织。也有报导哺乳动物的视网膜和副泪腺也能产生少量的褪黑激素;某些变温动物的眼睛、脑部和皮肤(如青蛙)以及某些藻类也能合成褪黑激素。褪黑激素的分子式为C13N2H16O2,分子量232.27,熔点116℃~118℃,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   Lerner(1960)首次在松果体中分离出一种激素,由于这种激素能够使一种产生黑色素(melanin)的细胞发亮,故取其字首Mela;同时由于它从5-羟色胺(serotonin)衍生而来,故取其后缀tonin,因此,这种松果体激素取名为Melatonin(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小,以pg(1×10-12 g)水平存在。近年来,国内外对褪黑激素的生物学功能,尤其是作为膳食补充剂的保健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睡眠、调节时差、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项生理功能。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编辑本段褪黑激素的生物合成   褪黑激素的生物合成受光周期的制约。松果体在光神经的控制下,由色氨酸转化成5-羟色氨酸,进一步转化成5-羟色胺,在N-乙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再转化成N-乙酰基-5-羟色胺,最后合成褪黑激素,从而使体内的含量呈昼夜性的节律改变。夜间褪黑激素分泌量比白天多 5~10倍,清晨2:00到3:00达到峰值。Hakola等对夜班工人唾液中褪黑激素含量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种昼夜节律性变化。褪黑激素生物合成还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它可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可经哺乳授予新生儿。因此,在刚出生的婴儿体内也能检出很少量的褪黑激素,直到三月龄时分泌量才增加,并呈现较明显的昼夜节律现象,3~5岁幼儿的夜间褪黑激素分泌量最高,青春期分泌量略有下降,以后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下降,到青春期末反而低于幼儿期,到老年时昼夜节律渐趋    平缓甚至消失。   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专利表明,虾青素(ASTA)能够促进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并获得专利,专利号为EP1283038,并且阐述因为褪黑素极易被机体的有两种氧氧化而失去作用,而虾青素(ASTA)这种东西可以保护褪黑素不被氧化,因此用来调节时差。 编辑本段褪黑激素对睡眠的影响   Holmes研究了褪黑激素的催眠作用和对神经化学的影响,大鼠给予10 mg/kg BW褪黑激素后,用EEG检测入睡时间,与服药前相比,缩短一半,觉醒时间也明显缩短,慢波睡眠、异相睡眠明显延长而且容易唤醒;给予2.5 mg/kg BW,得到程度略低的、类似的催眠效果。任何剂量的褪黑激素都不会改变标准EEC模型和干扰正常的睡眠规律。腹膜给予小鼠褪黑激素25 mg/kg BW的催眠作用与 100 mg/kg BW(腹膜)环己烯巴比妥(催眠药)的作用相似。Dollins等(1994)用低剂量褪黑激素对20名年青健康志愿者进行催眠效果的研究,志愿者在上午11:45口服0.1~10 mg褪黑激素后,其血清浓度达到正常人夜晚平均浓度水平;0.1、0.3、1.0和10.0等各剂量组均使受试者口腔温度下降、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精力下降、疲劳感增加、情绪低下、对Wilkinson听觉觉醒试验反应正确率下降。Waldhauser等(1990)也对20名年轻健康志愿者进行口服80 mg褪黑激素催眠效果的研究。观察到服药1 h后血清药物浓度达到峰值(平均为25 817 pg/mL),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浓度,睡前醒觉时间、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改善,睡眠中觉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睡眠结构调整,浅睡阶段缩短,深睡阶段延长,次日早晨唤醒阈值下降。Irina等(1995)在18、20、21时给予志愿者口服0.3 mg和1.0 mg褪黑激素,能使入睡和进入睡眠第二阶段时间缩短,但未影响REM(Rapid eye movements,快速眼动)期,表明褪黑激素有助于改善失眠症。 编辑本段为什么要补充褪黑素   [3]褪黑素的分泌是有昼夜节律的,一般在凌晨2-3点达到高峰。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35岁以后,体内自身分泌的褪黑素明显下降,平均每10年降低10-15%,导致睡眠紊乱以及一系列功能失调,而褪黑素水平降低、睡眠减少是人类脑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从体外补充褪黑素,可使体内的褪黑素水平维持在年轻状态,调整和恢复昼夜节律,不仅能加深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更重要的是改善整个身体的机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的进程。   因此,褪黑激素作为一种新型催眠药物,其独特的优点为:   (1)小剂量(0.1~0.3 mg)就有较为理想的催眠效果;   (2)是一种内源性物质,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起作用,对机体来说并非异物,在体内有其自身的代谢途径,不会造成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蓄积;   (3)生物半衰期短,口服几小时后即降至正常人的生理水平;   (4)毒性极小。 编辑本段褪黑激素的抗衰老作用   机体内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时可能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衰老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常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消除处于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自由基便会引起生物大分子如脂质、蛋白质、核酸的损伤,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和机体的衰老。褪黑激素通过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和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结构、防止DNA损伤、降低体内过氧化物的含量。Russel等人的研究发现,褪黑激素对黄樟素(一种通过释放自由基而损伤DNA的致癌物)引起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达到99%,且呈剂量—反应关系。褪黑激素对外源性毒物(如百草枯)引起的过氧化以及产生的自由基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褪黑激素还能降低脑中LPO的含量,其作用在脑的不同区域如大脑皮层、小脑、海马、下丘脑、纹状体等处,基本上是相同的,且均呈剂量依赖关系。但不同品系大鼠如Sprague-Dawlay和Wistar大鼠对褪黑激素的敏感性不同。 编辑本段褪黑激素的抗肿瘤作用   编辑本段褪黑激素的毒性   由于褪黑激素是一种内源性物质,通过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起作用,在体内有自己的代谢途径。3 000多人体服用试验表明,每天服用多达几克(为维持健康剂量的几千倍),长达一个月,未见或者几乎没有毒性。 编辑本段结语   国内外有关褪黑激素的保健功能涉及调节内分泌(抑制排卵),对脑炎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并降低其感染后的死亡率,AIDS的治疗和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等。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认为褪黑激素可作为普通的膳食补充剂。到目前为止,我国卫生部先后批准了20种(其中国产8种,进口12种)含有褪黑激素的产品作为“改善睡眠”保健食品。褪黑激素的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保健功能正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食品有着巨大的潜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编辑本段服用褪黑素时的注意事项   [5]1、严格按照产品上规定的服用人群,服用剂量及服用时间服用。   2、不要迷信进口褪黑素产品。褪黑素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论是国内或是国外进口的原料,只要质量标准合格,有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都是合格的产品,其服用效果是相同的。   3、服用褪黑素不能同时服用阿司匹林。   4、服用褪黑素时最好不抽烟,因为吸烟能破坏褪黑素。同时也不能大量饮酒。   5、目前卫生部批准的褪黑素的保健功能只有改善睡眠功能,有关褪黑素其他保健功能的文献报道有待进一步验证。 编辑本段褪黑素的临床应用   由于褪黑素在改善睡眠、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在临床上面广泛用于抗肿瘤、抗衰老以及失眠的调节,起效较快,但毒副作用也相对明显。如果长期使用产生易药物依赖性,应尽量酌减使用并同时采用中药治疗,如中国医科大学研制的中药百眠安等,会有较为显著持久的疗效。另外,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患者失眠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
本文档为【褪黑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