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医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医中风病诊疗方案

2012-05-25 4页 doc 39KB 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3490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中风病诊疗方案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由于本病发病突然、起病急骤,“如失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临床见症不一,变化多端而速疾,有晕仆、抽搐,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取类比象而名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卒中”。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
中医中风病诊疗方案
中风病诊疗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由于本病发病突然、起病急骤,“如失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临床见症不一,变化多端而速疾,有晕仆、抽搐,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取类比象而名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卒中”。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和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和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2、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试行,1995年) (二)鉴别诊断: 1、中风与口僻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智障碍等表现,多因为正气不足,或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2、中风与厥证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表现。 3、中风与痉证 痉症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须与中风痹症相鉴别。但痉证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魂,而后可出现抽搐,痉症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症患者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 二、中医治疗 (1) 病因病机: 要点: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 1.内伤积损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正如《景岳全·非风》说:“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2.劳欲过度 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郁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发为本病。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气血精微衰少,脑脉失养,再加之情志过极、劳倦过度等诱因,使气血逆乱,脑之神明不用,而发为中风。    4.情志所伤 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5. 气虚邪中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尤其在气候突变之际,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或痰湿素盛,形盛气衰,外风引动内风,痰湿闭阻经络,而致唩僻不遂。    综观本病,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等诱因,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而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之神明失用。 (二) 恢复期的治疗 要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为本科特色病种。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智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治法。治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1.风痰瘀阻证   主症: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常用药:天麻、陈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地龙、僵蚕、全蝎、远志、石菖蒲、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   2.气虚络瘀证   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川芎、地龙、牛膝。   3.肝肾亏虚证   主症: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常用药:干地黄、首乌、枸杞子、山萸肉、麦冬、石斛、当归、鸡血藤。 (三)护理: 1.1 按中医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2 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1.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1.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1.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1.6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6.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1.6.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医师,及时处理。 2 临证(症)施护 2.1 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2 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炙等救治。 2.3 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炙,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2.4 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3 饮食护理 3.1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水果、蔬菜为主。 3.2 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 给药护理 4.1 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4.2 服药后观察患病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4.3 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心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4 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5 情志护理 5.1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致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5.2 对神志清楚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恐惧、焦急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 健康指导 6.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6.2 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6.3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6.4 保持大便畅通,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6.5 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6 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三、疗效评估: (一)评价标准: 1.运动功能恢复评价:根据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分期,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状况,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肌张力状况。 2.语言功能恢复评价: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或构音障碍检查表。 3.构音功能恢复评价:采用洼田饮水实验。 4.认知功能恢复评价: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或MMSE评价。 5.肩痛恢复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6.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 (二)评价方法 可在患者不同的入院时间根据不同的功能障碍,选用不同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1.入院后1-2天:可选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简化Fugl-Meyer、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或构音障碍检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MSE、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等进行评价。 2. 入院后26-28天:可选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简化Fugl-Meyer、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或构音障碍检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MSE、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等进行评价。 四、中医治疗难点 1、正确使用通下之法。中腑因郁热内阻出现腑气不通和中脏阳闭证均可选用通下之法,危象可解。但正虚明显,元气欲脱者忌用。 2.出血性中风可配凉血化瘀法。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属瘀热搏结,络商学瘀者,可配合凉血化瘀法,以犀角地黄汤为基础方。但应注意活血而不破血、动血。 3.中风后遗症口眼歪斜的治法。中风后遗症口眼歪斜多由于风痰阻于络道所致、治宜祛风、除痰、通络,方用牵正散。方中白附子祛风、化痰、通络;僵蚕、全蝎息风、化痰、镇惊。散剂疗效甚佳。口眼瞤动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以平肝熄风;枸杞子、山萸肉补肾益精;麦冬、石斛养阴生津;当归、鸡血藤养血活络。 1
/
本文档为【中医中风病诊疗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