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生命哲学的隐喻_简论D_H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生命哲学的隐喻_简论D_H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2012-05-26 2页 pdf 103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9695

暂无简介

举报
生命哲学的隐喻_简论D_H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生 命 哲 学 的 隐 喻 ——简论D·H 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 戴天善   英国小说家D·H 劳伦斯是 20 世纪欧洲最富于 独创性、最具争议的小说家和诗人。也许正是因为他的 诗人气质决定了其小说的多重意蕴及独特风格。诚如 罗兰·巴特所说:“风格是一种必然性, 它使作家的性 情同其语言结合起来。”“是个人的封闭过程⋯⋯它浸 入个人的封闭的记忆中, 它从对某种事物的经验中积 成了它的密度。”“风格永远只是隐喻。”①以此来观照D ·H 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我们不难找到读解其 生命哲学的路径。 众所周知, D·...
生命哲学的隐喻_简论D_H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生 命 哲 学 的 隐 喻 ——简论D·H 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 戴天善   英国小说家D·H 劳伦斯是 20 世纪欧洲最富于 独创性、最具争议的小说家和诗人。也许正是因为他的 诗人气质决定了其小说的多重意蕴及独特风格。诚如 罗兰·巴特所说:“风格是一种必然性, 它使作家的性 情同其语言结合起来。”“是个人的封闭过程⋯⋯它浸 入个人的封闭的记忆中, 它从对某种事物的经验中积 成了它的密度。”“风格永远只是隐喻。”①以此来观照D ·H 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我们不难找到读解其 生命哲学的路径。 众所周知, D·H 劳伦斯的小说《白孔雀》、《恋爱 中的女人》、《逾矩者》、《儿子与情人》、《阿伦的藜仗》、 《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 在探索两性关系中凸现 出非常严肃与深刻的社会哲学内涵。在笔者看来, 他对 西方腐朽的文明传统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的人的自 然本性的扭曲和压抑之斥责, 及对建立人与人之间和 谐关系的渴望之情, 都是其生命哲学观的体现。因为他 关注的焦点是人的生命本能与文明束缚之间的冲突, 现出对生命热爱、崇拜之情。有评论者称他为“寻找 彩虹的人”②, 一点也不过份。 一、乡村意象——民间情怀及对生命的谛视 “意象是由情与景两个原素构成的, 情与景相契合 而生意象。”③因此,“意象”( im age) 一词更多的暗示了 内心的图景、内视的东西。劳伦斯小说中的乡村意象更 多地指向了“另一种自然”(康德语) ——内心的自然。 米兰·昆德拉说:“只要人们生活在乡村之中, 大 自然之中, 被家禽家畜, 被按部就班的春夏秋冬所怀 抱, 他们就至少保留了天堂牧歌的依稀微光。”④D ·H 劳伦斯认为: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首要罪恶是它压抑 和扭曲了人的自然本性, 特别是性和性爱的本能。所以 他的作品力图表现: 以心理为中心的人的自然本性如 何受到机械文明的摧残,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然关系, 遭到了破坏。他认为, 只有人的全部自然本性, 特别是 性欲得以充分发挥, 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罪恶; 只有使 人的原始本能充分复活, 才能使机械统治下黯淡、郁郁 寡欢的人类生活发出照人的光彩, 才能在人与自然、人 与人之间恢复和谐的关系。他的这种充分回到自然的 主张, 导致了其小说中乡村意象的大量衍生。在他笔 下, 乡村成了受难主人公的庇护所和精神家园。当然, 劳伦斯笔下的乡村已远非托马斯·哈代小说中纯朴的 自然风光, 而更多的指向了民间意识及对生命的谛视。 D·H 劳伦斯熟谙英国民歌民谣, 并将它们同自 己小说中的乡村意象巧妙结合, 找到了表情达意的契 合点。“民歌或民间仪式是历史底下的一条隧道, 这条 隧道保存了许多被战争、革命和残酷的文明在地面上 早已毁掉的东西, 使我们能够望见遥远的过去。”⑤的 确, 接近民歌就接近了灵魂。劳伦斯在《白孔雀》(T he W h ite P eacock ) 这部小说里提到了英国民歌《我播撒 爱情的种子》( I S ow ed the S eed s of L ove) , 而“播种” 常用来隐喻“性爱”, 而且伴随着树林、小溪等大自然作 为背景。歌中涉及的花草树木皆成为小说中的意象, 组 合出主人公乔治爱情故事的悲剧性。“红玫瑰”指向做 爱的渴望与激情, 而“柳树”则象征失望与悲哀,“紫罗 兰”暗示谦逊。小说在一语双关中, 既唱出了失恋的痛 苦, 又构成了对虚伪爱情的反讽。《逾矩的罪人》(T he T resp asser) 用罂粟花象征西格蒙德和海伦娜的爱情, 既热烈奔放, 又伴随着丝丝苦痛。小说的第九章这样写 道:“在一片野生的黑麦中星星点点地漂动着一些罂粟 花, 那红色的花儿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就像漂浮在绿色 水面上的滴滴鲜血。”“与此同时, 他们的激情之花也悄 悄地凋落了, 就像罂粟花在正午时刻落下花叶一样, 而 美的种子却迅速在他们的体内成熟。”在美丽中衰败, 在毁灭中复活、新生, 这就是生命演绎的哲学。 二、“星星”、“大海”、“太阳”意象——在神话原型 与寓言中完成对现代文明的解构 在《恋爱中的女人》里, D·H 劳伦斯通过“星星” 这一意象, 展示了两性结合的理想模式, 给现代文明对 两性关系的渗透和剥蚀以反戈一击。伯金可看作是作 者的代言人, 他追求的是“一种新生活”, 一种与“他者” 超越旧自我的、旧有模式的结合。他反对“两个生命体 之间的融合”, 他对厄秀拉这样讲:“我需要的也不是 爱。而是某种超人性的、更加艰难、更加罕见的东西, 它 是超越自我, 超越爱, 超越任何感情关系的。”⑥从小说 竭力表现的三组恋爱关系: 伯金和赫麦妮、杰拉德和古 娟、伯金和厄秀拉中, 我们可以管窥到劳伦斯的爱情价 值观。伯金否认赫麦妮, 认为她“感兴趣只是个人的意 志、思想、权欲和知识欲。”而伯金要与厄秀拉建立的灵 ·25· 语文学刊                            2001 年第 5 期 魂均衡的婚姻关系在劳伦斯的想象里得以实现。小说 中充满了二人间的争吵、和解, 相互吸引和反感, 热烈 的性爱与超然的讨论, 最后才满意而结合。他们的结合 在一种神秘、冲撞中实现。“星星”意象便隐喻出劳伦斯 对一切生命现象感知的二极性。小说里的伯金设法让 厄秀拉感觉到“奇妙结合”之存在。在《米诺》一章里, 他 的话突出了对所谓“文化人”的反击, 也从一个侧面道 出了劳伦斯原始主义般的“星星般平衡”的两性关系主 张及对威胁自然的机械力量、理性主义、强力意志所持 的反抗态度: 我们是两个赤裸裸的、未知的存在, 是两个完 全陌生的生灵。我渴望着接近你, 你渴望着接近 我。那里没有“责任”二字, ⋯那里是非人类的, 所 以不需要本, 任何形式的书本都不需要, 因为存 在已经脱离了一切成规的苍白, 一切已知的事物 不再能适合。 《逾矩的罪人》中的“大海”作为原型意象, 更多地 指向“生命之潮”, 海伦娜就声称自己“属于大海”。小说 中这样抒写道:“在他们身上, 大海、天空和船只已经融 合在一起, 并孕育出他们之间火热的爱情新花。”他们 在大海的怀抱里编织着宁静而又浪漫的情侣之梦, 飘 飘若仙。整部小说也在一种诗意的氛围里见出浪漫主 义精神。“具有自然力、生命力, 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 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⑦ 西格蒙德和海伦娜作为自然存在物, 实现了自然之力 焕发出的魅力。 劳伦斯后期作品深受泰勒、弗雷泽及哈里森等人 类学家之影响, 1925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太阳》和 1926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都典型地呈 现出神话与寓言的结合, 凸现出对现代文明的解构。 《太阳》巧妙地将“太阳”、“大海”两个意象组合, 见 出批判的力度。它表面上讲的是青年女子朱莉亚婚后 所受的精神压抑, 实质上旨在揭露现代文明的荒原现 象, 劳伦斯所凭借的方式便是神话仪式和性。朱莉亚性 的觉醒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实现, 却在西西里岛的裸体 日光浴中得以复苏, 完成了对莫里斯都市化面孔的解 构。弗雷泽在《金枝》中谈到过“神圣婚姻”习俗, 即人们 相信, 通过一些象征性活动, 如仪式, 他们便能控制自 然。而对太阳神和大地母亲的婚姻和性交的模仿, 必然 会带来丰收、富饶、幸福。《太阳》正是在这种古老的仪 式中完成了劳伦斯的主演绎。 朱莉亚选择濒海的峭壁来迎接她的情人——太 阳, 峭壁上有一株巨大的柏树,“树干粗壮、泛白, 树梢 微微弯曲, 伸入蓝天, 它像卫兵屹立, 注视大海, 又如燃 烧的蜡烛, 巨大的黑色火焰窜向天空, 企图吞没光明。” 朱莉亚背着柏树, 重新获得繁殖力。她脱下所有衣服, 就象蜕掉了文明加在人类身上的一切枷锁, 去迎接太 阳。太阳则渐渐用其火焰复苏了朱莉亚沉睡已久的女 性意识:“他把燃烧着的身躯转向她, 环绕着她的乳房、 脸庞、喉咙, 她疲倦的腹部及双膝、大腿和双足。”她从 此获得新生, 小说这样刻划她:“像阳光下一只长长的 葫芦, 总要成熟, 从青绿变成金黄。”她的子宫“像水下 的百合花蕾, 慢慢升起, 对着太阳、只对着太阳悄然绽 放。”可见, 她已变为大地女神, 她从太阳情人那里重新 找回了女人的旺盛生命力和尊严。 如果说《太阳》对现代文明的解构尚停留在神话与 寓言中的话, 那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 ad y Chatterley ’ L over) 则可看作是《太阳》的进一步发展, 它将现代文明虚伪的面纱撕得粉碎。康妮和梅洛斯在 太阳神的感召下, 超越了尘欲, 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灵 与肉的结合。而这种近乎颠狂的野合, 正好构成了对所 谓现代文明——残酷的战争的莫大反讽。 通过以上对D·H 劳伦斯小说中几个主要意象的 简略, 我们不难发现, 劳伦斯小说已深入到人的本 体内部, 其意象化叙述给读者创造了一个陌生且奇特 的艺术世界。“粗犷、生涩、野性, 会形成原始气味、一任 自然、无雕饰的艺术。”⑧显然, 劳伦斯执着于自己艺术 个性的追求, 创造出了完全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取材方 式语言方式及结构模式, 这应得益于他作为诗人的气 质及爱情中心论者的特质。在劳伦斯看来, 肉体是纯净 的, 是生命得以深入的门径, 是生命得以安宁的栖居之 所——肉体几乎就是灵魂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实际上 就赋予肉体以创造意义, 使纯粹的肉体和性获得爱的 升华, 使个体在激情中进入“玫瑰盛开的极乐天堂”⑨。 注 释: ①康志刚《倾听感觉之流的纯澈音籁》,《中华读书报》 2001 年 4 月 18 日. ②参见《寻找彩虹的人: 劳伦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3 月版. ③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万卷楼图书有 限公司(台北) , 1995 年版, 第 161 页. ④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三联书店 1994 年版. ⑤米兰·昆德拉《玩笑》, 三联书店 1994 年版, 第 50 页. ⑥L aw rence, D ·H W om en in L ove , N ew Yo rk: V ink ing P ress, 1960 年版.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 卷, 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⑧冯骥才《小说创作的的一个新倾向》,《人民文学》 1982 年第 8 期. ⑨D ·H 劳伦斯《爱情》, 转引自姚暨荣译《安宁的现 实》, 上海三联书店 1992 年版, 第 17 页.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部) ·35· 戴天善 ö生命哲学的隐喻
/
本文档为【生命哲学的隐喻_简论D_H劳伦斯小说中的自然意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