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

2012-05-28 16页 doc 104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3377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咨询关系 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成功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必要条件,正确的咨询态度(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2、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彼此信任、亲睦和谐、互相协作     3、咨询师要坚持和表达尊重、设身处地地理解和真诚的态度     4、咨询师不应试图代替来访者解决问题,不可强迫来访者接受咨询师的观点,不要轻率地对来访者的诉说加以评判。  第一单元 尊重 一、学习目标:学会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二、学习要点:     1、尊重求助者,不仅是咨...
心理咨询技能(三级)
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咨询关系 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成功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必要条件,正确的咨询态度(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2、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彼此信任、亲睦和谐、互相协作     3、咨询师要坚持和表达尊重、设身处地地理解和真诚的态度     4、咨询师不应试图代替来访者解决问题,不可强迫来访者接受咨询师的观点,不要轻率地对来访者的诉说加以评判。  第一 尊重 一、学习目标:学会如何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二、学习要点:     1、尊重求助者,不仅是咨询师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也是助人的基本条件;     2、为使求助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健条件之一;     3、意义:可以给求且助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芬围,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4、要恰当地表达尊重,意味着:        1)完全接纳   2)一视同仁   3)以礼待人   4)信任对方  5)保护隐私   6)以真诚为基础     5、若咨询师发现自己实在难以接纳求助者,可以考虑把求助者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这也是对求助者的尊重和负责。     6、国内咨询师的一般看法:相信人有自我调节、发展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有时会受到自身和环境的阻碍,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7、咨询师积极、乐观的人性观和人生观,应当成为咨询氛围的基调。  第二单元 热情 一、学习目标:学会如何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 二、学习要点——咨询师的热情体现:     1、适当询问,表达关切(但应注意尽量避免身体接触) 2、倾听    3、耐心、认真(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4、使求助者感到温暖(热情,是一个咨询师的必备素质)  第三单元 真诚(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 一、学习目标:学会如何表达真诚(真诚应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 二、学习要点: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表达要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3、真诚应实事求是:咨询师应注意个人形象    4、真诚应适度:咨询师的情感流露应适度,不能卷入其中    5、真诚的意义:1)可以为求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   2)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四单元 共情 一、学习目标:了解共情的意义,掌握共情的原则和方法。 二、学习要点:     1、共情:是指体验来访者内心感受的能力。包括:        1)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的关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到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2、共情的重要性:     3、共情障碍的表现:1)求助者感到失望; 2)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3)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                        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4、使用共情应注意:1)要走出自己的价值框架; 2)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要因人而异; 4)要善于用非语言行为来表达;                        5)要善于把握角色; 6)要考虑到来访者的特点、文化背景  第五单元 积极关注 一、学习目标:了解积极关注的意义,掌握积极关注的方法。 二、学习要点:     1、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主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其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     2、引导来访者认识自己的积极面,开发潜能,利用自己原已存在的资源     3、帮助来访者如何利用(自己或者他人的)资源     4、积极关注时应注意的问题:1)避免盲目乐观;   2)反对过分消极;  3)立足实事求事。     举例:你能想想你有哪些特点是值得欣赏的?你能告诉我哪些是你的优点?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 确定咨询目标 一、学习目标:     学会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立双方共同接受的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 二、工作程序:     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1)要围绕七个方面:     who,他是谁?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性格特征、应对方式、成长过程、兴趣爱好、人际关系、工作能力     what,发生了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细节     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某些感受要追问以往是否发生过,及次数等     where,在哪里发生的?     why,为什么会这样?直接或间接原因?表层或深层原因?     Which,与哪些人相关?     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事情对来访者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反应?     资料的收集要注意会谈方式,应考虑来访者的一些因素:包括年龄、性格、问题性质、文化特征等。遵循自然深入,层层剥离原则        2)会谈方式应考虑到求助者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问题特征、文化特征。        3)在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参照如下思路:          (1)明确求助者相要解决的问题:“你认为我能帮你什么?”                                         “你希望我在哪方面帮助你?”                                        “你现在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能告诉我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2)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你刚才说发生了这些事,能说说事件的发生经过吗?”               “发生这些事后你做了什么?”          (3)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你说你的男朋友非常专制,想到以后要一起生活怕适应不了,所以很烦,是这样吗?”(内容反应/释义)          (4)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是咨询的难点所在,也是决定咨询目标的重要因素。               影响原因是一个立方体结构:共时态原因(横向)                                         历时态原因(纵向)                                         原因层     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参见心理诊断技能》有关章节)     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焦点问题解决):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了解来访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表现,可以参考心理测评,弄清楚来访者的主要困惑。        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同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来访者自己选择。               “你认为这几个问题中现在最想解决的是哪个?             或:先解决主要的,再解决次要的问题;             或:先解决容易的、次要的,再解决困难的      注意: 当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目标不一致且经讨论还是难以统一时应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具体、积极、可行、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评估、多层次统一(眼前目标与长远目标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     5、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从大目标(即终极目标——人格完善)着眼,从小目标着手。 三、注意事项:     1、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     2、有时目标需要随时调整     3、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1)有人认为咨询师应该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          (1)过于推崇价值观中立是值得商榷的;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持有的价值观是无可隐藏的;          (3)终极目标或具体目标本身就带有价值导向色彩;          (4)问题的关键在于,咨询师应清楚自己所持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咨询师应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以避免把自己的价值观中不合理的内容不自觉地施加给求助者,而引起可能的错误导向。        2)有人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1)咨询师应充分尊重求助者的价值观,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不然,既是不尊重求助者,也无法达到共情,是有悖于心理咨询原则的;          (2)咨询师应努力协助求助者自我成长。        3)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        4)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适应有二种:一种是忍受、克制、屈从、顺从与迎合——被动、消极的适应                         一种是改善、调整与克服——主动、积极的适应     4、不同流派可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1)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目标                           马斯洛认为: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协助求助者发展在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的人。                           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        2)行为主义学派——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           在信奉行为主义学派的咨询师那里,咨询目标是很具体的。        3)精神分析学派——咨询目标是将意识潜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4)完形学派——咨询目标是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        5)理发情绪学派——咨询目标在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        6)交互分析学派        7)现实治疗学派     注意:人本主义持的目标是一般的、普遍的、宏观的、长期的目标;           行为主义持的目标是特殊的、具体的、微观的、短期的目标。     5、目标可以评估 第二单元 制定咨询方案 一、学习目标:     把握咨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工作内容、要求和重点,学会制定咨询方案。 二、工作程序:     1、划分咨询阶段:     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立目标、制订方案、实施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具体分三个阶段:        1)诊断阶段(初期):     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方案实施等一系列步 骤。         2)咨询阶段(中期):     是心理咨询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     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需时较长。        3)巩固阶段(后期):     为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有二种结果:一种是一次咨询的结束;                                         另一种是整个咨询的结束。     2、制定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应符合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     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属心理学性质、可评估、多层次统一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和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的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的次数和时间安排:一般一周1—2次,每次50分钟左右。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见其它章节)        5)咨询的效果及手段(见其它章节)        6)咨询的费用——按国家规定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十多次以上的面谈,最好有比较详细的方案;           商定好的方案不是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咨询的里程而有所调整。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第一单元 参与性技术     倾听、开放式与封闭式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一、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咨询的参与性技术,澄清问题和启发、引导求助者自我探索。 二、技能要点:     1、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        1)如何倾听:          (1)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评价评判;          (2)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和隐含的意思,甚至是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          (3)善于倾向,不仅在于听,还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2)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1)急于下结论;           (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4)作道德或正确性评判;           (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3)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     2、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        1)开放式询问:           (1)通常使用:什么、如何、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最好不要用为什么),让求助者就有关的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2)使用开放式询问时,应重视把它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有些问题尤其要注意问句的方式,询问的语气语调。        2)封闭式询问:          (1)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          (2)当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来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     3、鼓励和重复技术     4、内容反应(释义、说明):        1)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        2)释义使得求助者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会谈的内容;        3)释义使求助者所述内容更加明朗化;     5、情感反应:        1)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2)情感反应最有效的方式是针对求助者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        3)情感反应最大的功用就是捕捉求助者瞬间的感受;        4)求助者的情绪性词语,是观察其对周围环境认知的很好线索。     6、具体化:        1)具体化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态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2)求助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可采用具体性对策:          (1)问题模糊;          (2)过分概括(即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          (3)要领不清:当咨询师发现求助者说话比较杂乱和空泛时,应用具体性予以澄清,采用层层解析、由表及里的方法。     7、参与性概述:        1)参与性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可使求助者再一次回顾自己的所述。        2)只要认为对求助者所说的某一内容已基本清楚就可以作一小结性的概述。     8、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1)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涵义        2)全面观察非言语行为:尽管非言语行为有它一定的涵义,但这种涵义并不是惟一的。        3)如何看待言语内容与非言语内容的不一致 第二单元 影响技术     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一、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咨询中的影响技术,对求助者实施干预。 二、学习要点:     1、面质:        1)概念:面质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2)面质的内容:          (1)言行不一致;          (2)理想和现实不一致;          (3)前后言语不一致;          (4)咨访意见不一致;        3)面质的目的:          (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          (4)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并加以利用          (5)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        4)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要有事实依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2、解释:        1)概念: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2)和释义的区别:     释义是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来说明求助者的实质性内容;     解释则是在咨询师的参考框架上,运用自己的理论和人生经验来为求助者提供一种认识自身问题以及认识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        3)和内容表达的区别:解释侧重于对某一问题作理论上的分析;                         内容表达则是指咨询师提供信息、建议、反馈等等。        3)咨询师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4)咨询师不能把解释强加给求助者。     3、指导:        1)概念: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是影响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2)技巧:心理分析学派常指导求助者进行自由联想以寻找问题的根源;                 行为主义学派常指导求助者作各种训练;                 人本主义中的完形学派习惯于作角色扮演指导;                 理性情绪学派则针对求助者的各种不合理观念予以指导。        3)使用指导性技巧时,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求助者执行。     4、情感表达:        1)概念:情感表达是指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           2)和情感反应的区别:情感表达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情感反应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中的情感内容。        3)表达内容、方式应有助于咨询的进行。     5、内容表达:        1)概念: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        2)指导、解释、影响性概述、自我开放等都是一种内容表达。        3)内容表达和内容反应的区别: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                                   内容反应则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        4)反馈、忠告、建议也是内容表达的一种形式。     6、自我开放(自我暴露):        1)概念:自我开放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2)自我开放的形式:           (1)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2)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        3)自我开放需建立在一定的咨询关系上,有一定的会谈背景。     7、影响性概述:        1)概念:影响性概述是指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温咨询师所说的话,加深印象。        2)与参与性概述的区别:影响性概述概述的是咨询师的观点;                               参与性概述概述的是求助者叙述的内容。     8、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1)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1)加强言语                                     (2)配合言语                                     (3)实现反馈                                     (4)表达情感           作为咨询师,非言语行为也是表达共情、积极关注、尊重等的有效方式之一。        2)目光注视——注视位置:大体在对方嘴、头顶和脸颊二侧这个范围        3)面部表情——目光注视其实也是面部表情的一部分。        4)身体语言——身体动作不仅表现出求助者此时此刻的思想、情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态还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5)声音特质——声音通常包括嗓音的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速度;                       一个人的个性如急性还是慢性、自信还是自卑、坦率还躲闪,都能在声音上流露出来。        6)空间距离——以一米左右这宜        7)衣着及步态 第三单元  识别和处理阻抗 一、学习目标:     学会妥善处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阻抗 二、技能要点:     1、阻抗的识别:        1)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弗洛伊德认为:阻抗为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弗洛伊德对阻抗的定义强调了潜意识对个体自由联想活动的能动作用。     罗杰斯认为阻抗是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目的保护自我认识和自尊。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阻抗是对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     阻抗对于心理咨询过程有积极的意义,需要正确的识别和处理     阻抗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语言或非语言形式,可以是对咨询形式的回避(如中断等),也可以是对咨询师的敌对和依赖。“理解阻抗”,就像梦一样,阻抗往往也是经伪装后出现的。       2)意义: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       3)阻抗的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三种表现:沉默、寡言和赘言。其中以沉默最为突出。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常见形式:     理论交谈:是指求助者竭力用心理学或医学上的术语与咨询师交谈。               是求助者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     情绪发泄:是指求助者对于某些会谈议题的强烈情绪反应。是一种精神防御               表现。     谈论小事:是指求助者对会谈中无关紧要的小事谈论不止,它的目的在于回避谈论核心问题,并转移咨询师的注意力;往往是心理咨询中最轻微的也是最不容易发现的阻抗表现。     假提问题:是提求助者通过向咨询师提出表面上适宜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议题或加深某种印象。代表了个体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常见有:     心理外归因:指求助者将某种心理冲突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                     从而回避从自身的角度加以认识。     健忘:指求助者在谈论感到焦虑和精神痛苦的议题时所表现出的健忘现象     顺从:指求助者对咨询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表示绝对赞同和服从,使后者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     控制话题:指求助者在会谈中,一味要求咨询师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愿谈论的话题。     最终暴露:求助者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讲出某些重要事件以使咨询               师感到措手及,以表达他对心理咨询的某种抵抗。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是指求助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的一般安排与规定来实现自我防御的目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等)、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迟到,是反映阻抗较为可靠的指标。取消预约或在预定时间不来咨询并事先不通知咨询师常为极为严重的阻抗。     2、阻抗产生的原因:        1)来自成长的中痛苦:          (1)开始新的行为的问题;          (2)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问题;     即使是心理上最坚强的人,改变旧有行为,建立新行为的过程也会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冲突和焦虑。        2)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1)阻力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要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          (2)阻力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功能性的行为失调:是指失调的行为最初是偶然发生的,因其使某些方面的                     需要得到了满足,行为发生的次数增加,以致固定下来。        3)来自对抗心理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的动机:          (1)阻力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A、有的求助者在走进咨询室前,对自己前来求助的事情已经做出了某种决定;               B、有的求助者来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改变自己或解决已有的问题,而是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应该受到批评或惩罚。          (2)阻力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          (3)阻力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3、应对阻抗的要点:        1)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处理方法:首先,告诉对方某处可能存在着问题;                     其次,争取得到对方对此的一致看法,确认阻力的存在;                     进而,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以解释阻力。     应对阻力的主要目的是解释阻力,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阻力;应对阻力的关键是要调动对方的积极性;     弗洛伊德认为克服力,解释是重要的武器。     4、处理沉默现象:        1)沉默的类型:(1)怀疑型                         (2)茫然型                       (3)情绪型                       (4)思考型                       (5)内向型                       (6)反抗型        2)应对:          (1)咨询师缺乏面谈技巧,有时是引起求助者沉默的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因;          (2)咨询师在沉默出现时,保持镇静;          (3)如果沉默是由于思考引起的,咨询师最好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          (4)求助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犹豫不决时,应予以鼓励和必要的保证;          (5)求助者以沉默表示气愤、对抗时,咨询师人及时发现,寻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鼓励宣泄的方针;          (6)个性原因导致的沉默,咨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应;          (7)对于求助者本人不愿咨询引起的沉默,咨询师的处理更应注意方式方法;          (8)沉默现象有可能是咨询过程中的一种危机,但也可能是一种契机。        3)由来访者引起的沉默一般可分为三种:                   (1)领悟性沉默:这是来访者对刚才的谈话,刚刚发生的感受的一种内省反应。目光凝视空间某一点是领悟性沉默的典型反应。这时候咨询员最好也保持沉默,什么也不要说,也不要有引人注目的动作,以免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咨询员的沉默,是一种鼓励,让其掌握继续思考或交流想法的主动权。          (2)自发性沉默:自发性沉默往往来自不知下面该说什么好的时候。咨询的初始阶段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时的沉默,来访者的目光是游移不定的,也可能会以征询、疑问的目光看着咨询员。这时双方都会感到有说话的压力,沉默时间越长,压力越大,也越紧张。咨询员宜立即有所反应,可以这样发问:“你可以告诉我现在正在想什么吗?”“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以减轻来访者的压力。          (3)冲突性沉默:由于内心冲突造成的沉默。可能是对将要说出的事感到难堪,难以出口;或不知自己的话该不该说,有无必要说,要不要表达不同的看法以反驳咨询员;用什么方式比较妥当等。     冲突性沉默常伴随着较强的情绪体验、如羞耻、害怕、委曲、愤慨等。因此咨询员要注意和分辨来访者的情绪表现,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鼓励、保证,主动说明自己的看法等。如果一时难以判断,就应以鼓励、抚慰、坦率为反应原则,以真诚的态度和来访者相处,向来访者表明不管是什么,也不管是否重要,咨询员都准备倾听,并且愿意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沉默不是空白!沉默可能是咨询过程中的一种危机,但也可能是一种契机。     5、调整多话状态:        1)与咨询师有关的多话原因:咨询师角色定位、咨询内容的难易、咨询时间的多少        2)与求助者有关的多话原因:          (1)宣泄型          (2)倾吐型          (3)癔症型:癔症型的主要咨询目的是为了寻求注意和赞赏;          (4)表现型:表现型的主要咨询目的是为了发表意见,进行评论,他们喜欢表现自己;          (5)表白型:表白型的主要咨询目的是为了自己没有问题,有问题也是别人的问题;          (6)掩饰型:掩饰型的健谈是内心焦虑的反映;健谈一般还会出现在开场。          (7)外向型     咨询师遇到求助者健谈、多话时,应看到它的二重性: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咨询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也是充分认识求助者的一个机会。     寻求注意型的健谈者,有可能有癔症的性格,他们的言谈举止富有戏剧性,这种人来访并不一定有什么大问题。     表白型的求助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们往往往往缺乏自知;     按具体情况不同处理,如宣泄型,应鼓励但如臆症型,应适当阻止 第四单元 识别和处理移情  一、学习目的:     学会识别和处理移情现象。 二、学习要点:     1、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的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     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但求助者自己并不认识到,而咨询师应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这一点。     2、移情类型:        1)、负移情:指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 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等。        2)、正移情:指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友 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     3、移情形式:直接形式:直截了当地向咨询师表达自己的体验; 间接形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正移情和依赖的区别:         1)移情:是一种好感;弥补过去的感情;时常想见咨询师;寻求感情依靠;移情者寻找替代物;对咨询师感情色彩浓。         2)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寻求现实的帮助;多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寻求心理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实现目标;对咨询师感情色彩淡。     移情中有依赖,移情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十分重要。出现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透过移情更好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来宣泄对方情绪,引导对方领悟。     5、对待正移情求助者:        1)咨询师不害怕,婉转向求助者说明是可能出现的。但不是现实中正常的、健康的爱。        2)要有策略(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果断(让求助者知道咨询师态度明确、坚决)、及早的(早发现,早明确态度)        3)觉得难以处理,可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移情是治疗过程中的过渡时期。   第五单元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一、学习目标:     掌握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和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二、工作程序: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靶目标越具体越好;设定目标应可客观测量与分析。     2、监控靶行为:特别要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取代以往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     4、实施强化: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及时给予强化,内外强化物要同时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三、相关知识     1、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1)创始人:巴甫洛夫、霍尔        2)内容:          (1)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治疗。          (2)操作条件反射:其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          (3)认知行为疗法:        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        20世纪70年代,埃利斯、拉扎洛斯、贝克、梅肯鲍姆等吸收了行为技术以及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成分,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程序。     2、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        1)行为主义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如果要得以延续必须强化。        2)“赏罚法”的行为矫正方法,完全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的求助者。        3)阳性强化法:即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     大多数行为学家认为,对人最好只奖不罚。精神科病房、慢性病疗养院(代币法)、现在的儿童行为问题矫治现在也常常使用阳性强化疗法。 四、目标的确定:     1、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2、大体上讲,求助者选择的目标应该得大于失。利弊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3、咨询师应帮助求助者辨别各种涉及目标的短期或长期利弊,并提供各种选择以扩展求助者改变可能性的范围。 第六单元 合理情绪疗法 一、学习目标:     掌握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二、工作程序:     1、心理诊断阶段:        1)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          (1)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          (2)找出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          (3)对两者间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B)。        2)具体步骤:          (1)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          (2)分清主次,找出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3)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共同制定咨询目标(目标包括情绪、行为两方面内容)          (4)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其接受并能对自己的问题解释。(注意把咨询重点放在求助者目前的问题,过于关注求助者过去,可能阻碍疗法进行。)     2、领悟阶段:        1)咨询师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          (1)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          (2)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地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          (3)合理的信念使人更愉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使用使人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          (4)合理的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的信念则难于做到这一点;          (5)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造成还适当的反应。        2)在确认不合理信念的时,应注意把它同求助者对问题的表面看法区分开来。        3)使求助者进一步的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关系。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1)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2)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改变或消除他们目前的各种症状。        4)合理情绪疗法中遇到阻力的原因:          (1)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假定太多,没有抓住核心问题,或者自己讲得太多,使求助陷于被动;          (2)求助者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或诱发事件,没有意识到他现在能做些什么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     3、修通阶段:        1)修通:是指工作渗入的过程;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        2)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3)涵义:修通并不是通过情绪宣泄、对梦和躯体症状所做的工作等精神分析治疗的常用技术来实现的;也就是把和求助者过去经验的联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去追究这些经验对他目前影响;        4)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咨询师应用各种方法与技术,以修正、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为中心进行工作。        5)常用方法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     来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辩证法——“产婆术”的辩论技术。     方法:先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廖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在辩论过程中,当涉及到求助者对周围事物或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时,咨询师可运用“黄金”来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     黄金规则:是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念。     反黄金规则:其观念是“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必须对我怎么样”或“别必须喜欢我,接受我”等一些不合理、绝对化的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必须喜欢别人”。当这类绝对化的要求难以实现时,常常会对别人产生忿怒的敌意情绪。     目的:通过辩论,不仅要命名求助者认识到他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也要使他分清什么是合理信念,什么是不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2)合理情绪想像技术: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像中进入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们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     再后,停止想像。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支了哪些观念,并予以强化;     最后,更积极的方法,让求助者想像一个情境,求助者可以按自己所希望的去感觉和行动,帮助他有一个积极的情绪和目标。          (3)家庭作业——认知性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4)其他方法:     情绪与行为的治疗方法的技术;     对求助者完全的接受的容忍,鼓励求助接受(包括好的与不好的方面);     自我管理程序——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     放松训练;     系统脱敏     4、再教育阶段(巩固、重建阶段) 三、相关知识     1、基本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        2)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与认知疗法的理论思想是一致的;        3)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4)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                      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的行为结果。        5)合理情绪疗法认为:     A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B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与新行为主义提出的S—O—R公式一致的,        6)合理情绪疗法认为:     情绪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态度。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        7)常见不合理信念:          (1)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一个五一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如果事情非已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5)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所致,还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          (6)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避免它们;          (7)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          (8)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          (9)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          (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          (11)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        8)非理性观念的特征:           绝对化——常常与“必须”、“应该”联系在一起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           糟糕至极——极端的负性情绪        9)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10)合理情绪疗法的帮助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参与;敢于偿试;自我接受。        11)目标的涵义:     首先是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不完美目标;     在使求助者消除现有症状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减少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在以后生活中出现的倾向性——完美目标。即帮助求助者改变他们生活哲学中非理性的成分,并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     合理情绪疗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 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 四、注意事项——合理情绪疗法的局限性     1、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有一种生物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变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     2、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对那些年纪比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     3、最后,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的理念有关。   第七单元 阶段小结与效果巩固 一、学习目标:     学会如何阶段性地总结和巩固咨询效果。 二、工作程序:     1、小结每次咨询效果:包括:
/
本文档为【心理咨询技能(三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