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比较影视艺术和文学、戏剧的异同

2012-06-04 35页 ppt 96KB 2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7367

暂无简介

举报
比较影视艺术和文学、戏剧的异同null比较影视艺术和文学、戏剧的异同比较影视艺术和文学、戏剧的异同 09公管 090102500126 聂佳慕影视艺术介绍影视艺术介绍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它既象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象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展开形象,使作品获得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现力。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及两者所表达的艺术效果。电影是影视艺术的起源,电视是影视艺术的衍生物之一。 简介 简介 影视艺术创作中,比较强调影视艺术作为时间艺术的观点一 直影响着我们的创作方法。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曾说...
比较影视艺术和文学、戏剧的异同
null比较影视艺术和文学、戏剧的异同比较影视艺术和文学、戏剧的异同 09公管 090102500126 聂佳慕影视艺术介绍影视艺术介绍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它既象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象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展开形象,使作品获得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现力。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及两者所表达的艺术效果。电影是影视艺术的起源,电视是影视艺术的衍生物之一。 简介 简介 影视艺术创作中,比较强调影视艺术作为时间艺术的观点一 直影响着我们的创作方法。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曾说:“在作为电影世界支架的空间——时间复合体(或空间——时间连续)中,只有时间才是电影故事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构件,空间始终是一种次要的、附属的参考范围。”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长期以来我 国的故事片大多数都是以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结构影视,它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方式,是按故事情节开展的环境背景来考虑空间的,但影视故事与一般的故事是不同的,它必须以造型 ——空间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造型表现手段——光影、色彩和线条所组成的构图、色调和影调来叙述故事,抒发情感,阐述哲理。因此,更确切地说,影视艺术应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 空间营造 空间营造 苏联的瓦斯菲尔德说:“电影艺术作品中的时间——无论是天文学的时间或形象的、蒙 太奇的时间——总是在空间里,在一定的纪实性的或假定的环境里实现的,影片的结构便是一个空间——时间的范畴。”一部影视作品的空间营造应从整体上把握环境的气氛和氛围, 选择典型的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元素来构建一个具有整体感的空间构架 。空间再现 空间再现 影视摄影区别于其它艺术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首先是造型的,以艺术的造型(画面)贯穿 在它的自始至终。 空间表现 空间表现 摄影画面并不只是以再现真实的空间为目的。创作者们为了表现某种主观情绪,为了创造内心的视觉意象,还有意地利用各种摄影技巧改变人们对真实空间的印象,进行空间的变形,压缩多重空间的画面组合,来达到空间的表现性目的,空间变形拥有着很大的表现性和情绪意蕴。影视摄影在处理空间客体上,有两种形式:或是如实地再现空间原貌,或是艺术地虚构 空间,使空间夸张、变形。前者是保持“空间真实”,通过移动摄影的仿生眼,给我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则通过镜头的分切,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综合的整体空间。这个空间也许在观众眼里是统一的,其实是毫不相干的异时异地镜头的组接,库里肖夫的“创造的地理试验”便是典型的例子。 叙事 叙事要求 影视艺术对叙事要求也很高。影视叙事要注意故事与情节。故事主要是指,事件的发生或产生的行为被讲述出来成为结果。而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互相关系。只有搞清楚二者,才能很好地把握新闻叙事。在新闻叙事中,还要注意细节。所谓细节,就是指影视作品中的某种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揭示作品内涵的“特写”,是硬实作品对特定信息元素的着意刻画和突出表达。除了细节,还有冲突。冲突不仅一般地强调事件的因果联系,强调事件的发展要由一定的原因来推动,而且强调时间的产生、发展和最后的结局都是人物之间矛盾冲突带来的。此外,在叙事时,还应该注意时空、人物和主题,注重叙事模式,采用修辞与悬念,使叙事文本更受人欢迎。 文学介绍文学介绍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相关分类 相关分类 不同语言或国家的文学: 亚洲文学:中国文学、马新文学、日本文学   欧洲文学: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希腊文学、俄罗斯文学   美洲文学:美国文学、拉丁文学   (文学同样是分民族的.)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既精神性价值。   关于精神,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定义。我们一般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界定精神这一概念的:它是人内在的一种意向性存在,是人的理性与感性诸多心理因素的有机统一,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因而,精神的价值不同于物质的价值,它是内在的、本体的、不断超越自身的。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文学艺术家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学艺术的接受鉴赏也属于人们的精神领域的活动,所以,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价值应当是其自身最为内在的、基本的价值所在。正如早期的德国现象学学家Moriz Geiger指出的,“在艺术作品中,存在着一些构成其价值的确定的特性”,那就是艺术的精神性价值的特性,即它并不以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的服务的手段,那么他就无法理解艺术。这些价值是作为存在于作品之中,作为被包含在艺术作品之中的特性而被人们体验的。”   艺术,在履行自己的种种“服务”职责时,反而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它自己,而我们在拥有过多“艺术作品”时却失落了“艺术的精神”。   艺术,并不仅仅是工具,甚至也并不总是“作品”。但是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的内涵,是生命赖以支撑的信仰。 戏剧介绍戏剧介绍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简介 简介 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它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扮演了,透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张,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如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等。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综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灯光、音效、服装、化妆,以及剧本、导演等的一切总称,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在中国台湾地区,戏剧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词语,如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等以剧本为核心进行表演的演剧形式都统称为戏剧。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称之为剧本。 比较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异同比较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异同影视艺术的繁荣使影视文学独立于传统文学之外,影视文学脱胎于传统文学,但由于影视载体与文学载体的不同,造成了影视文学形式在各个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很大的区别,然而这一区别的界限似乎还不够清晰。这次主要从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架构三个方面讨论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并以二者的差异作为主要切入点。内容主要是:传统文学独立的、纲领性的主题和影视文学依附于故事的主题的区别;传统文学由思想凝结而成的人物形象与影视文学由动作揭示出的人物形象的比较;传统文学情节淡化的倾向与影视文学情节高度戏剧化的要求的对立。 一、主题 一、主题 提到文学创作,首要考虑的是其主题。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浩淼五千年,从《诗经》之前的上古歌谣开始,作者们就表现出了对文章主题的高度重视。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失去了主题,再好的文章也只能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用通俗的说法,主题就是文章想要告诉读者的核心的内容,也即是作者对某一现象、思潮或思想的肯定或否定,在传统文学领域,主题的地位仍旧是纲领性的,是作者创作,读者阅读的最终目的。以小说为例,情节的编织,人物的塑造是要紧密围绕主题进行的,在小说中,时常见到作者以全知全能的角度跳出故事之外,直接针对读者抒发议论,点明主题的情况。 null比如列·托尔斯泰的《复活》,其小说的主题是对反人民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尖锐针砭,《复活》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托尔斯泰本来想将它写成一部道德心理小说,但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渐渐脱离开了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并从中挖掘到了更加深刻的一层主题,即是对法律和政治制度的批判。于是作者开始超脱于故事之外,直接以大量的篇幅向读者直接抒发议论和感想,而整个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则成了作者的思想,也就是小说的主题的附属品。通过小说中主人公马斯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感情纠葛以及恩恩怨怨,读者很难从中找到作者真正想要点明的主题,而这一主题是作者站在全知的角度上直接表达给读者的。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复活》这部小说如果剔除了情节和人物,单单只保留其主题,那么这部作品仍然成立,只不过由小说变成了另一种文学形式而已。 null影视文学也有主题,这是无庸讳言的,但影视文学的主题在作品中所占据的地位却与传统文学大不相同。美国著名编剧悉德·菲尔德在他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一书中这样界定电影的主题——主题即动作和人物,即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做他们的事情②。这样的主题界定显然与传统文学中的这一概念是背道而驰的,悉德·菲尔德所说的主题仅仅是电影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故事背后所隐藏的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但是从悉德·菲尔德对主题的界定中我们起码可以看出,影视作品的主题与传统文学的主题不同,影视作品的主题是通过故事表现出来的,影视作品的首要任务是讲述一个足以吸引观众的故事,只有故事足够精彩,让观众沉迷其中的时候,主题才会慢慢的浮现出来。在这里,主题的地位大幅度下降,它不再是一部影视作品的最高纲领,而是依附于故事而存在的,因为故事是主题传达给观众的唯一途径。 null以曾经风靡全球,票房打破历史记录的《泰坦尼克号》为例,通过影片,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影片的主题是对生死不渝的炽烈爱情的赞扬,其副主题是对面临灾难的人群的心理反应的表现和对人性本质的揭示。而这一主题是通过影片故事中巨轮碰触冰山,即将沉没这一戏剧性情节表现出来的。因为这一戏剧性情节的存在,影片中所有的主人公和次要人物一下被推到了死亡的面前,于是在影片中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所有人物都表现出了其最本性、最善良或者最恶毒的一面,在死亡的威胁下,坚贞的爱情才得以放射出耀眼的光辉,不同人性格的本质才得以淋漓尽致的被揭露出来。如果失去了影片故事中船触冰山这一戏剧性情节的基础,影片中所有主题将无法得以体现。 null为什么影视文学的主题依附于故事?这是由影视作品载体形式的限制所决定的。在传统文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一段文字准确而精辟的阐述我们的思想,而影视作品是由画面讲述的故事,如果我们所要阐述的思想无法完全转化为画面,那么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同样以《复活》为例,托尔斯泰在小说中通篇的说教和评论无法搬上银幕,如果失去了情节和人物作为依托,这些思想就无法在影视作品中存在。现在有些影视工作者在从事创作的时候片面的强调主题的厚重性,严肃性和深刻性,而忽略的故事的可看性,这必然是舍本逐末的。 二、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在传统文学领域的地位是仅次于主题的,甚至在小说这一体裁中,有学者认为小说的创作目的就是塑造人物。纵观世界文学史,众多名著中塑造的典型人物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比如《高老头》中那个爱女如命又迂腐不堪的高里奥,《变色龙》中把衣服穿了又脱的奥楚蔑洛夫,《吝啬鬼》中的吝啬鬼,《伪君子》中的伪君子……这些人物形象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可以说人物塑造的成功就是作品的成功。当然,在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但同传统文学比起来,影视文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这一不同体现了影视作品人物塑造的特点和局限,也正是影视人物形象无法像传统文学人物形象那样深刻而隽永的原因。 null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如是说:“当你看一部小说并且尝试着去确定它的基本特性时,你会发现那种戏剧性行为、动作、故事线等,时常是发生在主要人物的头脑中。”③这一次,菲尔德又一语道破了传统文学创造人物的真谛——故事发生在人物的头脑中,人物即是思想。心理描写是小说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凡是小说,都有着大量的心理描写,小说家们可以通过心理描写直接带领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让读者一览无余的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记忆、梦幻、希望、野心、见识以及更多的东西,甚至可以跳出来从旁观的角度对一个人物层层剖析,这样一来,人物立刻就与读者近在咫尺了,至于故事中人物所做的动作,仅仅是其思想的外部表现和延伸而已。 null将心理纳入小说创作,最成功的莫过于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在小说中,作者对主人公于连的心理活动作了大量的细腻刻画,并运用心理分析的技巧对其思想产生的深层原因深入剖析,又以于连童年的经历为基础来展现主人公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整个过程。可以说,《红与黑》中失败的个人奋斗者于连的奋斗史就是他心理和思想的成长史与演变史,小说的整个故事都是发生在主人公的头脑之中的。所以,传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是由其思想凝结而成的,人物即是思想,表现思想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在影视文学中,就像无法将故事的主题直接搬上银幕一样,用画面直接表现人物的所思所想亦是不可能的。也曾经有人尝试用话外音的方法将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活动直接告诉观众,但终究显得苍白无力,并且这一方法与影视的表现形式格格不入,显得十分拙劣,所以已经逐渐为人们所屏弃,越来越难得见到了。那么在影视文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塑造人物呢?方法只有一个——通过人物动作来表现人物。菲尔德说,你的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通过他所做的事情而传达给观众的。人物即是动作。比如说,影视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走在路上,看到前方的地面上有一张钞票,这便是一个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良机。如果他视而不见,昂首阔步的走了过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性格的一个侧面,或许他十分富有,又或许他视钱财如粪土,十分清高;如果他看到钞票后走过去拣了起来,并拿在手中四处张望,想要寻找丢钱的人,这便是另一个人物性格了;如果他看到钞票后立刻跑步上前,先用脚踩住,看看四下无人,再装做系鞋带的样子偷偷将钞票拣起并迅速揣在怀中,便是第三种十分典型的性格。 null美国著名编剧罗勃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物的本性要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一名钟点女工和一名走在大街上,谁也无法看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但如果此时一辆载满小学生的大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起火,即将爆炸,车中众多的小生命在哭喊着向外界求救,此时这名女工和这名律师分别会是什么反应?他们在面临这一压力时会做出怎样的动作?可以想见,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动作,我们都可以从动作中清楚的看到人物的本性。上面举过的《泰坦尼克号》的例子也是一样,在巨轮即将沉没的压力下,爱情的坚贞与否和人们本性的善良与否才会暴露出来,并且是通过人物所做的动作被暴露出来。 上面的例子清楚的说明,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人物只有通过人物动作来表现一种途径。这就为影视文学中人物的塑造增加了相当的难度,有些深层次的复杂的思想,通过动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表现的,所以影视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普遍比传统文学要苍白,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又应当看到,影视作品的人物塑造方法有其独到的魅力,如何突破载体的限制而获得塑造人物的成功,将成为影视文学领域最有意义的课题之一。 三、情节架构 三、情节架构 如果说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在主题表达和人物塑造方面仅仅是有所不同的话,那么在情节的编织和结构的搭建方面二者几乎可以说是对立的。 在叙事文学发展之初,人们是非常重视情节与结构的,这一点从二希文明的戏剧创作发展中可见一斑,从埃司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到索福可勒斯的《俄狄普斯王》,再到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情节越来越复杂,技巧越来越高超。但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越来越深刻,内容越来越庞杂,地位蒸蒸日上,渐渐削弱并掩盖了情节这一元素。19世纪,福楼拜倡导自然主义,并得到了左拉的大力发扬,自然主义文学已经出现了情节淡化的倾向,20世纪以乔伊斯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出现,“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④,至此,情节已经完全被小说家抛开了,而荒诞派戏剧更是以反讽的形式向传统的逻辑性情节编织提出了挑战。文学发展到今天,作家们似乎已经不屑于编织情节曲折复杂的故事,而传统文学这一载体完全变成了他们阐论一家之言的“一言堂”,甚至一部作品情节的精彩与否也成为了评价其层次高低的,只不过这个标准是反的——情节精彩的小说必然是毫无内涵,哗众取宠,纯粹娱乐的下里巴人的作品;而只有情节平淡如水,杂乱无章,让大多数读者不知所云的作品才是真正的阳春白雪,才显得深刻而隽永。美国编剧罗勃特·麦基在他的《故事》一书中说:“故事衰落的终极原因是深层的。”⑤对于这一现象究竟是文学发展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我不敢妄下断言,我只想说,传统文学情节淡化甚至抛却情节的倾向在影视文学中是绝对行不通的。 null影视文学创作不但要重视情节,而且要强化情节,影视文学需要的是高度尖锐高度集中的戏剧性冲突,也就是菲尔德在书中一再强调的“对抗”,只有对抗,才能推动故事不断的向前发展,才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这种高度戏剧性的对抗,就是老艺术家们时常所说的“戏”。所谓“有戏可看”即是指作品中有着高度尖锐的冲突和对抗,在我们的口语中,影视作品也时常被称为“戏”,作为一部“戏”,如果没有情节、没有冲突、没有对抗,那就是无“戏”可看,于是“戏”也就不成其为“戏”了,这样的作品,肯定是不会受到欢迎的。至于为什么影视作品中一定要有对抗,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观众喜欢看对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条马路,很多人都在路上走,相安无事,谁也不会注意谁,可是一但马路上有两个行人争执了起来,立刻周围就会围拢大批的“观众”,为什么呢,因为喜欢看对抗是人的天性,仅仅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争执”场面,就包含了高度的戏剧性:他们为什么争执?究竟是谁的错?究竟谁会占上风?占了上风的人会有什么表现,落败的人又会如何表现?观众想知道这些,所以观众喜欢看对抗。 null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传统文学相对于影视文学来说是比较个人化的创作方式,作者可以在作品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新思想和新成见,至于读者是否喜欢,是否赞同,作者不必考虑,因为是读者在选择作品。但影视作品不同,影视作品拍出来就是给观众看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作者有责任迎合观众的口味,有责任编织观众想看的情节,以此来选择观众。并且,传统文学作品一向倡导文无定法,作者在选择创作形式的时候有着极大自由度,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几乎没有任何桎梏所限制,如古龙的小说时常一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突破了传统行文规则的限制,而温瑞安的小说时常用一个“刀”字就占满整整一页纸,那么对“刀”这个概念的强调自然远远超过了传统描写。甚至前不久出现了将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混合使用的作品,如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同样是写方枪枪这个主人公,有时使用第一人称,有时又使用第三人称,这些都可以说是“文无定法”的体现。 null相反,影视文学由于对情节的要求,其创作的自由度是相当狭小的,现在很大一部分影视文学作者和学者都认为影视文学的创作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的。比如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将电影剧本的情节结构分为开端、中段、结尾三个段落,并规定了每一段落所应表现的内容和段落之间的转化方式,这种公式化的创作方法使好莱坞在短时间内生产出了大量的电影作品,尽管我们不赞成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创造出大量千篇一律的影视作品,但不可否认,影视文学与传统文学不同,影视文学的创作是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规律的,比如主人公需求的设定、影视故事中最高任务的设定、激励事件的设定、对抗原则等等。正如罗勃特·麦基在其《故事》中指出的“《故事》论述的是原理而不是规则。”“《故事》论述的是普遍、永恒的形式而不是公式。”⑥由此可见,影视作品的创作不能套用公式,但有其自己的一套不可更改的法则。 比较影视艺术和戏剧的异同比较影视艺术和戏剧的异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作原则和表演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可相互流通人才。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电视剧、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只要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就能完成人物的塑造。 null戏剧的创作要素不仅包含了所有三维空间的元素:真实的人物造型、仿真的布景、道具等,还融入了时间的元素,因而成为最接近所要表现的原型的四维创作形式。从文学创作到绘画、雕刻、戏剧,创作的要素从抽象到具象,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接近原型。所以,从艺术感染力来讲,戏剧的表现效果无疑大大高于文学创作。要想达到同样的表现目的,戏剧较之文学创作显得更为容易一些,更为全方位一些;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戏剧提供给欣赏者的是完全物化的“真实”场景,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没有任何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可言,所以它可能提供的审美享受是唯一的和有限的。在这一点上,文学创作则有着明显的优势,它留给欣赏者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余地和空间,使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融入自己主动的“物化”和艺术再现,从而拥有非唯一的和无限的审美享受。 null戏剧就性质来讲,首先是对一个行动或事件过程的模仿,它不同于绘画、雕刻、音乐等艺术形式,它模仿的不是某一姿态、颜色或声音,而是人的行动。当然,活动本身也包含有姿态、颜色或声音,但它们在这里是附着在行动上面的表征,其意义仅在于说明行动或渲染行动。由于戏剧模仿的是行动,因此具有更现实、更直接的特点。凡是其它艺术需要通过暗示述诸于人们想象的东西,在它则都可以以直观的形式述诸于人们的感官。一般情况下,戏剧排斥遥远的、朦胧的、空幻的东西,即便是模仿神,也要把他打扮成观众的感官能够直接感受的样子。 null戏剧就成分来讲,要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戏剧的成分一般包括情节、性格、语言(台词)、思想、音乐、造型等。其中情节最为重要,所谓情节,指剧中的行动或者事件的安排;其次是性格,性格是人物品质的决定因素;第三是思想,它是使人物说出当时当地所可以说、所宜说的话的能力;第四是语言,即对话,它是戏剧的主要表达手段;第五是音乐,起烘托和渲染气氛的作用;最后是造型,指演员的人物扮相造型和道具。一般而言,情节是戏剧的基础和灵魂,一出戏剧的好坏,主要看它的情节安排是否成功,如果情节安排不成功,仅仅在运用性格、思想、语言、形象等方面做得好,则不能算是一出好的戏剧。 null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戏剧通过演员表演和台词来表现,电影不仅如此,还可通过光影视听元素呈现。所以戏剧要通过台词推进故事发展,电影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三者之间相比较三者之间相比较与文学创作和戏剧相比,电影的历史比较短。但短短的百余年间,电影取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在经历了默片时代之后,电影迅速地进入了有声时代和彩色时代。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特技的制作达到了炉火纯青、足以乱真的地步,从而为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影的表现手段与戏剧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此仅就二者的差异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首先,电影所采用的场景不受舞台的限制,可以是完全真实的场景,也可以在现实场景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制作而成。即使是在摄影棚中拍摄的电影,其场景的布置也大大优越于戏剧,可以更真实、更宏大、更灵活。null其次,戏剧的情节发展是连贯的,一幕一幕,由开场到尾声,有板有眼。电影则不同,其情节的展开,可以随着拍摄条件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表现角度和不同的拍摄进程。电影以镜头为单位,两个镜头之间的切换,可以表现出差别很大的时间或场景,情节转换灵活,表达手法多种多样。这种形式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欣赏者来讲,则提供了更为直接便捷的欣赏条件。   第三,电影和戏剧与各自的欣赏者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大的不同。戏剧是通过演员面对面的表演来感染观众、产生艺术共鸣的;而电影则是通过银幕上演员的影象来吸引观众的,因而戏剧中演员与观众的感情交流更为真切,而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效果则更为强烈和突出。 第四,电影摄制完成之后,可以根据需要对镜头素材进行不同的剪辑,进而得到不同的艺术效果;时空的跨度可以很大,叙事手法灵活自由;而戏剧则受舞台空间的局限,时空的切换要考虑场景变换的可能以及更换布景的时间长短等。null第五,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比戏剧更为丰富,可以直接去表现真实的事件(如爆炸等灾难场景),而不必借助于模仿等手段。   最后,电影一经摄制完成,就可以大量复制拷贝,在各地同时发行。只要影院的放映设备大致相当,就可以取得相同的艺术效果;而戏剧则只能靠演员一场一场地来演,充其量是A、B角的轮换,演出的强度不可能太高,因而不能达到与电相媲美的演出效果。此外,二者的商业演出成本也有很大的差异。null综上所述,文学创作、戏剧、电影作为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许多相同相近的表现手法和效果,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作要素和表现力,其艺术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各有千秋。正因为如此,它们拥有各自不同的读者群和观众群,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欣赏者的欣赏要求。
/
本文档为【比较影视艺术和文学、戏剧的异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