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经络穴位图示歌诀

经络穴位图示歌诀

2012-06-08 33页 doc 1MB 1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5620

暂无简介

举报
经络穴位图示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寅时,3:00-5:00AM) 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 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一手太阴是肺经,壁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 两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萦, 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韮叶明。 二.手...
经络穴位图示歌诀
一.手太阴肺经(寅时,3:00-5:00AM) 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 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一手太阴是肺经,壁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里寻, 两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萦, 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韮叶明。 二.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00-7:00AM)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 天鼎扶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二手阳明属大肠,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内,偏历腕上三寸量, 温淄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屈肘纹头是,肘髎大骨外廉旁, 肘上三寸寻五里,臂臑髃下腘端详, 肩髃肩锋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 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辰时,7:00-9:00AM) 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 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 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 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大迎颔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 下关耳前扪动脉,头维四五傍神庭,人迎结喉旁寸五,水突迎下大筋凭, 直下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陷凹寻,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行四寸评, 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君须明, 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 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临,诸穴相隔皆一寸,俱距中行二寸程。 髀关膝上交分内,伏免膝上起肉形,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 膑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 再下一寸足下廉,踝上八寸丰隆盈,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五寸明, 陷谷庭后二寸取,次趾外侧是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须记清。 四.足太阴脾经(巳时,9:00-11:00AM) 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四是脾经足太阴,后内侧线向上循, 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 太白节后白肉际,节后一寸公孙明, 商丘踝前陷中找,踝上三寸三阴交, 踝上六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朝, 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 箕门鱼腹大筋内,冲门耻骨上边缘, 冲上七分求府舍,再上三寸腹结连, 结上寸三大横穴,骈适当脐旁四寸, 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 天溪胸乡周荣上,每隔一肋陷中湮, 大包腋下方六寸,上直渊腋三寸悬。 五.手少阴心经(午时,11:00AM-13:00PM) 手少阴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五是心经小指边,极泉腋窝动脉牵, 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肘后五分连, 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间, 阴郗去腕五分是,神门锐骨端内缘, 少府小指本节后,少冲小指内侧边。 六.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00-15:00PM)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六小肠经手太阳,臂外后缘尺侧详,少泽小指外甲角,前谷泽后节前扬, 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阳谷锐骨下陷取,养老转手锐空藏, 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肘内纹头襄,肩贞胛上两筋解,臑俞臑后骨下方, 天宗大骨下陷取,秉风胛上骨边量,曲垣胛上取胛陷,陶道傍三外俞章, 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扶后大筋厢,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面鸠兑端量。 七.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00-17:00PM)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 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 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 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 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 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 魄户膏肓与神堂,阳纲意舍及胃仓, 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 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 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 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 小趾外侧寻至阴。 七足太阳膀胱经,目内皆角是精明, 眉头陷中攒竹取,眉冲直上傍神庭, 曲差庭旁一寸半,五处直后上星平, 承光通天络却穴,后行俱是寸半程, 玉枕脑户旁寸三,入发三寸枕骨凭, 天柱项后大筋外,再下脊旁寸半循, 第一大枢二风门,三椎肺腧四厥阴, 心五督六鬲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寻,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气海十五大肠穴,七八关元小肠分, 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生, 上次中下四髎穴,荐骨两旁骨陷盈, 尾骨之旁会阳穴,第二侧线再细详, 以上夹脊厅三寸,二三附分魄户当, 四椎膏盲神堂五,六譩譆七膈关藏, 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二胃仓, 十三育门四志室,十九胞育廿秩边, 承扶臀下横纹取,殷门股后腿中央,委阳腘窝沿外侧,浮郄委阳一寸上, 委中膝腘纹中处,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下腓肠中,承山臑下分肉藏, 飞扬外踝上七寸,跗阳踝上三寸量,昆仑外踝骨后陷,仆参跟下骨陷方, 踝下五分申脉是,踝前骰陷金门乡,大骨外侧寻京骨,小趾本节束骨良, 通谷节前陷中好,至阳小趾爪角巧,六十七穴分三段,头后中外次第找。 八.足少阴肾经(酉时,17:00-19:00PM) 足少阴肾经穴歌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 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 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 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 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上从中行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沿, 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育俞亦相牵, 商曲又凭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言, 幽门适当巨阙侧,诸穴相距一寸连, 再从中行开三寸,六穴均在肋隙间, 步廊却近中庭穴,神封灵墟神藏兼, 彧中俞府平璇玑,相隔一肋仔细研。 九.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00-21:00PM)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 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九心包络手厥阴,前正中线诸穴匀, 天池乳后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 曲泽肘内横纹上,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寸停, 掌后横纹大陵在,尺桡骨间陷中扪, 劳宫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中冲生。 十.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00-23:00PM)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 三焦有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涵, 阳池外关支沟续,会宗三阳络四渎, 天井清冷渊消烁,臑会肩髎天髎合, 斜上天牖到翳风,瘼脉颅息角孙从, 耳门再上耳和醪,丝竹空与胆经交。 十手少阳属三焦,后正中线头侧绕, 关冲无名指甲外,液门节前指缝邀, 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表横纹透, 腕后二寸取关外,支沟腕后三寸安, 会宗沟外横一寸,三阳络在四寸间, 肘前五寸称四渎,肘后一寸天井酌, 肘后二寸清冷渊,渊臑之间取消泺, 臑会肩端下三寸,肩髃后一肩髎寻, 天井肘处上一寸,天牖颈肌后下扪, 耳垂后陷翳风讨,瘈脉耳后青络找,颅息亦在青络上,角孙耳上发迹标, 耳门耳前缺陷处,和髎耳前锐发交,欲知丝竹空何在,眼眶外缘上肩稍。 十一.足少阳胆经(子时,23:00PM-1:00AM) 足少阳胆经穴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 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 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 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 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 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十一胆经足少阳,从头走足行身旁, 外皆五分瞳子髎,听会耳前珠陷详, 上关上行一寸是,内斜曲角颔厌当, 悬颅悬厘近头维,相距半寸君勿忘, 曲鬓耳前发迹标,入发半寸率角交, 天冲率后斜五分,浮白率下一寸绕, 窍阴穴在枕骨上,完骨耳后发迹好, 本神神庭三寸旁,阳白眉上一寸量, 入发五分头临泣,庭维之间取之良, 目窗正营及承灵,相距半寸脑空陷, 风池耳后发际陷,颅底筋外有陷凹, 肩井缺盆上寸半,渊腋腋下三寸从, 辄筋腋前横一寸,日月乳下三肋逢, 京门十二肋骨端,带脉髂上腰间现,五枢髂上上棘前,略下五分维道现, 居髎维后斜三寸,环跳脾枢陷中间。风市垂手中指寻,中渎膝上五寸陈, 阳关陵上膝髌外,腓骨头前阳陵存,阳交外踝上七寸,外丘踝上七寸云, 二穴相平堪比较,交前丘后距五分,光明踝五阳辅四,踝上三寸悬锺寻, 踝前陷中坵墟闻,临泣四趾本节扪,临下五分地五会,本节之前侠溪匀, 四趾外端足窍阴,四十四穴仔细吟。 十二.足厥阴肝经(丑时,1:00-3:00AM)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十二肝经足厥阴,前内侧线穴细分, 大敦踇趾三毛处,行间大次趾缝寻, 太冲本节后寸半,踝前一寸中封停, 踝上五寸蠡沟是,中都踝上七寸循, 膝关犊鼻下二寸,曲泉曲膝尽横纹, 阴包膝上方四寸,五里股内动脉存, 阴廉拾在鼠蹊下,急脉阴旁二五真, 十一肋端章门是,乳下二肋寻期门。 十三.督 脉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十三督脉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 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 命门十四三悬枢,十一椎下脊中藏, 中枢十椎九筋缩,七椎之下乃至阳, 六灵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襄, 大椎正在一椎上,诸阳会此仔细详。 哑门入发五分标,风府一寸宛中当, 府上寸半寻脑户,强间户上寸半量, 后顶再上一寸半,百会七寸顶中央, 前顶顖会俱寸五,上星入发一寸良,神庭五分入发际,素髎鼻尖准头乡, 水沟鼻下上唇陷,兑端唇上尖端藏,龈交上齿龈缝里,经行背头居中行。 十四.任 脉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十四任脉走腹胸, 直线上行居正中, 会阴两阴中间取, 曲骨耻骨联合从, 中极关元石门穴, 每穴相距一寸均, 气海脐下一寸半, 脐下一寸阴交明, 肚脐中央名神阙, 水分下脘建里匀, 中脘上脘皆一寸, 巨阙上脘上一寸, 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下寸六凭,膻中正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重, 相距一肋璇玑穴,胸骨上缘天突通,廉泉颔下结喉上,承浆唇下宛宛中。 十五.冲 脉 冲脉歌诀 冲脉起于腹气街,后天营气气冲来,并于先天之真气,相并夹脐上胸街, 大气至胸中而散,会合督任充身怀,分布脏腑诸经络,名之血海不为乖。 【白话解】冲脉起于肾下胞中,出于气冲穴得胃经的后天之气,然后并入足少阴肾经,又得先天之真气,夹脐两侧到胸中而散,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于唇口,达目下。冲脉分支分布于头面、下肢和脏腑,与女子经血关系密切,故又称为血海、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海。 十六.带 脉 带脉歌诀 带脉足少阴经脉,上腘别走太阳经,合肾十四椎属带,起于季胁绕身行。 【白话解】带脉起于胁肋下部章门穴,围绕一身如腰带状,在第二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的经别相连系。此经别从腘部分出,走足太阳经并联系肾。 十七.阴 维 脉 阴维脉歌诀 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上行穴筑宾, 循腹至乳上结喉,维络诸阴会于任。 【白话解】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位于内踝之上的筑宾穴,沿小腿、大腿的内侧,经过腹部,上于结喉之上,分别与任脉的天突、廉泉相交会而止。阴维脉有维络诸阴经的作用。 十八.阳 维 脉 阳维脉歌诀 阳维脉起足太阳,外踝之下金门疆,   从胻背肩项头面,维络诸阳会督场。 【白话解】 阳维脉起于足太阳 经位于外踝下的金门穴, 沿小腿、大腿的外侧, 经过肩背部到额面部, 反折至头项后部, 止于风府和哑门, 与督脉相交会。 阳维脉起到维络诸阳经的作用。 十九.阴 蹻 脉 阴蹻脉歌诀    阴跷亦起于跟中,少阴之别内踝行, 上循阴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白话解】 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穴, 沿内踝足少阴经向上, 经大腿内侧、腹部、胸部, 经咽喉上头面, 止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 二十.阳 蹻 脉 阳蹻者,足太阳之别脉, 其脉起于跟中, 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 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 上外踝上三寸,以跗阳为郄, 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 上会手太阳、阳维于臑俞, 上行肩外廉,会手阳明于巨骨, 会手阳明,少阳于肩髃,上人迎, 挟口吻,会于手足阳明,任脉于地仓, 同足阳明上而行巨髎、复会任脉于承泣, 至目内眦与手足太阳、足阳明、 阴蹻五脉会于睛明穴, 从睛明上行入发际, 下耳后,入风池而终。 奇经八脉总歌 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司各有名。任脉任前督于后,冲起会阴肾同行, 阳跷跟外膀胱别,阴跷跟前随少阴,阳维维络诸阳脉,阴维维络在诸阴, 带脉围腰如束带,不由常度号奇经。 【白话解】 奇经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八脉名称不同,功能各异。任脉行于躯体前面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督脉行于头身后面正中,总督诸阳;冲脉从会阴穴出来走行于腹部足少阴肾经部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阳跷脉是在足跟外侧部分出的膀胱经的支脉;阴跷脉是在足跟内侧分出的肾经的支脉;阳维脉维络联系诸阳经;阴维脉维络联系诸阴经;带脉围腰一周,如身之束带。此上八脉与有脏腑属络、表里经相合等规律的正经不同,故名奇经。 十二经原穴歌 穴有十二原,都在四肢中。胆原丘墟穴,肝原号太冲,小肠原腕骨,脾经太白容, 心原神门过,胃经冲阳通,膀胱原京骨,肺经太渊逢,大肠原合谷,肾原太溪从, 三焦阳池伴,心包大陵同。   歌诀语释: 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原穴,临床应用较广。 胆经原穴是丘墟;肝经原穴是太冲;小肠经原穴是腕骨;脾经原穴是太白; 心经原穴是神门;胃经原穴是冲阳;膀胱经原穴是京骨;肺经原穴是太渊; 大肠经原穴是合谷;肾经原穴是太溪;三焦经原穴是阳池;心包经原穴是大陵。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 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 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 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 十五络脉歌 手太阴列缺,少阴通里穴;厥阴为内关,太阳支正别。 手阳明偏历,少阳外关觅;足太阳飞扬,阳明丰隆强。 少阳络光明,太阴公孙将;少阴络大钟,厥阴蠡沟同。 督脉络长强,任脉鸠尾详;脾大络大包,十五络记牢。   歌诀语释: 手太阴络脉名列缺;手少阴络脉名通里;手厥阴络脉名内关;手太阳络脉名支正;手阳明络脉名偏历;手少阳络脉名外关;足太阳络脉名飞扬;足阳明络脉名丰隆;足少阳络脉名光明;足太阴络脉名公孙;足少阴络脉名大钟;足厥阴络脉名蠡沟;督脉络脉名长强;任脉络脉名鸠尾;脾之大络名大包; 十五络脉可加强互为表里两经间的联系,沟通腹背经气,统属全身络脉,敷布周身气血。 十二经背俞穴歌 胸三四五九十椎,肺厥心肝胆俞随;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肾二继;   腰四大肠骶一小,骶二膀胱腧所系。     歌诀语释: 在背部脊椎两侧距中线1.5寸的侧线上,从上而下平第三、第四、第五、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缘的依次是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平第一、第二、第四腰椎棘突下缘的依次是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平第一、第二骶后孔距中线旁开1.5寸的依次是小肠俞、膀胱俞。 十二经募穴歌 募亦十二穴,脏腑经气结,大肠募天枢,肺则中府列,小肠募关元,心经募巨阙,肾募是京门,膀胱募中极,肝经募期门,胆募是日月,胃募为中脘,脾募章门协, 包络募膻中,三焦石门切,从阴而引阳,功效称卓绝。     歌诀语释: 募穴是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大肠的募穴是天枢;肺的募穴是中府;小肠的募穴是关元;心经募穴是巨阙; 肾募穴是京门;膀胱募穴是中极;肝经募穴是期门;胆经募穴是日月; 胃的募穴是中脘;脾的募穴是章门;心包募穴是膻中;三焦募穴是石门。 针刺腹部募穴引阳气上行,能抑阴扶阳,谓之从阴引阳,疗效较好。 八会穴歌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筋会陵泉髓绝骨,脉聚太渊骨大杼。 歌诀语释: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会聚于8个腧穴。 五脏之精气会聚于章门穴;六腑之精气会聚于中脘穴;人身之气会聚于膻中; 血之精气会聚于膈俞;筋之精气会聚于阳陵泉;髓之精气会聚于绝骨; 全身之脉会聚于太渊;全身骨之精气会聚于大杼。 八会穴与所属脏器关系密切,治疗所属脏器疾病疗效显著。 八脉交会穴歌 内关阴维公孙冲,相配可疗心胃胸;外关阳维临泣带,耳后颈肩治可通。   后溪通督申阳跷,耳目颈肩膀小肠;列缺通任阴跷照,肺系膈胸与喉咙。     歌诀语释: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在四肢有8个相通的腧穴,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临床疗效较显著。内关(属心包经,通阴维脉)公孙(属脾经,通冲脉)二穴上下相配可治疗胃、心、胸等部位的疾病。外关(属三焦经,通阳维脉)足临泣(属胆经,通于带脉)二穴相配可治疗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等部位的疾病。后溪(属小肠经,通督脉)申脉(属膀胱经,通阳跷脉)二穴相配可治疗目内眦、颈项、肩、膀胱、小肠等部位的疾病。列缺(属肺经,通任脉)照海(属肾经,通阴跷脉)二穴相配可治疗肺系和胸膈、喉咙等部位的疾病。【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十六郄穴歌 郄为孔隙气血居,止痛还供急症需。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跗阳阴交信; 肺郄孔最大肠溜,脾是地机胃梁丘。小肠养老心阴郄,肝是中都胆外丘; 心包郄门焦会宗,膀金门肾水泉通。   歌诀语释: 郄穴意为气血藏聚之孔隙处,有止痛和治疗急性病的作用。 阳维脉的郄穴是阳交;阴维脉的郄穴是筑宾;阳跷脉的郄穴是跗阳; 阴跷脉的郄穴是交信;肺经的郄穴是孔最;大肠经的郄穴是温溜; 脾经的郄穴是地机;胃经的郄穴是梁丘;小肠经的郄穴是养老;心经的郄穴是阴郄;肝经的郄穴是中都;胆经的郄穴是外丘;心包经的郄穴是郄门; 三焦经的郄穴是会宗;膀胱经的郄穴是金门;肾经的郄穴是水泉。 下合穴歌 胃下合三里,大小二巨虚;膀胱委中穴,三焦委阳居;胆经阳陵泉,腑病效堪碑。   歌诀语释: 胃经的下合穴是足三里;大肠经的下合穴是上巨虚;小肠经的下合穴是下巨虚;膀胱经的下合穴是委中;三焦经的下合穴是委阳;胆经的下合穴是阳陵泉。阳经有下合穴,阴经则无。六下合穴均是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对腑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井荥输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井荥输原经合歌 (一)阴经五输穴歌 手太阴肺井少商,鱼渊经渠尺泽相;心包中冲与劳宫,大陵间使曲泽同。 心经少冲和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处;脾经隐白大都连,太白商丘阴陵泉。 肾经涌泉和然谷,太溪复溜又阴谷;肝经大敦到行间,太冲中封曲泉安。 歌诀语释: 歌诀中五输穴按 井、 荥、 输、 经、 合 顺序排列。 手太阴肺经的五输穴是 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是 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手少阴心经的五输穴是 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太阴脾经的五输穴是 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的五输穴是 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是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二)阳经五输穴、原穴歌 阳明大肠商阳始,二三间谷阳溪池;三焦关冲液门渚,阳池支沟天井侣。 小肠少泽前后溪,腕骨阳谷小海齐;胃经厉兑内庭陷,冲阳解溪三里添。 胆经足窍侠溪沿,临泣丘辅阳陵泉;膀胱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宿。 歌诀语释: 歌诀中五输穴的排列是按 井、 荥、 输、 原、 经、 合 手阳明大肠经输、原穴是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输、原穴是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输、原穴是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阳谷、小海。 足 阳 明胃经输、原穴是 厉兑、 内庭、 陷谷、 冲阳、解溪、足三里。 足 少 阳胆经输、原穴是 足窍阴、侠溪、 足临泣、丘墟、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输、原穴是 至阴、 足通谷、束骨、 京骨、昆仑、委中。 注:输穴是十二经脉各自在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依次排列的五个腧穴。阴经输、原同一穴,阳经多一个原穴。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谋。 临床配穴法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 手足十二针 组方: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半身不遂、高血压、瘫痪、痹症。 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 化 系 统: 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 经 系 统: 风池、率谷 免 疫 系 统: 大椎、足三里、合谷 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五指不伸:中渚。指痛:少商。臂痹:肩髃。吐血:尺泽。流涎:地仓。男蛊女孕:涌泉。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头面病:曲池、合谷。鼻渊:合谷、太冲。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心肾不交:神门、太溪。心力衰竭:内关、膻中。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胸闷穴:膻中。调心穴:内关。急救穴:人中。神衰穴:脐中。精神病穴:百会。癔瘫穴:涌泉。面瘫穴:下关。偏瘫穴:率谷。脑缺血穴:风池。前头痛穴:中脘。偏头痛穴:太冲。后头痛穴:至阴。失眠穴:大陵。失眠2穴:风池。胃痛穴:中脘。止泻穴:申脉。肾痛(结石)穴:精灵。利尿穴:三阴交。落枕穴:悬钟。腕痛穴:太溪。肘痛穴:阴陵泉。腰肌扭伤穴:后溪。髋痛穴:合谷。肋痛穴:阳陵泉。膝痛穴:曲池。踝痛穴:合谷。足跟痛穴:大陵。手麻穴:后溪。催乳穴:涌泉。上牙痛穴:下关。下牙痛穴:合谷。鼻炎穴:下关。眩晕穴:百会。耳聋穴:听宫。耳鸣穴:听会 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口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 肺之主大肠客 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 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客 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 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 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 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 腹(月真)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 弃 衣 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真心主小肠客 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 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小肠主真心客 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 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肾之主膀胱客 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艰履,若人捕获难躲藏, 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膀胱主肾之客 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男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 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三焦主包络客 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 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包络主三焦客 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 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肝主胆客 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颓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 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胆主肝客 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 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脉八穴治症歌 公孙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脐痛腹痛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内关 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后溪 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申脉 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临泣 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外关 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列缺 痔疟变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太渊气膻中存。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汪昂订十二经脉歌 绣按∶十二经络,皆为人身通气活血之具。其脉周流岐别,不可不为辨论,以究病情之起端,邪气之胜复,气血之盈亏,则临症索病,自有其枢,而不为其所惑矣,此经络歌义之不容忽也。玩书有言,直行为经,旁行为络。一似经络之义,业已尽是。讵知人身经络,其理推究靡穷,有可分论而见其端者,有可合论而得其意者。其分论而见,盖以经起中焦,常随营气下行而上。络起下焦,恒附营气上行而下。经起中焦,则经气之上升,实有过于其络。络起下焦,则络气之下降,实有越于其经。故经多以气主,而络多以血主也。经主于气,故凡外邪之入,多于经受,而络常处于后;络主于血,故凡经邪之满,转溢于络,而络始得以受。是以经常处实,络常处虚。络得由经而实,而络亦不得以虚名也。经因受邪最早,故症多以寒见,而脉亦寸浮而紧;络因受邪稍缓,故症多因热成,而脉常见尺数而涩。经则随行上下,邪本易受,而开发最易;络则邪伏隐僻,邪即难入,而升散维艰。即经有言络处经外,邪入先自络始;然既由络入经,而经流连不散,则邪又溢于络,而见缠绵不已,故经与络又各自病。是其各别之势,有不相混如此。以经络通同而论,则经与络,虽各本于脏气之受,然究不越人身大气以为鼓运,故能流行不悖。设非大气磅因礴,则彼盛此衰,生气有阻,其何以为长养元气之自乎。此其会通之妙,又有不容或忽如此。是以初病多责于经,久病多责于络。久病而再流连不解,则又多责于经之奇。以故仲景着为伤寒论法,多以经传立解。孙思邈着为千金等书,多以络病久病立说。即今姑苏叶天士,祖孙思邈,作为临症集,亦以久病活络为要,皆与经络不悖。第其经穴众多,其中错综分行,自非纂诵,难以记忆。因阅汪昂本草备要所订古本歌诀,颇有便世,用是附载以为采择,非惟初学得此,可以诵习;即老医得此,亦可以为临症之一助也。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脉)中焦起,下络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胃口行(胃之上脘即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即喉管),横从腋下 内萦(膊下对腋处名 ,音柔)。前于心与心包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循臂骨上廉( 尽处为肘,肘以下为臂),遂入寸口上鱼际(关前动脉为寸口,大指后肉隆起处名为鱼,鱼际,其间穴名),大指内侧爪甲根(少商穴止),支络还从腕后出(臂骨尽处为腕),接次指交阳明经(大肠)。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为喘满咳(肺主气)。膨膨肺胀缺盆痛(肩下横骨陷中名缺盆,阳明胃经穴),两手交瞀(音茂)为臂厥。肺所生病咳上气,喘渴(金不生水)烦心(心脉上肺)胸满结(脉布胸中)。 臂之内前廉痛,为厥或为掌中热(脉行少阴心主之前,掌心劳宫穴,属心包)。肩背痛是气(盛)有余(络脉交于手,上肩背),小便数(而)欠(便频而短)或汗出(肺主皮毛)。气虚亦痛(肩背寒痛)溺色变(母病及子),少气不足以报息(肺虚)。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经大肠脉,次指内侧起商阳(本经穴名)。循指上廉出合谷(俗名虎口穴),两骨(两指岐骨间)两筋中间行(手背外侧,两筋陷中,阳溪穴)。循臂入肘(外廉)行 外(廉),肩髃(音隅,肩端两骨)前廉柱骨旁(上出膀胱经之天柱骨,会于督脉之大椎)。会此(六阳经皆会于大椎。故经文云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内(肩下横骨陷中),络肺下膈属大肠(相为表里)。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挟口人中(鼻下沟洫)交左右,上挟鼻孔尽迎香(本经穴终,交足阳明)。此经血盛气亦盛,是动齿痛颈亦肿。是主津液病所生(大肠主津),目黄(大肠内热)口干(无津)鼽衄动(鼽,音求,鼻水。衄,鼻血),喉痹(金燥)痛在肩前 ,大指次指痛不用(不随人用,皆经脉所过)。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脉)鼻 起(山根),下循鼻外入上齿。环唇挟口交承浆(下唇陷中),颐后大迎颊车里(腮下为颔,颔下为颐,耳下为颊车。大迎,颔下穴名)。耳前发际至额颅,支循喉咙缺盆入。下膈属胃络脾宫(相为表里),直者下乳挟脐中。支(者)起胃口循腹里,下行直合气街逢(即气冲)。遂由髀关(抵伏兔)下膝膑(挟膝两筋为膑,一曰膝盖)循胫(外廉下)足跗(足面)中指通。支从中指入大指,厉兑之厉经尽矣(交足太阴)。此经多气复多血,振寒呻欠(呻吟呵欠)而颜黑。病至恶见火与人(血气盛而热甚),忌闻木声心惕惕(阳明土恶木也)。闭户塞牖欲独处,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奔)响腹胀(脉循腹里,水火相激而作声)为 厥(足胫为 ),狂疟温淫及汗出(阳明法多汗),鼽衄口并唇胗(音轸,唇疡。脉挟口环唇),颈肿喉痹(循颐循喉)腹水肿(土不制水)。膺乳(膺窗、乳中、乳根,皆本经乳间穴)膝膑股伏兔(膝上六寸肉起处), 外足跗上皆痛。气盛热在身以前(阳明行身之前),有余消谷(善饥)溺黄甚。不足身以前皆寒,胃中寒而腹胀壅。 足太阴脾经 太阴脾(脉)起足大指,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孤拐骨。张景岳曰∶非也,即大指后圆骨)内踝前(胫旁曰踝),上 (音善,足肚也。一作 ,音短,足跟也。然经中二字通用)循胫膝股里。股内兼廉入腹中,属脾络胃(相为表里)上膈通。挟咽连舌(本,舌根也)散舌下,支者从胃(上膈)注心宫。此经血少而气旺,是动即病舌本强(上声)。食则呕出胃脘痛,心中善噫(即嗳)而腹胀。得后与气(大便嗳气)快然衰(病衰),脾病身重(脾主肌肉)不能(动)摇。瘕泄(瘕积泄泻)水闭及黄胆(脾湿),烦心心痛(即胃脘痛)食难消(食不下)。强立股膝内多肿(脾主四肢),不能卧因胃不和。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脉)起心经,下膈直络小肠承(相为表里)。支者挟咽系目系,直者(从)心系上肺腾。下腋循 后廉出,太阴(脉)心主(心包)之后行。(行二脉之后)。下肘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掌后尖骨)小指停(少冲穴,交手太阳)。此经少血而多气,是动咽干(少阴火,脉挟咽)心痛应。目黄胁痛(系目出胁)渴欲饮,臂 内(后廉)痛掌热蒸。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本经穴)。循手(外侧)上腕(臂骨尽处为腕)出踝中(掌侧腕下锐骨为踝),上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 (外)后廉,出肩解(脊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而绕肩胛(肩下成片骨)。交肩之上入缺盆(肩下横骨陷中),直络心中循嗌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小肠与心为表里)。支从缺盆上颈颊,至目锐 入耳中(至本经听宫穴)。支者别颊复上(音拙,目下),抵鼻至于目内 (内角),络颧交足太阳接。嗌痛颔肿(循咽循颈)头难回(不可以顾),肩似拔兮 似折(出肩循 ),耳聋目黄肿颊间(入耳至 上颊)。是所生病为主液(小肠主液),颈领肩肘臂(外廉)痛。此经少气而多血。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 上额交巅。支者从巅入耳(上)角,直者从巅络脑间。还出下项循肩膊(肩后之下为膊),挟脊(去脊各一寸五分,行十二俞等穴)抵腰循膂旋(脊旁为膂)。络胃正属膀胱腑(相为表里),一支贯臀入 传(从腰中下挟脊,行上中次下 等穴,入 委中穴,膝后曲处为 )。一支从膊别贯胛(膂肉为胛),挟脊(去脊各三寸行附分魄户膏肓等穴)循髀(髀枢,股外为髀)合 行(与前入者合)。贯 (足肚)出踝(胫旁曰踝)循京骨(本经穴,足外侧赤白肉际),小指外侧至阴(穴)全(交足少阴)。此经少气而多血,头痛脊痛腰如折。目似脱兮项似拔, 如结兮 如裂。痔(脉入肛)疟(太阳疟)狂癫疾并生(癫狂篇亦有刺太阳经者),鼽衄(太阳经气不能循经下行,上冲于脑而为鼽衄)目黄而泪出。囟项背腰尻 (尻,苦高切)病若动时皆痛彻。(以上病皆经脉所过。) 足少阴肾经 足肾经脉属少阴,斜从小指趋足心(涌泉穴)。出于然骨(一作谷,足内踝骨陷中)循内踝,入跟(足后跟)上 内(廉)寻。上股(内)后廉直贯脊(会于督脉长强穴),属肾下络膀胱深(相为表里)。直者从肾贯肝膈,入肺挟舌(本)循喉咙。支者从肺络心上,注于胸(膻中)交手厥阴(心包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病饥不欲食(腹内饥而不嗜食),咳唾有血(脉入肺故咳。肾主唾,肾损故见血)喝喝喘(肾气上奔),目KT (瞳子属肾)心悬(脉络心,水不制火)坐起辄(坐而欲起,阴虚不宁),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肾志恐),咽肿舌干兼口热(少阴火),上气(肾水溢而为肿)心痛或心烦(脉络心),黄胆(肾水乘脾,或为女劳疸)肠 (肾移热于脾胃大肠,或痢或便血)及痿(骨痿)厥(下不足则上厥),脊股后廉之内痛,嗜卧(少阴病,但欲寐)足下热痛切。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经心主标,心包下膈络三焦(心包与三焦为表里)。起自胸中(膻中)支(者)出胁,下腋三寸循 (内)迢。太阴(肺)少阴(心)中间走,入肘下臂两筋超(掌后两筋横纹陷中),行掌心(劳宫穴)从中指出(中冲穴),支从小指次指交(小指内之次指,交三焦经)。是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支满在胸胁;心中 时大动,面赤目黄笑不歇)、是主脉所生病者(心主脉),掌热心烦心痛掣(皆经脉所过)。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经三焦脉,起手小指次指间(无名指关冲穴)。循腕(表手背)出臂(外)之两骨(天井穴),贯肘循 外上肩。交出足少阳(胆)之后,入缺盆布膻中传(两乳中间)。散络心包而下膈,循属三焦表里联(三焦与心包为表里),支从膻中缺盆出,上项出耳上角巅。以屈下颊而至 ,支从耳后入耳(中)缘。出走耳前(过胆经客主人穴)交两颊,至目锐 (外角)胆经连(交足少阳)。是经少血还多气,耳聋嗌肿及喉痹(少阳相火)。气所生病(气分三焦心包皆主相火)汗出多(火蒸为汗),颊肿痛及目锐 ,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废及小次指(小指次指不用)。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脉胆之经,起于两目锐 边。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前(三焦)。至肩却出少阳后,入缺盆中支者分。耳后入耳(中)耳前走,支别锐 下大迎(胃经穴,在颔前一寸三分动脉陷中)。合手少阳抵于 (目下),下加颊车下颈连。复合缺盆下胸(贯)膈,络肝属胆表里萦(相为表里)。循胁里向气街出(挟脐四寸动脉),绕毛际入髀厌横(横入髀厌,即髀枢),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季胁过章门(胁骨下为季胁,即肝经章门穴)。下合髀厌(即髀枢)髀阳外(循髀外行太阳阳明之间),出膝外廉外辅(骨,即膝下两旁高骨)缘。下抵绝骨出外踝(外踝以上为绝骨,少阳行身侧,故每言外),循跗(足面)入小次指间。支者别跗入大指,循指岐骨出其端(足大指本节后为岐骨交肝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胆汁上溢)善太息(木气不舒)。心胁疼痛转侧难,足热(足外反热)面尘体无泽(木郁不能生荣)。头痛颔痛锐 痛,缺盆肿痛亦肿胁。马刀侠瘿颈腋生(少阳疮疡坚而不溃),汗出(少阳相火)振寒多疟疾(少阳居半表半里,故疟发寒热,多属少阳)。胸胁髀膝(外)胫绝骨,外踝皆痛及诸节(皆经脉所过)。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脉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起大敦穴)。循足跗上(廉)上内踝(中封穴),出太阴后(脾脉之后)入 中(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绕阴器,上抵小腹挟胃通。属肝络胆(相为表里)上贯膈,布于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咽颡,本篇后又云络舌本)连目系,出额会督顶巅逢(与督脉会于巅百会穴)。支者复从目系出,下行颊里交环唇。支者从肝别贯膈,上注于肺乃交宫(交于肺经)。是经血多而气少,腰痛俯仰难为工(不可俯仰)。妇少腹痛男 疝(脉抵小腹环阴器),嗌干(脉络喉咙)脱色面尘蒙(木郁)。胸满呕逆及飧泄(木克土),狐疝遗尿(肝虚)或闭癃(肝火)。 汪昂奇经脉歌 绣按∶奇经八脉,前人论之详矣。考诸时珍有言,八脉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起于跟中,由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 捷也。 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主一身左右之阳,阴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又考张洁古有云∶蹻者,捷疾也。二脉起于足,使人捷也。阳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故名为阳之络。阴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贯通五脏,主持诸里,故名为阴之络。观诸所论八脉,虽在十二经络之外,因别其名为奇,然亦可为正经正络之辅。盖正经犹于地道之沟渠,奇经犹于沟渠外之湖泽。正经之沟渠不涸,则奇经之湖泽不致甚竭;正经之沟水既满,则奇经之湖泽必溉。所以昔人有云∶脏气安和,经脉调畅,八脉之形无从而见,即经络受邪不致满溢,与奇经无预。若经络之邪热既满,势必溢于奇经。如天雨降下,沟渠满溢,滂霈妄行,流于湖泽之意,正自相符。且诸经皆为脏腑所配,此则自为起止,不与正经之例相同,故奇经又为十二经之约束。是以伤寒之邪,有从阳维而始传次三阳,有从阴维而始传次三阴。并脏气内结,邪气外溢,竟从奇经先受。然此由邪入内,而不于奇是留,非若十二经热满之必见有溢奇之日也。时珍云∶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仙而知乎八脉;则龙虎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又曰∶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旨哉斯言,录此以为医之一助。 任脉起于中极底(脐下四寸,穴名中极。任脉起于其下二阴之交会阴之穴。任由会阴而行腹,督由会阴而行背),以上毛际循腹里(行中极穴),上于关元(脐下三寸穴名)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是(络于承泣)。 冲(脉)起气街并少阴(肾脉),挟脐上行胸中至(任脉当脐中而上,冲脉挟脐旁而上。以上并出素问骨空论)。冲为五脏六腑海(冲为血海),五脏六腑所禀气。上渗诸阳(经)灌诸精(上出颃颡),从下冲上取兹义(故名冲)。亦有并肾下行者,注少阴络气街出。阴股内廉入 中(膝后曲处),伏行 骨内踝际。下渗三阴(肝脾肾)灌诸络,以温肌肉至跗指(循足面下涌泉入足大指。此段出灵枢逆顺肥瘦篇)。督(脉)起少腹骨中央,入系廷孔(女人阴廷溺孔之端,即窈漏穴)络阴器。合篡(二阴之交名篡)至后别绕臀,与臣阳络(太阳中络)少阴比(与膀胱、肾二脉相合)。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行,上同太阳起(目)内 。上额交巅络脑间,下
/
本文档为【经络穴位图示歌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