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

2012-06-08 37页 ppt 286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5990

暂无简介

举报
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null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 07-04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 07-04null第一个问题: 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 货币供应计算公式是: M=K.B 即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我们分别分析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先看基础货币——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简化) 资产 ...
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
null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 07-04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 07-04null第一个问题: 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 货币供应是: M=K.B 即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我们分别分析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先看基础货币——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简化) 资产 负债 国外资产 国外负债 政府贷款 政府存款 商业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存款 ( R ) 法定准备金存款 超额准备金存款 货币发行 (C) 其他资产 其他负债 上表可以合并为: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简化) 资产 负债 净国外资产(NFA) 准备货币(B) 国内贷款 现金(C) 净政府贷款(NDCG)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 商业银行贷款(DCB) 其他净项目(OIN)   那么,B=C十R=(NFA十NDCG十DCB十OIN)) 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再看货币乘数—— 因为, K= M÷B =(C十D)÷(C十R) =(C十D)÷(C十Rd+Rt+Re) 分子分母同除以D, =(c十1)÷(c十rd十rt十re) (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率、活期存款准备率、定期存款准备率) 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第一个问题:货币供应量传导机理所以 M = K.B = (c十1)÷(c十rd十rt十re)× (NFA 十 NDCG十DCB十OIN) c 现金漏损率 rd 超额准备率 rt 活期存款准备率 re 定期存款准备率 NFA 净国外资产 DCB 国内银行信贷 NDCG 净政府资产 OIN 其他净项目 null第二个问题: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流动性是定义货币的基本 能够被当做货币来使用的物品,必须是在交易和支付中被广泛接受的,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在此前提下,分析和归类的标准是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指的是“使得一种资产容易转变为现金而又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蒙受较小的价值损失的特性”。 一种物品的流动性高低依赖于: 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计性; 买进或卖出(如果需要的话)的难易程度; 买卖的交易成本。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显然,现金,亦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由中央银行印刷并发行的“票子”,应是货币无疑。在中国,我们将此定义为M0。 除了“票子”之外,人们在日常交易和支付中也普遍使用各种支票,对照上述三条标准,它们与“票子”几无差异。所以,人们又将这些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同“票子”归为一类,合称为M1 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M1的重要性 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将M1作为货币的基本定义(但不一定将它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唯一对象)。这是因为: 货币的主要功能毕竟是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价值储藏只是次要的功能。尤其是,在物价上涨时期,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会被其他实物所代替,但其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则不受影响。 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M1的交易成本比其他任何定义的货币都低;类如定期存款之类的其他“准货币”,必须首先转化为M1的一种之后,才能执行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功能,而这种转换必然引起人力、时间和资源的耗费。 无论货币定义如何扩大,M1总是构成所有货币定义的主要部分。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加入储藏功能 如果在流动性基础上再考虑到货币的储藏功能,货币的定义必须扩大。弗里德曼是此种意见的力倡者。他认为,货币乃“购买力的暂栖所”。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商业银行的其他存款,如储蓄存款以及各类定期存款,就是既有储藏功能,又有相当高流动性的商业银行负债,它们显然也应包括在货币定义中。 不仅如此,非银行金融机构,诸如各种专业银行、储蓄机构、相互基金等等,发展的十分迅速。这些金融机构同一般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不能接受和创造活期存款。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然而,同一般商业银行一样,它们却也能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或者,创造出活期存款的近似物。 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既然综合考虑流动性和储藏功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也应同银行机构的存款一视同仁。将M1同上述各种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合并起来,我们便有了M2。 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这个过程几乎可以无限延长下去…… 沿着上述思路推演,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除了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外,还有不少金融或信用工具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或货币性。 这些流动资产包括:政府和企业发行的短期债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互助基金股份等等。 由于拥有发达的二级市场,这些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贴现或变现极为方便,亦即有着相当高的流动性。 因此,在一些国家中,金融机构之外的各种短期流动性资产,便被包括在一个范围更广的货币定义M3之内。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沿着这种流动性或货币性的序列来定义货币供应,有一个问题必然被提出:我们到底应在什么地方划出货币和非货币的界线?这里显然并不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 符合某一货币定义的金融工具随金融创新而不断被创造出来 原有金融工具的市场性提高,因而较之过去有了更大的流动性。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完善货币统计的尝试 “加权货币总量”的尝试。 在通常的M系列之外,再加上一个统计范围更大的指标——L。它包括了诸如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财政部证券等资产。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基于实际用途的做法 在现代经济下,要想得到一个界定清晰、且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货币定义是十分困难的;或许,我们根本就做不到。 一些学者主张摆脱学究式的争论,而根据实际政策用途来确定货币定义。 J.M.凯恩斯就曾明确指出:“为了方便处理某一特别问题起见,我们不妨从任何一点为‘货币’及‘债务’划分界限......,实际上,为易于解决问题,货币定义时常包括银行体系中的定期存款,有时甚至包括一些金融工具如国库券等。”。 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另有一些学者,如M.弗里德曼等,则主张通过实验方法来寻求答案。他们认为,合适的货币定义,应当满足下述两个条件:第一,货币总量必须与国民收入保持最高的相关系数;第二,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必须大于此货币总量之任何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依据这一界说,他们所认定的货币是M2。 以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两种见解虽然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一种无奈,但不失灵活且实用态度。他们的见解,大致为各国货币当局所接受。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统计手册》的定义 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原则:货币在经济政策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中央银行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必须依据机构组织和市场特点,以满足政策制定和经济分析的需要。 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各国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主要考虑的应当是本国经济、金融特点,以实证分析为主要依据。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货币定义:货币是金融中介机构的负债,包括流通中现钞、可转让存款和近似的公众金融资产,其中,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指存款金融部门,金融工具包括以本币面值和外国货币面值两种。 哪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被包括在广义货币统计中,应当通过实证性研究确定,在不同中选择与宏观经济变量——通货膨胀和名义经济产出——最具密切关系的作为确定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标准。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M0:现金,本币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 M2: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1+一定期限内的(三个月到一年之间)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 M3:广义货币,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 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中国的货币供应统计 我国货币供应统计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2001年6月份。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其新股申购资金对货币供应量统计产生了显著影响。2001年6月份,第一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 2002年初,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将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资财务公司以及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关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中国货币统计口径的修改:应当考虑的因素 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汇出汇款、汇入汇款和本票 金融机构的外币存款 银行承兑汇票 短期政策金融债券 债券回购 其他金融性公司如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银行的存款 住房公积金存款 跨境流动的人民币现金 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换个思路来思考 以上定义货币的方法,都是着眼于金融体系的负债,有一些经济学家则不同意这种思路,他们倾向于从金融机构的资产方来定义货币。 他们认为,随着对金融体制放松管制和新金融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M1和M2的涵义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了。但是,非金融借款人的未清偿债务这一指标却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反映了经济社会对购买和支付手段的真实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和货币一样,对名义国民收入保持着稳定的相关关系。而且,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对全社会未清偿债务实行控制。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80年代以来,货币统计越来越为层出不穷的新金融工具所困扰,各种货币口径与国民经济活动的相关度越来越不能令人满意。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迅速的金融创新将继续且进一步使得货币总量失去其作为货币政策指标的价值。 一些国家重新转向调控利率。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另有一些国家,如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将货币政策目标转向控制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大大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对象的地位。 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第二个问题:货币供应量的计算问题同时外资银行带来的金融创新及发展、利率市场化压力的增大,也都会削弱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因此,完善货币指标体系,顺应相关性变化的要求,适时调整中介指标,十分重要。null第三个问题: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 改革前—— 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 80年代—— 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企业 90年代—— 人民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 98年以来—— 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 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 1、统存统贷(1953-1978)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大一统银行体系 强有力的行政力量 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 2、差额包干(1979-1984) 理论:参考十现金=贷款 问题:多存可以多贷,少存不能少贷 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 3、双向调节(1985-1997) 1985-1993 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存实贷,相互融通 1993-1997 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4、间接控制(1998-) 取消贷款规模 改革准备金制度 扩大公开市场操作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改进再贴现 第四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第四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新变化 随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货币当局的监控指标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率的传导作用大大提高,并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第二,银行信贷传导的效应逐渐减弱。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第三个问题:货币政策传导第三,资产价格货币财富效应的传导作用越来越重要,资产价格正在纳入货币政策的监控指标,成为影响预期通货膨胀率的重要因素。 第四,在经济活动中预期和心理的传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null谢谢
/
本文档为【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