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鬼神是人创造的_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鬼神世界初探

鬼神是人创造的_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鬼神世界初探

2012-06-10 6页 pdf 506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9695

暂无简介

举报
鬼神是人创造的_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鬼神世界初探 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9 9 0年第 2 期 (总第2 9期 ) 鬼 神 是 人 创 造 的 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鬼神世界初探 李希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大解 放 、 文学观念大转变时期 , 也是小说这一文 学体裁的草创时期 , 当时流行有两种小说 : 一种是记载人物轶闻琐事的轶事小说; 另一 种则是记载鬼神仙妖故事的志怪小说 。 就作 品数量而言 , 前者不过后者的十分之一二 。 而在志怪小说申, 又尤以取材于鬼神故事的 小说最为引人注意 , 且数量也较多 (达二十 种 ) 。 鬼神小说...
鬼神是人创造的_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鬼神世界初探
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9 9 0年第 2 期 (总第2 9期 ) 鬼 神 是 人 创 造 的 一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鬼神世界初探 李希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大解 放 、 文学观念大转变时期 , 也是小说这一文 学体裁的草创时期 , 当时流行有两种小说 : 一种是记载人物轶闻琐事的轶事小说; 另一 种则是记载鬼神仙妖故事的志怪小说 。 就作 品数量而言 , 前者不过后者的十分之一二 。 而在志怪小说申, 又尤以取材于鬼神故事的 小说最为引人注意 , 且数量也较多 (达二十 种 ) 。 鬼神小说的风行 , 其原因正如鲁迅所 指出 : “ 中国本信巫 , 秦汉以来 , 神仙之说 盛行 , 汉末又大畅巫风 , 而鬼道愈炽 , 会小 乘佛教亦入中土 , 渐见流传。 凡此 , 皆张皇 鬼神 , 称道灵异 , 故 自晋讫隋 , 特多鬼神志 怪之书 。 ” ¹ 大致说来 , 魏晋时人对生命的认 识已不同秦汉 , 而对历史上秦皇汉武等无论 怎样祈求长生最终仍不免走上死亡一途的严 酷现实 , 他们不得不从求仙的迷梦中惊醒。 既然人都不免一死 , 长生不老绝无希望 , 那 么只好转过头来想一想死 后的种种情形。 与 世 界上其它民族一样 , 我国古代的先民也相 信人死了灵魂会变成鬼 , (( 说文解字 》云 : “人 所 归 为 鬼 , ⋯⋯ 鬼 , 阴气贼害 。 ” 又 《礼记 · 祭法 》云 : “人死日鬼 。 ” 这是由 于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 茫 然 无 知 , 既畏且 敬 , 他们不知现世一切 , 不知人从何处来 , 也不知往何处去 , 经 过 “死 亡 ” 经 验 的累 积 , 再加上平 日的幽幻、 影子、 梦境等等不 可理解的现象 , 久而久之 , 鬼神的观念遂油 然而生 。 佛教输入中土后 , 小乘教义中宣传 人死精神不灭的轮回观念渐渐 为人 们 所 接 受 , 于是不能不无奈地接受死亡的命运 。中古 社会三百余年 , 政治的分裂 , 经济的破坏 , 社 会的动乱 , 也促使乱世人民借诸宗教信仰满 足其飘渺隐微的心愿 。 这种思想与社会的基 础 , 为鬼神小说的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此外 , 魏晋南北 朝 儒 学 一 家 独尊的局面 有所改变 , 儒 家对社会思想道德的支配力和 约束力大为减弱 , 人们已不再象秦汉时人那 样俗守至圣先师 “ 不语怪 、 力、 乱 、 神” 的 教训 , 而是竞相采集民间的 “街谈巷语 ” , 稗史逸闻 , “考先志于载籍 , 收遗 逸 于 当 时 ” 。 º 由是志怪小说蔚 为大观 。 鬼的存在与鬼的认识价值 思格斯说过 : “在远古时代 , 人们还完 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 , 并且受梦中景象 的影响 , 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 : 他们的思维 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 , 而是一种独特 的 、 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 身体的灵魂的活动 。 从这个时候起 , 人们不 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 。 既然 灵魂在人死亡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 , 那末 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 ; 这 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 的 观 念 。 ” » 这种观 念 , 也曾长期支配着中国人的夕、脑。 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思想界虽曾有过有神论与无神论 之争 , 但有神论无疑是中古时代的正宗思想 。 那些谈神说鬼的志怪小说作者也无一例外的 都是有神论者 , 他们确信鬼神是存在的。 同 时为了使世人也相信世间存在鬼神 , 他们记 载了不少他们自己毫不置疑 、 也使人读之不 得不信的鬼故事。 这些故事不但肯 定了鬼的 存在 , 而且对世人具有强大的镇慑恐吓力 : 阮瞻字千里 , 素执无鬼论 , 物莫能难 。 每 自谓此理足以辨幽明 。 忽有客通名诣瞻 , 寒温 毕 , 聊谈名理 。 客甚有才辨 。 瞻与之言良久 , 及鬼神之事 , 反复甚苦 。 客遂屈 , 乃作色日 : “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 , 君何得独 言 无 ? 即仆 便是鬼 ! ”于是变为异形 , 须臾消灭 。瞻默然 , 意色大恶 。 岁余病卒 。 ( 《搜神记 》 ) 这个故事在同类故事中最为典型 。 阮瞻素以 无鬼论著称 , 于是被鬼找上门来现身相胁 , 遂惊惧成疾 , 不久便一命呜呼 。 类似这样的 例子在 《搜神记 》、 《搜神后记 》、 《列异 传 》、 《志怪 》、 《幽明录 》中还有不少 , 为了增强可信性及说服力 , 作者有时干脆 以 自身的亲身经历来证明鬼的存在。 这方面最 著名的例子 当推 《幽明录 》中所载关于干宝 的故事 。 故事说干宝的父亲有宠脾 , 其父死 时其母 以埠殉葬 , 但在墓中十年不死 ; 另干 宝的哥哥奇迹般地死而复生 。 正是 由于这两 件事促使干宝撰写 《搜神记 》。 这一记载亦 见于 《晋书 · 干宝传 》及 《搜神后记 》, 可 见时人 以为不诬。 总而言之 , 志怪作者是立 足于对鬼神深信不疑这一基点上描绘出许多 活灵活现 、 栩栩如生的鬼神来的。 倘 以科学的眼光来审视 , 鬼神世界无疑 是极其荒谬的 , 汉代唯物 主 义 者王充就认 为 : “凡天地之 间 有 鬼 , 非人死精神为之 也 ,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 ” ¼世 间不存 在鬼神是事实 , 但人们脑中存在鬼神观念也 是事实。 尤其在魏晋南北朝 , 大多数人对鬼 神是深信不疑的 。 志怪小说中的鬼神观念十 分复杂 , 它是原始宗教 、 佛教 、 道教的三位 一体, 杂揉着中国固有的原始宗教中灵魂不 死的迷信 、 佛教 中的轮 回转世及道教 中的神 仙学说 , 有着非常的涵融性。 也正是因为其 观念的驳杂 , 因而能较全面地反映出中古社 会对于人间以外的 “他界” 的观念 , 达 了 当时人对一个宗教式的神秘世界的构思 , 同 时具体表明当时人心深处的理想和愿 望。 作 为一种文化精神 , 鬼神所涵括的信息均一一 反馈于 中古社会 , 它必然是对 当时社会现实 的一种反映 , 同时也 由于这种反映经常是折 射式的扭曲的反映 , 不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 受 , 因而更有研究的必要 。 《圣经 》上说上帝照着自己 的 形 象 造 人 , 其实是人 类照着自己的 形 象 创造 了上 帝。 同样 , 人类也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鬼 神。 明清之际的王夫 之在 《侯解 》中对此早 已有精辟的阐述 , 他说 : “世之所谓鬼神之 状者 , 仿佛乎人之状 。 所谓鬼神之情者 , 推 之 以凡近之情 。 ” 认为 世 俗 所谓的鬼神情 状 , 是依据人的情状塑造出来的 。 志怪作者 笔下的鬼神也是人的变形 , 是 “把人的感觉 加 以人化” 和 “ 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 ½ 他 们笔下的鬼神世界 , 与现实人间也并非对立 的捏塑 , 而是精巧的仿造。 作者只是把鬼神 世 界按照人 间的社会组织、 伦理结构及思维 形式予以模拟、 仿制 , 并不乖离人类的感官 经验范围 , 只是将 “尘世的力量采取了非尘 世的形式 , ” ¾而将非现实的存在形态 , 引 导到人类自己所认识的领域上去 。 鬼神世界 的创造 , 无疑是人 类通过幻想来完成的 。 法 国文豪雨果曾说过 , 幻想是翅膀飞在天 上 , 而脚却站在地下 。 幻想的这一特性 , 决定了 “尘世 ” 与 “非尘世 ” 之间沟通的可能性。 因为现实世界是唯一的 “ 物质存在” , 从 这 里出发 , 即使要建构另一个世界也往往 以现 实世界的现象和经验为范本 , 加 以描述 、 发 挥 , 而不是偏激的予 以否定或扫荡 。 技照中 国人的本性 , 一切以现实世界为衡量 , 即使 是幻想中的理想世界 , 也只是现实的移植和 修改。 中国只有避人或避世的隐逸神仙 , 却 从来没有人想把自己抛掷到乌托邦去探险 , 如桃花源或海外岛国, 都与现实界有着地理 上的连接 , 还有路可达。 甚至是当被驱逐或 死亡 , 而必须进入另一世界时 , 也希望那里 是一个自己所熟悉的、 能适应的现实世界的 缩影 。 这些幻想的新世界与物质的现实界 , 乃是存在于同一空间领域里 , 只有距离上的 阻隔 , 而达到新世界的方式 , 则又属于心灵 的历程。 或者说 , 这两个世界在空间上根本 就是重叠的 、 无界限的 。 因此 , 人们在它们 之间穿梭时 , 所看到摸到 的 , 也 都 是 类似 的 , 或近似的 。 所以 , 鬼神乃是先民 以特定 意象累积下来的结果 , 其中涵藏着人类的心 理与智慧 , 以及传统历史 中 悲 观 情境的遗 迹 , 可以说它表达 了整个民族某一历史阶段 共同的生命观照 , 也是沟通人们意识 与潜意 识的桥梁 。 鬼神作为满足世人心灵的一种象 征符号 , 我们可以据 之来观照当时的历史社 会背景及当时人的精神境界, 挖掘其作为一 种文化现象的深层意蕴。 这就是志怪小说中 鬼神的认识价值所在。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 , 志怪是在晋代史学 精神下流行起来的 , 其原始 目的只是作为记 录奇迹异闻的史书 , 以保存鬼物奇怪之事的 纪录 , 其技巧也主要是史家的技巧 , ¿ 即将 各式各样来源的资料加 以 系 统 的搜集和排 列 , 而不象后来的 《聊斋 》是有意的文学创 作。 虽同写鬼神 , 后者纯粹是有 意识的借鬼 神以写人事 , 每篇故事均有它特殊的寓言、 微 旨的作用 ; 而前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大多 还只是无意间的透露而 已, 作者并非是从它 的 “教化 ” 功 能着眼来论定其价值 , 因而它 与现实的关系更需要细致 深 入 地发掘 与探 察。 为世上根本没有鬼的存在, 要描绘出谁也没 有见过 的鬼 , 完全可以凭空想象 , 不存在象 与不象的问 。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 , 鬼神 的形象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渐渐 约 定 俗成地 有了一个模式 , 这模式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 , 后世的鬼神形象虽有发展 , 但论 其基型结构仍大体一致 , 无不本于六朝 。 为 了对鬼有一些感性认识 , 不妨先读两个鬼故 事 : 阮德如尝于厕见一鬼 , 长丈余 , 色黑而 眼 大 , 著白单衣 , 平上啧 , 去 之 咫 尺 . 德 如心 安气定 , 徐笑而谓之 日 : “人 言 鬼 可 憎 , 果 然 。 ”鬼叔而退 。 ( 《幽明录 》 ) 李子豫少善医方 , 当代称其通灵 。 许永为 豫州刺史 , 镇历 阳 。 其弟得病 , 心腹疼痛十余 年 , 殆死 。 忽一夜 , 闻屏 风 后 有 鬼谓腹中鬼 日 : “何不速杀之 ? 不然 , 李子豫当从此过 , 以朱丸打汝 。 汝其死矣 。 ” 腹中鬼对 日 : “吾 不畏之” 。 及旦 , 许永遂 使 人候子豫 。 果来 。 未入门 , 病者闻腹中有呻吟声 。 及子豫入视 , 日 : “鬼病也 。 ” 遂于巾箱中出八毒赤丸子 , 与服之 。 须臾 , 腹中雷鸣鼓转 , 大利数行 , 遂 差 . 今八毒方是也 。 ( 《搜神后记 》 ) 鬼的形 象与鬼的感情 俗话说 : “画鬼容易画人难 ” , 这是因 6 8 这两个故事与上面曾引过 的 《搜神记 》中阮 瞻的故事 , 为我们勾勒出魏晋南北朝人们观 念中鬼的大致轮廓 : 首先 , 鬼仍具人形 , 仍 说人话 , 可隐可显 , 变化多端 , 形态各异 , 且无处不在 。 其次 , 鬼能先知 。 如上引第二 篇, 屏风鬼预知李子豫将要过此 , 劝其友腹 中鬼早作打算, 后果应验 。 此外 , 从 《续齐 谐记 》及 《列异传 》中的一些故事中 , 还可 知鬼除了上述特性外 , 还有无体重及畏惧唾 液、 桃枝 和蒜的特征 。 由此可知鬼实际上是 拟人性与超人性的统一体 , 它们仍保留着生 时形体所有的 各 种 属 性 , 但远比人神通广 大 , 对人具有一定的 恐慑力 , 从这里也可以 窥见当时人对鬼魂的崇拜和畏惧心理 。 上述 鬼神的这些特征 , 一直为后世人们所承认和 接受 , 成为一种基型意念 。 人有七情六砍, 活着时有丰富的感情活 动 , 且不免为家事所累 , 事无巨细 , 均需劳 神 , 按理死后应得解脱 , 但在志怪小说中人 死后其感情也并不因其肉体的消失而消失 , 悲喜爱恨 , 一如生前 。 试看下面三篇小说 : 王云茸, 琅耶人也 , 仕梁为南康王记室 。 亡后 数年 , 妻子困于衣食 。 岁暮 , 宝耳见形谓妇 日 : “卿困乏衣食 ” ? 妻 因 与 之 酒 , 别而去 。 揖 曰 : “我若得财物 , 当以相寄” 。 后月 , 小女 探得金指环 一只 。 ( 《集灵记 》 ) 月后 , 她果真生卞一个儿子来。 中国人往往 认为人如能在死前留下亲生子女 , 就是自己 生命及祖先生命的延续 , 故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 这种观念不独左右活着的人 , 连 死鬼亦受其支配 。 由上述这些故事可以知 道 , 志怪作者笔下的鬼的是非恩怨、 喜怒哀 乐 与人并无两样 , 它们懂得爱 , 懂得恨 , 懂 得 怜 , 也懂得吃醋 , 甚至还会动刀子 , 俨然 就是我们十分熟悉与亲近的芸芸众生 。 吴兴袁乞妻临终 , 执乞手云 : “ 我死 , 君 再婚否 ? ” 乞言 : “不忍也 ” 。 既而服竟 , 更 娶 。 乞白日见其死妇 , 语之云 : 一君先结誓 , 云何负言 ? ” 因以刀割其阳道 , 虽不致死 , 人 性永废 。 ( 《异苑 》 ) 鬼的爱情与鬼的痛苦 谁郡胡馥之娶妇李氏 , 十余年无子 , 而妇 卒 . 哭励 , 云 : “竟无遗体遂丧 , 此酷何深 ! ”妇 忽然起坐日 : “感君藏悼 , 我不即朽 。 君可膜 后见就 , 依平生时阴阳 , 当为君生一男 。 ” 语 毕还卧 。 馥之如 言 , 不 取 灯 烛 , 暗而就之交 接 。 后 叹日 : “亡人 亦 无 生 理 , 可别作屋见 置 。 澹视满十月 , 然后殡 ! ” 尔来 觉 妇 身 微 暖 , 如未亡 . 既及十月 , 果生一男 , 名灵产 . ( 《幽明录 》 ) 上引第一篇 , 王揖死了数年 , 但并未因亡故 而推卸其作为丈夫的责任 , 知道妻子贫困 , 特 地从 阴间觅得一只金指环寄来补贴家用 。 第 二篇描写妻子不愿丈夫在自己死后再婚 , 但 辞世不久丈夫则食言续弦 , 一怒之下重返阳 间用刀把他的生殖器割去 , 使他成了废人 。这 两个故事显然是祖 先崇拜观念的产物 , 祖先 崇拜使家族成员从死 者 那 里 得到庇护或惩 处 , 具有伦理与宗教的双重特性。 在这里 , 显然是把人伦意识与鬼神意识混而为一 。 第 三篇写李氏婚后十余年未生 育 , 死后听到丈 夫 因为自己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就走了而哭得 死去活来 , 心有不忍 。 于是还魂过来 , 答应 给他生个儿子 , 完成她为人妻的任务 。 十个 爱情 , 在人类社会是一种既普遍而又圣 洁的感情 , 它与生命是不可分的 , 对爱情的 渴望与追求 , 是人类的自然本能 ; 冲破各种 束缚 , 去追求美好 的爱情 , 始终 是人类强烈 的情感 。 然而 , 爱并非为人类所独专 , 鬼同 样也享有丰富的爱情生活 。 在魏晋南北朝志 怪小说中就有不少爱情故事。 这些故事写的 都是人鬼之恋 , 而且女主角一定是鬼 , 男主 角一定是人 , 从来没有一篇写男鬼与女人 , 或女鬼与男鬼的爱情小说 。 在中国早期的爱 情故事中 , 多为描述人与人同类的相爱 , 但 为礼教或暴力等原 因阻挠 、 拆 散 , 于是死 ){了 化为异物 , 保持永 恒 的 爱 情 , 如 “梁祝故 事 ” 一类。 到了中古时期 , 佛教轮回转世的 观念给这类故事注入了新的内容 , 不灭的灵 魂取代了化禽神话而直接现身寻求并完成爱 情 的孽债 。 佛教轮回学说本是借 以晓悟人们 斩断情缘的 , 落到文人手里却变成了助长爱 情的最佳媒介。 有了轮回的保证 , 则现世为 情苦恼的男女们将能在来世再续琴瑟 。 有了 这种理论基础 , 人类便不会自贬身价 , 屈就 它物的官能形态 , 况且 , 爱情也是人类精神 的特征之一。 这大概是志怪小说中很少有人 类会由于某种理 由而 化 身 为 人类以外的形 象 , 而只有鬼怪化为人形然后与人交往的缘 由。 志怪中的爱情故事 , 其情节的发展方式 大致不脱 “女鬼上门—相好 同居—忍痛分离” 这种三部曲模式。 试 看 下 面 两篇小 说 : 谈生者 , 年四十无妇 。 常感激读诗经 。 夜 半 , 有女子可年十五 六 , 姿 颜 服 饰 , 天下无 双 , 来就生为夫妇之言 : “我与人不同 , 勿坟 火照我也 。 三年之后方可照” 。 为夫妇 , 生一 儿已两岁 , 不能忍 , 夜伺其寝后 , 盗照视之 。 其腰以上生肉如人 , 腰下但有枯骨 。 妇觉 . 遂言 日 : ‘君负我 ! 我垂生矣 , 何不能忍一岁而竟相 照也 ? ” 生辞谢 , 锑泣不可复止 。 云 : “与君虽 大义永离 , 然顾念我儿 , 若贫不能 自偕活者 , 暂随我去 , 方遗君物 。 ”生随之去 , 入华堂 , 屋宇器物不凡 。 可一珠 袍 之 , 日 : “可 以 自 给 。 ”裂取生衣据 , 留之而 去 。 后 生 持 袍诣 市 , 唯阳王家买 之 , 得 钱 千 万 . 王识之日 : “是我女袍 , 此必发墓艺 ” 乃取拷之 。 生具以 实对 。 王犹不信 , 乃视女家 ; 家完如故 . 发视 之 , 果棺盖下得衣据。 呼其儿 , 正类王女 . 王 乃信之 , 即召谈生 , 复赐遗衣 , 以为主婿 。 表 其儿以为侍中 。 ( 《列异传》 ) 晋时武都太守李仲 文 , 在 郡 丧 女 , 年十 八 , 权假葬郡城北 。有张世之代为郡 。世之男字 子长 , 年二十 , 待从在解中 。 梦夜一女 , 年可 十七八 , 颜色不常。 自言 前 府 君 女 , 不幸早 亡 , 会今当更生 , 心相爱乐 , 故来相就 。 如此 五六夕 , 忽然昼见 , 衣服熏香殊绝 . 遂为夫妇 寝息 , 衣皆有污 , 如处女焉 。 后仲文遣脾视女 墓 , 因过世之妇相间 。 入廊中 , 见此女一只履 在子长床下 , ,取之涕泣 , 呼言发家 , 持履归以 示仲文 。 仲文惊愕 , 遣间世之 : “君儿何由得 亡女履邪 ? ” 世之呼问 , 儿具道本来 . 李 、 张并 谓可怪 , 发棺视之 。 女体已生肉 , 姿颜如故 ; 右脚有履 , 左脚无也 。 子长梦女日 : “我比得 生 。 今为所发 , 自尔之后遂死 , 肉烂不得生矣 . 万恨之心 , 当复何言 , ” 涕泣而别 。 ( 《搜神 后记 》 ) 这两篇小说写得既罗曼谛克又哀艳动人 。 小 说中的女鬼都是天生丽质、 性情妓好、 天真 可爱的少女 , 由于不幸早夭 , 未及在人世间 品尝到爱情滋味 , 于是从坟墓 中钻出来寻求 心上人 。 正如罗马诗人维吉尔所说 : “爱能 征服一切” , 人可为情死 , 鬼亦可为情生。 爱情几乎使她们战胜死亡获得 重生 , 然而这 些善良美好的女鬼最终却难为尘世所容 , 她 们千辛万苦 回到阳世 , 但现实却残酷无情地 将其幸福美满的生活毁于一旦 , 酿造了一个 个凄恻哀艳的爱情悲剧 。 这种人鬼恋爱的结构 , 开始 由原始的性 崇拜衍变成圣婚仪式 , 后来逐渐 由仪式性象 征意义变得人 间 化、 世 俗 化。 这种恋爱事 件 , 除原始宗教的仪式的遗迹外 , 更有明显 的潜意识心理意义。 古代礼教的禁制 、 理智 的压抑 , 汉世 以下 , 因社会体制较为松弛 , 一些隐蔽的愿望就采取另一种形式的满足。 人鬼之恋未尝不能解释为以象征方式满足其 压抑的愿望 , 佛洛伊德的 “遂愿说” 实可解 说此种心态 。 此类故事中的女性亦为典型的 原型人物 : 美貌 , 具有预知 能力 , 有室家之 求 , 得婿之庆 。 这种原型的塑造 , 尤 能显明 人类潜意识 中性的本能之愿望。 黑格尔曾引 古人的一句话说 : “人啊 , 你根据 自己的倩 欲 , 把神创造出来了 l ” À 恩格斯也谈到 , “历史总是提出这样的问题 : 神是什么 ? 德 国哲学家这样 回答问题 : 神就是人 ”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人鬼之恋 中为什么都 是女鬼主动上门以身相许的呢 ? 其原因大致 有二 , 一是由于志怪小说的作者都是男性 , 谈 鬼者的本意可能在于维护男性的尊严 , 而且 这些故事是男性所刻意创造的 , 则满足的必 然是男性的需要。 二是因为受佛教思想的响 影。 佛教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 比较重视人性 的 , 对妇女没有那么多框框与成见 。 由于 当 时的妇女处于男权社会中受着双重压迫 , 她 们的苦难最为深重 , 她们的社交 、 婚姻极不 自由。 生不能做自由人 , 死也要做浪漫鬼 。 作者赋予 这些女性一 种 象 征 着 反抗现实传 统、 追求幸福理想的 自由 , 使她们免于 “婚 姻” 的职责与身分 , 而享有自我选 择的爱情 与性欲 , 使她们的人性获得解放。 婚姻在旧 中国不算是个人的事件 , 而为一个家族整体 的事件。 在传统婚姻下的女性 , 担负着 家族血脉与祖先助祭的使命 , 显得严肃而庄 重 , 是不可以轻狂的调情方式来衰读的。 夫 妻的关系则是肉体阴 结合与伦常的 , 丈 夫的威严扼杀了爱侣的平等。 在以男系为主 的父系社会 , 女子在社会及婚姻 中的地位十 分卑微 。 小说对这些勇于 “毛遂 自荐 ” , 毫 不理会礼教的禁忌并给人们带来爱情 和幸福 的美丽善良的女子是肯定和赞美的 。 在此我 们不禁会慨叹 : 活人不如死鬼 。 人的行动不 能成为真正的人 , 鬼的行动反而能真正体现 人的追求 , 尽情展示人自身的本质力量 , 在这 种意义上说 , 女鬼才是真正的女人。 人活在世上不免有 各 种 痛 苦 , 生老病 死 , 这是 自然规律。 由于人生充满了忧患和 不幸 , 便有人企求到冥府中寻求解脱 , 以为 那里一定极平静与安宁 , 然而在志怪作者的 笔下 , 阴间里的鬼也与人一样会失恋 、 会生 病、 会挨饿 、 还会死亡 , 旧 子也并不好过 , 人世 间的各种烦恼痛苦在阴间也一应俱全 。 ((续齐谐记 》中有一个鬼生病的故事 , 说一 个叫斯僧的人 , 因患腰痛而死 , 但变鬼后仍 患此病 , 痛苦不堪 , 于是跑到人间来寻名医 治疗。 在 《幽明录 》里还有一个鬼挨饿的故 事 , 写一个新鬼饿得 “形疲瘦顿 ” 、 “殆不 自任。 ” 更奇怪的是 , 鬼也会死亡 。 在 《异 苑 》中有一篇小说叙述一个名叫荀泽的鬼 , 劳累而死 。 象前面 “鬼的形象与鬼的感情 ” 一节所引 《搜神后记 》中 李 子 豫 故事中 , 屏风鬼谓腹中鬼日 : “ 李子豫当从此过 , 以朱 丸打汝 , 汝其死矣 。 ” 也说明鬼与人一样会 死亡 。 志怪小说中这种鬼神观念 ; 显然是受 佛教思想的影响 , 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 现实世 界人民的苦难与痛楚。 余 论 粗略地考察过鬼神世 界之后 , 我们可以 发现 , 人鬼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 鬼除了 具有一些特异 功能 (如隐形、 变化 、 先知 ) 与人不同外 , 其余则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 它象活人一样的生活动作 , 一也象活人一 样有各种需求和感情 。 这是由人根据 自己的 形象加工改造而成的 , 只是在某些方面将人 间的力量异化为超人间的力量 。 鬼神世界这 个幻想出来的荒诞天地 , 也是 以现实界为模 型仿制的 。 虽有对现实界的部分修正 , 但大 多没有超出人类习常的官能经验范围 , 有着 人间的组织、 制度 和缺点 , 俨然是人 间世界 的延伸与衔接 。 鬼神世界是虚幻的 , 但在某 种意义上说又是最真实的 , 因为那里比在封 建礼教 重压下的人世更 能展现人的本质、 人 的追求 、 人的愿望 , 也更能深刻地反映动乱 社会中人们普遍的 “集体心理 ” 。 借此我们 可以窥见 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 鬼神题材的小说虽然只是 “粗阵梗概 ” 的小说 , 但一经产生即为人 民大众所喜爱 , 历经千百年而不衰 , 这与它虽言鬼神却与社 会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无关系。 此外 , 鬼神小说的取材、 构思 、 结构、 幻想形式、 寄寓手法等 , 都对唐传奇、 元杂剧 、 明清小 说等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 当然 , 在 我们充分肯定其思想价值及 艺 术 价 值的同 时 , 也应该认识到其糟粕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小说思想内容极为驳杂 , 是各种观念与 意识的大杂烩 , 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与 批判。_ _ _ _ 、 注解 : ¹ 《中国小说史略》。 º 干宝 《搜神记序 》 . » 《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 》第 四 卷 第2 19 一 220 页 。 - ¼ 《论衡 · 订鬼 》¾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第一 卷 第2 05 页 。 ¾恩格 斯 (( 反杜林论 》第二编 第311 页 。 ¿ 参 《六朝志怪与 小 说的 诞 生 》载 《中外文 学 》 ( 台北 ) 第九卷第三期À 《从文艺复兴到十九 世纪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言论选辑 》 第5 36 页 。 Á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第二卷第294 页 . ( 贵任编辑 李 林 ) 7 I
/
本文档为【鬼神是人创造的_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鬼神世界初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