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4血液与血液循环

2012-06-14 50页 ppt 1MB 1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5747

暂无简介

举报
4血液与血液循环nullnull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的进化一、血液循环的进化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null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细胞表面直接与外环境(水)接触,从水中摄取食物和氧,向水中排出代谢的废物。这些原生动物通过变形运动或纤毛运动改变自身的位置,便于摄取养料和排除废物。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靠扩散,进入细胞后在胞内靠扩散和原生质流动分配到细胞各部分。细胞内没有类似高等动物循环系统的细胞器...
4血液与血液循环
nullnull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的进化一、血液循环的进化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null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细胞表面直接与外环境(水)接触,从水中摄取食物和氧,向水中排出代谢的废物。这些原生动物通过变形运动或纤毛运动改变自身的位置,便于摄取养料和排除废物。物质进出细胞主要靠扩散,进入细胞后在胞内靠扩散和原生质流动分配到细胞各部分。细胞内没有类似高等动物循环系统的细胞器。 null海绵动物没有循环系统但有水管系统。海绵动物的海绵腔内壁上有许多漏斗细胞,这种细胞上的鞭毛一齐摆动,驱使海绵周围的水经由孔细胞的小孔进入海绵腔,从出水口排出。海绵从水流中获得食物和氧,向水流排出代谢废物。null多细胞动物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才出现具有管道的输送体液的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又分为开放式循环系统和封闭式循环系统。null无脊椎动物中的绝大多数节肢动物、许多软体动物是开放系统。例如在节肢动物,心脏的搏动把血液经过动脉送到器官之间的空隙内,再沿着细胞之间的空隙进入各个器官,最后回到心脏 .null 脊椎动物、某些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头足类、某些棘皮动物等具有封闭式循环系统,也就是说,具有一套连续的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这套管道中循环。 null 心血管系统进化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是驱动血液循环的特殊的肌肉器官的逐步形成。这种特殊的肌肉器官就是心脏。心脏最初没有中隔。鱼类的心脏分为四个室。从后往前是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 null 两栖动物用肺呼吸,除了体循环外,并有经过肺的肺循环。心房中出现了纵隔,将心房分为左心房与右心房两部分。右心房与静脉窦相连,左心房与来自肺的肺静脉相连。 两栖动物只有一个心室,仍能将来自肺的氧合血与来自身体的脱氧血区分开来。 null爬行动物的心脏进一步发展,动脉圆锥中出现了纵隔,将动脉圆锥的一部分与大动脉相连,另一部分与肺动脉相连。心室中也出现纵隔,但并不完整,血液在心室中仍有一些混合。高等爬行动物中的鳄鱼的纵隔是完整的,出现了四个腔的心脏和完全独立的大、小循环。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心房和心室都完全分为左右两个,肺动脉与大动脉完全分开;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大动脉与左心室相连,两种血液不再混合。所以,大动脉中全是含氧量高的血,各种组织能得到更多的氧,代谢活动的水平提高。鸟类和哺乳动物大多数是恒温动物,这也与血液循环系统更为完善有关。nullnull二、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无机盐及离子(0.9%)、葡萄糖(80—120mg/ml)、蛋白质(7%-9%)等null1、心脏: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2、血管 (1)动脉:从心脏输送血液出去的管道 (2)静脉:从肺或其它组织输送血液回心脏的管道 (3)毛细血管:连接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管 3、瓣膜 (1)房室瓣:三尖瓣(右)、二尖瓣(左) (2)半月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 (3)静脉瓣null4、血管系统各部分机能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引导到机体的各部分;作为有弹性的血库调节血量和血压。 静脉:从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将血液引导回心脏;起到储血库作用。在哺乳动物,静脉中的血量约为血液总量的一半。 微动脉:位于动脉和毛细血管之间。通过口径大小的改变调节血液从动脉流出的速度,从而调节动脉内的血量和血压;还可调节控制进入器官组织的血量,调整血液在全身的分布。5、血液循环类型5、血液循环类型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流出,经过肺回到左心房 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流出,经过肺以外的各种器官组织回到右心房 微循环:指在封闭式血液循环系统中介于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细的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循环。 6、微循环的作用6、微循环的作用实现血液、组织液和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在组织内,在毛细血管的微动脉端经常有液体从血液中滤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同时,细胞代谢的产物也由细胞中扩散到细胞外的组织液中。从血液中滤出的液体大部分在毛细血管微静脉端重新吸收到毛细血管内,剩余部分则通过淋巴系统流回心血管系统。nullnull血液循环的途径 7、淋巴系统 7、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输送淋巴液的淋巴管和产生淋巴细胞和生成抗体的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腺和消化管内的各种淋巴组织等)所组成。根据结构、功能、发生和分布的不同,淋巴组织可分为中枢淋巴组织和周围淋巴组织。 中枢淋巴组织分布于中枢免疫器官,如胸腺和骨髓。周围淋巴组织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周围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扁桃体等。第六章 血液第六章 血液一、体液与血液 1、体液:动物体内所含液体总称。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于个机体所生活的外环境。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并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null2、血液 由血浆和有形成分(细胞成分)组成 1)血浆: 水:占92% 晶体物质:主要是盐类 胶体物质:血浆蛋白 白蛋白(产生血浆胶体渗透压) 球蛋白(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关) 纤维蛋白原(血液凝固有关) null2)有形成分: (1)红细胞: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成年男子为40%-50%,成年女子为35%-45%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白细胞: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 保护机体,抵抗外来微生物的侵袭 (3)血小板:起源于骨髓内的巨核细胞。当巨核细胞成熟时,其细胞质分裂成几千个近似圆盘形的血小板。 主要在凝血中发生作用 二、血液的机能二、血液的机能1、运载作用与联系作用 体外吸收进来的物质,体内细胞的代谢产物(激素、代谢废物等) 2、防御作用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免疫作用;封闭受伤的小血管,使血液凝固以防止出血。 3、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血液成分稳定,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红细胞生成率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率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生理刺激是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 调节机制: 1)神经反射调节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动脉化学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造血器官(骨髓) 造血 2)体液调节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 骨髓 造血 红细胞数量上升 (反馈抑制) 动脉血氧含量上升三、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三、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1、红细胞的凝集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是均匀分布在血液中的。如果加入其它个体的血清使均匀悬浮在血液中的红细胞凝集成团,即红细胞的凝集。 红细胞上的抗原(凝集原)+血清中的抗体(凝集素) 凝集 2、血型(P128) ABO血型系统 nullRh因子 反复注射弥猴(rhessus)的红细胞到豚鼠体内会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叫抗Rh凝集素,可以使弥猴的红细胞凝集,还能使大部分人类的红细胞凝集,因此把弥猴和大部分人类红细胞中的这类抗原叫Rh因子 白人85% Rh+ ,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兄弟民族99%的人 Rh+。Rh-多的民族有塔塔尔族15 .8%,苗族12 .3% ,布依族8 .7% ,乌兹别克族8 .7% 。血型血型nullnullnull四、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四、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1、小血管损伤的止血机制 1)血管收缩封闭受伤的小血管 2)形成血小板栓塞,堵塞小血管血管损伤血管收缩释放化学物质血管内壁表面改变,露出胶原分子血小板粘着和聚集内皮粘着合成血栓素A2形成血小板栓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ADP止血null2、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当组织受到损伤时,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后几分钟就由液体变成胶状体,这就是血液的凝固。 血清:血块回缩时从血块中挤出的液体 血清和血浆的区别:除去了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凝血的血浆蛋白,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原凝血酶Ca2+纤维蛋白血凝块血小板的聚集促进null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经常有少量的纤维蛋白形成,覆盖在毛细血管内皮的表面,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通透性。同时血液内还存在纤维蛋白分解、溶解的对立过程。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相互协调,使血管内膜不会由于缺少纤维蛋白而造成渗透性失常引起出血或渗血现象,也不会因为纤维蛋白过多而造成血管栓塞。纤维蛋白的溶解:纤维蛋白的溶解:纤维蛋白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第七章血液循环第七章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全身心血管系统内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心脏节律性的搏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地流动。 null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10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 临床上的体外循环方法就是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保持病人周身血液不停地流动。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病人,紧急采用的心脏按摩(又称心脏挤压)等方法也是为了代替心脏自动节律性活动以达到维持循环和促使心脏恢复节律性跳动的目的。一、 血液循环的发现一、 血液循环的发现 血液循环是英国人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null 体内的血液是怎样流通的?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寻找。 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7)认为,脉搏是血管运动引起的,而且血管连通心脏。null亚里士多德认为心脏是体内最重要的器官,是智慧的所在地,并给血液以热量。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因为他们解剖的尸体中动脉中的血液都已流到静脉。亚里士多德null 古罗马医生盖仑(Claudius Galen,公元130~200)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从而纠正了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错误看法。 null 盖仑创立了一种血液运动理论,认为食物营养由肠送到肝脏后,在那里变成静脉血,经过静脉送到心脏右侧,再从心脏中隔的小孔流到左侧,碰到从肺部来的新鲜空气,再经过由上帝赐给的热的作用,变成充满着“生命灵气”的动脉血,然后从动脉送到全身。血液在血管中就象潮水般一阵阵向前涌去,最后在身体四周消失。盖仑的学说正好符合宗教的需要,因而被纳入基督教的教义,被奉为学术界和医生的“圣经”而不可逾越,关于血液流动的探索就此停止了1000多年。 null16世纪中叶,比利时医生、解剖学家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在解剖实验中发现心脏的中隔很厚,没有可见的孔道,盖仑关于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有小孔相通的观点是错误的。维萨里以大无畏的精神违反当时教会的禁令,向盖仑的理论提出挑战,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但是他本人的结局是十分悲惨的,教会迫使他去耶路撒冷朝圣赎罪,结果他不明不白地死于旅途中。 null 维萨里在巴黎大学读书时结交的好友西班牙人赛尔维特(Michael Servetus,1511~1553)继续进行科学实验,包括当时被人禁止的人体解剖。他发现,血液从右心室经肺动脉进入肺,再由肺静脉返回左心室,这一发现被称为肺循环。赛尔维特在发现血液循环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1553年,他秘密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用6页的篇幅阐述了自己的发现,这触犯了当时被教会奉为权威的盖仑学说。1553年10月27日,年仅42岁的赛尔维特被宗教法庭判处火刑,在日内瓦郊外被活活烧死,而且在被烧死前还被残酷地烤了两个小时。 据说他曾经对审问者说:“我会燃烧,但这只是个事件。我们的讨论会在永恒中继续。” null尽管通向真理的道路如此坎坷不平、荆棘丛生,可仍有为寻找真理而不怕艰难,不怕死亡的追求者。 1574年,意大利解剖学家法布里修斯(Fabricius,1537~1619)公开出版了著作《论静脉瓣膜》。在这部书中,他详细描述了静脉内壁上的小瓣膜,它的奇异之处在于永远朝着心脏的方向打开,而向相反的方向关闭。遗憾的是法布里修斯没有认识到这些瓣膜的意义,他仍然信奉盖仑学说。科学的血液循环学说的建立还是留待他的一个学生在他逝世9年后完成,这就是英国人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 null哈维于1578年4月1日生于英国一个农民家庭。他曾在意大利帕多瓦(Padua)大学向法布里修斯学习解剖学。帕多瓦大学素以政策开明、学术自由著称。维萨里开创的亲自动手做解剖学实验的方法,为这所大学的医学院吸引了一大批热情好学的青年。null 哈维留学期间,伽利略正在帕多瓦任教。这位近代实验科学大师所倡导的实验——数学方法和力学自然观,对许多学科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哈唯亦获益匪浅。他懂得了:无论是教解剖学或是学解剖学,都应以实验为依据,而不应以书本为依据。 哈维是个观察敏锐的人。有一次,他的朋友被匕首割断了动脉,血液从动脉喷出来,与血液从静脉中平静地流出完全不同。这促使他重新思考血液循环的问题,并对心血管系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null 1628年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脏及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在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中系统地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其理论简述如下:血液从左心室流出,经过主动脉流经全身各处,然后由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经肺循环再回到左心房。人体内的血液是循环不息地流动着的,这是心脏搏动所产生的作用。 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null 哈维从三方面论证他的学说: (1)由于心脏的活动,血液被不断地从腔静脉输送到动脉,其量之大是不可能由被吸收的营养物来提供的,而且全部血液是以很快的速度通过心脏的。如果心室的容量为56.8克,心跳每分72次,则一小时由心脏压出的血液应为245.376千克。这么大的血量不可能马上由摄入体内的食物供给,肝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决不可能造出这么多的血液来。 (2)血液在动脉脉搏的影响下连续不断地、均匀地流经身体各部分,其量大大超过提供营养之需,也不是全身液体所能供给的。哈维用捆扎手臂的实验证明,血液是从动脉流到四肢以及身体其他各部分的。 (3)静脉从身体各部分把血液不断地送回心脏。二、 心肌的结构与机能特性二、 心肌的结构与机能特性心脏由心肌构成,心肌也是横纹肌。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的结构基本相似,但在结构上具有以下特征:心肌细胞为短柱状,一般只有一个细胞核,而骨骼肌纤维是多核细胞。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结构。 null哺乳动物的心肌分化成两类细胞: 一类是普通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执行收缩功能,故又称为工作心肌细胞。工作细胞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即不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它具有兴奋性,可以在外来刺激作用下产生兴奋;也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但是,与相应的特殊传导组织作比较,传导性较低。 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如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等);它们除了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之外,还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故称为自律细胞,它们含肌原纤维很少或完全缺乏,故收缩功能已基本丧失。心肌的机能特性心肌的机能特性1、心肌收缩的自动节律性 自动节律性: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作用下,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心脏的自动性节律源于心脏的一定部位,这个部位叫做起搏点(节律点)。哺乳动物的起搏点为窦房结。 实际上,心脏各部分都有自动节律性,但节奏快慢不一,而起搏点是心脏节律最高的部位,其它部分收到起搏点自动节律的影响和控制,使整个心脏都按它的节律搏动。nullnull2、机能合体性 心肌细胞之间没有原生质体联系,因此不是合体细胞的结构,但心肌细胞的闰盘结构使心肌在机能上类似合体细胞,动作电位由相邻心肌细胞之间的低电阻部分传导到另一个细胞,使整个心房或心室的活动像一个大细胞一样,这种特性叫做机能合体性。 null3、兴奋性 心肌的兴奋性和其它可兴奋细胞一样,也表现为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P144 特点:有骨骼肌动作电位所没有的“平台期”。心肌的不应期很长,保证交替地进行收缩和舒张。三、 心动周期三、 心动周期每次心脏搏动,由收缩到舒张的整个过程称为心动周期。可分为心房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和心室收缩期。 心电图:在体表记录到的心脏搏动时的电位变化的记录。分P、Q、R、S、T五个波。P146 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QRS代表心室去极化;T波表示心室的复极化;P-R间隔代表房室之间的传导时间。nullnull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约为0.10~0.12秒。出现在心室收缩期,是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志。主要由房室瓣关闭及相伴随的心室壁振动形成。 第二心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约为0.08~0.10秒。出现在心室舒张期,是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主要由动脉瓣关闭等形成。 第三心音:发生在第二心音后0.1~0.2秒,频率低,它的产生与血液快速流入心室使心室和瓣膜发生振动有关,通常仅在儿童能听到,因为较易传导到体表。 第四心音:发生在第一心音前的低频振动,持续约0.04秒。由心房收缩引起,也称心房音 四、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四、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叫做血管运动,支配血管舒缩的神经叫血管运动神经。使血管收缩的神经叫血管收缩神经,简称缩血管神经,使血管舒张的神经叫血管舒张神经,简称舒血管神经。动静脉血管都有神经分布,其中以小动脉、微动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的神经分布最密,全部血管都有缩血管神经纤维,部分血管兼有收缩和舒张两种神经纤维。null 缩血管神经属交感神经系统,由肾上腺素能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纤维)组成。缩血管神经对小动脉的调节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保持动脉血压的恒定从而保证各器官组织充足的血液供应。缩血管神经能使血管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紧张状态。这是因为它有不断的神经冲动发放。各器官血管都有缩血管纤维,但其紧张性冲动的发放频率各有不同。内脏血管的交感纤维的紧张性发放最高;皮肤、骨骼肌血管的有中等度的紧张性发放,脑部缩血管纤维的紧张性发放最低,所以脑血管较少受到缩血管神经的影响而经常处于舒张状态。 null舒血管神经主要有两类: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是主要的舒血管神经。包括面神经、吞咽神经、盆神经等。其作用是减少或抑制平滑肌收缩,使血管舒张。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叫做胆碱能纤维。 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干中除缩血管纤维外,还有舒血管纤维。这种纤维的来源虽是交感神经,但却能使血管舒张,其递质也是乙酰胆碱,所以叫做胆碱能交感舒血管纤维。交感舒血管纤维在平时没有紧张性活动,只有在动物处于情绪激动状态和发生防御反应时才发放冲动,使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心血管系统的反射心血管系统的反射心血管系统中很多部位分布着压力感受器。当受到机械刺激时都能引起血管的反射性运动导致动脉血压的改变。心血管系统的反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加压反射和减压反射。其中最重要的是颈动脉窦-主动脉反射。null颈动脉窦-主动脉反射: 血压上升 管壁扩张 颈动脉窦或主动脉管壁内的压力感受器 兴奋 发放冲动 延髓心血管中枢 减压反射 该反射不仅能对血压升高进行调节,也能对血压下降进行调节(通过降低减压冲动发放频率),在血压的自动调节中起缓冲作用,对调节脑循环有重要作用。 例:人从躺卧状态到突然起立,颅内血压猛然下降,将会产生脑缺血甚至晕倒。由于有了该反射的调节,即可延缓颅内血压的下降。心血管活动的化学感受器反射心血管活动的化学感受器反射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氧分压下降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内化学感受器 紧张性发放增加 血压上升 氢离子浓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氧分压上升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内化学感受器 紧张性发放减少 血压下降 高级中枢对血管运动的调节高级中枢对血管运动的调节小脑、中脑、下丘脑对血管运动的调节 : 小脑、中脑受刺激时都能引起血管运动反应,刺激小脑前叶皮层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出现加压或减压反射。下丘脑是更重要的植物性神经中枢。电刺激动物下丘脑后侧部引起肢体血管收缩;热刺激下丘脑前部引起肢体皮肤血管的舒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它对血管紧张性收缩的影响是体温调节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热刺激下丘脑使皮肤血管舒张,有助于体温过高时的散热,在保持体温恒定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null大脑皮层对血管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是调节整合血管运动的最高级中枢,所谓整合是把不同生理反应综合组成互相协调统一的有效生理过程。在皮层功能减弱乃至消失时,下丘脑是各种植物性功能的整合中枢,正常情况下它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起作用,只有大脑皮层才能使机体各种功能包括心血管运动与内外环境高度统一起来完成最复杂的调节整合。电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和杏仁核的有些部位引起加压反应,心搏加速;刺激皮层额叶眶部、颞叶前部、梨状区和杏仁核的其他部位引起减压反应;刺激扣带回、眶回和脑岛等区都能引起明显的血管反应。情绪紧张时会出现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羞愧时血管舒张满面通红等。2、体液调节2、体液调节动物体内有些组织器官释放到血液中的化学物质对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有调节作用。其中有些是在神经控制下与血管反射协同,成为整个循环系统调节的一个环节而起作用。另外有些体液因素不受神经的控制,是局部血流调节的重要因素。 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物质: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②组织在某些特殊活动时释放的一些能影响血管运动的化学物质,如缓激肽、五羟色胺、组织胺等;③组织的一般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腺苷三磷酸的分解产物腺嘌呤酸等。第一类受神经控制。第二、三类与神经关系较少或没有关系 。 null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二者都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时相似。两种激素都是心肌强烈的刺激物,可增加心肌收缩的力量、幅度和频率,提高心脏的代谢率;使心搏加速,加强,心输出量继而增加。两种激素对心脏和血管的综合作用是使心搏率、心输出量和体循环血压都增加。二者各自对心血管系统的效应有所不同,如去甲肾上腺素对骨骼肌有缩血管作用,而肾上腺素则是舒血管作用。 null乙酰胆碱 能使小血管舒张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流量。由于容易被胆碱酯酶破坏,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血中不可能有大量乙酰胆碱出现。注射少量乙酰胆碱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其生理意义在于它是胆碱能舒血管纤维的递质,迷走神经和其他胆碱能舒血管纤维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引起局部血管的舒张和心搏抑制。 null肾素-血管紧张素 主要促进心肌收缩及较强的缩血管作用,促进血压升高。 缓激肽和血管舒张素 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血流量增加,是已知的最强的舒血管物质。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局部性体液调节因素 多是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氢离子、钾离子和腺苷三磷酸的分解产物如腺嘌呤酸等,一般都有局部舒血管作用,有助于增加活动器官的血液供应。 组织胺在皮肤、肺和肠粘膜的肥大细胞含量较多,在组织发炎、受伤和过敏反应时放出,使平滑肌收缩,但使毛细血管强烈舒张以至造成损伤,导致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大量渗出,从而减少循环血量,降低动脉血压,这些反应都对循环有破坏作用。 消化道、脑组织、血小板等色氨酸的衍生物五羟色胺一般有缩血管作用,但小量则使肌肉血管舒张。null讨论、思考题、作业: 1、课后查阅相关文献。 2、预习下章、节内容 3、思考: 1)血液的机能有哪些? 2)红细胞的生成率是怎样调节的? 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是两个对立的机制,讨论这两种机制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几种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品几种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食品玉米:玉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 P) ,它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null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null洋葱: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茄子:保护心血管、降血压,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三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类疾病最佳保健食品
/
本文档为【4血液与血液循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