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社交问题

2012-06-14 7页 doc 33KB 1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1961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社交问题 潍坊学院《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报告 学生姓名:吴利玲 所在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学号:1011140118 任课教师:孙良瑛 2012年5月 关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社交问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一天都处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中,QQ,MSN,微博,贴吧……各种...
关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社交问题
潍坊学院《概论》课程 社会 学生姓名:吴利玲 所在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学号:1011140118 任课教师:孙良瑛 2012年5月 关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社交问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一天都处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中,QQ,MSN,微博,贴吧……各种信息载体都在不断地把我们吞噬在信息潮流之中,我们作为大学生,在主动或被动之中接受了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我们认识世界各地的人们,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时事动态,或多或少的知道很多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把握最新的时代潮流。基本上我们每天交流的信息,90%都是来自网络,有新的,旧的,美好的,丑陋的,歌功颂德的,遭人唾弃的。所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大部分,很难想象如果失去网络,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栋梁,可以说应该是在接受最好的教育,使用最先进的科技,培养最好的能力,进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创造出最先进的文明和文化。但是我们所接受的知识来源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给我们的,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另一个空间——网络世界。所以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巨大的。 所以我想探讨一下,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是持何种态度,并且网络到底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了怎么样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是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何种影响。网络其实不仅仅在改变大学生,更加是在改变一个国家的秩序和一个社会的风气。 (一) 在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搜狐社区联合发布的“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调查结果给出了答案。有关专家示,互联网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增加了青少年被侵害的风险,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已成当务之急。 (一)上网时长超平均水平两倍多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共有2.4万余名青少年网民参与了此项调查。调查显示,在互联网上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开博客、聊天、交友等,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另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以青少年为主,18岁以下的网民占19.1%,18至24岁的网民占31.8%,25岁至30岁的网民占18.1%。此次调查显示,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网时长为5.3小时,其中每天上网时长为8小时及以上的占37%,而全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6.2小时,青少年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长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在对自己上网状况的表述中,42.32%的青少年表示是“随意上网”,21.9%的被调查者承认“对网络有依赖”,20.08%的青少年“上网时间比预期的长”,仅有15.69%的青少年表示是“有计划性地上网”。有55.32%的青少年对“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比如3天)不上网,会觉得难受么”这一问题给予了肯定回答,55.2%的青少年有过“因上网导致的不适的身体反应”。 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所助理研究员陈晨说,大多数青少年已经把网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网络成为了他们不可缺少的伴侣,他们通常并不计划自己的上网时间,而是随意地想上就上。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上网查找,网络成为无所不能的水晶球。陈晨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青少年善于利用网络,靠互联网中巨大的信息量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依赖,一旦互联网瘫痪,他们将无所适从,不知还能利用什么渠道来解决问题。” “适当合理地利用网络的有益资源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扩展人际交往范围,加速信息的滚动式传播,但过度不当的沉迷网络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使个别人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陈晨说。 (二)近半数调查对象收到过不良信息 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互联网也成不良信息的滋生地。 调查显示,62.32%的青少年遇到过QQ号码被盗、虚拟财产被盗、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48.2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调查还显示,14.49%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伤害。“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由于网络传播成本越来越低,传播手法更加隐蔽和快速,一些人出于不良目的,将信息垃圾发送到他人的信箱或放在网上公告栏系统等一些信息发布点,青少年很容易成为被动的受害者。”陈晨说。此外,调查还显示,玩网络游戏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上网行为之一。从统计数据看,69.36%的人认为上网或玩网络游戏是一种给生活减压或发泄情感的方式。44.93%的人会对所得的网络分数和网络头衔很在意;31.72%的人因为玩网络游戏和别人发生过争执。 (三)青少年为何容易沉迷于网络 一位参与此次调查的专业人士分析这一结果时认为,网络中的虚拟社会缓解了传统的面对面交往方式给人的心理压力,但和传统的大众传媒所建构的社会现实相比,互联网是一个更加虚拟的交往环境,是一个将人还原为无差别的工具、符号和对象的社会空间。在这种情境中,人们行为的社会情境意义淡化,行为与情境的适应性退而居其次,这容易导致伦理价值判断能力的弱化,从而增加青少年被侵害的风险。 用强制性法律措施保护青少年 “青少年在网络接触中被侵害的问题不仅是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而是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关系在内的问题。”陈晨说。她认为,要解决网络接触中青少年保护问题,必须从青少年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入手,应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网络世界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绝对安全的,使他们认识到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最终形成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预防和抵制违法犯罪的能力。 参与调查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要深入研究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开发出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信息资源,吸引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使网络文化的主流积极向上,建立一些有针对性的特色青少年服务网站,使之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快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 由此,不难看出,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其实在网络世界中,大多数时候是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形式,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良莠不齐的各种新闻和消息。而我们有不一定有能力,有时间去筛选信息的好坏和质量。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接受一些令人作呕的,令人不愉快的消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色情问题,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都发育完全的时期,所以接触到色情的网络文化,不一定是进行排斥的行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学生是对此乐此不疲的。作为一种“隐身文化”(我姑且这样称呼)大家其实是心照不宣的,但是过多接触这种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没有任何益处。但是由于这种文化是不可能放在台面上堂而皇之地讲的,所以家长和老师是没有办法进行教育的,所以在这方面政府的作用就很大了,对于网络中的色情文化的肃清和整顿就相当重要了,当然加强大学生本身的文化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毕竟一切都是要靠自己来自我控制和内省的。 (二)由于网络兴起的网络用语利大于弊?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在交际中具有表述生动、沟通便捷、人情味儿浓、个性化强的优势,个别网络语言品位较低和不利于化语言教学。网络语言的规范要尊重约定俗成的规律,要体现语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语言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网络语言为什么倍受网民们青睐和钟爱,和规范化的语言相比,它又有哪些优势呢? (一)网络语言的出现,使沟通变得简便快捷。 请看下面一则网络对话: “TMD,7456,今天GG、MM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886。”(他妈的,气死我了,今天哥哥、妹妹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拜拜了。)“8147,BB。我来和你聊天。”(不要生气,宝贝。我来和你聊天。)看了这则对话,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由汉字、字母和数字交杂在一起的网络词语的含义,你就会觉得上面两个句子简直不知所云。网络语言之所以另类,绝不是为了把不是网民的朋友拒之“网”外,更不是单纯地玩文字游戏,它的形成有特定的原因:即网民为了交流快捷,沟通时只能简化输入,将汉字、数字和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大量使用谐音代替,对文字、符号等随意链接,从而提高了网友间交流的速度。在你了解了“网语”的这个特点后,当你伤心时,你就可以给对方“55555……”(呜呜呜呜呜)的哭声:当你生气时,也可以来句“7456”(气死我了);当你想终止和网友的交谈时,可以以一个“886”(拜拜了)结束谈话等等。可见,网络语言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简便,几个字母或数字等符号的组合就能真实而传神地表达一个想法,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二)网络语言富于创新,显示出强烈的个性特征。 “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电脑上,中文表达本身存在缺憾,而网语的使用会显得活泼俏皮、生动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会显得新鲜,富有创新性和个性。试看下面几种常见的网络语言的组合方式: (1)由英文字母、数字组成: 〔B4〕Before的意思。 〔007〕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2)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符号:〔Zzzz……〕在睡觉的意思,几个Z连在一起,是把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时发出的声音的画法引入聊天室中。 〔? -?〕表示“人在笑”的意思;〔0-0〕表示“戴眼镜的人”,这样用符号表现出自己的表情,很形象。 (3)谐音类: (4)数字谐音:〔3166〕“撒优那拉”(日语),再见的意思 〔55555~〕呜呜,表示在哭。 汉语拼音谐音:〔MM〕妹妹、〔GG〕哥哥、〔BB〕宝贝的意思。 汉字谐音:〔大虾〕即大侠,指网络高手;〔斑竹〕即版主,指聊天室、论坛的管理人员。 网民们在网上交流中,明知“大虾”非大侠,“斑竹”非版主,却非要将错就错,这充分显示出“网语”的个性特征。 (三)网络语言的表述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从网络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网迷表现出对于流行语的认同和渴求,一句“美眉”(妹妹)和一句“GG”(哥哥)带给我们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而相对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网上的生动表述无疑能够缓解压抑的情绪,如:〔55555~〕即哭的意思;〔Zzzz……〕即睡觉的意思。还有的是一些符号词语,即用键盘上的不同键组合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当你生气时,可以选出横眉竖目的脸谱发出去;当你心情愉快时,又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发出去。可以说,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增加了网络语言的生动可感性。时下年轻人都崇尚轻松无压力的工作、学习环境,他们也很善于自我排解,如果把严肃的问题用幽默的网络语言说出来,大家会心一笑,无疑会使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轻松。可见,网络的说话方式完全不同于平日里一本正经的交流,由于它增加了诙谐幽默的成分,从而使人倍感亲切。 (四)网络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委婉含蓄、极具人情味。 网络中常见的“GG、MM、DD、JJ”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这些在平时让人觉得酸酸的哥哥、妹妹,此时在网络中用“GG\"和“MM”代替,立刻就会拉近聊友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到一种类似家庭似的亲情气氛。从这个层面上说,网络简化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时代凭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极具人情味。与此同时,网络用语在表达上也非常的委婉含蓄。比如:NB奉承你在网上很酷,NQS是MM们在网上常用的嗔怪语言,意思是你去死吧。再如当你批评网友时,PMP(拍马屁)、真e心(真恶心)以及进行网络笔战时,讥讽对方BT(变态)、WBD(王八蛋)、NND(奶奶的)等等,往往比直言委婉含蓄得多。 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产生的。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或是病句,但在网络世界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而且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使得虚拟的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如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网民们在网上交流时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对于我国数千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无疑具有着令他们难以释怀的独特魅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可以不受任何规范堂而皇之地进入现实生活,作为语言文字工作队伍中的一员,我们既要看到网络语言在现代交际生活中的优势,更要看到它在交际中的弊端。 首先,网络语言有的品位不高,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客现地说,网络语言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但也无庸讳言,—些格调不高,相当粗俗的词语在网上也频频出现。“TMD”本来是指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因它刚好与我们的国骂“他妈的”的拼音简写相同,一时间,“TMD”就成了网上使用最为频繁的脏话了。我们随意打开一个聊天室,“国骂”已经成了网民们的家常便饭,简直是出口成“脏”,令人大倒胃口。除此之外,网络上其它的污言秽语也比比皆是,无疑成了网络语言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其次,网络语言给学校传统的语言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目前,中生上网人数日渐增多,而大多数学生上网是到聊天室聊天,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这些包含着错别字、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的网络语言,并把它使用在作文和日记中,从而形成了一股学生“网络语言”之风。一些学生甚至还以会用这种网络语言为荣,相反却讨厌正规的语言教学,试想,若干年后,他们难道就靠这些字母和数字等符号去表达思想感受?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就眼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的确存在着品位低、信口雌黄、乱造词汇、生搬硬套等现象。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也有着传统语言所不具备的个性化、生动风趣、人情味浓重、语言风格宽松、幽默的特点。因此,对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上的语言,不管他们是白痴的梦呓,还是天才的创意,过早地对他们进行褒贬都是不适宜的。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终究逃不出适者生存的定律。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流行持积极态度,因为网络语言是活的、发展变化的,人类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如果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为社会所接受。正如《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同志所说的: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应该静心容忍,让时间来大浪淘沙。 过分地使用网络用语来交流,我认为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时尚,并且将它引入到生活中来,但是这就造成了不懂网络用语的人的困扰,进而影响交流,为什么都是中国人,却要使用火星文呢?其实这种行为可能会造成我们渐渐忘记中国字怎么写,所以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本身用笔写字的时间就已经相当的少了,加上再用一些奇怪的符号来代表,又有哪个教授可以看懂的“无字天书”呢?所以我并不赞成这一网络带来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范围的出现。至少,大学生不应该在日常书面用语中出现网络用语。所以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使用大量的网络用语并不一定是好现象。所以说网络社交有利有弊,单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弊大于利。 (三)大学生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进行交往 大学生如何使用电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关于如何规范上网的秩序是重中之重。我觉得一下几点可以进行考虑。 规范大学生对各类互联网服务的使用,尽量引导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将互联网作为服务工作的工具。 2.关注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在信息时代,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能有效地抵制青少年卷入病理性使用互联网。 3.积极探讨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模式,创设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氛围。 4.在大学院校中全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网络性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研究,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我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正确地处理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各种关系。 5.提高大学生网络技能是提升大学生网络水平、网络素养的有效途径。对网络技能的理解不宜太狭窄,而应适当扩展其含义,这里借鉴美国对青少年网络技术教育的标准: 另外,我觉得当大学生能把电脑运用到除了社交之外的方面时,电脑的作用远远大于单纯的网络交友的范畴,比如你可以学习一下的几个关于电脑的知识,并且享受电脑带来的除了社交之外的乐趣。 (1)基础操作和概念:学生应对技术体系的性质和技术操作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地使用技术。 (2)社会、伦理和人类关怀:学生应理解有关技术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问题,以一种负责的态度使用技术、信息和软件,在利用技术系统时,学生应形成一种建设性的态度,以支持自己的终身学习、合作、个人追求及生产能力。 (3)技术作为一种创作工具:使用技术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并促进其创造力,在创造性活动中学习如何合作。 (4)技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学生应能使用电子传播工具进行交流,能使用各种媒介形式与不同群体和个人交流信息和思想。 (5)技术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学生应能利用技术收集、评价、整理各种来源的信息,加工处理数据和报告结果,能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评估和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成果。 (6)技术作为解决问题和建立决策的工具:学生应能利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并将其发展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策略。 其实,电脑还有很多其他的用处,但是我认为电脑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也不仅仅是社交工具,但是,我们把电脑作为交流的渠道太久了,以至于我们有时候都忘了电脑最初设计的时候并不是拿来聊天的。所以我希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的更广阔,更深入。大学生网络社交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我们只着重于这一点上,那么电脑对于我们的用处就不那么大了,我觉得更好的利用电脑,才可以更好的创造未来。毕竟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喷发的时代,我们不仅仅要交流,我们更要不停地学习,永远处在学习之中,永不停止。 参考来源:《中国法制日报》 百度文库     乐国林: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对策[J].社会 2001(6).     谢忠保: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J].青年研究 2000(9).
/
本文档为【关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社交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