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核电站

2012-06-18 8页 doc 44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5126

暂无简介

举报
核电站世界趋势: 今年夏天德国国会表决通过了一项决议,在2022年之前关闭德国现存的所有核电站。 瑞士国会也通过了在2034年之前逐步关闭核电站的决议。 7月13日, 日本首相营直人就今后能源政策宣布,将分阶段逐步降低对核电的依赖,争取建设一个不依赖核电的社会 中国现状:中国有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乡村地区。即使核泄漏发生在一小块区域,造成无法居住,也将会有很多人需要迁移。中国建造的核电站很多很不规范,夹杂了法国的技术,美国的技术,俄国的技术还有自己的技术。 想建在没有地震的地方,这一意见,仅考虑到地质变动所引起自然灾害,没有认识...
核电站
世界趋势: 今年夏天德国国会表决通过了一项决议,在2022年之前关闭德国现存的所有核电站。 瑞士国会也通过了在2034年之前逐步关闭核电站的决议。 7月13日, 日本首相营直人就今后能源政策宣布,将分阶段逐步降低对核电的依赖,争取建设一个不依赖核电的社会 中国现状:中国有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乡村地区。即使核泄漏发生在一小块区域,造成无法居住,也将会有很多人需要迁移。中国建造的核电站很多很不规范,夹杂了法国的技术,美国的技术,俄国的技术还有自己的技术。 想建在没有地震的地方,这一意见,仅考虑到地质变动所引起自然灾害,没有认识到气象灾害也将严重影响核电站运行是否安全。核电站的特点之一,是大量消耗冷却水,约是通常火力发电的4倍。万一出现极度干旱,水源枯竭,这将产生“特大”核安全事故! 他们所“计算”的“安全”系数,都是理论上可计算,但未经实践或实验考验过的“理论值”;而重大风险决策必须以实践或实验检验过的真实风险概率作为决策的依据。我国建造的核电站所面临的“风险”,有很多是无法“可信地”计算出来的,如恐怖分子袭击、天外陨石袭击……所以我们高度质疑这一核安全大检查,是否一走过场,敷衍了事?不排除其中还有某些见不得人的内情。 核安全: 1、核资源: · 铀的开采和提纯并不是非常清洁的过程。 · 非正常运行的核电站能够带来大问题。切尔诺贝利灾难是最近的一个例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设计不良并且运作不当,这场灾难展示了核电站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向大气中泄漏了成吨的放射性尘埃。 · 核电站的乏燃料在几百年内都是有毒的,并且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能安全、永久地存储它们的设施。 · 运输核燃料往返于核电站带来了一些风险,不过迄今为止,美国并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故。 2、健康: 以秦山核电站为例:秦山核电站周围居民所饮用的水主要是深井水,,秦山核电站周围范围内居民常饮用水中的90sr,137cs含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秦山核电站周围居民运行前平均出生率为13.02%,年均死亡率为6.89%;运行后年居民平均出生率为6.84%,年均死亡率为6.40%,运行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秦山核电站运行前后的前五位死因标化死亡率均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与消化系统疾病,仅在顺位上略有不同。居首位的均为呼吸系统疾病。婴儿出生畸形各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从恶性肿瘤的流行趋势看,居民健康和人口构成的改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医疗条件的改善等,都影响着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高低。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32382.htm" \t "_blank" 苏维埃共和国境内,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号反应堆由于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导致燃料元件 失 去冷 却 ,堆 芯 元 件 损 伤 超 过70.% ,35% ~45%的 元 件 熔 化 。 999年9月30日,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铀转换厂发生了核临界事故。发生事 故的工厂是日本JCO公司所属的第三铀转化工厂,当日上午,该厂工人违反安全气操作程序,把富集度18·8%的溶液直接倒入沉淀槽中,由于倒入沉淀槽中的铀量超过其临界质量的2·9倍,因而当即发生了自持链式反应。此次临界事故友使现场93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Y外照辐射和中子照射,其中1 人于12月21日死亡 日本人抗震经验相当成熟,而日本人根本没有想到日本会发生这种“千年一遇”的9级地震,又激发了“难得一见”的大海啸。日本人抗震经验相当成熟,但未对9级地震设防,更未对大海啸设防。所以,福岛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是:必须大幅度提高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转的安全标准,也就是需要把那种“千年一遇”的偶然事故也考虑在内,否则就不能“确保”福岛事故不再发生。而且这种“确保”,必须“绝对”确保,而不是“相对”确保。 中国的核政策必须从福岛事故中充分汲取教训,必须“绝对”确保福岛事故再不能出现于中国大地! 再说一次,为什么必须确保其“绝对”安全,因为中国民众不堪承受,我们的子孙万代不堪承受。人类已出现两次不堪承受的重大核事故,难道必须在中国再出现一次,中国人才能接受教训吗 核成本: 首先,以日本为例,双堆核电站通常的成本约为40亿美元,福岛核电站按照6堆大致推算为120亿美元。而日本东海地震导致的损失为3000亿美元,与福岛核电站相关的损失暂时按照500亿美元计算,包括污染的土地、农产品[16.42 0.92% 股吧]、水源以及赔偿的处理等等。这500亿美元的成本加上建设成本就是620亿美元了,相当于人民币4340亿元,超过一个三峡了,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所以,虽然我们需要电能,但也应该看到核电站确实不其次,中国是铀资源匮乏的国家。近年来,国际铀价大幅攀升,上世纪90年代天然铀价格每磅不足10美元,但2003年以来快速攀升,2007年一度超过了130美元关口。之后虽然又回落到100美元以下,但截至今年3月10日,国际市场上铀价仍然为74美元。这样的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原油的价格上涨幅度,因为高峰原油价格仅相当于低峰时的5倍左右,而铀矿资源则达到13倍。随着大量建设核电站,未来对铀矿资源的需求将会大增,这将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 第三是核废料的处理成本高昂。相关数据显示,每百万千瓦核电站每年可产生约550立方米的低放固体废物。以未来我国7000万千瓦核电装机计算,每年可产生约3.85万立方米的低放固体废物,就需要巨大的地下空间对这些核废料进行掩埋。核废料不是废弃的燃料棒那样简单,所有沾染放射性的东西,都是废料,甚至包括用过的工具都是核废料!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建有两座中低放射核废料处置库,一座位于甘肃玉门,另一座竟然在广东大亚湾附近的北龙。根据中国核电发展规划,我国将在2015-2020年左右,确定永久性高放射核废料处置库的库址。随着地价上升,哪里能够放核废料是悬而未决的大问题。 此外,从过往情况看,中国的核废料运输也存在很大漏洞。中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但核电站与西北地区的主要核废料处置库之间相隔数千公里,运输过程需耗时一周左右,沿途还要经过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核废料的运输安全问题不容半点闪失。这种核电站与核废料处理的布局特点,使得中国的核废料处理具有更大的风险。 核废料处理是一大笔开支,建设用作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地下处置库,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以美国为例,已被中止的尤卡山核废料处置库工程起初总费用就预计大约962亿美元,瑞典为了建设核废料处置库也花费了200多亿人民币。有专家推测,中国未来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库将耗资数百亿人民币。而如果交由别的国家处置,如俄罗斯,将收取每公斤300多美元至800多美元不等的费用。 总之,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更不能关门搞分析,搞威权分析,压制不同意见。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种能源利用既要考虑安全性,也要考虑真实成本。尤其是必须经过科学客观的系统分析和论证,否则,摊子一旦铺开了,再想调整和收回就没那么容易了。便宜。 (一)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造成本高   建设一个双堆的核电站,大约需要五年左右的建设时间,建设造价在四十亿美元左右,加上建设期间财务费用,核电站的初始投资成本巨大。初始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运营还贷期内折旧进成本,属于不可控成本,对电价的影响大且深远。   (四)经济形势和世界能源供求关系的变化     现在国家正在调整核电发展的政策,由以前的适度发展到现在的积极发展,使得我国核电站的建设进入第一个高潮期,面临这样一个时机,对现有核电生产企业,既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影响巨大。由于我国对核电技术并为完全掌握,国外的技术支持和设备制造对核电站的建设成本影响巨大;另一方面,近年来世界性通货膨胀使得公司的物资采购、服务采购等价格大幅增加,基本上形成了我国进口什么物资,什么物资价格就疯涨的局面,加大了核电站运营成本的压力。     (五)人才紧缺带来的影响     核电站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并且在核电大发展的形势下人才流动性加大,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     (六)核燃料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上个世纪末,核燃料市场由于美俄两大核武器国家签定了核裁军,美俄大量的用于核武器的浓缩铀通过稀释后进入民用核是市场,造成用于制造核燃料组件的低浓铀供大于求,价格一路下降,降到了生产成本以下。随着该部分浓缩铀的消耗,以及国际石油价上涨、全球温室效应促使的减排压力等因素使得全球核电产业的复苏,民用低浓铀需求逐步超过市场供应,低浓铀价格逐步上涨,到了2005年以后,上涨幅度加大,到2007年十月份已经比2003年上涨了5倍之多,这样就给核电站的运营成本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七)核电站备件采购、专用通用检修工具及服务供应渠道     核电站需要的设备、备件及专用通用工具渠道狭窄,采购量小,供应商少,造成采购成本高,采购周期长,库存量大,占用大量的资金,资金成本大;另一方面,核心检修技术依赖国外,检修供应商单一,价格高。    所有这些因素,对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都产生很大的成本压力,对公司的和精细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核电站面对这些形势和挑战的应对     (一)核电技术标准化、堆型标准化、统一堆型规模化     核电站发电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就是设备的折旧费,而折旧费用的多寡早在核电站建设阶段就基本上确定了,因此,降低发电成本的最大措施必须在建设期就开始进行。  数额是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计算的,但是损失额今后无疑将进一步增加。关于核电站的发电成本,日本政府过去估算是每千瓦时5至6日元,但是如果加上此次评估的部分,最大将达到7.6日元。已经超过了使用液化天然气进行火力发电的成本每千瓦时“6至7日元”。 风险成本   2011年5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了福岛核事故赔偿。据此方案,东京电力公司这一次的核事故赔偿总额可达5万亿—10万亿日元,而东京电力公司的净资产仅为3万亿日元左右,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同样,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使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了直接污染,事故直接和间接的受害者达到900万人。因当年密封4号机组的钢筋混凝土外表已不断出现裂缝,为防止再次发生核泄漏,需要加装一个100多米高的拱形钢结构,这需要耗资15.4亿欧元。乌克兰只得向国际募捐,共募得5.5亿欧元。虽然乌克兰通过募捐把这个核事故处理部分成本转嫁给国际社会,但是全人类因核电站所受的损害还是那么多,必须计入核电的风险成本。   把全世界迄今所有核电站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除以迄今所生产的核电量,即可得出每度核电的风险成本。国际和国家环保部门或核安全机构,应该按月向核电企业征收这种核电的风险成本(编入企业月经济表),并负责储存这笔款项用于预防和查处核事故。这样才能迫使核电企业把这种风险成本也计入自己承担的生产成本,才能准确地计算搞核电生产是否合算。   间接成本   一是核电站是发生战争时的战略攻击目标。敌对方只要用导弹远程轰炸核电站,即可达到引爆核弹的效果,且不承担使用核武器的战争责任。欧美核工业发达国家都担心核设施成为恐怖主义分子的下一轮攻击目标。2001年,总部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下个财政年度增加15%的预算(5500万欧元),作为监督全世界核设施的费用。美国已对境内86处核电站的空域采取多项限制措施。由此额外增加的军事防御、军队、武警等经费虽然由国家负担,也应计入核电站的间接成本。   二是核电站80公里内很难得到大笔投资项目,即使拆除了核电站至少还会受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影响。这次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更会强化这种影响。这80公里内本来该有的投资效益就损失了,也可以计为间接成本。   三是核废料的处理难度今后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难得到当地居民和政府的允许,即使允许,要价也必然会越来越高。这既可以计为预期成本,也应该计为间接成本。   四是为防止核电站在地震、海啸或人为事故中发生泄漏,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区域规划和基础建设中都要额外增加相当多的投资,这些开支也应该计入核电站的间接成本。   五是即使不出事故,核电站也会产生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核电站大量抽取水冷却并排放热废水,导致水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变;核原料开采和核废料的掩埋,都必须承担环保成本。   六是核电站对领导者、管理者精力和时间的过多占用以及群众因恐惧心理而降低生活质量,都应该计入核电的间接成本。在目前全世界的电力中,核电仅占16%,但是全世界为核事故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已经远远超过所有事故的16%。这些过多耗费的精力和时间若用到别的项目上所能产生的平均收益,也应该计入核电站的间接成本。   须计算全部成本   有些人之所以感到建核电站有利可图,是因为国家和全世界分担了核电的间接成本和风险成本,这显然有害无益。如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向海洋排放了1.15万吨超过安全标准100倍的核废水,虽然减少了日本处理核污染的成本,但是加大了环太平洋各国多少环境保护成本。   发生核事故前,因间接成本和风险成本被分担而胆大妄为;核事故后,因处理灾难的成本能通过募捐等方式转移,就会致使其他核电企业无视亏损而继续扩大规模。这就是迄今核电站爆发性增长、核事故随之而来的恶性的利益机制。必须根除这种恶性的利益机制,有关利益集团才能冷静下来客观地认识和评判核电的利弊得失。因为只要全部计入核电的各种成本,核电就是最贵的甚至赔钱的电力,核电站就可能是严重亏本的企业。 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 Express”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探讨如何利用人工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其他气体,以此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提供人类生产所需要的电能。这篇文章的作者来自美国二氧化碳材料公司Dioxide Materials Inc.和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一直以来,人们都被二氧化碳电化学转化所需的超高电势所困扰。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 HYPERLINK "http://www.hudong.com/wiki/%E9%BA%BB%E7%9C%81%E7%90%86%E5%B7%A5%E5%AD%A6%E9%99%A2" \o "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日前在实验室内再现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光合作用将水分解成氢和氧,并产生了可供燃烧的氢气和氧气。该实验的意义在于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能够被人类利用,这种技术将引发一场太阳能使用革命,并补偿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 对于德国和瑞士决定退出核能生产的做法,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德国政府全球环境变化学术顾问委员会副主席迪尔克·梅斯纳表示赞同,并指出如果不解决核能的3个问题核电的反对声会持续不断。一、严重的反应堆事故带来的危险;二、世界范围内尚未解决核废料的最终贮存问题;三、民用核能与武器级核材料扩散之间的联系。 。据说有个哲学家曾经提出一个“头疼问题”。说假设现在有 10亿人正在轻微地头疼,如果你杀死一个无辜者,那么这 10亿人的头疼立即就能好,请问你杀还是不杀呢? 我猜很多人可能会选择不杀。具体到核电站,也会有很多人选择宁可不要核电也不能牺牲 400个无辜的生命。 不要说什么100%的安全,不要说抗多少级的地震,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
本文档为【核电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