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社交恐怖症

2012-06-20 9页 doc 35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9996

暂无简介

举报
社交恐怖症一般情况 某女,31岁,大学文化,汉族,某机关国家公务员,未婚,经济状况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 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恐惧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
社交恐怖症
一般情况 某女,31岁,大学文化,汉族,某机关国家公务员,未婚,经济状况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 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恐惧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是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对见咨询师很害怕,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三、咨询师了解的情况 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讲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主要是担心、害怕。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请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三、咨询师还需要了解哪些资料? 四、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五、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六、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七、结合本案例,请你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 八、结合本案例,你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练习二参考: 一、 1.精神状态 (1)注意力不集中 (2)记忆力下降 (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变 无躯体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况 (1)工作中经常出差错 (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二、 1.恐惧 2.焦虑 3.易激惹 4.回避行为 5.注意力不集中 6.记忆力减退 7. 睡眠障碍 三、 1.家族史 2.疾病史 3.既往心理咨询史 4.心理测验 5.家庭成员关系 6.娱乐活动 7.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8.出生情况 四、 诊断: 1.非精神病性障碍 2.神经症性障碍 3.恐怖性神经症 4.社交恐怖症 诊断依据: 1. 求助者各种表现符合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和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主动求医,有自知力,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 2. 求助者存在恐怖或恐惧症状 3. 求助者的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属于变形的心理冲突。 4. 病程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个月 5. 社会功能已经受损,与人交往严重受损。 6. 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7. 按照许又新教授的评分,达到6分以上。 基于以上表现,求助者可以考虑为神经症障碍的诊断,具体为社交恐怖症。 五、 1.生物学原因 青春期生理上处于发育阶段,由于认识水平低,使形成的心理问题容易泛化而转变成心理障碍。 2.社会学原因 (1)童年受母亲训斥,中学生理卫生课时回忆童年经历感到下流羞耻。 (2)害怕与人交往,故人际交往少。 (3)家庭教养严厉。 (4)由于在成长过程中上述生活事件的影响和错误认知,致使不敢与异性交往,逐渐发展到不敢与人交往。 (5)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 (1)错误观念:认为童年期的经历是下流无耻的;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 (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 (3)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 六、 1.改变求助者认为童年经历是下流无耻的及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的错误观念; 2.改变求助者认为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的错误评价; 3.改变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的行为; 4.改变成长过程中的负性情绪; 5.改变睡眠状况; 6.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七、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拟定的咨询目标,从求助者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都是可行的; 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八、 1.咨询效果的评估时间 (1)在开始后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 (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进行评估 (2)根据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3)根据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 (4)根据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5)根据咨询师对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
本文档为【社交恐怖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