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概复习提纲

2012-06-24 3页 doc 25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1867

暂无简介

举报
大概复习提纲大概复习提纲 1、 夹卷过程:指气块上升过程中,由侧向卷入环境空气并与之混合的过程。夹卷过程卷入的空气比周围气块冷,降低气块温度,而其湿度也小于气块,促使气块内水分蒸发,进一步降温。夹卷作用通常使正不稳定能量减小,不稳定度降低。 2、 贯透下沉气流:从云顶进入的空气分流到下层,当云中水滴蒸发使得卷入气块达到饱和时,气块冷却。如果在气块通过混合失去其特性之前能产生足够的水汽,那么气块便会下沉,混合更多如前所述的云内空气。下沉气流会继续下降直到它冲破浮力或失去其特性为止。这样的气块即便在有上升气流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云内下降几千米...
大概复习提纲
大概复习提纲 1、 夹卷过程:指气块上升过程中,由侧向卷入环境空气并与之混合的过程。夹卷过程卷入的空气比周围气块冷,降低气块温度,而其湿度也小于气块,促使气块内水分蒸发,进一步降温。夹卷作用通常使正不稳定能量减小,不稳定度降低。 2、 贯透下沉气流:从云顶进入的空气分流到下层,当云中水滴蒸发使得卷入气块达到饱和时,气块冷却。如果在气块通过混合失去其特性之前能产生足够的水汽,那么气块便会下沉,混合更多如前所述的云内空气。下沉气流会继续下降直到它冲破浮力或失去其特性为止。这样的气块即便在有上升气流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云内下降几千米,这种气块被称为贯透下沉气流。 3、 冰晶效应:由于同温度下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在三相共存的混合云中,当水汽接近水面饱和时,对冰面已是过饱和状态,冰晶能够快速增长。若云中没有外来水分补充,则冰晶表面不断有水汽凝华,而水滴表面不断有水汽蒸发,直到耗完为止。这种水分从大量过冷却水滴中不断转移到冰晶上去的效应叫冰晶效应。 4、 暖云微物理特征基本量: · 云的相态:组成云的云粒子的相态,分为液态云滴和固态冰晶两种。 · 云滴尺度:可以用云滴半径的范围和平均半径来表示。 · 数密度:每立方厘米所含的云粒子的个数。 · 滴谱:云粒子浓度随云粒子尺度大小的分布,通常用谱分布密度函数n(r)来表示。 · 含水量:单位体积云内所含液态和固态水的总质量,单位通常取。是估计云中水分储量和能量转换的一个物理量。 5、 暖云的云滴增长机制 · 云滴凝结增长:当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胚滴后,如果环境水汽压仍大于配地表面的平衡水汽压,胚滴就能因水汽凝结而增长。其增长速率随云滴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 云滴碰并增长:不同大小的云滴受重力场的作用,下降的速度不同,云滴间的相对运动导致它们的相互碰撞,一部分小云滴被大云滴合并,或弹开、或破碎,这种由重力原因造成的碰撞和合并叫重力碰并。此外还有电力碰并、湍流碰并等。 6、 人工影响天气的和原理 人们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应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使某些局部天气现象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以达到预定目的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包括有: · 人工降雨: A、冷云催化 基本原理:使云中产生适当的冰晶,改变云体微结构的稳定性而促使其降水。 方法:(1)在云内播撒制冷剂,如干冰、丙烷等 (2)在云内引入人工冰核,如碘化银、介乙醛、硫化铜等 B、暖云催化 基本原理:撒入大水滴或吸湿性核,改变云滴谱分布的均匀性,破坏其稳定状态,促使碰并过程的进行,导致降水的形成。 方法:(1)利用吸湿性物质催化暖云降水,常用的有食盐、氯化钙等。 (2)直接喷洒大水滴影响暖云降水 · 消雾消云: 基本原理:通过人工方法使雾(云)滴降落地面或蒸发消散。 方法:(1)冷云冷雾可播撒成冰催化剂(人工冰核或制冷剂) (2)暖云暖雾有吸湿法、加热法、扰动混合法等 · 抑制冰雹: 人工增加雹胚: 基本原理:通过增大雹胚浓度或减少含水量的方法限制雹块成长,降低雹块破坏力 方法:1)在积累带中投入过量冰核2)在雹云下部引入大量吸湿性微粒 爆炸: 基本原理:借助爆炸的影响来抑制冰雹。 方法:用高射炮、火箭或土炮等轰击雹云。 · 预防霜冻: 基本原理:设法减少夜间的辐射冷却或增加近地面大气的温度。 方法:1)烟雾法2)喷雾法3)混合法4)加热法 7、 描述运动学特征的基本量 · 切变:定义为运动法线上的速度变化率 · 曲率: · 分流(汇流): · 拉伸(收缩): · 涡度: · 散度: · 形变: 8、 流线和轨迹线 迹线:流点在各时刻所行路径的轨迹线,或流点在空间运动时所描绘出来的曲线 流线:所谓流线就是这样一条曲线,在某时刻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正好跟那一时刻该处的流速方向相重合。 9、 地球旋转坐标系中,大气受到哪些作用力? 第一类是真实力:重力、气压梯度力、摩擦力 第二类是视示力:离心力、科氏力 10、 气压梯度,气压梯度的方向指向何处? 表示气压分布不均匀程度的空间矢量,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或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 11、 地转风:自由大气中,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科氏力平衡下形成的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12、 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是什么?风速和等压线密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种关系主要受什么因子影响? 地转风的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 等压线越密,气压低度越大,风速越大。 主要受到纬度和空气密度的影响,相同等压线密度情况下,纬度越高风速越小,高度越高,风速越大。 13、 什么是梯度风,对于同样的曲率半径和气压梯度,低压中的梯度风,高压中的梯度风和相应的地转风的大小顺序如何?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科氏力、离心力相平衡下的无切向加速度的空气水平运动。 高压中梯度风>地转风>低压中的梯度风 14、 热成风:由于水平温度梯度引起的上下气层地转风矢量差。方向平行于气层平均温度等值线,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温在右低温在左。大小与气层平均温度的水平梯度和气层厚度成正比,与纬度的正弦和平均温度成反比。 15、 对流层中上层的西风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北半球平均温度分布南高北低,假设等温线平直东西向分布(忽略东西向温差),则热成风始终自西向东吹。而高层地转风表现为低层地转风与热成风的矢量和,故随高度增加,地转风风速逐渐增强,风向逐渐偏西,直至对流层中上层形成西风环流。 16、 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 深厚系统:温压系统的强度随高度增加逐渐加强的系统 浅薄系统:温压系统的强度随高度增高逐渐减弱的系统 17、 边界层:从地面到高度约1-1.5km的大气层,也称行星边界层,分为近地层与摩擦上层。边界层中的摩擦力或粘滞性不可忽略。其中的湍流能将大气的动量、热量、水汽和质量不断地从地表向上输送,在大气与下垫面的相互影响以及污染物的扩散运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 什么是湍流?湍流的产生机制? 湍流是一种不运动,以风速随时间变化极不规则为标志,其流场的各种特性是时间和空间随机变量,其统计平均值具有规律性。 产生机制: (1)机械湍流:由切变产生(地面摩擦阻力,建筑物的阻挡等) (2)热力湍流:由温暖的卷流或热泡上升和冷空气下沉形成 (3)惯性湍流:由大湍涡产生 19、 湍流闭合:三个湍流平均运动方程和一个相应的连续方程包含6个未知的雷诺应力,方程组不闭合。因此采用湍流半经验理论,将湍流应力与平均速度的分布联系起来。 20、 地表能量平衡过程: 21、 什么是海陆风环流?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在沿海底层大气中,白天风常从海上吹向陆地,夜间从陆地吹向海洋,这就是海陆风 原因:它是由海陆下垫面热力差异造成的一种中尺度地方性环流。 白天,陆地增温快,从而陆上空气密度小,比容大,气压梯度小,低层大气吹海风,高层方向相反,形成环流;晚上陆地散热快,低层大气吹陆风。 22、 城市气候效应有哪些? 城市下垫面是一个人造的下垫面,其特点是人为的建筑面积占绝对优势,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出大量废气和热量,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城市出现了与牧区显然不同的局地气候,称为城市气候。 · 热岛效应:在城市中,由于人为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城市温度高于其周围乡村的温度,象一个炎热的“岛屿”悬于大气之中,这种现象被称作城市“热岛效应”。城郊气温差即热岛强度。 · 干岛效应:城市空气的水汽压比郊区平均低0.3~0.7hPa,相对湿度低4~6% 。 · 雨岛效应:由于城市上空存在大量凝结核,加上热岛效应以及城市粗糙表面的阻碍作用,气流作上升运动。因此,城市上空的云量和降水均比郊区多。 · 城市浑浊岛:城市气象环境与自然环境下的郊区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城市中燃料燃烧时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尾气等所造成的城市雾障。所谓雾障就是尘埃等污染物集合而成的,笼罩在城市上空的,一层灰蒙蒙的簿幕,使得城市能见度降低。城区大气混浊度大于郊区的现象称为“城市混浊岛”。
/
本文档为【大概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