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紫外和可见光谱分析通则

2012-06-25 7页 pdf 315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03524

暂无简介

举报
紫外和可见光谱分析通则 MV_RR_CNJ_0022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方法通则 1.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方法通则的说明 编号 JY/T 022—1996 名称 (中文)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方法通则 (英文) General rules for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归口单位 国家教育委员会 起草单位 国家教育委员会 主要起草人 秦建侯 批准日期 1997 年 1 月 22 日 实施日期 1997 年 4 月 1 日 替代规程号 无 适用范围 本通...
紫外和可见光谱分析通则
MV_RR_CNJ_0022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通则 1.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方法通则的说明 编号 JY/T 022—1996 名称 (中文)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方法通则 (英文) General rules for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归口单位 国家教育委员会 起草单位 国家教育委员会 主要起草人 秦建侯 批准日期 1997 年 1 月 22 日 实施日期 1997 年 4 月 1 日 替代规程号 无 适用范围 本通则给出了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方法原理、定性和定 量测定方法。 本通则适用于单光束、双光束或双波长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仪, 波长在 200nm~850nm 之间无机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 测定。 主要技术要求 1. 方法原理 2. 试剂 3.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仪 4. 样品和溶液 5. 分析步骤 6. 分析结果的述 是否分级 无 检定周期(年) 附录数目 无 出版单位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检定用物质 相关技术文件 备注 2.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方法通则的摘要 本通则给出了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方法原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方法。 本通则适用于单光束、双光束或双波长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仪,波长在 200nm~850nm 之间无机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 3 方法原理 溶液中待测组分分子中的价电子能够选择性地吸收紫外或可见光,分子吸收光子的能量 后,其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形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根据各种组分的紫外可见吸 收光谱中吸收峰的形状和数目及摩尔吸收系数的大小,可以对待测组分进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最常用的是对比法,对比法可借助于现有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和可见标准 谱图,以及电子光谱多种数据,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纯试样的吸收光谱与待测试样的吸收光 谱进行比较,也可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 从光源辐射出的光,经仪器单色器分光后成为单色光。当单色光通过溶液时,一部分被 吸收,吸收的大小与溶液的厚度和浓度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朗伯-比尔定律为 A=lg(1/gT)=εbc (1) 式中 A——溶液的吸光度 T——溶液的透过率 b——溶液厚度,cm c——溶液浓度,mol/L ε——摩尔吸收系数,1/mol·cm 当光程长度和摩尔吸收系数一定时,吸光度 A 与溶液中待测组分浓度成正比,利用此 定律进行定量分析。 4 试剂 4.1 水 配制溶液的水应符合 GB 6682-86 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如用于痕量测定,则需用一级 水。 4.2 试剂 实验中所用的制剂和溶液应按 GB/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和 GB/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和制品的制备中所规定的方法配制。 在使用有机溶剂时,选择有机溶剂的原则为:对试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选择性;溶剂 不与待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在测定波段溶剂本身无明显吸收,而待测组分在溶剂中有良好 的吸收峰;溶剂挥发性小、不易燃、无毒性且价格便宜。 5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仪 5.1 仪器的组成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仪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控制系统和显示系统等六部 分组成。配有微型计算机的吸收光谱仪,提高了仪器的性能,增加了仪器的功能,并能完成 数据处理和自动操作等。 5.2 仪器的性能和指标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仪的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 1 所示: 表 1 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 仪器级别 仪器主要性能 一级 二级 波长准确度 ±0.3nm ±0.5nm 波长重复性 0.2nm 0.5nm 分辨率或光谱带宽 分辨深度>20% 光谱带宽<2nm 透过率准确性 ±0.3% ±0.5% 透过率重复性 0.2% 0.5% 基线平直度 ±0.001A ±0.01A 漂 移 <0.001A(500nm) <0.002A(500nm) 杂散光 <0.001%(220 nm) <0.02%(220 nm) 6 样品和溶液 6.1 试验溶液 实验室样品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并按分析化学中常规方法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应防 止试样被污染和被测组分的丢失。无机试样用合适的酸、混酸溶解或用碱熔融,有时需先经 湿法或干法消化样品,然后再转化为适合于光度测定的溶液。有机试样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溶 解或抽提,由试验溶液制备供测定用的样品溶液。样品溶液应清澈透明,不能有气泡或悬浮 物质存在。 6.2 空白试验溶液 空白试验溶液的配制方法与试验溶液相同,但不含被测物质。空白试验溶液应符合 GB10713—89 中 3.7 的要求。 6.3 标准溶液 在进行定量测定时,必须配制标准溶液。为保证量值的溯源,应尽可能使用标准物质来 制备标准溶液。无标准物质可供使用时,应用能满足具体工作要求的相应纯物质配制标准溶 液。 6.4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用于样品溶液在测定时保持一定的 pH值。常用于分光光度测定的缓冲溶液有: NaH2PO4+HCl(pH=3),NaAc+HCl(pH=5),KH2PO4+NaOH(pH=7),H3BO3+KCl(pH= 9)和 H3BO3+NaOH(pH=11)。 7 分析步骤 7.1 仪器准备 仪器的各项性能和指标应按检定规程定期进行检定或校验,必要时在测定前对波长准确 度、分辨率、光度准确度等指标进行校验。 7.1.1 开机和校验 启动仪器前应作好电源检查、联接件的连接、样品室的检查、笔和记录纸等准备工 作,按仪器说明书要求,接通电源。 7.1.2 仪器测定条件的选择 a) 波长范围 在选择紫外区或可见光区进行全波长范围扫描,有时为了突出测定波 长,可以限制在某一特定波长区扫描。应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但在测定高浓度 样品溶液时,可选用灵敏度较低的吸收峰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b) 吸光度和透过率 根据测定需要,选择合适的吸光度或透过率。 c) 狭缝 狭缝宽可以获得较高的信噪比,但过宽将降低光度准确度和光谱细节的分 辨率,狭缝过窄将增加噪音。本标准提出了各种试样测定时的狭缝:气体试样 0.05nm~ 0.25nm,液体或固体试样 0.25nm~2nm,高吸收试样 2nm~5nm,固定波长测定 1nm~2nm。 d) 响应 响应时间取决于样品性质、狭缝和信噪比。对于高吸收样品应选择长的响 应时间;在快扫描速度下,选用快响应时间。 e) 扫描速度 扫描速度的选择取决于试样性质、谱带宽度和响应时间。对于锐的吸 收光谱,应选用慢扫描速度;对宽的吸收光谱,采用较快的扫描速度。 f) 纵坐标范围 对于未知样品溶液,应先用仪器提供光度范围,如 0%~100%T 或 0A~3A 范围内扫描。如已知最大的 T 或 A,应选择合适的刻度扩展,使最大的 A 或 T 控 制在 70%~80%。 7.1.3 吸收池的准备 吸收池必须非常干净。吸收池可按下述方法清洗:将吸收池浸泡在 2%(W/V)碳酸钠和 少量液体合成洗涤剂中,浸泡约 10min,必要时可加热至 40℃~50℃,用水洗净,再在硝 酸(1+5)和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约 30min,再用水冲净,倒放在滤纸上,存放在干燥器 中。如果急需使用,先用 95%乙醇清洗,再用少量丙酮清净,放置干燥。洗净后的吸收池, 不能用手指触摸光学玻璃的表面。 样品溶液的吸收波长在 350nm 以下时,使用石英吸收池;吸收波长在 350nm 以上时, 用石英或玻璃吸收池。在没有特别规定吸收池厚度时,使用厚度为 10mm 的吸收池。 7.2 测定步骤 按下列步骤进行测定: a) 将实验室样品进行预处理,称量、溶解和定容,配制成试验溶液; b) 按规定次序分别加入一定量显色剂、酸或碱、缓冲液、掩蔽剂和稳定剂等; c) 根据需要进行加热或放置; d) 加入溶剂,定容,配制成样品溶液; e) 按规定要求,准备好吸收光谱仪和吸收池; f) 选择测定条件; g) 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h) 对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进行测定。 对试验溶液进行定性分析时,可以省去 a、b、c 等步骤。 7.3 定性分析 由于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谱带数目少,且特征性不大,物质结构上的改变对吸收光谱影 响不大,具有同一基团的不同物质具有相似的吸收光谱;此外,某些组分的强吸收带常掩蔽 某些弱吸收带。上述这些因素为定性分析带来困难。但是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作为一种辅助 鉴定工具,配合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在有机化合物定性鉴定上还是有用的。 有机化合物定性分析的一般规律为: 如果该化合物在 220nm~800nm 波长范围内无吸收(ε>1),则该化合物不含直链或环 状共轭体系,也不含有醛基、酮基或溴和碘。 如果该化合物在 270nm~350nm 波长内出现一低强度的吸收峰(ε=10~100),而且在 200nm 附近无其它吸收,则该化合物含有一简单的、非共轭的并含有 n 电子的生色团。 如果在 250nm~300nm 波长内出现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ε=1000~10000),并含有振 动跃迁的精细结构,说明有苯环存在。当吸收峰的ε>10000,则苯环上有一个取代的共 轭生色团。 如果在 210nm~250nm 波长内有一强吸收峰,表明该化合物含有两个共轭体系。如果 ε在 10000~20000 之间,说明是一简单的不饱和酮或二烯。如果在 260nm、300nm、330nm 附近有高强度吸收峰,表示该化合物含有三个、四个或五个共轭体系。 如果该化合物出现许多吸收峰,它可能含有一长链共轭或多环芳香生色团。如果化合物 具有颜色,在可见光区则有选择性吸收。 7.4 定量测定方法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建立的各种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广泛用于常量组分、微量组分、 痕量组分的测定。随着各种显色试剂的开发和应用,经过适当的处理(包括显色剂浓度、 溶液酸度、显色时间、温度等),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与显色试剂生成有色络合物,实现金 属离子的定量测定。 在进行定量测定时,应选择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波长,进行吸光度的测定。吸光度的读 数应在 0.2~0.8 之间,必要时可调节浓度或吸收池的厚度,使溶液的吸光度在此范围内。 7.4.1 单组分定量测定 单组分定量测定常用标准曲线或回归线法。在进行测定时,用与待 测组分相同的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溶液系列。当试验溶液组成比较复杂,标准溶液与待测试验 溶液的基体和其它组分不易匹配时,采用标准加入法。 在所选择的仪器测定条件下,测定标准溶液系列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和浓 度数据,绘制标准曲线,或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方程: A=a+bc (2) 式中 a、b——回归方程的两个常数。它们按下式计算: b=( i ∑ = n 1 ciAi-—1n ( i∑= n 1 ci)( i ∑ = n 1 Ai))/( i ∑ = n 1 c2i -—1n (i∑= n 1 ci) 2) (3) a=—1n i ∑ = n 1 Ai-b·—1n i ∑ = n 1 ci (4) 式中 ci和Ai——第i个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吸光度 n——标准溶液数 在相同仪器条件下,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由回归方程(2)计算或从标准曲线查出 样品溶液的浓度。 根据被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 和浓度 c,由式(1)计算摩尔吸收系数ε。ε的大小反映被 测物质定量测定的灵敏度。 7.4.2 多组分同时测定方法 当溶液中存在n个组分时,各组分均遵循比尔定律,而且最大 吸收峰互不重叠,此时可以进行多组分同时测定。在测定时,在n个波长分别测定样品溶液 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列出相应的n个方程。例如,三组分溶液分别在三个波长 测定的吸光度,得到三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组: A1=ε11c1+ε12c2+ε13c3 A2=ε21c1+ε22c2+ε23c3 (5) A3=ε31c1+ε32c2+ε33c3 式中 εij——波长i组分j的摩尔吸收系数 Ai——波长 i 的溶液总吸光度 ci——i 组分的浓度 解上述联立方程组,求得各组分的浓度ci。新型的带有计算机的分光光度计,一般提供这种 软件。 7.4.3 差示吸收光谱法 在用吸收光谱仪进行定量测定时,样品溶液浓度过大或过低,均会 使测量误差增大。为了克服这种缺点,改用标准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来调节仪器的100%或0 %透过率,测量样品溶液对标准溶液的透过率。 差示吸收光谱法根据参比溶液的不同有三种测定方法。 a) 高吸收法 用一个比样品溶液浓度稍低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调节仪器的透过率 为 100%,然后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高含量的样品。 b) 低吸收法 用一个比样品溶液浓度稍高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将透过率调到 0%, 再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这种方法适用于痕量物质的测定。 c) 高精密法 选择两个组分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样品溶液的浓度 介于两者之间。先用一个比样品溶液浓度大的作参比,调节透过率为 0%;再用一个比样品 溶液浓度小的作参比,调节透过率为 100%,然后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7.4.4 光度滴定法 光度滴定法是利用样品溶液、滴定液、反应产物在滴定过程中的吸光度 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这种方法能在底色较深的溶液中和无色溶液中进行滴定,能够准确地 确定滴定终点,抗干扰能力强,参与滴定反应的有色物质会产生干扰。 7.4.5 导数吸收光谱法 紫外和可见光谱是一宽阔的光谱,多组分溶液容易产生重叠吸收, 痕量组分则显示微小的“肩”形,限制了这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利用带有微型计算机的吸收 光谱仪,可以直接获得1~4阶导数光谱。 导数光谱法灵敏度高,对重叠谱带和平坦谱带的分辨能力高,噪音低,常用于痕量物质 分析、混合物鉴别、异构化合物鉴定以及复杂物质的分析。 导数光谱的测定步骤为: a) 将仪器调整到导数光谱测定状态; b) 选择合适的导数光谱的阶数(n); c) 选择合适的狭缝; b) 选择合适的绘制导数光谱的步长(Δλ); e) 确定合适的扫描速度; f) 将记录器的记录笔调到记录纸的中间,即约 50%透过率的地方; h) 测定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导数光谱; g) 从导数光谱上量取导数值,绘制标准曲线或进行回归分析。 导数值的量取有三种方法: a) 基线法(或切线法) 在两个相邻的极大或极小处,画一条公切线,并由其中间的极 值作一条平行于纵坐标的直线交于公切线一点,该线段的大小即为导数值。 b) 峰-谷法 用两个极值之间的距离作为导数值。 c) 峰-零法 由峰到零线的垂直距离作为导数值。 导数值与样品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从导数光谱的标准曲线和相同条件下样品溶液的导 数值,得到样品溶液的浓度。 7.4.6 双波长吸收光谱法 双波长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双波长吸收光谱仪进行吸收光谱测定。 由光源发射的光线分别经两个单色器,得到两条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交替照射同一溶液吸收 池,得到吸光度差值ΔA。ΔA 与溶液浓度之间具有: ΔA=(ελ2-ελ1)bc (6) 式中 ελ1和ελ2——溶液在波长为λ1和λ2的摩尔吸收系数。利用ΔA与样品浓度的正比关 系进行定量测定。 在双波长吸收光谱测定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波长λ1 和λ2。其基本要求是在两个波长处, 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应有相同的吸光度,且在两个波长处应有足够大的吸光度值。为满足上 述要求,λ2选在待测组分的吸收峰处,λ1 取在干扰组分的等吸收点。若无等吸收点可利用, 则λ1 取在吸收光谱下端某一波长处。 8 分析结果的表述 8.1 定性分析 给出波长与透过率(或吸光度)的吸收光谱谱图。带有计算机的仪器,在谱图上应标出吸 收峰位置、测定条件和测定日期等。根据吸收光谱吸收峰的位置、形状、数目以及吸收峰的 强度,判断待测组分的性质。 8.2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应给出待测组分的含量、测定精密度、准确度和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 8.2.1 待测组分的含量 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溶液的回归方程或标准曲线,得到样品溶液的浓度,按 式(7)计算样品溶液的平均值,最后计算出实验室样品待测组分的含量。 c- =—1n i ∑ = n 1 ci (7) 式中 ci——单次测定的浓度值 c- ——n 次重复测定的平均浓度值 8.2.2 精密度 精密度用于表示多次测定某一量时所得测定值的离散程度,用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表 示,计算方法如下。 S= ⁄ i ∑ = n 1 (ci-c- )2/(n-1) (8) RSD=S√—c ×100% (9) 式中 S——单次测定的标准差 n——重复测定的次数 RSD——相对标准差 8.2.3 准确度 在实际工作中,用标准样品或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试验。或加入被测定组分的纯物质进行 回收试验来估计与确定准确度。当用回收试验时,以回收率 R 表征准确度。 ct-coR= ca 100% (10) 式中 co——初始测定值 ca——加入量 ct——加入 ca 后的测定值 8.2.4 置信区间 在有限次测定中,只能求得样品溶液的平均值 c- ,不能获得总体的真值μ。在统计上利 用置信区间来估计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近似程度,计算方法如下: μ=c- ± tα,f S/√—n (11) 式中:tα,f是在显著性水平α(α=0.05)和自由度f (f=n-1)下的置信系数,可从数理统计书 中t分布表查得。 注: 需要查阅全文, 请与出版发行单位联系.
/
本文档为【紫外和可见光谱分析通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