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沉淀-华南

2012-06-26 50页 ppt 1M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95111

暂无简介

举报
沉淀-华南null第七章 沉淀与澄清第七章 沉淀与澄清 7.1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 7.2.1 沉淀分类 1.自由沉淀 单个颗粒在无边际水体中沉淀,其下沉的过程颗粒互不干扰,且不受器皿壁的干扰,下沉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保持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速也不变。 2.絮凝沉淀 在沉淀的过程,颗粒由于相互接触絮聚而改变大小、形状、密度,并且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也越来越快,絮凝沉淀由凝聚性颗粒产生。 3.拥挤沉淀 当水中含有的凝聚性颗粒或非凝聚性颗粒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大量颗粒在有限水体中下沉...
沉淀-华南
null第七章 沉淀与澄清第七章 沉淀与澄清 7.1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 7.2.1 沉淀分类 1.自由沉淀 单个颗粒在无边际水体中沉淀,其下沉的过程颗粒互不干扰,且不受器皿壁的干扰,下沉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保持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速也不变。 2.絮凝沉淀 在沉淀的过程,颗粒由于相互接触絮聚而改变大小、形状、密度,并且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也越来越快,絮凝沉淀由凝聚性颗粒产生。 3.拥挤沉淀 当水中含有的凝聚性颗粒或非凝聚性颗粒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大量颗粒在有限水体中下沉时,被排斥的水便有一定的上升速度,使颗粒所受的摩擦阻力增加,颗粒处于相互干扰状态,此过程称为拥挤沉淀。 7.1.2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 假设沉淀的颗粒是球形,其所受到的重力为: (7-1) 所受到的水的阻力: (7-2) CD与颗粒大小、形状、粗造度、沉速有关。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7-3) 达到重力平衡时,加速度为零,令式(7-3)左边为零,加以整理,得沉速公式: (7-4) CD与Re有关,见图6-1。 1. 斯笃克斯公式 当Re<1时:呈层流状态 (7-5) 斯笃克斯公式: (7-6) 2. 牛顿公式 当10004, L/H>10,每格宽度应在3~8m不宜大于15m。 3出水区 通常采用:溢流堰(施工难),淹没孔口(容易找平)见图7-10。孔口流速宜为0.6~0.7m/s,孔径20~30mm,孔口在水面下15cm,水流应自由跌落到出水渠。 为了不使流线过于集中,应尽量增加出水堰的长度,降低流量负荷。堰口溢流率一般小于500 m3/m d,目前我国增加堰长的办法如图7-11。 4.存泥区及排泥措施 泥斗排泥:靠静水压力 1.5 – 2.0m,下设有排泥管,多斗形式,可省去机械刮泥设备(池容不大时) 穿孔管排泥:需存泥区,池底水平略有坡度以便放空。 机械排泥:带刮泥机,池底需要一定坡度,适用于3m以上虹吸水头的沉淀池,当沉淀池为半地下式时,用泥泵抽吸。 还有一种单口扫描式吸泥机,无需成排的吸口和吸管装置。沿着横向往复行走吸泥。 nullnull 7.3.2 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 1.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主要为短流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有: (1)进水的惯性作用; (2)出水堰产生的水流抽吸; (3)较冷或较重的进水产生的异重流; (4)风浪引起的短流; (5)池内存在的导流壁和刮泥设施等 2.凝聚作用的影响。 由于实际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和水深所产生的絮凝过程均影响了沉淀效果,实际沉淀池也就偏离了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 7.4平流沉淀池的工艺设计 设计平流沉淀池的主要控制指标是表面负荷或停留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沉淀水质要求、水温等设计资料、运行经验确定。停留时间一般采用1~3h。华东地区水源一般采用1~2h。低温低浊水源停留时间往往超过2h。 一、各参数间关系 (7-27) (7-28) (7-29) 二、第一种设计计算方法(实验计算方法) 1.根据沉淀实验结果选取u0 ,用uo=Q/A可以计算得到沉淀池的面积A; 2.选取沉淀时间t和沉淀池的水平流速v,用L=vt可以得到沉淀池的长度L; 3.用公式B=A/L得到B; 4.用公式H=Qt/A得到H; 三、第二种计算方法(经验计算方法) 1.根据经验选取平流式沉淀池的沉淀时间t,得到其体积V=Qt 2.选取沉淀池的深度H,用公式A=V/H得到沉淀池的面积A; 3.选取沉淀池的水平流速v,用L=vt可以得到沉淀池的长度L; 4.用公式B=A/L得到B; 四、其它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放空排泥管直径,根据水力学中变水头放空容器公式计算: (7-30) 当渠道底坡度为零时,渠道起端水深可根据下式计算: (7-31) 式中Q—沉淀池的流量,m3/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B—渠道宽度,m。 7.5 斜板(管)沉淀池的特点与工艺设计 7.5.1 原理 由沉淀效率 公式可知: 在原体积不变时,增加沉淀面积,可使颗粒去除率提高。 斜板(管)沉淀池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一般60°左右)的板(管)状组件置于沉淀池中构成,水流可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流动,颗粒沉于斜管底部,而后自动下滑。 斜板(管)沉淀池的沉淀面积明显大于平流式沉淀池,因而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水量或提高沉淀效率。 7.5.2 分类 有异向流、同向流、横向流三种,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是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其结构见图7-12。 7.5.3 优缺点 优点: 1.沉淀面积增大; 2.沉淀效率高,产水量大; 3.水力条件好,Re小,Fr大,有利于沉淀; 缺点: 1.由于停留时间短,其缓冲能力差; 2.对混凝要求高; 3.维护管理较难,使用一段时间后需更换斜 板(管) 7.5.4 设计计算 1.沉淀池面积A (7-32) 选定表面负荷(2.5~3.0mm/s),计算得到面积A。 2.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h5 (7-33) 式中:h1为超高0.3m,h2为清水层高度1.2m h3为自身高度0.866m,h4为配水区高度1.5m h5为污泥斗高度0.8m 7.6 竖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有圆形、正方形的。为了池内水流分布均匀,池经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沉淀区拄形,污泥斗倒锥形。 nullnull7.6.1 设计参数 1. 2. t=1.5~2h 3. 沉淀区上升速度V=0.5~1mm/s 7.6.2 设计要求 1. D/H有效≤3,否则水流将变成辐流式 2.中心管下口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 ·反射板距底泥面·喇叭口与反射板的设计应按图 要求≥0.3m ·喇叭口下端距反射板之间的间隙高度 H3=0.25~0.5mm 3.排泥管下端距池底 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4.浮渣 挡板距集水槽0.25~0.50m 浮渣挡板高出水面:0.15~0.20m 浮渣挡板淹没水深:0.3~0.4m 7.6.3 设计计算 1.中心管面积与直径 (7-34) (7-35) 2沉淀区的面积 (7-36) 3.沉淀池的总面积A和池径D (7-37) 4.沉淀区的有效水深(中心管喇叭口出水面高度) (7-37) 式中:V为上升流速0.5~1.0mm/s t为沉淀时间,1.0~1.5h 5. 喇叭口距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 (7-38) 式中:V1为出流速度, d1为喇叭口直径≤40mm/s 6.污泥量W(m3),其计算同平流式 7.污泥区容积 (7-39) 式中:为上部半径,为下部半径 要求:V> W 8.总高度H (7-40) 式中:h1为超高,h2为有效水深,h3为缝隙高度 h4为缓冲层高度,h5为圆锥高度 7.7 幅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 (圆形、正方形)直径6~60m池内水深1.5~3.0m,机械排泥,池底坡度不小于0.05,见图7-13和图7-14。为使布水均匀,设穿孔挡板,穿孔率10%~20%. null 7.7.1设计参数 1.沉淀时间t 2.表面负荷q(m3/m2.h) 3. Qmax 4. H有效≤4m 7.7.2设计要求 1. D/H有效=6~12m 2.池底坡度 3.机械刮泥、静水压力排泥 (圆形) 无机械刮泥、静水压力排泥 (正方形) 4.进、出水有三种布置方式 (1)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 (2)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向心式 (3)周边进水,周边出水 5.刮泥机旋转角度:1~1.5m/min (周边线速) 6.穿孔挡板开孔面积为挡板处池断面面积的10~20% 7.7.3 设计计算 1.每座沉淀池表面积A1与池径D (7-41) 2.有效水深h2 3.污泥量W (与平流式相同) 4.污泥区容积 (7-42) (7-43) 5.总高度(H)和周边处的高度(Hˊ) (7-44) 其中:h1为超高,h2为有效水深,h3为缓冲高度层,    h4为底坡落差,h5为污泥斗高度。   7.8 澄清池    澄清池将絮凝和沉淀过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完成,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被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的现象,称为接触絮凝。    在原水中加入较多絮凝剂,并适当降低负荷,经过一段时间,便能形成泥渣层,常用于给水处理。    澄清池分为泥渣悬浮型和泥渣循环型两种。   7.8.1 悬浮澄清池 1.悬浮澄清池    其结构见图7~22。悬浮澄清池结构简单,一般用于小水厂,运行适应性差(水温、水量、变化时,泥渣层工作不稳定),目前已很少用。null 2.脉冲澄清池 特点是澄清池的上升流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脉冲发生器引起的。靠脉冲方式进水,悬浮层发生周期性的收缩和膨胀,见图7~23。 脉冲澄清池的特点如下: (1)有利于颗粒和悬浮层接触; (2)悬浮层污泥趋于均匀。 (3)还可以防止颗粒在池底沉积 (4)处理效果受水量、水质、水温影响较大; (5)构造复杂。 nullnullnull 7.8.2 循环型澄清池 1.机械搅拌澄清池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构造如图7~24所示 null 2.设计要点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设计要点: ①清水区上升流速为0.8~1.1mm/s; ②水在澄清池内总的停留时间可采用1.2~1.5h; ③叶轮提升流量为进水流量的3~5倍; ④原水进水管、三角配水槽的水流流速分别为1m/s、 0.4m/s; ⑤第一絮凝室的容积:第二絮凝室的容积(含导流室): 分离室为2:1:7,第二絮凝室与导流室的水流流速一般为40~60mm/S; ⑥直径大于6m时用6~8条集水槽,直径小于6m时用4~6条集水槽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优点: ①处理效果好,稳定; ②适用于大、中水厂 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缺点: ①维修维护工作量较大; ②启动时有时需人工加土和加大加药量。 7.8.3心 水力循环澄清池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简图如图7-25所示,水力循环澄清池现已很小使用。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优点:不需机械搅拌,结构简单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缺点:反应时间短,运行不稳定,泥渣回流控制较难,不能适应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化,只能用于小水厂。null 7.10 沉砂池 沉砂池的主要作用有:分离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减轻磨损;减轻沉淀池的负荷. 沉砂池的主要类型: 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钟式沉砂池. 7.10.1 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沉砂池结构如图7-26,它具有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方便等优点。 null 1.设计参数 (1)Q设计 污水重力自流进入污水厂,按Qmax设计 污水由泵提升进入,按泵房最大组合流量设计 平流沉砂池结构如图7-26,它具有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工作稳 定,构造简单,排沉砂方便等优点。 (2)vmax =0.3m/s, vmin=0.15m/s 使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颗粒不会下沉 (按砂粒比重2.65,去除d≥0.2mm砂粒来设计 (3)t停留≥30",一般为30"~60" (4)H有效=0.25~1.0m, ≤1.20m, 每格宽度b≥0.6m (5)沉砂量标准 生活污水:0.01~0.02l/人.d 城市污水:3m3/105m3污水 砂含水率60%,容重1500㎏/m3,贮砂斗的容积按2d沉砂量计算, 砂斗倾角55º~60º (6)超高≥ 0.3m 2.设计计算 (1)水流部分的长度L(m):L=v·t:v:最大水平流速vmax t:水力停留时间 (2)水流断面积A: (3)池总宽度B: (4) 沉砂斗容积V(m3) (5)沉砂池总高度H (6)验算最小流速 验算在Qmin时,污水流经沉砂池时的 3排砂装置 (1)重力排砂:排砂管、排砂罐 (2)机械排砂:单口泵吸式排砂、链板刮砂与抓斗 7.10.2 曝气沉砂池 一般沉砂中夹杂有15%的有机物,使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影响环境。 通入空气,使砂粒互相磨擦,并承受剪切力,使砂粒或砂团吸附夹杂的有机物进入水中,使沉砂中有机物含量<10%,称为清洁砂。如图7-27 所示。 nullnull1.设计参数 (1)V水平=0.08~0.12m/s,最大旋流速度为0.25~0.30m/s (2)Qmax时的t停留=1~3min (3)h有效=2~3m, L/B=5, B/H=1~1.5 (4)穿孔管曝气,孔径2.5~6.0mm,曝气量:0.2m3/m3污水 2.计算 首先确定t停留、V水平、h有效等设计参数 (1)池子总有效容积V(m3) V=Qmax×t停留×60(m3) null(2)水流断面积A(m2) (3)池总高度B(m) 每格宽 其中 n 为分格数 (4)池长L(m) (5)每小时所需空气量q(m3/h) (6)贮砂斗计算与平流式沉砂池相同 7.10.3 多尔沉砂池 1984年美国提出,沉砂被旋转刮砂机刮到排砂坑,用往复齿耙把有机物洗掉,洗下来的有机物随污水一起回流到沉砂池,沉砂池有机物含量<10%,最大设计流速为0.3m/s。主要设计参数表见表7-1。 表7-1 多尔沉砂池设计参数表 null 7.10.4钟式沉砂池 1984年由英国提出,钟式沉砂池是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砂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的沉砂装置。调整转速,可达到最佳沉砂效果,见图7~28。null
/
本文档为【沉淀-华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