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微流场可视化测速技术及应用综述

2012-06-27 15页 pdf 1M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6735

暂无简介

举报
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微流场可视化测速技术及应用综述 第48卷第4期 2012年2月 机械工程学报 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 v01.48No.4 Feb. 2012 DoI:10.3901删E.2012.04.155 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微流场可视化测速 技术及应用综述木 申 峰 刘赵淼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T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目前,随着微流动器件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包括化学、生命科学、芯片实验室及微加工制造(MicroelecnDmech锄ical systcms,MEMS)等相关领域,流体...
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微流场可视化测速技术及应用综述
第48卷第4期 2012年2月 机械工程学报 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 v01.48No.4 Feb. 2012 DoI:10.3901删E.2012.04.155 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微流场可视化测速 技术及应用综述木 申 峰 刘赵淼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T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目前,随着微流动器件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包括化学、生命科学、芯片实验室及微加工制造(MicroelecnDmech锄ical systcms,MEMS)等相关领域,流体在微流动器件内部的流动行为成为重要的研究。微尺度、低雷诺数流动的表面力作 用相对增强,微尺度流动行为与宏观尺度有显著不同,目前许多复杂的微尺度流动现象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显微粒子图 像测速技术(Mi盯o.scalepanicleiI彻gevelocirneny,Micm.PⅣ)是一种整场、瞬态、定量的微流场可视化技术,目前已达到相 当高的分辨率(O.1¨m),成为一种重要的微流动研究手段,引起广泛的研究关注。综述Micr0.PⅣ技术在基本理论、关键技 术、三维测速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Micm.PIv技术在近壁面流动、电渗流、微混合、生物流体、微液滴与气 泡等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此项技术的发展做展望。 关键词: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微流动荧光粒子壁面滑移流动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THl37TH39 ReViewontheMicro—particleImageVelOcimetryTechniqueand Applications SHENFengLIUZhaomiao (CollegeofMechanicalEngine嘶ngandAppliedElec仃onicsTecllIlolo鼢 BeijingUniVers时ofTechnolo戥Beijing100124) Abst豫ct:R.ccently’嬲Inicrofluidicdeviceshavebc∞丽dely璐cdinthecheIIlis仃y'lifc∞i舶ce,lab帕n-a-cllip,lllicroelec缸D mechaIlicalsystt朋s(MEMS)柚d∞∞,tllechamctel切tionofnuidbehavioratthe∞alesofIIlicro柚dn锄ome白erlevelsisess印tial. Becauseofthesmllscales釉dlowReynolds瑚mlbers,sⅧ彘lcef.orcesbec咄impor叫rclatively.Theflowbeha、riorinInicro—scale issi印ific柚tlydi丘毫n锄tf.romthatinm扯ro.scale柚dm柚ycomplexph∞omenaa托notcle札Micro-scalepanicleiImgc velociIIl哪isakindof如llfield,inst姐taneousandqu枷喇vemethodthatc粕beusedt0chmcterizetheperf0肌柚ceofsllch micmnuidicsyst啪谢thspatialresolutionsbenerm锄o∞nlic啪.Ithasbe蚰锄iml蝴tme船ur锄emtecbniquc缸dbc∞谢dcly 咖died.Inthisanicle,therec即tdevelopm∞tofMicr0-PⅣincllldingthemndamentalsmet∞hnique锄dthetheoreticalback伊ouIld isreviewed.Anoverviewofthemostrelevantapplic鲥。璐is舀venonmetopicsofnear-wallnow,el∞臼ol【ineticflow’m奴in舀 bioIogicalapplication,bubblenowandsoon'锄ditsprogressisforecasted. Key啪r凼:Micro螂alepa疵kimageveloc砥姆(Mic玲PIv)Micro姗dicnu呲删p硎cle鼬眦laDrsnpFlow、,isIlal础∞ O前言 近年来,微流动器件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 点【1.2】,微流动器件结构和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微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02007,l1072011)及北京T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 基金(x000lOl5201101)资助项目。20l108ll收到初稿.20l11216收到 修改稿 动器件内部的流动特性成为了研究的重要内容【3训, 引起来了广泛关注15剖。已有研究表明,由于流动特 征尺度微小,流体分子间作用力、静电力等表面力 效应相对增强,同时流动还受到微流体器件构型、 壁面粗糙度和浸润性等因素影响,微尺度流动行为 表现得非常复杂,目前还无法对这些复杂流动现象 进行合理的解释【7{】。流动可视化技术是微尺度流动 研究的重要试验恤10J。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万方数据 156 , 机械工程学报 第48卷第4期 (Micro-scaleparticleimageVelocimet】%Micro—PIV) 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尺度流动测量 与显示技术【111,可以实现无干扰、整场、瞬态和定 量的微尺度速度场测量,有效测量的尺度范围为 O.1~100¨m【12J,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分辨率(小于 l“m),测速范围从每秒数纳米到数米,成为重要的 微流动研究手段,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 其他的微尺度流场测速技术,如磷光显示测速【l3I、 光漂白测速[14】、分子标记测速[15】和拉曼散射技术[16】 等,只能获得定性研究结果,也被称作流动定性可 视化研究,其分辨率和测量精度都无法和 Micro—PⅣ相比。 Micro—PⅣ是在PⅣ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两者基本原理相同,都是通过观测流场中散布的示 踪粒子,获得两副或多幅粒子图像,并对这些粒子 图像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到流场速度【17之4|。但是 由于两者的光路及组成部件有重大不同,一般 认为这是两种相互独立流场测速技术【l2,25’26|。最早 利用示踪粒子进行微流动可视化研究的技术也被称 作微尺度粒子跟踪技术(Micro—scalepanicle仃acking, PTv)[2丌,最初被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研究中【28】。利用 PTV技术,TAYLOR等【刀。oJ使用超荧光显微镜对直 径900nm的荧光示踪粒子进行长时间照明观测,获 得粒子运动轨迹图像。这种方法获得的速度场具有 不准确性,分辨率和测量精度较低。目前普遍适用 的Micro.PⅣ技术最早是1998年由SANTnGo【儿1 报道的,他采用汞弧灯对直径300IlIIl的荧光示踪 粒子进行照明,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相机记录离散的粒子图像,并采用互相 关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得到流场速度,测量的窄间分 辨率小于10um。MEINHART【3lJ采用了相同的测速方 法,使用脉冲Nd:YAG激光器对直径200nm的荧 光示踪粒子进行照明,测量了30¨m×30¨m矩形微通 道内的流场,空间分辨率达到0.9um。在以后十多年 的相关研究中,Micr_o-PⅣ技术被广泛采用,并进行 了许多开拓性研究,如三维微流场测量、近壁面测 量(小于100砌)[”书】等,但是这些精密测速技术需 要较强的试验操作经验。这种最先采用的测速技术 成为了一种的微流场测速方法,也称作经典 Micr0一PⅣ【12J。近年来,有关Micro—PIV技术及微流 体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每年发表的文章数 量在不断增长,2010年数量超过l200篇,如图l 所示。目前,Micro.PIV技术已有多篇综述报道112’ 25—26,32-371及图书介绍【7·8,17,381。 本文首先介绍了Micro.PIV系统中关键技术及 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然后对几个重要应用领 域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这些内容进行了总 结和展望,目的是为使上述综述内容更加丰富,让 研究者更快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 1 200 乏 1 000 籁 800 萑 鲫 蓝 400婶 200训 n O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年份 图1 每年文章发表情况(截止到2011.5) 1 Micro.PIV测速原理 Micro—PIV作为一种光学测速技术,一般借助 显微镜系统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显微 物镜是图像获取中的重要光学部件,它具有聚焦激 光和同时收集荧光信号的作用,所以只需要在微流 动器件上有一个光学观测窗口即可。经典 Micro.PⅣ可以实现平面二维速度测量,其测量的 视场范围由显微镜的物镜放大倍数决定,最小放大 倍数为5倍的物镜,视场范围为1衄×1lnIll,最大 放大倍数为100倍的物镜,视场为50pm×50肛m。 目前,其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1LLm量级,通过提 高物镜的数值孔径和放大倍数(如100倍油浸物镜), 甚至可以达到100nm【25】。 Micro.PⅣ粒子图像测速原理如下:在待观测 流体中散布(或流体中已存在)跟随性良好的固体粒 子、液体或气泡,作为示踪粒子,对示踪粒子进行 激光照明,由CCD相机记录连续两次曝光时间间 隔(缸)的两幅粒子图像,将这两幅带有时间信息的 粒子图像一起存储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图像相 关处理技术获得位移(厶),进而获得全场的速度矢 量【12’25'331。应该指出,由于拍摄时可能将三维粒子 位移投射到二维平面,只能实现二维速度测量 1,=厶/出 (1) 但由于微器件特征尺度十分微小,对其内部流 动进行测量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因此,与传统PIV 相比,Micro—PⅣ在粒子图像获取方法、示踪粒子 和图像处理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l21,下面将对这三 方面差别及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2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2.1图像获取方法 2.1.1 Micro—PⅣ基本组成 目前,一般将特征尺度在O.1~100“m的流动 万方数据 2012年2月 申 峰等: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微流场可视化测速技术及应用综述 称为微流动【l⋯,由于采用的示踪粒子直径一般在 50~900m,荧光信号十分微弱.传统PⅣ中的 CcD相机无法直接获取如此小尺度的粒子图像,因 此,必须采用显微观测技术才能够实现。 传统的Micro.PIv测速技术是借助例置显微镜 实现的,整个系统基本组成及原理如图2所示,主 要包括连续或脉冲激光器、cCD相机、同步控制器、 倒置显微镜及微流动器件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入射激光(532nm)通过窄带滤光片并被二向色分光 镜反射,然后经物镜聚焦,对待测微流动器件内部 流场照明,激发散布在微流场中的示踪粒子发出荧 光,该荧光由同一个物镜收集后,通过二向色分光 镜、截止滤光片、聚光镜,最后进入ccD相机成 像,获取的粒子图像再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获 得速度矢量场。Micr0.PⅣ系统实物图如图3所示, 系统中增加了三维电动调节系统,工作台位置可以 实现微米级调节。 霉≯_ §?憔一6ij—卜; I 醺_ ! 哪.、~ 7if鼍亡宅户聂森#一i}:裂 ¨出挖刮器 .1一 敲光瑾故光 一向色静光镜 荧先进光片 聚焦j盎链 荧光 图3 Micr0.PIv实物图(北京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 激光器与传统PⅣ相同,都是使用PIv专用的 双脉冲倍频Nd:YAG激光器(532IlIn),它的脉冲时 间为几十纳秒,脉冲间隔十几纳秒到几秒,但是使 用时功率要小很多,单次脉冲能量低于10InJ,这 种激光器性能稳定,光束质量优越,且易于导入显 微镜光路的优点。另一种替代光源是二极管泵浦激 光器如Nd:YLF,它具有更长的脉冲激发时间,采 用荧光粒子时,可以产生更强的荧光信号。目前使 用的高功率LED光源,需要较长的脉冲激发时间, 只适合测量低速流动。 为获得较高质量的粒子图像,需要高灵敏度(量 子效率高)的ccD相机,一般采用大像素行间转移 面阵ccD相机,具有空间动态范围宽,两帧图像 时间间隔短(200ns之内)的优点。如果荧光信号太 弱,可使用加强型ccD,但是会使得图像质量变差。 采用双快门相机可以将拍摄间隔缩短到l“s,适用 于高放大倍数下的高速流动测量。 Micm.PⅣ一般使用荧光示踪粒子,拍摄荧光 粒子图像。荧光示踪粒子由单色激光(532IlnI)激发, 发出波长更长的荧光。由于微通道壁面及内部反射 和散射的激光信号比激发产生的荧光信号强,必须 在ccD与物镜之间增加截止滤光片(低于570nm), 有效地阻止激光,极大地减小了背景噪声十扰,提高 了图像信噪比。微流动器件一般放置在显微镜工作台 上,而且要求至少一侧是透光性良好的材料,如石英 玻璃、聚二甲基硅氧烷(Pobdilllethylsiloxane,PDMs) 等都是制作微通道的常用材料。同时,观测壁面的 厚度也受到显微镜物镜工作距离的限制。 根据不同微流动观测实验的需要,测速系统的 组成也会有所不同和变化,目前Micm.PⅣ技术已 经此基础上做了许多拓展。目前,传统配置的 Micor-PⅣ已商品化,如丹麦的D蛆tecD”amics公 司,美国的TsI公司和德国的LavisioⅡ公司。 21.2体照明 在传统PⅣ流场测量中,采用片光照明方式确 定待测平面位置,而Micro.PIv采用的是体照明方 式,也有报道采用采用隐失波照明”⋯)。由于激光片 光最小厚度(0.5IIlnl)很可能超出微流动区域截面尺 度,因此,在Micro-PIv中无法使用片光方式定位 待观测流场平面,而是通过调节物镜焦平面位置来 定位待观测平面。体照明中,观测到的流体厚度由 物镜景深决定,它对获得的粒子图像效果有重要影 响。只有在观测平面内的粒子才能对获得的粒子图 像和互相关处理结果有影响,因此也称为互相关深 度(D印tllofcon℃lation,Doc)。OLsEN等04u1和 BOURDON等【4”报道的互相关深度公式‰一zI学【等+訾)1 (2) 万方数据 158 机械工程学报 第48卷第4期 式中,d。为粒子直径,五为激光波长,M为放大倍 数,‰为物镜浸润液体的折射率,d为量纲一的数 值孔径。占为权重极限值,一般设置为0.01。从式 (2)中可以发现,数值孔径d和粒子直径d。对‰c值 影响较大,放大倍数M影响较小,与试验结果比较 符合,测量厚度与物镜参数及粒子直径关系如下表 所示【12】。 表不同参数下测量厚度的试验结果 2.1.3隐失波照明 采用隐失波对微通道照明是一种新的流场照 明技术,最早是由zETTNER等【39】报道的。当光从 较高折射率的介质进入剑较低折射率的介质(如从 玻璃进入液体),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全部 被界面反射,发生全内反射现象。实际中由于光的 波动效应,一部分光的能量会穿过界面到达液体中, 沿界面传播,这部分光就是所谓的隐失波,厚度一 般为100~200nm,远小于物镜观测厚度,如图4 所示142J。这种照明方式可以只照亮壁面附近的粒 子,大大减小了观测平面厚度【39’43埘】,也被称为纳 米PⅣ。采用这种方法,zETTNER掣”l和LI等【44J 分另0对40¨m×40um×O.38“m和154¨m×24“m× 0。2¨m体积流场进行了测量。由于隐失波强度随距 离界面长度的增加而旱现指数衰减,使得照明厚度 不一致,对测量精度有很大影响。同时,由于近壁 面粒子数目相对较少,且粒子在近壁面受到布朗运 动、电场力和粘附现象的影响,为提高测量精度, 图像处理时需要采用较大的积分窗口【43狮】。但是, 当需要研究近肇面流动特性时(如壁面滑移问), 这种照明方式较体照明更加合适。 激茎茎邂微通道 盖辱 ‘:显微物镜 【a) (b) 图4隐失波照明Micm.PⅣ 2.2示踪粒子 Micro—PIV作为一种光学测速技术,要求待测 流体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并在其中散布跟随性良好 的荧光示踪粒子。Micro.PIV采用的示踪粒子比传 统PⅣ要求更加严格,示踪粒子多使用荧光标记的 聚苯乙烯小球ll引,直径一般200nm~2um,根据观 测视场大小合理选择,一般示踪粒子直径越小跟随 性越好。当直径小于lum时,由于布朗运动的影 响将引起测量速度产生一定误差,图像处理时可采 用互相关平均算法减小布朗运动引起的误差。 当研究纳米尺度流动时,POUYA等【46】采用量 子点作为~种新的示踪粒子。与荧光示踪粒子相比, 量子点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其直径非常小,一般2~ 25姗,且不会发生光漂白现象,并多种发射波长 可以选择使用,还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控制其在不同 溶液中的可溶性【4M81。但是采用量子点作为示踪粒 子有三个缺点,即量子点自身具有闪光性,布朗运 动明显和荧光信号弱。Fl迎UDENTHAL等【49】报道 了将多个量子点固定在直径70蛳的粒子表面作为 示踪粒子,可以有效克服量子点闪光性的影响,并 增加了信号强度。 无论选择哪种示踪粒子,都要根据观测微通道 的特征尺度对粒子直径进行优化选择,使其跟随性 好,对流场干扰尽量小,不能堵塞微通道f501。同时, 粒子直径不能太小,要保证其荧光信号足够强,能 在CCD相机上成像,并且有效减小布朗运动影响。 SANTIAGO等I¨】分析了布朗运动引起的随机热噪 声对测速结果带来的误差 %:筚:丢詹 ㈣ 式中,(s2)为粒子扩散的均方距离,△]c=“&为粒 子在&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为当地流速。根据 Stokes.Einstein方程,球形粒子的扩散系数 D:兰 (4)3掣d。 一 式中,七。为Boltzm砌常数,丁为流体热力学温度, ∥为流体动力粘性系数,d。为粒子直径。根据式 (3)、(4),可以指导一定速度下如何选择最小时间间 隔△f和粒子直径d。,才能减小考虑布朗运动误差。 当粒子直径50~500砌,流速低于l删=11/s时,要 考虑布朗运动引起的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曝光时间 减小布朗运动误差。在低速流动时,也可以通过对 判读区中每个粒子的速度取平均后,再对多次结果 进行系综平均,这样布朗运动带来的误差变为了 占=s。/√Ⅳ,Ⅳ为粒子总数,Ⅳ值越大,误差越小。 2.3图像处理方法 与传统PⅣ采用的互相关图像处理技术不同, 万方数据 2012年2月 申 峰等: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微流场可视化测速技术及应用综述 微流动示踪粒子图像处理时需要克服新的难题,如 布朗运动影响、粒子浓度低、图像质量差等。由于 微流动的特征尺度较小(0.1~100pm),流动雷诺数 一般较小(几十或更小),流动一般近似为稳定流动 或周期性流动,所以可以采用系综平均方法或称为 相关平均方法p”。此方法首先在每个测量点处对相 关函数进行系综平均,再寻找相关峰值,用平均的 相关函数计算速度矢量H“”J。这种方法增加了影响 平均相关函数的粒子数目,提高了处理结果的准确 性.粒子对数目对相关平均处理峰值的影响如图5 所示mJ。一般试验条件下,采用判读区为“像素x “像素时,粒子对数目至少为50,即可保证结果 lOO%的可信度””。粒子浓度较低或图像噪声较高时 数目还需要增加。相关平均方法还可以提高 Micro.PⅣ的空问分辨率削。获得垂直焦平面方向的 多层二维速度场后,可以进行三维速度场重建1.“。其 他如图像重叠技术、背景噪声消除技术也是 Micro.PⅣ常常用到图像处理技术,许多文献对 Micro.PIv图像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I‘⋯,近 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对较少。 .曲峨妒4岭篮心 t町粒r砧鼓为j 恸越于刈数为I’ ~q舡r砧教为。 图5粒子数对相关平均函数峰值的影响 3 Micro.PⅣ测速技术进展 Micr0.PⅣ技术最初研究的主要是二维流动情 况,在测速技术上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其应用领 域还在不断扩展。随着Micm—PⅣ技术自身的发展, 为了克服传统Micro—PⅣ只能测量定常或周期流动 二维速度场的局限性,许多新的全流场测速技术成 为Micfo.PⅣ技术研究的重点。 3.1 2D平面测量 文献报道Micro-PIv二维平面测速的空间分辨 率已经可以达到100nm【“J。虽然二维平面微流场测 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微尺度下影响因素 的不确定性及无法量化控制影响因素等原因,针对 具体问题的测速试验,还是要求丰富的微流动试验 操作经验。目前,Micro-PⅣ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成 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矩形截面微通道测速p““J、 粘附细胞周围流场测速p”、喷墨打印机喷头内瞬态 流场测量【删、超声速微喷管测速【6”、微通道混合陋】、 微流动传热【63l、微流控芯片、电渗流测速o”“J、血 流动力学p”以及生物流体力学I饷1等。 3.2微流场全场测量 在二维平面测速基础上,Micm.PⅣ微流场全 场流动测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多二维平 面扫描、数字全息技术、立体Micro-PⅣ、敖焦数 字图像测速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 对于定常或周期性流动,全流场信息可以通过 移动显微物镜实现对多个二维流场的扫描获得。 POM眦R刚测量了2=1.8岬1::-2.6llm,z-3.5岫 和z=4.4“m不同平面内的粘附细胞周围的二维速 度矢量场,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误差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李战华课题组采用PI纳米 位移系统对物镜垂直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物镜焦平 面的移动(1¨m级),实现不同平面的矩形微通道测 速⋯J。与焦平面垂直方向(z1的速度分量可以通过 对不可压缩连续性方程积分获得Il2】 ra。 A,、 w=l豢+詈l惦一毛)+,∽力(5) L甜砂/ 式中,,(J,y)为任意积分函数,可以根据边界条件 来确定,如z=O时,1.卸。 数字全息技术在微流动研究中的应用最早是 由YANGml开始采用的,他采用感光树脂底片记录 后台阶流动的三维粒子图像。sArEKE等16”报道了 一种全息粒子图像跟踪方法,通过跟踪直径 92 pm微细管中每个l“m直径的示踪粒子进行三维图 形重建,获得了104个不同位置的三维速度矢量, 其试验测速系统如图6所示。ⅪM等””对这种技术 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种方法需要采用较大景深的物 镜,并且对每个粒子单独跟踪,缺点是粒子浓度相 对较低,获得的速度矢量有限。为了增加图像中的 粒子浓度,s胍NGl7”测量了体积厚度为l~10mm, 直径为0.75¨m和3.2¨m粒子图像,观测到的粒子 数目约为l000个。DILEONARDO等【”J结合多个 光阱技术,通过光阱控制粒子探测不同位置的三维 速度矢量。 传统立体PⅣ技术可以采用两个ccD相机拍 摄一个片光平面内的粒子图像实现三维测速17⋯,但 是立体Micro—PIV技术更加复杂。由于在立体 Micro.PⅣ是通过显微物镜成像的,要获得较高的 空间分辨率就需要采用较大数值孔径的物镜,而较 大数值孔径的物镜的光束与光轴的倾角较小,影响 了垂直速度测量的精确度。采用较小数值孔径 (脚.14,d=o.28)的物镜,LNDⅪ玳等I州首次报道 了采用立体Micro_PⅣ技术对T型微混合通道的三 维流场测量,测量区域为800¨m×200¨m.雷诺数 为120,空间分辨率为44pm×44肛m×15岬,连续 测量平面的间距为22岬,其系统结构图如图7所 示。立体Micro-PⅣ不但结构复杂,而且为了增加 万方数据 机挂工程学报 第48卷第4期 藤 ■—卜少 W:YLr澈光器 微流羟芯J} 量严蕊咽 ■—k 儒r丽 图7立体Mic”PⅣ系统结构示意图 纵向测量深度,多采用较小数值孔径的物镜,限制 了测量精度,同时测量精度还受到两幅图像重合区 域面积的影响。B0uRDON等【4”将计算机数值模拟 结果和立体Micro.PⅣ试验结果相比较,研究了微米 级后台阶流动行为,试验空间分辨率达到10¨m× 10¨m×10pm。 与立体Micro.PⅣ复杂的光路结构相比,散焦 数字图像测速(DenⅪJsingdi西诅lpanicalimage velocinle廿y,DDPⅣ)技术光路相对简单。Y()oN等uM 采用DDPⅣ对微米级后台阶流动进行测量,对2000 个体积矢量进行平均处理,分辨率达到5岬l×5¨m× 1pm。PEREIRA川采用直径2pm的示踪粒子对体 积400“m×300“m×150Hm的液滴蒸发时的内部流 动进行三维测量,对单个粒子空间轨迹进行三维重 建,再现了蒸发过程中液滴内部的复杂流动过程。 PARK等⋯1采用单一光圈成像系统,对直径500llm 荧光粒子流过球形障碍物的粒子图像进行了观测。 Micm—PⅣ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相结合, 同时照明并记录同一位置的粒子,获得共聚焦粒子 图像。由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的平面厚度更加薄, 只有观测平面上的粒子才能成像,有效地滤除了背 景噪声,提高了信噪比。这种技术晟早是由蹦RK 等口”报道的,他们利用荧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 内径100¨m的圆管内流动进行测量,并对常规荧 光显微镜图像和共聚焦图像进行了比较,如图8、9 所示。试验中采用了直径200m的荧光示踪粒子, 物镜放大倍数为40倍,可以明显看出共聚焦图像背 景噪声更低,信噪比高,图像质量更高。但是利用 常规荧光显微镜,采用较大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物 镜(朋;60,扛l4),也可以明显提高信噪比和图像质 量。同时,由于共聚焦成像时每次只能获得一点的 粒子图像,获得二维平面图像需要对平面各点进行 扫描,这就限制了共聚焦图像技术只适合较低流速 的测量。而且共聚焦显微镜系统一般包括Ni口kow盘 等复杂部件,使得光路十分复杂,硬件设备昂贵。 共聚焦图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提高垂直焦平面方向 的空间分辨率。由于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生物研究 广泛应用,结合Micr0一PⅣ技术,共聚焦图像测速技 术在微流动诊断【7⋯,血液流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项色讣光 带遁滤光} o▲。。洲机 图8 商速荧光其聚焦扫描砬微镜 (a)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 图9两种不同显微镜图像 4应用领域研究进展 Micr0-PIV在微流体器件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两方面:微流体基础物理特性 研究,包括近壁面流动特性、电渗流等:微流体控 耄!擀\.皇 乞一 ≮.、. 馘 一 ●■盈:=====]∥Z岁|确削燮一●●t¨m≮≤生 万方数据 20J2年2月 申峰等: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微流场可视化测速技术及应用综述 16l 制技术,包括微流体器件优化及多领域应用研究。 4.1近壁面流动 微尺度下,面积与体积比值增大,流动呈现出 许多与宏观尺度不同的流动特性,微流体在近壁面 区域或固液界面处的流动行为对微尺度流动特性产 生重要影响,成为微流动物理特性研究重要内容¨“。 液体近壁面滑移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8l“】。 Micm.PⅣ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还需 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在近壁面区域,流场速度梯 度大,流动切应力大,示踪粒子易发生迁移,致使 Micfo-PⅣ的测量精度下降。长时间试验观测时, 由于粒子容易粘附在壁面上,当对近壁面速度进行 观测时的可视化效果降低。 Micro.PⅣ是进行壁面形貌及近壁面流动特性 研究的非接触的定量测量手段。sToNE瞰l采用2D Micro-PⅣ对垂直壁面的形貌进行测量,空间分辨 率达到几十纳米。基于无滑移假设,ROSSI等断1 采用多2D平面测量方法,将测量的空间速度场进 行外推,对内皮细胞壁形貌进行了重建。 n也nⅢW^=y等¨“删采用Micm-PⅣ对疏水表面微 通道的表观滑移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试验数据对滑 移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JosEPH等【s91也采用对二 维平面测量方法,多对不同玻璃表面的滑移长度进 行了研究。李战华课题组利用自行研制的 Mic0-PIv,Pn,,对光滑亲水玻璃和疏水PDMS微通 道近壁面(250nm~1.5¨m)速度进行了研究,得到 的经过修正的滑移长度分别为10m和70nIn即J。 将隐失波照明和Micm.PⅣ相结合的微流动近 壁面速度测量技术或称为纳米PⅣ(nPIv)技术也有 报道【8l,⋯”。HuANG等阮”1采用隐失波对近壁面 流场中示踪粒子进行照明,只有玻璃近表面距离 (100~200咖)的荧光粒子被照明,获得的微通道中 去离子水近壁面滑移长度为96nm,如图lO所示。 GAI等p”采用^DNA分子作为示踪粒子,通过隐失 波照明和激光照明的转换,可以同时测量近壁面和 中问区域流场。sADR等m1利用nPIv技术对电渗 流近壁面流动进行了研究。GuAslD等m1报道了运 用隐失波和示踪粒子技术的近壁面温度场测量方 法。肇而滑端问顾尸J右名笛文献报道【81.83。Ⅷ. 荧光粒子溶荫 影响壁面滑移的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表面 亲疏水性、纳米气层、流体剪切率、表面双电层、 近壁面粘度改变和流体分子特性等。至今,对滑移 长度及其影响因素仍没有一致的结论f67】,但是随着 测量技术的进步,测速结果的更加精确,发现滑移 长度越来越小,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还需要进一步 的试验验证,这对Micro-PⅣ近壁面测速技术提出 了严峻的挑战,需要Micro.PⅣ技术的不断改进。 4.2电渗流 动电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微流体器件操作中p】, 如使用电渗流控制微流体运动【6+“,”,电泳分离粒 子或分子等p”。目前,Micfo-PⅣ是研究微器件内 部动电流动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 于揭示电动流动的物理现象的本质或分析微流体器 件的性能。由于粒子容易受到电泳和介电泳作用而 发生迁移,当研究粒子实际运动时,可以通过 Micro-PⅣ直接观测即可。当不需要很高的测量精 度和分辨率时,可以采用染料进行流动可视化观测, 或采用分子标记测速方法(Mol妇娜蛳g veloc抽e扛y'hfrW⋯。采用MiⅢ卜PⅣ对流体测速时,必须提前进行系统标定。DEⅥ蝎EN衄卸畔删叫 对粒子表面和微通道壁面的Zcta电动势分别进行 了测量,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真实的流体流动速度。 1沮N等p”报道了对粒子和微通道的zeta电动势进 行同时测量的方法。BOwN等F1采用两种颜色示踪 方法,对直流电驱动的DNA溶液流速进行了测量。 但是,由于粒子受到电场作用,当研究微流体实际 运动时,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测量粒 子相对溶液流体的速度,需要使用Micro.PⅣ测量 粒子速度,并结合MTv方法测量流体速度。 Micro.PⅣ还可以研究与动电现象有关的其他 问题,如动电流动产生的内部压力梯度特性【9”,焦 耳热对电渗流速度的影响酬,电渗流驱动的微通道 混合特性【”,2“,电渗流流场中的微小涡胞结构‘1叫, 电场力控制的液滴流动Il“J等。采用MicnPⅣ, wN等ll”1分析了液池模型对矩形微通道电渗流的 影响,STUDERI””对直流电动泵的驱动性能进行了 分析优化。 4.3徽混合 微流体器件混合是许多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基 本过程,如磁流体力学、动电流动不稳定性、化学 反应等。由于微流动多数情况下为层流,不易实现 流动混合,只有在两种液体界面处发生扩散混合。 为此,需要人为地增加混合过程,目前较多采用被 动混合方法,即改变微通道构型来控制流体流动状 态,增加流体混合区域,如交叉通道混合[62】、T形 万方数据 机械工程学报 第48卷第4期 通道混合‘”t“】、弯曲通道混合120,10”、Tel∞阀结构 增加混合【1唧和增加壁面微结构⋯”增方法。 Micro.PIv被应用与测量微混合器件内部流动 过程。BOTTAuscI等‘⋯。109】对微混合器件内部的瞬 态流动和混合效果进行了研究,在主通道雷诺数 R魂.6情况下,对主通道与次通道接口处的流场结 果进行了观测。HOFFMANN等“”1分别采用 Micm.PⅣ和显微激光诱导荧光(¨一LascriIIduce nuorcsc%ce,¨LIF)技术,对胄F160时的T形微混 合通道的浓度场和速度场进行了分析。LⅨDⅪ狲 等【“l发展了基于多二维平面测量的三维重建 (2D.3C)技术,对胄F120时的T形微通道流场进行 了测量,重建的三维速度场如图ll所示。由于微通 道构型一般比较复杂,混合时多为三维流场结构, 三维测速试验操作比较复杂,要求专业试验人员和 更精密的Mic∞.PⅣ设备。 图11 PDMS微通道内部了生理盐水和血液流动行为进行 了研究。利用高速Micm—PⅣ,suGII【l”1通过测量 红细胞和血浆速度,对微循环中的血液流变性进行 了研究。ROsSI等”“1对血液流动对内皮细胞的作 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测量多个平面内的速 度分布,对细胞几何结构进行了重建,并获得了个 平面内单个细胞的壁面切应力,如图12所示。 vE№旺M^}IN等””测量了不同时刻孵化中鸡胚胎 的心脏血流速度,结果如图13所示。 獬;橇 . 鼍譬2:=. 一{9 n7 0R 0q J O 4.4生物流体 目前,许多微流体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始关注 活体组织内部流动行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内部存在 许多微流动行为,如毛细血管流动、生物化学反应 和细胞内部物质输运过程等I⋯J。由于Micm.PIv是 一种非接触测量技术,不会干扰活体组织正常工作 状态,成为活体组织内部流动研究的有效工具。 suGⅡ等【l”1利用活体显微镜和高速摄像机,对小鼠 肠系膜细动脉中的红细胞流动速度进行了测量。 JEONG等【“31研究了血液流过肠系膜毛细管时的脂 质体的流动。同时,活体Micro.PⅣ技术还被用来 研究蛋黄胚胎内部流动陋⋯】、心血管缺陷㈣⋯61等。 此外,Micr0.PⅣ也是微流体器件和微流体芯 片上进行活体研究的重要手段⋯7⋯”。ⅪM㈣J研制 了一种微流体器件进行细胞培养试验,用 Micm—PⅣ对不同流速下的培养效果进行了分析。 woNG等”刈测量的DNA分子变形时微流体器件 内部的速度场。利用侧面观测的Micr0.PⅣ系统, LEYTDN—MANGE【“”对内皮表面细胞外的流动进 行了定量分析。LIMA【122】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对 融表嘶形筑承建及切应山分南 皮细胞培养特性 图13鸡胚胎心脏血流速度测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活体组织内部流动研究 时,要求组织表面具有较好的透光性,需要对待测 组织进行一定的生物及化学处理。同时,在微流动 器件上观测的活体流动行为,与生物体真实流体行 为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4.5液滴与气泡 微通道内运动液滴或气泡与不相容的溶液形 成两相流在微流体器件或微流控芯片中有许多应 用【12””。虽然宏观尺度下的液液或气液两相流已 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微尺度下两相流特性, 特别是表面浸润性、毛细管数等因素对液滴或气泡 稳定性及可控制性的影响,还需要更深入研究,并 将为微流体化学反应、微尺度扩散、多相分离及数 字式微流控芯片设计,提供优化指导。 Micro.PIv测量微液滴内部的流动行为要求更 复杂的试验技术。首先,由于液滴运动时前后端存 在弯曲界面,必须保证外部液体与液滴的折射率一 致,才能防止视场光线扭曲。其次,必须精心选择 j- 1置 M 蠢∽鞋t 一 ㈣~懿豫母。 靠m√一曩_ 万方数据 2叭2年2月 申 峰等:显微粒了囤像测速技术——微流场可视化测速技术及应Ⅲ综述 示踪粒子,保证粒子在液滴和外部液体内散布均匀, 并具有较好溶解性。并防止粒子在两种液体界面处 聚集或结块。 KINOsHITA等【1283采用共聚焦Micm.PIv.研 究了数字式微流控芯片内硅油中的水滴或甘油滴内 部的流动行为,如图14所示,为距离壁面12~50um 平面的速度场,芯片上的PDMs微通道截面尺寸为 100¨m×58pm,通过多个平面扫描获得速度场后, 利用连续性方程得到了垂直平面方向的速度,最后获 得了液滴3D速度场,空间分辨率为9.1pⅡ1)(9.1pm× 2um。采用相似的方法,sARRAzIN等””J对不同 矩形截面微通道内液滴内部流动进行了测量分析。 逶避 灏麟 嘲鼢 sTEIJIN【”⋯研究了T形微通道中气泡的生成过 程,对气泡的引入与分裂过程中流场不同高度平面 内的速度进行了测量。wANG【l”1研究了两液滴合并 过程的混合特性,采用Micro—PIv对液滴内部流场 进行测速,同时采用荧光染料可视化方法对浓度进 行测量。ⅪONG等【l”1详细研究了微通道两相流中, 不同粘度液体对气泡分裂过程、气泡长度、产生频 率等的影响。FRANK【l"1采用Micro.PIv对牛顿流 体和非牛顿流体中二氧化碳气泡增大过程中的外部 流场进行了测量。 5结论 目前,Micm—PIv对低雷诺数下的二维平面微 流场测速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已经达到相当高 的空间分辨率(100nIn),成为微米尺度流动测量的 常用技术,在微流体器件、生物、化学等许多领域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微尺度影响因素的 不确定性和无法量化控制的特点,Micro.PⅣ微流 动测速研究还缺乏量化标准,试验重现性不高。 Micm.PIv测量精度同时受到示踪粒子、待测流场 和Micm.PIv设备分辨率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试 验还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研究人员。虽然 Micm.Plv平面测量的理论和技术已经发展比较成 熟,但是测量体积的深度问题还没有取得统一的结 论【52’1⋯3”。同时,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对Micm.PIv 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如近壁面测速研究,特别是 边界滑移问题研究中已经遇到了技术瓶颈。这些难 题的克服将成为Micm.PIv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虽然Micro.PⅣ的未来发展很难预测,但是可 以看到随着照明光源f如激光1性能的不断改进,同 时,ccD和cMos相机灵敏度、采样频率的提高 及读出噪声的降低,图像获取技术的将不断进步。 同时,一些新的Micro.PIv测速方法和技术也在不 断发展,如高速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散 焦技术陋76。7,”⋯、立体显微技术”1·74,“1】及全息摄 影技术㈨7014”。这些新技术使得系统结构更加复 杂,操作难度更大,对试验操作能力要求更高。 全流场测速技术研究成为Micm—PⅣ研究的重 要内容,各种全流场测速技术各有优点,同时使用 时受到1定条件限制。通过调节物镜垂直距离实时 获得多个二维平面速度矢量场,进而可以获得全场 速度。然后,为了获得三维速度分量,可以通过连 续方程积分方法、互相关函数峰值分析方法或者跟 踪粒子三维运动轨迹方法实现。按照目前发展速度,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将实现基于多个■维平面速度 场的三维速度场重建技术【l⋯。 随着微流体器件、微流控芯片及MEMs技术在 生物、化学、医学等方面应用的不断扩展,Micm.PIv 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微尺度流动的手段,其应用领 域研究也将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化学、医药、生物 流体、微尺度气体流动和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发挥 作用。同时Micm.PIv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并在目 前研究的难点问题上取得进展,如两相流界面处速 度测量技术,壁面滑移及电渗流测速中粒子精确测 速方法等。 参考文献 【1]ROBERTcRw,ANDREwJ D.Microntlidjcs: Exploiti“gel印han忸in血eroom【J】Na"e,20】0,464: 839-840. 【2】STRoCKAD,DERTINGERSKw.Chaodc舢xerfor microchannels[J】Sciellce,2002,295:647—651 【3】s1DNEHA.EngilleeringnoWsi11smaudevices: 万方数据 164 机械工程学报 第48卷第4期 Microfluidicst0啪rdalab-∞-a-chip明.Annllal脚iew ofFluidMech觚ics,2004,36:38l_411. 【4】BEEBEDJ,MENSINGGA'wALKERGM.Physics andapplicationsofmicrofluidicsinbiology【J】.Annml ‘ ReViewofBiom础calEngineering,2002,4:26l-286. 【5】KUMARCS.Microfluidicdevicesinn柚otcchnology: AppIications[M】.Hoboken:Wilcy,201O. 【6】IⅡRBYBJ.Micr0-柚dn锄oscaIenujdmechaIlics: 砀唧oninnlicr0觚dicdevices【明.Singapore: C锄bridgeUnivers时Pr豁s,2010. 【7】LIPCH.Micronuidiclab.on.a-chipforchenlicaIand biol0百calamlysis柚ddiscoVery【M】.B0ca勋con:cRC Press.2005. 【8】COLINS.Micronudics【M】.L枷don:JoIlllwiley&so璐, 2010. 【9】KAKACS,KOSoYB. MicrofIuidicsb舔ed microsystems:FmldamentaIsandapplications【M】. Nem叫胡ds:Sp血g%2010. 【lO】SINTOND. Mi啪∞alcnowvis岫lizali帆阴. Micronuidics锄dN柚onuidics,2004,l:2-21. 【1l】SANTIAGoJG.AIIlicmparticleimageveIoc咖 systcm[J].Exp.Fluids,1998,25:316.319. 【12】wERELEYST,MErNHARTCD.融entadv粕cesin micro-particleiImgeVelocimet叮叨.A皿IlalReviewof FlllidMechanics.2010.42:557—576. 【13】GENDRJCHCP.Molcculartaggingveloc咖and oⅡlerapplicacionsofanewphosphorescentsupr锄olecme 叨.Exp.F1uids,1997,23:36l一372. 【14】MOSIERB P。 MOLHOJ I, SANTIAGoJ G. Photoble∞hed.nuo嬲ce∞eimagingformicroflows四. Exp.Fluids,2002,33:545—554. 【15】GARBEcS,RO删NK.A丑opticalnowMTVba∞d techniquefbrme舔响gmicronuidicnowin也epresence ofdi觚si蚰锄dTayIordispe培i∞阴.Exp.F“ds,2008, 44:439—450. 【16】RoEndANNK.Micro—flow孤alysisb)rmolecul盯 talggingvelocim酏叮锄dplanarR丑m姐一scattering叨.Exp. Fluids,2008,44:419.430. 【17】RAFFEI,M,W也I,王’RTC,WEI也U’Ys,cta1.ParticIe imagevclocime虹y:Ap托ctic“gllidc【M】.NewYod(: sp血ger,20lO. 【18】N【AFFELM,、ⅣILLEI己TC,、ⅣERELEYS T,etaI. Paniclei眦gevelocimeny:apmcticalguidc【M】.Ne’jlr Yark:Springer'2007. 【19】ADRIANR J. P枷cleimgevclocime仃y【M】. C锄bridge:c觚炯dgeUniVers时Press,2011. 【20】sCm的DER^wⅡ,LEl盯C.嘣clei砌lgcvclocime缸y: NewdeVel叩雠ntsandrec钮tapplicatio嬲【M】.New Yod(:S砸nger'2008. 【21】STANIsLASM.眦icleimagevelocime时:Progress toHⅢdsindu嘶alapplic撕on【M】.Nethen锄ds:Ⅺu、v盯 AcademicPublishers.2000. [22】范洁川.近代流动显示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02. FANJiechl岫咀.Mod锄flowvi吼ml妇tion【M】.Beijing: NationalDef钿cehdu缸alP∞ss.2002. [23】唐洪武.现代流动测试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9. TANGHong、Ⅶ.M0demflowme斓鹏menttechnology 柚dapplication[M】.Beijing:sci锄cePress,2009. [24】段俐,康琦,申功忻.PⅣ技术的粒子图像处理方法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26(1):79.82. DUANLi,豇~NGQi,SHENGong】【in.Irnageproccssing me也odofPⅣtechrIique明.JoumalofBeij堍unive娼it), ofAerom嘶cs粕dAs廿on砌cs,2000,26(1):79·82. 【25】LNDKEN民RoSSIM. Micro-panicleilllage vclocimeny(mPrv):Rec锄tdevelopm∞ts,applicalio鹪, 锄dgIlideli∞s[J】.LabChip,2009,9:255l-2567. 【26】王吴利,王元.Micro—PⅣ技术一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新 进展[J】.力学进展,2005,35(1):77—90. Ⅵ,ANGHaoli.Ⅵ狐NGⅥ脚.Micr0·PⅣ:Anew deVelolmlentofparticleimagevelocime仃y【J】.AdV缸ces inMechanics,2005,35(1):77—90. 【27】PETERSONSD.骶—dim黜ia∞lpanicle仃粥king usingmicro-particleimageVelocimetryhardware【J】. Me嬲.Sci.1khn01.,2008,19(11):115406. 【28】TANGELDERGJ,SLAAFDW.、,cloc时pmfilesof bloodplatclets卸dr耐b100dcellsnowinginart舐olesof 舭mbbitme咖【J】.CirculationResearch,1986,59: 505.514. 【29】TAYLORJ八Ⅵ孔mGES.Imag吨ofhydrodymIIlic 锄d elecn’okineticnawprofilesfi)rcapill撕es叨. Anal蜘caIChelIlis仃y,1993,65:2928—2932. 【30】BRODYJP.BiatechnologyatlowReynoldsn瑚1be硌[J】. BiophysicalJo岫l,1996,
/
本文档为【显微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微流场可视化测速技术及应用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