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阿特伍德小说_盲刺客_对哥特式小说的戏仿

2012-06-27 2页 pdf 24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42728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阿特伍德小说_盲刺客_对哥特式小说的戏仿 14 安徽文学2 0 0 9 年第 期9 文 学 评 论 浅谈阿特伍德小说《盲刺客》对哥特式小说的戏仿 ◎孙靖丽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 《盲刺客》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小说中哥特式元素的分析,揭示 阿特伍德对哥特式小说的戏仿,作者认为,阿特伍德借用哥特式小说模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颠覆它。 关键词 阿特伍德 《盲刺客》 戏仿 文章编号 1671-0703(2009)09-014-02 一、引言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皇”。她以 ...
浅谈阿特伍德小说_盲刺客_对哥特式小说的戏仿
14 安徽文学2 0 0 9 年第 期9 文 学 评 论 浅谈阿特伍德小说《盲刺客》对哥特式小说的戏仿 ◎孙靖丽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 《盲刺客》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作之一。作者通过对小说中哥特式元素的分析,揭示 阿特伍德对哥特式小说的戏仿,作者认为,阿特伍德借用哥特式小说模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颠覆它。 关键词 阿特伍德 《盲刺客》 戏仿 文章编号 1671-0703(2009)09-014-02 一、引言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皇”。她以 多产和先锋的实验手法誉满全球,其小说被认为是“后现代 主义的矛盾性的集中表现”。《盲刺客》发表于 2000年,同年 获英国布克奖。小说的结构奇巧复杂,大故事里套着一个中 故事,中故事里又套着一个小故事。小说一开始,妹妹劳拉 就在车祸中死去;姐姐艾丽斯生活在死者的阴影中,不断回 忆着快要湮没的往事。故事中的另一个故事描述了二十世 纪三十年代,一个富家小姐和一个逃亡中的穷小伙子的充满 危险的恋情。当这对恋人在租借的房子里频频约会的时候, 两人想象出了发生在另一个星球的故事,小说中的第三个故 事。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互文性通常是后现代作家采用的一 种重要的文本策略,是他们挑战写作和社会传统规则的工具, 戏仿则是这一文本策略的主要表现手法。琳达·哈琴指出, “戏仿——通常称为讽刺性的引用、仿作、挪用或者互文性 ——经常被它的贬损者或支持者认为是后现代的精髓。”在 她看来,后现代主义者对过去程式和形式的继承在戏仿中得 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哥特式小说是“一种散文式小说,源于是霍拉斯·沃波 尔《奥特朗托堡:一个哥特式的故事》——小说的副标题指出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这种小说题材在十九世纪初期达到 全盛。”哥特式小说中的故事通常发生在中世纪或者一个天 主教国家,尤其是意大利或者西班牙。传统意义上的哥特式 小说的特征如下:故事通常发生在一个阴森的城堡中,其中 有潮湿的地牢、纵横交错的暗道等;故事围绕着一名无辜的 女性展开,这名女性往往会遭受到一个残酷的恶棍的迫害, 其中充满了诡异神的色彩、神秘的失踪和其它一些超自然的 因素。这种小说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神秘和恐怖的 描写要从而激起读者的恐惧感。 二、《盲刺客》中的哥特式元素 首先,笼罩着《盲刺客》这部小说的阴霾的气氛与哥特式 小说所营造的阴森恐怖氛围十分相似。在《盲刺客》里,艾丽 丝和劳拉在阿维隆——一个古老阴森的维多利亚式城堡里 长大,这座城堡“有一条弯曲的私家车道,一座矮胖的哥特式 塔楼。”事实上,阿维隆已经成为这个古老家族逝去辉煌的象 征。在这座庄园里,圣洁虔诚的母亲由于难产撒手人寰;饱 受战争创伤的父亲成日以酒为伴,自暴自弃;一个接一个的 性格怪异的家庭教师走进庄园又离开。除此之外,死亡始终 笼罩着整部小说。小说伊始,艾丽丝回忆道,“大战结束后的 第十天,我妹妹劳拉开车坠下了桥。”小说最开始的三十页内 就以讣告形式宣告三个人的离世,其中包括艾丽丝的丈夫理 查德,女儿艾梅和理查德的姐姐威尼佛莱德。豪威尔斯所也 指出,“死亡的阴影笼罩着《盲刺客》,在这部小说中,许多人 物形象是通过讣告形式进入读者的眼帘。”这也为小说营造 出一种灰暗阴森的氛围,哥特式小说激发读者恐惧心理的目 的在小说一开始就成功了。 其次,男性暴力在哥特式小说中也很常见。在《盲刺客》 中,男性暴力经常威胁着蔡斯姐妹。当她们还是孩子的时候, 爱丽丝和劳拉饱受家庭教师厄斯金先生的欺凌和羞辱。“厄 斯金先生的教学方法直截了当。他既抓我们的头发,又扯我 们的耳朵。他用尺子在我们手指旁的课桌上猛敲,有时就直 接打在我们的手指上;如果他被激怒的话,他还会打我们的 后脑勺。”此外,理查德是小说中塑造的另一个对女性构成威 胁的人。蜜月伊始,理查德便控制了艾丽丝的一切,他甚至 决定艾丽丝是否有权得知自己父亲去世的消息。艾丽丝白 天如行尸走肉,夜晚则成为理查德疯狂发泄的对象。妹妹劳 拉也未逃出理查德的魔爪。幼年丧母的劳拉沦为理查德的 玩物,他有权宣布劳拉变疯,有权把她囚禁起来强迫她堕胎, 而所有一切只是为了他的声誉和政治前途。蔡斯姐妹成为 男性暴力的牺牲品,而造成她们悲剧的社会也应该引起 人们的注意。 另外,传统意义上来讲,哥特式小说通常会涉及男女主 人公的浪漫爱情。劳拉的《盲刺客》中讲述了一对无名男女 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备受家庭禁锢 的角色,而“他”则是一个居无定所,受政府通缉的政治犯。在 频频约会中,他们相互安抚,一同逃避到一个想象的外星球。 在他们编织的这个有关外星球的科幻故事中,有一个盲眼杀 手与一位就要成为祭品的少女相爱,并最后选择逃离自己的 城市。由此可见,哥特式小说中的充满传奇、充满冒险的爱 情故事在《盲刺客》中也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三、对哥特式小说的颠覆 《盲刺客》吸收了许多哥特式小说的元素,比如阴森的气 氛,男性的暴力和冷漠以及充满冒险的爱情故事,然而又很 难把它定义为严格意义上的哥特式小说,因为阿特伍德在借 助哥特式小说模式的同时又颠覆了它。 首先,《盲刺客》戏仿了哥特式小说中的传统人物形象模式。 通常,哥特式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通常是外表柔弱但内心勇敢,而 且总会遇到一个代表着残酷和邪恶的迫害者。(下转第 17页) 17安徽文学2 0 0 9 年第 期9 文 学 评 论 生命最主要的特性就是美,美是生命的特质,是生命的必 需品。没有美生命就会枯萎,有了美,生命才具有“神性”光 辉。沈从文正是在生命中发现了美,发现了“神”;才会对一切 生命十分倾心,对具有“神性”的生命予以诚挚赞美与肯定,对 压抑破坏毁灭生命的行为则表现出愤怒谴责。然而,生命是 美丽脆弱的,且无法逃避死亡。“帝王蝼蚁,华屋山丘,一刹那 间即不免同归消灭于乌有之乡。任何人对死亡想要逃避,势 不可能。”沈从文“爱有生一切”的思想,建立在对生命的独到 体悟基础上。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使沈从文对一切“向死而 在”的生命充满感动和敬意,而且他还看到积极发展生命与实 现“生命永生”的关系。因为“生命”只有处于无休止的努力奋 斗之中,向着“人类远景”即生态和谐的生存境界凝眸奋进,生 命的价值才会实现,生命就会具有“神性”。由此沈从文通过 对感性生命瞬间的表层价值体悟达到对生命永恒价值的确 认,在他眼中“生命”就与一般意义上的生命不完全相同,它超 越生活且最终指向生存的终极意义,即“生命神性”和“生命永 生”。如此,他那“爱有生一切”的思想就对囿于“生活”而非本 己生存的“生命”充满关注和隐忧,而对“生命神性”和“生命永 生”执着向往与追求,并体现出他对人类生命生存的终极关 怀。其实他在赞美湘西苗族人民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的同 时,也对他们未来命运充满深深关切和隐忧。他曾悲悯地说: “这地方人将来的命运,虽生活与自然相契,若不想法改造,却 将不免与自然同一命运,被另一种强悍有训练的外来者征服 制驭,终于衰亡消灭。”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沈从文的伟大之 处在于,始终以饱含深情和忧患的目光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 和生存处境。他那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执着关注,绝非是出 乎文人的浪漫情绪和情感冲动,而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和世界远景的超前忧患意识的显现,是对人类和自然万物“诗 意地栖居”的一份本真的向往。 参考文献: [1]沈从文.箱子岩.沈从文文集(第 9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2]沈从文.绿魇.沈从文文集(第 10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3]沈从文.水云.沈从文文集(第 10卷) .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4]沈从文.沈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文集(第 11).广州:花城 出版社,1984. [5]沈从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沈从文文集(第 10卷).广州:花城出 版社,1984. [6]沈从文.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沈从文文集(第 9卷). 广州:花 城出版社,1984. [7]沈从文.美与爱.沈从文文集(第 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8]沈从文.潜渊.沈从文文集(第 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9]沈从文.小说作者和读者.沈从文批评文集.珠海:珠海出版社, 1998. [10]沈从文.凤子.沈从文文集(第 4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上接第 14页)《盲刺客》中的艾丽丝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拯 救家族,柔弱的她勇敢地选择嫁给大她十几岁的企业家理查 德,肉体和心灵受到双重折磨。然而与传统哥特式小说中女 主人公所不同的是,艾丽丝柔弱外表之下掩盖着一颗残酷的 心:她对自己丈夫伸向劳拉的黑手视而不见;她在和劳拉的最 后一次谈话中透露了自己和妹妹所深爱的男人亚历克斯的情 人关系,最终把绝望的劳拉推向死亡;她在获悉理查德强暴劳 拉的真相以后,不动声色地以劳拉的名义出版《盲刺客》一书, 暗涉事情的真相从而断送了理查德的政治前途,也葬送了他 的性命。由此可以看出,《盲刺客》中无辜的受害者同时也是 一个狡邪残酷的谋杀者。除此之外,小说也借鉴了哥特式小 说常有的情节,即由一连串的线索牵出一个大家族的秘密。 《盲刺客》中也展示了艾丽丝对劳拉后留下的一本笔记的成功 解读,这一次,艾丽丝把自己从一个“天使”变成了具有反叛和 探索精神的侦探。 其次,小说颠覆了传统哥特式小说中爱情故事的结尾。 《盲刺客》中的爱情故事结尾并非大团圆式,相反,读者看到一 个开放、模糊的结局。无论是艾丽丝和亚历克斯之间,还是亚 历克斯和劳拉之间,都不存在真正的爱情。艾丽丝和劳拉都 是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身陷险境,但最终她们谁也没有得到拯 救。在小说的第二个故事中,“他”是一个左派分子,常年逃 亡;“她”则是一个贵族妇女,逃离监视者的视线频频和自己的 情人约会。然而故事的结局是:“他”战死在疆场,留下她孤单 一人,两人曾经幸福生活的“伊甸园”瞬间灰飞烟灭。同样,小 说的第三个故事中,一个盲杀手被派去刺杀一名少女,然而具 有讽刺性的是,杀手爱上了少女并且选择与她逃离。“她”认 为,杀手和少女成功逃走了;但是在“他”提供的结局中,“没有 人活着逃脱”;而在最后出版的小说中,杀手和无舌少女先相 爱的故事则被删去。由此可以看出,艾丽丝和亚历克斯的爱 情故事,盲杀手与少女的爱情故事与哥特式小说中的爱情故 事模式相似,但阿特伍德却颠覆了这一传统爱情模式中的大 团圆式的结尾。 四、结语 《盲刺客》通过戏仿这种手段,表现出阿特伍德尊重文学 传统,她借用前人的经典,同时也在后现代的语境下挑战并 颠覆这些传统。琳达·哈琴认为,后现代主义是“自相矛盾 的现象,人们借用传统同时又滥用它,模仿传统的同时又颠 覆它。”阿特伍德在小说创作中使用互文性的写作模式,借鉴 传统的同时又挑战传统的局限性,充分展示出后现代主义的 特征。 ※ 该论文为甘肃政法学院青年项目 参考文献: [1] Abrams,M. H.,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Foreign Lan- 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Thomson Learning,2004. [2] Atwood,Margaret,The Blind Assassin,New York: Anchor Books, 2001. [3] Hutcheon,Linda,The Canadian Postmodern,Toronto & New York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
本文档为【浅谈阿特伍德小说_盲刺客_对哥特式小说的戏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