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2012-06-28 26页 pdf 363KB 1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3184

暂无简介

举报
乙型肝炎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 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本病 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 35%以上。据有关资料,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 经达到 1.89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者)将近 4亿。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多见于儿 童及青壮年。 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
乙型肝炎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 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本病 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 35%以上。据有关,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 经达到 1.89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者)将近 4亿。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多见于儿 童及青壮年。 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 病理 HBV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 DNA病毒,是一种复合体,直径为 42毫微米,分核心及外壳(包 膜)两部分,核心直径 27毫微米,内含环状双股 DNA和多聚酶,其外是脂蛋白外壳。HBV抵抗力很强, 在 60℃经 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中均不能使其灭活。煮沸 10分钟后,感染性消失,但仍有抗原性。 包膜上的蛋白质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肝细胞内合成并大量释放于血液循环中,其本身并无传染性。 核心部分含有环状双股 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和 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能耐受 60度 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 10分钟或高压蒸气消毒可以灭活。 HBV具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 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HBsAg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部分。HBsAg阳性是 HBV 感染 的指标,但不是乙肝诊断的唯一依据。HBsAg能激发人体产生抗体(抗-HBs) 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抗-HBc): e抗原抗体系统(HBeAg,抗-HBe): 传播途径 乙肝的传染源是多样化的,有急慢性患者,也有隐性感染者与带病毒者,其中以慢性患者与带病毒者 最为重要。急性患者的传染期从起病前数周开始,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HBsAg阳性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 携带者的传染性与 HBeAg、抗-HBc是否阳性有关。凡血清中 HBsAg持续阳性超过 6个月以上者,称为迁 延性HBsAg携带者。国内的迁延性HBsAg携带者中,绝大多数同时HBeAg阳性,在数量上占人群的 10-15%, 因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排出体外,并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注射途径包 括输血及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等方式。随着献血员的筛选、血制品的净化和一次性注 射器和针灸针的推广使用,经注射的传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而非注射途径包括母婴传播、生活上的 密切接触、手术和血液的接触等传播途径将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由于乙肝病毒可通过唾液、精液和阴道 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触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 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 E抗原(HBeAg)和 E 抗体(抗 -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 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 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 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 E 抗原阳性。 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 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 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 E抗原和 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 感染,它不能表达 E抗原和 E 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 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 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 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 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 阳性,抗 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抗 HBe阳性,抗 HBc阳性。“两对半” 是 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HbeAg, 抗 HBs、抗 Hbe,抗 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 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 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 如果 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 DNA(脱氧核糖核酸) 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 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 乙肝病毒 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 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 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 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 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 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 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 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 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 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 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 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 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 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 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 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 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 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有效吗?何有成教授 干扰素是 1957年发现的,问世已有 30多年。这是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自然产生出来的一种极微量 的蛋白质,是人体本身的抗病物质。十多年前生产这种生物制品成本非常昂贵,每克约需 5000万美元,约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等于当时 1.5~2 吨黄金的价值。现在除可以用人血制备干扰素外,还能成功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 为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慢性乙型肝炎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干扰素是国内外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其中 25~50 %的患者经 3至 4 个月治疗后有良好反应,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和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从血中消 失,随后临床症状缓解,转氨酶恢复正常。不少研究结果表明,欧美国家患者疗效较佳,而东方(如中国、 日本)患者疗效较差。但如能仔细挑选治疗对象,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仍可望提高。由于机体对干扰 素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什么类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可望对干扰素有较好的疗效,这不仅是临 床医生在决定用药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众多患者所关注的话题。1990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病毒 性肝炎会议上,专家们提出患者的下列因素将会影响干扰素的治疗效果: 1.凡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疗前肝炎病程短(小于 7 年,尤其是在 2 年左右)、e 抗原阳性伴低水 平 HBV-DNA 阳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女性患者、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和无其它疾病(如爱滋病 毒感染、肾病和糖尿病等)伴随者疗效好。 2.e抗原阴性而 HBV-DNA 阳性的患者,应用干扰素亦有一定效果,但疗效稍逊。慢性迁延型肝炎 的疗效亦较慢性活动型肝炎差。 3.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疗效亦较差,可能与 HBV-DNA 已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内有关。此时 机体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下降,反应就差。病程越长,整合的机会越大,敏感性也越低。 4.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转氨酶正常者,干扰素治疗基本无效。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在胎内或 出生时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绝大多数演变为慢性 病毒携带状态。这类患者内源性干扰素往往并不缺乏,故给予外源性干扰素治疗常不奏效。 在干扰素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治疗初期常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现象,随后 e抗原和 HBV-DNA 消失, e抗体出现,继而转氨酶恢复正常。转氨酶升高与干扰素治疗后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被体内杀伤性免疫细 胞溶解破坏有关,是预测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不伴有黄疸和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明 显减退)等肝功能损害加重的表现,患者不必为转氨酶升高而过分担忧,更无须停药或加用降酶药物。但 大多数患者在干扰素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发热、肌痛、恶心、呕吐等,还应注意骨髓抑制, 个别有严重反应者应调整剂量或立即停药,故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应以住院观察为宜。 干扰素与乙肝 郭秀藏副主任医师 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自然经过多预后不良,未经治疗 5年后约 50%的患者发展 成肝硬化,一小部分自然地发展成无症状 HBsAg携带者(每年约 2%-3%)。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性与 病毒免疫反应有关。而 a干扰素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免疫调控机制起作用。1996年 11月 德国消化和代谢疾病学会专门讨论了慢性肝炎的治疗问题,并对治疗的适应症、治疗、临床观察、治 疗后的复发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性检出病毒复制,是干扰素治疗的对象;而急性乙 型肝炎约 90%病例可自然痊愈,不是干扰素治疗的指征。但需要强调的是,近年发现 HBeAg阴性和抗-HBe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病毒复制,HBeAg阴性患者病毒复制是前 C-变异株的复制。所以区分慢性 乙肝 HBeAg阳性(野生株)和 HBeAg阴性(前 C-变异株)型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剂量的临床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 500-600万单位,3次/周,皮下注射 6个 月。如果 6个月治疗后出现 HbeAg/抗-HBe血清转换,可以在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 2个月。治疗后数周转 氨酶升高反映 a干扰素诱导对 HBV 感染的肝细胞毒性反应,应视为良好的标志,一般不用降低剂量。 对于抗-HBe阳性复制型乙型肝炎(前 C变异株),初治对 a干扰素的应答与野生株感染的效果相似。也 就是说这类患者 a干扰素治疗后 HBV-DNA 也可阴转。但是复发率较高,因此有人建议治疗疗程为 1年。 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虽然血清学 HBV-DNA阴性和抗-HBe持续阳性,但是转氨酶持续或波动性阳性, 往往发展成进行性肝病。这类患者是因为前 C变异株复制低于检出水平,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这种情况可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以做肝脏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如果枪出慢性肝炎可应用。干扰素联合口服第二代核苷酸衍生物综合 治疗 6-12月。 a干扰素治疗中最常出现副反应是感冒症状。可以出现全身乏力、发热、头疼、四肢酸软等,可在注 射 a干扰素之前 1小时给予扑热息痛 O.5-1.O 克,以预防控制这些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其他反应, 如厌食、恶心、呕吐、一些神经反应障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皮疹、瘙痒、注射部位局部红斑等, 可以对症治疗,以减轻副反应的发生。 乙型肝炎 HepatitisB 何谓乙型肝炎? 本病为致肝脏炎症的病毒感染。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中,但仅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有 传染性。感染危险最高的人包括:乙型病毒携带母亲的婴儿,共用针筒的吸毒者,乙肝带毒者的家庭成员 和多性伴侣,其他危险人群有:集体生活的人群,接受透析治疗者,直接接触感染血液的医务人员和实验 室人员。乙肝可呈携带状态,一旦感染,有 10%的机会成为终生带毒者。 如何感染? 感染的主要途径:1、围产期(由乙肝带毒母亲分娩的婴儿);2、经静脉,因受污染的注射器注射,或 刺伤;3、性(因感染性精液或阴道分泌物);4、少见的,粘膜或破损的皮肤接触了感染的血液。 有那些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有时关节痛、荨麻疹或皮疹。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尿色变深,皮肤巩膜黄染(黄 疸)。某些感染者仅有轻微症状或无症状。 症状何时出现? 通常在感染后 3个月左右,幅度为 2-6个月。 传染期多长? 症状出现前几周,感染者体液中就有病毒,在其后的几个月仍有传染性。如成为病毒携带者,则有潜 在传染性。 如何治疗? 有一种抗病毒药,对某些患者有效。可就医获得信息。 有否预防疫苗? 有。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夏威夷推荐出生的婴儿均注射此疫苗,高危人群亦推荐使用,如乙肝感染者 的家庭成员、性伴侣、从乙肝流行国家来的移民。 如何免受感染? 高度危险者注射疫苗。乙肝带毒者不得与人共用:剃刀、牙刷和其他可能被体液污染的物品。 乙肝带毒母亲出生的婴儿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可用于其他接触者,如意外被血液污染或针刺后, 应在 24小时内给予注射疫苗。 对于性接触,在 14天内注射也可能有帮助。 怎样预防乙型肝炎 乙肝的传播,除了通过消化道传染外,还可能通过注射方式经血传播。例如输血,用不洁针头和针筒 注射,针炙针、外科及牙科器械未经彻底消毒等,都会传播乙肝。又如蚊子、臭虫等吸血动物也可能传播 乙肝。感染了乙肝的孕妇,在产前、产时和产后,都可能直接把乙肝病毒传给婴儿。婴幼儿时期感染了乙 肝,容易形成慢性乙肝、肝硬化,最后可能发展成为肝癌。 1.注射用品及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仅用 75%酒精浸泡,擦抹是杀灭不了乙肝病毒的。 2.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 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 献血。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3.切断唾液传播。在 50~8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给孩子嘴对嘴地 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4.阻断母婴传播。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 1/3。目前 全国有 1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 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 然后在 1个月、2个月及 3个月时各注射 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 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生后 1个月、2个月各注射 1支乙肝疫苗。 5.防止乙肝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要点与甲肝基本相同。 6.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 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7.及时隔离、治疗病人。乙肝病人隔离期要比甲肝病人隔离期长。 乙型肝炎疫苗有哪几种? 乙型肝炎疫苗各国都在试制,我国各地也有各种不同产品。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乙肝血 原疫苗”,其制作方法是,利用曾经患过乙型肝炎但已痊愈且已产生了抵抗力(抗体)的人的血液,并通过 人为的方法使它增强对抵抗乙型肝炎的能力。另一类是“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其制作方法是,通过遗传工 程的方法,把乙肝病毒中有免疫功能而没有传染性的那一段基因用科学的方法切割下来。这种疫苗要比血 原疫苗好得多,它可避免血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许多不利因素,而且还可以大量生产,价格便宜,现在正 在大量试制。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疫苗可以像麻疹疫苗那样得到普遍应用,从而使人类免受乙型肝炎的侵 袭。 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有哪些?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为乙肝易感者,他们包括: (1)婴幼儿,尤其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 (2)从目前所获得的资料来看,乙肝的发病率以城市青壮年较高,且多为无黄疸型。说明在某些流 行地区,青壮年也是易感人群,应作为接种对象。 (3)与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专业人员,因为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播。 肝炎疫苗──预防肝炎的防疫针 预防肝炎的防疫针──肝炎疫苗,人们已盼望已久。如今终于问世了。它经过几十万人试用证明,不 仅安全可靠,而且效果确实。 乙型肝炎疫苗是怎样制造的呢? 目前采用的是血源性疫苗,即从人血中提取出来,经过严格的处理, 使它能激发人体产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又不致使人患病。但由于它来自人血,所以数量有限,大 量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我们知道病毒是由一个蛋白质的 外壳和一个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核心组成的,病毒的“繁殖” 就是由于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 “复制”。所谓复制就如同印刷一般,—个模子能印出许许多多相同的图像来。基因工程技术人员将“属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脱氧核糖核酸取出,将它置于酵母菌的启动基因控制下,这样就可利用发酵的方 法来生产乙型肝炎的疫苗。当然此法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尚未大量生产。 乙型肝炎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染。那么,哪些人需要注射它呢? 新生儿尤其是母亲患有乙 型肝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或与乙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 人;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配偶;接触人血的各种工作人员;做肾透析治疗及需要频频输 血的病人。 我国生产的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用于新生儿及有高度被传染危险的人,每次肌肉或皮下注射 30微克, 一般的预防对象,可每次注射 20微克。新生儿应于生后 24小时内注射第一剂,并最好与乙肝免疫球蛋白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合用。新生儿及其他对象皆应于第一次注射后1个月及6个月后各再注射1剂,共3剂完成免疫过程。据 统计资料表明,完成免疫注射的人,90%以上可产生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并可持续数年之久。5年后, 部分人员体内抗体数量减少,需要加注1个剂量。 已经患过乙型肝炎者,乙肝抗原抗体,即所谓两对半试验中有阳性结果的人,不再需要注射乙型肝炎 疫苗。 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就不必和肝炎病人隔离吗? 乙型肝炎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样,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防止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入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 是这种作用是相对的,就是说对一定量一定毒性的乙肝病毒,对一般健康人可以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 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发生改变,那末结果就不一样,因此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仍旧要注意避免和乙肝病 人的接触,特别是接触传染性比较强的(e抗原阳性的)乙肝病人的血液或其血制品。如果没有接种过乙 肝疫苗的人的皮肤破损时,偶然接触到这种病人的血后,可以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以起到暂时的 保护作用。 乙型肝炎的病毒和甲型肝炎的病毒虽然都能侵犯肝脏并引起肝脏细胞的损害,但它们的毒性并不相同, 它们的传播方式、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也不完全一样。所以,用乙型肝炎病毒的表 面抗原制备出来的无毒性、能防止乙型肝炎病毒侵袭的乙肝疫苗,只能预防乙型肝炎,不能预防甲型肝炎。 六神丸可治疗乙肝 用六神丸治疗乙型肝炎,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早愈,每日3次,每次10粒, 连服2~4周,肝功能有明显改善,对乙型肝炎表面搞原阳性转阴性较快。 专家提醒:转胺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昨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和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联合举行的咨询义诊中,专家说,转胺酶高不 一定是肝炎,也有可能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专家介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过度紧张劳累,加上环境的污染,很容易导致进行性肌营 养不良症。因其发病时带有转胺酶升高,所以很容易与肝炎混为一谈。如果治疗不当,会使病情加重。该 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多数在 40岁以后发病。 专家提醒,有疲劳症状者一定要注意休息,特别不能喝酒,蔬菜一定要洗尽残留农药,少到街上行走 以免吸废气。因为这些因素会损害神经细胞,导致肌营养不良。如果休息仍得不到恢复,一定要及时到医 院就诊。(段功伟、方宁) 2000/07/24 南方网 中国发现胎儿感染乙肝病毒的传播机制 (April 03, 2000, 09:02AM) 中新社 胎儿在母体内是如何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这个问题一直是个未知数。经过长时间的病例 对照研究和复杂的实验观察,我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胎儿在子宫内感染HBV的 传播机制。 这项研究发现,先兆早产引起胎盘微血管的破损,会使母亲含有高浓度HBV的血液进入胎儿体内。 HBV从母亲的脱膜细胞经过滋养层、绒毛间质到胎儿的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一个逐层转移传递的 过程,并且细胞越接近胎儿其感染HBV的机率就越小。 以第四军医大学徐德忠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从1992年开始,就开始了病例对照研究和血清与胎盘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的多种乙肝生物学标志的实验室检测。他们收集了陕西妇幼保健院402例连续性入院的乙型肝炎表面抗 原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这些孕妇分娩前的血标本和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的静 脉血液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和分子病理学研究,最终发现了这些结果。 研究胎儿的感染机制是一个关健课题,胎儿在子宫内感染HBV,乙肝疫苗就无法起到预防作用。 什么叫做HAA阳性? 二十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布伦百格在研究白血病病人的血液时,从一名澳大利亚病人的血液中,发现 了一种特殊的相关抗原,便把它叫做澳大利亚抗原,简称为澳抗。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证明,这个所谓澳抗 是一个与肝炎相关的抗原,所以科学界便把它叫做肝炎相关抗原,肝炎相关抗原的英文缩写是 HAA。随着 检验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们把肝炎相关抗原进一步区分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简称表抗或写作 HBsAg)、表面抗体、核心抗体、e 抗原与 e抗体。 这五项中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成对、e 抗原与 e抗体成 对,所以也有人把这五项指标称为“两对半”。 所谓 HAA阳性,就是在病人的血液中,找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现在的研究认为,乙型肝炎表面抗 原,即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换句话说,HAA阳性表示体内存在着乙型肝炎病毒。一个人的体内查到了 乙型肝炎病毒,并不等于他就是乙型肝炎的病人,这就好象怀里塞着酒瓶的人不一定是醉汉一样。如果没 有肝炎病史,肝功能检验结果正常,则只能认为他是一个肝炎的“带病毒者”罢了,这种情况在我国颇为 常见。据研究,这些带病毒者如果不发生肝炎,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对他们的健康并无多大影响,所以并 不认为 HAA阳性是一种病态。 HAA阳性者如果有肝炎病史,则证明所患的可能是乙型肝炎;如果肝功能试验持续异常,则表示为慢 性乙型肝炎,当然应按照肝炎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对 HAA阳性的带病毒者,目前尚无特效的方法使它转 为阴性,有些医疗单位试用免疫治疗或中药治疗,至今尚无定论。 HAA阳性者的血液中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他们不应该给其他人献血,HAA阳性者用过的注射器也应 该严格消毒,以免传染给别人。但一般的接触并不会传染,所以不需要对这些人进行隔离,他们可以正常 地工作,但不宜担任炊事员或保育员。HAA阳性的人也可以结婚生育,但由于在 HAA阳性者的唾液或乳 汁中都曾发现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所以 HAA 阳性者最好与别人分食。 HAA阳性的母亲最好采取人 工喂养婴儿,以免因婴儿抵抗力差而受到传染。 据研究表明,部分 HAA阳性者,随着免疫力的增强,HAA可能转为阴性。 澳抗、表抗、两对半 1963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布伦百格,在研究一位患白血病的澳大利亚人的血液时,发现 了一种抗原物质。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抗原物质在血液中存在的意义。由于这种抗原来自一名澳大利亚人 的血液,所以便将它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为“澳抗”。 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抗原与“同种血清性黄疸”有关。“同种血清性黄疸”与以往所称的“传染性肝 炎”不同,它的潜伏期较长,主要经输血或注射传染,呈散发性,部分病人的病程迁延,甚至形成慢性肝 炎。而“传染性肝炎”则潜伏期较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往往呈暴发性流行,但预后较好,一般不会演 变为慢性肝炎。显然这位澳大利亚白血病病人很可能是因为经输血而感染了“同种血性黄疸”,因而在血液 中检出这种抗原物质。 由于澳抗的发现使区别“同种血清性黄疸”与“传染性肝炎”有了实验证据。因此,目前已将“同种 血清性黄疸”称为乙型肝炎,而“传染性肝炎”则称为甲型肝炎。既然已经证实澳抗与乙型肝炎有关,便 将澳抗改称为肝炎相关抗原,即 HAA。当然严格地说,应该称为乙型肝炎相关抗原。不久,科学家们又注 意到这种抗原物质,实际上只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而不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全部,所以把这种抗原物质 正式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简称为“表抗”。在一个人的血液中查到表抗, 表示他曾经感染 过乙型肝炎病毒,当然他不一定是一个肝炎病的患者。 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除了能检查血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外,还能检查表面抗体、e抗原、e 抗体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及核心抗体,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能检出,所以群众便将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 抗原、e抗体及核心 抗体合称“两对半”。血中检出表面抗原的意义前面已经叙述,血中查到表面抗体,则表示曾经受过乙型肝 炎病毒感染,但已经产生抗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力。e抗原被认为是乙型肝 炎病毒的一部分,血中查出e抗原,表示有大量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血液中,具有传染性。e抗体的发现, 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被控制,很少再有传染性。核心抗体的存在,表示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 如果是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则表示体内仍有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病毒正在复制,处于感染期。 澳抗、表抗、两对半实际上都是乙型肝炎的检验指标,它们的命名,体现了人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 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乙型肝炎病毒的各个部分对人体来说都是抗原物质,如外壳部分称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核心部 分称为乙肝核心抗原(HBcAg),此外,还有 e抗原(HBeAg),存在于病毒核心内。表面抗原及核心抗原都可引 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中与引起皮肤有关的主要是表面抗原。其引起的皮肤病有以下两 种: (1)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发病机理不清楚,有人认为是由于乙肝病毒通过皮肤粘膜所致的原发性感 染,也有人认为是由于乙肝病毒抗原  抗体复合物沉积所致。一般见于儿童,以 2 ~6岁居多。无明显前 兆而突然发疹,为针头到绿豆大小扁平充实性丘疹、暗红、紫红或淡褐色。主要发生于四肢及面部,不痒, 可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经 2~8周自然消退,可有轻度脱屑。在皮疹出现的同时或 1~2周后发生急 性无黄疸性肝炎。患者无肝炎症状或仅有低热、倦怠和全身不适,查体发现肝肿大,但无压痛,血清转氨 酶高,血清表面抗原呈阳性,但此种澳抗阳性患者 3个月后约半数可转阴,此后转阴率极慢。 (2)乙型肝炎抗原血症 为乙肝患者伴发的皮肤病表现。急性乙肝患者,在发病前 2周有 10% ~20 % 发生荨麻疹,少数病人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多形红斑、猩红热样红斑、红皮症及紫癜等,同时可伴有关 节痛。慢性乙肝患者可在躯干、四肢发生炎症性丘疹,中心化脓、结痂、萎缩,形成特殊的痘样疤痕,此 皮疹可持续多年,且随着肝炎病情的变动而波动。此外,尚可发生肝病常见的皮肤表现,如红斑、痤疮、 红斑狼疮样改变、膨胀纹、紫癜等等。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八项注意 (文章来源:健康世界) 郝学安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大国,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了人口的 10%,即 1.2亿人;尤其严 重的是,妇女如果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就非常容易在生育分娩时,直接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尽管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即所谓“澳抗阳性”,在检验单上 HBsAg为“+”号)没有明显 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也基本正常,除了部分工作(如饮食服务、幼教保育人员)从业受限制外,其 他完全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地工作学习。但是,大多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肝组织,都受到不同程度 的损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八点: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定期到医院随访检查。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如 果发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在检查中,同时发现有 e抗原阳性,则表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进一步检查治疗。 2.由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血液中含有完整的病毒颗粒,能感染他人,因此,他们不能献血,也不能 从事餐饮服务、育儿工作。 妇女月经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冲洗外阴部的浴盆和毛巾要单独使用;当有外伤出血时要妥善处理,伤 口要认真包扎,被血污染的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应焚烧,防止血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唾液中,能检出乙肝病毒,因此生活中应实行分餐制,餐具、牙刷等生活 用品要专用;尽量避免夫妻间的深吻。 4.严防医源性传播。含百万分之一毫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血液进入健康人体,即可引起感染。 因此,防止医源性传播是预防乙肝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他们使用的注射器、采血针等,必须使用一次性用 品,使用后要及时焚烧处理。 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孕妇,分娩前后或人工流产时,要注意卫生防护,防止血液污染环境。同时,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为了达到保护儿童免受感染的目的,应对新生儿在出生后 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 苗,并按程序完成全程免疫。产妇在乳房受伤时,应停止哺乳。 5.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饮食原则,应是“三高一低”,即较高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蛋白质和较 低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蛋白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而脂肪, 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都需要肝脏参与而增加其负担。 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应忌烟酒。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被人体吸收后,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从而 加重肝脏的负担;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破坏肝脏的生理功能,使肝细胞坏死,同时引起脂肪代谢紊乱, 使肝内脂肪堆积,进而引起肝脏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肝硬化。 7.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应节制性生活。过度的性生活不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同时,乙肝也是一种可 以通过性接触传染的疾病。从携带者的精液、唾液、月经和分泌物中,都能检出乙肝病毒。性交过程中, 病毒还可通过损伤的黏膜而传染。 8.病毒携带者应保持心情舒畅。祖国医学认为:“怒则伤肝”,肝脏喜疏泄、条达,如果肝气郁结,气 机不调,则会致病。肝炎病人在生气时,常常会引起肝区疼痛,食欲减退。因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 者应注意保持心态的平和。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我国约有 1亿多 人口染乙肝病毒,发病率相当高。它主要引起肝细胞的损害,出现类似于甲肝的症状及皮疹、关节炎、尿 中红细胞和蛋白,晚期容易并发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做好乙肝的预防工作是关系全民健康的大事。 乙肝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它可以通过输血、注射血清制品传播,也可通过唾液、尿液、乳汁、精液、 阴道分泌物传播,还可以通过被污染的医疗器械传播。预防乙肝应做到: 1、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管理,不滥用血液制品; 2、加强对献血人员的检测与管理; 3、对于饮食行业的人员、保育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及时调离 该行业工作; 4、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和监测,加强餐具消毒,提倡使用公筷; 5、严格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6、对个人应注射乙肝疫苗(特别是新生儿),预防乙型肝炎; 7、保护好水源,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不喝生水; 8、发现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 乙型肝炎在我国和世界的流行情况如何?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 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 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主 要与流行状况、卫生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及防治措施等有关。 一般说来,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热带地区高于温带,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干成人,城 市高于农村;且各地区的人群感染率有很大不同。北美、西欧及澳大利亚为低度流行区,人群中 HBSAg 的阳性率仅。2%~5.0%,乙肝核心抗体(抗一 HBC)的阳性率为 4%~6%,儿童与新生儿感染者较少 见;东欧、日本、地中海地区、西南亚及独联体为中度 流行区,人群中 HBsAg及抗一 HBc的阳性率分别为 2%~7%和 20%~55%,儿童和新生儿的感染较 为常见;我国和东南亚国家及热带非洲为高度流行区,HBSAg和抗一 HBc的阳性率分别为 8%~20%和 70%~95%,儿童与新生儿感染极为常见。根据 199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中约半数感染 过乙肝病毒或正在感染中,有 10%以上的孕妇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则 60%的新生 儿在两年内可被感染上乙型肝炎。通常 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6月龄时其 HBsAg阳性率约 40%左右;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而 HBsAg及 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6月龄时的 HBsAg阳性率几达 90%~100%。 至于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亦各不相同:ayw多见于非洲、东地中海、中东及巴基斯坦;adw 多见于北 欧及美洲;adr多见于东南亚及远东,adw 及 adr多见于印尼、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及泰国。而我国则具有 一定的民族性,汉族人以 adr为主,adw 次之;蒙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兄弟民族几乎都是 ayw亚型,ayr亚 型极其少见,而 adr 亚型几乎没有。这些对乙肝病毒的传播和演变规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参考:病毒性肝炎防治(试行)||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 参考资料:乙肝肾炎 HBV至少可分为几个亚型,我国 HBV的亚型分布如何? HBV 至少可分 10个亚型(即 8个不同亚型和 2个混合亚型)其中主要有 adr、adw、ayr和 ayw 等 4个 亚型,各亚型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显著不同。 根据全国 23个省、市(直)、自治区 16个民族共计 2364份 HBsAg阳性血清检测表明,我国多数地区 为 ayw亚型,广西为 adw 亚型优势区,ayr亚型较为罕见。 查出澳抗阳性怎么办? 首次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应在 1/2~2周后复查 1次,同时查血清转氨酶、乙肝核心杭体免疫球蛋 白M、核心抗体、e 抗原、e抗体及表面抗体。如果有条件,还可检测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 酸聚合酶等。如转氨酶明显增高者应住院治疗。无转氨酶增高而其他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高或阳性时应请医 生对自己的转归和传染性作出初步评价。必要时应配合医生做肝活检,了解肝脏是否存在病理变化,有病 理阳性发现者应按乙型肝炎处理。 查出表面抗原和 e抗原双阳性者,每 3个月应复查 1次。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 e抗原阳性,且 无症状者,可 6个月至 1年复查 1次。因为表面抗原阳性者转变为肝炎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几倍。 乙肝表面抗原和 e抗原双阳性的妇女特别要注意经期卫生,严防经血污染手和日常生活用品,避免赤 手触摸他人的开放性伤口,不当保育和饮食行业人员;已怀孕而一定要求生育者,应请医生定期检查肝功 能及乙肝标记。她们的新生儿最好采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预防注射,保护好下一代。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食具、牙具、刮面刀、注射器、穿刺针、针灸针等应与其他人分开。要防止唾 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环境,感染他人。 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兼有 e抗体阳性者,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劳动、入托,定期接受医学观察, 但不能承担献血任务。 我国有母婴传播的肝炎有多少? 全世界约有两亿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而我国约占 1.3亿,占 65%左右。1988年的抽样调查发现, 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 10.34%。2周岁以下的幼儿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几乎成倍增加,5岁时 达高峰,10岁以后缓慢下降。整个人群中感染过乙肝毒的人占 59.8%。另有资料表明,国内约有 1300万慢 性肝炎的患者在社会上流动,每年有 227万新发的急性肝炎病例(其中大部分是乙型肝炎),每年约有 75万~ 150万孕妇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对她们的婴儿若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则在 2岁以内约有 60%能感染乙 肝病毒;而凡是新生儿期感染乙肝病毒者,9.0%可长期带毒。 根据现有统计资料估算,我国目前众多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至少有 6500万是由母亲怀孕时或生 后传播给婴儿后而长期甚至终生携带的。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病毒就可由母亲分娩时直接 传给新生儿,每年将有 80万人进入乙肝表面抗原长期携带者的行列。 资料还表明,在乙肝表面抗原长期携带者的队伍中,每年约有 35万人死于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一半 是死于肝癌。由此可见,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国害”。对于母婴间传播肝炎的研究关系到我国子 孙后代的健康和全民族的兴旺。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目前认为,乙肝感染的孕妇垂直传播病毒给下一代,以产道分娩传播的危害性最大。理由是: (1)新生儿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由阴转阳的时间恰好与潜伏期相同。北京、上海、浙江、广西 4 组 556例 新生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 96%以上是阴性。其中 60%可在 1年内转阳。而生后 6个月内转阳者占 1年 内转阳者的 95%,3月龄是转阳的最高峰,有报道可达全年转阳者的 85.2%。 (2)乙肝产妇产道分泌物、血液及羊水中分别查出表面抗原阳性率为 98%、100%及 33%。而新生儿胃 及口咽内容物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均在 95%以上。因此,胎儿经产道分娩吞食毒血、羊水及产道分泌物, 是新生儿受染的客观证据。 (3)出生后 48小时内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注射,可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的传播。预防 效果达 70%~90%以上。如果是宫内感染就达不到如此显著的效果。 (4)剖腹产是否能减少婴儿生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阳率,台湾对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所生 的 447例婴儿采用 0、1、6程序的免疫法。经一年后发现,经产道自然分娩的 385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转 阳率为 24.1%;剖腹产的 62名儿童的转阳率为 97%(P<0.05),认为剖腹产加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是目前 预防母婴产道传播乙肝病毒的最好手段。但也有报告认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自然分娩及剖腹产两组 婴儿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阳率相似。 通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杂交等高技术检测和科学的对照观察,已确认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存 在,认为总的宫内感染率在 10%以内。近年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如下: (1)用基因杂交法检测新产儿,发现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引产儿)为 12.8%;用探针技术发现乙肝病毒 的 C基因和前 S基因整全杂交带的阳性率为 9.4%。 (2)检查 16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流产死胎,在 7例胎儿血及肝血浆中均查到乙肝表面抗原颗 粒,1例肝细胞核周查到乙肝核心抗原阳性,其中 6例血清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 阳性,3例去氧核 糖核酸聚合酶活力升高。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已整合到胎肝细胞基因中,但无特定的整合部位。 (3)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2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引产胎儿的心血和肝组织,发现 1例(4.6%) 肝组织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阳性,肝细胞内乙肝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均为阳性。 (4)临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引产儿,结果显示,表面抗原阳性率为 42.7%,以 4~5月龄的胎 儿阳性率最高,而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孕妇的引产儿乙肝表面抗原全部为阴性。 以上结果不仅证明了乙肝病毒可直接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宫内感染,而且提示乙肝病毒已经有部分 整合到胎肝细胞基因中,这有可能是造成早期流产、死胎的原因,也可能是生后终身携带病毒和发生肝癌 的潜在根源。 妊娠期乙肝的传播方式有哪些,应注意些什么? 妊娠期乙型肝炎与孕产妇母子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妊娠期乙型肝炎可直接由于妇科、口腔科、外 科等医疗器械消毒缺陷而产生,应高度重视该病的预防。 (1)乙肝病毒对理化因素有耐受力,必须高压蒸汽消毒(120℃/30分)或干热空气消毒(180℃ /60分)或煮 沸消毒(超过 30分)。消毒前必须进行机械性净化和用去污剂处理血迹等污物。 (2)产科、外科手术、药物注射、静脉采血、触诊时的乙肝病毒传播,可造成医源性妊娠感染。性交、 分娩可造成乙肝病毒的非肠道感染。尤其注意输血时乙肝病毒传播,应检查献血者血清乙肝标记物。 婴儿感染乙肝病毒有哪些因素? 婴儿感染乙肝病毒与乙肝表面抗原及 e抗原双阳性的孕母关系最大。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生后水 平传播。亦与生活密切接触的亲属、保姆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慢性乙肝患者有关。临床及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怀孕妇女感染乙肝病毒的时间有关,妊娠早中期患乙型肝炎者,出生后婴儿的感染率为 6.2%;孕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母在妊娠晚期至产后两月内患乙肝时,其婴儿感染率可达 70%。 (2)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母亲血清中 e抗原阳性者所生婴儿 90%以上主要感染乙肝病毒,而 e 抗体阳性 母亲的婴儿仅有 10%~20%发生感染。 (3)与母亲血清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阳性有关。血清中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与 e 抗原的指标平行, 孕母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阳性者其 e抗原必定阳性;而 e 抗原阳性时,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 83%阳性。 凡血清中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80mg/10ml 的母亲所生的子女,即使接受了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注射,婴儿还是全部感染了乙肝病毒。 (4)与种族地区有关。抽样测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中的 e抗原,发现美国人的乙肝表面抗原及 e抗原 双阳性率为 4.7%;法国人为 3.6%~6.6%;意大利人为 5%;西班牙人为 5.5%;台湾人为 39%;香港人为 54.1%;上海人为 31.3%;印度人为 56.1%;新加坡人为 50%。其中亚洲黄种人的 e抗原阳性期可持续长达 20余年。英国妈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39例所生婴儿无一例表面抗原转阳者;而中国妈妈 14例所生子女中 有 9例(64.3%)表面抗原生后 1年内转阳。提示与遗传因素可能亦有关。 (5)母血乙肝表面抗原滴度越高,婴儿感染率也越高。母血滴度为 1∶32的 9例,其婴儿有 2例(22.2%) 转阳;母血 1∶128的 16例,其婴儿有 8例(50%)转阳;母血 1∶256的 23例,其婴儿有 15例(65.0%)转阳; 血 1∶512的 9例中,其婴儿有 8例(88.8%)表面抗原转阳。 (6)与婴儿首次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有关。凡在 1月龄以内受感染的婴儿,日后 78%可成为持续表面抗 原携带者;而大于 1岁的受染者,携带率小于 20%;成人感染后转成慢性者在 5%以下。 (7)父亲对婴儿的传播。凡父亲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 e 抗原阳性时,子女的感染率达 85.7%,成为 携带者 42.8%;但父亲 e 抗体阳性时,其子女有四分之一感染,而未见成为携带者的婴儿。 澳抗阳性儿童能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吗? 我国人民对乙型肝炎普遍易感,儿童更容易患病。为保护儿童健康,入托入园前做乙肝表面抗原检测 已成常规。我们认为检测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拒之门外,而是要为他们单独成立托儿 所、幼儿园,以便管理和隔离。可选择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保育员和工作人员担任该所(园)、班的阿姨。 在该所(园)的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不能成立单独机构的地方和单位,应在 幼儿园中设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班,从隔离条件上减少他们与阴性儿童的接触。 近年某幼儿园对这个问题专题作了研究。该园有乙肝易感儿 240名,全部进行了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3 针,每次 10~20mg)。6个月后有地接收 5名乙肝表面抗原、e 抗原双阳性的儿童入托。再过半年及 2 年半后全园检查。全部接受免疫的儿童无一例发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迹象。说明已接受乙肝疫苗的小儿 即使与表面抗原阳性,并带有 e抗原(传染性)的儿童混托,对健康儿并无不良影响。因此,如果有条件,能 给未感染过乙型肝炎的儿童和工作人员普遍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即使有个别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儿童入托, 他们也已具备抵抗能力,园内也就没有必要为“澳抗”阳性儿童单独分班了。 托幼机关中的肝炎病人应如何管理? 托幼机关中发现急性甲型或戊型肝炎患者后,除患儿隔离治疗外,应对接触的各班幼儿和保育人员、 教师进行医学观察 45天,医学观察范围可根据调查后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以患儿所在班级为主。怀疑水 源污染者应全园留察。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转托手续。对出院的肝炎患儿,尚需继续观察 1个月,并需 持有区、县级或街道、乡镇级医院痊愈证明方可回所(园)。对与急性肝炎密切接触的儿童,自最后一次接 触日起,医学观察 45天。如系留家患者的接触者,则延长至 75天,未发病者方可回班。乙、丙、丁型肝 炎患儿发病时立即隔离治疗。其接触者如已经种过乙肝疫苗,则无须检疫,但需医学观察,注意环境及幼 儿玩具、食具及用具的消毒,对疑似者作必要的肝功检查,未种疫苗的可接种乙肝疫苗,没有必要人人注 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突然接触阳性乙肝病毒血液的意外事故者应如何预防? 南京万厚中医肝病医院 南京肝病医院 对经皮肤(针刺、咬伤、裂伤)或粘膜(眼结膜或粘膜)接触乙肝患者血液的意外事故,首先要搞清血液的 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其他标记状况,同时了解接触者的乙肝疫苗接种及免疫应答情况。 (1)对未接种过疫苗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的接触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如条件允许,接触后应尽早注射单 剂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每千克体重 0.06ml,切勿超过 24小时;第 1针乙肝疫苗可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同 时或接触后 7天内在不同部位肌注,以后 2针可在接触后 1个月和 6个月接种。如果接触者已种过疫苗, 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 (2)对种过疫苗,并已知乙肝表面
/
本文档为【乙型肝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