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2012-06-28 5页 doc 38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3116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儿童的行为矫正个案 摘要: 李辉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父母管教方式的简单粗暴,自幼缺乏父爱和母爱的关怀而产生烦躁、易怒等现象,特别是近来父亲对其态度以及母亲对他的态度,使其觉得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他,自己是多余的,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并在老师请家长后与家长出现激烈的冲突,对任何人的强烈的攻击性。通过两个月的时间的治疗使求助者的心理状态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以及身边的亲人。 一、个案背景: 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为一些小矛盾冲突或受到挫折时,就作出侵犯他人利益的反应,例如毁坏别人的东西,打、踢、骂别人,对...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儿童的行为矫正个案 摘要: 李辉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父母管教方式的简单粗暴,自幼缺乏父爱和母爱的关怀而产生烦躁、易怒等现象,特别是近来父亲对其态度以及母亲对他的态度,使其觉得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他,自己是多余的,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并在老师请家长后与家长出现激烈的冲突,对任何人的强烈的攻击性。通过两个月的时间的治疗使求助者的心理状态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以及身边的亲人。 一、个案背景: 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为一些小矛盾冲突或受到挫折时,就作出侵犯他人利益的反应,例如毁坏别人的东西,打、踢、骂别人,对成人蛮横无理等。在小学阶段,攻击性行为是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也是众多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针对一名具有明显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的心理辅导,详细讲述了对于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法。 1、个人情况:李辉,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该生主要表现为对于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敌对心理和敌对情绪。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 2、家庭情况:父母均为本市人,父母在其三岁时离异,李辉判由其母亲抚养,由父亲支付部分生活费用和扶养费用。李辉的母亲在生育李辉以后,身体一直不好,基本不出去工作,靠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和李辉的姥姥、姥爷的接济生活。在李辉5岁的时候,由于其母亲无力承担李辉进幼儿园的费用,而将其送回父亲的身边。回到父亲身边之后,李辉的一切生活费用由其父亲承担。李辉的父亲收入不稳定,经常因为为李辉花钱的问题和其继母产生矛盾。李辉回到父亲的身边之后,与父亲的矛盾日益激烈。李辉的父亲已经再婚,并育有一子,已经9岁。父亲比较偏疼幼子。李辉的爷爷奶奶对这个孙子很是怜惜,对其百般溺爱,百依百顺。 3、在学校的表现:上五年级以后,李辉有了一些改变。在小学的大部分教师的评价中,李辉在课堂上的纪律很不理想,而且有过多次打架斗殴的纪录,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上五年级之后,李辉上课不再捣乱,而是认真听讲,下课也不再打闹了。但好景不长,上半学期快接近期试的时候,李辉明显表现出烦躁、易怒等特征,并且出现了旷课、逃学的现象。在期末家长会之前更加明显,而且出现与其父亲正面冲突甚至用剪刀刺伤父亲的现象。经老师、家长多次劝说来到咨询室。 二、原因分析: 从小爸爸就不喜欢我,可是我不明白他不喜欢我为什么还要把我生下来呢?从小我就不爱和别的小孩儿玩,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可我的爸爸妈妈总是不能一起带我出去玩。时间长了,我也就习惯了。虽然爸爸经常打我,但是妈妈对我很好,还有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特别的疼我。可是,五岁时妈妈不要我了,跟随妈妈虽然不是完整的家庭,但是我还有家的感觉,还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还爱着我,连妈妈也不要我的话,我就真是没人要的野孩子了。在爸爸家,我就是一个多余人,他们是完整的家,但是这个家并不属于我,爸爸还是像以前一样经常动不动就打我,无论我怎么努力,在爸爸眼里我都是错的。但无论我怎么哀求妈妈,怎么哭,妈妈还是把我送回到爸爸身边。上小学时,老师也用不一样的眼光看我,说是可怜我、想帮助我,其实是看不起我、想看我的笑话。所以我恨他们,我恨所有的大人,既然都觉得我是多余的为什么还要让我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我就跟他们对着干,他们让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不让我干什么我偏干什么。还有我的那些同学,没有一个人真心喜欢我,都在看我的笑话。 五年级的暑假时,妈妈找到我,说班主任找到了她,她想了很久觉得应该让我生活的幸福,无论多困难她都能够克服,希望我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还说她喜欢好孩子,希望我能够董事,能够和他一起努力,减轻她的负担,这样我就能够和她一起生活了。为了让我能够把以前的知识补上,暑假的时候,节俭的爷爷奶奶还给我请了家庭教师帮我补课,刚上六年级时我非常的努力,希望通过努力能够留在妈妈身边。可是刚刚一个多月,妈妈就说因为上班无法照顾我,又把我送到了爸爸家。学期末学校要开家长会,我特别希望妈妈能够来,但妈妈说她有工作来不了。我周末跑到妈妈家,说我现在很努力,我能够自己照顾自己,我可以帮助妈妈做很多的家务,希望回到妈妈身边,可是到最后妈妈还是不要我了。还是把我送到了爸爸家。 通过与其班主任的沟通,在李辉发生这些反应后,班主任曾经试图与其父亲和母亲联系。父亲表示自己经济能力有限,现在家中还有一个孩子要供养,不想再为这个孩子付出太多的金钱,不想因为他使自己现在的家庭面临危机,请不要再来打搅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在与其母亲联系后,其母亲表示自己现在经济能力有限,无能为力,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照顾他,而且父母都有照顾孩子的义务,应该由孩子的父亲照顾他了。自己也已经有了合适的对象,不能够因为孩子牺牲自己终身的幸福。新组建的家庭不可能接受李辉的存在。 李辉的爷爷奶奶很疼爱他,但是由于年龄的关系,对其也只能照顾生活,并不能给予他应该得到的父爱和母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也需要人照顾,并不能够很好的照顾李辉,只能是尽自己所能的满足李辉的一切经济要求,主要表现就是过渡的溺爱孩子。 三、解决方案 针对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咨询师与求助者(心理咨询教师和李辉)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咨询的具体目标是摆脱消极的情绪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影响,恢复正常的学校学习。咨询的最终目标是让求助者学会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各种遭遇,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学会发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努力克服生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 首先,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反映相对应的诱发事件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 李辉的情绪困扰与不适行为的主要表现就是:烦躁、易怒、逃学、旷课等现象,同时与家长和老师有过激烈的正面冲突。不能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诱发事件是父母接连的再婚使李辉无处可去,父母再婚的家庭都无法接受李辉与其一起生活,李辉的生活成为问题;不合理信念是:父母再婚就不爱自己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没有人真正关系自己,都是在看自己的笑话,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其次,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把不合理信念与合理信念区分开来。在确认不合理信念时,注意把不合理信念同求助者对问题的表面看法区分开来。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到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让李辉了解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他想象得那么灰暗。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你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和你生活在一起,那是他们的无奈,但并不代表他们不再爱你了,而且你还有疼爱你的爷爷奶奶,难道他们对你的关心也是虚假的吗?学校和社会上的很多人还是关心你的,也许他们的方法让你接受不了,或者让你觉得很难受,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对你的关心是虚假的。世界上很多的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看你如何看待,也许这正是你成长最好的历练。 第三,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最终使其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通过与其一起分析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纠正其观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帮助他寻找生活之中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其找到归属感。通过与其父母的协商,周一到周五由爷爷奶奶照顾,周六和周日由父母亲轮流照顾。在与其深入接触后,李辉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也不再那样消极,开始能够看到事情的阳光面,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接受了父母的难处,不再要求父母和他一起生活,也不再强行把父母拉在一起。在家以及学校的行为表现有很大的改观。 第四,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求助者把前一阶段的成果巩固下来,并且把这种信念带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通过与其班主任和父母的共同帮助,使求助者的情绪、行为、信念等有很大的进步,求助者已经能够正确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遇到事情也不再强调周围的客观原因,并且能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四、咨询效果 经过一个月的咨询,李辉的各种不适行为基本消失,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各种表现良好;自述自己这段时间不再像以前那样总和周围的人对着干了,也感受到了来自不同的人的各种关怀和帮助,能够体会到被关心和被照顾的感动;李辉的爷爷奶奶说李辉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懂事了,也知道会对于各种关心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只是有时还会有一些男孩子的淘气,但是不会然让人很烦感的那种;咨询师通过预期的交谈中发现,李辉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大部分被其放弃,消极情绪仍会出现但是能够很快被其调整好,能够积极看待事情和周围的人。 五、咨询反思: 从这个个案中可以看出,造成李辉各种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孩子从小有被抛弃的感觉,缺乏安全感,从小形成了攻击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于过于独立的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倾向于用暴力解决问题。在对这样的孩子的心理干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同时要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犯错后能够找到孩子在犯错过程中有哪些进步的地方进行改进,积极正确的给与正性强化。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的努力。 学生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很大程度上有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影响,是成人的世界让孩子无法理解,无法解决,被动的采取一些消极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避免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需要对孩子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建立和谐、温暖、民主的家庭氛围,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的教育方式要保持一致,存在纷争的时候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的争吵。保持父母、教师以及孩子亲近的成年人的健康的心理状况,是预防孩子发生行为问题、保障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美)萨默斯-弗拉纳根,萨默斯-弗拉纳根 著陈祉妍 等译、《心理咨询面谈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05月,   (2)(美)伯恩斯(Burns,D.D.) 著,汤臻 等译、《抑郁情绪调节手册:十天改善你的自尊——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03月  (3)(英)麦克里奥德 著,周杨,李金龙 译、《心理咨询师手册——发展个人方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06月    (4)(美)柏格,(美)史丹纳 著,黄汉耀 泽、《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教育辅导系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5)(美)普劳特(H.Thompson Prout),(美)布朗(Douglas T.Brown) 著,林丹华 等译、《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01月   (获市一等奖 贺春平)
/
本文档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