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

2012-06-29 50页 ppt 1M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0733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null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政策第四节 货币政策第六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和配合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果第五节 货币政策效果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一、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种类1、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1、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1)古典经济学家的基本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弹性的价格、利率与货币工资的作用下,经济能够经常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对于任何干扰与冲击导...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
null第十五章 财政与货币政策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政策第四节 货币政策第六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和配合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果第五节 货币政策效果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一、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种类1、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1、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1)古典经济学家的基本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弹性的价格、利率与货币工资的作用下,经济能够经常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 对于任何干扰与冲击导致的经济对充分就业均衡的偏离,灵敏的市场机制会有效地运作,使经济迅速恢复充分就业均衡。市场机制在微观方面确实会产生某些低效率现象,但在宏观方面永远是有效的与和谐的。 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常常导致经济的更大的不稳定。 一、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null(2)古典宏观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萨伊定律 A、萨伊定律的内容: “供给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 ; B、萨伊定律在物物交换经济中自然成立; C、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萨伊定律在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也同样成立; i(r)=s(r) D、萨伊定律的推论:社会不可能产生普遍性的生产过剩,从而不会出现非自愿失业。 (3)萨伊定律被1929——1933的大危机这个经验事实所推翻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观点 (1883——1946) 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观点 (1883——1946) (1)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失业增加,经济萧条。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 (2)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第一、消费不足(消费倾向递减); 第二、投资不足(MEC递减与流动性偏好陷阱导致的利率不能无限降低)。 (3)政策主张: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增加有效需求。null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 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种类(1)充分就业(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能以自己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非常困难, 因此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劳动的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充分就业目标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就业,它并不排除像自愿性、摩擦性、结构性等方面的失业。(2)物价稳定(2)物价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程度不一以及由于统计上的困难,西方学者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总值折算指数三种。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紧缩。(3)经济增长(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有时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往往与就业相互关联。通常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相互一致的。如何维持较高的增长率以实现充分就业,是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4)国际收支平衡(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 往情况 ,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通过汇率的变动,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5)四大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5)四大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菲利莆斯曲线)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实现政策目标注意的几个方面(1)各种政策手段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2)不能追求单一目标,应综合考虑; (3)政策本身的协调和对时机的把握程度。(1)需求管理(1)需求管理需求管理 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运行的关键是总供给有余而总需求不足。所以理论上是在假定总供给无限的条件下说明总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 需求管理 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 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宏观经济政策种类(2)供给管理(2)供给管理供给管理 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是经济学家认识到总供给的重要性。 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 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 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 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等。(3)国际经济政策 (3)国际经济政策 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国际经济政策,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包括:关税、汇率和进出口管制等。第二节 财政政策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的构成二、财政政策的含义与财政政策工具三、自动稳定器和财政政策的运用四、财政预算思想五、实施财政政策所遇到的困难一、财政的构成1、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 直接是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影响总需求变动。 转移支付 虽然不能算作直接的总需求,但它通过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总需求。 2、政府收入 : 税收和公债。 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公债又是货币政策工具。一、财政的构成1、自动稳定器(1)自动稳定器的含义:经济体系中内在的能自动减轻国民收入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期自动减轻经济衰退。1、自动稳定器二、自动稳定器 null(2)自动稳定器的组成: 税收(比例税收):经济萧条→实际Y↓→税收↓→可支配收入↑→消费↑→Y↑; 转移支付:经济萧条→Y↓→转移支付↑→可支配收入↑→消费↑→Y↑; 农产品支持价格:经济萧条→农产品P↓→对农业的补贴↑→可支配Y↑→消费↑→Y↑。 (3)自动稳定器的局限性: A、事后才发挥作用; B、作用程度有限。因此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三、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三、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 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所作出的决策。 2、财政政策工具 : (1)变动政府购买支出; 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购买,经济过热时减少政府购买。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 (3)变动税收(税率、结构); (4)变动公债规模。 发行公债,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弥补财政赤字;公债的买卖还会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对经济产生扩展或抑制效应。2、财政政策种类与运用原则2、财政政策种类与运用原则(1)财政政策种类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 (2)财政政策的运用原则 “逆经济风向行事”,或相机抉择: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经济过度繁荣,出现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抑制总需求(即补偿性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要保持经济的稳定,政府应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被称之为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功能财政思想。四、财政预算思想 四、财政预算思想 1、财政预算的含义2、平衡预算思想3、功能财政思想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1、财政预算的含义财政预算 确定政府在既定年度内的预计支出与预期收入。 在一个财政年度中,如果政府收入超过支出,就会产生预算盈余; 政府收入小于支出,就会产生预算赤字; 政府收入等于支出,就是预算平衡。1、财政预算的含义2、平衡预算思想A、含义:在一个财政年度内保持预算平衡。 B、缺陷:将扩大经济波动。 衰退→Y↓→税收↓,为了保持预算平衡,政府支出↓→衰退更加严重。 经济过热相反,更加过热。2、平衡预算思想(1)年度平衡预算(2)周期平衡预算A、含义:在一个经济周期内保持预算平衡。 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出现赤字;繁荣时实行紧缩政策,产生盈余。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B、缺陷: 第一,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不一定相等,繁荣和衰退的程度不一定相等,因此盈余不一定能抵消赤字; 第二,经济何时开始繁荣,何时开始繁荣衰退难以预料,所以无法事先确定预算政策; 第三,周期预算平衡应决定在什么水平上,难以确定。(2)周期平衡预算3、功能财政思想含义:根据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产出。当这一目标实现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财政思想: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YYf时,实行紧缩性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思想为斟酌的财政政策提高了理论依据。 3、功能财政思想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产生预算盈余和赤字的原因有政策(斟酌财政G↑T↓)的也有经济自身(自动稳定器T↓TR↑)的,单凭盈余或赤字,难以判断财政政策的扩张或收缩性。为了用预算盈余的变动来衡量财政政策的扩张与收缩,消除了经济周期本身变动的影响,经济学家提出充分就业预算盈余。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null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实际预算盈余:以实际国民收入水平衡量出来的政府预算盈余。 如果用BS*代表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实际的预算盈余;Y*为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为实际国民收入;G0为既定政府购买支出;TR0为既定政府转移支付支出。则有: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tY*-G0-TR0 实际预算盈余   BS=tY-G0-TR0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实际预算盈余的差额           BS*-BS =t(Y*-Y) null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作用 (1)把收入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了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财政预算的影响,就能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的影响,并为判断财政政策的扩张或收缩提供了依据。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财政政策就是扩张的;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财政政策就是紧缩的。 (2)使政策制定者注意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和财政政策。五、赤字与公债五、赤字与公债弥补赤字的途径之一: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借债:1.央行增发货币,称为货币筹资,本质上是通过征收通货膨胀税的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 2.向国内公众或外国举债,称为债务筹资。 政府发行了公债要还本付息,因此,已过政府预算的总赤字=非利息赤字+利息支出。 西方经济学家对公债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1.无论是内债还是外债,公债的债务像税收一样是负担会一代一代传下去。2.外债是负担,但内债不构成负担,而是财富。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果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果一、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 二、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三、财政政策效果的几何分析四、财政政策效果的代数分析五、财政政策的特例六、实施财政政策所遇到的困难一、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 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就是财政政策发生作用最终影响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过程。 财政政策影响产品市场的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货币市场的利率,利率影响产品市场上的投资与总需求。 一、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 null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收入利率产品市场二、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二、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挤出效应产生的过程 两种角度分析:第一种角度见前面。第二种角度如下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取决于挤出效应的大小。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LMY1Y2Y3Y E1IS1IS2rr1r2E3E20KG.ΔGnull1、支出乘数(KI)。同方向变化 KI越大,利率上升使I减少所引起的Y减少越多。 2、交易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k)。同方向变化 k越大,G增加所引起的Y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的增加也越大,因而使利率上升也越多,从而“挤出效应”也越大。 3、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i)。同方向变化。 i越大,则r变动对投资I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越大。 4、投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反方向变化。 h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度变动。 当G增加引起L2增加所导致的r上升就越多,对投资的“挤占”就越多。挤出效应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三、财政政策效果的几何分析三、财政政策效果的几何分析1、LM曲线的斜率既定,IS曲线的斜率不同2、IS曲线的斜率既定,LM曲线的斜不同1、LM曲线的斜率既定,IS曲线的斜率不同rY0Y0rY0LMLMY1Y2Y0Y1′Y2E0E2E1E0E2E1r1r0r1′r0IS1IS2IS1IS2(a)挤出效应大,政策效果小(b)挤出效应小,政策效果大1、LM曲线的斜率既定,IS曲线的斜率不同IS曲线平坦,d较大,IS曲线移动引起的利率上升导致的投资下降幅度大,因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果小。 IS曲线陡峭,d较小,IS曲线移动引起的利率上升导致的投资下降幅度小,因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果大。 平坦陡峭2、IS曲线的斜率既定,LM曲线的斜率不同(a)挤出效应小,政策效果大(b)挤出效应大,政策效果小2、IS曲线的斜率既定,LM曲线的斜率不同LM曲线平坦,h较大, IS曲线移动引起的利率上升幅度小,因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果大。LM曲线陡峭, h较小,IS曲线移动引起的利率上升幅度大,因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果小。 rY0LMY0Y1′Y2E0E2E1r1′r0IS1IS2rY0Y0LMY1Y2E0E2E1r1r0IS1IS2null财政政策效果的代数分析财政政策乘数 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四、财政政策效果的代数分析财政政策乘数 是指当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变,或者说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每单位政府支出的变化引起的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四、财政政策效果的代数分析(1)d越大,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i越小,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乘数越大。 (2)h越大,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h越小,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小。 若h趋于无穷大,LM 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财政政策效果就极大。 若h趋于0,LM 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财政政策效果为零。  五、财政政策的特例五、财政政策的特例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2、古典主义的极端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IS1LMY r0rY1Y20 IS2含义:LM处于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最大,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2、古典主义的极端2、古典主义的极端LMY r0rY*IS1IS2r1r20含义:LM处于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最大,财政政策效果为零,称为古典主义极端。IS不变的情况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IS不变的情况LM曲线三个区域的IS效果r4r1Y1r2r3r5Y2Y3Y4Y5YLMIS1IS2IS3IS4IS5IS6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斜率大,h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r变动大,收入变化就越小。r六、实施财政政策所遇到的困难六、实施财政政策所遇到的困难1、经济形式难以判断 经济形式难以准确判断。 2、时滞 从认识到决策,从决策到实行,从实行到产生效果,都有一个时滞问题。(内在时滞长,外在时滞短) 3、支出乘数 支出乘数大小不确定,使财政政策作用的力度难以衡量。 4、社会阻力 任何一项财政政策都会遇到某些阶层和集团的反对。 5、挤出效应简述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与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 简述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与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 答: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可通过IS-LM模型来说明。在IS-LM模型中,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若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或减少税收),就会增加总需求,进而增加就业和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又使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利率上升,上升了的利率会减少私人投资。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挤”了或减少了私人投资。私人投资的减少引起就业和收入的减少。因此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即IS曲线的右移最终是否增加收入,增加多少收入取决于挤出效应的大小,进而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4分 null(1)若LM 曲线的斜率既定,则财政政策的作用与IS曲线的斜率成正比。IS曲线的斜率越大,意味着投资曲线的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越不敏感,即一定量的利率变动只能引起投资少量的变动,故当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引起收入增加,进而引起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利率上升时,减少的投资量较少,即挤出效应较小,于是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大;反之IS 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的作用便越小。4分 (2)若IS曲线的斜率既定,财政政策的作用与LM曲线的斜率成反比。LM曲线越平坦,意味着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越平坦,利率对投机需求量变动的反映越不敏感:一定量的货币投机需求量的变动仅引起利率少量的变动。因此,当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引起收入增加进而引起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时,利率的上升幅度较小,从而投资的下降幅度较小,即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较小,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较大。反之,若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作为两个极端,财政政策在货币需求曲线水平状的凯恩斯区域不产生挤出效应,效果极大,而在货币需求曲线垂直状的古典区域,财政政策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其效果等于零。4分第四节 货币政策第四节 货币政策一、西方国家的银行 二、货币乘数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是指政府(中央银行)通过控制经济的货币供给总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整个经济达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货币调节措施。 M→r →I→Y一、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 一、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 1、中央银行2、商业银行1、中央银行(1)性质: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 美国—联邦银行,英国—英格兰银行,法国—法兰西银行, 德国—联邦银行,日本—日本银行,中国—中国人民银行 (2)三大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这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指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是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其次是指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决定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中央银行null银行的银行。 集中存款准金;组织全国范围的资金清算;最后贷款人(再贴现、再抵押、直接贷款)。 政府的银行。 (a)代理国库, 即经办政府的财政预算收支,充当政府的出纳。政府的收入和支出都通过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开设的各种账户进行。 (b)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 (c)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的收支差额; (d)作为国家的最高金融管理当局,制定并监赘执行有关金融行政管理。2、商业银行(1)性质:商业银行是专门从事金融中介的企业,主要通过存贷款业务,赚取利润。 (2)业务: 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 资产业务,主要包括贷款和投资业务。 中间业务,代替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商业银行nullnull中国银行体制的改革 1979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随后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198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为中央银行,同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负责办理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全国工商信贷业务和城镇储蓄业务。 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从1986年开始,国家又陆续批难恢复或新组建了一批商业银行,主要有: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此外,在原来城市信用合作枚的基础上,还组建了一批城市合作银行(后纷纷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二、货币乘数二、货币乘数 1、存款准备金与法定准备率 2、活期存款的创造过程 3、货币乘数 4、基础货币 5、完整的货币乘数 6、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1、存款准备金与法定准备率(1)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从存款总额中提取的以便满足客户随时取款需要的金额。 (2)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与其全部存款的比例。 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的一部分作为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即以现金与在央行存款的形式持有准备金。1、存款准备金与法定准备率正是比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2、活期存款的创造过程(1)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某银行客户将其一切货币收入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 (2)过程:某银行客户将100万元现金存放在A银行,于是活期存款增加了100万。 A银行根据20%的法定准备率,将 80万元款项贷放出去;得到这80万元贷款的客户把这笔贷款存入商业银行(B),于是活期存款又增加了80万。这是真正的货币增加。 B商业银行根据20%的法定准备率,放款64万元,得到这笔贷款的客户又会把它存入C商业银行,于是活期存款或货币又增加了64万。这个过程可以一直持续下去。2、活期存款的创造过程null商业银行A商业银行A商业银行B商业银行C…….活期存款额贷款总额准备金null法定准备率原始存款存款总额(即货币供给量)如果原始存款来自中央银行增加的货币供给(准备金),则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准备金将使活期存款总和(扩大为这笔货币供给量的 倍。3、货币乘数3、货币乘数(1)定义:中央银行每增加一单位原始货币供给(准备金)所增加的活期存款量。(2)公式:(3)条件: A、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金。 银行的一部分款项如果贷放不出去,就成为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称为超额准备率(用re表示)。null B、公众将所有的现金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如果客户将得到的贷款不全部存入银行,而抽出一定比例的现金留在手上,又会改变货币乘数。 rc表示公众手持现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率。(现金漏损率)说明:这里仅把活期存款当作货币供给。4、基础货币含义: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准备金)与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的总和,称为基础货币。 它是存款扩张的基础,会派生出更多的货币,因此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如果用Cu表示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Rd表示法定准备金,用Re表示超额准备金,H表示基础货币,则有: H= Cu+Rd+Re4、基础货币说明:货币供给量=通货+活期存款 存款扩张的基础5、完整的货币乘数 含义:完整的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通货和活期存款的总和)与基础货币(H)的比率,即 5、完整的货币乘数 6、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1)央行:决定基础货币和法定准备率; (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 (3)公众:公众手持现金率。 6、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银行存款的多倍扩大的连锁反应会发生相反的作用客户甲从他存款的银行中取走100万元的存款,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将缩小500万元。银行存款的多倍扩大的连锁反应会发生相反的作用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1、货币政策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种类和使用原则1、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是指政府(中央银行)通过控制经济的货币供给总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整个经济达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货币调节措施。 M→r →I→Y2、货币政策工具2、货币政策工具 (1)变动法定准备率 (3)公开市场业务 (2)变动再贴现率 (4)其他措施 1、变动法定准备率1、变动法定准备率当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收缩货币和信贷量,(从而提高利率),减少投资。 当经济萧条时,则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作用力度大但不常用。作用机制我国法定准备金率变动情况。null(2)变动再贴现率(2)变动再贴现率(1)含义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再贴现 是指商业银行用商业票据或有价证券做抵押向中央银行贷款的行为。 (2)作用机制 再贴现率↓→银行贴现↑→准备金↑→货币供给量↑ (3)再贴现率政策工具不具有主动性 。 (4)再贴现率政策作用较小。(3)公开市场业务(3)公开市场业务(1)定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行为。 (2)作用机制: 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债券如果出售给私人,购买债券的人们会从商业银行提取存款,使银行减少放款;债券如果出售给商业银行,会建设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是信贷减少。 经济萧条,中央银行买进债券。 公开市场业务在现代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因为运用这种政策手段能够比较准确而又及时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 null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4)其他措施 (4)其他措施 道义上的劝告 借款垫头规定 宽严信贷条件 货币政策种类货币政策种类(1)扩张性货币政策: A、降低法定准备率→货币乘数↑→M↑→ 利率↓→I↑→Y↑。 B、降低再贴现率→贴现↑→银行的准备金↑→ M↑→利率↓→I↑→Y↑。 C、购买政府债券→银行的准备金↑→M↑→ 利率↓→I↑→Y↑。 (2)紧缩性货币政策: 正好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反。 3、货币政策种类和使用原则货币政策使用原则货币政策使用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或相机抉择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一、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二、货币政策效果的几何分析三、货币政策效果的代数分析四、货币政策的特例null货币政策效果 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如果增加货币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 一、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中间目标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就是指货币政策发生作用最终影响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过程。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与国民收入。 二、货币政策效果的几何分析二、货币政策效果的几何分析1、LM曲线的斜率既定,IS曲线的斜率不同2、IS曲线的斜率既定,LM曲线的斜率不同1、LM曲线的斜率既定,IS曲线的斜率不同IS曲线平坦,d较大,较小的利率降低会引起投资的较大增加,从而Y增加较多,货币政策效果就较大。 1、LM曲线的斜率既定,IS曲线的斜率不同rY0Y0LM1Y1Y2E0E2E1r1r0IS(a) 政策效果大(b) 政策效果小LM2rY0Y0LM1Y2E0E2E1r1r0ISLM2ΔM/kΔM/k平坦陡峭IS曲线陡峭,d较小,较大的利率降低只会引起投资的较小增加,从而Y增加较少,货币政策效果就较小。 在不考虑利率变动的条件下,全部ΔM为交易性需求所吸收, 即ΔM= ΔL1,则根据L1=kY有,ΔY=ΔM/k2、IS曲线的斜率既定,LM曲线的斜率不同LM曲线平坦,h较大,M增加引起r较小的降低(1/h),从而投资和Y较小增加,货币政策效果就较小。 2、IS曲线的斜率既定,LM曲线的斜率不同rY0Y0LM1Y1Y2E0E2E1r1r0IS(a) 政策效果小(b) 政策效果大LM2rY0Y0LM1Y2E0E2E1r1r0ISLM2ΔM/kΔM/k平坦陡峭LM曲线陡峭, h较小, M增加引起r较大的降低,从而投资和Y较大增加,货币政策效果就较大。 三、货币政策效果的代数分析货币政策乘数 当IS曲线不变或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均衡国民收入变动多少。三、货币政策效果的代数分析d越大,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h越大,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四、货币政策特例rY0Y0LM0E0r0ISLM1四、货币政策特例1、凯恩斯陷阱 在凯恩斯区域, LM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货币供给量的任何变动都不会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即货币政策效果为零。 nullrY0Y0LM0E0r0ISLM1E1r1Y12、古典主义极端在古典区域, LM曲线成为一条垂线,此时的货币投机需求等于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都被人们用来购买债券,使利率大大降低,极大地增加投资、总需求与收入水平,货币政策效果极大。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流动性偏好陷阱2、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货币需求)3、时滞(内在时滞短,外在时滞长)4、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的5、货币政策需要公众的配合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 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可通过IS-LM模型来说明。在IS-LM模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LM曲线左移。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在货币需求既定的条件下,利率就会下降,利率的降低增加投资量进而增加收入量。然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的LM曲线的右移是否会降低利率,增加投资,最终增加就业和收入,取决于LM曲线和IS曲线的斜率。4分 null(1)若IS曲线的斜率既定,货币政策的作用与LM曲线的斜率成正比。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斜率正相关。因此,LM曲线越陡峭,利率对投机需求量变动的反映越敏感:一定量的货币投机需求量的变动会引起利率的大量变动。因此,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进而增加货币的投机需求量时,若LM曲线比较陡峭,就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下降,从而使投资量、就业和收入大幅度增加,货币政策的作用或效果就较大。同理,若LM曲线较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小。4分 (2)若LM曲线的斜率既定,货币政策的效果大小与IS曲线的斜率成反比。IS曲线的斜率越大,意味着投资曲线的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越不敏感,即一定量的利率变动只能引起投资量少量的变动。因此,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进而增加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引起利率下降时,若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增加量就少,从而就业和收入的增加幅度也较小,货币政策的作用或效果就较小。同理,若IS曲线较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大。4分第六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与配合第六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与配合假设某经济社会中,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100,消费C=40+0.8Yd,投资I=140-10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试计算: (1)均衡收入和利率;(2)政府支出从50增加到80时,挤出效应为少? 假设某经济社会中,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100,消费C=40+0.8Yd,投资I=140-10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试计算: (1)均衡收入和利率;(2)政府支出从50增加到80时,挤出效应为少? 解:(1)已知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100,由L=M,可得: LM曲线方程为Y=500+25r 2分 已知消费C=40+0.8Yd,投资I=140-10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 由Y=C+I+G以及Yd=Y-T,可得: IS曲线方程为Y=950-50r 2分 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联立,即950-50r=500+25r 可得:均衡利率r=6,均衡收入Y=650 4分 (2)当政府支出增加到80时,又由Y=C+I+G以及Yd=Y-T,可得新的IS曲线方程为Y=1100-50r 新的IS曲线方程与原LM曲线方程联立,可得新的均衡利率r=8 当政府支出为50时,投资为I=140-10r=140-10×6=80 当政府支出增加到80时,新的投资为I´=140-10r=140-10×8=60 所以,挤出效应=I´-I=60-80=-20 假定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元,边际消费倾向c=0.8,边际税率t=0.25,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减少政府支出200亿元。通过计算回答政府支出的变化能否消灭赤字。假定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元,边际消费倾向c=0.8,边际税率t=0.25,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减少政府支出200亿元。通过计算回答政府支出的变化能否消灭赤字。解: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KG=1/(1-c+ct)=1/(1-0.8+0.8×0.25)=2.5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元时,收入变动Y=KGG=2.5×(-200)=-500(亿元),税收变动T=tY=0.25×(-500)=-125(亿元)。 预算增量BS=T-G=-125-(-200)=75(亿元) 因此,政府减少支出200亿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元,正好消灭赤字。
/
本文档为【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