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科技日报20120702

科技日报20120702

2012-07-02 12页 pdf 4M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6397

暂无简介

举报
科技日报20120702 中国新闻名专栏 最新发现与创新 2012年 7月2 星期一 责任编辑 武云生 张爱华 吴 颖 电话:(010)58884051 传真:(010)58884050 壬辰年五月十四 总第 9268 期 今日 12 版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78 代号 1-97 时政简报 本报讯 (记者唐先武)近日,环保部批复同意将华 能淮阴第二发电公司 4×330MW机组氨法脱硫工程, 列为国家示范项目工程。专家指出,此举标志着我国 氨法脱硫技术规模进一步大型化,并达到世界领先水 平。该工程将由国内氨法脱硫技术领军单位江苏新世...
科技日报20120702
中国新闻名专栏 最新发现与创新 2012年 7月2 星期一 责任编辑 武云生 张爱华 吴 颖 电话:(010)58884051 传真:(010)58884050 壬辰年五月十四 总第 9268 期 今日 12 版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78 代号 1-97 时政简报 本报讯 (记者唐先武)近日,环保部批复同意将华 能淮阴第二发电公司 4×330MW机组氨法脱硫工程, 列为国家示范项目工程。专家指出,此举标志着我国 氨法脱硫技术规模进一步大型化,并达到世界领先水 平。该工程将由国内氨法脱硫技术领军单位江苏新世 纪江南环保公司和华能淮阴第二发电公司共建。 我国是燃煤大国,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上世纪 90年代初至今,先后引进 10多种脱硫技术,大 部分属于石灰石—石膏工艺。这一工艺在脱硫的同时 不仅产生大量的固废石膏,不符合我国循环经济的发 展理念,而且工艺单一,让同质化脱硫公司间恶性竞 争,致使部分脱硫工程质量下降,环保隐患增多。 我国对氨法脱硫技术的探索,始于上世纪 90 年 代。2001年,科技部将氨法脱硫技术列入“十五”期间 863计划能源领域课题。其后组织专家组依托在天津 碱厂建设的工业化装置,对 863计划课题“可资源化烟 气脱硫技术”进行验收。国家发改委也提出我国应建 设大型氨法脱硫示范工程。在随后的国家科技攻关课 题中,科技部继续对氨法脱硫技术的完善给予支持。 以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公司为代表的民营科技 力量,主要依靠企业投入和滚动发展,从小机组做 起,逐渐做大,克服了氨法脱硫技术的堵塞、腐蚀、气 溶胶等一系列难题。他们采用化肥行业的产品液氨 或废氨水为脱硫剂,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并转化 为硫酸铵化肥,没有固废和废水产生。与石灰石脱 硫工艺相比,该技术脱硫效率高,对煤种的适应性 强,还可显著降低能耗和减少碳的排放。在 10 多年 的时间,已有近百家燃煤(热)电站采用,实现了氨法 脱硫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最大烟气处理规模 已超过国外最大装置。 氨法脱硫引领我国燃煤烟气治理走向创新之路 新华社香港7月1日电 (记者邹声文 张 勇 刘欢)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 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 1日上午 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 要讲话。胡锦涛强调,中央政府实行“一国两 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将毫不动摇, 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 法施政将毫不动摇,同香港各界人士一道维护 和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将毫不动摇。在中 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 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一定会越来越丰 富,香港与祖国内地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一定 会越走越宽广。 香港会展中心会场华灯齐放、百花竞艳。 主席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 政区区旗格外醒目,气氛庄重而热烈。 当胡锦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 官梁振英陪同下步入会场时,全场起立鼓掌。 9时许,庆祝大会暨就职典礼开始。全体 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胡锦涛走上主席台监誓。梁振英首先宣 誓就职,他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 别行政区区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宣誓完 毕,胡锦涛同梁振英紧紧握手。 接着,由胡锦涛监誓,在梁振英带领下,香 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主要官员宣誓就 职。宣誓完毕后,胡锦涛同他们一一握手。 随后,由梁振英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行 政会议成员宣誓就职。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 话。他代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体 香港市民致以诚挚问候,向刚刚宣誓就职的香 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先生和 第四届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表示热烈 祝贺,向所有关心香港、为香港顺利回归并保 持繁荣稳定作出贡献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 人表示衷心感谢。 胡锦涛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 史册的伟大业绩,也是上个世纪末具有重大国际 影响的历史事件。从回归祖国那一刻起,香港就 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航程。15年来的一 切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 的最佳解决,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 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下转第三版) 胡锦涛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毫不动摇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及特别行政区政府主要官员等宣誓就职 胡锦涛监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宣誓就职。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中关村再一次改变着中国。 2011年 2月25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 关村“1+6”政策和规划纲要动员大会上,《关 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正式印发。 在《规划纲要》中,中关村的战略定位被概 括为“三区两地”: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 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和创新创业集聚地、 战略产业策源地。 从“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到“国家 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过去 20多年里,中关村 始终被寄予探索中国特色创新道路的厚望,这 也促使其不断先行先试,成为国家高新区机制 体制改革的领头羊。 去年的这个春天里,中关村立志在未来 1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在壮志的背后,中关村的 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 伴随《规划纲要》批复,中关村“1+6”新政 正式运行。一个支持这项战略付诸实施的强 大平台——中关村创新平台,在 2010年最后 一天成立。与此同时,深化先行先试改革的6 条新政陆续实施,内容涉及股权激励、科研项 目经费使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诸多方面。 “坚冰已经打破。”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 坦言,“只要我们一步步坚定不移地朝前走,问 题就能得到解决。” 在政府层面破解“九龙 治水”:北京可以出现更多 联想 柳传志长久以来总会感到政出多门的无 奈。 “北京不该只有一个联想。”在 2011年的 动员大会上,他借机道出内心的困惑。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个系统工程。一直 以来,我国由若干部委管理,大方向一致,但 做出具体政策细则相当困难。”柳传志以联想 股权改造为例,阐述政出多门的尴尬,“当年, 如果不是刘淇书记亲自抓,用会议纪要代替 具体政策条款,联想绝对不会有今天。当时, 如果能把纪要变成细则,北京今天就不该只 有一个联想。” 近年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变化明显,但 “九龙治水”的现象依然存在。 科技管理职责,分属20多个部门和机构, 各部门之间事权界定不够清晰,职能交叉重叠 现象突出。 “如今,人们都在讲‘政产学研用’,我认为, ‘政’字尤为关键。搞好‘政产学研用’,首先在 于‘政’字上面的协同创新。”时任北京市发改委 副主任张燕友认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要从整合资源上做文章。” (下转第三版) “1+6”新政改变了什么 ——中关村科技体制改革记 本报记者 韩义雷 6月 29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 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搭载 着3名航天员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 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 史上的新篇章,更是研究院发展史上的里程 碑。年内,研究院还将完成我国第二代北斗导 航卫星系统一期组网任务;明年,研究院抓总 研制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将降落月球表面。研 究院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两弹一 星”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正在 给国人带来持续的太空精彩。 回顾过去5年的飞速发展,研究院在人员没 有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实现了发展规模和发展质 量齐头并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保成功、抓发 展、建和谐、创一流”的发展目标,有力推动了我 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进程。尤其是 2008年以来,研究院研制发射航天器近50个,占 我国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2011年,研究 院成为全球年度研制发射航天器数量最多的宇 航企业。成绩的取得,和研究院全面贯彻“提前 抓、科学干”的管理思想并大力实践密不可分。 认清差距,“提前抓、科学 干”打开破解发展难题之门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防建设、国民经济 建设和科技进步对航天技术及其应用需求的 迫切增长,研究院研制和发射的航天器数量, 以年均40%的速度递增,呈现出多型号并举、高 密度发射常态化,单星与星座组网并重等新特 点。面对新挑战,研究院出现了资源调配紧 张,师队伍、产品工程师队伍等专业队伍 发展不适应现状等问题。管理模式的滞后,造 成研制工作事倍功半。面对种种问题和压力, 研究院领导班子从2009年 7月起,对制约产业 能力提升的管理因素进行全面梳理,经过科学 实践和宇航工程任务的检验,逐步形成“提前 抓、科学干”的管理思想。 “提前抓、科学干”的管理思想,是指以“提前 抓技术创新,提前抓产品质量,提前抓研制进度” 和“科学建组织,科学定责任,科学理流程,科学 配队伍”为中心的双线管理理论;其主旨和重点 是聚焦航天工程管理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 控制5个环节,从科学性和有效性出发,找出管理 的风险点,止住“出血点”,向管理要效益、要质 量、要增长;其思想精髓是未雨绸缪和实事求 是。“提前抓”强调把风险控制的重心放在管理的 前端,超前谋划,提前准备,更好地消除风险;“科 学干”强调工程管理一定要按照空间科学技术发 展和工程技术实施的客观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 和客观情况,摸索出合理高效的工作方法。“提前 抓”和“科学干”在管理上既重点分工,又互相补 充,成为有机的整体。 (下转第四版) 本栏目投稿邮箱:stpinglun@yahoo.com.cn 坚持“提前抓、科学干”推动中国空间事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杨保华 本报讯(记者李艳)为期5天的中国科技 部—欧洲空间局科技合作“龙计划”二期总结 研讨会暨三期启动会近日在北京闭幕。中国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欧洲空间局对地观测科 学和应用与新技术部主任Maurice Borgeaud 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曹健林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龙计划”在 中欧科技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表示,“龙 计划”三期合作项目的启动实施,标志着中欧 遥感科技合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合作阶段,科技 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龙计划”合作实施,并将 其作为中欧双方在对地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 作的一面旗帜,凝聚更多的中欧科学家共同参 与、长期合作,长期不断地推动中欧双方在地 球观测遥感应用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期间,中欧科学家就“龙计划”二期 25个合作研究主题所取得的终期研究成果进 行交流研讨,并就“龙计划”三期 50个研究主 题的下一步进行详细部署。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于2004年启动实 施,是我国在对地观测领域的大型国际科技合 作项目。在国家遥感中心、欧洲空间局对地观 测部的组织和中欧遥感领域科学家的协作下, 中欧双方开展了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森林制图、水稻估产和大气化学监测等为重点 的大量合作研究。合作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科 学研究、数据共享、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合 作规模不断扩大,研究人员从一期的170多人 增至三期的700多人,中方的74家研究单位和 欧洲15个国家的97个研究机构参与其中。8年 来,“龙计划”项目通过实施合作研究、举办高级 培训班以及共享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等系列措 施,不仅培养了遥感领域一批青年学术骨干,取 得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而且逐步探索出“政府 搭合作平台,科研单位自主参与,共同确定科研 选题”的新型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龙计划”项 目参与的中欧双方单位及科学家之多、合作研 究水平之高、国际影响力之大都前所未有。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三期启动 新华社北京7月 1日电 (记者田兆运 王 敏)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 技集团公司共同举办的神舟九号返回舱开舱 仪式 1日在京举行。来自研制单位和搭载单 位的代表一道,共同迎接神舟九号返回舱回 “家”,与3名航天员一起遨游太空13天的各项 搭载物品移交给各搭载单位。 开舱仪式举办地点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院举行。上午 10时,随着一声“开舱”指令的 下达,工作人员使用开舱“钥匙”,打开返回舱, 陆续取出搭载的物品。随后,在开舱现场进行 了搭载物品的移交。 此次移交的搭载物品主要有: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开启天宫的梦想”青少年科普活动搭载科 学实验种子,中国邮政太空邮局“来自太空的祝 福”邮政物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天辰公 司搭载的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菌种,中国航天报 社“我给神九航天员写封信”公众活动的信件和 航天文化艺术芯片等。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 通讯社于1931年11月7日播发的首张照片《中 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底片,此 次也随神舟九号一同飞天。经现场工作人员验 证后,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交还新华社。 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对开舱仪式进行了现 场公证。 “神九”返回舱开舱 搭载物亮相 深化科体改革 科技专论 □胡锦涛会见新 就职的香港特别行 政区行政长官梁振 英 □胡锦涛出席庆 祝香港回归祖国 15 周年大型文艺 晚会 □胡锦涛圆满结 束在香港的各项活 动后离港返京 □李克强在全国 保障性安居工程工 作会议上强调,实 现保障性安居工程 保质按期竣工,确 保分配公开公平公 正 (均据新华社) 为您导读 ○国际新闻 美研制出可喷涂 在物体表面的锂离子 电池 (2版) ○科技改变生活 如何才能拥有 “酶”好人生?(4版) ○创新周刊 二氧化碳“变身” 可降解塑料 (5版) ○汽车天下 汽车智能化考验 产业智慧 (9版) ○汽车新潮 我国飞轮储能技 术“十二五”有望实现 量产 (10版) 2 国际新闻国际新闻2012 年 7 月 2 日星期一 环球短讯 国际部值班主任:董映璧 白班编辑:聂翠蓉 夜班编辑:陈 丹 E-mail:kjrbgjb@vip.sina.com gjb@stdaily.com 今日视点 空间站3名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 据新华社莫斯科7月1日电 (记者 贺颖骏)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1日说,国 际空间站的 3名宇航员于莫斯科时间 1 日 12时 15分(北京时间1日 16时 15分) 乘坐“联盟TMA-03M”号飞船安全返回 地球。 俄飞行控制中心发布公告说,联盟 号飞船的降落舱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的草 原上。舱内的3名宇航员俄罗斯人奥列 格·科诺年科、美国人唐纳德·佩蒂特和 荷兰人安德烈·凯珀斯顺利完成在国际 空间站长达半年的工作,安全返回地球。 宇航员带回了一系列太空科学实验 的结果。比如,名为“恒量”的实验结果 将帮助科学家了解生物酶在失重环境下 的表现,以便研发出有效方法维持宇航 员在长期飞行时的活力。从太空带回的 放置了近一年的人骨,将帮助医学家解 决影响宇航员在太空长期工作的一个主 要问题——骨骼钙流失。 除开展多项科学实验外,这三名宇 航员在太空工作期间还迎接了4艘来自 地球的货运飞船,其中包括由第一艘商 业货运飞船——“龙”飞船。 孕 妇 久 站 会 影 响 胎 儿 发 育 新华社伦敦 6月 29日电 (记者黄 堃)女性如果从事需要较长时间站立的 工作,如教师和售货员等,在怀孕时可能 需要注意多坐下休息,因为英国《职业与 环境医学》杂志刊登的一份最新研究报 告说,在孕期长期站立工作,或是工作时 间过长,都会对胎儿发育造成负面影 响。报告建议孕妇注意劳逸结合。 荷兰研究人员完成的这份报告 说,研究人员调查了 4000 多名从事不 同职业的女性在怀孕期间的工作情 况,并对她们的孩子在出生时的体重、 头部周长等指标进行了测量。分析显 示,如果女性在孕期从事需要长期站 立的工作,胎儿的头部发育可能会赶 不上其他孩子,出生时的头围数值会 平均偏低约 1厘米。 此外,在孕期工作时间过长也不 好。研究显示,那些在孕期工作时间超 过每周40小时的女性,与孕期每周工作 不到25个小时的女性相比,其孩子出生 时的头围也会平均偏低约 1厘米,而孩 子出生时的体重也会低148克到198克。 不过研究也显示,如果孕期工作时 能够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坐下休息,并且 工作时间也不太长,不会对胎儿发育造 成不良影响。 俄反对西方国家将太空军事化 新华社莫斯科 6月 29日电 (记者 周良)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 29日表示, 俄反对西方国家将太空军事化。如果西 方国家企图在太空部署武器的话,俄罗 斯有能力采取对应措施。 罗戈津当天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 采访时说,国际法禁止将武器部署到太 空,俄罗斯将强烈抵制西方国家将武器 部署到太空的企图。随着航天技术发 展,西方国家不仅有能力将武器部署到 太空,而且也有这种企图,人类现在面临 着太空军事化的危险。 罗戈津说,俄罗斯拥有在太空部署 武器的一切能力,它不会允许任何国家 在某领域取得绝对性优势,尤其是在高 科技领域。俄罗斯在航天技术领域并不 比西方航天大国落后。他说,为应对来 自太空的威胁,去年底俄罗斯决定组建 空天防御兵并在去年 12月初组建了这 支部队。 美批准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新药上市 据新华社华盛顿电(记者任海军)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6月28日批准一 种学名为米拉贝隆的药物上市,这种药 物主要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新上市的药物商品名为Myrbetriq, 此前已在日本获批上市,由日本第二大 制药公司安斯泰来生产。这种缓释药片 每日服用一次可帮助服用者放松膀胱肌 肉,并舒缓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尿频 等症状。 据介绍,4000多名膀胱过度活动症 患者参加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显示, 在12周的试验期间,每日服用25毫克或 50毫克新药物的患者,小便次数都有所 减少。试验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有 血压升高、感冒症状、尿道感染、头晕等。 美国药管局表示,严重高血压患者、 末期肾病和严重肺损伤者不宜服用这种 药物。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尿 频、急迫性尿失禁等为特征的症候群,食 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美国约有 3300万人受这种疾病困扰。 本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6月 28日报 道,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几乎可 以喷涂在任何物体表面上的锂离子电池。这 种可充电电池组成的喷漆,每一层都代表着传 统电池的组件。该研究发表在 6月 28日《自 然》在线版上。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把活性层包装进筒式 或其他便携式容器里,而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 找到一种方法可将其涂到任何物体表面之上, 从而开启了可以把物体表面变成存储设备的 可能性。 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传统包装的电 池已经让位于更为灵活的方法,增加了各种新 的存储设备的设计和集成的可能性。最近以 来,很多人有兴趣用改进外形因素的方式创造 新式电源,而这种喷涂电池朝这一方向前进了 一大步。” 该材料可以喷刷到浴室的陶瓷砖、柔性聚 合物、玻璃、不锈钢甚至啤酒杯上。在最初的 实验中,将几个基于浴室瓷砖的太阳能电池并 联连接,其可以把实验室中的光转换成电源。 电池可单独给一套发光二极管供电6个小时, 同时电池提供了稳定的2.4伏电压。研究报告 称,手涂电池在±10%的目标内,其性能显示 出一致性;在经过6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 只有非常小的下降。 该研究团队比较艰苦地用数个小时制定 配方、混合和测试这种包含有 5层结构的涂 料,这些层面分别是两个电流集电器、阴极、阳 极和在中间分隔的聚合物。每一层都经过优 化处理。首先,正电流收集器是一种纯化的单 壁碳纳米管与炭黑粒子分散于N-甲基吡咯 烷酮的混合物;二是阴极中包含钴酸锂、碳和 超细石墨(UFG)粉末黏合剂;三是Kynar Flex 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二氧化硅 聚合物分离涂料分散混合在溶剂中;四是阳极 里含有锂钛氧化物和黏合剂中的超细晶混合 物;最后一层是负电流收集器,采用市售的导 电铜漆,可用乙醇稀释。 研究人员说:“最难的部分是实现机械稳定 性和使分离器发挥关键的作用。研究发现,纳 米管和阴极层黏着得很好,而如果分隔器没有 机械稳定性,将会剥离基板。添加PMMA可以 给予分离器正向的附着力。一旦经过喷涂,瓷 砖和其他物品被注入电解液,热封后会带电。” 研究人员已经申请了技术专利,并打算继 续完善。他们正在积极寻找在露天更容易创 造喷涂电池的电解质,并且他们还设想将这种 电池设计成锁扣式瓦片,以采用任何数量的方 式配置瓷砖。 (华凌) 美研制出可喷涂在物体表面的锂离子电池 “研发经费不断增加,新药数量却越来 越少”。近几年来不少制药企业发现自己走 进了这样的怪圈。这让许多人怀念起半个世 纪前制药业的黄金时期,在那个时候,无论 是降压药、抗感染药还是控制血糖的药物, 似乎都比较容易获得——只要有一个合理的 目标、一支精英团队外加一个舍得投资的老 板,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难关。而反观 今日,能称得上是完全创新的药物屈指可 数,我们更多看到的只是对原有药物的改 进,甚至只是更名换装。不少患者担心,未 来我们能否有足够的药物应对日渐复杂的疾 病,新药开发走进死胡同了吗? 旧有模式风光不再 在那个制药业的黄金时代,获取成功的 秘密就是两个字——砸钱。新药开发完全可 以被看作是“勇敢者的游戏”,投资者往往 采取大面积、大投入的方针,将巨额资金投 在“重磅炸弹”级的畅销药上,希望通过后 期销售所带来的大把现金抵消在研发时所产 生的成本。 这一招虽然简单,却能经常奏效。世界 10大制药公司在1990年时将销售额的10%用 于研发,到2002年时增加到了14%。此举在 为我们带来了新药的同时,也让制药行业成 了当时最赚钱的行业。统计显示,即便在 2002年宏观经济下滑时,财富500强名单中 的 10家制药公司的利润总和(359亿美元) 比其他所有 490家企业的利润总和(337亿 美元)还要多。 但黄金时代也有其衰落之时,2002年往 后不少企业发现新药的开发越来越难,旧有 的“重磅炸弹”模式已不再灵光。2002年,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78种 新药中,只有7种被FDA认为是对旧药有所 改进,剩下的 71种只能算是模仿性的创新 药,与已上市的旧药相比,疗效不会更好。 非但如此,受宏观经济影响,新药研发成本 不断上升,目前一种新药从开发到上市至少 需要 10亿美元,所需时间可能长达 15年。 此外,随着旧有畅销药物专利保护期行将届 满,专利困境给制药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 力。药物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在第一年可占 据 50%的市场,第二年可占据 70%—80%的 市场。 一些业界人士分析称,前些年药物开发 的繁荣其实源于大的制药公司抢先摘下了 “低挂的果实”,将最容易发现的药物变成了 产品,而留下的将是那些难啃的“硬骨头”。 三大难关卡住创新 牛津大学转化医学教授蔡斯·邦特认 为,这或许源于我们对人类疾病和现有药物 的模式还没有足够的了解。例如,解热镇痛 药扑热息痛(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 泰诺等)这种常用药,我们经常服用,却并 不知道它具体是如何工作的,也不知道它作 用的部位在哪里。“如果我们连这些都不知 道,又如何能设计出更好、更有效的药物分 子?”邦特说。 要寻找新药,首先要确定新的目标,例 如某种能缓解或治愈疾病的蛋白质。但在人 体中有2万多种蛋白质,每种蛋白质都可能 作为发现药物的目标,各种蛋白质既相互联 系又各自不同,要从中找到准确有效的药物 标靶并开发成药物,几乎和中彩票一样难。 另一个问题就是重复。“出于对竞争的 考虑,很多研究小组不会公布自己的失败, 或者即便公布也会拖到很晚。这样一来,对 同一目标进行研究的其他学者、公司或研究 机构会继续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重复已被 验证过的错误,直到其重演。”邦特教授说。 不过好在一切正在改变。由于新药开 发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合作开始成为无 法回避的因素。在互联网时代,开源的思 想也开始被一些制药公司所采纳。2010 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公开了13533种对疟疾 有潜在治疗效果的化合物的数据,希望通 过分享信息,帮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设计 出一种治疗效果更好的新药。这是制药行 业首次大规模将开源开发模式应用到新药 开发上,通过这种模式可能创造出一种不 属于任何公司的新药。 葛兰素史克公司新药开发部主任帕特里 克·瓦伦斯说,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必须予以打 击。把这些化合物公布出来让每个人都能看 到,或许是一个更好的主意。或许就有人比 我们更聪明,能从中发现某些我们没有注意 到地方”。“不过我们还是需要面对现实。由 于存在竞争,永远都会存在某种程度的重 复。”他补充说。 即便如此,牛津大学的邦特教授表示, 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决定,无论成功还是 失败,都会将结果及时公布。 此两点外,另一个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 便是制药业的“死亡之谷”。它起初被用来 形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惊险过 程,因为不少看上去极有希望的药物都在这 个阶段折戟。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死亡 之谷”的问题也日渐严峻和多样化,这个深 谷不仅存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同 时也存在于患者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此 外,医药开发工作还必须同时面对资金短缺 和大量失败的双重重压。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保罗·沃克曼教授 认为,诸如维康信托基金这样的慈善基金或 许能解决这一难题。维康信托基金会是世界 最大的研究慈善机构。基金会的目的是“通 过资助最优秀的头脑实现健康的突破性进 展”,在资助生物医学研究的同时也支持公 众对科学的认识。其年度资助预算超过美国 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与英国公共资助机构 医学研究委员会相当。沃克曼相信,在多方 努力和各种创新开发模式的帮助下,新药开 发一定会走出当前的困境。 何不打开另一扇窗 沃克曼教授乐观地认为,科学仍是不断 向前发展的,在为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 来了不少机遇。“科学正在引导我们从反方 向寻求重磅炸弹级的新药,那就是个性化医 疗。未来医生会根据患者特征和基因测试的 结果来为其开出独一无二的药物。虽然就单 种药物来说,受益者的数量会相对减少,但 效果将远远优于那些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畅 销药物。此外,掌握大量患者信息,从患者 角度进行研发,更有效接近患者,也将成为 制药企业的新策略”。 传统药物开发模式中,相对于临床试验 的高额开支,实验室中科研人员的耗费可谓 小巫见大巫。新药的高额研发成本主要来自 于临床试验的高失败率。而在个性化医疗时 代,这一切将完全改观。根据少量患者特点 设计的药物或治疗策略,规模更小,时间更 短,成功率更高,相应的费用也会随之降 低。这让新药开发的经济成本重新得到了平 衡,“死亡之谷”也将变得更易跨越。 沃克曼曾预言,通过这种方式,抗癌新 药早期临床研究的成功率有望在5年内从现 在的5%上升至50%。 不久前这一预言已经得到了验证。2011 年 8月 17日,FDA批准Zelboraf(vemurafenib 威罗菲尼片)用以治疗晚期或不可切除的黑 色素瘤。2012年 2月20日,该药也在欧盟获 批。罗氏公司开发此药从一期临床试验到 2011年发布总共还不到5年,人们似乎又重 新找到了那久违的速度。 当一扇门被关闭时,寻找另一扇打开的 窗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新药开发走进死胡同了吗? 本报记者 王小龙 综合外电 本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6月 28日报 道,丹麦与格陵兰地质调查(GEUS)国际小 组最近报道,他们在西格陵兰马尼伊特索克 附近发现的超过 100 公里宽的陨石坑,经鉴 定是 30亿年前一颗大质量小行星或彗星撞 击地球造成的。这是迄今已知的地球上最 古老的一次撞击,比以往认定的最古老陨石 坑要早 10亿年。有关这一发现的首篇科学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地球与行星科学通 讯》上。 月球上也有许多小行星或彗星撞击的陨 石坑,时间在 30亿年前到 40亿年前,要早于 地球。地球万有引力比月球大得多,这一时 期内也必然承受了更多撞击,但当时的撞击 证据都已遭侵蚀,或被覆盖上了新的岩石。 此前发现的最大最古老陨石坑是南非弗里德 堡陨石坑,形成于 20亿年前,300公里宽,已 经被严重侵蚀。 GEUS小组由威尔士加地夫大学、瑞典伦 德大学、莫斯科行星科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组 成,他们在西格陵兰马尼伊特索克地区附近, 发现了撞击坑的遗迹。 “这一发现意味着,我们在研究陨石撞击 地球的影响时,能把时间向前提 10亿年。”调 查小组成员、加地夫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学院 兰恩·麦克唐纳说。要找证据非常困难,因为 那里并没有留下明显的碗状陨石坑。在撞击 后过了 30亿年,当时的陆地已沉入原来地表 以下 25公里的深地壳中,撞击结构的所有外 在部分都已消失,但剧烈撞击造成的震动波穿 透地壳深处,比以前所知的任何其他陨石坑都 要深。 由于以前从未见到过这么深的撞击影响, 调查小组还花了近 3年时间搜集其他关键证 据,包括航空磁测显著异常;中心35X50平方 公里的粉碎石英—长石物质、区域尺度的环撞 变形、广泛分布的羽毛状随机断裂、断裂缝等 等。“这一过程就像福尔摩斯探案小说。”麦克 唐纳说,“我们按传统陆地进程排除了所有不 可能情况,那么只有一次巨大的撞击才能解释 所有现象。” 迄今为止,地球上已发现了大约 180 个 撞击陨石坑,约 30%的坑中都含有重要的矿 石、油、气等天然资源。麦克唐纳说:“我们 花了近 3 年时间才向科学界同行证明这一 点,但要说服采矿业就容易得多。一个加拿 大采矿公司去年秋天就来到马尼伊特索克, 正在通过撞击模型探测这里的镍、铂等金属 沉积情况。” (常丽君) 格陵兰发现地球上最古老陨石坑 新华社东京 7月 1日电 (记者蓝建中) 日本研究人员 1日在美国《组织工程学》杂志 上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仅利用干细胞 的培养液就实现了动物受损骨骼的再生。而 以往实现骨骼再生,需要利用来自骨髓的干 细胞。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上田实率领的研究 小组发现,在干细胞的培养液中,有一些细胞 因子可以调整细胞的增殖和死亡。 研究人员于是将这种培养液先涂到生物 医学材料胶原蛋白海绵上,再将其移植到缺失 了部分头盖骨的实验鼠头上。4周后,这些实 验鼠头盖骨缺失的部分有90%以上实现了再 生。 研究人员还发现,实验鼠体内的干细胞会 大量集中到头盖骨移植了胶原蛋白海绵的部 分。这说明,干细胞培养液具有汇集干细胞的 效果。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展开人类临床试验。 上田实指出,此前移植干细胞的传统方法存在 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而新方法可以大大降低 这种风险。 日本开发出骨骼再生新技术 欧盟峰会 6月 29日就欧洲统一专利体系 方案的最后一个议题——欧洲统一专利法庭 的选址达成一致,这意味着欧盟峰会已通过 这一方案。按计划,这一方案经欧洲议会最 终批准后,第一批欧洲统一专利将于 2014年 4月问世。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增 加就业、应对危机的根本途径。欧盟高度重视 科技创新,在其 10年发展规划“欧洲 2020 战 略”中把科技创新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 位,提出要建设“创新型联盟”。 20世纪末以来,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50%以上来自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美国, 知识产权占到了全部企业价值的三分之一以 上,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日 本在2002年就提出知识产权立国。 相比之下,欧洲在知识产权的核心领域、 即专利体系方面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欧洲 申请专利是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根据目 前欧盟各国的专利体系,发明人在欧盟申请专 利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欧盟成员国直接申请, 另一种是先向欧洲专利局申请,获准后再到各 成员国申请生效。这种体系手续复杂,耗时耗 力且成本高昂。 据统计,在欧盟 13个成员国申请一项专 利,平均耗资1.25万欧元,如果在欧盟所有27 个成员国申请一项专利,费用高达 3.2 万欧 元。而在美国申请一项专利的平均费用为 1850欧元。欧盟每年申请专利共耗资1.93亿 欧元。 欧盟认为,目前这种专利体系严重打击 了专利申请人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特别是 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得欧盟整体竞争力 受到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欧洲就曾探讨过统一的专利体系。2000 年 8月,欧盟委员会提出构建欧洲统一专利体 系的提案。2003年 3月,欧盟各成员国就统一 专利体系达成共识。2006年,欧盟委员会就统 一专利体系开展了大规模调研和咨询,在此基 础上,于2007年 4月决定重启统一专利体系的 谈判。2011年 4月,欧盟委员会提出欧洲统一 专利体系方案。 根据欧洲统一专利体系,发明人只需在欧 盟有审批资格的25个成员国中的任何一个国 家申请,就可获得在整个欧盟范围内有效的专 利。这可大大节省申请费用和申请时间,平均 而言一项专利的申请费将降低到680欧元。 在欧盟 27个成员国中,意大利和西班牙 目前还没有加入欧洲统一专利体系。 欧盟对统一专利体系给予高度重视,将其 作为欧盟层面要采取的 14项措施之一,列入 29日峰会通过的《增长和就业契约》。欧盟认 为实施这一方案将为欧洲提供统一管理的、高 质量、低成本的专利,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 业的负担,从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欧洲统一专利体系之路 新华社记者 姜 岩 6 月 28 日,在瑞 士卢塞恩附近的施坦 瑟山上,游客在首发 仪式上搭乘双层露天 缆车“Cabrio”号。 当日,世界首辆 双层露天缆车“Cab- rio”号在这里正式开 始运营。 新华社/路透 双层露天缆车首发双层露天缆车首发 3综合新闻综合新闻 2012 年 7 月 2 日 业界动态 星期一 责任编辑 石 义 关注“蛟龙”深潜 请点击http://www.stdaily.com/special/jlh7000.htm (上接第一版)推进“一国两制”事业,符合香港 同胞利益和愿望,也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 益。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香港这颗璀璨 的明珠放射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胡锦涛强调,“一国两制”事业是前无古人 的伟大创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进。在 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把“一国两 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是中央政府、香港特别 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使命。中 央政府对香港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安 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是 在香港实践“一国两制”的核心要求和基本目 标。为此,必须坚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 国两制”方针,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把坚持 “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 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维护国家整体利 益和保障香港社会各界利益、支持香港积极开 展对外交往和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等 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胡锦涛指出,未来5年对香港长远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是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有所作 为的重要机遇期。他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 届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4点希望。第一,努力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届 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准确把握社 情民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稳妥解决民 生问题和其他社会矛盾,使全体市民共享发展 成果、提高生活水平。香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 人士要以大局为重,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实现最 广泛的团结。第二,努力维护基本法的权威。 基本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是依法治港的基石。要全面落实基本法各项 规定,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都要带 头严格遵守基本法,坚决维护基本法,依照基 本法规定行使职权。第三,努力提升竞争力。 要加强香港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更好发挥政 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创 新活动,把握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充分 发挥香港国际联系广泛等方面优势,拓展香港 与祖国内地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优势 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第四,努力加强人 才培养。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 方位、多层次培养造就各项事业发展所需要的 大量高素质人才,高度重视爱国爱港人才特别 是优秀年轻政治人才培养,使爱国爱港传统薪 火相传、“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 梁振英在致辞中表示,他会以施政成效答 谢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对他的信任,全力以赴 实践他的竞选承诺,带领香港“稳中求变”,发 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民主,建立更繁荣、更 进步、更公义的社会。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国 家一直大力支持香港,庞大的机遇引导和推动 着香港的发展。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将继 往开来,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保持高 度自治,维护国家和香港的利益,加强团结社 会各界、凝聚民心。 梁振英在致辞中还阐述了新一届政府的 施政理念和重点,并表示相信,只要我们齐心 一意,必定能够将香港打造成儿童茁壮成长、 青年实现理想、壮年人一展所长、长者安享晚 年、七百万市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香港这 颗“东方之珠”必定能够光芒再现,更形璀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 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 任王沪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李建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中央军委委员、 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等出席庆祝大会暨就职 典礼。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 行政长官崔世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 长官曾荫权,以及香港各界代表、特邀嘉宾出 席庆祝大会暨就职典礼。 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毫不动摇 (上接第一版) 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烟雾尚未散尽, 国务院作出决定,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 范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集中精力统筹资源, 进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组织和领导机制,在中关村里,建立 了由科技部牵头、20多个国家部委参与的部际 协调小组。以此同时,有关部委与北京市组成 部市联合工作组。 在北京市层面,组成以市长郭金龙为组长 的领导小组。北京市委、市政府主管部门牵 头,组成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专项工作组。 “1+6”新政的推出,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关 村科技管理统筹“新的里程碑”。 所谓“1”,就是北京市会同示范区部际协 调小组成员单位,共同组建的中关村创新平 台,对跨层级审批和跨部门审批加强协调和督 办;所谓“6”,就是各部委在中关村深化实施先 行先试改革的6条新政策。 “‘1+6’政策,绝不弱于美国政府对硅谷、 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当然,我们要正视自 己的差距。不过,坚冰已被打破,发展已是大 势所趋。”柳传志说。 针对“国家队”进行产 权破冰:不让金钱困住创新 热情 中国技术交易所董事长熊焰,一直在打造 “技术、产权、交易”的“三维空间”。 在他看来,推动科研院所股权激励,对中国 技术市场具有划时代意义,“股权激励是中技所 在技术产权化方向的一个探索。技术只有产权 化,才能被引入企业,产生新的价值增值”。 不过,他的这种理念,在过去很长时间内 并未在“国家队”里形成共识。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院所转制企业,集聚 了中国最雄厚的科研力量。但在这些“国家 队”里,科研人员申请项目、做课题、写论文、结 题报奖,往往就是科研的全部。在这里,科技 成果被束之高阁,早已见怪不怪。 在这种情况背后,“产权”或“所有制”,成 为今天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桎梏。 清华紫光等企业,科研人员甚至创始人, 受困于股权激励。他们从无到有地创立公司, 却难获股权激励,与财富无缘,这与创业的巨 大付出不符。久而久之,在“国家队”里,科研 人员的创造力难以充分发挥。 作为参与制定《规划纲要》的专家之一,北 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认为, “所有制之结”是中关村实行自主创新并真正 成为示范的核心环节和最大难点。由此导致 了两个现象:其一,从决策机制来讲,具有国有 股权色彩的联想、方正确是民营企业,但其“红 帽子”对发展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其二,如今, 高校院所已有成为新的“象牙塔”的趋势,很多 科技人员不屑于创业。 在王德禄看来,这种现象和改革开放后加 强国有资产管理分不开。本来国有资产管理 的核心是国有企业,但现在这种国有资产管理 的思路延伸到大学和科研院所,延伸到科研经 费,一步步困住了科研人员的手脚。 不让金钱困住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建设自主 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加快股权激励试点——在高 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 分红权激励试点;在院所转制企业以及国有高 新技术企业中,进行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改革,对 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 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 的激励。 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明确中关村股 权和分红权激励试点的实施主体是中央级事 业单位全资与控股企业。 “我称之为中国特色的股权激励,以政府 对创业者的激励形式来体现。当然,这些仍需 深化。”王德禄认为,中关村体制机制创新,核 心仍应放在大学、科研院所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的改革上,让大学和科研院所有更大的自主 权,让更多的科研人员下海创业,使中关村成 为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园区。 面向企业营造创新生 态:让更多“草”长成茁壮的 “苗” “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们常常被忽视。” 不少科技型企业抱怨,按照现行体系,初 创期的小企业容易被政府忽视。 对于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自主创新 并非易事,把自主创新产品推向市场更加困难。 一方面,由于技术和产品较“新”,市场对 其缺乏了解,往往持质疑观望态度;另一方面, 这些企业大都囊中羞涩,无法开展大规模市场 推广和营销,在产品问世之后,很多科技型中 小企业站在市场门口“望洋兴叹”。 “政府要做的,不是把企业卖不出去的产 品卖出去。”在碧水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看来, 政府要通过环境的营造,助推“企业研发和打 造品牌”。 中关村的改革从“什么是高新技术企业” 入手。 按照现行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是持续进行 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核心自主知识 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 内注册1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在“1+6”的探索中,科技部等部委在中关 村实现了对于科技型企业的“量体裁衣”。 增加反映创新成果的“国家新药、国家一级 中药保护品种、经审(鉴)定的国家级农作物品 种、国防专利、技术秘密”作为核心自主知识产 权;注册满半年不足1年的企业,符合《高新技术 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科技人员与研发人员所占 比例的规定,且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 出总额20%以上的,可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根据初步估算,中关村有 3000家企业可 以直接受惠得到认定,享受到人才金融等政策 支持,并将成为新三板后备军。 与此同时,中关村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 撬动市场上发力。 北京科兴的殷晓梅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2009年4月25日,世卫组织公布墨西哥和美国 出现猪流感疫情;6月19日,北京市政府就与公 司签订了200万人份疫苗的。北京市提前 支付300万元订购款,支持了我们甲流疫苗的 研制和生产。北京科兴得到了发展,中国也成 为全球第一个拥有甲流疫苗的国家。” 面向企业营造创新生态,中关村的“1+6” 改革,让更多“草”长成茁壮的“苗”。 “还要多久?”“挂缆了吗?”“蛟龙”号载人 潜水器载人球舱内,脸色苍白的杨波,背倚着 坐垫,双眼紧闭,胃里早已翻江倒海,每半分钟 他打个嗝,将已快到嗓子眼的东西憋回去,有 气无力地问主驾叶聪。 6月24日,“蛟龙”号第一次突破7000米深 度,但回收时的海况并不理想,潜水器在海面 随波逐流,漂了20来分钟,才回到“向阳红09” 船的怀抱。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快了快了”“挂了挂 了”,叶聪一遍遍重复的善意的“谎言”成为杨 波唯一的精神支柱。 杨波已连续4年参加海试,同时也是海试 队 8名试航员之一,不定期执行下潜任务,检 验声学系统在水下的各项性能。类似的情形, 杨波已经历了10多次。 “正是通过这么多次下潜,我对潜水器及 水声通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杨波说,在项目 参与过程中,自己收获最多的是责任,而压力 更容易帮助人成长。 强压力下迸发的能量 今年6月15日,作为“蛟龙”号本体声学系 统负责人,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朱敏生日当天 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 在潜水器下潜到 6200米左右时,水面母船“向阳红 09”船上的 水声通信意外中断。 朱敏没有乱了阵脚,很快做出判断:问 题出在吊放电缆上。接着他和团队找到了 罪魁祸首——承重电缆接头根部被挤破的 一个小孔。 “通过这几年海试,我们对设备状态、队伍 能力的信心增强了,能够冷静地处理出现的问 题。”朱敏说。 “7000 米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是朱敏 2002年开始独立承担的第一个项目。2009年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1000米级海试,是声学 系统团队最难忘记的一段时光。 第一阶段在 50米深度海区试验时,近在 咫尺的潜水器与母船之间的声学通信迟迟建 立不起来,声学通信不建立,整个海试就无法 开展,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声学系统团队身上。 一名参加过 1000米海试的队员回忆,每 天的指挥部会议上,朱敏都被催问,怎么还没 好,什么时候能好……朱敏本来说话声音就不 大,被催问急了,声音堵在了嗓子眼,几乎没人 听得清。 “那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朱敏回忆说,当 时通过水池试验和湖上试验,验证了水声通信 设备本身的功能,但一直没有能够在潜水器试 验母船“向阳红09”船上测试。 “向阳红 09”船已服役近 30年,预计到船 舶噪声会偏高,声学系统团队设计通过吊阵方 式来远离母船的噪声干扰。但试验中发现母 船的噪声比预计的高很多,严重干扰了数字通 信,在 50米深度海区无法解决。海试现场指 挥部研究后决定,转入下一阶段到更深海区开 展试验。与此同时,声学系统团队用3天时间 编写完成了一套水声电话软件,保证了300米 和1000米海区下潜试验顺利进行。 1000米级海试后,声学系统团队通过技术 改进,有效抑制了母船噪声干扰。2010 年 3000米海试时,水声通信系统顺利地把数据、 图像和声音传上来了。 除了水声通信机外,声学系统团队的高分 辨率测深侧扫声纳、避碰声纳、声学多普勒测 速仪、成像声纳、定位应答器等多种声学设备, 为“蛟龙”号提供通信、定位、测速、障碍物规 避、目标搜索和地形地貌测量等服务。有了这 套系统,潜水器有了“眼睛”“耳朵”“嘴巴”。 从青涩到成熟 “他是声学系统团队中,对潜水器本体最 熟悉的人之一,参与项目从研制、总装、水池试 验到海试的全过程。”朱敏如此评价杨波。 2006年,毕业不久的杨波被中科院声学所 派往位于无锡江阴的中船重工702所,负责声 学设备与系统其他设备在载人潜水器上的总 体联调和水池试验。一直到2008年的两年多 时间里,他每年都有好几个月呆在那里。 和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一样,杨波当时 缺乏独挡一面的经验。在学校遇到问题,他直 接报告给项目负责人,但当单位让他只身一人 前往无锡后,他意识到,自己要发挥作用,发现 问题后不能事无巨细地向领导汇报,必须要自 己学会独立处理事情。 2006年、2007年,这是杨波个人能力提升 非常快的一段时间。 “眼界提高了。”杨波举例说,联调联试需 要了解别的分系统,站在总体角度来看待声学 分系统,甚至包括设备安装的俯仰角,都得综 合考虑。 总装完成后,潜水器开始水池试验。杨波 经常需要到潜水器载人舱内调试设备,从2007 年 8月到 2008年 1月,他下潜了三四十次,一 天最多下潜3次。 2009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 1000 米级海试,这是最让杨波刻骨铭心、意味也最 丰富的第一次出海经历。 船从江阴出发,一出长江口,他就倒下了, 连续躺了 7天,每天的食粮是一包方便面、一 瓶水,当然,这些都是在床上吃的。 虽然已历经4年海试,但是晕船依然顽强 地战胜了身体的适应能力。晕船严重时,杨波 通过
/
本文档为【科技日报2012070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