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诊断

2012-07-03 50页 ppt 4M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5441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电图诊断nullnull心 电 图 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 内 科 周 亚 峰心电图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 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 的曲线图形。心电图示例心电图示例心 脏 概 述心 脏 概 述心脏是通过心肌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循环流动的动力装置。 心肌的收缩反应是由肌膜的兴奋和特殊的传导系统产生并传播的。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是心肌兴奋和传导的基础。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一、心电图产生原理动作电位 电偶(正极与负极) 除极与复极 心电向量—强度与方向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心肌细胞的除极与...
心电图诊断
nullnull心 电 图 学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 内 科 周 亚 峰心电图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 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 的曲线图形。心电图示例心电图示例心 脏 概 述心 脏 概 述心脏是通过心肌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循环流动的动力装置。 心肌的收缩反应是由肌膜的兴奋和特殊的传导系统产生并传播的。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是心肌兴奋和传导的基础。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一、心电图产生原理动作电位 电偶(正极与负极) 除极与复极 心电向量—强度与方向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第一站:窦房结 第二站:房室结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 房束 支心 室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QRS波群的命名原则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QRS波群的命名原则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三、导联体系三、导联体系导联: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 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 十二导联系统标准十二导联系统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矢状面情况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矢状面情况肢体导联系统—反映矢状面情况双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双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null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null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null(一)P波 (二)P-R间期 (三)QRS波群 1、时间 2、波形与振幅 3、Q波 (四)ST段 (五)T波 1、方向 2、振幅 (六)Q-T间期 (七)U波null心电图记录纸心电图记录纸纵轴代表电压幅度,每小格相当于0.1mv 横轴代表时间。如记录纸的移动速度为25mm/s,每小格相当于0.04S间期常以毫秒表示间期常以毫秒表示1 毫秒 = 1 / 1,000 秒null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心电轴一般指的是额面上平均QRS电轴,一般采用它与I导联正(左)侧段之间的角度表示其偏移方向。 null 目测法:通常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若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均为正向波,则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90°);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右偏;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 null 作图法:根据Ⅰ、Ⅲ导联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的代数和,用作图法在Ⅰ、Ⅲ导联的相应幅度处分别作两垂直线相交,即可测得额面平均心电轴角度。 null查表法:根据Ⅰ导联及Ⅲ导联正负波幅值代数和的两个数值,从一专用的心电轴表中直接查得相应的额面心电轴。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心脏解剖位置 横位心电轴可左偏,<-30° 垂位心电轴可右偏,>+120° 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心室内除极顺序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激动起源于心室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起搏心律 室内传导阻滞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心脏循长轴转位心脏循长轴转位自心尖朝心底部方向观察 顺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 逆钟向转位: V3、V4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心脏循长轴转位心脏循长轴转位心脏循长轴转位的临床意义心脏循长轴转位的临床意义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正常心电图的波形正常心电图的波形 心电图波形组成: P波 P-R间期 QRS波群 J点 ST段和T波 QT间期 U波 P波P波时限:<0.12秒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Ⅱ 、 Ⅲ 、avF, V4-V6导联 直立 avR导联 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右位心、左右手导 联反联Ⅰ导P倒置) P-R间期P-R间期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如心率达100次/分, P—R间期不能超过0.18秒。可查表对应。 nullQ波时间≤0.04秒 电压≤同一导联的1/4 不管出现哪个导联(v1-v3绝无正常Q)都无价值。 看Q波一般成组看: Ⅰ(有异常Q)→avl→ V4-V6. Ⅱ(有异常Q) →Ⅲ→avF. V1-V3绝对无正常Q。( V3出现q波提示有心梗)QRS波AQRS波A时限: 0.06 ~ 0.10秒,<0.12秒 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I、II、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 V4 ~ 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QRS波BQRS波B电压: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Rv5<2.5mv,RavL<1.2mV,RavF<2.0mV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 Q波 < ¼ R波(同导联)QRS波CQRS波C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 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时限:≤0.04s(V1、V2) ≤0.05s(V5、V6)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J点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ST段ST段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偏移正常范围: 1.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2.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3.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V3导联ST段抬高≤0.5mV(如病人症状明显抬高呈弓背形有意义) 4.ST段位置与T—P段等电位线相比较, 如T—P段不明显,与P—R段比较;或与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基线。 T波 T波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 方向:一般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先看:Ⅰ、Ⅱ、V4— V6 应直立; 再看:Ⅲ、aVL 、aVF、V1—V3可倒置;如V 1直立, V3不能倒。 aVR倒置。 振幅:以R为主的导联,不应低于同一导联R的1/10。(低平、平坦、双向、倒置均为异常)胸导中T可高达1.2—1.5mv,V1一般不超0.4mv, aVL 、aVF可达0.4—0.5mv,aVR可深0.6mv。 T低平或倒置,见于心肌缺血、低钾;T高耸见于高血钾。有T波改变无临床表现诊断“T波异常改变” QT间期 QT间期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校正Q-T间期(QTc)= QT /RR1/2 临床意义: 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U波 U波心室除极后电位,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清 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 正常人可无U波,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U波必须直立;倒置:现认为早期冠心病,心肌劳损。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小儿心电图的特点心率较快:在10岁以后,成人心率 P波时限较短(儿童<0.09s) QRS呈右室优势 T波变异较大心率心率心率是心电图P-P或R-R的距离 单位:次/分钟(bpm) 心率计算方法 若间距为4个大格和1个小格 0.2×4 + 0.04×1 = 0.84s 心率为60/0.84 = 71.4,即71bpm频率与间期的相互换算频率与间期的相互换算频率换算成间期(毫秒): 60,000/频率 (bpm) = 间期(毫秒) 例如: 60,000/100 bpm = 600 毫秒 间期换算成频率 (bpm): 60,000/间期(毫秒)= 频率 (bpm) 例如:60,000/500 毫秒 = 120 bpm心 律心 律正常心律: 在一段时间内心率大致匀齐相等,有P、QRS、T波 心脏搏动由窦房结控制null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 PaVR倒置, 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 心房频率:60~100次/分。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正常窦性心律诊断正常窦性心律正常窦性心律正常的窦房结节律正常的窦房结节律心房率:60-100 bpm PR 间期:120-200 毫秒(0.12-0.20 秒) QRS 间期:60-100 毫秒(0.06-0.10 秒) QT 间期:360-440 毫秒(0.36-0.44 秒)null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null一、右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P波的宽度并不增加,在II、III、aVF导联表现最突出,称为“肺型P波”,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null右心房肥大null二、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0.11s,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0.04s,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典型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P波”。nullP波幅度改变在I、II、aVL导联明显。V1的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Ptf超过-0.04mm.s。null左心房肥大null三、左房及右房双房肥大心电图可见既异常高大,又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null双侧心房扩大null四、左室肥大null心电图诊断标准为: (一)左室高电压的表现 1、V5或V6的R波>2.5mV或V5的R波+V1的S波>4.0mV(男性)或>3.5mV(女性)。null2、I导联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或I导联R波+III导联S波>2.5mV。null(二)额面心电轴左偏,但一般不超过-30°。 (三)QRS总时间>0.10s(一般不超过0.11s) (四)并存ST-T改变。null左心室肥大null五、右室肥大null心电图特征为: (一)V1(或V3R)导联R/S≥1。 (二)V1的R波+V5的S波>1.05mV(重症可>1.2mV)。null(三)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症可>110°)。 (四)aVR导联R/S或R/q≥1(或R>0.5mV)。 (五)少数病例可见V1导联呈QS、qR型(除外心肌梗塞)。null(六)ST-T改变,右胸前导联(如V1)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 符合上述阳性指标越多,以及超出正常范围越大者,诊断的可靠性亦越大。null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null六、左室、右室双侧心室肥大当左、右心室均发生肥大时,有可能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图,以致难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表现为左室肥大的图形而掩盖右心室肥大的存在。null但结合电轴偏移情况及波形改变仔细仍有可能判断出左室肥大与右室肥大。null右室及左室双侧心室肥大null第四节 心肌缺血在正常情况下,心室的复极过程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的。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生缺血时,将影响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从而产生心电图ST-T的异常改变。null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此时,缺血使这部分心肌的复极较正常更为推迟,导致出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大T波。null如,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V1导联出现高大的T波;下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II、III、aVF导联出现高大的正向T波。null心内膜面缺血T对称性高直立null二、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包括透壁心肌缺血或透壁心肌梗塞)null此时,可引起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即转为心内膜复极在先而心外膜复极在后,于是即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null如,前壁外膜下心肌发生缺血时,在V2导联可见倒置的T波,而下壁外膜下心肌发生缺血时,在II、III、aVF导联可出现深倒置的T波。null心外膜面缺血T对称性倒置null三、ST段的异常改变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的改变外,还可出现ST段的改变。null在心电图上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为ST呈水平和下垂形下移≥0.1mv,下移的ST段与R波的夹角≥90°。null(一)典型心绞痛,心电图出现一时性的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而常伴有高耸的T波。null(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绞痛相似,一般变化较轻。 (四)判断运动试验的阳性结果时,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下移的意义,较T波改变的意义更为重要。null(五)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情况时出现的ST-T改变,是由于心肌除极时间延长,与心肌已开始进行的复极时间相重叠所致,通常称为继发性ST-T改变。null第五节 心肌梗塞一、基本图形null(一)“缺血性”改变若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T波呈对称性,高而直立;若发生于心外膜面,使外膜面复极延迟晚于内膜面,复极程序反常,就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null若电极置于前壁,而缺血发生于对侧(即后壁),则其图形变化类似前壁内膜面缺血,即出现对称性高而直立的T波。null(二)“损伤性”改变1、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损伤性”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偏移。null2、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S-T段平直压低,外膜面心肌损伤时S-T段抬高,明显抬高可形成单相曲线。一般地说,损伤不会持久,要么恢复,要么进一步发生坏死。null(三)“坏死性”改变 一般认为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恢复为极化状态和产生动作电流,所以心电图主要表现“异常Q波(坏死型Q波,病理性Q波)”,即Q波增宽(>0.04s)、加深(>同一导联1/4R波)。null二、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心肌梗塞除了具有特征性图形改变外,它的图形演变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因此随访观察心电图演变对诊断更有意义。null发生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时,如果观察及时,可以见到早期(也称超急性期或梗塞前期)、急性期、近期(也称亚急性期)和陈旧期(愈合期)的典型演变过程(见下图)null(一)早期:见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很早期(数分钟或数小时) (二)急性期:是一个发展过程,见于梗塞后数小时或数日,持续数周。null(三)近期:见于梗塞后数周至数月。 (四)陈旧期: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塞3-6个月之后或更久。null急性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null三、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以“异常Q波”出现的导联为定位标准下壁侧壁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膈面)nullnullnull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及左前分支阻滞一例null四、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图形1、非透壁性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梗)null急性期可仅出现S-T平直压低,无异常Q波,但S-T恢复后仍存在T波由倒置逐渐加深及变浅至恢复的演变过程。null第六节 心律失常null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被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一般属于正常或基本正常心律。一、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null(一)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1、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II、III、aVF直立,在aVR倒置);null2、P-R间期>0.12s; 3、频率40~150次/分(超越者甚少)。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规定为60~100次/min。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小于0.16s。null正常窦性心律null(二)窦性心动过速 (三)窦性心动过缓 (四)窦性心律不齐null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null(五)窦性静止 亦称窦性停搏,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自身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冲动。null心电图上在规则的P-P间隔中突然没有P波,而且所失去的P波之前与之后的P-P间隔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窦性静止后常出现逸搏。null窦性静止null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 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房性早搏房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2.P‘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房室干扰现象),偶可短于0.12秒; 3.早期的P’波有时下传受阻,P’波后无QRS波群,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 4.早期的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5.代偿期多不完全性。 null房性早搏未下传交界性早搏交界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发生畸形; 2.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成人PR间期<0.12,小儿≤.10秒,或与窦性PR间期相差较大),其后(RP、间期<0.20秒),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 3.代偿期多完全。 室性早搏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群的 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秒; 4.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5.代偿期呈完全性 null早搏的激动避开了心房直接来自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位心室起搏点。由于异位起搏点的不同,呈现的波形也不一样, 每次早搏的P波都消失,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多源室性早搏null多源室性早搏null早搏的激动避开了心房直接来自于心室内的一个异位起搏点。每次早搏的P波都消失,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室早二联律每二次搏动中有一次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null早搏的激动避开了心房直接来自于心室内的一个异位起搏点。每次早搏的P波都消失,QRS波宽大、畸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室早三联律每三次搏动中有一次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三联律null(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实际上是加速了的房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其频率比窦性心律快,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null交界性的频率为70~130次/分,室性的频率为60~100次/分。一般没有阵发性发作与终止的特点,但也不尽然。null起搏来自于房室交界处,频率远超过交界处固有的逸搏心率(40-60次/分)。当室率为60-100次/分的范围时,为加快的交界性心律;当室率高于100次/分时,为交界性心动过速。R-R间距规则,异位P波可出现在 QRS波之前、之中、之后。当P波出现在QRS波之前时,其P-R 间期要短于正常。QRS波时间通常正常。加速性交界部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60~100次/分; 2.逆行性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秒; 3.心房可能仍在窦房结控制之下,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也可形成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房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2.P波频率160~220次/分,节律规整;儿童超过180次/分,婴幼儿 超过230次/分; 3.P波与R波之比例可为1:1,也可能为2:1,3:!等,有时可呈文氏型传导阻滞; 4.PR间期>0.12秒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5.有突然发作与突然停止的历史; 6.既可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健康人。 7.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或无效。 null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在阵发性房心性动过速期间,起搏脉冲发自于心房内,而不是窦房结,心率加速到120-250次/分的范围内。异位P波一般在每次QRS波之前出现,但可能与T波融合而测不出。P-R间期通常缩短,但很难测出。QRS波时间通常正常,但合并差异性传导可延长。当P波与T波相融合时,很难与交界性心动过速相区别,这时则可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当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160~220次/分,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时,统称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突发突止 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 null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140~180次/分,很少超过180次/分;但小儿可在200次/以上。 3.RR间期规整,或稍不匀齐RR间期互差偶有超过0.03秒者; 4.逆行性P波偶可见到,位于QRS波群呈1:1传导或2:1传导,RP间期>0.20秒; 5.窦性P波有时可能见到,时隐时现,窦性P波与QRS波群无关,有时,可见到心室夺获与心室融合波 null(四)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只是增宽变形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null每约连续出现3~10个同类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null扭转性室速null四、扑动与颤动null(一)心房扑动(房扑):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P波,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F波(扑动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频率为250~350次/分,大多不能全部下传,而以2:1或1: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null心房扑动(呈2∶1下传)null(二)心房颤动(房颤):心电图特点是各导联无正常P波,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纤颤波),心房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nullQRS波一般不增宽,若是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较近之处,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波,是房颤伴有室内差异传导。null心房颤动null(三)心室扑动与颤动(室扑、室颤):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null室扑常不能持久,不是很快恢复,便会转为室颤而死亡。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心电图上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null心室扑动与颤动null五、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null就阻滞程度可分为I度(传导延缓)、II度(部分激动发生漏搏)、III度(传导完全中断)。就变化过程,可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性。null(一)窦房传导阻滞 普通心电图机尚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结电位,故I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到,III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静止相鉴别。窦房阻滞窦房阻滞(一)Ⅰ型(文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 2.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二)Ⅱ型(莫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 1.在长的PP间期之前,无PP间期逐渐缩短的趋向; 2.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nullⅡ度Ⅰ型窦房阻滞nullⅡ度Ⅱ型窦房阻滞null只有II度窦房阻滞出现心房、心室漏搏间歇,这一长间歇恰等于正常窦性P-P的倍数。此称MorbizII型,较易诊断。null(二)房室传导阻滞null1、I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在成人若 P-R≥0.21s,则可诊断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null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7s)null2、II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分两种类型。nullI型,亦称Morbiz 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通常每次的绝对增加数多是递减的)。null直至一个P波后脱漏一个QRS波群,漏搏后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恢复,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nullII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nullII型,又称Morbiz II型,表现为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null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型)null连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QRS波群脱漏者,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3∶1、4∶1房室传导阻滞等。null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房率高于室率,常伴有交界性(多见)或室性逸搏。null1.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的时间关系,P波频率快于QRS频率,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PR间期无固定关系; 2.心房多在窦房结控制之下,故常可见到窦性P波,也可能为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等; 3.QRS波群时间、形态与频率,取决于心室节律点的位置----如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分叉以上,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35~50次/分;当心室节律点位于希氏束之下,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35次/分以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null1.QRS时间延长,成人大于或等于0.12秒,年长小儿大于0.10秒,婴儿等于或大于0.09秒; 2.V1呈RSR型或R波宽钝、错折,V5的S波宽钝、错折而不深。Ⅰ导联及aVR导联S宽钝、错折;由于右室与左室的激动不同步,出现双R波(r与R')。 V1和V2导联的QRS波类似于“兔耳”或“M”型。V1和V2是右束支传导诊断中最有用的导联。 3.ST-T的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4.右室壁激动时间延长,成人大于0.06秒,小儿大于0.05秒; 5.常见电轴右偏; 6.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以上QRS波群的特点,但QRS波群时间成人在0.08~0.12秒,小儿在0.08~0.10秒 右束支传导阻滞null1.QRS时间延长,成人大于或等于0.12秒,年长小儿大于0.10秒,婴儿等于或大于0.09秒。 2.V5呈R型,R波宽钝、错折,一般无Q波及S波,V1导呈QS型或RS型,R波极小,S波宽钝、错折。由于左室与右室的不同步激动,QRS波出现双R波(R与r')。有时在胸导联的V5、V6,增宽的QRS波中R-r'只能看到一个切迹缺口。V5、V6是左束支传导诊断中最有用的导联。 3.ST-T的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4.左室壁激动时间延长,成人大于0.06秒,小儿大于0.04秒; 5.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内有以上QRS波群的特点,但QRS波群时间成人在0.08~0.12秒,小儿在0.08~0.10秒。 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1.QRS波群显著左偏:-30~-90°; 2.Ⅰ、aVL导联呈qR型,Q波小于0.02秒,Ⅱ、 Ⅲ 、aVF导联呈rS型。 3.aVR导联多呈QR型; 4.V5、V6导联可为QR或QRS,也可无Q波; 5.QRS波群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延长的程度不超过0.02秒。 null左前分支阻滞null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增宽,≥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有挫折、模糊,称为预激波;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6.旁道有的心电图上无预激波或预激波呈间歇性,称为潜在型预激综合征。有的旁道只有逆传能力,无前传能力称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Kent束(W-P-W)null(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及ST-T改变。 (Jame束)L-G-L型预激null(1)P-R间期正常,且多变; (2)QRS波群增宽,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时限≥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可有挫折、模糊,有预激波,但常有变异,且挫折常不明显;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5)P-J间期延长。Mahaim束预激
/
本文档为【心电图诊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