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韩国新村运动

韩国新村运动

2012-07-09 13页 ppt 140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534

暂无简介

举报
韩国新村运动nullnull背景综述:韩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展新村运动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背景综述:韩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展新村运动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韩国在60年代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工农业发展失去均衡,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 工农业发展失调 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1962-1966)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业发展速度为7.8%,而农业发展速度仅为5.3%;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工业发展速度为10.5%,农业发展速度为2.5%;两者发展速度之差从2.5个百分点扩大到8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韩国新村运动
nullnull背景综述:韩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展新村运动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背景综述:韩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展新村运动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韩国在60年代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工农业发展失去均衡,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 工农业发展失调 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1962-1966)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业发展速度为7.8%,而农业发展速度仅为5.3%;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工业发展速度为10.5%,农业发展速度为2.5%;两者发展速度之差从2.5个百分点扩大到8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1962年的农户年平均收入是城市居民的71%,而1970年降到61%。当时在全国的农村人口中,经营不足一公顷耕地的农户占67%,他们的年平均收入还不到城市居民的50%。 null 农村人口大批流动 农村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从1950年的70%降到1971年的46%。农村人口的大量无序迁移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村后继无人,加上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导致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 朴正熙总统的推动:由军事政变上台的朴正熙总统发起,朴正熙出生于农民家庭,对改变当时韩国农民普遍住茅草屋,多数村庄还没有通电话的状况有强烈的抱负和愿望。 为解决农村和社会问题,韩国政府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72-1976)把“工农业均衡发展”、“农水产经济的开发”放在经济发展目标之首(另外两个是扩大出口、发展重化学)在此期间韩国政府投资20亿美元启动农村地区的开发。 韩国政府有能力支持农业,缩小城乡差距。null新村运动的基本精神 勤奋·自助·合作 强调在自助基础上的勤奋和为着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合作 这种精神是乡村社会进步和道德提升的推动力量 到了1972年,工作内容扩张到增收和精神启发,继而转变成“政府主导”。 政府强化了各级公务员的职责,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领导体系 [中央内务部(主管部门)-道(相当于省)-市郡(相当于县市)-面、邑(相当于乡镇)],要求各级公务员责任到人,各负其责。 具体内容:“新村运动”的具体及如何开展的具体内容:“新村运动”的具体措施及如何开展的韩国新社区运动分三个阶段开展: 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福利和改善环境上 1970年11月-1971年7月政府免费平均向全国33267(35000)个村每村提供300袋水泥以及其他的建筑材料,条件是这些材料用于公共设施。 地方政府为了用好这些物质、设计了近20种建设项目,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洗衣场所、修筑河堤、改善饮水条件和房屋、村级公路等。 改进旧有排污设施、农村电气化、兴建农村会馆null增加农民收入 目标:到1981年平均每户农民收入140万韩元(约合3500美元) 1970年农户人均收入137美元,到1978年提高到649美元。 主要措施(1)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产水稻品种(1973) (2)政府保护“统一系”水稻价格,给予财政补贴 (3)部分村民改种经济作物,优化农业结构 (4)政府投资,扶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农协组织迅速发展:70年代以来更多农民到农协金融机构储蓄。同时农协提供农业生产基金,60年代中期70%来自政府或金融机构,70年代比例缩小为25%。 null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大力增加农民在农业以外的副业及销售方面的收入。 政府推进新村运动的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上,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为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为广大农村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农工开发区建设。 1977年3月大韩商工会议所成立工厂“新村运动 ”,促进本部的发展。 成果:物质和精神面貌成果:物质和精神面貌 改善了农村的交通、住房和饮水条件,推动了电气化,增加了农户收入,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整体面貌。 促进了城市面貌的改善,适时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交通、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工厂、企业的“新村运动”促进了经营合理化和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成为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精神方面的成效:“新村运动”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发以及精神启蒙与各种、教育,激发了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培养了农民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开拓精神。 工厂、企业的“新村运动”激励着人们全心全意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通过三大秩序运动(精神秩序、行为秩序、环境秩序)为市民 自我约束、爱国敬业、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做出了贡献。而且,通过强调社会共同体意识,支援农村“新村运动”,社会各界形成了 相互支持与合作、同舟共济的良好氛围。 新村运动深化:新村运动深化:1981-1988 在这一阶段,政府大幅度调整了有关新村运动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和完善了全国性新村运动的民间组织新村运动中央本部,培训形成全国性网络。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来承担,政府负责规划以及提供一些财政、技术支持及服务手段,着重强调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流通业,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 自我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对新村运动的批评对新村运动的批评 农村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过度依赖 以政府为主导的推进方式,虽然有利于高效地推进国家政策,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不顾地区差异性一律强求的推进方式。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官办会造成农村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过度依赖。 新村运动并没有大规模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970年韩国城乡家庭收入比为1:0.84,到新村运动后期比例有所缩小,到80年代又开始扩大。 政府主导导致农户负债严重: 在新村运动之初,大部分投资由普通居民来承担。1971年的居民负担比政府投资多了两倍,1972年的居民负担增加到总投资的83.7%。1970-1980年农户平均负债由1万6千韩元增加到34万韩元,增加21倍。为了引导村与村之间的竞争,政府采取了“拣选支援”的战略。但随着政府主导作用的强化、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完善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等政策的实施,投资财源逐渐转变为政府承担。 null以实践为主,理论研究滞后,使很多内容和发展方向缺少前瞻性,跟不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没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成功经验null新村运动尽管很快地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然而,极为有限的政府投资加上中央政府主导的推进方式,不可能根本改变农业和农村结构。更由此产生了农户负债、劳动力转移和对中央政府依赖等问题。 近几年,韩国农村增收速度有所放缓,农村空心化、劳动市场波动和城市贫困等又成了新的问题。2005年韩国农村居民收入占到城市居民收入的78.2%,比上世纪90年代下降10多个百分点。null城市化是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 韩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韩国农村居民的收入能接近城市居民,归根到底是农民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余下的农民又有机会在城市经济部门得到兼业机会,这使得政府在支援农民时的负担得以相对减轻。中国农村发展的问题与目前韩国不同:土地产权不清、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城市化程度低、农民隐性失业严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 我国政府必须解决农村土地产权不清问题,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政府应采用更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解决农村隐性失业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最本质的还是农民权利问题,具体就是农民财产权、农民自由迁徙权和农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权利等三方面的问题。
/
本文档为【韩国新村运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