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间的关系

2012-07-14 5页 pdf 353KB 27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1530

暂无简介

举报
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曾茂春,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李 辉,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精神病态(psychopath) 被人所熟知已有许多 年了,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有过很多不同的标签。 从早期精神病学和司法学常用的非精神错乱的疯 狂、悖德狂、道德缺乏、堕落者、天生犯罪者、 精神病态患者、精神病态人格、精神病态,以及 目前心理学使用的较多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社交 紊乱人格障碍。那么究竟精神病态与目前使用较 多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各自的诊断标准又是如何呢?二者可以互换吗? 1.术语的嬗变 ...
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曾茂春,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李 辉,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精神病态(psychopath) 被人所熟知已有许多 年了,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有过很多不同的标签。 从早期精神病学和司法学常用的非精神错乱的疯 狂、悖德狂、道德缺乏、堕落者、天生犯罪者、 精神病态患者、精神病态人格、精神病态,以及 目前心理学使用的较多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社交 紊乱人格障碍。那么究竟精神病态与目前使用较 多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各自的诊断又是如何呢?二者可以互换吗? 1.术语的嬗变 对精神病态的研究最早始于对不可控制地伤 害他人或社会行为的研究,最早在案的研究 是 18世纪 Pinel描述的一个“情感躁狂”、“非 精神错乱的疯狂”(manie sans delire) 的病人案 例。在初期,精神病态主要被用于描述与正常人 格极端不符的一系列人格障碍(psychopathic per- sonalities)。这就是现在的“变态人格”或者说 “人格障碍”的来源,这一概念显得十分宽泛。于 是 1930年,Partridge提出需削减“精神病态”的 范畴,认为“精神病态”应仅包括反社会性行为。 1941年,Hervey Cleckley在他的一本名叫《神智 健全之面罩———澄清一些关于病态人格的问题》 的书里面描绘了精神病态的要素。1952年,第一 版 DSM中首次出现了“社会病态人格障碍” (sociopathic personality disturbance),直到 1968 年,第二版的 DSM中才出现了用“人格障碍,反 社会类型” [1](personality disorder, antisocial type) 取代了之前的精神病态的表述。在以后 DSM的修 订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 ality disorder,ASPD) 的表述基本确定下来。1980 年,Hare在 Cleckley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神病态检 查清单,其中沿用了“精神病态”(psychopathy) 的术语。目前“精神病态”和“反社会型人格障 碍”是被研究者和临床心理学家最广为接受的概 念,而后者的使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较高,因而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成为了当前的正式术语。在 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到,“精神病态”和“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是对同一种现象的研究表述,即 对不可控制地伤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的研究表述, 在这一点上,二者是没有区别的。 2.诊断标准 2.1 Cleckley16 标准 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间的关系 曾茂春 李 辉 摘 要:精神病态传统上一般被定义为一种人格(尤其是情感缺乏) 的障碍,其次在小范围内才是行 为障碍。尽管经常被相互混用,但是在诊断思路上,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还是有区 别的。二者不能简单等同起来,需明辨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精神病态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关系 ·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卷 总第 126期 2011年第 8期 总第 956页 60 早在 1941年,Hervey Cleckley就根据他的 15 个案例总结出“精神病态”的 16个特质,即后来 著名的“Cleckley16标准”[2],其具体内容如下: (1) 表面的吸引与良好的智力; (2) 没有妄想和其他无理性思维表现; (3) 无“神经过敏”与其他神经症表现; (4) 不可信任; (5) 无怜悯与无诚意; (6) 缺乏自责与羞愧; (7) 不适当的蓄意的反社会行为; (8) 判断力不佳与无法通过经验进行学习; (9) 病态的自我中心与爱无能; (10) 主要的情感反应基本贫乏; (11) 明显缺乏自省; (12) 在普遍的人际关系中不负责任; (13) 或有或无奇异与令人讨厌的行为; (14) 极少自杀; (15) 性生活冷淡、质量不高、不完整; (16) 无法完成任何生活计划。 但是,就如 Cleckley(1941) 在书中说的一 样,“尽管在理论上完美描述了‘精神病态’,但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是失败的”[2]。即便如此,亦为 后来的关于“精神病态”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的诊断标准奠定了基础。 目前,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 准 主 要 有 DSM- IV- TR、 ICD- 10 及 国 内 的 CCMD- 3。其中又以 DSM- IV- TR及在其基础上的 PDQ、SCID- II- PQ等应用较多。 2.2 DSM- IV- TR 中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 标准 在 DSM- IV- TR 中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标准如 下:[3] 在 15岁以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 一直不顾或冒犯他人的权利,起自 15 岁之 前。至少有以下三种表现: (1) 不遵守有关法律行为的社会准则,表现 为其行为方式往往构成逮捕 (2) 欺骗,表现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 次说谎,应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3) 冲动或事先不作计划 (4) 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多次殴斗、袭击 (5) 鲁莽地不顾他人或自己的安全 (6) 一向不负责任,表现为多次不履行工作 或经济义务 (7) 无悔罪感,表现为在伤人、虐待他人之 后显得无所谓或作合理化的辩解。 尽管 DSM的诊断标准受到众人认可,但有研 究者仍对它心存疑虑,主要观点如下[4]: (1) 过 分强调与犯罪行为(criminality) 之间的关系。而 实际上犯罪行为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相 当复杂。(2) 未能清楚地区分出反社会人格特质 和反社会行为,抛弃了传统“精神病态人格”的 核心———不良的人格特质。 2.3 Hare 的精神病态检查清单(PCL- R) 正是出于以上的质疑,Hare提出沿用之前的 “精神病态”的概念,并在“Cleckley16标准”的 基础上,提出了“精神病态检查清单” (Psy- chopathy Checklist,PCL)。目前主要有两个版本, PCL- R及适用于少年(12- 18岁) 的 PCL:SV。在 PCL- R中,精神病态主要分为两个因素———人际 /情感、反社会特质,每个因素包括两个亚因子。 各因素及其亚因子及所属的条目详见图 1,另外 PCL- R包括两个不属于两个因素之外的两个额外 条目:滥交的性行为和多次短期的婚姻关系。 尽管不乏有贬低者,无论是法律上还是伦理 上,关于 PCL- R 的积极的和简明的评论有超过 100个过往的研究支持 PCL- R的信度和效度。在 精神诊断年鉴中关于 PCL- R 的评论中,Fulero (1995) 说 PCL- R是“最先进和最现代的技术… 临床和研究都在使用” [6];Acheson(2005) 称 PCL- R 为“评估精神病态的金标准” [7]。Coid (1993) 回顾了“精神病态”的评论,写到 PCL- R的条目“显露出很多与许多传统的构建精 神病态的人格特质和行为的紧密联系”[8]。目前国 内采用 PCL- R作为诊断工具的论文仅发现一篇[9], 信效度较好,但由于样本较少,尚缺乏大样本验 证。 3. 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关 系及其相关研究 通过对术语的转变和诊断标准的介绍,可以 从中了解到“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卷 总第 126期 2011年第 8期 总第 957页 ·应用研究· 61 其实都是对“不可控制地伤害他人或社会”这一 行为表现的人格障碍的表述(传统意义上的“精 神病态”),只是由于在不同的诊断标准中采用了 不同的术语表述而已。总的来说,即先有传统意 义上的“精神病态”,而后 DSM意图采用“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取代“精神病态”,但是由于 DSM的标准未能将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态”表 述清楚,于是又衍生出 Hare的 PCL标准来诊断 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态”并沿用了传统的“精 神病态”的术语表达。既然是采用了不同的诊断 标准,那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精神病态” 的诊断标准测量或者说诊断真的是相同的东西吗? 二者是不是等同的呢?国外亦就此做了一些相关 研究。 Hare RD(2003) 的一项研究发现 [10],采用 DSM的诊断标准在囚犯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比 率为 50%到 80%。与之对比是,采用 PCL- R 标 准的研究发现,确诊为精神病态的比例仅为 15% (基于北美的大样本)。 在最近 Hildebrand M(2004) 的一项对来自 荷兰的精神病院的男病人的研究[11],同时采用诊 断“精神病态”的 PCL- R标准和诊断“反社会型 人格障碍”的 DSM- IV标准。结果显示:81%的 通过 PCL- R的诊断标准被确诊为“精神病态”病 人符合 DSM- IV中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 诊断标准,而只有 38%的被 DSM- IV诊断为“反 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人被 PCL- R诊断为精神病 态。 而 Janet I Warren等人(2006) 基于一美国监 狱女囚犯的样本研究 [12],同时采用 PCL- R 和 SCID- II- PQ(基于 DSM基础上发展的测量“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的工具)。结果发现:有 17%的 囚犯只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5%的只符合“精神病态”的诊断标准,32%同 时符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精神病态”的 诊断标准。 通过上述几个研究的数据发现,诊断“精神 病态”的工具 PCL- R 和诊断“反社会型人格障 图 1 Hare 的 PCL- R 的结构示意图① [5] ①Hare RD. Manual for the 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 2nd edn, revised. Toronto, ON: Multi-Health Systems, 2003. ·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卷 总第 126期 2011年第 8期 总第 958页 62 碍”工具,二者是不对称的。二者不能简单地等 同起来,尽管它们都是就同一个问题的研究发展 起来的不同的诊断工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更多的与冲动性、侵犯性、 无责任行为以及儿时的暴力创伤有复杂的关系, 而“精神病态”则多与犯罪的可能性、之前的入 狱经历、无悔恨的现象存在联系。 4.区分“精神病态”和“反社会型人格 障碍”的意义 4.1 对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态”有一个更 深刻的认识 通过 DSM和 PCL两种不同的诊断工具可以 更好地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态”,从不同的 角度、了解和认识“精神病态”的发病机制、 行为后果、诊断及预防。 4.2 防止不同诊断工具得出的研究结果混淆、 混用 由于术语规范等相关原因,采用了 PCL- R的 诊断工具的许多研究,在成果中亦采用了“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这一术语,被部分学者误以为是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工具的研究成果被推 广移植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研究中,这一现 象需引起重视。 4.3 Hare 的“精神病态检查清单”的意义 研究表明 PCL是高再暴力犯罪的预测因子, 与未来的暴力风险间存在高度的相关。 尽管没有专门开发出风险评估工具,PCL- R 和 PCL:SV亦从中发现了犯罪和暴力风险的预测 因子。基于到目前的有效研究结果的元, Hemphill等(1998) 发现“精神病态暴力再犯的 风险是非精神病态的 3- 4 倍” [13]。Hare 等 [14] (2000) 在一个英格兰的样本中发现,与低分组相 比,高分组再犯罪比例是一般犯罪的两倍,是暴 力犯罪的九倍。Hare等人的研究被现在的很多国 家的重复进行得出了类似的结果[9][15][16][17]。关于精 神病态及其与暴力和犯罪的关系,基于一个 1000 个来自美国精神病院病人的样本,Monahan (2001) 等人说 PCL:SV比其他在研究中发现 的 133 个对暴力的预测因子更相关 [18]。而 Ogloff JRP& Davis MR(2005) 基于女性大众、女犯人、 强制精神病院女病人以及女物质滥用者的研究对 象中,PCL与暴力事件的关系和基于男性的已有 研究报告结果类似[19]。总结起来,尽管确定没有 完美的也没有开发出对暴力风险的预测因子, Hare 的 PCL与未来的暴力风险间存在高度的相 关。 5.结语 总之,通过国外文献的回顾,“反社会型人 格障碍”和“精神病态”尽管是对同一个问题的 描述,但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诊断标准,导致了 二者测量的不是同一个问题,即它们的效度是不 一致的。在临床和研究中,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等 同起来,要分清现在文献中的“反社会型人格障 碍”采用的是何种诊断工具,方能在实际应用中 不至于将二者混淆。即便目前有学者认为不能简 单地根据 DSM标准孤立地诊断“反社会型人格障 碍”[20],亦有学者认为 PCL的诊断标准比 DSM具 有更好的“解释力、适应性和区分性” [21]。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2nd ed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1968. [2] Cleckley H. The Mask of Sanity:An at- tempt to clarify some issues about the so- called psy- chopathic personality. St. Louis: Mosby, 1941. [3]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n, text revis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 atric Press, 2000. [4]蒋奖、许燕、梁竹苑、刘勇. 反社会人格 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6,71(5): 88- 92. [5] Hare RD. Manual for the 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 2nd edn, revised. Toronto, ON: Mul- ti- Health Systems, 2003. [6] Fulero SM. Review of the 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 revised. In: Conoley JC, Impara JC, eds.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卷 总第 126期 2011年第 8期 总第 959页 ·应用研究· 63 Twelfth mental measurements yearbook. Lincoln, NE: Buros Institute of Mental Measurements, 1995: 453- 454. [7]Acheson,S.K. Review of the Hare psychopa- thy Checklist- Revised,2nd Edition. In R .A.Spies&B. S.Plake (Eds.),The sixteenth mental measurements yearbook. Lincoln, NE: Buros Institute of Mental Measurements,2005:429- 431 [8] Coid J. Current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psychopathic disorder. In: Tyrer P, Stein G, eds.Per- sonality disorder reviewed.London: Gaskell Press, 1993:113- 164. [9]刘邦惠、黄希庭、吕晓薇. 罪犯精神病态 的初步探索 [J],心理科学, 2010, 33(1): 223- 225. [10]Hare RD.Manual for the hare psychopathy checklist, 2nd edn, revised. Toronto, ON: Mul- ti- Health Systems, 2003 [11]Hildebrand M,de Ruiter C. PCL- R psy- chopathy and its relation to DSM- IV Axis I and II disorders in a sample of male forensic psychiatric pa- tients in the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2004; 27:233- 248. [12]Janet I Warren, D.S.W& Susan C.South.M. A Comparing the Constructs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Psychopathy in a Sample of Incarcerated Women Behavioral Sciences and the Law Behav. Sci. Law 24,2006: 1- 20. [13]Hemphill JF, Templeman R , Wong S, Hare RD. Psychopathy and crime: recidivism and behavior. In: Cooke DJ, Forth AE, HareRD, eds. Psychopathy: theory,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society.Dor- 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ing,1998:375- 399. [14]Hare RD, Clark D, Grann M, Thornton D. Psychopathy and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PCL- R :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Behavioral Sci- ences and the Law 2000; 18:623- 645. [15]Wilson N, Bakker L.The national parole board structured decision making instrument: a five year tune up.Report to Policy and Development. Wellington: Department of Corrections, 2000. [16]Douglas KS, Ogloff JRP, Nicholls T, Grant I. Assessing risk for violence among psychiatric pa- tients: the HCR- 20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scheme and the psychopathy checklist: screening vers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9; 67:917- 930. [17]Douglas KS, Ogloff JRP, Hart SD. Evalua- tion of the structured professional judgment model of violence risk assessment among forensic psychiatric patients .Psychiatric Services 2003;54:1372- 1379. [18]Monahan Jet al.Rethinking risk assess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9] Ogloff JRP& Davis MR. Assessing risk for violence in the australian context. In: Chappell D, Wilson P, eds.Crime and justice in the new millenni- um.Sydney: Lexis Nexis, 2005:301- 338. [20] Scott A. Freeman, M.D. The Difficulty of Making a Sole Diagnosis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Boston, Mass.2010. [21]赵桂芬,反社会人格障碍与变态人格之 关系探析[J],犯罪研究,2005:36- 4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path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Zeng Maochun Li Hui Abstract: Psychopath is normally defined as a person- ality disorder (particularly emotional deficiency) in tra- ditionally, and then it’ s a behavioral disorder in a smaller area. Although often being mixed with each other, there’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Psychopath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on diagnosis. They can't be simply equated; we should bright distinguis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 Keywords: psychopath,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 der, relationship. ·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卷 总第 126期 2011年第 8期 总第 960页 64
/
本文档为【精神病态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间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