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西医结合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 例__117325_1739

中西医结合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 例__117325_1739

2012-07-15 2页 pdf 68KB 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947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西医结合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 例__117325_1739 杂”、“吐酸”、“呕苦”、“呃逆”等病范畴。其病变部 位主要在肝胆 - 脾胃 ,其中尤与胆胃关系密切。 中医理论认为 ,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 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健运 ,以升为用 ; 胃主受纳 ,以降为顺。肝属风木之脏 ,性宜升发冲 和 ,胆为中精之腑 ,性宜通泄降下 ,肝胆表里相合 , 同主疏泄 ,肝升胆降 ,才能运脾和胃 ,但若胃失和 降 ,脾失健运升清 ,肝失疏泄 ,胆失条达之性 ,以至 当升者不升 ,当降者不降 ,升降失常 ,胆经虚火上 冲 ,胃气上逆 ,以致形成本病。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
中西医结合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 例__117325_1739
杂”、“吐酸”、“呕苦”、“呃逆”等病范畴。其病变部 位主要在肝胆 - 脾胃 ,其中尤与胆胃关系密切。 中医理论认为 ,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 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健运 ,以升为用 ; 胃主受纳 ,以降为顺。肝属风木之脏 ,性宜升发冲 和 ,胆为中精之腑 ,性宜通泄降下 ,肝胆里相合 , 同主疏泄 ,肝升胆降 ,才能运脾和胃 ,但若胃失和 降 ,脾失健运升清 ,肝失疏泄 ,胆失条达之性 ,以至 当升者不升 ,当降者不降 ,升降失常 ,胆经虚火上 冲 ,胃气上逆 ,以致形成本病。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通过调和气机 ,复其升降 之序 ,而使脏腑升降功能恢复正常 ,因而采用疏肝 和胃之法 ,以达到“治肝可以安胃”之目的 1 。方 中苏梗、半夏和胃降逆 ;柴胡、香附疏肝解郁 ,升发 清阳 ;佛手、香椽理气宽胸 ;枳壳、厚朴、大腹皮下 气消胀 ;茯苓、甘草健脾和胃 ,全方共凑疏肝解郁、 和胃降逆、理气顺肠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胃肠内压力改变及幽门 功能不全 ,是形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理基 础 ,而香附、枳壳、香椽皮等理气药有收缩肠管、舒 张肠管的不同效应 ,其中枳壳对胃肠道平滑肌有 一定的兴奋作用 ,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 有力 ,对家兔离体肠管 ,枳壳有抑制其运动和降低 其张力作用。研究还表明 ,理气类中药对胃肠运 动有调整作用 ,可促进消化液分泌 ,增强消化功 能 ,使胃肠蠕动功能加快 ,胃肠吸收改善而饮食增 加 2 - 3 。 参考文献 1  李康 ,李天太 ,汪耀华 ,等.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反 流性胃炎近期疗效观察. 中医杂志 ,1983 ;24 (5) ∶41 2  李文勋 . 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 第 1 版. 天津 :天 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2 :12~13 3  陈可翼 ,李春生. 新编抗衰老中药学 . 第 1 版. 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4~8 (收稿 2004212220 ;修回 2005201225)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32 例 郭德忠  青海红十字医院 (810000)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采用配对分组法 为中药方剂 (当归、生地、赤芍、葛根、桃仁、降香等)配合奥美拉唑加普瑞博思组 (中西医组) 、奥美拉唑加普瑞博思组 (西医组) 、纯中药方剂组 (中医组) 各 32 例 ,分别治疗 4 周后 ,评价其症状缓解情况和内镜下表现。结果 :治疗 4 周后的 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 96. 9 %、81. 3 %、62. 5 %(均为 P < 0. 01) ;治疗 4 周 后中西医组、西医组、中医组的胃镜下病变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6 %、71. 9 %、40. 6 %(均为 P < 0. 01) ;提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迅 速、病变治愈率高 ,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和纯中药方剂治疗。   主题词 :胃食管反流/ 中西医结合疗法  奥美拉唑/ 治疗应用  清热药/ 治疗应用  活血 祛瘀药/ 治疗应用  医案   反流性食管炎是内科常见病 ,疑难病症之一。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 法 ,对该病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我院从 2002 年 1 月~2004 年 12 月共收治反流性食管炎 96 例。其中男性 65 例 , 女性 31 例 ;男女之比为 2∶1 ;年龄最小为 18 岁 , 最大为 78 岁 ,平均年龄为 51. 3 岁 ;病程 3 个月~ 12 年 ,平均 5. 6 年。均有明显胸骨后烧灼感或疼 痛及反酸等反流性食管炎典型症状 ;根据胃镜下 食管粘模病变表现分级标准 1 ,本组 Ⅰ级 30 例 , Ⅱ级 32 例 , Ⅲ级 32 例。用配对分组法随机分为 中西医组、西医组、中医组各 32 例。3 组的性别、 年龄、病程、食管粘膜病变分级等比较 ,均无统计 学差异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①中西医组 :中药方剂 :当归须、 山栀衣各 30g ,生地、赤白芍、葛根、桃仁、制半夏、 009 陕西中医 2005 年第 26 卷第 9 期 蒲公英、丹参、白云苓、甘草各 10g ,炮山甲、降香、 姜汁炒黄连、陈皮、制乳香、制没药各 6g。用法 : 每日 1 剂 ,水煎 3 次 ,混合后 ,日分 4~6 次服。连 用 28 剂。西药 :奥美拉唑 20mg 每日 2 次 :普瑞 博思 10mg ,每日 4 次。 ②西药组 :口服奥美拉唑 20mg ,每日 2 次 ;普 瑞博思 10mg ,每日 4 次。 ③中医组 :中药方剂和服法同中西医组中的 中药。3 组疗程均为 4 周。 疗效标准  在治疗第 4 周对患者的胸骨后烧 灼感、疼痛、反酸等自觉症状积分和变化进行疗效 评定。症状评分标准 :0 分 ,无症状 ;1 分 ,症状轻 微 ,可忍受 ;2 分 ,自觉症状存在 ,但不影响工作 ;3 分 ,症状明显 ,不能忍受 ,影响工作或生活质量 ,需 要休息。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超过 80 %为显效 , 积分降低超过 50 %为有效 ,积分降低等于或小于 50 %为无效。胃镜评价标准 :治疗后电子胃镜下 观察食管炎病变完全消失为治愈 ,改善 1 级为显 效 ,没有变化或恶化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0. 0 软件包行 X 检验 和秩和检验。 治疗结果  3 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结 果见表 1 表 1  3 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组 别 例数 时间 ( W) 显效 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 ( %) 中西医组 32 4 26 5 1 96. 9 西医组 32 4 22 4 6 81. 3 ※ 中医组 32 4 9 11 12 62. 5 ※   ※ P 均 < 0. 01 中西医组治疗 4 周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优 于西医组和中医组 ( 均为 P < 0. 01) 。 3 组的胃镜评价比较结果见表 2。 表 2  3 组治疗 4 周后胃镜下的病变改善情况 组  别 例数 愈合 显效 无效总有效率 ( %) 中西医组 32 20 9 2 90. 6 西医组 32 15 8 9 71. 9 ※ 中医组 32 7 6 19 40. 6 ※   ※与中西医组比较 P < 0. 01。 治疗 4 周后电子胃镜复查中西医组的病变改善总有 效率优于西医组和中医组 (均为 P < 0. 01) 不良反应 中西医组、西医组各有 2 例失眠、轻度头 晕、但不影响继续治疗 ,而中医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病例举例  马某 ,男 ,48 岁 ,干部。2003 年 1 月 16 日初诊。主诉 :1 年来自觉胸骨后烧灼样感 伴疼痛 ,并放射至肩臂及背部 ,进食或饮酒后加 重 ,反复发作不愈。曾服法莫替丁 ,吗丁啉等药物 效果不明显 ,近 1 月来食管吞咽不适 ,有堵塞感 , 口中时而泛酸水或苦味。平素喜饮酒。脉涩 ,苔 少、舌红 ,二便如常。胃镜检查 :食管下段粘膜糜 烂 ,但末弥漫环周 ,病变分级为 Ⅱ级。入院诊断 : 反流性食管炎。即给予奥美拉唑 20g ,每日 2 次 ; 普瑞博思 10g ,每日 4 次。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 , 热结食管。方用 :当归须、山栀衣各 30g ,生地 ,赤 白芍、葛根、桃仁、制半夏、蒲公英、白云苓、丹参、 甘草各 10g ,炮山甲、姜汁炒黄连、降香、陈皮、乳 香、没药各 6g。并嘱忌进辛辣及硬食。上方及西 药连用 4 周后 ,胸骨后烧灼感及疼痛症状明显消 失 ,吞咽顺利 ,堵塞感消失。复查胃镜 :食管下段 粘膜点状糜烂 ,病变分级为 Ⅰ级。又以前方制散 末 ,每次 3g ,日服 4 次。先后共服 3 月。再次复 查胃镜 ,食管粘膜恢复正常 ,诸症悉除。 讨  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嘈症”、“胃心 痛”范畴 ,现统称“食管瘅”。系因染受邪毒 ,或因 刺激性饮食戕伤及毒品的损伤 ,或因郁热内蕴 ,以 及长期胃气上逆等 ,使食管受损 ,脉络瘀滞。以胸 骨后烧灼感与疼痛 ,嘈杂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 (热)病类疾病。反流性食管炎症见胸骨后烧灼感 或疼痛、反酸泛苦 ,凉非日浅 ,既久必有痰食热郁 , 既久痛必在络 ,且有放射痛 ,又有饮酒之因 ,络脉 必有血瘀 ,正与“好饮热酒 ,血留胃口”之意相吻 合 ,故本症治疗用药 ,亦既要清痰火 ,又要通络化 瘀 ,唯病程长体必虚 ,虚人血瘀宜加四物汤。由循 于此 ,本方用二陈行气化痰 ;黄连、山栀、薄公英清 热泻火 ;四物去芎之辛燥以养血和络 ,用当归须配 赤芍、山甲、丹参、桃仁、乳香、没药 ,走上入络 ,化 瘀止痛 ,和胃降逆 ;葛根生津解酒毒。诸药相伍为 用 ,共奏清热化瘀 ,化痰降逆之功。药虽有素 ,但 本症非宜峻取 ,先用汤剂分次频服 ,症状缓解后宜 改为丸或散 ,取缓攻 ,不可急荡也。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 反流性食管病 (炎) 诊断及治 疗 (试行)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 ;16 (6)∶326 (收稿 2004212215 ;修回 2005203223)    109陕西中医 2005 年第 26 卷第 9 期
/
本文档为【中西医结合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 例__117325_173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