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西医结合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 例__48636_7939

2012-07-16 3页 pdf 166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947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西医结合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 例__48636_7939 络, 方中取黄芪、当归、白芍、大枣相配以益气补 血, 当归、桂枝、通草、细辛相合活血而通经脉, 地 龙、蜈蚣增强窜络通经之功, 甘草调和诸药; 辅以 药液加酒外用浸洗, 取内外合治之效, 使药力内达 脏腑经脉, 外达皮毛肌腠。全方配伍协调, 使气血 得补, 经脉畅通, 故诸症可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病理生理极为复杂, 涉及微血管病变, 脂质代谢 失常, 蛋白非酶糖化, 肌醇耗竭及多元醇通路活性 增加等环节, 本方法治疗的作用机理是否与改善 上述诸病理环节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收稿 2002209216; 修回...
中西医结合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 例__48636_7939
络, 方中取黄芪、当归、白芍、大枣相配以益气补 血, 当归、桂枝、通草、细辛相合活血而通经脉, 地 龙、蜈蚣增强窜络通经之功, 甘草调和诸药; 辅以 药液加酒外用浸洗, 取内外合治之效, 使药力内达 脏腑经脉, 外达皮毛肌腠。全方配伍协调, 使气血 得补, 经脉畅通, 故诸症可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病理生理极为复杂, 涉及微血管病变, 脂质代谢 失常, 蛋白非酶糖化, 肌醇耗竭及多元醇通路活性 增加等环节, 本治疗的作用机理是否与改善 上述诸病理环节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收稿 2002209216; 修回 200221122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1 例 席银平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 467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采用西药常规 治疗与痿痹消方 (黄芪、熟地、附子、桃仁、淫羊霍等)治疗本病 51 例, 并设对照 组 45 例, 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 肌 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 具有滋肾健脾, 祛瘀通络, 化痰止痛的功效。可改善体征, 缓解症状。   主题词 周围神经疾病ö中西医结合疗法 糖尿病 复方 (中药) ö治疗应用 补益药 [剂 ]ö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药[剂 ]ö治疗应用 医案   笔者 2000 年 5 月至 2002 年 1 月应用中西医 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1 例, 疗效确切,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96 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 病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1 例, 男 31 例, 女 20 例, 年龄 29~ 75 岁, 平均 52 岁, 1 型糖尿病 10 例, 2 型糖尿病 41 例, 糖尿病病程 4~ 24 年, 周围 神经病变 7 个月~ 6 年, 平均 2. 5 年。对照组 45 例, 男 26 例, 女 19 例, 年龄 30~ 74 岁, 平均 51. 5 岁, 1 型糖尿病 8 例, 2 型糖尿病 37 例, 糖尿病病 程 4. 5~ 24 年, 平均 9. 5 年, 周围神经病变 6 个月 ~ 6. 5 年, 平均 2. 4 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 程、病情诸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 可比性 (P > 0. 05)。 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8 年 W HO 糖尿病诊断标准[ 1 ] , 并且临床上出现不同 程度的四肢发凉、麻木、末端束缚感或蚁行感, 疼 痛呈刺痛或钝痛, 行走似踩棉花, 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等症状和体征。临床出现气短畏寒, 肢麻无力或 疼痛, 舌淡红或淡暗、苔白腻或黄腻, 脉弦细或沉 涩, 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 痰瘀阻络型。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糖尿饮食, 均肌 肉注射维生素B 1 针 0. 1, 维生素B 12针 0. 5m g, 每 日 1 次, 4 周为 1 疗程, 属 1 型糖尿病者采用皮下 注射胰岛素治疗, 2 型糖尿病者按常规口服降糖 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 自拟痿痹 消, 基本组成为黄芪 30~ 50g, 熟地 12g, 附子 9g, 桃仁 10g, 茯苓、淫羊霍、当归、姜黄、水蛭、乌梢 蛇、骨碎补各 15g。临床随证加减, 每日 1 剂, 连续 服用 4 周为 1 疗程, 两组观察 1 个疗程后评定疗 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 后血液流变学及血糖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肌电图 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 采用 ς 2 检验和 t 检验。   疗效标准 显效: 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消失, 腱 反射恢复正常; 有效: 症状缓解, 腱反射有所恢复; 无效: 症状无明显改善, 腱反射无明显变化。   治疗结果 治疗组 51 例, 显效 26 例, 有效 21 例, 无效 4 例, 总有效率 92. 1% ; 对照组 45 例, 显效 8 例, 有效 17 例, 无效 20 例, 总有效率 55. 6% ; 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 0. 05)。治疗组空腹血糖由 (10. 11±1. 43) mm o löl 降至 (6. 67±1. 32)mm o löl, 餐后 2h 血糖 由 (14. 32±3. 10) mm o löl 降至 (10. 18±2. 55) mm o löl; 对照组空腹血糖由 (9. 98±1. 39)mm o löl 691 陕西中医 2003 年第 24 卷第 3 期 降至 (7. 35±1. 40)mm o löl, 餐后 2h 血糖由 (13. 95±2. 86 (mm o löl) 降至 (11. 12±2. 01)mm o löl,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 P < 0. 01) , 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治疗组 能明显降低患者全血粘度, 红细胞压积, 血浆粘 度, 血小板聚集率, 改善血液流变性, 进而改善微 循环及神经末梢营养状况, 有利于神经传导功能 恢复。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详见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比较: 治疗组 治疗后腓总神经, 胫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显著增 加 (P < 0. 01) , 亦显著快于对照组治疗后 (P < 0. 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无明显改善 (P > 0. 05)。 见表 2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比较 (xθ±S) 组别 例数   全血比粘度 10s- 1 红细胞压积 (% ) 血桨粘度 (mp a·s) 血小板聚集率 (% ) 治疗组 51 治疗前 治疗后 12. 59±2. 86 11. 40±1. 98 0. 56±0. 07 0. 47±0. 023 3 △ 1. 83±0. 141. 31±0. 20 66. 1±9. 358. 6±8. 43 3 △ 对照组 45 治疗前 治疗后 12. 60±2. 68 11. 74±2. 16 0. 52±0. 04 0. 49±0. 033 1. 81±0. 121. 79±0. 23 66. 3±9. 164. 5±7. 9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3 P < 0. 05, 3 3 P < 0. 0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 < 0. 05。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 变化比较 (m ös, xθ±S) 组别 例数   腓总神经 胫神经 治疗组 14 治疗前 治疗后 30. 9±4. 1 46. 5± 5. 23 △ 35. 5±3. 346. 8±5. 43 △ 对照组 12 治疗前 治疗后 31. 1±4. 1 35. 9±4. 3 36. 5±4. 2 38. 3±4. 5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3 P < 0. 01; 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 △P < 0. 01   典型病案 段某, 女, 53 岁。于 2001 年 8 月 10 日求诊。症见四肢凉麻不适 2 年, 有时如蚁行 感, 有时刺痛难忍, 夜尿频,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舌 淡暗, 苔白腻, 脉沉涩, 发现糖尿病 8 年, 经常口服 降糖药, 未出现过昏迷。中医诊断为痹证, 属脾肾 阳虚, 痰瘀阻络型, 西医诊断为 2 型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治疗: 严格糖尿病饮食, 口服消渴丸 12 粒, 1d3 次, 二甲双胍片 0. 5, 1d3 次, 保持空腹血 糖 5. 2~ 7. 1mm o löl, 餐后 2h 血糖 7. 8~ 9. 8mm lö l, 每日 1 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 1 针 0. 1m g, 维生素 B 12针 0. 5m g, 中药拟用痿痹消: 黄芪 40g, 制附子、 桃仁、红花各 10g, 茯苓、淫羊霍、当归、姜黄、水 蛭、乌梢蛇、骨碎补各 15g, 熟地、巴戟天、枳壳各 12g, 上方治疗 1 周后, 四肢凉麻疼即开始减轻, 1 月后症状大部分消失, 可操持一般家务, 继续调治 1 月, 上症基本消失, 停服中药, 嘱维生素B 1、B 12改 为片剂口服再巩固 1 月, 降糖药坚持服用控制血 糖, 随访半年, 上症未再出现。   讨 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 发症之一, 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一般 认为糖尿病患者病情未能满意控制, 长期处于高 血糖状态, 能量代谢失常, 周围细小动脉硬化, 脂 质沉积, 缺血缺氧, 以致神经细胞轴突鞘膜代谢失 常而致病。单纯用西医治疗, 往往很难收到满意疗 效。该病属于中医“痿证”“痹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 本病主要脾肾阴阳两虚, 痰瘀阻络所致, 属本虚标 实之证。以脾肾阴阳两虚为本, 标实当责之痰瘀为 患。阴阳俱虚, 无力运化阴津达于四肢, 亦无力运 血周流全身以营养四末, 致痰瘀内阻, 痹塞脉络, 经脉不通而出现四末冷凉, 麻木, 蚁行感, 肢痛无 力等, 治疗当注重补肾健脾治其本, 祛瘀化痰, 通 络止痛治其标, 临床应用时随证化裁, 灵活加减, 切忌不顾因虚致瘀的病机特点, 一味破血祛瘀以 致攻伐太过, 反伤其本。 方中黄芪、熟地、淫羊霍、茯苓、附子温阳滋肾 健脾, 姜黄、当归、水蛭、桃仁、乌梢蛇、骨碎补祛瘀 化痰, 通络止痛, 全方共奏滋肾健脾, 祛瘀化痰, 起 痿止痛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1 ] , 黄芪、熟地、 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 淫羊霍、当归促进机体免 疫, 扩张外周血管, 增加肢端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姜黄能增强纤溶酶活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阻止或 减轻动脉硬化, 水蛭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 等, 可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血缺氧, 使组织得到充 分的营养供给, 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乌梢蛇、骨碎 补均具有增加肢端血供, 防治动脉硬化, 以上诸药 791陕西中医 2003 年第 24 卷第 3 期 配伍, 整体观念的中医辨证论治, 能进一步提高机 体的抗病能力, 改善末梢神经的代谢, 传导功能,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有其独特优势,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 西医, 拓宽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 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 何秉贤,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 中国医刊 2001; 36 Τ ∶2~ 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 第一辑. 1993∶215 (收稿 20002210206; 修回 2002211213)   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4 例 李国庆 叶 健 河南省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 (458000)   摘 要 目的: 观察益气滋阴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采 用益肾活血汤 (黄芪、生地、黄精、山药、山茱萸、丹皮、枸杞、当归、丹参、牛膝、 地龙、全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4 例, 并设对照组 31 例。结果: 治疗组 有效率 94. 1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97%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1)。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血糖、血脂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不同的 变化。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滋阴, 活血通络的功效。   主题词 周围神经病变ö中医药疗法 糖尿病 复方 (中药) ö治疗应用 @益肾活血汤ö治疗应用 补血药[剂 ]ö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药[剂 ]ö治疗应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 PN ) 是糖尿病的常 见慢性并发症,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我们经 过长期临床观察, 采用具有补肾益气养阴, 活血通 络止痛的益肾活血汤治疗本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65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来 自门诊和住院患者, 符合 1985 年世界卫生组织 (W HO )糖尿病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Ê 型糖尿 病, 具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如手足麻 木, 疼痛, 有蚁行感, 腰膝酸痛, 疲乏无力等, 肌电 图检查异常。并排除合并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及脑血管意外者。 65 例患者中, 男 34 例, 女 31 例; 年龄 43~ 77 岁, 平均年龄 54. 8±7. 6; 糖尿病病程 1~ 30 年, 平均 6. 5±4. 3 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 月~ 2 年, 平均病程 5 月。随机分为治疗组 34 例, 对照组 31 例, 两组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食 物的摄入, 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 组服用益肾活血汤: 黄芪、生地、山药、丹参各 30g, 黄精、当归、牛膝、地龙 各 15g, 枸杞 12g, 山 茱萸、丹皮各 9g, 全蝎 6g。水煎 40m in, 取煎液 300m l, 每日 1 剂, 分 2 次于早晚各服等分煎液。对 照组服用呋喃硫胺 75m g, 分次口服。每 3 周为 1 疗程, 休息 1 周后再进行第 2 疗程。最短 1 疗程, 最长 3 疗程。在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 (采用葡萄 糖氧化酶法测定)、血脂 (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采用酶法测定)、血流变学 (采用成都医疗仪器厂N XEÊ 型锥板式粘度计测 定 )、肌电图 (采用N IHON KOHD EN 公司生产 的 7102A öK 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 等指标, 并观察症状体征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 t 检验、ς 2 检验。   疗效标准 显效: 症状消失, 腱反射, 感觉基 本恢复正常,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快≥ 5m ös。有效: 症状改善, 腱反射, 感觉有所恢复, 但 未达到正常,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快< 5m ös。无效: 症状、体征及肌电图均无改善。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24 例, 有效率 8 例, 无效率 2 例, 总有效率 94. 12%。对照组显效 率 12 例, 有效率 10 例, 无效率 9 例, 总有效率 70. 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ς 2= 9. 68, P < 0. 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比较 见表 1。 891 陕西中医 2003 年第 24 卷第 3 期
/
本文档为【中西医结合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 例__48636_793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