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韵'与秦观词的艺术美

论'韵'与秦观词的艺术美

2012-07-17 4页 pdf 223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2968

暂无简介

举报
论'韵'与秦观词的艺术美 2008 年 11 月 求是学刊 Nov.,2008 第 35 卷 第 6 期 SEEKING TRUTH Vol.35 No.6 □ 重塑文学史: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论“韵”与秦观词的艺术美 李 春 丽 (包头师范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韵”是一种外在形态,更是内在的精神。 秦观词从感物、言情两方面体现了“韵”味:得之于内、虚处入神 的空灵之韵;重在感发、意在含蓄的清灵之韵。 然而秦观词“韵”尚有“无力蔷薇”之不足,与李清照词进行对比论 析,可资更好地认识“韵”之丰富内涵。 关键词:...
论'韵'与秦观词的艺术美
2008 年 11 月 求是学刊 Nov.,2008 第 35 卷 第 6 期 SEEKING TRUTH Vol.35 No.6 □ 重塑文学史: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论“韵”与秦观词的艺术美 李 春 丽 (包头师范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 要:“韵”是一种外在形态,更是内在的精神。 秦观词从感物、言情两方面体现了“韵”味:得之于内、虚处入神 的空灵之韵;重在感发、意在含蓄的清灵之韵。 然而秦观词“韵”尚有“无力蔷薇”之不足,与李清照词进行对比论 析,可资更好地认识“韵”之丰富内涵。 关键词: 秦观;韵;李清照 作者简介:李春丽(1969—),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从事唐宋词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8)06-0106-04 收稿日期:2008-05-19 “韵” 是宋代文人普遍的一种审美理想,“韵 胜为上”成为文学创作领域的时代审美。 范 温《潜溪诗眼》说:“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 韵 苟不胜,亦亡其美。 ”[1](P373)把“韵”作为“凡事”都 要求的最高理想 。 但是对于“韵”的界定,却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韵”由音乐之韵进入到魏晋 人物品貌之韵,再到唐代的绘画、书法、诗歌品评 乃至宋代词学领域,内涵越来越丰富。 “韵”的核 心内涵也逐渐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如“但见 性情,不睹文字”(皎然《诗式》),“诗家之景,如蓝田 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司空 图《与极浦书》),“有余意”、“妙在笔墨之外”(范温《潜溪 诗眼》),都在强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秦观词亦 有如此之韵致,故我们以“不尽之意”为切入点来 探讨秦观词“韵”。 一、感物:得之于内、虚处传神的空灵 之韵 “韵” 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属于精神领域的 东西,是内在的神决定了外在的韵,不尽之“意” 往往来自于一种独特的心灵感受。 在北宋词人 中,秦观以独具善感的词心著称。 冯煦《蒿庵论 词》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2](P61) “词心”,即来自他内心深处的那一层莫可名状的 幽微颤动。 这得之于内的东西,使他的词在感物 方面独具特色,形成了秦观词与众不同的空灵之 韵。 如我们熟知的一首词: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是穷 秋, 淡烟疏柳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 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浣溪沙》) 全词所写景物极其细微。 这些景物除小楼、宝帘、 小银钩等实物外,如轻寒、晓阴、穷秋、飞花、丝雨 是源自于感觉的东西,这些极细微极轻灵的景物 本身形成了一个让人不忍碰触的氛围。 这些物象 以平常的眼光可能都难以察觉,在别人的眼中心 中未必存在, 但词人却格外敏锐地感受到了:漠 漠之无边无际,无赖之无穷无尽,梦如飞花之萦 绕不绝,愁如丝雨之如麻难断! 真是“幽花媚春, 自成馨逸”。 这纤巧细微的景物带着细美幽约的 情思,飘忽不定、轻淡缥缈的,但却似有似无地包 围着你,或远或近地缠绕着你,牵引着你的感觉, 笼罩了你的心境! 是虚空的物象,却是如此凝神 的境界! 106- - 词人感受外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往往 因个性的不同会形成自身特殊的取向。 秦观对外 物的感受,更多地偏重于细腻、轻柔。 周济云:“少 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3](P1643)良卿 曰:“少游词如花含苞,故不甚见其力量,其实后来 作手,无不胚胎以此。 ”[4](P17)就上文所举《浣溪 沙 》而言 ,大多摄取轻灵细巧的意象 ,比如 “轻 寒”、“小楼”、“晓阴”、“淡烟”、“飞花”、“丝雨”、 “梦”等。 所用形容词、修饰语也无一重笔,如“漠 漠”、“无赖”、“幽”、“自在”、“无边”等都是取自微 物,用笔轻浅。 与他幽微“词心”的传达相应,他的 词作少刻肌入骨之语,不着力、不使气,笔墨细腻 淡雅,常于轻灵柔缓中漾出一种如“初日芙蓉,晓 风杨柳”的和婉风韵。 他的《江城子》用来表达愁 情之景物:弄春柔之杨柳、多情曾系之归舟、载愁 情之流水、惹愁情之飞絮落花,全部是细小纤巧 缠绵飘摇的类型,然而却是既有敏锐的感觉又有 缠绵的韵味,造成全词轻柔哀婉的轻灵韵致! 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吾听风雨,吾览江山, 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 即词心也。 ”[5](P10)敏感的心灵总是能在自然界中 体会那些最不易察觉的细微变化,并找到与心灵 相暗合的地方。 这从内心萌发的感受,表现在词 作中就格外具有了一种空灵摇曳、余味不尽的韵 致。 诸如落花流水、淡烟斜日、垂杨芳草一类外在 景物,当它与词人内心相谐的时候,就具有了特 殊的表现力。 如《八六子》: 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 楼独上,凭栏手挼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 阳,此恨谁知? 所有外在的景物都是通过心灵感觉而出现的:铺 径之片片落红,弄晴之霏霏小雨,憔悴之园中杏 花,悲哀之杜鹃愁啼,是经过心灵加工后的物象, 是特殊心灵体验中的物象,细微而幽怨;这种情 境配合着柳外画楼独自凭栏、手挼花枝、无语对 斜阳之主人公内心情感,生动地表达了无奈春归 而至此恨谁知的幽约隐微的压抑心曲。 可见,秦 观所选取的景物有着他自身所独具的特色,更多 的时候是根据内在情绪而选择那些特别能够表 达自己幽微心曲的外物,甚至是心造的物。 难得 的是,他总能找到景物与情感的契合点,在纤弱 轻扬的景物中表达一份真挚深厚灵动纯粹的情 感世界。 再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 回肠, 断尽香炉小篆香。 黛眉长敛, 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 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 直接抒发自己的情绪体验, 回肠与香炉的小篆 香,飞鸿成字与愁情,外物成为心灵的直接载体, 要怎样敏锐的心灵才能如此体物达情! 其柔婉精 微的特质却也恰好足以唤起人心中某一种幽约 深婉的情意。 所以其词是对自身情绪的独特体 验,也是对人类普遍情感最细微、最深隐之区的 掘进和体验。 这样一种源自心灵的感觉,这种得之于内无 可效仿的感物方式使秦观的词具有了超凡脱俗 的空灵韵味。 越是空灵,就越是“不尽”,让人久久 品味而余音不绝。 夏敬观《淮海词跋》云:“秦少游 词,体制淡雅,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6](P143)正说 出了秦观词源自心灵的一份丰富与纯净! 二、言情:重在感发、意在含蓄的清灵 之韵 从文学本质上讲,“缀文者情动而词发”(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篇》),词是心灵的负载体,是性情 的物化。 秦观词大多写相思离别,摒弃了柳永铺 叙式的市井化抒情,不直接表达,通过形象和景 物的巧妙组合形成了重在感发、意在含蓄的清新 灵动之韵。 把本来就空灵、丰富的“意”表达得更 加深厚,耐人寻味,真正从表达上实现了 “含不尽 之意于言外”。 如《八六子》词: 倚危亭,恨如芳草,凄凄 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袂红分时,怆然暗 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 风十里柔情。 写离别相思,但全部从内在的感受延展开去。 从 “倚危亭” 开始全部都是一系列心灵世界活动的 展开。 其实即便是心理活动,也可以铺叙实写,如 柳永词“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只管蛮笺象笔, 拘束教课吟”,回忆是确实的回忆,期待是切实的 期待。 但秦观词不这样,其写心理活动也是虚处 入神。 “恨如芳草,凄凄 尽还生”首先就是形象, 含蓄地表达出相思的滋味;“凄凄 尽还生” 有一 种巨大的悲哀在,是一种挣脱不了、抹杀不掉、模 糊了又清晰的状态,一开始就通过形象产生内心 的感动。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袂红分时,怆然 暗惊。 ”这本来是回忆分别情景,却并没有“执手 相看泪眼”的情景,而从“柳外”、“水边”、“青骢”、 “袂红” 等动人的形象中又表现出一份深刻的爱 恋之情。 离别不是泪雨滂沱,却也是“怆然暗惊”。 词人有意识用动人的形象和心灵的感受把这个 场景虚化了也雅化了,显出一种艳而不俗、浓而 不烈的优雅姿态, 一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韵 味! 结句更是一个任有千般情怀万般感受都足以 囊括其中的情感空间:“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 柔情。 ”“夜月”、“春风”概括了人生四季朝暮,“一 帘幽梦”与“十里柔情”包含的是人生无数的悲欢 107- - ①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 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虽说是评诗的, 但其词更可作如是观。 ② 沈曾植在《菌阁琐谈》中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 苏、辛,非秦、柳也。 ” 离合、心灵无限的回忆期待,于物象中注入了对 人生的一切美好的梦想和期待! 可以说,词人是 以他善于感发的资质,在艺术心灵上进行垂直式 的深入开掘,创造了深厚绵邈的感情境界。 词人言情,纯在心灵的层面着力,重在内心 的感发。 琐碎的生活在词中若隐若现,留下那些 最深刻最美丽的片刻,这片刻中就凝聚了全部的 生活细节。将浓烈的情感凝聚在动人的意象中, 娇媚而不乏清新,含蓄而充满生气,是一种清灵 的韵味! 诚如刘熙载指出:“少游词得花间尊前 遗韵,却能自出清新。 ”[7](P109)再如他的《临江仙》 词云: 千里潇湘挼蓝浦, 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 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 遥闻妃瑟泠 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 数峰青。 完全用景物去表达离愁别绪, 整首词都是回忆, 把深刻的内心感受通过景色的转换起伏一点一 点表现出来, 由昔日兰桡写到曾经的月儿风儿、 微波星辰。 这些景物无不具有清新的美感,无一 不引发内心无限的怅惘,无一不带有孤寂清冷的 气息,无一不引发人内心的凄凉,比直率的言情 更多了一些韵味和风致。 而下片独倚危樯遥闻新 声无限伤情, 于此本有千般愁怨却戛然而止,来 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超然的韵致, 但更有无限怀念的情意,这就是秦词之“韵”! 深 厚的情意表达得清新婉转,缠绵摇曳,创造了含 蓄灵动的情感境界,别有韵味! 借助景物去传达言外之意是秦观词 “韵”的 独特艺术表现,其所选景物往往带有路途征程之 感,并非闺房香阁之所,如此便有一种身世愁情 在内了。 所谓将“身世之感并打入艳情”,品读之 间或柔婉伤感或寂寥落寞,诚不知是艳情还是身 世,这又增加了秦词之“不尽之意”,确如周庆云 《淮海先生诗词丛话》卷首《题辞》中所言:“别有 伤心人不知。 ”[8](P396) 三、“无力蔷薇”与“疏影尚风流”:兼及 李清照词之韵 “韵”作为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标准,尽管形 成了“不尽之意”的共识,但同样是“韵胜”的词 人,其“韵”却又大不相同。 沈曾植在《菌阁琐谈》 中提到:“易安跌宕昭彰,气调极类少游。 ”陈廷焯 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缘自淮 海、大晟来。 ”[9](P57)可见李清照词应该是与秦观 有审美方面的继承和延续。 但有意思的是,身为 男性词人的秦观却有“女郎诗”之称①, 而本为女 性的李清照反有“丈夫气”之誉②。 这正是“韵”内 在精神的反映。 李清照于词的创作中也是非常讲究“韵“的。 在清照词中,韵是柔美的事物在动态中透出的风 神,含而不露又摇曳多姿。 清照咏梅词曾曰“从 来,知韵胜”(《满庭芳》),这正是清照为词所追求的 胜境。 《玉楼春》写梅花曰:“红酥肯放琼苞碎,探 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 意。 ”这大概是“韵胜”的最好注解。 “红酥”、“琼 苞”足见其外形之秀美清纯,“不知”二句又足见 其内质之丰美。 一个“探”字将“肯放”中包蕴的心 曲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来, 她要将春色带给人 间,但又决不与争艳的群芳同类,她的“无限意” 在一个“探”的动态中体现出别样的风味、别致的 情态。 缪钺先生在 《灵谿词说·论李清照词》中 说 :“用情而不溺于情 ,赏物而不滞于物 ,沉挚 之中,有轻灵之思,缠绵之内,具超旷之致。 言 情写景皆从高一层落笔, 使读之者如游山水,于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之中常见秋云数片缥缈云 际。 ”[8](P343)这段话真正包含了对“韵”的深刻理 解,也是对李词“韵”的最好注解。 秦观词有“轻灵之思,缠绵之内”,但失其“超 旷之致”。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列“旷达”为一品, 描绘为:“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 多。何如樽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 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这种描 绘,与其说是艺术风格,不如说是人生态度。具体 说,“超旷”往往是人面对悲苦的一种姿态,是内 在精神的体现。 秦观词之所以有 “失之柔弱”之 感,正是因为缺少了这样的旷达。 他的词中大量 出现的是衰草、凄鸦、寒鸦、残雨、败叶等凄迷、柔 弱的意象:“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点 绛唇》)“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满庭芳》)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满庭芳》)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残雨笼晴。 ”(《八六子》)纤弱也 是一种美,然太过柔弱就显得气格不足,有些词 甚至是绝望的宣泄。 其《千秋岁》、《踏莎行》都是 被贬之后的词作。 无论是“飞红万点愁如海”,还 是“迷”、“失”、“楼台”、“津渡”,以及孤馆春寒, 杜鹃悲啼……都表现了词人深深的绝望,因而王 国维说少游词境至此变“凄婉”而为“凄厉”。唐圭 璋评后一首词云:“此首写羁旅,哀怨欲绝。 所处 者‘孤馆’,所感者‘春寒’,所闻者‘鹃声’,所见 者‘斜阳’,有一于此,已令人生愁,况并集一时 乎。 不言愁而愁自难堪矣……”[11](P107)所意词人 108- - 是以一种近似于绝望的心情去感受生活的愁,尤 其在仕途失意,屡遭贬谪之后,在精神上一蹶不 振,掉入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进而“事事俱 废”。李清照说他“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终乏富 贵态”(《词论 》)。 一般我们认为主要是说他用典 少, 但其中似乎更多的是批评他缺少一种气度, 这种气度来自于对生活的控制和把握,是一种人 生的姿态! 相较秦观词的柔弱,清照词中的意象则多有 气骨,清丽得多。 即使是写相思离别之苦,也多用 “西风”、“黄花”、“绿杨” 等, 给人清爽之气的意 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有把酒东篱的 洒脱,有暗香盈袖的自得,有“瘦比黄花”的娇媚, 清丽脱俗,韵味十足!哪怕是经历国破家亡的痛 苦之后 ,肝肠寸断的 《声声慢 》亦被认为 “玩其 笔力,本自骄拔”(吴灏《历朝名媛词选》),始终有一种 内在的力量,清照《满庭芳》咏残梅之“疏影尚风 流”正是其精神和词风的写照,也是词“韵”之魅 力所在。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评价苏轼说:“(东 坡)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 ”这种超旷和平和,是 诗词之“韵”,也是人生之“韵”。 如此看来,宋人所 推崇的“韵”不仅是一种文学的审美,同时包含了 丰富的人生内涵,是关于人生的审美。 参 考 文 献 [1] 范温. 潜溪诗眼[A].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C]. 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冯煦. 蒿庵论词[A]. 介存斋论词杂著·复堂论词·蒿庵论词[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 周济. 宋四家词选序论[A]. 词话丛编[C]. 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周济. 介存斋论词杂著[A]. 介存斋论词杂著·复堂论词·蒿庵论词[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A]. 蕙风词话·人间词话[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6] 张炎. 词源卷下,夏承焘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 刘熙载. 艺概·词曲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 缪钺,叶嘉莹. 灵谿词说[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 魏庆之. 诗人玉屑[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10]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11]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 杜桂萍] On “Rhyme” and the Artistic Beauty in QIN Guan Ci LI Chun-li (School of Literature, Baotou Normal Universit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China) Abstract:“Rhyme” is one kind of external form, and more of an intrinsic spirit. QIN Guan Ci embodies “rhy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eling for the external things and way of expressing it: rhyme caught inside the heart of the poet and it is elusive and enthralling; agile rhyme which is, expressive and connotative. However, the “rhyme” of QIN Guan Ci stil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eclining rose”, and if compared with that of LI Qingzhao, a better interpretation can be reached. Key words: QIN Guan; rhyme; LI Qingzhao 109- -
/
本文档为【论'韵'与秦观词的艺术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