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西医结合 治疗酒精性肝炎40 例__117327_1242

中西医结合 治疗酒精性肝炎40 例__117327_1242

2012-07-18 3页 pdf 75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9947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西医结合 治疗酒精性肝炎40 例__117327_1242 消失者。显效 :血脂值降低、下降量在 6 个月内降 至正常范围。经 B 超、CT 等检查提示脂肪肝显 著减轻者。有效 :血脂值降低、下降量在 6 个月未 降至正常范围。经 B 超、CT 等检查提示脂肪肝 好转者。无效 :血脂值降低、下降量在 6 个月未降 至正常范围或反而升高。经 B 超、CT 等检查提 示脂肪肝无变化或加重者。 血脂值的变化情况将治疗期间 6 个月内血脂 值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每月复查 1 次血脂 ,脂肪 肝的发生是由于脂肪的过度浸润 ,浸润的脂肪又 不被消耗或运送至其它部位 ,于是脂肪微滴散布 于肝脏...
中西医结合 治疗酒精性肝炎40 例__117327_1242
消失者。显效 :血脂值降低、下降量在 6 个月内降 至正常范围。经 B 超、CT 等检查提示脂肪肝显 著减轻者。有效 :血脂值降低、下降量在 6 个月未 降至正常范围。经 B 超、CT 等检查提示脂肪肝 好转者。无效 :血脂值降低、下降量在 6 个月未降 至正常范围或反而升高。经 B 超、CT 等检查提 示脂肪肝无变化或加重者。 血脂值的变化情况将治疗期间 6 个月内血脂 值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每月复查 1 次血脂 ,脂肪 肝的发生是由于脂肪的过度浸润 ,浸润的脂肪又 不被消耗或运送至其它部位 ,于是脂肪微滴散布 于肝脏细胞之中 ,形成脂肪堆积 ,脂肪肝时 ,主要 是脂肪酸和三酰甘油 ( TG) 量增加 ,胆固醇、胆固 醇酯及磷脂等的增加较少 ,因此 ,我们重点观察三 酰甘油 ( TG) 和高密度脂蛋白 ( HDL - C) 低密度 脂蛋白 (LDL - C) 、胆醇 ( TCh)的变化 ,结果如下 :   例数   治疗前 (mmol/ L)   治疗后 (mmol/ L) 1 月后 2 月后 3 月后 4 月后 5 月后 6 月后 TG 132   3. 46 ±0. 21   3. 24 ±0. 19 3. 20 ±0. 19 2. 80 ±0. 18 3 2. 61 ±0. 15 3 2. 10 ±0. 15 3 1. 6 ±0. 11 3 HDL 108   2. 78 ±0. 31   2. 69 ±0. 30 2. 54 ±0. 29 2. 32 ±0. 29 2. 09 ±0. 29 3 1. 86 ±0. 20 3 1. 72 ±0. 17 3 LDL 86   4. 84 ±0. 43   4. 62 ±0. 39 4. 59 ±0. 38 3. 85 ±0. 37 3 3. 32 ±0. 34 3 2. 30 ±0. 32 3 2. 02 ±0. 26 3 TCh 138   6. 83 ±0. 35   5. 83 ±0. 35 5. 80 ±0. 36 3 5. 78 ±0. 36 3 4. 96 ±0. 35 3 4. 20 ±0. 35 3 3. 80 ±0. 28 3   与治疗前比较 3 P < 0. 01 从表中可以看出 ,肝脂平除降低 TG , TCH作用较明显 ,降低 HDL 和 LDL 作用相对较弱。   治疗结果  显效 148 例 ,有效 6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 98. 7 %。(有一部分轻度脂肪肝者 , 临床表现不太明显 ,都归在显效中) 。 讨  论  肝脂平是针对脂肪肝由于肝脾失 调 ,痰瘀互结而形成的病机的 ,肝脂平由柴 胡、珍珠粉、丹参、土元、泽泻、生山楂、白茅根、洒 军、荷叶、半夏、决明子等中药组成 ,共同发挥疏肝 健脾 ,除痰利湿 ,活血化瘀 ,共同祛除肝脏内之痰 瘀 ,改善主要症状 ,调节血脂 ,排出肝脏内蓄积的 脂肪 ,改善肝功 ,该药在使用过程中未见到不良反 应。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临 床上目前还无治疗脂肪肝的专门药物 ,因此 ,本研 究未设立对照组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予改进。 (收稿 2005203211 ;修回 2005207225)    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炎 40 例 赵殿法  段化端  赵己未  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271000)   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40 例 ,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自拟酒肝灵 (大黄、白术、栀子、丹参、黄芪等) 中 药治疗。对照组 35 例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4. 29 %。两组显效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 0. 01) 。提示 : 中西医结合治疗 AH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且无明显副作用。   主题词 :肝炎 ,酒精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肌苷/ 治疗应用  活血药/ 治疗应用  软坚药/ 治疗应用  @酒肝灵   笔者自 1999 年 6 月~2003 年 10 月 ,用中西 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AH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 如下。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酒精性肝病诊断 标准 (草案)》1 制定 : (1) 有长期饮酒史 ,一般超 过 5 年 ,折合酒精量 > 40g/ d。女性略低 ,或 2 周 内有暴饮史。(2) 禁酒后血清 AL T 或 AST 明显 下降 ,4 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即在 2 倍正常上限值 878 陕西中医 2005 年第 26 卷第 9 期 (ULN) 以下 ,如禁酒前 AL T 和 AST ∠2。5ULN 者 ,则禁酒后应降至 1。25ULN 以下 , (3) 以下 2 项中至少 1 项阳性 : ①禁酒后肿大的肝脏 1 周内 明显缩小 ,4 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 ②禁酒后 GGT 活性明显下降 ,4 周后降至 1. 5ULN 以下 ,或小于 禁酒前 40 %。(4) 排除病毒感染 ,代谢异常和药 物引起的肝损伤。 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共 75 例 ,随机 分为两组 ,治疗组 40 例 ,男 37 例 ,女 3 例 ;年龄 20~65 岁 ,平均 36. 7 ±7. 6 岁 ;病程 1~8 年 ,平 均 3. 2 年 ;对照组 35 例 ,男 32 例 ,女 3 例 ;年龄 21 ~64 岁 ,平均 35. 8 ±7. 2 岁 ;病程 1~7 年 ,平均 3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口服复合维生素 B , 每次 2 片 ,每日 3 次 ;肌苷每次 0. 4g ,每日 3 次 ; 益肝灵每次 2 片 ,每日 3 次 ,氨酪酸每次 1g ,每日 3 次。2 个月为 1 疗程。 治疗组加服自拟酒肝灵。处方 :大黄 6g ,白 术、郁金、栀子、柴胡各 10g ,泽泻、茯苓、黄芩、葛 花各 15g ,丹参、黄芪各 30g ,鳖甲、虎杖各 20g。 加减法 :体倦乏力明显者加党参 15g ;大便稀次数 多者去大黄加薏苡仁 30g ;胁痛明显者加川楝子 10g。加水煎至 500ml ,分早晚两次服 ,每日 1 剂 , 两个月为 1 疗程。所有患者均戒酒 ,食低胆固醇、 低脂饮食 ,并注意休息。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2 制定标准 ,显效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肝功 能恢复正常 ;有效 :主要症状减轻 ,肝脏功能恢复 正常或部分指标轻度异常 ;无效 :临床症状无明显 改善 ,肝脏功能未改善或加重。分别观察胁痛、疲 乏、脘闷腹胀、口干口苦等症状的变化 ,计算积分 , 无症状者计 0 分 ,症状轻 (轻)者计 1 分 ,症状稍重 (中)者 ,但不影响工作计 2 分 ,症状重 (重)者难以 坚持工作计 3 分。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比较. 见 表 1。表中结果显示 ,AH 患者肝功能的改变中 AL T、AST、TBil、γ - GT 水平明显的升高均较明 显。治疗后两组 AL T、AST、TBil、r - GT 水平明 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 01。两组治疗后的γ - GT 水平比较差异有 显著性意义 ( P < 0. 05) 。 表 1  2 组治疗前后 AL T、AST、Tbil、γ- GT ( …x ±s) 组别 n   AL T (μ/ l) AST (μ/ l) Tbil (umol/ l) γ - CT (μ/ L) 治疗组 40 治疗前 86. 5 ± 7. 0 85 ± 4. 3 36. 5 ± 4. 5 65 ± 6. 8       治疗后 25. 2 ± 4. 4 ※ 26. 8 ± 4. 6 ※ 16 ± 2. 5 ※ 22. 5 ± 5. 7 ※△ 对照组 35 治疗前 86. 8 ± 7. 2 82. 3 ± 4. 8 32. 5 ± 3. 5 59 ± 5. 36       治疗后 26. 0 ± 4. 0 ※ 37. 2 ± 4. 0 ※ 19. 0 ± 2. 0 ※ 46. 0 ± 4. 1 ※   与治疗前比较 ※P < 0. 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 < 0. 05。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值比较。见表 2。 表中结果显示 ,两组经治疗后 ,疲乏、胁痛、脘腹 胀 ,口干口苦等症状计分值均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 0. 05、 P < 0. 01) 。 表 2  2 组治疗前后临床计分值比较 ( …x ±s) 组别 n   疲乏 胁痛 脘腹胀闷 口干口苦 治疗组 40 治疗前 1. 75 ± 0. 6 2. 3 ± 0. 5 2. 2 ± 0. 45 1. 95 ± 1. 2       治疗后 0. 42 ± 0. 26 ※ 0. 3 ± 0. 25 ※ 0. 7 ± 0. 32 ※ 0. 5 ± 0. 25 ※ 对照组 35 治疗前 1. 6 ± 0. 5 2. 2 ± 0. 4 2. 25 ± 0. 5 1. 7 ± 1. 2       治疗后 0. 66 ± 0. 3 ※ 1. 3 ± 0. 2 △ 1. 3 ± 0. 3 △ 1. 05 ± 0. 3 △   与治疗前比较 ※P < 0. 01。△P < 0. 05。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 22 例 ,有效 17 例 , 无效 1 例 ,显效率 55. 0 % ,总有效率 97. 5 %。 对照组显效 7 例 ,有效 19 例 ,无效 9 例 ,显效 率 20 % ,总有效率 74. 2 %。两组显效率、总有效 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1) 。 讨  论  AH 之病因主要是由于乙醇在肝内 分解代谢 ,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 ,其 干扰肝细胞多方面的功能 ,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合 成 ,损害微管 ,使蛋白质、脂肪排泌障碍而在肝细 胞内蓄积 ,同时 ,乙醇 ,乙醛被氧化时 ,产生大量的 还原型辅酶 I ,一方面促进脂肪的合成 ,另一方面 出现高代谢状态和耗氧量增加引起肝细胞代谢紊 乱 ,使肝细胞变性坏死 ,并发炎症反应 ,胶原纤维 和结节增生。 978陕西中医 2005 年第 26 卷第 9 期 AH 属中医学“胁痛”“积聚”“酒疸”之范畴 , 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 ,饮酒过度 ,酒湿蕴积化热 , 湿热熏蒸肝胆 ,气血郁滞所致 ,其病位在肝、胆和 脾 ,因此治疗时采用清利肝胆湿热、益气、健脾佐 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酒肝灵中以柴胡、黄芩、 栀子、大黄、泽泻清利肝胆湿热 ;大黄、丹参、虎杖 活血化瘀解毒降浊 ;葛花善解酒毒 ;鳖甲、郁金、黄 芪能行气补气 ,养阴软坚散结 ;茯苓 ,白术配黄芪 能补气健脾 ,脾健湿自祛 ;伍泽泻能渗利湿热。诸 药相伍 ,可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 效 ,具有养肝护肝之功效 ,故中西医结合治疗 AH 能取得较满意疗效。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 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草案) .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1 ;9 (5)∶26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 第 1 期 S 1993 ;112 ~117 (收稿 2005203214 ;修回 2005203224)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淤胆型肝炎 30 例 赵龙庄  陕西省富平县城关中心卫生院 (711700)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30 例患 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 ,并配合西药常规保肝治疗 ,平均 60d。结果 : 除 1 例患者中途改用其它疗法外 ,其余 29 例全部治愈。提示 :血府逐瘀汤为主 加减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可以缩短病程   主题词 :肝炎 ,病毒性 ,人/ 中医药疗法  血府逐瘀汤/ 治疗应用  医案  慢性病   临床资料  30 例均为我院 1996 年 11 月~ 2001 年 1 月收治病人 ,符合 1995 年 5 月北京第 5 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修订的病毒性肝 炎诊断标准 :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表现为梗阻 性黄疸 ,持续 3 周以上 ,并除外其他肝内、外梗阻 及药物所致黄疸。按 TBil 值 (u) 临床分为 3 型 : ≥正常 3 倍为轻型 ; < 正常 3 倍 ≥正常 10 倍为中 型 ; < 正常 10 倍为重型。其中男 21 例 ,女 9 例 ; 年龄 19~62 岁 ,平均 38. 5 岁 ;病程 30~120d ,平 均 60d ; TBil 178. 6 ~ 1654umol/ L , 平均 289. 6umol/ L ;病原学检查乙型肝炎 18 例 ,甲型肝炎 10 例 ,丙型肝炎 1 例 ,乙型肝炎合并妊娠 1 例。 治疗方法  ①一般治疗 ,采用甘利欣 30ml 加 入 10 %葡萄糖 250ml ,麦冬氨酸钾镁、维生素 C、 肌苷加入 10 %葡萄糖 500ml 中滴注 ,1d1 次。② 中药治疗 ,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茵陈 15g ,干姜、白花蛇舌草、当归各 12g ,赤芍 30g ,川 芎、桃仁、红花、牛膝各 10g ,柴胡、桔梗、枳壳、甘 草各 6g。肝区胀痛、痛如针刺加入穿山甲 10g ,畏 寒肢冷、小便不利加桂枝 10g、附片 6g ;舌苔厚腻、 脘呆纳差者 ,加佩兰、苍术各 10g。 治疗结果  30 例病人中 ,除 1 例中途改用其 它疗法外 ,29 例全部治愈。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 反应。 典型病例  党某 ,男 ,24 岁 ,住院号 0426 ,以 “目黄、身黄、小便色黄”2 月余于 2003 年 11 月 26 日收住入院。患者发现患有“乙型肝炎”2 年余 , 于 2 月前因淋雨后突然出现以上症状 ,伴发烧 ,经 当地乡医予以治疗 (用药不详)后 ,上述症状加重 , 后又到县医院、西安某院及当地中心卫生院 3 次 住院治疗 ,诊断为“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病情未 见明显好转 ,黄疸日见加深 ,并频繁呕吐 ,不能进 食 ,家属以为不治遂放弃治疗 ,后经人介绍来我院 治疗。入院时查 , T35. 5 ℃,BP80/ 40mmHg , P64 次/ 分 ,R18 次/ 分 ,患者精神萎糜不振 ,形寒肢冷 , 巩膜、全身皮肤呈黑黄色 ,舌淡紫、苔白滑 ,心、肺 未见明显异常 ,肝浊音界正常 ,脾肋下 6cm ,质中、 触痛、脉细涩 ,肝功能 : TBil1654umol/ L ,DBil345um ol/ L ,AST345u/ L ,AL T268u/ L ,Alb28. 6g ,A/ G1. 088 陕西中医 2005 年第 26 卷第 9 期
/
本文档为【中西医结合 治疗酒精性肝炎40 例__117327_124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