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压痛点和传导痛系统检查在人体上布的压痛点归纳

压痛点和传导痛系统检查在人体上布的压痛点归纳

2012-07-25 7页 doc 41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794

暂无简介

举报
压痛点和传导痛系统检查在人体上布的压痛点归纳 压痛点和传导痛系统检查在人体上布的压痛点归纳                                               ①枕项部压痛点: 1:枕外隆突压痛点--为项韧带在枕骨厚下方的附着处,位于两侧项平面之间,其外缘各有一斜方肌上端的腱性组织附着,与项韧带紧密连接。 2: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在上项线的内1/3段,系斜方肌筋面附着处,深层为头半棘肌,上项线外1/2段直到颞骨乳突附着的系胸锁乳突肌上端;其下方为自上项线直到乳突附着的头夹肌。 3:颞骨乳突压痛点——乳突的前缘和外方直到上项线外1/2段...
压痛点和传导痛系统检查在人体上布的压痛点归纳
 压痛点和传导痛系统检查在人体上布的压痛点归纳                                               ①枕项部压痛点: 1:枕外隆突压痛点--为项韧带在枕骨厚下方的附着处,位于两侧项平面之间,其外缘各有一斜方肌上端的腱性组织附着,与项韧带紧密连接。 2: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在上项线的内1/3段,系斜方肌筋面附着处,深层为头半棘肌,上项线外1/2段直到颞骨乳突附着的系胸锁乳突肌上端;其下方为自上项线直到乳突附着的头夹肌。 3:颞骨乳突压痛点——乳突的前缘和外方直到上项线外1/2段附着的是胸锁乳肌上端。深层也是头夹肌,上述三个肌骨髂附着处的发痛部位均在头颅骨后下方和侧下方的上项线和乳突之间的连接线上,征象可向上方和前方传导。 4: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底偏外缘为咬肌附着处;下颌底偏内缘为翼内肌附着处;常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而久治不愈。颧弓是咬肌上端附着处。 5:颈椎棘突压痛点--主要是斜方肌筋面中上部骨髂附着处(起自枕外隆凸和上项线;向下沿项韧带直至胸12棘上韧带),还有小菱形肌(颈6~7项韧带),上后锯肌(颈6~胸2或胸3棘突),头夹肌(颈3~胸3棘突),项半棘肌(颈2~5棘突),项棘肌和棘间肌等骨髂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出现项痛;向下传导引起背痛,向外传导引起肩臂痛和向上传导引起枕颈痛和诸多头脸部征象。多以颈2~5棘突的压痛最为明显。 6:颈椎横突尖压痛点--颈1--4横突尖为提肩胛肌上端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颈旁上方痛;颈5~7横突尖为前,中,后三斜方肌上端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颈旁下方痛。前者是产生耳部和面颊部征象的发病部位之一;后者是产生颈根部征象之一。 7: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在枕骨和颈椎棘突附着处和原发性损害的疼痛经久不愈,常会继发所属肌肉本身和筋膜本身的变性和孪缩,加重原有的颈部不适,酸胀,疼痛,项板紧,吊紧感,活动功能障碍等征象;少数单侧重病症或两侧病变轻重不等的病例,还会引起斜颈畸形。 8: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为多裂肌(颈4~7)和旋椎肌(颈3~7)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导致颈项部僵和局限痛;应该注意的是,颈6~7胸2后关节软组织附着处损害是颈背肩臂部酸胀重麻痛的主要发病部位之一。 9: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各个椎板背面的骨膜受到多裂肌和旋椎肌损害的影响也会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导致项颈僵和局限痛。 10:胸骨颈切迹压痛点--处于两侧胸锁乳突肌外侧头锁骨附着处之间;其上有锁骨间韧带覆盖。 11: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内侧头附着于胸骨柄上前方;外侧头附着于锁骨内段上缘,除出现局限痛以外,还会向上引出乳突痛或并发颞部痛,偏头痛。双侧病例还会向下引出前胸痛,胸闷,呼吸不畅等前胸征象。 12:胸大肌锁骨前下方压痛点--锁骨外1/3段前下方系三角肌附着处;锁骨内1/2段前下方为胸大肌附着处,如果胸大肌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则会出现局限痛;且会向下传导引起胸大肌痛或乳房痛。 13: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它附着于第1肋上方的斜角肌结节,锁骨下动脉在此肌骨髂附着处后方,膈神经在其前方。臂丛神经在其后方,在斜角肌结节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除有颈根外前方不适或疼痛外,还会引起上肢的血管和神经压迫征象。 ②背部压痛点: 1:胸椎棘突压痛点--为斜方肌筋膜(起自枕外隆凸旁和上项线沿项韧带向下直至胸12棘突),小菱形肌(颈7~胸1项韧带和棘突),大菱形肌(胸1~4棘突),上后锯肌(颈2~胸2或3背筋膜中线)、背半棘肌(胸1~5棘突)、多裂肌(颈3~腰5棘突)、旋椎肌(颈2-骶中嵴或椎弓根)等附着处。 2:胸椎后关节压痛点--该处为多裂肌和旋椎肌的胸1~~12后关节的附着处。 3:椎板压痛点--背部软组织损害时,胸椎各个椎板背面的骨膜受到多裂肌和旋椎肌损害的也会罹患无菌性炎症病变,导致背部拉紧感、发僵和局限痛等包括前胸等传导征象。 4:胸椎横突压痛点---头半棘肌(颈2~6棘突~胸1~5横突尖)覆盖在背半棘肌(胸1~5棘突胸6~10横突尖)之上。此压痛点与胸椎后关节压痛点伴随发生,故也很难作出鉴别。 5: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棘突端旁侧背伸肌群和筋膜损害经久不愈可变性孪缩,形成腱性束条。 上述的五个部位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好发处,往往以胸5~6,胸8~9或胸11~12椎部位最为敏感。除引出各自部位的局限痛以外,还会引出: {1}主要出现背痛,背部沉重感,吊紧感,麻木感。冷水浇背感,背挺不起等征象;在肋软骨处形成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常误诊为“肋软骨炎”(Tietze综合症); {2}疼痛也会向前胸传导,出现心悸 ,早博,胸闷,呼吸不畅等诸种征象易误诊为“冠心病”; {3}疼痛还可向上传导,会引起颈部不适,吊紧感或枕颈痛等所能并发的诸种临床现。 ④肩部压痛点 1:肩胛骨上角压痛点--提肩胛肌下端附着于肩胛骨上角,上端附着于颈1~4横突尖,多会出现枕骨旁痛,并向上前方传导,引出太阳穴痛等。双侧严重病例,常需用双手托住下颌,支持头部重量以减轻征象。 2:肩胛骨脊柱缘压痛点--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均附着于肩胛骨脊柱缘上,小菱形肌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多会出现上背痛。 3:冈上肌肩胛骨压痛点--冈上肌内端附着于冈上窝,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出现肩胛骨内上方不适或酸痛,严重病例会出现患侧肩臂难忍的下垂沉重感;此肌外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上方,当肩关节自主外展90°时,也会加重征象和出现肩外方痛,此肌内端附着处损害性病变会引出颈背交接处沉重不适感或酸痛。 4: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此肌下外端附着处自肩胛冈上缘,由内向外沿肩峰内缘转到锁骨外段上缘。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出现肩胛沉重不适和酸痛以及颈后方痛吊紧感,颈向健侧屈曲动作受限和肩外上方痛加重上举动作受限和携物乏力等征象。 5: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此肌附着于冈下窝的内侧大部分骨面,约占整个冈下窝面积的2/3。上方附着于肩胛冈下缘,内方附着于肩胛骨脊柱缘的外缘,外方紧靠小圆肌附着处,下外方界于大圆肌附着处,其上外端形成一肌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后方。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出现肩胛部不适和酸痛。常伴有肩胛骨活动发响。 6: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的内端附着于接近腋缘的肩胛骨外上方的骨面,外端形成一肌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 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骨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 (1)肩胛骨背面的软组织不适,酸痛或伴肩关节活动发响,常因肌痉挛导致肩外展功能受限而不易上举,即所谓的“肩关节周围炎”(冻结肩); (2)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向前传导,与胸椎后侧诸肌附着处损害一样会引起心悸,早博,胸闷,胸痛,呼吸不畅等类似真正的冠心病的征象;常误诊“冠心病”;有幸病例的前胸传导痛常误诊为:“肋软骨炎”(Tietze综合症); (3)相当多病例的肩胛骨后方原发性疼痛向肩前方传导,常误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4)肩胛骨背面痛还可以传导至上臂,引出上臂痛,麻木等征象; (5)继续传导至肘内方或肘外方,称为继发性肘关节炎内侧软组织传导痛或继发性肘关节外侧软组织传导痛; (6)严重病例还会引起处前臂,腕,手指的传导痛,麻木。麻刺感或麻痹。肌力减弱等征象;有的手指伸屈乏力,并指少力或拇指与其他指的对抗作用消失等不同情况,有的手指遇风即痛,按传统多诊断为“神经根形颈椎病”,这一诊断并非正确。 (7)三角肌锁骨-肩峰-肩胛骨压痛点---此肌上端的前1/3附着于锁骨外1/3端的前方,中1/3部附着于肩峰外缘和后1/3部附着于肩胛冈外段,其下端由上述三部分的肌纤维汇成一肌腱附着于肱骨中段外侧的三角肌粗隆,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出肩关节前方痛,外方痛,后方痛或上臂外侧痛。 (8)肱三头肌长头肩胛盂下唇压痛点---此肌长头附着于肩胛盂下唇。该肌附着处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腋窝痛、肩关节前方和后方痛,也会影响肩外展功能,有时也会向外引出上肢传导征象。  (9)肩胛下肌肩胛下窝压痛点---此肌内端附着处于肩胛骨肋面的肩胛下窝全部骨面上:外端融成一肌腱附于肱骨小结节嵴。可引出腋窝痛或并发前胸或上肢传导征象,也会影响肩外展功能。但有此敏感的传导性压痛点者必有肩胛骨背面三肌附着处敏感的原发性压痛点群。  (10)肩胛骨喙突压痛点---喙突上方是喙肩韧带和喙锁韧带的附着处;下方是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和胸小肌附着处;单独的原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的肩前方痛者,临床上非常少见;极大多数同侧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肩胛骨附着处损害由背面向肩前方的传导痛。 ⑤上臂压痛点: 1:冈上肌肉肱骨压痛点---此肌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上方的大结节上压迹;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肩沉重感,肩外侧痛并在肩外展时局限痛更突出。 2:冈下肌肱骨压痛点和小圆肌肱骨压痛点---前者的肱外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后方的中压迹。后者的肌外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后方最低的小压迹,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两者均会出现肩后方痛和上肢传导痛。 3:肱三头肌外侧头肱骨压痛点---此肌上端附着于肱骨后方上1/3段处,无菌性炎症病变会引起上臂后上方痛和上肢传导痛。 4:肩胛下肌肱骨压痛点---此肌外端附着于肱骨小结节嵴,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肩前方痛和上肢传导痛。 5:大圆肌肱骨压痛点和背阔肌肱骨压痛点--前者附着于肱骨前方小结节嵴,后者附着于肱骨前方结节间沟的内侧边缘,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肩前方痛和上肢传导痛。 6:胸大肌股骨压痛点--此肌外端附着于肱骨前方的大结节嵴。与上述两肌的骨髂附着处纵横排列,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肩前方痛以及上肢或前胸的传导痛。 7:三角肌肱骨压痛点---此肌下端附着于肱骨外方接近中点的三角肌肉粗隆,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肩外侧痛和上肢传导痛,患肩外展时局限痛更加明显。 8:肱骨内上髁压痛点和尺神经沟压痛点--前者为前臂屈肌群(屈指浅肌,屈指深肌,尺侧屈腕肌,桡侧屈腕肌和旋前圆肌)上端骨髂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肘内方痛和沿屈肌群走向的传导痛和不适感,尺神经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内通过,当尺神经鞘膜脂肪结缔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局限痛和沿尺神经支支配区域的传导痛;会引起麻木,麻痹或肌萎缩等征象。 9: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和肱骨远端桡屈侧肘关节囊(肱桡关节间隙)压痛点---前者为前臂深肌群(桡侧伸腕长肌,桡侧伸腕短肌,伸指总肌,尺侧伸腕肌和肘后肌)上端骨髂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肘外方痛和沿着伸肌群走向的传导痛或不适感,在许多颈背肩臂痛的病例中,因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肩胛骨附着处损害或前斜角肌第1肋附着处损害,在肘关节外侧的传导痛经久不愈,而在肱骨外上髁肌附着处形成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者,称为“继发性肘关节外侧软组织损害”。两者的诊疗上均应有所区别。 ⑥前臂和手部压痛点: 1:尺骨鹰嘴压痛点---肱三头肌远端附着于尺骨鹰嘴,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肘尖痛。 2:桡骨环状韧带压痛点--桡骨颈外周被环状韧带所紧密包围,此韧带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肘外侧痛,单独患病者罕见,常与肘关节外侧软组织损害并存。 3:前臂伸肌群筋膜压痛点--主要是桡侧伸腕肌的筋膜面上脂肪结缔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其化学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前臂背侧面积较广的疼痛。 4:桡骨茎突压痛点--桡骨茎突部有一骨性浅沟,与腱鞘组成毅管道,伸拇短肌腱和外展拇长肌腱由此管道通过。会引起局限痛,在肌腱的受力部位形成一局限性狭窄,导致拇指伸屈功能障碍,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损害。 5:尺骨头背侧压痛点--该处附着的是深筋膜和部分背侧腕韧带。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出现尺骨头的背侧痛。 6:尺骨茎突压痛点--该处系腕关节囊和滑膜附着处,其外侧有腕尺侧副韧带加固定。此滑膜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就会引起腕尺侧痛,腕关节不能向尺侧倾屈,以往均误诊为“三角关节盘破裂”或“三角软骨盘损伤”。 7:掌骨背侧或头状骨背骨隆突压痛点---腕背部第2或第3掌骨基底部背侧和头状骨远端背侧好发局限性骨性隆起,常会产生局限痛。 8:第1掌骨结节压痛点--第1掌骨基底部的外侧结节系外展拇长肌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腕桡侧痛和拇指运动力少,常与“桡骨茎突腱鞘炎和第1掌腕关节骨关节炎”相混淆。应诊断为外展拇长肌第1掌骨结节附着处损害。 9:腕掌侧横韧带压痛点---掌侧横韧带即屈肌支持带,起自桡侧的大多角骨结节和舟骨结节,止于尺侧的钩骨钩和豌豆骨;此韧带于腕骨组成一腕管,将屈肌腱和正中神经约束在此管道内。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压迫屈肌腱和正中神经出现功能障碍和神经压迫征象。本病旧称为“腕管中综合症”,现正名为“腕掌侧横韧带损害”,简称为“腕横韧带损害”。 10:豌豆骨压痛点---此骨掌侧为尺侧屈腕肌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出现局限痛。 11:屈指肌腱鞘压痛点---每一掌骨头的掌侧均有一浅沟,与腱鞘组成一管道,会引起局限痛;称为屈指肌腱鞘狭窄性腱鞘损害(旧称“屈指肌腱鞘狭窄性腱鞘炎”或“弹响指”)。 ⑦腰部和骶部压痛点: 1:腰椎横突尖压痛点--腰背筋膜前叶和腰髂肋肌附着于腰1~4横突尖上如有软组织损害会引起腰痛,腰1~3横突尖痛常会并发肋弓痛,上腹部腰带样紧束感,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暖气,反酸,呃逆,食欲不振,胃纳不佳,习惯性便秘和慢性腹泻交替发生(常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另外腰2横突尖痛还可向前传导引起腹痛,早期宣老认为腰椎横突尖压痛点全属于原发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察觉此压痛点极大多数属腰部深层肌的继发因素,特作纠偏。 2:第12肋下缘压痛点--此处为下后锯肌,腰髂肋肌以及腰背筋膜前叶等骨髂附着处会产生腰痛,还可沿肋骨向腹部传导形成肋弓痛,于腰2横突尖完全一样,也可引起与前述相同的一系统腹部征象。 3:腰椎棘突和骶中嵴压痛点--主要是腰背筋膜后叶(腰1~骶4)后下锯肌(胸11~腰2棘突),多裂肌,旋椎肌骨髂附着处,会引起腰痛,腰骶痛和骶尾痛;单独发病者少见,多与腰部深层肌损害并存。 4:腰椎板和骶骨背面压痛点---为腰1椎板~~骶4中嵴的骨膜或肌附着处,腰3~~骶2为其好发部位,除引起腰骶痛以外,还有可能向上,向下或向前引起躯干上部,躯干下部或腹部等诸多并发症。 5:腰椎后关节压痛点---为多裂肌和旋椎肌的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处与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完全相同且更为剧烈的临床表现,腰椎后关节压痛点是腰部深层肌肉主要的发痛部位。 6: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骶棘肌和腰背筋膜后叶的下外端骨髂附着处,起自腰三角区外缘的髂嵴,沿髂后上棘内上缘与骶髂关节内侧直至骶骨末端,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多会出现腰痛,腰骶痛或并发与“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或“反射性坐骨神经痛”征象完全一样的下肢传导痛,下肢传导性麻木,麻刺感或麻痹等。 7:髂嵴压痛点---该处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腰方肌,背阔肌和缝匠肌的附着处,其中前三快腹肌髂嵴附着处损害也是腰侧方痛,腰骶痛或腹壁痛等主要病因之一,胸廓外下方的肋骨缘疼痛通过髂嵴附着处软组织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可缓解;至于腰肌侧方的疼痛或腰骶部的酸痛,常被误诊为“腰椎横突尖痛和腰骶痛”等病变;实际上仍是这些腹肌在髂嵴附着处损害的临床表现。 8: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骶棘肌,多裂肌,旋椎肌的肌腹以及腰背筋膜前后叶的筋膜均在脊柱腰骶椎的后侧,腰4~骶2的腰部深层肌损害疼痛有可能向前传导引起下腹部部适,下腹部痛,股内收肌群耻骨附着处痛(即大腿根部痛),男性或女性的性功能减退或消失,月经失调等征象;在骶骨下段的腰部深层肌损害时疼痛也可向前传导,引起肛门或会阴不适,刺痛,麻木麻刺感,下垂感;腰1~3的腰部深层肌损害性疼痛有可能向前传导引起肋弓痛,上腹部腰带样紧束感,腹部部适,腹痛,腹胀,暖气,反酸,呃逆,食欲不振,胃纳不佳,习惯性便秘和慢性腹泻交替发生等征象;一般腰4~骶2的腰部深层肌骨髂附着处软组织损害性病变的好发部位; ⑧臀,髋,大腿根部,耻骨联合压痛点: 1:髂胫束压痛点--位于髂胫束与臀大肌和臀中肌筋膜三者的交界处,出现臀痛或髋外侧痛,“关节外弹响髋”就是因此索条的变性挛缩,引起股骨大粗隆在变性挛缩的髂胫束深层面下滑时的不协调发生弹响。 2:臀上皮神经压痛点--第1,2和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穿过骶棘肌,位于髂嵴内侧段上方的腰背筋膜后叶处穿出,分布于臀部的皮下脂肪组织内,下部发生臀痛,腰痛或典型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3:髂后上棘和髂翼外面内侧压痛点--臀大肌内端上部附着于髂后上棘外缘的臀后线处,中部附着于髂翼外面的内侧,与臀中肌附着处的内缘交界,下部附着于骶尾骨背面,会出现腰臀痛和典型的“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4:阔筋膜张肌压痛点---阔筋膜张肌附着于髂前上棘外缘和外后的髂翼外面上,会引起髋外侧痛,久坐站起时常使征象突出,与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一样,患肢不能在坐位作剪脚趾甲的动作。 5:臀小肌压痛点---臀小肌附着于髋外侧的髂翼外面。位于臀中肌肉附着处的下外方,阔筋膜张肌附着处的后方和股直肌髋臼上部附着处的上方。 6:臀中肌压痛点---臀中肌附着于髂翼外面的内上方,位于髂嵴的下方,臀大肌内端附着处的外方及臀小肌的内方和内上方,下角齐坐骨大切迹边缘。 7:坐骨大切迹后缘和中缘压痛点以及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压痛点---坐骨大切迹位于臀中部。其后缘和中缘的骨膜是臀中肌髂翼外面骨膜的连属部分,会引起臀痛和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 8:臀下神经压痛点---在骶髂关节外缘,位于髂后下棘下方,为臀下神经进入臀大肌处,会引起臀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双侧臀下神经的传导痛也可以向内汇集于骶尾部,与双侧坐骨大切迹压痛点向内的传导痛一样会引出骶尾痛等临床表现。 9:臀上神经压痛点---为于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的外上方,若此神经支的周围脂肪结缔组织继发了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则也会产生臀痛或并发不规则的“坐骨神经痛”。 10:骶尾背侧压痛点---此处为臀大肌内端下部骨髂附着处和腰部深层下端腱性组织附着处,会引起骶尾痛,臀痛或并发不规则“坐骨神经痛”,严重病例还会引起肛门会阴不适应,下垂感或疼痛;病人因之只能站立不能久坐。 11:大腿根部压痛点---也称为股内收肌群耻骨和坐骨支压痛点,其中包括闭孔外肌附着处在内,检查中分为: (1)耻骨上支-耻骨结节-耻骨下支压痛点:股内收肌群的耻骨上支(耻骨梳),内收长肌附着于耻骨结节下方和耻骨联合处;股薄肌和内收短肌附着于耻骨下支;内收大肌附着于耻骨下支直至坐骨和坐骨结节;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产生:大腿根部痛,腹股沟痛,下腹痛,痛经等;男女生殖器包括双侧病例向内汇集于阴茎根部或阴蒂的传导痛,性功能减退或消失(男性的阳痿和早泄;女性的性冷淡等)性交痛(女性),女性不孕症,肛门痛,骶骨痛,会阴不适或麻木,麻刺感,肛门和会阴下垂感,尿意感,尿频,尿急,尿潴留,大小便失禁等;上腹部不适。腹痛,胃纳不佳等;臀痛或并发典型“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沿大腿内方,膝内方,小腿内方,内踝或前足,拇趾的传导痛或麻木感,膝内方的传导痛常误诊为“内侧半月板病损”或“鹅趾肌腱炎”及滑囊炎; (2)坐骨支--坐骨结节外侧面压痛点---此处为股内收大肌上端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会引起臀下方痛,坐骨结节痛,或并发不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常在坐位中使坐骨结节痛更为突出,传统概念常诊断为“腘绳肌劳损”。 12:腹直肌和棱椎肌耻骨联合压痛点---此两肌均附着于耻骨联合包括两侧耻骨结节在内的上缘,除引起耻骨联合部的疼痛外,还常会向上产生下腹部,腹部或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胃纳不佳等征象;向下产生女性阴蒂和尿道口疼痛或不适感以及男性的阴茎根部疼痛,不适感或龟头麻(痛)感,腹直肌和棱椎肌耻骨联合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常与腹肌髂嵴附着处损害或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等同时并存,决非单独发生的病种。 13:耻骨下支和坐骨支的内侧面压痛点---该处为坐骨海绵体肌和会阴深横肌等附着处,严重病例会出现生殖器痛,女性阴道痛和性交痛等诸种征象。 14:髂前下棘压痛点---为股直肌近端附着处,会发生髋前方不适或酸痛。可传导至膝盖上方。 ⑨大腿压痛点: 1:股骨臀肌粗隆压痛点---臀大肌下部的外端附着于股骨臀肌粗隆,除引起局限痛外,还会并发不典型的“放射痛”。 2:股骨干前侧,内侧或外侧压痛点---多属于腰臀部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所继发的传导征象。 3:股骨内上髁压痛点---内收大肌远端,腓肠肌内侧头,胫侧副韧带和内侧膝关节囊分布附着于股骨内上髁,在临床上股骨内上髁部位不一定出现主诉征象,疼痛常突出于内侧膝关节间隙或其下方部位,且压痛明显,常误诊为“内侧半月板病损”或:鹅足(趾)肌腱炎及“滑囊炎”。严重病例的疼痛又可能下下传导引起小腿内侧痛,内踝痛,前足内侧痛,或拇趾痛,后者常误诊为“痛风”。 4:股骨外上髁压痛点---髂胫束远端,腓侧副韧带,腓肠肌外侧头,跖肌,腘肌和外侧膝关节囊附着于股骨外上髁,外上髁附着处多无主诉征象,疼痛也突出于外侧膝关节间隙,压痛明显;常误诊为“外侧半月板病损”,严重病例的疼痛也可向下传导引起小腿外侧痛,外踝痛,前足外侧痛或小趾痛。 ⑩膝关节压痛点 1: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压痛点--只有当与半月板内外缘紧密连接的滑膜附着处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就会引起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的疼痛。 2:髌尖粗面(髌下脂肪垫)压痛点--髌下脂肪垫前上缘附着于整个髌尖粗面涉及髌骨的下1/2段边缘,其后上缘附着于髌尖粗面的翼状皱壁外侧面,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可引起膝盖下方痛,腘窝痛,小腿痛,跟腱,跟骨或跟底部的疼痛;可能向前上方传导,引起股四头肌不适,酸痛感,还可向前下方传导引起沿胫骨前方直至足背2~4趾骨背面不适,酸痛,麻木麻刺感;致个别病例的足趾活动受累;但多少病例的膝盖痛向后传导,引起腘窝不适。肿胀,酸痛,吊紧感影响行走。腘窝征象又常向上方和后下方传导,前者引起大腿后方酸胀不适感,后者引起腓肠肌不适,酸胀,吊紧感,跟腱痛,后跟痛(常误诊为“跟骨滑囊炎”),跟底痛(常误诊“跟骨骨刺”)等。 ⒒小腿和足部压痛点 (1)胫骨粗隆压痛点--髌韧带下端附着于胫骨粗隆,会引起局限痛。 (2)胫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 (3)腓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 (4)踝前方关节囊压痛点--胫骨下关节面前方和腓骨外踝关节面前方的踝关节囊附着处。会引起踝前痛。 (5)内踝后下方压痛点---胫骨后肌腱在胫骨内踝沟的腱鞘中通过。其外侧被分裂韧带所包围。可发生内踝后下方痛。称为原发性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若因股内收肌上端或下端骨髂附着处损害的传导痛经久不愈,继发内踝后下方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者,称为继发性内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疼痛可向下传导。引起跟骨内侧痛,再向前传导。引起前足内侧,跟底内侧和拇趾的痛,麻感影响行走。 (6)外踝后下方压痛点--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在腓骨外踝后下方的总腱鞘中通过。其外侧背腓骨肌上,下支持带所包围。可发生外踝后下方痛,成为原发性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若因腰臀部软组织骨髂附着处损害的传导痛经久不愈,继发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时,称为继发性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疼痛可向下传导,引起跟骨外侧痛,还会继续向前足外侧,足背,足底外侧和小趾传导,引起继发性痛,麻感,影响行走,内踝后下方与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同时并存时,两者向下的传导痛可汇于跟骨底中央部引起跟骨痛。 (7)跗骨窦压痛点--在踝关节外下前方的跗骨窦中有一块脂肪垫,附着于窦周围的骨髂和韧带上,会出现踝下前方痛或并发足背痛,影响行走。 (8)舟骨粗隆压痛点---胫骨后肌附着于舟骨粗隆,过去根据X线提示的骨髂变异而误诊为“副舟骨畸形痛”,应诊断为:"胫骨后肌舟骨粗隆附着处软组织损害”。 (9)跟结节。跟腱滑囊。跟腱鞘和跟腱前脂肪垫(即踝后脂肪垫)压痛点---跟腱附着于跟结节,跟腱外周被腱鞘所包围,跟腱前方有一脂肪垫粘附。与踝后关节囊相间隔,上述三处形成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时也均会出现踝后方痛。 (10)跟底压痛点---该处为跖腱膜跟骨附着处,跟底痛多属于髌下脂肪垫损害向后下的传导痛或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向下的传导痛汇集于跟底部的临床表现。 (11)跖骨干内外侧压痛点---第1跖骨内侧和第5跖骨外侧附着的是骨膜;第2~4跖骨的内外侧附着的是骨间背侧肌,会引起前足的痛,麻或奇冷感
/
本文档为【压痛点和传导痛系统检查在人体上布的压痛点归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