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2012-07-26 7页 pdf 1M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7212

暂无简介

举报
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Ξ 徐  洁  张日 ΞΞ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 摘 要 采用箱庭疗法对 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进行心理治疗的小 M 研究。经过 18 次个体箱庭和 4 次家庭箱庭治疗 ,来访 者的箱庭作品由贫瘠、单调逐渐向丰富、多样转化 ,由孤立、静止走向开放、动态 ,自我力量逐步增强。来访者的学校适应、亲子 关系也发生了积极改变。箱庭治疗使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由创伤走向治愈。 关键词 : 选择性缄默症 箱庭治疗 小 M研究 1  引言   本研究采用小 M...
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Ξ 徐  洁  张日 ΞΞ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5) 摘 要 采用箱庭疗法对 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进行心理治疗的小 M 研究。经过 18 次个体箱庭和 4 次家庭箱庭治疗 ,来访 者的箱庭作品由贫瘠、单调逐渐向丰富、多样转化 ,由孤立、静止走向开放、动态 ,自我力量逐步增强。来访者的学校适应、亲子 关系也发生了积极改变。箱庭治疗使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由创伤走向治愈。 关键词 : 选择性缄默症 箱庭治疗 小 M研究 1  引言   本研究采用小 M 研究法通过对咨询现场的过程 进行记录和分析 ,探讨箱庭疗法 (Sandplay Therapy)对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Selective Mutism)的治疗过程和效 果。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一直存在研究与实践的脱 节现象[1 ] [2 ] ,本研究是将二者整合的尝试。 2  背景 2. 1  受理 由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转介一名 11 岁女孩来 访者 (以下称小 M) ,在除家庭之外的场合都保持缄 默 ,父亲希望通过谈话之外的方式为女儿提供心理 治疗。考虑箱庭疗法的非言语和对深层心理工作的 特点[3 ] ,治疗者与来访者父亲共同确定用箱庭疗法 进行心理治疗。 2. 2  成长经历及现状 成长经历 :小 M 出生后与父亲、母亲、祖父母共同 生活 ,与母亲关系亲密 ,与父亲关系疏离。4 岁时 ,其 母亲因家庭矛盾突然离家。母亲离开后 ,小 M 哭闹 2 个月 ,拒绝与父亲接近 ,之后出现缄默症状。7 年中母 亲始终杳无音讯 ,小 M 只与家人有少量言语交流。 学校适应 :小 M 上小学报名时 ,有十几所小学 都因其不与老师说话而拒绝接收 ,最终一所学校勉 强接收其入学。小学期间 ,在学习、与同伴及教师交 往方面有严重困难。 初步印象 :身体瘦弱 ,明显驼背。神情呆滞、恐 惧 ,拘谨不安。 2. 3  心理评估 根据 DSM - IV 诊断标准 :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 合中需要说话的时候不说话 ;但在其它场合却能说 话 ; 已成为儿童学习和社会交往的严重障碍 ;此种症 状至少持续 1 个月。确定小 M 为选择性缄默症[4 ] 。 小 M 选择性缄默的深层原因是母亲的突然离 开造成小 M 的重要客体丧失 ,在后续的生活中由丧 失带来的哀伤未能处理[5 ] ,无法排解内心冲突 ,与母 亲分离以及建立对自己和外界的信任关系受阻。缄 默既是对创伤的反应 ,也是应对愤怒和焦虑的方法 , 3  治疗工具和程序 3. 1  箱庭材料 沙箱 :2 个 ,规格为 57 ×72 ×7 (cm) ,从内侧测 量。箱子内壁涂成蓝色 ,内装半箱净沙。 玩具模型 :共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家具 与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食品与果实、石头、贝壳等类 别玩具。 3. 2  记录工具 数码相机 :对箱庭作品拍照。 箱庭过程 :包括个体箱庭记录表和家庭 箱庭记录表 ,记录箱庭作品特征 (作品主题、玩具使 用、自我像、沙的使用) 及箱庭过程 (与治疗者的互 动、制作过程) 。 3. 3  治疗者 治疗者为某大学心理咨询方向博士研究生 ,具 有 6 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受过箱庭和家 庭治疗的连续专业培训。 3. 4  箱庭治疗程序 小 M 治疗过程包括个体和家庭箱庭 (箱庭疗法应 用于家庭治疗的形式[6])过程。具体程序如表 1 所示。 4  治疗过程   从 2006 年 4 月 8 日至 2006 年 10 月 22 日 ,整个 治疗过程历时 6 个月 ,共 24 个治疗单元。具体过程 如表 2 所示。 4. 1  个体箱庭 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有父亲陪伴 ,共 4 次 ,第 二阶段无父亲陪伴 ,共 14 次。ΞΞΞ 通讯作者 :张日 ,男。E2mail : risheng @bnu. edu. cn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 126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31 (1) :126 - 132 表 1  箱庭治疗程序 个体箱庭程序 内容和指导语 感受沙子 “请把手放在沙子上 ,闭上眼睛 ,去感觉沙子的质地、温度、触感带给你的感觉。” 制作作品 “请用这些玩具在沙箱里做个什么 ,想做什么都可以。”治疗者不给予任何指导 ,由小 M 自由创作。箱庭制作中 ,治疗者陪伴在一旁 ,并对过程做简单记录。 体验作品 “这是你自己的世界 ,用心理解自己的这个世界 ,体验这个世界给你的感受。” 对话交流 治疗者与小 M 就箱庭作品进行对话 ,从中了解有关作品主题、内容和小 M 心理状态的信息。如“请说说你作品中的吧”“给你的作品起个名字吧” 拆除作品 对箱庭作品进行拍照存档后 ,请小 M 拆除作品。 家庭箱庭程序 父—女联合箱庭 父女在一个沙箱制作箱庭 ,不规定主题 ,轮流制作 15 轮次 ,双方不能有任何交流 ,每次只能放一个玩具做一个动作。制作完成后交流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父—女平行箱庭 父女分别在各自的沙箱里制作箱庭。过程中彼此不交流 ,制作完成后带领对方欣赏自己的作品 ,并以箱庭作品为媒介进行交流。 表 2  小 M的治疗过程 治疗单元 参与人 过程和内容 方法 第 1 次 治疗者、小 M 父亲 会谈 ,了解小 M 的成长经历 谈话 第 2 - 5 次 治疗者、小 M 及其父亲 有父亲陪伴的个体箱庭 第 6 - 19 次 治疗者、小 M 无父亲陪伴的个体箱庭 箱庭制作、谈话 第 20 - 23 次 治疗者、小 M 及其父亲 家庭箱庭 第 24 次 治疗者、小 M 父亲 会谈 ,结束治疗 谈话 4. 1. 1  有父亲陪伴的个体箱庭过程 考虑小 M 的特殊性 ,先由父亲在治疗室一角与 治疗者一起陪伴制作箱庭。表 3 是有父亲陪伴的箱 庭过程 ,包括作品主题、使用的玩具类别和数量、沙 的使用、制作时间和作品场景 ,图 1 和图 2 为第二和 第四次箱庭作品。 图 1  第二次主题为“路” 图 2  第四次主题为“房子” 4. 1. 2  无父亲陪伴的个体箱庭过程 在建立了最初的治疗关系后 ,请小 M 的父亲离 开箱庭治疗室 ,由治疗者一人陪伴制作箱庭。具体 过程如表 4 所示。图 3 - 6 分别是小 M 第五、十、十 五、十七次箱庭作品。 图 3  第五次 主题为“钓鱼” 图 4  第十次 主题为“学钓鱼” 徐洁等 :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127   表 3  有父亲陪伴的箱庭过程 单元 主题 玩具 沙的使用 自我像 制作时间 作品场景 第一次 无 0/ 0 大幅摸沙 无 50 未放任何玩具 ,沙箱内留下双手摸沙后的痕迹。 第二次 路 2/ 48 用手指画 ,抓 ,推 无 90 沙箱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上、下部分都是花草中间是平整过的沙 ,三部分之间用手指划线区分。 第三次 小河 2/ 15 抓、推、挖沙 ;移走沙 鱼 44 沙箱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上、下部分是沙子 ,中间是清理干净的蓝色底 ,有一鱼和鸭子 ,方向交错。 第四次 房子 3/ 43 拍 ,推、抓撒、埋 黄花 76 沙箱分为两部分 ,左侧是一排房子成弧形 ,房子前为一片空地 ,右侧是各种花草。   注 :表格中的玩具一栏数字表示的是玩具的类别 (种) / 数量 (个) ,制作时间的单位为分钟。 表 4  无父亲陪伴的箱庭过程 单元 主题 玩具 沙的使用 自我像 制作时间 作品场景 第五次 钓鱼 5/ 69 推、挖、拍、抓撒、埋 黄花 38 沙箱中间有一条向左流的河。河中是一些向左游的 鱼。河两岸是一些花草 ,花草上方是一排房子 ,河右 边第一次出现桥。 第六次 看书 5/ 67 拍、挖、推聚拢、清理 黄花 49 与第五次类似 ,但房子移动到了河下方花草附近 ,在河两岸放了椅子。 第七次 运动场 5/ 60 挖、推 ,大幅摸、拍打 鱼 55 左侧是第五次箱庭的缩小版 ,桥出现在沙箱中部 ,沙箱右半部是一块平地。 第八次 钓鱼 5/ 104 挖、推沙 ,抓撒、埋 鱼 48 河被桥分成两部分 ,都有鱼。河的上下方都是各种花草。 第九次 看钓鱼 5/ 93 挖、推、抓、埋 ,将沙子捧出沙箱 鱼 44 与第五次类似 ,但河与桥被花草围绕在中间。 第十次 学钓鱼 6/ 78 推、挖、抓埋、清理 女孩 42 与第五次类似 ,但首次出现人物 ,分布在河两岸 ,象 征为自己和父亲的人物分别在两岸。沙箱上方的房 屋两边有花草装饰。 第十一次 去钓鱼 6/ 84 推、挖、捧、清理 女孩 40 与第十次箱庭类似 ,象征自己和父亲的人物都在沙箱上方。 第十二次 看书和钓鱼8/ 88 大幅摸、挖、捧、移动 女孩 66 摸沙 15 分钟 ,与十一次箱庭类似 ,在河两岸人物前放书桌、书和椅子。在 3 个人物前放杯子。 第十三次 赏花 9/ 96 推、挖、容器里装沙子 女孩 60 摸沙 20 分钟 ,场景与十二次类似 ,书桌上没有书 ,在 每个人物旁都放了杯子并装上沙子 ,右上角是一个 花园区。 第十四次 画画 10/ 113 挖、推 ,平整 ,浇注、清理沙子 ,容器里装沙 女孩 52 与十二次类似 ,象征自己和父亲的人物由左上角移 至中间位置 ,朝向右 ,增加浇花容器 ,内装有沙。 第十五次 划船 8/ 104 挖、推、抓浇注在花草上、清理往容器里装 女孩 50 与第十次场景类似 ,河中增加两只船 ,象征自己和父 亲的人物在船上 ,上方右上角为花区 ,右下角增加果 实。 第十六次 在船上钓鱼写作业 10/ 95 大幅摸、推、挖、捧走 , 用容器装 ,浇注花草 女孩 32 与十五次类似 ,承载象征自己和父亲的人物换了艘 大船 ,下方增加更多果实、花草。 第十七次 去对岸画画浇花 11/ 73 装沙移到另一个沙 箱 ,从另一沙箱装沙 女孩 39 与第十六次类似 ,在河两旁的人物上分别放一把伞。 下雨的场景。 第十八次 我在对岸学 习 ,老爸在 对岸浇花 10/ 77 推、挖 ,用杯子从另一 沙箱装沙 ,用沙浇注 花草 ,往容器里装沙 女孩 35 场景与第十七次类似 ,象征自己和父亲的人物放在 河靠近沙箱下部的位置。象征自己和父亲的玩具朝 向相反。   注 :表格中的玩具一栏数字表示的是玩具的类别 (种) / 数量 (个) ,制作时间单位为分钟。 图 5  第十五次 主题为“划船” 图 6  第十七次 主题“去对岸画画、浇花” 128   心 理 科 学    4. 1. 3  个体箱庭治疗过程和效果分析 通过分析小 M 的箱庭作品特征和过程、治疗关 系、学校适应、亲子关系的变化来考察个体箱庭治疗 的有效性和过程。   箱庭特征和过程分析 : Kalff 认为初始箱庭既呈现出来访者的问题 ,也 显示治愈的希望和方向[7 ] 。小 M 在初始箱庭中投 入地大幅摸沙 ,未放置玩具。沙是母性的象征 ,小 M 对沙的依恋反映了其与母亲关系的问题 ,而箱庭疗 法的母子一体性也为小 M 提供了重新体验和处理 创伤的机会。 在制作时间方面 ,小 M 的平均制作时间为 50 分钟 ,最长为 90 分钟 ,最短为 32 分钟 ,相对其他来 访者时间更长 ,说明探索内心世界需要一个缓慢的 过程。但趋势是逐步缩短 ,说明箱庭治疗促使小 M 自我表达越来越流畅。 玩具是来访者意识和无意识的心像表现和象征 语言[3 ] 。在玩具使用上 ,小 M 使用的玩具类别、数 量缓慢增加 (如图 7 所示) 。数量增加表明小 M 能 够用更多的语言来表达自我。小 M 使用的玩具类 别包括植物 (花、草、树) 、动物 (鸭子和鱼) 、建筑 (房 子) 、连接物 (桥) 、人物、交通工具 (船) 、果实、伞、书。 从第二次箱庭开始 (图 1) ,大量使用植物类 (花、草) 的玩具 ,象征着小 M 的生命成长的动力。第四次箱 庭出现了象征着内心世界的房子 (图 2) ,之后的大 部分箱庭中都用相同的房子 ,象征对自我的持续关 注。在第五次箱庭中出现了桥 (图 3) 。桥的作用是 连通 ,作品中桥始终连通河两岸 ,象征其意识和无意 识的交流与整合。在第十次箱庭中出现了人物 (图 4) ,并在之后的箱庭中持续出现 ,预示小 M 在人际 关系上将发生积极的改变。在第十五次箱庭中出现 了交通工具 —船 (图 5) 。在此之后 ,小 M 与治疗者 和父亲的主动交流增加。当箱庭出现交通工具时 , 预示着来访者心理将发生变化[8 ] 。在十七次箱庭中 (图 6) ,小 M 用伞作为遮雨工具 ,伞是寻求保护的象 征 ,显示对爱的需求。 沙的使用象征来访者心理能量的转移和变化 , 使自我逐渐趋近整合的自性[9 ] 。在对沙的使用上 , 从初始箱庭开始 ,小 M 在每一次箱庭中都大量使用 沙子 ,使用方式包括挖、推、聚拢、捧、移至沙箱外、 抓、撒、灌注等。在第十二次、十三次箱庭中也出现 了 20 分钟和 15 分钟大幅度摸沙的情况。 作品中的自我像是来访者自我的象征 ,小 M 经 历了寻找自我和确立自我的心理过程。第三次箱庭 中首次出现鱼作为自我像 ,第四次至第九次箱庭分 别用黄花和鱼作为自我像 ,到第十次出现了人物的 自我像 —小女孩 ,之后一直作为小 M 的自我像。 箱庭作品场景反映了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综观 整个过程 ,小 M 箱庭作品场景由贫瘠逐渐向丰富转 化 ,由孤立、静止走向开放、动态。小 M 得到了箱庭 的滋养由创伤走向治愈。小 M 系列箱庭作品场景 的特点是变化缓慢 ,情节单调、重复。从第五到十八 次箱庭作品都出现了相同的场景和玩具 ,反映出创 伤后的游戏是单调并不断重复的[10 ] 。 在空间配置上 ,从第五次箱庭开始 ,作品中一直 有一条河。河流是生命历程的象征 ,流向为从右向 左 ,是一种退行和回归 ,箱庭中的退行和回归是为了 更好的前进。沙箱上、下方分别象征来访者的意识 和无意识[3 ] ,河的阻隔象征二者沟通的障碍 ,但桥提 供了二者联结的可能。   治疗关系 : 来访者获得治疗关系的安全感后 ,其自我觉察 能力提高。无论是意识还是无意识层面的领悟都能 使来访者心理的开放性程度提高 ,治疗关系的变化 也能直接反映这一过程。在有父亲陪伴的 4 次箱庭 过程中 ,父亲是小 M 与治疗者建立关系的中介 ,小 M 与治疗者的直接互动很少 ,大都用点头、摇头、沉 默、回避等非言语方式 ,也有少量单字、词的语言回 应。在无父亲陪伴的 14 次个体箱庭中 ,与治疗者的 互动经历了一个缓慢但积极变化的过程。第六次箱 庭中小 M 第一次主动向治疗者点头示意制作完成 , 首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故事情节 ,之后开始 对治疗者的对话交流作简单的语言回应。在第十二 次治疗开始前 ,小 M 主动与治疗者打招呼。第十三 次中主动问治疗者“你喜欢什么花”“你都看什么电 视”。第十五次箱庭过程中小 M 问治疗者 :“有船 吗 ?”在第十八次箱庭对话交流阶段表达了对初中学 校的某个老师的“烦”。小 M 表达自己想法所使用 的语言、发起谈话次数逐渐增加 ,并能表达情绪 (积 极和消极) ,反映出来访者逐步建立与治疗者的信任 关系。   亲子关系 : 治疗使亲子关系质量显著提高 ,既表现在箱庭 作品中 ,也发生在现实中。在无父亲陪伴的箱庭过 程 ,治疗者邀请父亲欣赏小 M 的箱庭作品 ,在治疗 前、后采用家庭治疗技术促进亲子关系。以在小 M 与父亲的拥抱场面为例 ,治疗者曾 3 次建议父女拥 抱。第二次箱庭治疗时 ,父亲张开双臂抱女儿 ,女儿 呆站在原地 ,伸开的手臂不接触父亲 ,眼神中充满怀 疑。第四次箱庭治疗时 ,女儿自然伸开手臂拥抱父 亲。在第十七次箱庭治疗时 ,女儿紧紧地抱着父亲 , 整个身体贴在父亲身上。从第五次箱庭开始 ,代表 徐洁等 :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129   图 7  系列个体箱庭的制作时间、使用玩具类别和玩具数量变化过程 小 M 和父亲的人物始终在一起 ,到第十八次箱庭 , 小 M 与父亲的共同活动也逐步变为各自独立的活 动 (见表 4) 。   学校适应 : 经过 18 次个体箱庭 ,个案自我力量逐步增强 , 自主力量逐渐觉醒 ,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得以调 整 ,适应性行为不断增加。治疗前小 M 学习成绩为 中下水平。父亲说“感觉进入她大脑的门关上了”。 在人际交往方面 ,小 M 几乎不和老师 ,同学有任何 交流。第四次箱庭治疗后 ,父亲报告女儿学习困难 的程度降低了。在第六次 ,父亲报告女儿上课开始 举手回答问题 ,还因为老师不叫她而生气。在第十 一次箱庭治疗的谈话中 ,父亲报告女儿在毕业考试 中所有成绩都是优。在十八次时 ,小 M 报告自己和 班里的一个女同学主动说话了。 4. 2  家庭箱庭 共进行了 4 次 ,3 次父 —女联合箱庭 ,1 次父 — 女平行箱庭 ,具体程序见表 1。 4. 2. 1  父 —女联合箱庭 小 M 和父亲制作联合箱庭 ,调整了僵硬的家庭 界限 ,促进了亲子沟通 ,小 M 也从与父亲互动中更 多地了解自己。图 8 为第一次联合箱庭作品。   制作完成后 ,父女俩以作品为媒介讲述各自的 箱庭故事 ,双方经过充分讨论共同命名作品主题 ,第 一次为“理解”,第二次为“从冲突走向和谐”,第三次 为“冲突和对抗”。小 M 在个体箱庭中未表现出冲 突场面 ,但冲突出现在与父亲的家庭箱庭中 ,也表现 在与父亲的现实关系中。冲突对来访者来说是一种 成长的动力 ,冲突意味着来访者自我能力的增强 ,经 历并解决冲突之后就是新的开始[10 ] 。 图 8  第一次联合箱庭 :主题为 理解 图 9  父女正在制作平行箱庭 图 10  小 M的平行箱庭 主题 :扫地 130   心 理 科 学    4. 2. 2  父 —女平行箱庭 根据父亲的报告和对箱庭过程的观察发现小 M 与父亲的关系既过分依赖又明显对抗。采用平行箱 庭调整亲子的界限 ,促进小 M 的独立意识和行 为[11 ] 。   图 9 和图 10 所示为制作平行箱庭的情景和小 M 的作品。小 M 的作品场景为一群人物围在沙箱 中部 ,右下方有一扫地车 ,驶向中心 ,这是箱庭作品 的中心化趋势 ,象征来访者的自我得到了整合 ,是治 疗结束的标志[12 ] 。 5  分析与讨论 5. 1  对来访者的评估 心理咨询与治疗成功与否的前提是在一定的理 论支持下正确评估来访者。本研究以儿童哀伤、箱 庭疗法、家庭治疗的理论为依据评。评估贯穿于治 疗的全过程 ,通过在治疗开始前、治疗中、治疗结束 前对父亲的访谈、18 次个人箱庭、4 次家庭箱庭过程 和制作前后与来访者及其父亲的谈话所获信息 ,经 历了一个不断修正、调整的过程。 5. 2  治疗计划 选择何种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是需要 综合考虑的。即使选定了某种方式 ,如果需要也可 以变换方式 ,一切以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出发[13 ] 。 本研究对来访者的治疗计划最初是小 M 进行个体 箱庭治疗 ,但经过评估发现不良的家庭功能是影响 来访者问题的原因之一 ,就加入了以箱庭为媒介的 家庭治疗过程。尽管来访者有学校适应问题 ,但考 虑尊重来访者 ,治疗过程没有纳入学校因素。本研 究的治疗计划整合了箱庭治疗和家庭治疗的思想 , 符合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趋势。 5. 3  治疗机制 来访者的箱庭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对 治疗机制进行 : 第一 ,缄默给治疗造成了困难 ,箱庭的非言语特 性提供了让来访者安全表达和探索自我的空间。第 二 ,通过象征性的箱庭游戏使来访者无意识内容意 识化 ,实现了深层次的心理治愈 ,来访者的学校适应 和亲子关系的变化只是其自我强度加强、自性得以 发挥的副产品。第三 ,来访者对与自我和现实世界 的信任关系存在障碍 ,重新建立关系需要过渡性客 体 ,沙箱、玩具、沙、治疗者充当了这样的角色。第 四 ,箱庭能引发未处理的过去创伤的无意识记忆[7 ] 。 来访者面对沙箱 ,哀伤经验会浮现出来 ,箱庭唤醒了 来访者的自我治愈力。第五 ,哀伤者需要的是有人 陪伴 (just being there) ,无需给予建议[14 ] ,箱庭治疗 者静默的见证、共感理解的态度 ,使来访者在自由与 受保护的空间中自我治愈。第六 ,整个家庭哀伤的 解决能促进儿童哀伤工作的完成[15 ] 。本研究中设 置的家庭箱庭治疗 ,除呈现家庭的动力关系外 ,箱庭 疗法的治疗作用也促进了家庭哀伤的解决。 5. 4  治疗者的反思 第一 ,理解和分析箱庭治疗需关注来访者系列 箱庭的全过程。本研究中治疗的进展是缓慢的 ,治 疗者容易对来访者的一次或几次箱庭作品孤立地分 析。每个来访者都有治愈内心的节奏 ,治疗者只有 充分信任来访者 ,才能真正从全过程的发展去把握 治疗的节奏。 第二 ,治疗者的个人体验和督导是治疗的重要 支持。在长达半年的治疗过程中 ,治疗者在理解缄 默的深层原因、治疗过程的缓慢和停滞、治疗何时结 束、治疗的短期与长期目标、治疗者的有限性、治疗 中的反移情等均获得了督导持续的支持和指导 ,治 疗者也一直由督导陪伴进行箱庭体验 ,这些都促进 了治疗者深入地理解来访者。 第三 ,与儿童工作给治疗者既带来满足感又具 挑战性。对不熟悉儿童治疗的治疗者来说 ,儿童制 造出来的作品和过程会令人困扰 ,除此之外 ,儿童缺 乏领悟且很难用言语表达发生在内心世界的事 ,这 些都会让治疗者觉得挫折。治疗者需要把自己放在 儿童层面与儿童一起工作。 6  参考文献 1 John McLeod. Doing Counseling Research. London :SA GE Publications , 2003 :10 - 20 2 侯志瑾.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 ———做什么与怎么做.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 (1) :64 - 65 3 张日 . 箱庭疗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4 龚艺华 ,李霞.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研究进展. 社会心理科 学 ,2004 ,19 (1) :60 - 63 5 贾晓明. 从民间祭到精神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5 ,8 :569 - 571 6 徐洁 ,张日 . 箱庭疗法应用于家庭治疗的理论和临床 实践. 心理科学 ,2007 ,1 :151 - 154 7 Pearson M , Wilson H. Sandplay and Symbol Work. Australia :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 2001 :44 - 53 8 Mathis C R. The story of a sexually abused child’s sandplay: A single case study. Masteral dissertation.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徐洁等 :11 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131   9 Lenore Steinbardt . Foundation and Form in J ungcian Sandplay An Art Therapy Approach. London :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Ltd. , 2000 ,127 - 150 10 Babara A. T. The Handbook of Sandplay Therapy. USA : Temenos Press , 2004 :77 - 80 11 Babara LB & Goodwin EA. 陈必玲 ,陈信昭译. 沙游治疗. 台湾 :心理出版社 ,2001 :101 - 221 12 Vaz K. M. When is a sandplay psychotherapy process completed ?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tion Methods , 2000 ,53 (2) :66 - 78 13 易春丽 ,崔革 ,王悦华.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是选择家庭 治疗还是个体治疗.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24) : 130 - 131 14 王娟. 哀伤或不哀伤 ? 当西方的哀伤治疗遇上台湾的宗 教信仰与民俗. 生死学研究 ,2006 ,3 :93 - 131 15 Stroebe W. , Schut H. Grief work , disclosure and counseling :Do they help the bereaved ?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 2005 ,25 :395 - 414 A Case Study of the Sandplay Therapy for An 112Year2old Girl with Selective Mutism X u Jie , Zhang Risheng (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 100875) Abstract  An 112years2old girl with selective mutism underwent the sandplay therapy. By 18 individual sandplay and 4 family sandplay sessions , the girl’s sandtray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lack of ideas and monotony to a rich variety , from isolatedness and stillness to openness and liveliness. These changes indicated her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ego. In real life , the case had positive changes in school adaptation and parent - child relationship . So in the case study the subject’s inner world developed from being traumatic to getting cured. Key words : selective mutism , sandplay therapy , case study (上接第 146 页) 3 15 Simons D J . In sight , out of mind : When object representations fail. Psychological Science , 1996 , 7 :301 - 305 4 包燕. 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研究概 况. 心理科学 ,2000 ,23 (4) :462 - 465 5 Murdock B B , J r. Effects of a subsidiary task on short - term memory.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 1965 ,56 :413 - 419 6 Anderson C M B , Craik F I M. The effect of a concurrent task on recall from primary memory.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 1974 ,13 :107 - 133 7 Morris N. Exploring the visual - spatial scratch pad.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1987 ,39A : 409 - 430 8 9 10 蒋冬红.发音抑制和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中视觉信息 整合的影响.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8 - 20 11 丁锦红 ,林仲贤. 记忆系统中图形不同特征的提取. 心理 科学 ,2001 ,24 (3) :273 - 275 12 Wheeler M E , Treisman A M. Binding in short - term visual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General , 2002 ,131 :48 - 64 13 Meredyth Daneman & Brenda Hannon. Using working memory theory to investigate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multiple - choic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such as the SA 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General , 2002 , 130 (2) :208 - 223 14 17 Stevanovski , B & Jolicoeur. Attentional limitations in visual short - term memory.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 Vancouver , British Columbia , Canada , 2003 :210 - 236 16 Morey , C. C. & Cowan , N. When visual and verbal memories conflict : Evidence of cross - domain interference in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General , 2004 ,130 : 296 - 301 The Effects of Divided Attention and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on Visual Working Memory Zhu Xiaobi n , L i Ji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 School of Education ,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 Hangzhou , 310036) Abstract  This is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divided attention and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on visual working mem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divided attention in the encoding period , the maintenance period affected visual working memory more. Second , when the digit stimuli were recalled incorrectly , accuracy of the visual task was lower than when the digit stimuli were recalled correctly. Third ,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tasks did not negatively affect visual task performance. Key words : working memory , divided attention , articulatory suppression , visual working memory 132   心 理 科 学   
/
本文档为【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