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2012-07-27 10页 ppt 123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6829

暂无简介

举报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null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前已述及,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后,其兴奋性要发生一系列的周期变化,这种变化在快反应电位细胞是“电位依从性”的,在慢反应电位细胞是“时间依从性”的。现以快反应电位的心室肌细胞为例,来阐述心肌细胞的不应期、影响不应期长短的因素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一、心肌细胞不应期分类 一、心肌细胞不应期分类 null一)绝对不应期 如图3-8所示,相当于动作电位的“0”时相、“1”时相、“2”时相和“3”时相的前半期,相当于体表心电图从Q(或R)波开始到T波顶端稍前的一...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null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前已述及,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后,其兴奋性要发生一系列的周期变化,这种变化在快反应电位细胞是“电位依从性”的,在慢反应电位细胞是“时间依从性”的。现以快反应电位的心室肌细胞为例,来阐述心肌细胞的不应期、影响不应期长短的因素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一、心肌细胞不应期分类 一、心肌细胞不应期分类 null一)绝对不应期 如图3-8所示,相当于动作电位的“0”时相、“1”时相、“2”时相和“3”时相的前半期,相当于体表心电图从Q(或R)波开始到T波顶端稍前的一段时间,即膜电位值恢复到-55mV以前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由于膜电位过低,快速Na+ 通道完全处于失和状态,Na+ 不能内流,即使用大于阈值1000倍强度的刺激也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因此这段时间在生理学上称为绝对不应期。 null(二)有效不应期 在绝对不应期以后,约从-55~-60mV的期间内,非常强大的刺激可以使膜发生部分除极化(局部兴奋),但仍不能发生全面除极化或扩布性兴奋,因此,从除极化开始(“0”时相)至-60mV这一段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期间称作有效不应期。由于一般所谓的“兴奋”是指“扩布性兴奋”,因此所谓不能发生兴奋的绝对不应期实际上就是有效不应期。 null(三)相对不应期 从有效不应期完毕(膜电位约-60mV时)到复极化大部完成(约达-80mV)的期间内,特别强大的阈上刺激可以使膜产生扩布性兴奋(动作电位),此期称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内所产生的兴奋称为期前兴奋(过早搏动或过早搏动)。由于此时膜电位水平较低(-60~-80mV),其动作电位“0”时相上升的幅度和速度均较正常为低,故兴奋的传导较慢。此时有K+ 迅速外流趋势,可使期前兴奋的“2”时相平台期过早结束,因而不应期也较短。传导缓慢和不应期缩短都是折返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因素,所以相对不应期内发生的期前兴奋易引起进一步的心律失常。 null(四)超常期 复极化完毕前不久(约从-80mV~-90mV)的短时期内,膜电位比复极完毕更接近阈电位,引起兴奋所需要的阈刺激可比正常为小,亦即兴奋性比正常为高,此期称为超常期。相当于心电图中T波末部的U波,往往在复极末期延长的情况下显示出来。 null(五)易颤期 心脏在相对不应期开始时有相对超常期,在此期内应用较强的电刺激容易发生纤维性颤动,称为易颤期。心室易颤期在心电图T波升肢达到顶峰前约30MS的时间内,心房易颤期在心电图的R波降肢中。易颤期形成的机制,目前认为可能是在兴奋性恢复初期,心肌细胞之间兴奋性恢复的速度和程度不一致,呈现在兴奋性,不应期和传导性不均匀的电异步状态。如此时给予一个较强的刺激,则容易形成许多折返环路,如同时出现许多微折返,便使心房或心室的兴奋和收缩失去协调一致性,造成纤维性颤动。 图3-8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图3-8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 null 二、影响不应期长短的因素 影响不应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心率的快慢、心动周期的长短和心脏部位的不同等。 (一)心率的快慢 不应期的长短随心率的变化而变化,心率增快时,心搏之间的间期变短,动作电位时间也变短,因而不应期也缩短。 (二)心动周期的长短 在心律不规则的情况下,心肌动作电位的时间与前一心动周期的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在相邻的两个动作电位中,若前一个激动的电动周期较长(即这两个动作电位的间隔时间较长),则第2个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较长,因而不应期较长;反之,不应期较短。心动周期的长短常用来解释某些差异性传导产生的原理。 (三)心脏部位 不应期的长短因心脏部位的不同而异。目前已证实,至少有三个部位的有效不应期较长,即房室交界区、浦肯野纤维远端和窦房结周围组织。这些部位在心肌兴奋的传导中起着一种闸门作用,可防止过快频率的冲动向下传导,因而对其下方的心肌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这些部位也容易发生传导阻滞。null 三、不应期和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肌的不应期和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不应期长短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肌有效不应期缩短时,容易发生期前兴奋,同时也容易发生折返激动。反之,有效不应期延长时,期前兴奋不易发生,并使折返激动易于阻断,制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二)不应期对心肌的传导性有重要影响 若兴奋冲动落在前一次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该冲动不能下传而发生传导中断;当兴奋冲动落在前一次兴奋的相对不应期内,该冲动的传导减慢,而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传导障碍。 (三)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间的比值 在动作电位时间内,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即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间的比值增大,可以减少期前兴奋发生的机会,并且有阻断激动折返的作用,有抗心律失常效应。
/
本文档为【心肌细胞的不应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