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王达水:论时间

2012-07-29 35页 doc 89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6040

暂无简介

举报
王达水:论时间第1章 论时间 第一节 改革开放在物理学中进行 第二节 流年似水 逝者如斯 第三节 物理学在时间中迷惑 第一节 改革开放在物理学中进行 ——盲区与超越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其几百年来的路慢慢,经历了牛顿经典力学、麦克斯维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当代的量子学、超弦理论五大主要阶段。每一个历史新阶段的开启,无疑不是以对自然的新发现、对传统观念的新拓展、对固有理论的新突破为标志。同时,当每一次新理论的突破之际,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传统老观念及理论框架的限制与束缚。无论怎样,更加优秀的思想、更加先进的理论,其强大生命力...
王达水:论时间
第1章 论时间 第一节 改革开放在物理学中进行 第二节 流年似水 逝者如斯 第三节 物理学在时间中迷惑 第一节 改革开放在物理学中进行 ——盲区与超越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其几百年来的路慢慢,经历了牛顿经典力学、麦克斯维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当代的量子学、超弦理论五大主要阶段。每一个历史新阶段的开启,无疑不是以对自然的新发现、对传统观念的新拓展、对固有理论的新突破为标志。同时,当每一次新理论的突破之际,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传统老观念及理论框架的限制与束缚。无论怎样,更加优秀的思想、更加先进的理论,其强大生命力的奋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进而一次又一次地推动人类文明的更新与优化。      当代,物理学在极其先进的科技手段协助下,无论是大尺度上的宇宙天文学,还是小尺度下的量子物理学,尽管新成果层出不穷、硕果累累,但是,其基础理论的关联性和统一性更显得越来越迫切与重要。人们万分企盼一个大统一的完美无缺的理论的早日诞生。  全球科技界研究大统一理论的热情极高、氛围极好,来自的学科类极广,主动参与的人极多,方法与手段层出不穷。可是,人们至今似乎仍然没有看到一个优美的大统一理论的影子或前奏。特别是那些利用高科技手段(如加速器)的研究项目与课题,似乎也给人以在黑暗中摸索的感觉,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因此,及时调整好思维与观念,进而指导在高科技手段条件下的研究,以便有的放矢而获取突破,则显得既重要又切实。      一、研究上的两大特点     相对论、量子论在探索统一论的实践中,似乎总是迈不出新的步子,也似乎未看到新的希望与契机。因此,冷静思维,回首总结,方不难发现在这众多的探索实践中有两大特点:一是方法上以粒子为研究对象。二是理论上以相对论、量子论为指导或框架条件,尽管后来又创建了弦、超弦理论。      二、理论上的三大误导     虚粒子观念及理论是为误导之一。因为物理学是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及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存在,如声波、电波、引力等等。而粒子,无论其尺度是如何地小,它首先应该是一种存在之物。因此,它只能为存在意义上的“有”,不能为存在意义上的“无”。也即,只能为实,不能为虚。如果真空中存在涨落并产生粒子对,哪怕在时间尺度上尽管是非常极其的短,只要一旦产生,则是一种有的过程和实的状态。因此,粒子只能为实,不能为虚。如果要与广泛存在的实粒子以区别的话,我们不妨可以象定义正负电荷一样来定义正负粒子。       虚时间及理论是为误导之二。因为时间的本质是研究对象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及其运动变化的过程。地球时间就是地球在围绕太阳作公转运行和自转运行中,在宇宙空间的位置及其运动变化的过程本身。地球上所承载的一切物质或物体,必然参与地球的宇宙运动,因此,地上万物的时间必然是地球时间。可见,地上万物对于宇宙空间(小范围来说就是太阳系空间)而言,要么有运动而必有时间。反之,要么无运动而无时间。显而易见,时间是宇宙天体及其上物体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运动形式,必然不可能为虚。由于天体的运动是不可逆的,因此,时间也不能为负,仅仅有过去、现在、将来而已。提出负时间、虚时间之观念与理论者,无论他是理论界多么权威的人士,但也不能改变时间的自然属性。不仅如此,而且很容易让人们随之产生负时间、虚时间的错误观念,进而误导科研、误导后来人。      负能量及理论是为误导之三。因为,能量是做功的本领。也就是说,能量可以让物体产生位移,A=FS 。显然,能够让物体(大至天体、小至粒子、介子等)产生位移甚至是变形,则是能量的特性,否则就不是能量的特性。进一步地,由于不存在负物质、虚物质,其中暗物质并不是负物质或虚物质。因此,无论如何是不存在负能量或虚能量的。可见,负时间、负物质、负能量是三大误区与误导,极大地束缚了物理学、特别是对统一论的发展,甚至是绊脚石。     三、探索上的两大超越     当明确了现代物理学在探索统一论道路上存在的两大特点、三大障碍之后,因此,随之自然而然地可以找到突破口。第一超越是在充分地以粒子(大至天体、小至基本粒子及光量子)为研究对象的同时,在人们已经明确地认识到无论是天体还是基本粒子其上都有磁场或磁矩的条件下,在确定粒子为研究对象之际,无论如何是不能再忽略粒子与磁场的本质关系、构成机理(可能的机理),而是始终把粒子视为物与磁的统一体为研究对象。显而易见,这是探索统一论的第一突破,甚至是必须的突破。       第二个超越是摆脱固有理论框架的束缚。例如其一,引力是物体质量产生的,可是,质量是由什么产生的呢?粒子是什么产生的呢?这是提出万有引力定理的物理巨匠牛顿也渴望解答的疑问。可是,今天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引力是质量产生之定义,甚至是限定。因此,必须超越现实的固有思维状态或模式。例如其二,爱因斯坦是量子论的创立者之一,并因光电效应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可是他自己也并不十分相信量子理论。因此,对目前处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框架,在认识、了解或接受的同时,一定要不被束缚,要敢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寻找理论框架的不足之处及漏洞,进而树立一种挑战者的超越理念和心态以及激进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显然,在探索理论物理,特别是探索统一论的科技道路上,无论是谁,个人或者是团体,只要勇于走出上述三个盲区,获得两个超越或突破,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一定会有所作为、大有作为,甚至是不同凡响。      四、物理学的开放     无论是在物理学的基础物理、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天体物理、应用物理的各个领域,开放的思想与系统,无疑极具优势,尤其是在交叉科学突显强势的当代。当整个物理学界实现了如上所述的两个超越、并走出三个误区,显而易见,这将是物理学乃至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全球物理学界的开放思想与运作方式是极具历史性的。我们不难在过去的历史的进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物理大师们对哲学都有广泛地爱好甚至是深刻研究;而在哲学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学者、大师,又往往在物理学上指点江山。开放性互补,必将使物理学受益。否则,当年物理学领域之外的爱因斯坦,是难以敲开物理殿堂的神圣大门,进而更不可能跻身于世界物理学的前台而领导潮流、推动进步。      总而言之,理论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开放与包容,是物理学领域长久蓬勃发展的必然的强劲优势。      (全文登载于《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11期) 第二节 流年似水 逝者如斯     时间,是大自然的一个现象,一个存在。宇宙万物,不仅依存于自己所在的天体,而且更在时间的长河里漫游。时间不仅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更是宇宙的自然属性。                           神秘的时间     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感受时间、探索时间的思维活动和社会活动总是层出不穷。无论是在宗教、文学、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各方面,尽管对时间的描述不经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时间之神秘特性的肯定。具体地说是就对时间的可超越的特性、可逆转的特性,在各个文化背景下的理解与揭示或描述上是类同的。其中,在科学技术方面对时间的超越和逆转的认识,有著名的相对论和时间机器为典型代。尽管现代科技相当发达,可是时间机器仍是梦想。因此,如相对论所述的时间超前或逆转的理论或方法,就更是难以在现实中如愿以偿,进而在理论和观念上自然而然地增添了时间的神秘特色。                         理论上的时间差别     如果我们有心思或机会通观物理学(尤其是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的世界性前沿领域,就不难发现,各个学术观点对时间的理解各不相同:正时间、负时间,顺时间、倒时间,实时间、虚时间,扩张的时间、卷曲的时间,压缩的时间、膨胀的时间,等等。无论如何,可是,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间的真正本质又是怎样的呢?时间真的可以超越或逆转吗?                           时间的本质特性     时间,既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也是所有星球、星系乃至宇宙整体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在认识时间本质的历程中,我们首先必须确认时间的主体。      关于时间的主体,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时间,究竟它是指宏观上的地球时间还是月球时间,是行星时间还是恒星时间,是星际时间还是宇宙的整体时间?是微观上分子的时间还是原子的时间,是亚原子的时间还是介子的时间?是心理时间还是自然时间?显然,确认时间的主体,是讨论时间、研究时间本质所必须的第一步。随之而来,才可能探讨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天体系统彼此之间的时间及相互关系。      天文学关于地球时间的权威性准确说法是这样的:地球时间,宏观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天,二是年。其中,天是年的组成单元。      天。人们把地球围绕自身转轴转动一周的运动经历,称之为一天。地球每天自转的快慢(节奏、频率、速度、变化量)程度是一样的。其中,地球在自转一周的一天中,分为24小时单位(地球自转周期实际为23小时56分4秒)。也既,地球每转动15度圆周角(360度圆周角的1/24)就定义为一个小时。一小时又分为60分钟(地球每一分钟自转0.25度圆周角,也为15分角);一分钟又细分为60秒钟(地球每秒钟自转0.25分圆周角,也为15秒角)。显然,天及其中的时分秒的本质意义,是对地球自转运动这个过程本身的整体性和局部性规律的准确揭示、定义与描述和方式。       地球时间中的“时、分、秒”的本质天文物理意义,是地球上的任意一点在自转过程中相对于太阳的夹角。“时、分、秒”的延续、递进或者是习惯上称之为的流逝(),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过程。      年。人们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历程,称之为地球的一年。一年有365天再加上大约6小时,意味着地球在公转一周中必然要自转365圈,再加上自转90度。所以,每四年要因为润年而多加一天。显然,年的本质意义,就是对地球公转运动规律这个过程本身的整体性的准确揭示、定义与描述和记录方式。       通过对天文学时间的本质及规律性的回顾,我们就不难看出,“年、月、日、时、分、秒”之时间单位的天文物理意义,是对地球自转及公转运动过程(趋势)的描述或记录方式。可见,地球时间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地球在太阳系空间中的每一个连续并确定的位置和运动进程。      简而言之,时间就是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及连续移动的过程本身。同时,时间和空间并非是一回事,它们是彼此独立的。因为,宇宙的几何空间是一个绝对的存在,可是时间却依据天体在空间的运动而体现。进一步地,从客观存在的本质特性上讲,自然界并不存在如相对论所说的时间与空间和二为一的所谓“时空”。                        24时区划分方法     为了准确描写全球各地的时间,人们在地球上划分了24个时区。其中,把每15度经度范围内的地表区域确定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之间相差整整一个小时。经度每增加15度,则递增一个时区。其具体的划分方法,是经度每15度整数倍度数,减去7.5度起至加上7.5度止之间的经度范围内的地表区域,为同一个时区。其中,规定经度00度 -7.5度起至 +7.5度止之间的地表区域为0时区,也就是格林威治时间所在的时区。然后,往东顺数,则规定为东部时区;往西顺数,则规定为西部时区。如:东经15度的 08倍(也就是东经120度)-7.5度起至 +7.5度止之间的地表区域(东经112.5度至127.5度所夹地表范围),为东八区,也就是北京时间所在的时区;西经15度的 05倍(也就是西经75度)-7.5度起至 +7.5度止之间的地表区域(西经67.5度至82.5度所夹地表范围),为西五区,也就是纽约时间(美国东部时间)所在的时区。      对地球时间的一体化识别、理解和掌握的最佳办法,可借助地球仪,并从北极上空对地球仪进行俯视观察,从而可轻易掌握全球各地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简洁明了地直观全球时间的静态分布,而且,当确定太阳的方位后,则可一目了然地读识全球24个时区的动态时间以及一体化的递进过程。                       钟表不等于时间     钟表是人类发明的一种计时工具。其中,机械钟表的历史大约也不足五百年,电子钟表也不过五十年的时间,原子钟表诞生的时间就更短了。无论如何,钟表只是在转动并记数的周期上,与地球的转动周期尽可能地保持同步和一致,以实现其最高精度,从而准确计时。      众所周知,称量物体重量的衡器,它只能计量物体的重量参数,不能等同物体重量本身。同理,钟表在计时上所表现出来的计量特性,也仅仅只能在数字上揭示地球转动所展现出来的时间特性。显然,钟表的转动与地球的空间运动,是彼此独立的两个实体或两个系统。因此,一是钟表无论如何不能等同时间;二是当钟表的转动精度受到地球上的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微小偏差之际,我们其实也没有半点理由因此而认定就是地球时间的拉长或缩短、扩张或卷曲。      可见,钟表只是揭示地球时间的一种人造工具,仅此而已,它永远不可能等同地球时间本身。                         影片放映与时间     电影、电视,早已经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文明属性。当某地于某时放映一部反映二战时期的实况记录影片之际,我们正在观赏此影片的每一个人,也不能因为影片的播放而让大家回到或进入到那个真实的战争场面之中。显然,就播放一方而言,是在对过去记录的那个事件的真实信息予以再次展现,而并不是对时间本身的再次展现或是重复;就观赏一方而言,是通过对播放电影的观赏,从而接收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的信息。播放与接受都是在一个新的时间段里进行的过程,与影片记录的那个发生时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必须在那个事件发生之后的时间里。因此,(1)事件本身、以一定方式(2)记录事件、(3)播放记录信息、(4)接受信息,这是四个不同的事件。      显而易见,无论是否播放电影或电视,无论是播放记录片还是世界杯的精彩射门回放,也无论是快放、慢放、常速播放,都与事件发生时那个原来的时间(地球及曾经经历过的那段空间位置)没有关系。      进一步地,假如人们乘座光子火箭,以与地球公转相反的方向沿着地球轨道旅行的话,尽管在轨道上可以回到地球曾经经历过的空间位置,甚至可能在该空间位置观赏到地球从前的一定信息记录,但是,也不能因此而以为是回到了从前,或者是以为时光倒流。反之,如果沿着与地球公转相同的方向旅行的话,即使可以到达地球将来必然到达的位于太阳系中的某一空间位置,退一步说,甚至那时那刻如果也可能观赏到地球将来的可能信息的话,但是也不能等同是地球时间的超前。      显而易见,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读识信息,都不是对信息发生时所在时间的回转或超越。                           时间不可逆转      例如,今天的地球时间是公元二○○二年七月七日。其中,二○○二年的本质意义是自基督耶稣诞生后,地球正处在围绕太阳公转第2002周的过程中;七月七日,是地球位于这次圆形公转轨道的圆周365等分的第188等分位置上。再例如,当按照地球大约已经诞生45亿年的时间为参照,那么到今天为止,地球现在正处于围绕太阳公转大约第45亿周之际。       由于时间就是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及运动过程,并且是一个整体性持续推进的过程。因此,如果要超越或者是逆转地球的时间,也就是说要让整个地球回到过去的某一宇宙空间位置,或者是到达现在还未曾到达的将来的宇宙空间位置上。显而易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极不现实的。      由于地球的运行总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进行着,即使地球反向转动(自转和公转),但也绝不是过去时间的回复。所以,天体的时间绝对是不可超越或逆转的,也是不可拉伸或压缩的、更不能为负甚至是虚。可见,火箭无论以多么快的速度飞驰,时间机器之梦想必然不可实现。      时间有长短之分,有过去、现在、将来之别,但无大小、巨细之论。 那些过去了的时间或事件,只可以储存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无论多么久远的将来的地球时间,我们也只可以在内心世界里展望、幻想、梦想、甚至是企盼,仅此而已。      总而言之,时间是一个以天体的宇宙空间位置和运动进程而作为标志的客观实在,地球上万事万物终究依承于地球之上,其时间必是地球时间无疑,并与地球时间一体化地、连续地推进着,绝不可超前与逆转。时间的本质就是如此,尽管与我们过去的理论和观念有一定不同,甚至是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地面对地球、面对太空、面对时间、面对自己脚踏实地的人生。      美妙, 思想可以超前,时间不可逆转。      壮哉, 思想可以停止,时间不可阻挡。       (全文登载于《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12期) 第三节 物理学在时间中迷惑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articleId=11607 关键字:物理学、宇宙、天体、地球运动、空间、时间、并列、钟表、迷惑      一、时间的本质     1、并非耸人听闻     物理学是研究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一门严密的学科,自14世纪以后的经典物理直到当今的量子论、玄论,其间经历了大约700年的历程。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及运动的认识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与飞跃。然而,此时此刻,本文却提出了“物理学在时间中迷惑”的论题甚至是判定,显而易见,必将自然而然地引起人们的怀疑甚至是反对。因为每个人都生存于时间的长河之中,人们无时不刻不在深深地感受时间脉搏的跳动。因此,人们决不会认为自己在时间中迷惑,物理学更不可能在时间中迷惑。     可是,当我们通观物理学(尤其是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的世界性前沿领域,就不难发现,从牛顿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论、超弦论、黑洞直到宇宙论,其中没有一个理论体系对时间的本质给予了深刻的认识与把握和揭示,进而给出一个关于时间本质的圆满的准确定义。因为,各个学术观点对时间的理解各不相同:正时间、负时间,顺时间、倒时间,实时间、虚时间,扩张的时间、卷曲的时间,压缩的时间、膨胀的时间,等等。窥豹见斑,对时间的如此众多学说,彼此之间似乎还没有找到统一的焦点,距一个统一的时间学说就更是相差甚远。时间究竟是什么呢?     至此,不难看出“物理学在时间中迷惑”之学术观点并非危言耸听,也并非妄言惑众甚至于扰乱视听,而是对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个清晰地思维与疾呼。     显而易见,从物理学几百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从各大力学体系中,理顺对时间感受的思路,寻找或探索时间的本质,无疑对整个物理学乃至人类的科技与文化的发展都将是现实的、迫切的、划时代的。     2、时间的主体     时间,一个极其普通的事实和物理量,是从古到今就被人类真实地感知和广泛应用的自然规律。但是,时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为何是单向不可逆的,等等,在人类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现代,这是一个并非很小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仍然没有彻底解答的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     天文学虽然给时间予以了准确定义,但是,物理学领域里,无论是牛顿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论、弦论乃至人们的心理上仍然仅仅限定于时分秒的表象来认识时间、理解时间,而没有从时间的本质上来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时间,更未对时间达成统一的认识。以至于时间在几百年以来迅猛发展的物理学中,总是存在那么多的佯谬甚至是迷盲。已经是21世纪了,为找到时间的准确圆满答案,人类在对时间的本质认识上是应该理出一个清晰思路的时候了。     时间,既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也是星系乃至宇宙整体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在对时间的本质认识的历程中,我们首先应该确认时间的主体,这是物理学从来就忽略的,甚至是不以为然的。正因为如此,才在不经意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偏差或障碍。     关于时间的主体,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时间,究竟它是指宏观上的地球时间还是月球时间,是行星时间还是恒星时间,是星际时间还是宇宙的整体时间?是微观上分子的时间还是原子的时间,是亚原子的时间还是介子的时间?是心理时间还是自然时间?显然,确认时间的主体,是讨论时间、研究时间本质所必须的第一步。随之而来,才可能探讨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天体系统彼此之间的时间及相互关系。     3、天文学时间     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息和繁衍,最熟悉不过的时间自然是地球时间。可是,地球时间深刻的本质究竟如何,不是大众乃至广大科学家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并非那么复杂,因为人们在地表上感受的时间概念太根深蒂固。为此,我们不妨对地球时间的天文学权威性准确说法在此回顾:地球时间,宏观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天,二是年。其中,天是年的组成单元。     天。人们把地球围绕自身转轴转动一周的运动经历,称之为一天。地球每天自转的快慢(节奏、频率、速度、变化量)程度是一样的。其中,地球在自转一周的一天中,分为24小时单位(地球自转周期实际为23小时56分4秒)。也既,地球每转动15度圆周角(360度圆周角的1/24)就定义为一个小时。一小时又分为60分钟(地球每一分钟自转0.25度圆周角,也为15分角);一分钟又细分为60秒钟(地球每秒钟自转0.25分圆周角,也为15秒角)。显然,天及其中的时分秒的本质意义,是对地球自转运动这个过程本身的整体性和局部性规律的准确揭示、定义与描述和记录方式。     人类在地球上对一天时间的感受方式,是借助于日出日落、月升月沉而引起的地表上昼夜的平稳交替之自然现象作为参照和对比,随之感受时间的存在和流逝。     地球时间中的“时、分、秒”的本质天文物理意义,是地球上的任意一点在自转过程中相对于太阳的夹角。“时、分、秒”的延续、递进或者是习惯上称之为的流逝(流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过程。     简言之,时间就是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及运动过程。     年。人们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历程,称之为地球的一年。一年有365天再加上大约6小时,意味着地球在公转一周中必然要自转365圈,再加上自转90度。所以,每四年要因为润年而多加一天。显然,年的本质意义,就是对地球公转运动规律这个过程本身的整体性的准确揭示、定义与描述和记录方式。     人类对年的直观感知方式是以地表上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等等自然景观的平稳交替为参照。坐地日行八万里,遥看星河一万年,就是中国古代人对地球的星际旅行、星际时间的具体描绘。     月,是人类在公历365天一年的这个较长时间周期中引入的一个中间度量单位。在中国农历中的月,是根据地球的卫星——月球,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圆而缺、由缺而圆的一个周期,借以作为确定的参照体系而给定一个计时单位,并可以适时参照。月球绕地球一周的天数大约29.53天。     通过对天文学时间的本质及规律性的回顾,我们就不难看出,“年、月、日、时、分、秒”之时间单位的天文物理意义,是对地球自转及公转运动过程(趋势)的描述或记录方式。可见,地球时间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地球在太阳系空间中的运动进程。     总而言之,时间就是天体在轨道空间中的位置及其连续不断地改变的过程,时间的流逝就是天体在太空空间中的运动及其变化和勇往直前地推进过程。进一步地,时间的天体运动本性,必然表现为单向不可逆并持续不断的特性。因此,时间的概念是对天体运动规律及特性的一种描述方式。     结论一:时间就是天体的空间位置及运动。     二、时间是并列的     1、时间并列的概念     地球上一切事物、事件的发展、变化、递进等等,各种各类运动或事件乃至生命的进程,都与地球的运动相对应或并列地进行着。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统一的、与地球同步的时间感受方式和观念,以及关于时间本质的知识体系,是完全必要的,进而让人们不要片面地再以时钟等同于时间。因为,时钟只能揭示或描述时间,不能等同于时间的本质——天体的空间位置及运动。这是理顺各个学科的时间关系,消除时间迷惑的一个基本前提。     诚然,地球上万事万物被地球承载,这是万事万物存在的基本条件。因此,其发展变化总是不能脱离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或前提。进一步地,万事万物所具有的时间特性,自然就是在地球运动的这个时间体系中同时性地并列地进行着的,并随着地球的空间运动而进行着宏观的空间运动。也即,地球上万物所拥有和经历的时间,实质上就是地球时间本身,是随着地球的运动而不可避免地拥有和经历的时间,是地球在空间的宏观运动进程中的客观体现。     结论二:地球上万事万物的时间是地球时间。     必须明确指出,行星时间是与恒星时间相并列的部分,恒星时间是与星河时间相并列的部分,星河时间是与宇宙时间相并列的部分。即:小系统被大系统所包容,小系统的运动属于大系统的其中部分。显然,小系统中的时间是与大系统中的时间相并列并一体化的。这种描述如果难以的理解话,不妨通过下面这个实例来帮助我们领悟:     一列载有上千名旅客的列车向前疾驰着,车上的人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上网、有的在浏览窗外移动的景物;有的在打牌、有的在睡觉;司机在驾驶,列车员在服务、炊事员在做饭;甚至有位妇女在运行的列车上产下一名婴儿,人们为她提供帮助并为之祝福;等等、等等。可见,每个人的运动及时间都是与列车的运行及时间并列着进行的,尽管是限定在这次列车内固定的空间中。本次列车与其它列车彼此之间的运行又是并列着进行的,只是限定在地表陆地上的铁路轨道上。列车被地球承载,不可避免地必然参与地球的自转公转运行。所以,列车运行与地球的运行又是并列的,尽管限定在地球地表上。所以,小系统被大系统所承载,小系统中的时间是与大系统中的时间相并列且一体化的。这种并列且一体化的规律,简单来说就是“你在走、我在走、他也在走,同在宇宙空间里有规律地走”,所以体现为同时性且并列。时间并列的实质,就是不同的系统彼此在宇宙空间的运动都同时性地进行着。     地球上万事万物的发展与成长是与地球的运行并列着进行的,只是限定在地球空间之上;行星与行星彼此之间的运行也是并列着进行的,只是限定在恒星系的空间轨道之中;恒星与恒星彼此之间的运行也是并列着进行的,只是限定在星河系的空间轨道之中;星河系与星河系彼此之间的运行也是并列着进行的,只是限定在宇宙的空间轨道之中。总之,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时间就是天体或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过程本身,万事万物的时间都是彼此并列着进行的。我们只是在对时间的准确认识、理解、把握、应用中必须找出或制定一个统一的时间,地球时间就是这样的一个时间标准体系。当然,如有可能或必要的话,我们所熟悉和正在应用的地球时间之标准尺度,可以同宇宙中任何其它标准尺度的时间(行星的、恒星的、星系的甚至是宇宙整体性的)进行准确地换算,就像美元与其它货币的兑换一样简单和可行。     物理学不仅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时间的并列关系,而且连时间的基本定义,从来也就是不清晰的,只是一贯地沿袭从古到今形成的时间表象概念而已。     宇宙中大小系统之间时间的并列特征及换算,更是物理学从来就忽略的,甚至是视而不见的。时间的并列关系,实质上就是不同天体系统运动过程的并列进行状态。也即,一方面,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在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在自转的过程中,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另一方面,太阳在自转的过程中又在围绕比它更大的系统——银河系的中心公转;银河系在自转的过程中又在围绕宇宙中心公转。宇宙的中心也在自转,并带动整个宇宙系统在旋转。这是现代天文学已经充分肯定的宇宙天文规律。显然,行星与行星的运动是并列的,恒星与恒星的运动是并列的,星系与星系的运动是并列的,天体之间的时间是并列的。     天体并列的运动形式,可以用一个简单明了的换算方式揭示出来,下面详细介绍。     2、宏观天体纵向并列时间的换算     地球的一天,数学符号是:D     地球的一年,数学符号是:Y,Y=365D     太阳(sun)的一天,数学符号是:Ds,Ds = nY     意思是太阳自转一周时,地球必须围绕它公转n周。也即,一个太阳天,是n个地球年。     太阳(sun)的一年,数学符号是:Ys,Ys=mDs     意思是太阳围绕银河中心公转一周时,太阳必须自转m周。也即,太阳的一年是m个太阳天。     银河(milky)的一天,数学符号是:Dm,Dm=iYs 意思是银河自转一周时,太阳必须围绕银河系的中心公转i周。也即,银河的一天,是 i 个太阳年。     银河(milky)的一年,数学符号是:Ym,Ym=jDm     意思是银河系围绕宇宙中心公转一周时,银河系必须自转 j 周。也即,一个银河年等于 j 个银河天。     宇宙(astro)的一天,数学符号是:Da,Da=kYm 意思是宇宙自转一周,银河系必须围绕宇宙中心公转k周。也即,宇宙的一天是银河系的 k 年。     其中,n、m、i、j、k 是换算系数,也就是小系统在围绕大系统公转一周的同时的自转圈数之值。如果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暂时还不能对太阳、银河系中心、宇宙中心的自转或公转予以比较准确地测量的话,那么,我们也没有半点理由否定它们的自转及公转规律,进而否定天体时间的纵向并列和换算关系。况且这种换算关系在天文学中是早已运用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其中一个典型的换算标准就是光年单位。光速的秒时间单位,显然是地球时间的单位。可见,天文学上对天体间的时间换算及一体化并列关系的认识是非常成熟的、成功的、符合实际的。遗憾的是物理学却对其视而不见、见而不理、理而不用。     因此,宇宙天可以纵向而下,直接换算为地球天,或者是地球的时分秒的具体形式: Da=k*Ym(银河年) =k*jDm(银河天) =kj*iYs(太阳年) =kji*mDs(太阳天) =kjim*nY(地球年) =kjimn*365D(地球天) =kjimn*365*24(小时)=8760kjimn(小时) =kjimn*365*24*60(分)=525600kjimn(分) =kjimn*365*24*60*60(秒)=31536000kjimn(秒)     显然,时间是纵向一体化并列的。     3、宏观天体横向并列时间的换算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并列的一颗行星。可见,火星时间可以是研究行星并列时间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通过它与地球时间及太阳时间、银河时间的换算,也可以类似地揭示出所有的天体(行星、恒星、星系)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与地球时间的横向并列关系。     火星在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历程中,自转686.98周,此时,地球平均要经过780天。火星的一天(一个自转周)大约相当于地球时间的24小时37分22秒。     同时,由于建立了宇宙一体化时间的纵向换算体系,因此,一切天体彼此之间的横向一体化时间关系及换算,可以通过向上一级的天体系统的时间进行换算,是可以掌握和应用的规律。其实,太阳系内各大行星彼此之间的时间换算,在人类的太空实践中早已广泛应用。奇怪的是,物理学八大学科总是要以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提出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系。     毫无疑问,时间的本质,既是天体系统沿上下关系而纵向一体化并列的,又是沿左右关系而横向一体化并列的,是综合的运动体系、时间体系。     4、日常时间的换算     地球的一年是365.256天,一天是23小时56分4秒。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钟。     5、微观粒子与并列的日常时间的换算     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微观粒子体系同样存在自转和公转以及脉冲式振动。微观粒子的一切运动类型或历程,都可以和地球时间的“秒”标准单位进行换算。     例如,在“原子时”计量的基本单位中,对“原子时”的秒长度时间的定义: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为地球标准时间的一秒钟。     可见,时间是从宏观到微观而纵向和横向一体化并列的。其间,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焦点而进行相互换算。其中,天文学中以光年的计时测距单位,是地球时间之计时单位的换算方法。因为,光速中的时间单位是地球时间的秒单位,尽管以光速运行一年(地球年)作为基本度量单位,其时间必然也是地球时间放大后的形式。     时间是天体的运动特性。运动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时间具有可比较的特性。时间的并列关系,就是这种可比较性的本质。天体系统彼此之间的时间及并列特性,是指系统与系统的同时存在、同时运动规律,这种同时性是绝对的。并列,意味着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各自的运动,这个同时性是站在宇宙的角度而统览的。     显然,由于天体间的运动是纵向和横向同时性地并列地进行着的,所以,天体间的时间是并列的、是可比的。     结论三:时间是并列的。     6、可视的时间及图解     由于运动是宇宙的基本规律,无论是宏观的天体运动,还是微观的粒子运动,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无疑可以直观地观察其运动的过程及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时间是可视的。时间的纵向和横向并列关系,也是可视的。即,俯视天体系统的整个运动规律及进程,就是直观其天体的时间。可见,时间并不是人们从前认为的那样——既看不 见、又摸不着的神秘特性。因此,时间的一体化及并列关系,可以通过对宏观和微观系统的运动规律的揭示,予以简洁直观地图示:     (1)、地球时间直观图。     是地球轨道运动的自转、公转轨道俯视图,宏观上体现为平滑圆形轨迹,微观上整个圆形轨迹呈365个正弦波曲线轨迹。因为,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赤道上的任意一点的实际轨迹,是一个在微观上有365个以地球赤道直径为最大振幅的正弦波,这与量子力学揭示的原子的运动轨迹图类似。借此图示,可以表示小系统的时间与大系统的时间,在纵向上的并列关系。     (2)、太阳时间直观图。     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的自转、公转轨道俯视图。宏观上体现为平滑的圆形轨迹,微观上表现为正玄波曲线轨迹。借此图示,可以表示并列的九大行星系统彼此之间的时间,在横向上的并列关系。     显然,当人们总是以俯视天体系统的运动状态,并以天体的宏观运动之天文学时间观念来认识时间、理解时间、应用时间的规律之际,时间的真正本质将被准确和轻而易举地把握。进一步地,那些脱离天体及粒子的运动属性(一体化且并列地)而研究时间的理论和观点,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对时间的误解或迷惑将迎刃而解。     结论四:时间是可视的。     三、对时间迷惑的现状     1、迷惑不解的原因     天文学对时间的认识、描述、划分方法无疑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并严密的、本质的。同时,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普通大众,对天文学准确时间的揭示也是非常清楚或了解的。可是,当人们在生活中、在感觉上、在心理上、甚至在工作或学术研究中,对时间的认识、理解、特别是应用却往往表现为另外一回事。因为大家没有把时间与地球的空间轨道运行这个不可避免的自然特征,进行相互地、紧密地联系,也没有进行不间断地比较、感受和系统地思维。这是严重地受到客观与主观两个基本因素影响所导致的普遍结果和现象,其本质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     第一:是人们生存领域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因为人类生存在地球的表面(陆地表面),对每一天时间及流逝的感觉依赖于昼亮夜黑、日出日落、月升月沉之自然景观的变化为参照和尺度。对年度时间及流逝的感觉、体会,依赖于日立日斜、春夏秋冬、落花流水之自然变化和交替变化为参照或刻度。又以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及前因后果的现实展现,为感知实实在在的时间的又一种标尺。显然,人们在地表上感知的时间,往往自然或不自然地、主动或被动地都要以地表上的变化作为依据和参照。从而必然导致人们在对时间的认识与把握上,自然而然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容易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性以及进行过程相脱离,进而使感觉和习惯以及知识体系都远离地球时间的本质,并在心理上根深蒂固,进一步地则指导其思维和行动乃至科技探索。可见,人类对时间的认识现状是:坐地观天,难以领悟时间;于天观地,运动清晰,时空统一。     第二,时钟的计时方法让人难以直接感受时间的本质。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老的日晷,以立竿见影的方式,通过日照对垂直于地面的细竿产生的影子的旋转移动而读识时间。它是一种早已被淘汰的计时工具,尽管形象直观。另一种计时工具就是当今广泛普及并应用的钟表。可是,钟表的计时方法只是在速度的数字精度上与地球时间吻合得非常好,而在形式上却与地球的自转相脱离。主要表现为时针与地球的自转既不同步又不同向(每日转两周),也不能同时揭示全球24个时区的当地时间,又不能揭示地球上昼夜之自然特征,更不能揭示当地与太阳的方位,特别是太阳在动态中的方位及变化进程。进而让人们的时间观念与天文学上彻底自然的时间本质相脱离,以至于人们长期以来就自然或不自然地、间接地以时钟等同于时间。     这种以钟表等同时间的现象,不仅在普通老百姓的思想中表现频繁和根深蒂固,而且特别是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心目中,甚至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的大科学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时钟等同于时间。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简史》中就是以钟表的快慢来证明或表示时间的膨胀,进而被众多的科技理论和科技人员(包括科学家们)所接受,并写进许许多多的教科书或科技论文或科普读物之中。     时钟只是揭示地球时间的人造工具,可以揭示时间,而且可以非常准确地揭示时间,但是,时钟无论如何也不能等同时间,也不能替代时间。正如称量物体重量的工具——称,它是计量工具,无论精度怎样,无论称量什么,它仅仅只是计量,不可能等同于该物体及其重量的本身。无疑,钟表也仅仅只是计量时间的一种工具,是记录地球时间的工具。无论它以怎样的形式或精度计量时间,也无论它是否正在运行而计量时间,它都不可能等同地球时间本身。     固然,无论是机械钟表还是电子钟表,其走时的精度受到一些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压力、引力、电磁场等等。因此,不论搭乘飞机的时钟在空中的飞行速度如何地快,不论钟表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我们都不能因此以钟表展现出来的走时的微小误差,进而理解为是时间的膨胀或压缩。     地球时间总是与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而一体化的。太阳系的时间,就是与太阳系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运动的进程。银河系时间,就是银河系围绕宇宙中心旋转的运动进程。这几种时间体系是可以相互换算的。所以,钟表的精度与时间的本质没有关系,无论多么精确的钟表,都不可能等同时间,更不能代替时间本身。在此需要提示的是:人类至今使用的钟表计时工具,也仅仅只能记录或揭示地球时间而已,不能直接记录或揭示其它天体的时间;大多数钟表在记录地球时间的工作中,往往也只能直接记录一个时区的当地时间。     结论五:时钟不等于时间,仅能揭示或描述地球时间。     第三,是地理知识习惯的局限。因为上千年以来人类的地理知识习惯取决于地图,而平面地图往往总是揭示地表上局部的自然地形。即使是一张全球性的世界地图,也主要是以对地球的平视方式来描绘地图。因此不可能直观地揭示地球的自转规律,以及各地在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与太阳的动态的空间关系,以至背离了地球时间在流逝进程中的整体性关注方式,进而无法让人们在认识与心理上以站在太空的角度和观点来读识时间、感受时间、特别是目视时间——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仪尽管已经*真地揭示了地球的整体结构,可是,在对地球自转公转特征的全面准确揭示方面却无能为力。人类并没有借助地球仪而建立正确的对时间本质的感受方式。人类在对时间的认识上,特别是在钟表的应用上,至今似乎也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既准确实际又简单直观的最佳方法。不是吗,全球24个时区以及时区之间的倒换,就已经让人们够烦恼的了。     显而易见,主观与客观因素的限定,自然而然地导致了人类对时间本质在认识、感悟、应用方面必将产生不可避免的偏差。当然,消除偏差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们以站在北极上空的观点来目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之态势和规律,进而从思想上、观念上牢固形成由于地球转动而形成地球时间的本质性概念和真切感受。     2、迷惑的具体形式     在物理学的八大体系中,对时间的描述各不相同,而且都与天文学揭示的时间本质相脱离,随之而迷惑在时间之中。现分别简介如下:     牛顿的时间观:空间是绝对的,时间是绝对的,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它持续不断地从过去进入未来。显然,只是肯定了时间的存在及特征,但是却没有回答时间究竟是什么,也未说明时间不是什么、或者什么也不是。显然,这与时间就是空间及运动的天文学本质在大部分上基本接近。     相对论的时间观:空间是相对的,时间是相对的,取决于运动的参照系。时间对不同运动状况的观察者是不同的,一台时钟如果本身在空间中移动得越快,它的时分秒针就会走得越慢,因此,时间放慢。时间可以超前可以滞后。引入了时空的概念,以一个引力来描述。最大的特点是以时钟的快慢等同于时间,或者说是反证时间。也就是用时钟来等同时间本身,特别是在所谓的高速运动中。显然,这与天文学揭示的时间本质不相符合。     量子论的时间观:量子力学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时间似乎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时间是可逆的。量子世界到处都是佯谬。量子论的核心不区分时间的两个方向。高速运动的K粒子的寿命延长。没有时刻的概念,是一个给定的足够长的时间,对一个孤立系统的波函数。这样一来,量子力学并没有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基本原则,来解释时间的客观流逝,或者至少能把时间有意义地区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显然,它与时间就是空间及运动的天文学本质相去甚远。     热力学的时间观:认为系统的熵总是不断地增大,进而给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箭头。尽管也认为时间是单向不可逆的,但是,却以系统熵的增加而等于时间的本质。显然,与时间就是空间及运动的天文学本质毫不相关。     弦论的时间观:同相对论的时间观基本等同,并且进一步地认为时间可以卷曲或舒展,甚至认为不能给时间一个准确的定义。显然,这就与时间是空间及运动的天文学本质也不相关。     黑洞的时间观:黑洞是体积无限小,质量、密度、温度都无穷大的旋转的天体,一切物理定理在其中失效。它吞噬万物,时间停止。显然,这与时间就是空间及运动的天文学本质相背离。况且黑洞本身就是旋转的天体,因此,人们凭什么就一定要非常肯定地确定黑洞没有时间呢?这种人为地肯定只能说明其判定太武断、太专横,或者说是唯心与想当然,甚至是急功近利的个人行为。     宇宙学的时间观:宇宙由大爆炸开启,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宇宙的将来会收缩,最终回到大爆炸的起点。时间从大爆炸开始,至坍缩为奇点止。时间从无到有,经过慢慢旅行,然后从有回到无,如此循环往复。时间可以拉长、可以压缩,这是现代宇宙学的时间观。显然,它与时间就是空间及运动的天文学本质比较接近。     3、迷惑导致的负面效果     时间是一个很简单的大家早已熟悉的天文现象,是与天体的运动和空间密切相关的。可是由于人类在地表上对时间的直接感受的实际状况与局限,因此,造成了对时间的不同理解或描述方式,尤其是在应用方面。这种不同的理解和描述方式,就使得物理学的各们分支科目,沿着一个有些偏移的视角而运行、而探索。不是吗?用钟表等同时间的普遍说法和认识,就是严谨的物理学不应该发生的失误。我们或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是天大的笑话,而且是持续了几乎一个世纪之久的大笑话。     一个具体的事例是:大名鼎鼎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在所著并于全球广泛发行共计近千万册的《时间简史》一书中,对时间的所谓“时间锥”理论观点,把击石成波的叠加效果延伸为揭示时间的理论工具,进而推演出负时间。在理论化上,“时间锥”尽管是那么地高深与美妙,可是地球不可能负转动(反向转动)的呀!退一万步说,即使地球反转,但也并不是过去顺转经历的回复,进而必然不是时间的倒退或反向。显然,“时间锥”及负时间理论,是一个背离时间之天文物理本质的地地道道的美丽的谬论。     第二个具体的事例是:无论黑洞还是白洞,二者都是宇宙中的天体。当我们明确了“时间就是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进程”这个物理意义之后,那么,人类是否还有制造时间机器的可能性呢?我们姑且认为时间机器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一万倍,但是,它无论如何飞驰也不能改变宏观天体的空间位置及其运动的进程。因此,它不可能回到某个天体的昨天或者是超越到明天。况且,时间机器在运行中也是空间位置的改变,也是时间流逝的一种表象或形式,其流逝的时间是与宇宙的整体运动的时间同步且并列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时间机器的运行可以改变天体的空间位置及其运动进程,但也是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因此,与这个天体过去的时间或者是将来的时间(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没有关系,时间机器的运动与天体的空间位置是不同的两回事情。所以,时间机器的所谓超越时间或返回过去时间的设想是极其不现实的。     结论六:时间机器不可能存在。     第三个具体的事例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认为时间不是绝对的,它以相对运动系统的速度和方向为前提,以运动的系统A观察到别的系统B发来的光波信息,作为确认时间的依据,通过相对论方程计算。其中,令人感到其理论的不合乎基本逻辑之处在于:当运动的系统A没有接收到别的系统B发出的光信息之际,那么,这个运动系统A上的人(或者是智慧生命体)则确认系统B上没有什么事件曾经发生;当接收到信息之际,则确认该事件与接收体的速度和接收当时的时间相关。因此时间不是绝对的,它以相对运动的参照系为准,以接收信息者的接收与否为基准,以接收信息者的运动速度和接收信息时间为基准。特别是以事件发生的信息被对方接收,方被确认为发生和发生时间的延迟。但是,事实上即使某一星体A发出的光信息不被别的以光速运动的系统B接收到,或者是延迟很久一些时候才接收到,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或延迟星体A在宇宙空间的实际的运动历程以及发出光信息这个事件本身呀?可见,系统A的时间(空间位置及运动)和事件,怎么会因别的系统B反过来对其的观察与否、以光速相对运动与否而被认可甚至是决定呢?     明显地,相对论时间是以观测结果来决定发生原因的一种不合乎基本逻辑的思维方式。也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以儿子决定父亲的非逻辑思维方式和结论。如此理论,难道它还不足以滑稽与可笑吗?难道它还不与天文学的时间本质(天体的空间位置及运动的绝对性与唯一性)相去甚远吗?当然,由于相对论近百年的巍然屹立,因此,在澄清“物理学在时间中迷惑”的艰难进程中,相对论是巨大的屏障。     由于在对时间自然规律或本质特性的认识上产生的不同学说体系,导致了物理学领域里学科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揭示,甚至产生了相互矛盾的理论观点。例如,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学说,与爱因斯坦的相对空间和相对时间的矛盾;相对论与量子论在揭示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矛盾;真空中的涨落与古老的以太观之间的矛盾;引力信子与以太之间的矛盾;弦理论与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不融合;超弦理论(M理论)中五大观点彼此之间暂时的分歧。     可见,当一个统一的时间观念及理论体系建立之际,特别是宇宙时间与星系时间、恒星时间、行星时间、量子时间和超弦时间之可比较的统一的时间体系的建立与换算;更加进一步的,是能量与空间的本质关系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与换算。随之而来,必将导致整个物理学蕴藏了几百年的强大的探索能量的汇聚与爆发和突飞猛进。     四、绝对空间     从相对论开始,既然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真空”的概念,在物理学上都可以被接受、认可、应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拓展出一系列的物理课题及成果。那么,一个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及膨胀的绝对空间的概念,为何却要在“真空”概念的诞生之后而被随之否定呢?     况且,整个宇宙空间充满着磁场磁力线,并没有所谓的空无一物的绝对地真空所存在的一点点空间领域。可见,确认那个无中生有的,没有其存在空间的绝对真空,进而否定绝对空间,那么真空位居何处?物理学后来的理论认为,真空并不空,其间有能量的涨落,有引力信子等等,它存在于宇宙之中。真空并不空,尽管如此,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否定绝对空间的理由不是完全充分的,是当时物理学中占领主导地位的个别科学领头人或学术权威的个人爱好与决断所导致的错
/
本文档为【王达水:论时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