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

2017-09-02 50页 doc 115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一 文章精选[整理]试论竞技钓鲫法--浮漂的使用(一) (程宁) 一、引言 1997年我在《试论竞技钓鲫法--漂的标点与漂的语言》一文中介绍过浮漂的“上调法”(见中国钓鱼)19 97年4-6期)。 随着竞技钓的快速发展,并通过近几年的反复实践验证,发现浮漂“上调法”在复杂多变的竞技钓比赛中 已显落后。另外这种调钓方法,由于当时在文章中介绍得过于简单,造成不少读者在理解和使用上的不便, 为此我深表歉意。 这篇《浮漂的使用》,1997年年中就已完稿,但总是觉得不把牢,对自己提出...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一 文章精选[整理]试论竞技钓鲫法--浮漂的使用(一) (程宁) 一、引言 1997年我在《试论竞技钓鲫法--漂的标点与漂的语言》一文中介绍过浮漂的“上调法”(见中国钓鱼)19 97年4-6期)。 随着竞技钓的快速发展,并通过近几年的反复实践验证,发现浮漂“上调法”在复杂多变的竞技钓比赛中 已显落后。另外这种调钓方法,由于当时在文章中介绍得过于简单,造成不少读者在理解和使用上的不便, 为此我深表歉意。 这篇《浮漂的使用》,1997年年中就已完稿,但总是觉得不把牢,对自己提出的某些理论观点,总想在实 践中多检验检验,生怕有错而误导了广大读者,所以迟迟未敢发表,如今呈献给读者的,是经过我三年的 反复实践和验证,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后的产物。但也保不齐有错的地方,如读者为我指出错 误,将不胜感激。 《浮漂的使用》一文,是我从近五年的休闲实践和竞技比赛实战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文中介绍的有关浮 漂的使用机理和原则及调钓方法,既适用于竞技钓鲫比赛和平时的训练,也适用于休闲钓鲫、钓鲤。是从 一个全新的角度,把浮漂的“调”与“钓”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论述,尽量减少单纯性理论和避免教条 性。 本文贯穿一种思想,就钓鱼运动而言:钓有法,而无定式;胜在应变,败于教条。 文中要重点介绍的“全方位差调钓法”,总结了“调四钓二”、“垂直归零钓”、“上调法”、“调几钓 几”等等多种调法的优点,并吸取了传统钓中的“底坠儿”、“活坠儿(跑铅)”的某些长处。把浮漂从 以住较窄的调钓空间引向更为宽广的调钓范围,使一支品质优良的浮漂,通过钓手的挖掘和发挥,能表现 出更大的威力。 为了便于钓手通过学习和比较,能掌握更多的浮漂使用原理,本文结合了在钓界有争议的一些观点,和容 易让钓手产生错觉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错与否,有待广大读者和钓手的评断。 另外在引证和分析过程中,难免涉及到某些作者和钓手的观点,如有得罪,请多多谅解。 原理是基础 浮漂是钓鱼人的重要武器,小小的浮漂寄托了钓鱼人所有的希望和梦想。浮漂用得好,希望实现,梦想成 真;用得不好,小小的浮漂记录下的只能是失望和烦恼。 要想学会使用浮漂,必须先要掌握浮力的基本原理,了解浮漂的物理特性,并能要浮漂的实际使用中运用 这些原理和特性。多数钓鱼人对浮力的了解,一般是从书上学到的较为单纯、独立、专项的平面知识,而 钓鱼浮漂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项要考虑多种外在因素变化的“互联立体工程”,忽略了其中一种因素 的影响,就可能导致漂调得不准,鱼不上钩。缺少理论基础的钓手,在调漂施钓中,经常是顾了这头,忘 了那头,今天搞明白了,明天鱼口一变又糊涂了。 因为垂钓时看不见水下,浮漂的调钓是一种半暗箱式的操作,对不懂原理的人来说,想弄清楚线组在下沉 过程中和在水底的状态及变化确实很难。有些钓手只有靠猜测来判断,然而现实同猜测之间有时往往是有 很大差距的。 也有人认为不就是钓鱼吗,什么浮力重力的,操那份心,伤那个神干吗?会调四钓二不就行了。然而,现 实是“残酷无情”的,会调四钓二,却总钓不好的钓鱼人并不算少;一场比赛结束了,才发现双钩一直是 离着底的选手也不乏其人;而钓着钓着,浮漂自动升起一目两目,让一些老钓手至今疑惑不解的事,同样 是屡见不鲜。 常有人问我“调四钓二改钓三目时,为什么浮漂向上推了三四目击,示标才升到三目呢?”认不这太不可 思议了,实在是令人费解。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不懂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平衡方式,调漂时又 看不见水下发生的变化,必然是一头雾水好几载。 有人说浮漂的假动作害人。其实,不懂浮漂的使用原理才是最害人的。 要想学会竞技钓调漂法,必须先弄懂与调漂施钓有关的浮力、重力、加速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力平 衡、力的合成、质量、密度、水的阻力、水的表面张力等等物理方面的概念和知识,否则,即使学会了调 漂的方法,也只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照猫画虎,在鱼情、水情发生变化时,无法主动应变,总 处于被动的地位。 当你通过学习,了解了浮漂的浮力和重力之间,是通过自身的调整,最终达到平衡的一种等量互动、相互 制约的关系之后,就能轻松地理解下面将要介绍的“全方位级差调钓法”。一旦掌握了这种调钓法你就会 觉得调漂不再神秘、复杂,不再那么烦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垂钓需要随时而简便地修正浮漂的“调目” 和“钓目”。 不过,学会了一种调漂的方法,对竞技钓手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钓鱼调漂,各有高招。竞技钓手 必须博学广纳,集众家之长为己所用。要知道,钓鱼不易,钓竞技池的刁滑鱼就更不易了。 平衡是起点 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上浮到露出一定体积为止;浮力等于重力,全部浸在 液体中的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不动;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到底。 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越大,物 体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浮漂能浮于水中,是因为制作浮漂的材料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入水后它的重力小于水对它产生的浮力,所 以浮在水面,浮漂在未浸入水中之前不顾在浮力,只是一个能产生浮力的浮休体。 多大的配重就能使浮漂相应地浸入水中多大的体积,水对浮漂相应地产生多大的浮力。减去多大的配重, 浮漂从水中升起相应的体积,水对浮漂也相应地减少浮力。 调漂时,在双钩离底的情况下通过加减铅皮,调整浮漂成水平(示标顶端与水面齐平),此时浮漂在水中 的状态,属于悬浮。悬浮的定义是: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 悬浮着的浮漂,是漂的自身重力,加上入水线组中的线、坠、八字环、钩、插漂座、太空豆(挂饵调漂, 要加上饵重),所产生的重力的总合,同水对它们各自相应产生的浮力总合相等,此时这两种力的总合力 为零。浮漂处于总体的二力平衡之中,没有任何剩余的设计浮力存在,而且是浮漂的最大浮力的体现。这 时我把它称为归零。如果说浮漂真有归零点的话,那它只能是在浮漂的示标最顶端。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请注意的是:千万不要错误地认为,水只对浮漂产生浮力。实际上,水对所有浸入其间 的物体均产生浮力,入水钓组中的所有配件,包括钓饵无一例外。清楚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平时垂钓中,为了便于观漂,一般都将浮漂的示标露出水面几目,无论调钓的是几目,只要示标露出 水面,浮漂此时在水中的状态就属于漂浮;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 部分浮出水面,随着物体的上浮,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小而使液体对物体的浮力逐渐减小,直到浮力等于 重力,物体不再上浮。漂浮的定义是: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一支浮漂无论是调四、调五还是调一,当停止升降后,最终的浮力和浮漂体系所形成的重力都是相等的, 只是各自平衡所需的配重(重力)不相同,但属于同一范畴内的不同级别的二力平衡。即使为了钓钝,调 钓至铅坠到底示标露出两目,也同样是处在二力平衡之中,只是大出的那部分重力被地面承受了而已。 钓鱼观漂,就是利用浮漂的示标露在水面来观察鱼情、鱼讯的,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钓的是“剩余浮力”。 确切地讲,钓的就是浮漂的漂浮,观察的就是那几目入水后能产生浮力的剩余体积。 人可能会说,既然漂浮着的浮漂也是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而二力平衡和定义就是合力为零,那也可以说浮 漂这时“归零”了。其实,浮漂些时是处于局部的二力平衡,并非是总体的二力平衡。这两种二力平衡在 浮漂的使用中从属两个不同的范畴。 比如用两支完全相同的浮漂,漂脚上卷上铅皮,在水中把A浮漂调成平水,使它处于悬浮;B漂调到四目,使它处于漂浮,两支浮漂同时都是处于二力平衡之中。然后,为B漂加上一块能使它下沉一目的铅皮,B漂在下沉一目后停止不动,处于一个新级别的二力平衡之中;如果把这块铅皮加至A漂上,A漂不是下沉一目的距离,而是会慢慢地一直下沉到漂脚轻触水底为止!这就是局部二力平衡和总体二力平衡对这两个 不同范畴的二力平衡,所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例子,同时也向大家证明了浮漂在水中什么时候 最灵敏。 鱼来吸饵或吸饵后转身、抬头,都是对浮漂的二力平衡系统施加了外力,必然导致这个系统失去平衡,浮 漂会相应地升降,去寻求新的平衡。鱼吸饵和吸饵后的转身,对这个平衡系统施加的是等同于重力的拉力, 浮漂会相应下沉;而鱼吸饵后抬头,是减去了这个平衡系统中的部分重力,当减去的重力足以使浮漂上浮 时,浮漂就会相应地上浮。 漂、饵的连动性 施钓时,究竟把漂调到什么程度最好呢?有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调到漂动提竿能中鱼最好,此话不 假,不过,这只是正确调漂的一个必然结果,说明不了实质问题。 调漂钓鱼,从浮漂的浮力和线组的配重角度来说,调的是浮漂的浮力和线组的重力之间的适度平衡,钓的 是打破这种平衡的最佳设定;如果从信号“有线”传递这个角度来说,则调的是漂、饵的有效连动范围, 钓的是漂、饵的最佳连动效果。 钓鱼是一线拴两头的游戏,谁也离不开谁,发力和受力总在两头同步或相继出现,线是连接和传导发力及 受力信号的惟一导体。所以说,正确掌握和充分利用漂、饵连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施钓中,有时需要饵动漂即动,有时需要饵动后漂动。比如说,有时需要饵移动1厘米,漂即同步移动1厘米。有时需要饵移动1厘米后漂再移动,并且移动量要小于1厘米,其目的,说是要特意让浮漂的反应 滞后一些。这样一是可以降低鱼的警觉性,二是可以让鱼吃得更实一点。 在平常垂钓或比赛中,经常遇到钓着钓着就出现连续空竿现象,浮漂下顿动作很好,就是钓不上鱼来。当 你把浮漂向上推一目半目之后,空竿立刻减少。这种通过微调来改善上鱼状况的办法,就是在调整漂、饵 的连动性,为了更得利于鱼吸饵入嘴,改变“有线”信号的传递速度和传动比。 适度的钝,让鱼在吸饵的前期--饵从静止状态变成向鱼嘴内移动的初始阶段--饵不会马上抻动浮漂,而是等到鱼把饵吸入口中的后期,浮漂才被饵抻动,利用子线的适度弯曲,造成漂、饵连动中的浮漂滞后减量 位移,以此达到减少钓饵入鱼口时产生的阻力。这就是饵动后漂动,而且浮漂动量小于饵动量的目的,也 是竞技钓手必须学会“看小漂”的原因之一。 在正确利用漂、饵的连动性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鱼情来选用浮漂。如果用一支大号粗身粗尖子的浮漂来 钓这种浮漂位移滞后,而且钓的鱼较小时,浮漂可能就不来动作了。 二、钓灵的得与失 有些初学“台钓”的钓友,总以为浮漂调得越灵越好,钓的也是越灵越好,不晓得钓纯通常也是多获鱼的诀 窍。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漂调钓得过于灵敏,特别是双饵离底时,鱼群游近钓饵后,鱼的腹鳍、尾鳍的 扇动、刮碰,会使钓饵晃动不止;鱼鳍的扇动还会使钓饵附近的水出现上升涡流和下旋涡流,使浮漂一会 儿上送一会儿下顿,而且送顿得特别,真像鱼吃饵似的。若不明就里,长此以往,真的会令人心灰意 懒,停竿不钓了。 也有不少的钓友,从“传统钓“改学”“台钓”,最后又回到了“传统钓”。多数原因,是对“台钓”中悬垂这个概 念理解得较片面,一味地追求调灵、钓灵,越钓越糊涂,越钓越失望,最终被*无奈走了回头路。 有些文章中的观点确实也误导了不少的钓友。像什么“天气不好要钓灵、水中缺氧要钓灵、冬天水冷要钓灵、 吃口轻要钓灵。调四钓二不行,改为调五钓一,再不行就调六钓平水”。这些与现实不符的观点,确实搞得那些初学“台钓”的人苦不堪言,有的学了几年都找不到北。 让我们试想一下,鱼如果已到了吃饵极轻的程度,那它几乎不可能把飘忽不定,四不着边,悬浮着的饵吸 入嘴中。如果饵卧在水底,因地面的阻隔和依托作用,使鱼吸饵的效果会更好。这如同吸尘器贴地越近吸 尘效果越好是一个道理。这种轻口鱼不可能直接吸动钓饵托动浮漂,但它把落地饵连吸带咬地吃入嘴里后, 靠身体的摆动托动浮漂是没问题的。所以说当遇到上面说的那几种情况时,绝不能钓灵,一定要双饵落底, 调灵钓钝。用细身细尖子小漂,调平水钓半目或一目为佳。 对钓灵,我并不是一概反对。像钓生口鱼和口腔大吸力足的鱼,钓得灵些,让下饵轻触底,上饵悬浮是完 全可以的。这类鱼,属于不知深浅的愣头青一族,见到好吃的饵就大口大口地吸入嘴中,且吸得较深,想 吐都来不及。 在鱼少的水域中钓鱼时,为了利用钓饵的动态仿真效果,来引诱为数不多的鱼时,可以钓灵。但是,小杂 鱼多的地方,还是钓钝为好,免得自寻烦恼。 在平时钓鱼或比赛的开始阶段,可以钓灵,这样发窝快,又能及时了解鱼进窝的情况。但要随着进窝鱼数 的增多和“鱼口”的变化逐渐过渡到钓钝。 某些时候,钓口腔大吸饵狠吐饵快的滑口快鱼,可以钓灵。但一定要使用细身、细尖子的浮漂,钩要比常 规小些,线要细,饵要软、黏、略小、调钓的目数可以视鱼情而定,但最好是一饵卧底,一饵稍稍离底, 开始可以抓第一口,随着鱼的探啄,涮饵的次数增多,改为“放一抓二”或“放二抓三”。 另外,像钓离底,“截杀”、钓离底“定位”、钓浮等则属另类的钓灵,不在此论述中。 灵、钝之争 对钓轻口鱼和滑口鱼,到底是应该钓灵还是钓钝,这个问题前几年在钓界是争论不休。如今竞技钓圈内的 大部分钓手,通过多年的实践,已接受了钓钝的观点,“休闲台钓族”至今是观点不一。 特别是拜书为师学习“台钓”的一些钓友,常问我:当双饵离底,饵的重量被浮漂平衡后,饵等于没有重量, 鱼游到饵边时,浮漂都能感应到,这种“呼吸式钓法”是最灵敏的,此时鱼吸饵入嘴应该是最省力的。为什 么你却说这样钓不到轻口鱼和滑口鱼呢?我开玩笑地回答说:你们那种“呼吸式的钓法”只能钓上“幼小无知”,我们双钩卧底的都是“老奸巨滑”。 钓灵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片面强调钓灵正是忽略了它的缺点一面。 鲫鱼吸饵时身体有多种角度,但身体垂直向上,在钓饵下方吸饵是几乎没有的。所以鱼在吸饵时,饵和浮 漂不是在同一垂线内运动。无论是钓饵悬浮或是到底,饵都是被鱼吸动后,在移出平衡系统时才托动浮漂 的。 当饵和钩被浮漂的浮力平衡后悬在水中,确实没有自重。但是,在饵被鱼吸动使其离开二力平衡的这条垂 线后,钩、饵的自重马上恢复。并且因为线组被浮漂和钩饵绷得很直,只要钩饵稍一移动立刻托动浮漂下 顿,浮漂浸入水中的体积随之增大,水向上托举浮漂的浮力也同时增大,并且在浮漂移动的瞬间,水对浮 漂形成的阻力也很大,使浮漂对钩、饵产生一种向上的拉力,造成饵在入鱼嘴的途中又增加了阻力。如果 鱼的吸力小,不足以克服钩、饵重之后又出现的反向拉力,那它只好顺水推舟、弃饵另图了。 而滑口鱼,对线吊着的钓饵是极为敏感的,反复被钓的教训,使它看见那根线就引起本能的警觉。即或为 了生存的需要而觅食,它也不敢把饵真的吸入口中,只是吸到嘴边立即吐出,通过反复吸吐,吃那些被它 喷碎的渣子,也就是我过去说过的滑鱼在“涮饵”。钓滑鱼要用影子小的细线也有这个原因。滑鱼对认为有 异常的钓饵进行涮饵时,饵进嘴后连嘴都不闭,直接快速吐出。从水下拍摄的鱼吃饵的片子中发现,滑口 鱼吃悬饵时的一吸一吐快达零点三秒,再优秀的钓手也很难钓到它。 如果钓得稍钝一些,鱼要等到饵入口的后期才能感觉到拉力的存在,这时再想吐饵,为时晚矣。如钓得更钝一些,让子线弯曲度加大,并离开钓饵一定距离,减少对鱼的影响,使鱼在整个吸饵过程中只能感觉到正常 的钩、饵重,等鱼含饵调头或抬头牵动浮漂时才能感觉到这个阻力或额外的重力。在鱼口乱、小杂鱼多的 情况下,这种钓钝是卓有成效的。如今一些钓小滑鱼的比赛中,钓手已发展到调平水钓四目或五目了。 当钓钝,钓到浮漂没有下顿或下滑(缓慢下沉)的动作,只剩送漂了,这说明已钝到相当的程度了。一般 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钓。 但是,遇到浮漂下顿和下滑全都空竿这种特别情况时,就非得钓这“送口”才行。正像钓手之间开玩笑说的:这鱼,点头不算,抬头算。 以上这些,只是对特定鱼群的特定钓法,并非所有轻口鱼、滑口鱼全适用。 另外,钓钝也不是越钝越好。就是钓钝,也分调灵钓钝和调钝钓钝;在技术运用上还有升漂“钓死钝”和加铅“钓活钝”之分,况且使用不同的浮漂、线组,不同的鱼钩、鱼饵时,同样的钓钝,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这一切还需钓手自己去用心体会,去积累经验。 验证“归零点” 关于“归零点”,我从两本介绍“台钓”的书中找到一段相同的解释:**钓法的高灵敏度,就是从上浮物体-浮漂,和下沉物体-铅片座、铅片坠、连接环、鱼钩之间,找出它们的浮动中心点,也就是**钓鱼高手习惯称之的“归零点”,即浮力=下沉力,两者之间互相抵消的“归零点”。 测试方法大致如下:把浮漂调成平水,剪去一块能让第一目升起的铅皮,然后照这块铅皮的大小,依次剪 去,剪一快升一目,当剪到某一目时浮漂升起一目以上,此目就是此漂的,“归零点”。 我曾问物理专家,什么是“浮力中心点”?得到的回答是从没听说过。但我不死心,又去书店翻遍了教科书 中有关浮力的文章,最终也没有找到“浮力中心点”这个名词。仔细想想,这可能是作者的表达错误。他想 说的可能是浮漂的平衡点。 根据浮力的漂浮定义:浮漂被浸入水中后,因水对浮漂产生的浮力大于浮漂的重力,浮力会把浮漂部分托 出水面,减少浸在水中的体积,浮力也相应减少,直到浮力同浮漂体系所形成的重力相等时,浮漂停止上 升,并保持不动。浮漂此时与水面相交的那条线,就是现有的浮力同浮漂(包括所有配件)的重力相平衡 的-平衡点。此时浮漂处于二力平衡之中,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即浮力=下沉力”。 示标的平衡点有两个规律:一是在示标的任何一目都能形成;二是示标必须同水面相交并保持不变时才能 确定。我们调四、调三、调任何一目,都可以做到“即浮力=下沉力”,如果这就是“归零点”那就无需再去费心寻找了,因为每目都是“归零点”。 力定义告诉我们,平衡点不是“归零点”。因为对浮漂而言,“归零点”只有一个,无论它是否与水面相交都 永远存在,并且是固不变的。说白了,“归零点”就是浮漂的最大浮力点。它不需要测试,一看便知道,因 为它只能是在浮漂的示标顶端。 如果以上解释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下面再换个思路来讲。 1997年我在《试论竞技钓鲫法-漂的标点与漂的语言》一文中提出的“剩余浮力”(指浮漂的剩余设计浮力也可以理解成浮漂的剩余载重量)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钓手所了解和接受。那我们顺着“剩余浮力”这个思路往下说:只要示标露出水面,就是有“剩余浮力”存在,有“剩余浮力”就不能出现归零现象。而“剩余浮力” 只能是随着配重的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示标全部浸入水中“剩余浮力”为零时,才是归零。 按照浮力的规律,多大的重力,能使浮漂多大的体积浸入水中:减少多大的重力,浮漂就有多大的体积浮 出水面。“剩余浮力”的递减或递增的过程,不可能违背这个等量变化的原则。除非有人能证明阿基米德有 关浮力的原理是错误的。 所以说浮漂的“剩余浮力”的递减过程中,零值只能出现在末尾,绝不可能出现在中间,除非是这支浮漂的 示标分为两段,并由一根极细的硬钢丝连接,两段之间并留有一定的间距,才可能出现台钓中所说的“归零点”的现象。 “归零点”之说虽说是错误的,可当年钓界前辈提出“归零点”这一观点时,我想不会是凭空想像的,一定是 有一定原因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前辈误认为有“归零点”现象的呢? 我分析有三种可能:一是测试所用的浮漂(达摩软尖子)每目的体积不同,在等量减重后示标升起的高度 不一样;二是示标的壁薄厚不一,造成目与目自重不同;三是受水的表面张力影响。 而水面张力是最有可能让人误解浮漂有“归零点”的主要原因。 水的表面各部分间能产生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水的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浮漂的 外表与水面接触时因受到这种收缩力的挤压,使它在升降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水面张力的规律是:水的表面温度越低,水面张力越大,在水面要结冰时,水面张力最大。反过来水面温 度越高,水面张力越小。 我曾多次在30?C、15?C、2?C这三种水温中测试各种浮漂。其中一支王冠牌孔雀羽软尖子浮漂,在2?C水中,按目等量减铅重到五目时,浮漂从四目升到六目,再用手指轻一压它又回到五目并保持不动。再把它 半目半目地拎起,松手后它仍然不沉回五目。当把它拎到六目时,它会慢慢地降到六目。如果把它从五目 压到四,它却基本可以回升到五目。这种现象在各目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只是在四至六目较为突出, 而且软、硬尖子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且规律基本相同。在30?C的水中这种现象不太明显。 这表明:当浮力和重力的合力接近零,浮漂就要处于二力平衡,此时水面张力在浮漂的平衡点下方表现得 尤为明显。而且水面张力越大,对浮漂的升降影响越大;示标与水面接触的部位越粗糙面积越大,受到的 影响越大;水面如有污物增加了黏稠度后,浮漂受到的影响越大;灵敏度越高的浮漂,受到的影响越大。 我有一套游克修先生制作的碳脚“白板王冠”浮漂,其中最小一支“零零”号能感应到近三目的水面张力 三、调灵与调钝 钓界多年争论不休的几大焦点之一就是:何为调灵,何为调钝,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学钓鱼只能是越学越 糊涂,最后只能是“钓”进了八卦迷魂阵,最终被“调”趴下为止。 我对调灵、调钝的观战,是以浮力原理为理论依据,在对几十种浮漂进行了数百次的测试,并通过多年的 垂钓初中检验,最终得出的。同某些书上的观点是有很大差异,甚至是完全不同的,读者可以通过初中来 检验我的观点是否正确。 一本台钓揭秘书中对何为调灵、何为调钝是这样讲的:“调整浮漂超过四目,如调五目、六目等则调灵敏, 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垂钓时,浮漂露水目数少于二目,说明浮漂受重力增加则敏感度提高,称钓灵敏; 如钓一目、钓半目时浮漂至露水少于四目,肯定是坠已加重,则反应迟钝。” 以上观点能看出作者认为浮漂的露出水面目数越多越灵,反之越钝。其理论依据是:调的目数少时比目数 多时“肯定是坠已加重,则反应会迟钝。” 在分析灵、钝前,首先要明确浮漂的灵与钝是以浮漂体现鱼讯时的位移速度和位移量来区分的:漂、饵同 步同量位移(不计线长的因素)为灵,浮漂滞后减量位移为钝。 实际影响浮漂位移速度及位移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在双饵离底的前提下):一是浮力和重力;二是水面张 力;三是水对浮漂及线组在瞬间移动时所形成的阻力。这如同汽车行驶中形成的风阻近似:同样是迎面角 度大,受到的阻力越大;移动的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越大。 前面讲过,无论是调四或调六,当它们立在水中不动时,都是处在二力平衡之中,此时的铅坠在水中的重 量均为零。六目的铅坠和四目的铅坠,此时没有轻重之分。所以说,在等同条件下同一支浮漂四目不会比 六目迟钝。 另外,从六目加铅皮到四目所加的重量很小,对一支优秀的钓鲫浮漂来讲,可能不足1克;从铅皮的体积 来讲,厚不过0.2毫米,长宽在2毫米左右,把它卷在铅坠中,坠的体积不会明显增大,水对坠移动时的 阻力也不会因此而明显增加。 当调四目和调六目两支浮漂,被同样的力抻动时,如果四目比六目细,四目受到水面张力的影响会比六目 小。 所以我认为调的目数越多越灵,越少越钝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对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的一种误解。 单纯从调漂来讲,我认为:同号同体型的浮漂,调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调的目数越少越灵敏;示标目长、 粗细相同,同号但体型不同的浮漂调的相同时,细身的灵敏,粗身的迟钝;示标目长、粗细相同,同型不 同号的浮漂,调的相同时,号小的灵,号大的钝。 一支示标上下一样粗,而且每目都是等长的浮漂,除了调成平水以外,调到任何目数,灵、钝基本相同。 如果因为调的目数低而造成铅坠外径明显增大,瞬间移动时,水对它的阻力也相应增大,那么这种浮漂是 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 但厂家生产的钓鲫浮漂,一是出于迎合人的审美观,二是为了示标能在快速提竿时不被水的阻力折断,一 般都做成下粗上细。所以即使目长相同,体积也不同。 用两支完全相同的浮漂,一支调成六目,一支调成两目。如果它们目长相同,粗细不同(六目比两目粗), 那六目的体积肯定比两目大,入水后产生的浮力要比两目大,要克服这个浮力的重力相应要大。通过测试 证明,把一块能使两目浮漂下沉到一目的铅皮,加到六目浮漂上,它下沉到不到五目。我们假设,在其它 条件相同时,鱼用相同的力来吸饵,调成两目的那支浮漂,下顿的速度和下顿量,肯定比调成六目的那支 浮漂又快又大。 另外鱼吸饵抻动浮漂,漂在下顿过程中,不但要克服浮力的向上托力,还要克服水对它瞬间下顿所造成的 阻力,以及水面张力对示标的挤压力。我们已了解,示标与水面接触的面积越大受到张力的影响就越大, 而六目比两目粗,所以受张力的影响就更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示标下粗上细的浮漂都是调的目数越多、越高(接近水面的目数越)越 迟钝,调的目数越少、越低(接近水面的目数越粗)越灵敏,调成平水最灵敏。 全方位级差调钓法 浮漂调有灵、钝之分,钓也有灵、钝之分。“台钓”的观点是双饵离底为钓灵,双饵到底为钓钝。 竞技钓是双饵离底为钓灵;一饵卧底、一饵触底为不灵不钝;铅坠卧底为最钝。它与“台钓”有两点不同之处:一是确定了不灵不钝的临界点;二是扩大了钓钝的范围,把钝延伸到铅坠卧底,俗称钓底坠。 竞技比赛中,为了能对付各种各样的滑鱼和千变万化的吃口,必须为浮漂创造一个更为宽广的调钓空间, 只围绕着双饵离底和双饵到底这个有限的范围来调整钓灵与钓钝是不够的。 为了便于掌握,并考虑到约定俗成的原因,我们把示标尖第一目定为最低目,是最灵的一级;示标根那目 定为最高目,是最钝的一级;把调几钓几定为这一级的临界点。例如调四钓四,就做为四目的不灵不钝的 临界点。从调四钓四改为向高钓四目半起,就是从四目这一级的基点开始向钓灵发展,一直可以钓到双饵 离底为止。如果从调四钓四改为向高钓四目半起,就是从四目这一级的基点开始向钓钝发展,一直钓到铅 坠卧底为止。可以归纳成:钓目低于调目为钓灵,高于调目为钓钝。调几钓几为这一目的临界点。 因为示标的目下粗上细,所以调二钓二比调三钓三灵。调三钓三比调四钓四灵,以此类推到最高目。也就 是说示标有多少目就有多少个不同级别临界点,而且是从一目起越来越钝。围绕着这些不同的临界点,又 能调出不同级别的灵与钝。例如,调五钓四同调四钓三或调三钓二就属于这三个级别的钓灵;调五钓六同 调上钓五或调三钓四就属于这三个级别的钓钝。无论是钓灵或钓钝,低目总比高目的灵。 当你理解并掌握这种调漂原理之后,在使用浮漂时,能既轻松又准确地知道你的浮漂调在什么灵钝级,钓 的是这个级的灵还是钝,并能详细地掌握灵钝的程度。在鱼情有变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修正浮漂的钓 目和调目,或根据情况而更换浮漂。而且这种方法,十分便于钓手做比赛记录,用来做分析。当你总结教 训,积累经验到一定的程度时,遇到鱼情变化,就能准确变招对付自如了。 从理论上讲,一支十目的浮漂,就有十个级别的临界点和十个级别的灵与钝。但不是所有的级别都好用或 常用。而且,因材质、外形和做工不同,不同的浮漂有不同的常用级不不常用级。并且无法硬性确定,只 有通过自己在使用中去观察、发现。另外常用级少的浮漂和常用级多的浮漂也是各有优点和专用性,不能 以常用级的多少来认定浮漂的优劣。另外不同材质、不同体型的浮漂,即使常用级相同,实际使用效果也 不一定相同。 “全方位级差调钓法”,是与**的调钓法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那就是,它只告诉你这种调钓方法的机理, 而不教条地去规定调目和钓目,一切都需要钓手用自己的浮漂,根据鱼情和上面所介绍的用漂原理去调钓 和修正。而且,任何一种调钓法,都离不开这个原理。当你用**任何一种方法调钓遇到问题,理不清头绪时,按“全方位级差调钓法”去定位分析,很快就能得出结论。 按这种方法调漂时,挂不挂饵已无关紧要。但要用调好的漂去称一下饵重,这样便于你了解双饵在水下的 状态,并能按照你的要求去改变它们。 调、钓的起点分析 “调四钓二”,是“台钓”的一个标志。在一般情况下,做为学习悬垂底钓的一种简单入门方法,是行之有效 的。这些年来,它为无数钓鱼人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和欢笑,使垂钓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不问水情、鱼情,不论浮漂粗细、大小,不分饵轻重、大小,一律以“调四钓二”不调钓的起点,是 缺少理论根据的。 我查阅了不少都“台钓”的书刊,除了认为孔雀羽制的浮漂的“归零点”在四目左右,所以把“调四钓二”作为基本的标准这一理由之外,没发现其它说法。现已证明浮漂的“归零点”在示标的顶部,那么以调四钓二为基本标准的观点就缺乏说服力了。 当今,用于竞技钓鲫的浮漂,少则七八目,多则十几目,它们因材质、外形、制造及品质的不同,造 成它们的使用性能各不相同。如比赛中盲目“调四钓二”,获胜的机会肯定要少。 比赛中,在上鱼不好的情况下,一般是先从钓目上做调整。比如说当你发现“调四钓二”效果差时,肯定是先在调四钓二的基础上,上下调整,如改为“调四钓三”、“调四钓四”或“调四钓一”,总是围绕着调四做文章。当你在调四的基础上怎样修正钓目都无效时,才会开始怀疑错不在钓目,可能在调目击,也就是说, 当你最终醒过梦来,认识到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调四时,恐怕一个半小时的比赛已结束了。 休闲钓因时间充足,调错了目数,慢慢去找是无所谓的,兴许这还能成为一种垂钓的乐趣呢。而竞技比赛 因受到时间限制,要在赛前根据鱼情事先做出正确判断,这场鱼应该用什么漂、调几目,从几目起钓等等, 必须心如明镜,并落实到位,而且要制定备用。否则,比赛中一步走错就会导致满盘皆输。 所以我认为,竞技钓应该是“调无基数,钓无定目”,一切要由鱼来决定。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调四钓二”,无疑是给自己做了个套,非把自己“调死”不可。 当你掌握了“全方位级差调钓法”,在参赛或平时训练时就可以根据经验直接确定起调钓起点。比如,鱼小 吃口轻,可以从示标较细的目数的临界点起钓,例如调二钓二;鱼大吃口重,可以从示标较粗的目数起调 钝钓灵,例如调五钓三;鱼小口滑,钓灵了常出现顿漂空竿,可以上来就调灵钓钝,例如调一钓二钓三, 鱼小口滑饵又轻,可以调平水钓一目。 在鱼密度低的赛场比赛,可以先钓灵一点,让上饵离底,便于“抢鱼”(引鱼进窝)。在鱼密度高而且鱼口极 乱的赛场比赛时,必须从开始就“压底”钓,一定要让双饵到底。并且要加大饵的黏度和比重,控制进窝鱼 数,避免鱼多乱窝。 以上只是举例而已,千万不要照搬。而且,在确定调钓起点之前,先要定漂、定饵、定大线粗细、子线长 短、钩型钩号,最后才是确定调钓而已。 一名优秀的钓手对每场比赛的调钓起点,是会极为用心和在意的,绝不会在这点上犯低级错误,一旦选定 了正确的调钓起点,很可能在一个半小时的比赛中无需换目,只是偶尔修正一下钓目而已。 要想在赛场上能正确设定调钓起点,方法只有一个:多参加比赛,多积累经验,多总结教训。在平时练习 中,虚心学习,善于观察,完全了解浮漂的使用原理并专心读懂你手中的浮漂,对它所表达的语言能一目 了然,真正做到“人、漂合一”。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四 调灵调钝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王志运 垂钓者都希望将自己的漂调得很“灵”,只要鱼在水下索食,信息就会迅速地传递到漂上,漂就有反应, 上浮或下沉,提竿得鱼。我曾有过一段时间追求把漂调得很灵,认为调得越灵越好,费了不少劲。经过几 年时间的实践认识到,一味追求调灵是片面的,调“灵”与调“钝”,应该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而定, 就是应该根据季节(气温、风)、水域(静水、流水)、鱼种(鲫鱼、鲤鱼、草鱼、鲢鳙鱼等)、人员(年轻、年 老)来确定。分述如下: 一、季节(气温、风)的区别 (1)初春、深秋和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儿游动缓慢,不爱拿食、摄食时嘴张得小,动作轻微。漂应 调“灵”。 (2)夏天天气闷热,水中缺氧,鱼儿不爱吃钩,摄食时吞吞吐吐。漂应调“灵”。 (3)鱼最适宜的水温为20~30?,此时鱼儿活跃食欲旺盛,漂不要求灵,调“钝”一点没关系。 二、水域的区别 (1)在静水、清水、浅水和无风时垂钓,漂应调“灵”。 (2)在流水混水、深水和有风时垂钓,漂应调“钝”。 (3)在水草中垂钓,漂应调“灵”。 (4)在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塘),鱼被钓滑了,常会出现小漂现象,漂应调“灵”。 三、鱼种的区别 (1)钓鲫鱼、小白条等小鱼时,漂应调“灵”。 (2)钓鲤鱼、草鱼、鲢鳙鱼等较大的鱼时,漂应调“钝”。调“钝”时还可以隐去小鱼、虾抢食的轻微反应。 四、人员的区别 (1)年轻人的动作反应敏捷,眼快手快。漂应调“灵”。 (2)老龄钓者,动作缓慢,视力不佳。漂应调“钝”。 漂的“灵”与“钝”的简便转换。 调漂都是漂坠相匹配,重力归零。钓“灵”时,调目等于钓目。钓“钝”时,可采用延长水线长度的方法, 把漂调整到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或略斜着即成。当漂平躺在水面时(或下沉),提竿便可得鱼。 软标尖硬标尖 在钓快鱼成为竞技钓鱼的重要项目后,关于标尖的话题已成为大家关心的内容。经诸多好手的推崇,2号软尖"达摩"浮标差不多成了"必先利其器"的核心。毋庸讳言,"达摩"浮标的精良做工和浮力设计都是一流的, 用于钓浮和钓底都有良好的讯号体现。但制作者分别采用不同材料作成空心和实心两种标尖,给人留下了悬念。 空心标尖由比重比水轻的弹性发泡材料制成,特点是轻而柔,能自由弯曲而不折断。其与标身的连接是由标 脚的延伸贯通透出标顶而塞入标尖下部空腔,构成封闭的标尖内腔。很明显,空心标尖的材质因素和密闭空 腔中含有空气使它也具有了一定浮力。然而,这浮力对鱼讯的影响有多大,在无精密仪器测定的情况下,只能凭经验去感觉。实心标尖挺拔笔直,既有硬度又有充沛的弹性,一般都用硬质尼龙或玻璃纤维制作。这两 种材料的比重均大于水,因此单取标尖投于水会看到它很快下沉。所以,实心标尖不仅没有浮力,反而会抵消标身的一部分浮力。以幼鲫为对象,定钩位在上中水层,一般都采用拉饵术来加快抛钩频繁,因此钓饵的 溶散厚度是预选设定的。当鱼被引来并稳定在这一范围后,咬钩可能包括了水面到钩的定位深度的全部水 体。然而,钓者的要求是标尖能将鱼在钩的不同下沉位置上的咬钩反应以相对一致的讯号表现出来。于是, 我们来分析和比较一番两种标尖由平躺到站直,继而下沉的过程。 空心标尖:水面无藻类和油腻漂浮物时,标尖只须克服水加于它的表面张力就能翻起,从它随标身自然起立而毫无阻挡看,密闭空腔内的浮力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水面有粘稠漂浮物,则在标尖中段先形成一个拱形弧 度,接着才一弹而起,显然会给浮标的下沉带来影响。它的实际后果是鱼在标脚下倾过程中咬钩的讯号被迟 一拍所掩盖,待后发现浮标下降速度有异而扬竿会有两鱼挂钩。不过,它的晚起并非没有积极意义。当钓 组为太空豆限位的固定坠时,鱼的咬钩会使标尖在翻起时出现左右摇晃,对于经验老到的钓手来说是很容 易捕捉到的讯号。再看浮标站直,标身整体入水后标尖的细微浮力就发挥作用了。首先,拉饵不可能拉出大小一致的饵形,稍大和较小都会影响浮标的下沉速度,标尖密闭空腔产生的浮力能发挥调整浮标浮力的作 用;其次,较长子线常常在抛钩下沉中搭住铅片座,造成钓目缩短,空心标尖的细微浮力至少可以使钓目失真 得到半目纠正。 实心标尖:特点是翻起迅速,能凭标尖硬度突破污染水面的阻力。具有使浮标加快下沉,迅速达到预定位置的积极面,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钩坠标之间构成"V"形下降,在鱼的密度较高时容易失去钩在定位前的咬钩 机会,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1.钓组在"V"形阶段时,使用限位固定坠的咬钩讯号具有不确定性,扬竿不易把握,纠正的方法是将坠上那颗作用为限位的太空豆上移4~6厘米,使鱼在"V"形位置的吸钩造成铅坠下滑,使坠重迅速作用于浮标,可以将鱼讯规范为标尖下沉。2.幼鲫鱼讯主要表现为标尖沉降速度的变化,较常见 的是标尖未及调目有短暂停顿和半目升起,该下不下,该降反升之类的异常都是鱼咬钩,并能扩及标身。当两钩沉到预定位置时,由于标尖没有浮力,扬竿以下沉0.5~1目为标准,中鱼率极高,但少见两鱼挂钩。相反,升1目停,扬竿多双鱼。幼鲫的吸钩力有限,钓浮和钓半水在实心标尖的反应只有1目,所以,视力欠佳而经验老到的人都爱用空心标尖。 抽浮钓快鱼的技巧 当鱼的密度达到相当大的程度,而鱼的个体又不大的时候,我们可以一上来就选择抽浮,直接将水线 定为50公分左右,这样鱼讯出来的快,浮漂动作也较明显,能够大大提高时速。 钓具的准备: 3.6米或2.7米手竿,竿越短上鱼越快,竿重不要超过80克,否则时间长了会觉得疲劳,调性要硬,可以轻松飞鱼到位。 大线#0.4号足以,不要为了偷懒而选择钓大鲫鱼的线组,没有专用道系用子线代替也无所谓。子线的号数 不要太细,要选择和大线比较接近,比如#0.3号,而且要选择略硬的,否则子线很容易缠绕在铅坠上,解线费时费力。 浮漂选择大肚重心靠近漂脚而浮力大的,这样翻身才快。 钩不要太小,#2号袖比较合适,聚鱼多的时候鱼抢食凶猛,小钩很容易被吞进肚里,摘鱼太麻烦。但是钩 条一定要细,要选择比普通袖细一号的那种。 **如摘钩器、拉饵盘都要准备好。 饵料以腥香为主,比重不要太大,不要加纯拉丝粉,雾化要有但不能过大,否则的话过不多久就会看到水 面上黑压压的一片鱼,但是光见浮漂动作却不中鱼。 钓的时候不要抛满竿,大线才不会牵制浮漂造成翻身变慢,也不要压水线,正常情况下,压线的同时肯定 已经有了鱼讯了。 先空钩抛竿,要默数浮漂翻身的时间,同时要记清浮漂翻身的高度。记准后拉饵开钓,如果浮漂翻身的时 间提前或滞后,浮漂翻身的高度高了或低了,都是已经有鱼了,不过不要急着提竿,稍微等一等,这时浮 漂再出现下顿、顶起、轻微的颤动,都很有可能中双尾了。 掌握了以上窍门,而小鱼的密度又大的时候,你会很轻易的就突破时速200尾,不过要想达到更高,超过300尾或400尾的时候,不仅技术动作要熟练(主要是摘鱼和拉饵抛竿的熟练程度),一分钟要抛12竿以上,而且还要讲究一定的战术,比如有意识的钓横向、纵向几个点,使鱼口保持不乱,尽量做到竿竿双尾. 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五 **钓法之浮标的动作与调整 新華釣魚會主席 李志豪 (一.) 浮 標 的 作 用 浮標的靈敏度,是在於浮標與鉛片配合是否恰當,使釣點水域出現的任何情況及時地在浮標上反影出來, 當魚進入釣點水域尋找食物的時候,釣點水域就產生水流。水下的鉛墜受到水流影響,使水面的浮標也就 跟著上升。當魚找到魚餌扑向釣餌時,釣點水域即產生自上而下的壓力,使裝有餌料的魚勾向上托起浮標, 浮標即時也會向上升,上升中的浮標就會隨即迅速而有力地下沉,這時也是揚竿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能錯 過。以上的整個過程足以說明浮標的作用,要充份地利用浮標,反應正確無誤,關鍵就是如何把它調整好。 浮 標 的 調 整 調四目釣二目:調四目就是把浮標調整到露出水面四目。釣二目是在魚勾加上魚餌後,浮標露出水面的部 分是二目。這樣的調整能使浮標保持一定的靈敏度和定性。 怎樣調四目:調四目首先要注意的一點,是母線+子線的總長,不得超過水深,換句話說是雙勾要離地,在 於半水狀態。在開始調整時,應在鉛片座上多加鉛片,接著拋竿(程序與拋竿要領相同)拋向你理想中的釣點。若是浮標向下沉入水中,說明鉛片過重,可以用剪刀把鉛片一點點地剪去,在這裡要強調的是一點點 地剪。剪去一點,試一下,再剪一點,再試一下,反復剪,反復試,直到浮標露出水面四目為止。這樣就 叫調四目。順帶一提是調好四目以後,魚勾的位置仍在半水,而不是在水底。 怎樣釣二目:在調四目的基礎上,於上下勾均加上大小一樣的釣餌,觀察釣餌的重量,如浮標向下沉沒入 水中,便把浮標推向竿頭,令浮標以下的釣線總長增加,直至調到浮標浮出水面兩目為止。返覆測試,如 測試結果依然相同,則釣二目的浮標調整及水深的測試即告完成。 幾種異常情況的處理:由於氣候及魚性的關係,往往也會出現浮標反應正常,就是釣不到魚;或是反應模糊,釣餌郤在不知不覺中己被魚吃掉。以上情況,前者稱為浮標反應過於靈敏,後者稱為浮標反應過於遲鈍。 這些現象統稱為異常現象。 過於靈敏的調整處理:當發現過於敏感的情況時,應及時把釣目增加,改為釣二目半或三目、三目半,甚 至釣到四目。如還不能釣到魚時,可在鉛片上再一點一點地加鉛片,把調的目數減少,直到上魚為止。 過於遲鈍的調整處理:方法和上面所講的相反,把釣目減少,即把原來釣二目改為釣一目半或一目,甚至 釣水平。亦可一點點地剪掉鉛片,使調的目數增加,達到理想的上魚效果。 按照以上浮標調整的道理,我們可把浮標反應的現象歸納 : 調的目數越少,越遲鈍;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釣的目數越少,越敏感;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同時我們還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水域環境, 使用不同的方法垂釣,對浮標進行調整,具體的方法以下幾種 : 調靈-釣靈 ; 調靈-釣鈍 ; 調鈍-釣靈 ; 調鈍-釣鈍。 风浪中怎样用漂 广州 林汉明 风浪中怎样使用浮漂,反映了钓鱼人的经验积累,因此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窍门。有的坚持用立漂,有的 则用斜漂、卧漂甚至沉漂,还有一些人干脆不用浮漂。 一、立漂 在风浪中钓鱼,一般都使用较大的浮漂,较重的坠子,较短的脑线,长竿短线,风线较短。在风浪比较小 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立漂,按正常无风时的调漂方法进行调漂,保持浮漂漂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既不 要过短,以免浪来时把漂尾渚没而看不见;又不要过长,以减少风的影响。在有风浪的情况下,漂尾露出 水面的长度往往要比无风浪时要长一些,到底长多少才合适,要看风浪的大小和每个人的经验和习惯。在 有风浪的情况下看漂是比较困难的有经验的钓手多是以漂尾与水面的交接点为基准,根据漂的沉浮、晃动 情况找出规律,弄清哪状态是由于风浪影响造成,一旦发现异常,例如出现类似通常鱼咬钩的“一顿”、“上 顶”或“下沉”,这就多半是鱼咬钩了,提竿一般都可中鱼。如果看漂像一般看电视、看摇船那种,不注意紧 紧盯住一定的基准作参考,发现浮漂在比较有规律的沉浮、晃动中出现的异常的变化,就不容易抓住鱼咬 钩的讯号,也就难以钓到鱼。 二、斜漂和卧漂 在风浪较大的情况下,立漂可能大幅度剧烈地摇晃和随浪花上下浮沉,看漂就很困难。因此,有的钓友就 干脆改立漂为斜漂或卧漂。 斜漂和卧漂的调法,一般都使用较大的浮漂,较重的活动坠子,短脑线或者取消脑线改用连坠钩,坠子的 重力比浮漂深入水中时的浮力稍为大一点点,下钩后,钩、坠沉入水底,浮漂没入水中,然后把浮漂座两 旁的太空豆往上捋,增长水线,漂尾露出水面,直至与水面倾斜一个角度,成了斜漂。如果再继续上捋太 空豆,增长水线,浮漂就会横卧在水面上,成了卧漂。使用斜漂时,浮漂除了受风浪的影响,不停地摇晃、 沉浮外,如果遇上鱼咬钩,斜漂就可能出现像仪表盘上的指针上下舞动一样,忽然翘起来,忽然倒下去或 下沉,不同于风浪产生的摇晃,这时提竿就可能中鱼。卧漂与斜漂的情况差不多,浮漂横卧在水面上,随 风浪摇摇摆飘浮,只要发现浮漂漂尾忽然上下摇晃,竖起来,倒下去或比下沉,一般就是鱼咬钩的讯号, 这时就可以起竿。 斜漂与卧漂对鱼咬钩讯号的反映,一般比立漂要迟钝一些,卧漂更甚,但卧漂比较起来更好观察和判断一 些。这两种调法对吞钩型、咬钩比较重、拖着就跑等的鱼类,讯号比较明显。对吮吸型、咬钩轻、含含放 放的鱼类,讯号往往不明显。也就是说,有时鱼咬钩,浮漂可以反映出来,有时则反映不出来。 三、沉漂和免漂 大风大浪是不适宜钓鱼的。但有时到了现场,天气变化,又不解打退堂鼓,也只好硬着头皮下钩。在这种 情况下,一般可采用沉漂或不用浮漂(简称免漂)。 沉漂和不用浮漂的调法一般都使用连坠钩或活动坠子、短脑线。沉漂的做法是用太空豆把一团橄榄形的泡 沫塑料固定在水线下面离坠子30-40厘米的地方,其浮力比坠子的重力稍小,沉入水中,坠子轻轻接地,然后手不离竿,凭手感操作。这样,浮漂就可以不受风的影响,可以提高钓组反映鱼咬钩讯号的灵敏度。 但是风浪实在太大时,由于浮漂的影响,鱼钩不容易甩到预定的钓位上,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用浮漂,钓 线下面直接挂连坠钩或活动坠子通过短脑线与鱼钩相连,下钩后钩、坠完全接地,手不离竿,把钓线稍为 绷紧一点,感到鱼开始咬钩时,稍松钓线,再感到鱼拖拉钓线时,立即起竿。不用浮漂比用浮漂,对鱼咬 钓讯号的反映灵敏度差一点,但更适合于大风大浪下垂钓。 钓系灵敏度的定性比较规则 面对各种台钓调漂理论和方法,许多钓友特别是意不在鱼和钓而不工的休闲钓友,总感有些无所适从,希 望有一个简便有效的判别方法,以便择出一种较为正确的调漂信奉。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呢?有。这就是以灵 敏度定性比较规则为依据的概略判定方法。 一、从灵敏度的分析现状说起 调漂的实质是对钓系灵敏度进行比较和选取,比较是选取的前提。比较有定量比较和定性比较之分。“7米竿比5米竿长2米”,是定量比较;“钓二目比钓三目灵敏”,是定性比较。显然,定量比较更准确、更方便。 但是定量比较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比较对象必须有能用**可测量表示的定义式。无此定义者,只能进行定 性比较,而灵敏度恰是“无此定义者”之一。 二、灵敏度定性比较规则探讨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像钓鱼比赛没有规则不行一样,灵敏度的定性比较也必须明确和遵守其相应的规则, 才能保证比较结果的准确一致。我认为,定性比较规则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条: 1. 比较对象必须同属一个系统,即比较的钓系灵敏度,必须是同一钓系的灵敏度; 2. 比较必须有同一个参照标准,即必须以该钓系的某一灵敏度点为同一的比较标准; 3. 和定量比较一样,探讨一个受多种变量影响的系统参数(比如钓系灵敏度)与其一个变量(如水线长度)的对应关系时,必须固定**变量(如漂、坠、钩、饵),即只能有一个变量,否则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4. 为保证比较结果的相对正确性,比较对象及其变量都必须限定在同一范围内。 简言之,同一钓系、同一标准、同一范围和唯一变量是钓系灵敏度定性比较必须遵守的规则四内容。依此 无需做过细分析即可概略地判定调漂理论和方法的正误。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六 三、调漂理论和方法的正误例析 1.关于台钓调漂新说(见《中国钓鱼》1999年第四期第24页 新说认为:挂饵钓系在半水中调坠定出灵敏极限点A的目数,并以此为比较标准。双饵完全落地时,钓目 D所对应的钓系灵敏度为迟钝极限点,AD间为有效灵敏度钓目段。在这样的既定钓系中调水线改变钓目, 则有以下规律可循:钓目自A至D逐点变化,灵敏度随之依次递降。显而易见,调目、钓目和比较的灵敏度均属同一既定钓系,比较的标准为同一的A点,在表述灵敏度变化时只有一个变量(钓目),目数和灵敏度均在AD之间。故新说符合规则四要求,总体上是正确可信的。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以静态下的钓目为标志,判定钓系的动态参数--灵敏度,是一种间接判定,而灵敏度的准确判定,还有赖台钓动态分析的结果。但在目前只能以钓目为判定标志的认识阶段上,新说的结 论仍是最合理的一种,这也说明新说亦需进一步完善。 2.关于旧说原理 所谓旧说原理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钓的目数越少越灵敏。确切地说就是“在无饵钓组中半水调坠改变调目,则调的目数越多,有饵钓系的灵敏度越高;之后在有饵钓系中调水线长度改变钓目,则钓的目数越 少,钓系的灵敏度越高。 不难看出,?比较对象灵敏度随两个变量(坠和钓目)的变化而变化。变量不惟一。?调、钓目数和灵敏度 均没有范围限定,即范围不同一。?整个原理表述中,没有比较标准,即标准不同一。?虽然其灵敏的本 意是指钓系灵敏度,但是从本质上讲,在钓组中调坠,其调目只能与无饵钓组的灵敏度有对应关系。在有 饵钓系中调整钓目,钓目只能与钓系灵敏度有对应关系。钓组灵敏度与钓系灵敏度,既不相同、可比,也 不属同一钓系。故其两个“灵敏”不属同一钓系。这就是说,旧说原理全面违背了规则四内容,至使其灵钝 表述虚而不实,混乱不清,再无确切的比较可言。 是不是这样的呢?“调的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消相成的。”“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果就会互相抵消,以至效果低甚至没效果。”这段精彩的旧说否定,恰与旧说原理同出一文,且无一字之隔 (见《中国钓鱼》1994年第11期第22页)。可见旧说原理在提出时就难自圆其说。以其昏昏又怎能使人昭 昭呢 3.关于调四钓二方法 调四钓二是旧说原理的基础,其钓系不同一、标准不同一、变量不唯一的弊端与旧说一样,也是违背规则 要求的。故其无法准确一致地进行灵钝判定。 但是,调四钓二又是一种具体的调漂方法,不存在目数无限制的问题,相反调四目和钓二目都是确定的。 另外,在当时的实钓中,饵的大小也是有制约的。资料表明,当时对饵的要求大体在一饵压沉1~2目左右。 这两点实际限制,尽管不能改变调四钓二违背规则、灵钝不清的实质,但却使钓二目时的钓系灵敏度,总 能大体保持在较高的范围段上。如一饵压沉1目时,钓二实为钓A1;一饵压沉2目时,实为钓B2,即使 一饵压沉2目以上时,钓二也能使灵敏度处于相应的(C-2)目位置点上。就是说,钓系总能处于A~(C-2)目 的高中灵敏度区段上。正是这一实效性,使台钓的高灵敏度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在台钓初期使我们由 此迅速地认识和果断地选择了台钓,并创造了台钓的十年辉煌史,为之后的台钓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 点上,不可将调四钓二与旧说原理同日而语。 因此,我们既不能因其特定条件下有一定的实效性而固守其调钓分离的弊端,也不能因其灵钝无法说清而 否定它的历史作用和一定的实用性。在操作上,调四钓二具有简便明确的优点,这是我们探讨新法中应当 继承的。 在实钓中如何对待调四钓二呢?我认为,对休闲钓友来说,只要把握饵的大小和定坠后只改变钓目调整灵敏 度,维持原来的习惯,仍采用调四钓二方法也未尝不可。娄然最好是换用正确的调漂方法。但对分秒必争、 每鱼必得的竞技钓友来说,则必须弃而采用更为准确、迅捷的调漂新法,以免比赛中丧失时间名落孙山。 有关谈“台钓”中浮漂动作的学问 以传统钓法钓鲫鱼,是在浮漂送起时抬竿;而采用**钓法钓鲫鱼,则是在浮漂下沉时抬竿。为什么有这样 明显的差别呢?道理很简单:这是由于两种钓法的对漂方式不同而造成的结果。 传统钓法对漂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铅坠落底,子线及钩平躺在水底,鱼吃饵后抬头上游,将铅坠带起,于是 出现漂子上浮的现象。而**钓法对漂的最大特点是铅坠不落底,仅钩落底。鱼吞饵的一瞬间浮漂即可能出 现反应,接着鱼抬头上游时牵动子线使其形成一个弧状。由于在子线形成弧状的过程中会受到水的阻力, 因而使得从铅坠到主线受到向下的力,于是便出现浮漂下沉的现象。若此时仍不抬竿,接着多半会出现浮 漂被送出水面的情况,这就与传统钓法有些相似了。比较两种钓法浮漂的反应情况,显然是**钓法浮漂的 信号更早,因而台钓的灵敏度比传统钓法高。我们了解这些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比较出那种钓法好,而 是要通过不同钓法浮漂发生反应的原理,掌握各种对漂方式与浮漂动作的关系,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喜欢台钩的人都知道,这种钓法的对漂方式经常有许多变化,如对敏钓敏、对敏钓钝等等。这些变化的目 的,无非是为了应付各种不同的鱼情。那么怎样根据不同的鱼情来选择相应的对漂方法呢?这个问题初看 之下似乎高深莫测,其实,当你了解了各种对漂方法的不同功能后,选择钓法并不十分困难。不同的对漂 方式,鱼吃饵时浮漂的动作明显不同。因此,要想掌握各种钓法,就必须了解对漂方式的变化与浮漂动作 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了解了这些关系之后,还可以在垂钓时通过浮漂的动作来检验对漂的效果是否达 到最佳状态。台钓中对漂的变化共有四种方式:对敏钓敏、对敏钓钝、对钝钓敏、对钝钓钝。由于这些名 称早已为广大垂钓爱好者所接受,因此我们不必去讨论各种名称的说法是否贴切,只要尽量去理解就是了。 上述四种对漂方式中,“敏”的概念本应是指灵敏,但必须相对理解才算准确。“钝”也同样如此。对的目数 较高即为“对敏”;对的目数较低即为“对钝”;钓的目数较高为“钓钝”;钓的目数较低是“钓敏”。这些都是相 对标准的“对4钓2”而言。举例来说,对3钓1和对1钓1都算是对钝钓敏。前者的灵敏度略高于标准的对4钓2;后者的灵敏度则大大低于对4钓2。因此,无论如何变化,对与钓的差越大,线组的灵敏度就越高。鱼吃饵浮漂动作的不同,基本上可以说仅仅与线组的灵敏度若直接关系。抛开线组上各部件质量好坏不谈, 其灵敏度取决于对漂的方式,反应在浮漂的动作上。线组的质量越好,反应的准确度也就越高。当线组质 量差时,便不可能达到较高的灵敏度。那么,灵敏度不同在浮漂的动作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在讨论这 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浮漂的“标准动作”。当然,所谓标准动作往往是理想化的,实际垂钓中不总是能够达到的。当两子线基本垂直,下钩完全落底,上钩微微贴底,且鱼正常吃饵时,浮漂首先上浮一点(大 约2-3毫米),这是由于饵料被鱼吞进,线组略有失重的原因造成。随后便会出现浮漂下沉半目至1目的 动作,这是鱼吃饵后抬头上游所至。当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灵敏度时浮漂的第一动作较乱,可能是轻轻的一 抖,或微顿,或上浮一点等等,随后还是一个明显的下沉,但幅度更小一些。如果灵敏度低于正常标准, 浮漂的第一动作便不再出现,只有一个明显的下沉,且下沉的幅度较大。着灵敏度过低,便连下沉的动作 也没有了,只能等待漂子上浮时才行,这就和传统钓法一样了。在了解了这些现象后,便不难将各种方法 应用到实践中去。线组灵敏度很高时,可以及时得到鱼吃饵的信号,但浮漂的动作不够明显,并且灵敏度 高必然对鱼吃食的干扰大。这种钓法在鱼吃食很轻,又不爱动的情况下有必要使用。若灵敏度不够,鱼吃 食的轻微动作便得不到漂的反应。再比如水底淤泥很厚,且表层暄松时,应采用对敏钓敏的方法,让两钩 近乎离底,这样可防止钓饵没人暄泥中。当鱼情很乱,尤其是闹小鱼时,便应降低灵敏度,否则漂一动就 抬竿经常抬空。降低灵敏度后可将小鱼啄食的信号排除,一旦漂下沉便是鱼正常吃食的反应。这也是一种 常用的方法。观察漂的动作还可以从漂的立水开始。以正常的对4钓2为例,饵抛入水中后漂开始立起, 之后在4-5目时有一个停顿,然后再慢慢下降到2目的位置。其中的停顿是铅坠已将大线拉直的信号,此时带饵的钩还飘在坠的侧前方。待钩与大线垂直后,钩及饵的重量还可将漂尾坠下2目左右。从漂尾刚刚 立直,到被钩及饵坠下2目这段时间,往往也是鱼吃饵的黄金时机。这时若有鱼吃饵,漂的动作经常是下 降的速度突然加快;也可能是到了该下降的时候还不下降。因此熟悉浮漂到位的正常动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旦这个动作过程中出现异常,便有可能是鱼吃食的信号。对于钓鲫高手来说,应能从浮漂的动作上推测 出线组灵敏度的状况。比如一开始灵敏度很高,但在半小时后浮漂不再有高灵敏度的动作,这可能是由于 漂吃水后浮力降低的原因造成。总之,熟悉浮漂在各种情况下的正常动作,对于了解鱼情、调整钓法都有 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钓技的一项重要的课程。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七 说长道短 破解浮标 深圳/何蔚蓝 标被称为“钓鱼人的眼睛”。这在钓鱼界已形成共识,至于怎样调标,文章就做大了。调4钓2是基本点; 钓灵敏,调5钓1;钓迟钝,调2钓5;找归零点,寻讯号突发点;微调幽灵钓;A点;B点(前些时,又曝出“调4钓2的骗局”?!)??????正是纷纷扬扬。现在垂钓大师都有一套秘而不宣的独特调标 方法,而初级钓手和初学者面对众多各说各有理的调标方法却是一头雾水,既无所适从,又莫衷一是:怎 么办?鱼还是要钓,标还是调,让我们再来听听深圳市制标专家是怎么说的-- 在池畔及竞技场上,10%的高手将90%的鱼钓走;剩下10%的鱼**钓手钓得满头大汗就是不咬钩。每次钓鱼比赛差不多都是这样的结局。 “台钓”从八六年由**省肖春平和廖心阳先生首先从**引进及推广,至今十多年,很多人到今天才发觉鱼 越钓越难钓,加上有些爱好写钓鱼文章的人,今天一个A点,明天又一个B点,今天一个归零点,明天又一个盲区。初学者本来想从这些文章中学点钓技,结果反而被搞得一头雾水。还有一些成名的高手经验十 足,自己钓得很好,就是讲不出来,徒弟面前还要故弄玄虚。徒弟们跟着他这套似是而非的钓鱼理论,当 然很难钓出好成绩。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考虑了很久一直不敢写,一怕写不好,误人子弟;二怕得罪人。后来在体育时报《钓 鱼专刊》吴晓林先生和《中国钓鱼》杂志苏雷先生的鼓励下才决心动笔。因为我对台钓的一些观点与以前 杂志及报纸发表的文章有抵捂之外,有些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大家都知道,钓鱼成功的三大要素是:个人技术、浮标调整、鱼饵泡制。而浮标是整个台钓的灵魂。俗话 说:一年苦练,二年调饵,五年调标。浮标在钓鱼时的作用就好像我们家中的电视机一样,零件,电路及 供电系统都没有问题,如果调整不好,就出不了信号。调对了,画面就很清晰看得很舒服。要解开浮标之 谜,还得一步步从头说起。 一、浮标的材料及种类 台钓浮标材料有三大类。1、动物型。其代表以孔雀毛为主。也有刺猬毛等其它动物的翎毛。孔雀毛以老年自然脱落的为佳品。因为这种羽笔体内的海棉体已经老化,对气温度影响引起的冷缩热涨反应较小。2、植 物型。种类较多,以通草、桐木、芦苇、巴尔沙木为常见。尤以芦苇及现时最流行的巴尔沙木(又称轻木) 为主流,其特点是不受温度变化影响。3、合成浮标。有宝丽龙(即发泡胶)、塑胶及碳纤等。这类浮标一般只有初学者才使用。 二、浮标的自重问题 我看过很多国内外的钓鱼书,一般人都认为浮标体积小,浮力越大越好。更有人认为浮标是实心及充气式 最好,恨不得将浮标用无形空气制作才叫好。在这里我想举个例子来说明问题。如果你拿一个棉花球向前 投去,用力很大,棉花球飞行速度很慢,并且容易改变方向。如果你改用相同体积和形状的孔雀毛或巴尔 沙木向前投去,其飞行速度加快了,方向性也准确多了。当然,也并不是说浮标越重越好,一切都要有个 恰当的度。纯物理学及纯力学的理论根本不能硬搬到钓鱼理论中去。因为天气、鱼情、鱼的食欲及吸食方 式每天都在变。鱼是有生命,有思维的。人钓鱼,鱼亦钓人。我与一位**著名制标人讨论过上述问题,他 亦有同感。我曾发现有鱼讯的时候,浮标乱跳,很难有明显下顿的动作。这种只有向上牵引力而没有自身 重力下压的浮标根本不能用。虽然说浮的浮力可以用减铅皮重量来平衡,但减小浮标体积而增大铅坠的体 积及重量又有什么意义!线组的受力分配一定要平均,任何侧重于某个位置的变化都会出现问题。我们在 制作的时候一直都在追求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特别适合鱼类吸食动作的浮标。如果这问题不说清楚,这种 模糊浮标要概念还会继续影响各位钓友。 浮标的语言 南京/管察 凡见过程宁钓鱼的人都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四平八稳、不急不躁,一招一式都透出一种稳重感。竞技钓 鱼是快节奏,但京城里的钓手似乎都在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即快慢两种节奏,攻守两种态势的统一。 最先显示这种风格的是阎景泉,成熟的是程宁,演练得让人佩服的是关秉宏。沉底坠和悬坠,后者在池钓 中占尽优势,是钓组结构领先,还是钓饵关键?在易哲创造了拉饵术之后,一部分专攻钓饵的钓手发现拉 饵可以速成,勤习一周弄个冠军、亚军容易得很。程宁从拉饵速钓中发现:钓饵的科学性与钓饵的针对性 是悬坠钓法最基本的环节,偏重钓饵可以有一时之胜,依重钓组则能立不败之地而难登顶峰,只有两者结 合才有竞技钓鱼的杰作。自捧得第四届“钓王杯”后,程宁发现,原来单纯依靠钓饵的速钓技术有了可喜 转变,钓组优势、线组的科学搭配成为主导,人们关注钓饵已细化到鱼情、鱼性和不同泳层的咬钩反应。 面对新课题,程宁意识到浮标将成为竞技钓鱼的焦点。于是,他开始了对浮标的研究,在数百次钓鱼实践 中从多达40余种的信号模式里梳理出浮标的各种语言。 浮标的自身语言 抛钩后,坠在下沉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用于浮标的反应有三种:1、随坠的下沉浮标向前滑行;2、受风线牵制浮标横卧水面;3、铅坠入水后以900C弧线的轨迹运行,这一过程受铅坠位移的影响会出现:(1)、浮标翻起,(2)浮标站直,(3)浮标停顿,(4)浮标缓降,(5)浮标加速下降,(6)浮标回升。在发生鱼讯之前的浮标反应大致有这三种,将它称为“语言”是因为流线形浮标的运动方式可以用格式化进行规范。 浮标的鱼讯语言 看程宁钓鱼,有的人会觉得奇怪,浮标站直,呆着不动,他就扬竿中鱼了;浮标快速下沉,该扬竿了,他 却没有反应,时机的把握似乎不在乎浮标的动作幅度,而是一种理念。浮标的作用是传递信号,程宁把鱼 作用钓饵产生的浮标反应称为“鱼讯语言”,并在实践中发现浮标自身语言也不是孤立的,受鱼情影响, 浮标的自身语言常常同鱼讯语言交织在一起,成为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特殊现象,而这正是令一般钓手 困惑、烦恼的主要方面。 1、降讯语言。程宁将铅坠入水后浮标在不同运动状态中出现非自身语言的异常表现分析得很细,他说:在 连续抛钩中必须正确把握铅坠入水至起呈斜插状的都应理解为鱼讯,特别是草鱼、鳊鱼和白鲦鱼较多的水 域,浮标该翻不翻就是鱼讯。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浮标欲站不直,或站直后出现摇晃和过了停顿时间不肯下 降等,都是上层游鱼抢钩的表现。当浮标按900C弧线轨迹运行到450C位置后,其继续向浮标垂直方向运 动又会出现停顿处长、提前加速、突然下挫、回升摇晃、大幅反弹等鱼讯。这类在浮标运动中出现的鱼讯 称为“浮标的降讯语言”其中以缓降阶段出现的信号异常最为真实,可称“截杀”,中鱼率最高。然而, 因钓饵大小、软硬与鱼的口型有时并不完全吻合,以及水底洄流的存在,此类鱼讯有许多是拉不上鱼来的。 什么信号扬竿,什么信号放弃,只能从施钓过程中去摸索,硬要给个标准是不现实的。 2、定讯语言。经过一系列运动过程后,浮标稳定于设定的钓目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通常,我们所看到 的鱼讯有:标尖上升、颠簸、摇晃、停顿、略略浮起、有力下顿等。仔细分辨,我们还会发现,有些信号 出现之前有或明或暗的预警动作,从这一个动作可以推断下一个更大的动作。将之称为钓技精髓就是如何 判断和把握这些信号,提高扬竿的中鱼率。对此程宁认为,每个钓手对鱼讯的把握都有不同的感受,在甲 能精确判断猾口小鲫鱼微弱得只有半目的鱼讯,是因为他平时训练和接触这类鱼的机会多。我们不可能要 求广东钓手用对付罗非鱼养成的鱼讯判断标准去争取钓幼鲫的好成绩;反之,北方钓手在钓幼鲫上积累的 鱼讯经验到了广东也会失灵。但是,作为钓技基本功的定讯语言中的“难以读懂”有些是钓组匹配不合理 造成的,如标尖老是哆嗦就应该到浮标和线组上去寻原因;已经钓灵了,可标尖的动作只有半目下沉,调 得再灵也是如此,问题就是鱼了,这是猾口小鲫鱼吸饵的基本形态,非软饵细线小钩不人有好成绩。 3、次降语言。传统钓技在坠钩平底钓组上有一项“引钓”技术,即鱼聚窝而对钓饵缺乏兴趣时,不防将钩 稍稍提起一点,到钩重新坠下鱼就咬钩了。程宁认为:悬坠钓法可以从传统钓技中汲取养料。他对抛钩后 压水产生的咬钩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从中提炼出浮标的次降语言。两钩定位后浮标长时间没有反应, 至一饵溶化标尖升起2目的过程中人出现下挫,扬竿中鱼;标尖显示两饵完全溶化,提钩重新装饵,抛出 后压水,竿还在前推中标尖就迅速上升,扬竿的中鱼率达到90%,抛钩后不压水鱼就不咬;用软饵时怕压 水会将饵抖散,然而在下钩触底,上钩继续下行的过程中标尖又会突然停住,扬竿有鱼,如果此时不扬竿, 到两钩静止就没有鱼咬钩了。以包括压水在内的人为动作造成两钩的间歇性不稳定状态,可以得到标尖上 升、上升复下挫、上升骤停、加速下沉等不同的鱼讯。它是在水温、气压悄悄变化而大多数钓手还没有觉 察的情况下,争取更多咬钩机会的积极措施。 在高高捧起“钓王杯”之后,程宁已很少参加钓鱼比赛,但他操练的京钓程式和在宁静中专心钓技、钓术 的研究,热心为钓友释疑解难,使他赢得了**的尊重。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八 再论台钓之破解浮标 深圳/何蔚蓝 关于浮标所产生的问题,我的见解与读者所接受及理解的可能不一样,但不管我的“理论”是否完全正确, 重新思考我们以前所接受的理论及习惯已在钓鱼实践中得到证明。然而,钓无定法,我的见解也不是什么 金科玉律,可能有些朋友对“台钓”有更新的研究及发现,愿与诸同好共同讨论。 许多从现象上看很复杂的问题不妨从简单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就可能海阔天空了,如果施钓过程中有较强 的应变能力,那更是条条大路通北京。鱼情千变万化,因鱼种及鱼体大小的差异,浮标所产生的动作也会 不一样,公式及理论只是一条道路的中间线,或左或右偏离一点,只要理解正确是无伤大雅的。关键是用 浮标配合鱼情,配合到你的习惯。有些钓友把本来很简单的总是分析得很细,反而复杂了,一大堆的公式 计算得很精确固然有益,但现实中既不可能将每粒鱼饵的重量称过,也不能想象鱼儿会象生们一样身 体高矮都差不多,按着指挥排队进窝,更不可能统一从某个角度吸食,去产生标准的浮标动作。春夏秋冬 季节不同,鱼类索饵的方式及角度、力度都有所区别,是不能统一规划的。一味追求精确而缺乏应变,全 按照公式就失去指导意义了。标还怎么调?鱼还怎么钓?连挂钩上饵都头痛了。 将鱼类**比作人类**,就是一部分鱼聪明一些,一部分是呆头呆脑的,还有一部分像惹事的流氓一样,搞 得你昏头转向,更有一些像强盗利用你的“帮忙”去谋害其它鱼类的生命,如黑鱼之类偷袭掠食,经常守 在你的窝子边弱肉强食,上窜下跳,搞得你无法施钓。我认为钓鱼的最大乐趣是永远有许多弄不明白的问 题,永远有钓不到的鱼,永远让你不能完美,让你伤脑筋。 钓者:骗也。钓鱼人精心设定了很多假象、圈套,施放许多迷惑鱼儿的烟雾,制作了鱼类的美味大餐,目 的就是骗鱼进窝,咬你布下的钩。一支调整得好的浮标犹如先进的监视设备,鱼儿的一举一动都在标尖上 反应出来。然而,上当太多鱼也会聪明起来,甚至耍弄起人来,反过来骗你了。在反复钓放的钓场,可以 连“钓王”、大师、全国冠军都会被“功力深厚”的鱼儿修理到没了脾气,甚至狼狈不堪。看他们频频扬 竿,双饵下去,两钩上来,处身其间是一大乐事。 十钓九吹,都是大鱼。自己无能偏怨鱼儿狡猾,嘴上净挑些光宗耀祖的事来吹,一段段风光背后隐藏着多 少失落,多少遗憾,引来多少的追忆回味,空竿而返,碰到熟人只说去试饵。告诉别人是什么厂家的鱼饵 不能用,也是一乐。 钓鱼又是一场人鱼智力火拼的游戏。开始是你的浮标未调好,鱼儿盗饵饱食而走,也可能是你的鱼类大餐 没做好,鱼儿不愿光顾;尔后是心满意足,满载而归,抑或是人钓鱼,还是鱼钓人,谁能作出定论?周而 复始,其乐陶陶。 行文至此,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我们以前的误区修正一下,尽量正确的道路走去。 何谓灵敏 何谓迟钝 深圳/何蔚蓝 记得98年全国俱乐部杯广东站比赛时,我在赛场调标已经很晚了,偏又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狂风暴雨。与我 一起的一位钓手一时心急,将调3目的浮标调到了5目。从他使用的浮标类型看,调5目已经偏高了。我告诉他:这样也可以,只是明天比赛时要从2目钓,如果调5调2没有动作或动作不明显,可以改钓3目,但要注意钓3目有假动作,如此则应改为钓4目或4目半。这时候,有清楚的有力一顿的扬竿提示动作就 会有稳定的中鱼率。赛后,这位钓手对我说:果真和你说的一样。 或许有人要问:不是调5钓2是灵敏吗?怎么你说调5钓2没有动作呢?回答是:判断鱼讯要将鱼的吸食 习惯和浮标的动作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虑。以鲫鱼为例,它在进窝找到鱼饵之后的第一个动作是将口腔内 的水或气体呼出,然后才能吸食。这个吸食前的呼出压力,加上鲫鱼的警觉性以及对饵料作味觉及安全试 探的习惯(职业比赛塘的老鱼更堪),构成了鲫鱼的前期吸食动作。有些人施钓时在调5钓2或调4钓1 的所谓“灵敏状态”下,不是浮标下沉乏力就是急速下沉而不能判断鱼钩是否入口,胡乱扬竿的结果是空 钩连连。原因就是对鱼吸食的前期动作缺乏了解。在鲫鱼的吸食动作中,如果鱼饵着底的稳定性不够,鱼 吸时饵就会向前滑动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吸推鱼饵还是进不了口,在标尖就是黑标扬竿不中鱼。如改“调 6钓1”又会怎样呢?我的判断是连下沉的动作多不明显了,因为浮力也就是向上的牵引力越大,鱼饵在水 底的稳定性越差,甚至离底悬起。对于食饵欲念不高或警觉性、试探性高的鲫鱼来说,鱼饵在水下像荡秋 千一样来回摆,要吸进嘴去就更难了。然而,水下鱼饵的大幅摆动在露出水面的一目标尖却只有轻轻的摆 动,并始终不能下沉。 数年前,一位学物理力学的钓手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物体在悬空时比固定时更容易破坏它的稳 定性和移动它的位置。”从理论上说他是对的,但把鱼吸食的习惯及我们要的浮标提示动作加进去,纯理 论的正确就未必适合于钓鱼实践。我们在钓鱼时只能从浮标的上升或下沉动作去提示扬竿,而没有办法看 透水下的鱼饵,作为钓手,看问题一定要客观。我认为,钓鱼时浮标的灵敏应该以能表达准确的信号为基 础,而不能硬说调几目为“灵敏”,不要被以前定下的名词或口诀吓倒而限制了自己的思维,有时是调5 钓1比调2钓1还迟钝,还没有动作。调目要合理,关键在钓目。 剩余浮力与“归零点” 深圳/何蔚蓝 我们讨论浮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及浮标的“剩余浮力”。这个专用名词一般是指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 时浮标露出水面的状况,并习惯于用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说明浮力。例如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就习惯地称为“剩余浮力”。由此又产生错觉:标尖每一目代表的浮力都 是一样的,而事实是与标尖靠得越近的“目”浮力越大。以长10目的标尖为例,假设每一目的长度是平均的,那么,调标尖完全出水时这10目标尖的浮力就是它能承担的重量,记数为10,于是标尖第一目代表1 /10,第二目表示2/10的重量??????然而,浮标设计专家并没有把标尖的“目”用平均长度来表示, 而是把顶端的一目涂了3厘米,靠着标身的一目只有0.3厘米。厂家的这一设计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浮标 标尖每一目所代表的浮力是不同的。所以,调整浮标要有正确认识。 有人认为,调6钓5与调3钓2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只有区分一下这两种情况的鱼讯反应就可以发现, 动作截然不同。用调3钓2的鱼讯认识去指导调6钓5,结果是同样的反应后者屡屡空钩。 与剩余浮力搅在一起还有一个“归零点”,也是模糊认识。著名钓手程宁曾提出过“归零钓法”,且不论 大家是否接受,对其设定“归零点”这个名词我持肯定态度。不过,我对“归零点”是作另一种理解的。 有人问我:挂双饵调标尖平水是不是就是“归零”了。我说:不是,这只能算“负重归零”。我们知道, 要作到每次挂饵的重量、大小绝对一样是不可能的,既然饵有差异就不可能做到真正归零。“归零点”的 划分应该在调目。你调几目,这个被你选定了的“目”就是浮标的归零点,它不是固定在标尖的某一刻度, 而是随坠钩重量的变化在标尖上下移动中最终被钓者确定的,我们不要刻意规定它在哪里。 调标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跟着感觉走,选择浮标犹如配鞋,大了走不快,小了挤得难受,是不能随便的 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九 台钓漂灵敏度问题的探讨 台钓(这里指塘钓)主要特点之一是:鱼咬钩时,浮漂反应灵敏。究其原因,除了使用的钓线比较软 和细以外,主要是由于台钓漂构造比较合理,垂钓的人既重视选漂,又讲究调漂,使钩、坠、饵与浮漂的 匹配尽量调整得当。为了取得适当的灵敏度,选漂和调漂是缺一不可的,有了灵敏度的浮漂,不等于垂钓 时反应就灵敏,还要看调漂好坏,调得不好,好的浮漂反应也会不灵敏。 一、台钓漂构造特点 在台钓漂的构造上,与灵敏度有关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1、漂头为实心细杆,像铅笔芯一样大小,长度较长;漂身用孔雀羽根或轻木等制作,中间稍粗,两端尖细; 漂尾为空心细塑料管,分成若干目(小格),涂上不同的带萤光的颜色。漂的重量分布呈头重尾轻,浮力 着力点靠近尾部,离漂头端点的距离长,入水后容易竖立而且稳定。整个漂的外形细长,流线型,外表光 滑,重量轻,浮力大,在水中沉浮时受到的阻力小。由于漂尾很细,抗风性能也好。 2、浮漂与钓线的结合是硬连结。先在钓线上穿上1、2粒太空豆,然后套上漂座,再穿上1、2粒太空豆,把漂座夹在中间,垂钓时漂头细杆就插在漂座上,钓线的动静可以迅速地传递到漂上。除了下限的太空豆 因起竿的动作过于粗猛时可能向下移动外,上限的太空豆一般不会变动。因此垂钓过程中不需要经常对浮 漂的位置进行校正,而且也保证了浮漂反应的灵敏。 3、漂尾很细,直径一般只有0.5~1.0毫米,一目的长度一般是7~13毫米,以平均直径0.7毫米、长度为10毫米计算,一目产生的浮力为3.9克(本身的重量由整个漂体承担省略不计),这是在鱼钩接地很轻的 情况下,鱼咬钩时拉沉一目所需的力量(假定钩、坠、线受到的阻力不算),这个力量是很微小的,与棒 形的漂或漂尾粗的风漂比较,当然就比较灵敏。 二、正常情况下的调漂 台钓在正常情况下,对浮漂的调整通常是调四目钓二目。 1、调四目,就是调整铅坠的重量,使钩、坠悬在水中不接触水底,浮漂漂尾露出水面四目。调整时,先把 太空豆和浮漂向下捋,使浮漂到鱼钩的距离短于水的深度,投进水后鱼钩和铅坠座悬在水中不到底,漂尾 露出水面很高。然后在铅坠座上加铅皮,使钩、坠、漂全部沉入水中,再逐步一点一点地剪去铅皮,减轻 重量,直至钩、坠离开水底悬在水中,漂尾刚好露出水面四目。 设W代表重量,B代表浮漂沉入水中部分产生的浮力,b代表漂尾一目所能产生的浮力。(本文所举例都是以调四目钓二目为基准的) 调四目,B调四目=W钩线+W坠(调四目) 调五目,B(调五目)=W钩线+W坠(调四目)-b 调六目,B(调六目)=W钩线+W坠(调四目)-2b 可见,调五目、调六目分别比调四目减少一目、两目的浮力,坠子上的铅皮就要分别剪去相当于一目、两 目浮力的重量。这样,坠子就轻了,浮漂反应就会比调四目灵一些。 所以说:调的目数越多,浮漂反应就会越灵。 反之,调的目数减少,例如调三目,浮漂沉入水中多了一目,浮力就增加了一目的浮力,这样铅坠就要增 加相当于一目浮力的重量。铅坠增加了,浮漂反应就会比调四目钝一些。 所以说:调的目数越少,浮漂反应就会越迟钝。
/
本文档为【钓鱼大师们的理论精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