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推荐】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2018-03-29 50页 doc 946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推荐】数码单反入门教程【推荐】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一课 器材准备 选购机身 首先,我们要选定一部适合自己使用的数码单反机身,在入门到中阶的产品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对象,依目前的行情来说,大约落在两、三万到四、五万元的这个价格带,价格越高的的产品功能性就越强、同时机身结构相对的也比较坚固、有质感。 选购机身,通常最直接要考虑到的是镜头的搭配。这一等级的DSLR都是使用APS尺寸的感光原件(除了Olympus使用的是另一种四分之三的系统),所以我们购买的镜头焦距都要在乘上1.5,1.6后,才是真正的数值。 对于喜欢作望远摄影的...
【推荐】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推荐】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一课 器材准备 选购机身 首先,我们要选定一部适合自己使用的数码单反机身,在入门到中阶的产品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对象,依目前的行情来说,大约落在两、三万到四、五万元的这个价格带,价格越高的的产品功能性就越强、同时机身结构相对的也比较坚固、有质感。 选购机身,通常最直接要考虑到的是镜头的搭配。这一等级的DSLR都是使用APS尺寸的感光原件(除了Olympus使用的是另一种四分之三的系统),所以我们购买的镜头焦距都要在乘上1.5,1.6后,才是真正的数值。 对于喜欢作望远摄影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好的优势,因为平白的多出了0.5倍的焦距来运用。但是对于喜爱广角摄影的人就头痛了。举例来说,在传统时代我们最常用的28mm广角镜,用到DSLR上面时,就会变成了28×1.5 = 37mm,而传统最常用的广角变焦镜17~35mm就会变成(17~35)×1.5=25~52mm,平白的损失了不少在超广角的焦段,所以在选择厂牌时,要注意一下原厂的镜头支持情形,是否合乎你的拍照需求。 最后我们要来注意一下自己对机身像素的需求,目前中阶机种已经做到了800万像素,一般也有600万像素的实力,这对输出到A4以上的尺寸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很多刚入门的人常常会有高像素的迷思,但其实如果不是专业输出的需求,600万像素对我们来说已经相当够用了,实在不必去为了要考虑输出多大的图、而去为像素作斤斤计较的功夫。 镜头 镜头跟机身是绝对息息相关的,每一家厂牌的镜头都有他自己的特色,像是Canon的USM超音波技术,是习惯快拍人的最佳利器,Nikon的调子也是许多老摄影人所津津乐道的,Pentax、Minolta、Olympus也都各有其特殊的色调,我们在选购机身时,别忘了自己喜欢哪一家厂牌的镜头特色。 除了原厂本身所出的平价镜头之外,我们还可以选购由第三厂商推出的副厂镜头,比较知名像是Tokina、Sigma、Tarnom等,他们的镜头保有低价的优势,在技术规格上也不会跟原厂相去太远,初入门DSLR的同学如果预算有限,不妨就以副厂镜头开始下手。 通常对于初学者来说,18~70mm这个范围的变焦镜是一个相当好用的焦段,转换成DSLR变成27-105mm,这个焦段涵盖了广角及中望远的部分,已经可以应付一开始大部分的拍摄情况了。 大光圈的镜头的散景相当迷人,对初学者来说更是一个很难抵抗的魅力。但是大光圈的变焦镜一只动辄四、五万,如果预算有限又想享受大光圈,那么副厂镜头是可以考虑的 18-50mm F2.8 EX DC这样的焦段设计。 选择,像Sigma就有 储存媒体 传统相机使用底片来记录影像,数码相机使用的则是记忆卡。目前依厂牌的不同,大家使用的记忆卡规格也都会有一点差异,不过共通的就是几乎所有的DSLR都会支持CF这个规格的记忆卡。 CF卡的缺点是体积大,但是它拥有价格低、容量大以及速度快的优势。我们建议新手一开始就买一块1G容量的CF卡来使用,尤其是最近新款的DSLR动辄就到800万像素的分辨率,1G的大小会是蛮合适的选择。 目前制造记忆卡的厂商很多,大品牌及终身保固是必须要去考虑的一个因素。最后在选购一个USB 2.0传输接口的卡片阅读机,在跟计算机作档案传输时会比较便利。 滤镜 当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后制功能来做出各种效果后,滤镜在摄影中的角色就变得不是那幺的重要,以前需要滤镜做出来的一些效果,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可以用计算机来后制完成。 对于专门使用DSLR的摄影者来说,我们建议只要购买下面介绍的滤镜就好。 偏光镜: 不管有多强大的后制能力,也比不上一张原本就拍的清澈干净的图。偏光镜可以帮助我们避掉不当的光线折射,并且有纯化拍摄物颜色的效果,是一定要准备的滤镜之一。 现在DSLR所使用的偏光镜都属于环形偏光镜(CPL),要注意不要买了早期设计形式的线性偏光镜(LPL)。在选购给广角镜头用的偏光镜时,要注意镜片的厚度,不要因为过厚而拍出了四周有暗角的照片。一般来说大厂都会为超广角镜头推出超薄型的偏光镜,不过价格较高,常用广角镜头的人这笔预算是不可以省的。 ND镜: ND镜是减光镜,用来在光线过强、或是环境光不允许使用大光圈拍摄时的情况使用,不管是拍摄风景、生态或是人像都有机会用到ND镜。 ND镜的形式有很多种,它提供各种不同的减光系数让我们依拍摄环境不同来搭配。有的ND镜也会设计成渐层减光的形式,非常适合在晨昏摄影的状况使用。 保护镜: 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另外在每颗镜头前面另外加上保护镜,除了有保护镜头前端镜片的功用外,还可以在拍摄时滤除紫外线(保护镜需有UV防护功能),提高拍摄画面的清澈度。 目前市面上滤镜的厂牌主要以德系、日系两个国家为主,一般来说像是B+W这种德 系厂牌的产品,不管是功能或是制作品质都有相当好的成绩,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较高。 最近日系品牌的品质也有了一定的水准,加上各项规格齐全、价格也平易近人,对预算不丰厚的的人来说,日系品牌是一个值得投资选择。 脚架 脚架是一定要准备的周边器材,它可以在长时间曝光的状况下稳定机身,帮助我们拍出清楚的照片。对于喜好风景摄影的人来说,准备一支稳固的脚架,跟准备一台适合使用相机是同样重要的事。 脚架有三脚架跟单脚架两种,绝大多数的状况我们都是使用三脚架来拍摄,如果你常需要机动性高的情况中稳定机身,那幺就可以考虑选择购买单脚架来使用。 以碳纤维制作的脚架重量都很轻,对于需要登山涉水、或是四处奔波的摄影者来说,可以购买碳纤脚架来减低装备的重量,不过炭纤维制作的脚架价格不低,我们可以衡量自己的需要作选择。 通常购买脚架的预算从三四千元起跳一直到数万元,初学者常会因为贪便宜去买廉价的脚架,但这种脚架通常都不符合比较进阶的需求。所以我们建议在采购摄影器材时,尽量还是不要省掉购买这笔预算比较好。 快门线 快门线主要的功用是要减少在拍摄时,因为按触快门钮而产生机身震动,通常快门线通常搭配着脚架一起使用,为的就是球拍出一张清晰而稳定的照片。 自从单反相机电子化以后,传统的快门线几乎就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不同接头的电子快门线。这些新形式的快门线有着丰富的功能,像是定时激活、间隔重复曝光拍摄、LCD显示屏等。 对于喜欢拍夜景的人来说,建议购买功能比较丰富一点的快门线,在这方面需求比较少的人可以选购简单的设计。现在的电子快门线每一家厂商的接头设计都不同,价格也比传统快门线高出许多。 计算机 既然身处数码时代,使用的又是数码相机,最好是要准备一部计算机了。 对于一般的影像处理来说,CPU为Pentum 4以上等级的计算机就蛮好用的了,内存至少要把它加到512MB,这样跑图才会比较顺畅一些。 屏幕的部分买个大厂牌的LCD来用,暂时先不要去考虑屏幕校色的问,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初学者倒是先把基础摄影先学好比较重要。 输出的部分我们倒是不建议买太好的打印机,因为现在打印机印得再好、也不会比你拿到相馆直接作数码输出来的棒。自己输出在纸张及墨水上的支出也不便宜。 影像处理软件这儿推荐两个–Adobe 的Photoshop、及Ulead的PhotoImpact,这两套软件都是目前最热门的,同时也有中文版本,市面上有不少的工具书作教学介绍,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使用。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二课 光圈 光圈是数码相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部件,数码相机毕竟还是相机,再好的镜头如果没有好的光圈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这跟高级相机装上低级胶卷也不会照出好照片是一样的道理。光圈通常位于镜头的中央,它是一个环形,可以控制圆孔的开口大小,控制曝光时光 光圈是数码相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部件,数码相机毕竟还是相机,再好的镜头如果没有好的光圈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这跟高级相机装上低级胶卷也不会照出好照片是一样的道理。 光圈通常位于镜头的中央,它是一个环形,可以控制圆孔的开口大小,控制曝光时光线的亮度。当需要大量的光线来进行曝光时,就将光圈的圆孔开大;若只需要少量光线曝光时,就将圆孔缩小、让少量的光线进入。 光圈由装设在镜头内的叶片控制,而叶片是可动的。光圈越大,镜头里 的叶片开放越大。所谓「最大光圈」,就是叶片毫无动作,让可通过镜头的光源全部跑进来的全开光圈。反之光圈越小,叶片就收缩的越厉 害,最后可缩小到只剩小小的一个圆点。 光圈的功能就如同我们人类眼睛的虹蟆,是用来控制拍摄时,单位时间的进光量,一般以,,5、,5或1:5来标示。以实际而言,较小的,值表示较大的光圈。 光圈的计算单位我们称为光圈值(f-number)或者是级数(f-stop)。首先我们来谈谈光圈值。 的光圈值(f-number)的编号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其中,f/1是进光量最大的光圈号数,光圈值的分母越大,进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镜头会用到的光圈号数为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镜头,镜片的口径就越大,相对提高其制作成本跟难度。 级数是指相邻的两个光圈值的曝光量差距,例如f/8跟f/11之间相差一级,f/2跟f/2.8之间也相差了一级。依此类推,f/8跟f/16之间相差了两级,f/1.4跟f/4之间就差了三级。 在职业摄影圈里,有时称级数为「档」或是「格」,例如f/8跟f/11之间相差了一 档、或是f/8跟f/16之间就相差了两格。 在每一级(光圈号数)之间,后面号数的进光量都是前面号数的一半。例如说 f/5.6的进光量只有 f/4的一半,f/16的进光量也只有f/11的一半,号数越后面,进光量越小,并且是以等比级数的方式来递减。 光圈号数与进光量的关系 除了考虑进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还跟景深有关。景深是物体成像后,在相片(图档)中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景深会越浅(清晰的范围较小)、光圈越小景深就会越长(清晰的范围较大)。 左边是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可以明显的看出两张图的景深明显不同 大光圈的镜头非常适合低光量的环境,因为它可以在微亮光的环境下,撷取更多的现场光,让我们可以用较快速的快门来拍照,以便保持拍摄时相机的稳定度。但是前面有提到大光圈的镜头不易制作,必须要花较多的花费才可以获得。 好的数码相机会根据测光的结果等情况自动计算出光圈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快门速度越快光圈就越大,以保证有足够的光线通过,所以也比较适合拍高速运动的物体,比如行动中的汽车、落下的水滴等。光圈大比较容易使用较快的快门外。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三课 快门 快门是相机中的一个机械装置,大多设置于机身接近底片的位置(大型相机的快门则是设计在镜头中),藉由控制快门的开关速度,来决定底片接受光线的时间长短。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拍摄时,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线的进入量、快门的速度决定光线进入的时间长短。 快门是相机中的一个机械装置,大多设置于机身接近底片的位置(大型相机的快门则是设计在镜头中),藉由控制快门的开关速度,来决定底片接受光线的时间长短。 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拍摄时,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线的进入量、快门的速度决定光线进入的时间长短,这样一次的动作便完成了我们所谓的「曝光」。 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 快门以「秒」作为单位,它有一定的数字格式,一般在像机上我们可以见到的快门单位有: 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上面每一个数字单位都是分母,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分别是: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以下依此列推)等等。一般中阶的单眼相机快门做到1/4000秒,高阶的专业相机则可以到1/8000秒。 B指的是慢快门Bulb,B快门的开关时间由操作者自行控制,我们可以藉由快门按钮或是快门线,来决定整个曝光的时间。 我们可以注意到每一个快门之间数值的差距都是两倍,例如1/30是1/60的两倍、1/1000是1/2000的两倍,这个跟光圈值的级数差距计算都是一样的。与光圈相同,每一段快门之间的差距也被之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 光圈级数跟快门级数的进光量其实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光圈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其实就等于快门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这个观念在计算曝光时很重要,我们会在下一个章节跟大家讲解。 前面我们提到光圈决定了景深,快门则是决定了被摄物的「时间」。当我们拍摄一个快速移动的物体时,通常需要比较高速的快门,才可以抓到凝结的画面,所以我们在拍动 态的画面时,通常都要考虑可以使用的快门速度。 有时我们要抓取的画面可能需要连续性的感觉,像是拍摄像是丝缎般的瀑布或是小河时,就必须要用到速度比较慢的快门,延长曝光的时间来抓取画面的连续动作。 左边的图用了比较慢速的快门,可以看到两片叶片有明显的晃动,右边 使用了安全快门,所以可以拍到凝聚的画面。 除了「时间」之外,快门也决定了我们拍摄的稳定度,一般以手持相机拍摄来说,快门必须要高到一个值,拍出来的画面才不会晃动,这个能拍出稳定画面的快门速度,通常称之为「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有一个简单的计算方式: 1 / 使用的镜头焦距 = 安全快门 如果我们现在使用50mm的镜头拍摄,那么能让我们拍出清晰相片的安全快门就是 1/50 ,大约是 60 的快门。如果使用了200mm的镜头,那么安全快门就要提高到1/200大约是250的快门。由此可知,焦距越广的镜头安全快门就比较低,但是长焦距的镜头所需要的安全快门就高许多。 快门时滞时间 相机在不使用对焦锁定功能同时保证在自动对焦工作状态下,从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到开始曝光的这段时间称为快门时滞时间。 快门先决曝光模式 由我们先自行决定快门速度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情形,自动选择适当的光圈f值(可为无段式的f值)以配合。设有曝光模式转盘的数码相机,通常都会在转盘上刻 上’s’字母来代表快门先决模式。快门先决模式适合于需要控制快门的摄影。利用高速快门可凝结动作,利用慢速快门可令行驶中的车辆变成光束。 快门延迟 相机按下快门,这时相机自动对焦、测光、计算曝光量、选择合适曝光组合„进行数据计算和存储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快门延迟。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四课 曝光 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 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 我们如果想要得到一张色彩漂亮、明暗分明的影像,就要让感光体(传统时代的感光体为胶卷,DSLR时代则为CCD或CMOS感光原件)得到适当的曝光。而所谓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感光体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 曝光的计算方式为: 曝光 = 光量(光圈容许进入的光线强度)X 时间(快门允许进入的时间长短)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曝光程序,是由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门的时间搭配组合而成的。 所谓的标准曝光值,以现在的测光表设计,都是把整个画面曝光量平均到中间灰,也就是18,的灰值。中间灰的辉度(反射光线的强度)接近人类的肤色或是天空的蓝,我们可以藉由观察「灰卡」,来知道中间灰它大概的表现。 一般来说,现在我们要得到一个正确的曝光,通常都是藉由相机内建的测光表来帮我们计算合适的光圈快门组合。测光表藉由不同的测光方式,将所测得的现场光平均成中间灰,然后调配光圈快门来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 依左至右分别为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使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相得益彰。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在DSLR中内建的测光表,一般都具有下列的测光方式: 平均测光 平均测光将整个画面的现场光作平均计算,然后求得中间灰值。 中央重点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以画面中央为主要加权部分,然后佐以四周的现场光,再计算出中间灰值。 点测光 点测光只截取画面中央约3,,5,的范围作计算,求该点的中间灰值,这对复杂环境光的拍摄相当方便。 分区测光 每一家像机厂商都会研发出自己独特的分区测光方式,来因应各种不同现场光的曝光计算,例如CANON的21区分区测光、或是NIKON的3D矩阵测光。这些测光程序会依据环境的不同作变化计算,求出最适合的曝光量。 CANON的21区分区测光(图片来源为日本CANON网站) 在前面我们已经为大家上过了光圈与快门,里面提到光圈每一个号数的差距、跟快门每一个段数的差距,都是称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不管是光圈或是快门,每一级之间相差的曝光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F4跟F5.6相差了一级、1/15s跟1/30s相差了一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是一样的。 F5.6跟F11相差了两级、1/60s跟1/250s相差了两级,这两种情况相差的光量也是一样的。 这样来看,在一个曝光组合决定好之后,还是可以增减光圈跟快门的段数作变化,而不会影响到最后的曝光值,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假设我们现在测出来一个曝光组合是 F5.6、1/250s,但是为了要用大光圈拍人像来获得浅景深,我们可以把它更改成F2.8、1/1000s。 其中,因为光圈向上前进了两级(F5.6 > F4 > F2.8),所以相对的快门要向后退两级(1/250s < 1/500s < 1/1000s)。这两个组合的曝光量其实是相同的,经由这样的计算调整,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大光圈的拍摄方式、又不会影响到最后的曝光值。 手动曝光模式 手控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在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要减少。虽然这样的自主性很高,但是很不方便,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象,时间更不允许。 AE模式 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光圈优先AE式是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五课 景深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孟加拉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景深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很浅,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摄影的模式来控制景深的长短。 景深长度跟被摄体的分配关系 一般会影响到景深长短的原因,有下面三种: 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拍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因为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距离就会变长。 左边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注意后背景清晰程度的差异 2.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在光圈、快门都不变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长。 左边使用长镜头,右边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看出景深的差异 3.距离拍摄体越近时、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时、景深越长 在光圈、快门、镜头焦距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场景,离被摄体越近时,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长。 相同的焦段,因为拍摄距离不同,景深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由上面三点我们可以发现景深的长短,主要是由光圈、镜头焦距及拍摄距离来控制的,因此在需要控制景深的拍摄场合中,我们就可以调整这些要素来拍出合适的照片。 在早期的镜头环上面都有景深的速查表,可以从上面读出景深的范围和长度,但是现在的自动对焦镜头大都舍去了这个设计,要不就是在镜头上附个非常简陋的景深表,实用功能不大。 对于业余拍摄者来说,会去读景深表的人其实是相当少的,大多数人都用经验法则去判断景深长度;另一个是利用相机的「景深预视」功能,按下景深预视钮后,从观景窗判断景深长短,这是最快也最直接的方法。不过它的缺点是当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因为进光量变小,而使得按下景深预视钮后,从观景窗看出去会变得比较暗。 就一般的拍摄情况来说,在拍摄风景的场合,我们常利用长景深来表现整个清晰的场景,所以使用缩光圈的方式来拍摄。但因为光圈缩小进光量也跟着变小,使得快门速度变低,就需要使用脚架来稳定机身,这也是风景摄影常会用到脚架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在拍摄人像时,会利用浅景深的方式来模糊被摄体前后的景物,藉以凸显主题的强度,同样的拍摄手法也可以用在其它的场合上。要凸显主题,浅景深是一个很方便的手法,所以一般在购买器材时,会依据需求选购一两支大光圈的镜头,除了能在低光度下拍摄外,能灵活运用浅景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六课 对焦 一张好的照片,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拥有良好的曝光和正确的对焦。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曝光的观念和换算方法,在后面会继续教大家如何因应环境来调配合适的曝光组合,这里,我们要先教大家正确的对焦方法跟观念。自动对焦功能已经是现在DSLR的基本功能了。 一张好的照片,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拥有良好的曝光和正确的对焦。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曝光的观念和换算方法,在后面会继续教大家如何因应环境来调配合适的曝光组合,这里,我们要先教大家正确的对焦方法跟观念。 自动对焦功能已经是现在DSLR的基本功能了,尤其是有超音波马达的推动和更新更强的对焦程序辅助。在一般的拍摄情况下,要做到正确的对焦已不再是件困难的事情了,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常常会拍出失焦的照片,有些时候连摄影老手也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为了帮助初学摄影的朋友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在这里我们特别列出了一些在对焦时,容易发生的疏忽和错误。只要在拍摄时仔细的注意下面的一些情况,就可以避免失焦或是焦距偏移的情况发生。 1.反差低的环境 基本上,自动对焦的系统通常是利用环境中的反差,经过运算合焦后,来达成自动对焦的目的。这样的设计在拍摄环境反差比较低时,就会发生对不到焦的情况,很难达成合焦的动作,也就是一般常说的「迷焦」。 在反差低的环境对焦时,可以将对焦点移到同样距离内反差比较大的物体,完成对焦的动作之后,再将镜头移回至我们要构图的范围中。在进行这个动作的时候,完成对焦后记得要先锁定焦点,以免重新构图时又失去了已经对好的焦距。一般的相机要锁定焦点,采用的是半按快门的方式,其它较复杂的设定可以参阅相机的说明书来设定此动作。 2.低亮度的环境 在亮度比较低的拍摄环境,也很容易产生迷焦的状况。一般相机所设定的自动对焦,在环境上有一定的亮度限制,低于这个限度时,自动对焦就会丧失它的功能。现在的数码单反相机大多有对焦辅助灯的设计,在光度不足时,对焦辅助灯会自动发光来协助对焦。不过这个小灯通常功率不强,能帮助照射的距离有限;另外,高阶的数码单反相机通常也没有对焦辅助灯的设计。 解决的方式是在低光度拍摄时,另外加装外部闪灯。功能比较齐全的外部闪灯都有功率更强的对焦辅助灯功能,甚至能投射会造成反差的红光来帮助对焦。 另外一个方法是使用手电筒或其它的外部光源来照射,帮助对焦可以顺利完成,要不就是干脆改用手动对焦,以自己的眼睛来确认。 3.对焦点不在中央 当对焦点不在中央时,我们必须先在画面里的焦点对焦,然后再重新构图。进行这个动作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疏忽,而在重新对焦时让焦点跑掉,对到不是我们原来预设的位置。 在上面第1点「反差低的环境」中,有提到利用半按快门来保持原先锁定的焦点,一般在拍摄时我们很容易因为疏忽,而忘记去做这样的动作。所以养成半按快门的好习惯,在重新构图时才不会有焦点跑掉的情况发生。 此外,有的相机还可以设定其它的按键作对焦,快门钮则专门执行测光及按下快门的动作。这样的设定也可以避免跑焦的情况。 4.被摄体是处在连续移动的状态 当被摄体处在一个连续移动的状态之下,我们在对焦完按下快门之前,可能因为被摄体已经离开了拍摄的位置,而发生失焦的情况,像我们在拍小朋友嬉戏的画面时,就很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 解决的方法可以利用相机本身的「连续对焦功能」,将对焦选项切到这个位置之后,相机就会自动对移动中的被摄体,持续地做对焦动作,一直到快门被按下为止。当然这个功能也并非是万灵丹,当相机本身的连续对焦功能不够强悍时,偶而也会有抓不到焦点的情况发生。 各家厂牌连续对焦的能力不尽相同,目前在动态追焦上的表现,以Canon最为摄影人所称道,而Nikon在这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熟悉自己拍摄的主题后,选择购买适合的相机,是每一个拍摄者事前应该做好的功课,如果相机的连续对焦功能不尽理想,那么拍摄者不妨改成手动对焦,顺便训练一下自己对焦的速度跟能力。 现在数码单反相机的功能,可以说是一台比一台强,但是面临上述种种情况,自动对焦还是会有失准的时候,所以除了留意这一堂课提到需要注意的情况之外,花点时间好好练习一下手动对焦能力,也是摄影人应该具备的能力。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七课 感光度 感光度(也就是ISO)指的是感光体对光线感受的能力。在传统摄影时代,感光体就是底片,而在数码摄影的时代,相机则采用CCD或是CMOS作为感光原件。感光度越高(也就是ISO值越高)时,拍摄时所需要的光线就越少,感光度越低时,对拍摄时所需要的光线就越多。 感光度(也就是ISO)指的是感光体对光线感受的能力。在传统摄影时代,感光体就是底片,而在数码摄影的时代,相机则采用CCD或是CMOS作为感光原件。感光度越高(也就是ISO值越高)时,拍摄时所需要的光线就越少,感光度越低时,对拍摄时所需要的光线就越多。 一般我们常见的ISO数值有: ISO50、ISO100、ISO200、ISO400、ISO800、ISO1600 当ISO的数值越高时,感光度就越强。目前入门级数位单反相机的感光度通常从100起跳(NIKON为ISO 200),最高一般都有到ISO 1600的实力。 在每两个相邻的感光度号数之间,差异的感光能力是两倍,也就是说,ISO100的感光能力是ISO50的两倍,同样的ISO1600的感光能力是ISO800的两倍。这里的计算方法,跟我们在前面课程中提到过的光圈和快门是一样的。 感光度跟光圈、快门一样,在两个相邻号数之间都有「一级」或是「一格」的差距。所以,我们在换算曝光量时,同样的也可以把ISO带进去里面作变换。例如: F2.8、1/60s、ISO 100 = F5.6、1/60s、ISO 400(因为光圈减少了两格的光量,所以右边在ISO感光度上增加了两格补回来) 提高感光度可以帮助我们在环境比较暗的场合来拍照,而不需要藉助闪光灯、或是大光圈的镜头来辅助,不过它也有一个很难令人忍受的缺点,就是当感光体的感光度越高,所拍摄出来的图片粒子就会越粗造,画面的噪声也会增多。 一般数码单反相机对噪声及粗粒子的抑制能力,也是作能力评比时的一个重要评分依据。 我们来看看在使用低感光度跟高感光度两种情况下,画面的噪声跟粒子的差异有多大: 原图,使用ISO 100来拍摄 使用ISO 100拍摄时的局部放大图,粒子比较细腻 使用ISO 800 时的放大图,颗粒比较大,而噪声也变多了 从上面的局部放大画面,可以见到提高感光度之后,对画面产生的负面影响。一般如果拍摄者要求画面的细致度及高品质,在拍摄时就尽量不要使用高感光度的设定。这时因为光线不足势必要拉长拍摄时间或是补光,所以闪光灯或是三脚架就成了必备的工具。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感光度所造成的粗粒子有时反而可以拿来好好的运用,变成另外一种特殊的摄影效果。在以前传统摄影的时代,有时为了要拍出粗粒子效果的照片,我们会特意使用高感光度的底片来拍摄,然后在冲片时再利用高温缩短时间的方式,来增加噪声及颗粒。现在只要在拍摄时简单的设定一下感光度,然后在后制时,利用影像软件再作一下处理,就可以获得很棒的效果了。 利用用高ISO的噪声跟粗颗粒,来制造不一样的影像效果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八课 曝光补偿 每一部单反数码相机,都会有「曝光补偿」的设定,曝光补偿,指的是当我们完成测光,设定光圈快门之后,因应环境光线的变化,对曝光作加减的额外设定。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 每一部单反数码相机,都会有「曝光补偿」的设定,曝光补偿,指的是当我们完成测光,设定光圈快门之后,因应环境光线的变化,对曝光作加减的额外设定。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在前面,我们讨论过相机的测光系统。在一般环境下,光线比较单纯,以相机内建的程序测光,就可以拍出不错的照片了;可是在光线变化比较大的场合,相机在测光时会发生误判,这时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太亮、就是太暗。 甚幺样的情况会让相机的测光系统发生误判呢,我们在这里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当拍摄画面中有很多浅色系,环境中的光线反射程度很高,除了现场原本的光线外,额外反射出来的光线,让测光系统误判此环境的光线很强,因此相机的曝光组合会比正常情况下的光线值低,拍出来的相片会偏暗。 另外一个例子是在拍摄的画面中,有很多暗色系的物体或是光线反射程度很低的环境,因为光线被这些物体吸收,让相机在测光时以为现场光线不足,而设定了比正常还高的曝光值,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偏亮了。 为了让拍摄者可以快速的对曝光量作调整,而不需要重新去设定光圈快门,于是就设计了「曝光补偿」这样的机能,只要简单的选择要「增加」或是「减少」曝光量就可以了。 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都是以EV(也就是我们在前面谈到的一级、一格的单位)作为单位,调整的格数有分为1/2级跟1/3级两种,目前大部分的数字单眼相机都有正负2EV的曝光补偿能力。 上面有提到让相机误判的状况,但是要设定多少的曝光补偿,才可以将曝光值调整回来呢,其实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曝光补偿,并没有一定的数值,在很多时候都必须靠我们的经验来判断。所以初学者在遇到复杂光源的环境时,可以利用相机的「包围曝光」功能,多拍几张不同的曝光组合,顺便学习判断要如何作曝光补偿。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例: 我们出国常会拍的雪景,使用相机曝光的原始设定,拍出来的图明显偏暗 使用曝光补偿+1.5EV,雪的白色就显现出来了 这张照片黑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拍摄出来的感觉明显偏亮了 使用曝光補償-0.7EV,畫面的亮度看起來就自然多了。 为了获得更正确的曝光,除了利用曝光补偿来弥补相机程序测光的缺失外,还可以使用点测光的方式来测光。下一课,我们将为大家来介绍基本的点测光,教授如何在一个复杂的光 源下,得到正确的曝光组合。 像Dynax 7D的曝光补偿做成转盘式的,操作起来就相当的便利。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 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时候所拍的,而后者是等于+1时所拍的, 以下面两幅图片为例,上面的是曝光补偿等于0 可见区别明显。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 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可以在正负2EV内加、减,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就是以1/2EV为间隔的,于是有-2.0、-1.5、-1、-0.5和+0.5、+1、+1.5、+2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1/3EV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1.7、 1.0、-0.7、-0.3和+0.3、+0.7、+1.0、+1.3、+1.7、+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 -1、- 一般的说,景物亮度对比越小,曝光越准确,反之则偏差加大。相机的档次有高有低,档次高的,测光就比较准确,低的则偏差也会加大。如果是传统相机,胶卷的宽容度是比较大的,曝光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数码相机的CCD宽容度就比较小,轻微的曝光偏差都可能影响整体的效果。 总而言之,曝光补偿的调节是经验加上对颜色的敏锐度所决定的,用户一定要多比较不同曝光补偿下的图片质量,清晰度、还原度和噪点的大小,才能拍出最好的图片。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九课 点测光 我们在遇到复杂光源的拍摄环境时,当然不能只用经验法则跟曝光补偿,来作一个合适的曝光组合。在这一课,我们要教大家利用点测光,来作更精准的曝光判断。点测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测光模式,它的测光大约只测画面中之2%,3%的面积,不考虑周边环境亮度,因此„„ 我们在遇到复杂光源的拍摄环境时,当然不能只用经验法则跟曝光补偿,来作一个合适的曝光组合。在这一课,我们要教大家利用点测光,来作更精准的曝光判断。 点测光是一种十分精确的测光模式,它的测光大约只测画面中之2%,3%的面积,不考虑周边环境亮度,因此可确保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代表性的“点”来测光曝光,所以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点测光模式只是测定画面中心一个很小范围的亮度,并以这个测光值作为曝光的唯一依据,当然,许多情况下是用这个很小范围测试并非位于画面中心的被摄物亮度。在拍摄明暗反差强烈、并且明暗面积很不均衡的被摄物时,摄影者可以用画面中心这样一个很小的范围对被摄主体或其它部位上某处亮度进行测定,而不受大面积强光背景或阴暗背景的影响。点测光在风光和人物摄影中都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它能让摄影者在复杂的光线场景中进行准确的曝光。 虽然说点测光是一个好用的工具,但并不是每一台DSLR中都内建了点测光,有的入门级相机只有中央重点测光的功能,这时,我们可以使用额外的测光表,或是利用长距离镜头来缩小测光的范围。 用长镜头拉近要测光的范围,再用中央重点测光来弥补没有点测光的遗憾。 在光源复杂的环境,选择肤色中间调的地方来测光 如同上面的范例照片,在这个光影复杂的拍摄环境里面,我们要如何作测光呢,完全交给相机处理,那幺拍出来可能就不是原先要的调子;作曝光补偿,那要如何判断甚幺时候 加、甚幺时候减呢, 这时点测光就相当的好用了。前面,我们提到曝光是以18%的灰作为标准值,所有的曝光系统,到最后都是以这个标准来计算。而18%的灰与人的皮肤辉度接近,所以在上面这个图例,我们只要选择模特儿的肤色中,接近一般光线强度下的地方就可以了(图中用红色圆圈标起来的地方)。 决定了肤色的中间调完成曝光组合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曝光补偿来决定画面的调性。当我们需要明亮一点的画面时,就使用正向的曝光补偿;而当我们需要低沉的画面感觉时,就使用负向的曝光补偿来完成。 利用正向的曝光补偿,来营造照片明亮的调子 上面的例子是以人像为主,一般来说,要在肤色中找学中间调并不困难,但是当拍摄的主题跟人物无关时,我们要怎幺样来决定画面的中间调呢,在这里我们提供两种方法来让大家参考: 1. 寻找画面中接近18%灰的区块 当拍摄经验逐渐累积之后,我们就很容易的在一个画面中找出接近18%灰调的地方,它可能是蓝天、可能是大太阳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绿的草丛、也可能是没有粉刷过的墙面。 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确认作点测光的地方,多多的拍摄,然后观察结果来修正自己的判断。 2. 使用灰卡或是手心来测光 或许我们在判断中间调的经验不足、或是环境缊乱,那幺这时可以直接使用灰卡置于环境光源下,直接对着它来测光。 如果没有灰卡可以使用,可以用自己的手心来取代,使用相机来对着手心测光。前面提到人的肤色接近18%的灰调,所以自己的手其实就是一张很好用的灰卡。不过要记得别用了被太阳晒的很黑的手背,那可是会去影响你的测光结果喔。 同样的,在我们得到曝光组合之后,再利用曝光补偿来决定画面的调性。一般来说,大部分要做到控制比较精准的曝光时,点测光会比相机内建的程序测光来的好控制。所以对DSLR的新手来说,点测光的使用其实是蛮重要的一门功夫。 我们一般所说的“点测光”是一个适合要求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需求而设计的模式,主要为了对付特殊拍摄条件下的测光需要。该模式在测光和拍摄时,测光系统只测量取景范围中3%的面积,完全不考虑周围其他背景的曝光需要,因此有经验的摄影者利用它能预测到最后照片的实际影调效果。 要用好“点测光”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摄影者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么位置是适合选为“点”而且作为测光标准。 点测光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其窄角度测光范围,能确保测算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所需曝光量,能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测光需要。比如说在主体与背景反差亮度特别大的对象,如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也需要摄影者针对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同样要依赖点测光才比较可靠。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也比较合适。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十课 外接闪光灯 一般来说,想对闪灯摄影作比较多样的变化或是闪灯出力(也就是闪光灯的亮度)较大的应用时,单单使用相机内建的闪灯会有很多限制,所以对于想在闪灯摄影上作进阶使用的摄影初学者来说,我们会建议购买一支功能比较强的外接式闪灯来搭配使用。 一般来说,想对闪灯摄影作比较多样的变化或是闪灯出力(也就是闪光灯的亮度)较大的应用时,单单使用相机内建的闪灯会有很多限制,所以对于想在闪灯摄影上作进阶使用的摄影初学者来说,我们会建议购买一支功能比较强的外接式闪灯来搭配使用。 外接闪光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用于不同厂商相机的通用型号,另一种是特定相机专用型号。内置于数码相机中的闪光灯由于是直接把强光照射到拍摄对象上,因此有时会产生难看的阴影。这时候最好使用外置闪光灯。最近,可使用外置闪光灯的数码相机也越来越多。如果是可使用外置闪光灯的机型,不用的话就太可惜了。 这里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闪灯应用的相关名词解释。 首先来看GN值。在闪灯的规格表中,这个数字代表了该闪灯的功率,GN值(Guide Number,闪灯指数)指的是闪灯出力的程度,当GN值越大,代表闪灯的出力越强,也就是发射出来的闪光能力越强。关于GN值的计算方式为: GN,F(光圈) x m(单位为公尺,代表与被拍摄物的距离) 在这个公式中,是以ISO 100为标准的拍摄环境。举例来说,当一个闪灯的GN值有40时,当我们使用F4的光圈拍摄,闪灯的有效距离可以达到10公尺内的范围。 接着来看一下闪灯在摄影时,所使用的几种不同操作模式。目前一般市售的外接闪灯操作模式有:M模式、A模式、TTL模式,高阶一点的闪灯还会有FP模式,以下就让我们对这些模式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M模式: 全手动模式,使用者必须依照拍摄时所使用的光圈跟距离,来调整闪灯的出力。M模式的优点是出力一致,只要调整好数值,每一张拍摄的闪灯出力都会是固定的光量,缺点是需要事先调整,在临场的应变上,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在作计算调整的工作。 A模式: 自动模式,先使用闪灯上的感光器对环境作测光,然后配合相机的光圈设定做出力。A模式的运作原理跟M模式相仿,只是调整出力跟测光的工作变成由闪光灯来执行,拍摄者只要调整需要的工作光圈就可以了。 TTL模式: TTL模式会依据相机设定的曝光组合测光,在快门刚按下开始发光,然后再依据相机的TTL曝光计算光量直到曝光充足为止。一般来说,只要相机的测光系统够准确,利用TTL模式可以得到比较合适的曝光。 TTL的缺点是反差过大或是在全黑或是全白的拍摄环境时,如果没有适当的作曝光补偿,就会拍出过亮或是过暗的照片出来。 FP模式: 高速闪光同步(FP High-Speed Sync),在这个模式中,闪灯所搭配的快门速度不再受到相机闪光同步快门速度的限制,有FP功能的闪灯可以利用频闪的方式跟相机的最高快门达到同步。不过在使用FP模式时,会因为闪光灯连续的频闪而降低了出力。 另外,我们要提一下「照射角」这个名词。照射角指的是配合镜头的使用,闪光灯本身所能涵盖照射角度范围,一般来说,目前市面上的闪灯照射角度一般从24mm ~ 85mm,大约涵盖了我们摄影时常用的广角端一直到中长焦距。 高阶的闪灯在灯头还会附有一片「扩散片」,将它拉下后,闪灯的照射角可以拉大至16mm,这个焦段已经涵盖到超广角的范围了。要记得的是,当使用APS尺寸的DSLR时,要先将镜头焦距乘上1.5或者1.6,再来对应闪光灯的照射角。 上面几个名词是看闪灯规格表时,应该先要熟悉认识的内容,以后我们会接着谈一谈闪灯的基本操作运用。 下面是使用外接式闪光灯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经过对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商务型数码相机测试发现,大部分数码相机只支持本品牌的闪光灯,而使用其它品牌的闪光灯可能会出现不同步现象,因此建议用户选择与数码相机相同品牌的闪光灯。 2、部分数码相机虽然能配其它品牌的闪光灯,但使用时有一定的要求。在测试中发现,多触点式闪光灯只支持本品牌的数码相机。而单触点式闪光灯在一些数码相机上使用效果却很理想,特别是一些国产的带有自动闪光功能的闪光灯,在部分数码相机上使用效果很好,曝光也十分准确,画面质量相当出色。 3、当使用外接式多触点闪光灯时,大部分数码相机需要在菜单上设置为外接式闪光灯,此时内置式闪光灯就会被关闭,直接启动外接式闪光灯。否则,仍然是内置式闪光灯工作。目前,有些新型的数码相机能自动切换成外接式闪光灯,但数量很少。 4、在选购数码相机时,需要外接闪光灯的用户应当场安装一个闪光灯进行试拍,然后通过数码相机的彩色液晶显示屏观察照片,最好放大查看,看看闪光灯是否同步,是否能正确配合数码相机的曝光。 摄影的主体即光与影,用光的好坏对一幅作品的成败很关键。目前主流数码相机更多地朝着高像素发展,各种专业的功能也在逐步加入中,但目前各数码相机厂商在用光的考虑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多数民用级数码相机并没有配备外接闪光灯接口,而内置的闪光灯基本上是鸡 肋,其闪光灯指数小,没有太多的闪光灯功能设置,一般只有发光、不发光、消除红眼等,使用闪光所得照片往往是前景过曝,而背景仍旧是黑黑的一片,有时还会带上难看的影子。所以,很多摄友在夜间或室内光线不足的拍摄中宁可照片虚掉一点,也不愿意使用数码相机自带的闪光灯。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获得好的照片,我们必需为拍摄对象补光,在没有可以借用的光源时,闪光灯就成了便携易用的最好选择。直射打光是用闪光灯补光的一大忌,有经验的拍摄者一般会把闪光灯打到浅色的表面,如墙壁、天花板上,利用其反射闪光为拍摄对象补光,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是散射光,用在人像拍摄中,散射光效果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的体感、质感和空间感。 为了更好地使用闪光灯补光,我们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有外置闪光灯热靴或PC接口的数码相机,一定要为其配置外接闪光灯;二是没有外置闪光灯接口的,尽可能使用同步器和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闪光灯,以求得到好的补光效果。 一般闪灯的作用是用来补足现场光线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拍摄时,能让使用闪灯拍出来的照片尽量接近自然光。 但是闪灯的光线是属于直射式的,加上跟被摄体的距离通常都不会太远,不像一般的自然光有许多比较柔和的反射光,所以这个光线通常都会比自然光来的锐利很多。 闪灯的直射光,通常比较锐利、而且死板 使用闪灯拍摄出来的照片大多比较生硬,尤其是闪灯的运用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人像摄影上,从上图来看,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人物脸上的线条变得比锐利,肤色的柔软度也没有自然光来的好,为了改善这样的缺点,我们可以另外再购买「柔光罩」加在闪灯的照射灯部,让光线透过柔光罩特殊的材质后变得比较散射,这时拍出来的光线就不会那么的生硬。 加上柔光罩之后,可以稍微改善锐利死板的程度 柔光罩大部分都是由一般的周边厂商所生产贩售,根据每一种闪灯的尺寸、还有柔光罩的材质、设计形式有各种不同的搭配产品,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以及不同柔光罩的特性来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 刚刚我们提到闪光灯的照射是直射的,拍摄时,被摄物的照射光直接来自相机跟闪光灯的方向,这个光线通常是水平的,不像一般的自然光来自我们的上方,所以即使加上了柔光罩,被摄物的阴影还是不像一般自然情况下的模样,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跳灯」的方式,来进行闪灯摄影。 一般的外接闪灯只要有一定的功能水准,都会具有调整灯头方向的能力,在拍摄时,只要现场的天花板不要太高(大约不要超过三米),颜色属于浅色系,我们就可以将灯头指向拍摄体正上方的天花板,然后进行拍摄。利用闪光灯照向天花板再反射扩散至被摄体上,这时就可以营造出更柔和、而且是从上方照射的光线,这样的拍摄方法,就是上面所说的「跳灯」。 跳灯拍出来的光线,比较接近自然光、也比较柔和 同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将「跳灯」作不同的变化,配合拍摄的环境,将闪灯灯头调整到我们所需要反射的地方,这样在作闪灯摄影时,拍出来的东西就不会那么死板。使用跳灯最大的限制是拍摄环境需要一个浅色系的反射区(深色物体的反射能力有限),还有经过反射后、闪灯的功率也会跟着缩减,所以反射区距离灯头跟被摄体也不可以离得太远。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十一课 基本构图 前面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在摄影技术面的学习应用,现在让我们先撇开那些硬梆梆的东西,一起来聊一聊基本构图,来看看在拍照时,我们怎么样可以用观景窗的那四条线来框住一张美丽的图像。每每说道摄影作品,总离不开谈及构图,构图有这么重要吗?好的构图怎么就„„ 前面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在摄影技术面的学习应用,现在让我们先撇开那些硬梆梆的东西,一起来聊一聊基本构图,来看看在拍照时,我们怎么样可以用观景窗的那四条线来框住一张美丽的图像。 每每说道摄影作品,总离不开谈及构图,构图有这么重要吗?好的构图怎么就看的那么舒服呢?构图有没有诀窍呢?构图会不会捆住我们的手脚,使我们变得教条呢?图片一出等等构图问题就不断地萦绕着我们,我们怎样看待自己作品中的构图缺陷,怎样练就在拍摄时留心布置画面疏密间架,其实,了解构图的意义在于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了解美的奥秘,才能获取美,才能更好地欣赏美。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困扰着我们的视觉,使我们有这么多的困惑。 谈到构图,我们要先了解一下DSLR拍下来的图形,大约是接近4:3这样的长宽比,也就是说拍出来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如果在后制时我们不去作裁切的动作,那么最基本的构图就会有两种形式:直式构图、以及横式构图。 依据被摄物的特性,我们可以决定要利用直式或是横式来表现,举例来说,我们现在要拍摄一个站立的人物,那么直式构图就最合适了,因为它跟人体的比例接近,我们可以将人拍的满满的,表现在整个画面,而不会有太多的留白出现。 直式构图用来拍摄一个完整的人物体态是最方便的了 横式构图就很合适在拍摄水平线上延伸的被摄物,例如在拍摄风景时,横式构图常常被拿来使用。另外或者是我们要拍一群人物,横式构图也相当合适,因为它可以在一个画面中,同时置入最多的被摄体。 横式构图非常适合拿来拍摄风景 两个人以上的人物照也很适合用横式来构图 所以一开始在拍照时,最先考虑构图的方式,就是「直式构图」跟「横式构图」这两种,而我们也根据被摄物的特性,来决定构图的方式。 拍照构图最难处理的,是拍摄物主体之外的杂物,例如说我们要拍美少女,但是在美少女入镜之后,她身后身旁杂七杂八的背景和人物,要如何安排进入画面中,或是将它们摒除在画面之外,这是很需要功夫的能力。所以初学者刚开始在学习构图时,不妨把「被摄体拍的大大的」,将个画面给塞满,这样就不用太去考虑如何安排背景的问题。 把脸拍的大大的 初学者可以从直式构图跟横式构图的应用,以及「被摄体拍的大大的」下手,先将这个要点学习之后,然后来进行下面这个构图法则----「井字构图法」。 所谓的井字构图法,就是将画面的长、宽均分成三等分,然后用四条线将画面格成九宫格,而在画面上线条交会的四个点跟四条线,就是我们放置被摄物重心的焦点。 井字构图范例 井字构图范例 一般在构图时,我们都会直觉的将画面的视觉重心摆在正中央,不管是在水平或是垂直线的中心点上,因为这样的图是一种最安全也最稳固的构图方式。视觉重心在中央的画面,让人看了会有安定感,所以一般人在构图时都会不自觉的习惯将重心摆在正中央。 中央式的构图法最安全也最稳定 中央重心的构图虽然安全,但却容易流入死板,所以我们可以依循「井字构图法」的四个焦点来移动重心,将被摄物稍微的偏移,让画面产生不平均的留白,这样可以让整个感觉更活泼,也比较有动感、和更多想象的空间。 井字构图的运用范围非常的广泛,举从人像、风景、微距、运动、街头等各式的摄影内容都可以使用,这个原理主要来自中国早期的构图方式,有趣的是它跟西方的「黄金分割」有很接近的关系。黄金分割的比例是1:0.618,大约就是井字分割中的2/3:1/3左右。黄金 分割的原理、解释跟延伸应用是一门很大的课程,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在网络上利用Google来搜寻,可以找出一堆很有趣的内容出来。 构图的目的,就是将拍摄主题凸显在画面之上,让观看者可以清楚地接触到拍摄者所要表达的事物。在第一课的基本构图里,我们曾提到一些简单的构图方法,而这一课,要跟大家一起讨论的,是如何在完成构图之后,利用拍摄环境中的各项要素,来凸显画面中的主题。 明暗的对比 利用强烈的对比,可以明显地突出我们想要表达的地方。大部分的作法是将不需要被注意到的地方极暗化,让主题集中在明亮的部份,成为视觉焦点。 利用明暗对比来凸显主题 清晰度的对比 在同一个画面中,清晰的物体总是比模糊的物体来得抢眼,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突显要表达的主题,将不需要的地方模糊化。 要将主题外的景物模糊化,可以用大光圈的镜头来拍摄,利用浅景深的特性将对焦点放在摄影主体上,就可以达到清晰度对比的效果了。 使用浅景深淡化背景 颜色 现在大多数人拍摄的照片都是以彩色为主,颜色自然成为画面中很重要的元素。利用颜色本身的对比、彩度跟明暗,也可以很容易地帮我们强调出画面的主题。 抢眼的颜色很容易变成视觉中的主角 和谐、降低画面上的任何冲突性 有时我们的主题是整个画面,一般在风景照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拍摄的主题往往是整个画面。为了能让观看者平均的聚焦在画面上的每一个元素,我们就利用和谐及降低元素之间冲突性的方式,来平均画面的整个重心。 画面中每个元素之间的平衡是构图时要注意的地方,减少太强烈的颜色、明暗对比、元素的差异等;稳定的线条和构图可以帮助摄影者来达成这个目标。 均一而不突出的整体色调,可以平衡画面的整体性 差异性 当画面的主题跟主题外的东西有很大的不同时,这种差异性也可以帮助我们来凸显主题。一般来说,在一群类似或相同的元素中出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画面中的焦点,而且会有很强的凸显能力。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十二课 直方图(histogram) 在一些高档消费级数码相机上有很多实用功能,现在的DSLR在使用机背LCD预览照片时,有额外显示直方图(histogram)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利用阶调分布的图形,来观察一张照片明暗分布的比例状况。直方图是通过在LCD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参数来确定照片曝光„„ 在一些高档消费级数码相机上有很多实用功能,现在的DSLR在使用机背LCD预览照片时,有额外显示直方图(histogram)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利用阶调分布的图形,来观察一张照片明暗分布的比例状况。 直方图是通过在LCD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参数来确定照片曝光精度的工具,现在许多高档相机在取景的时候就能够看见实时直方图,这在拍摄时是非常好的帮手。通过直方图的横轴和纵轴我们可以清楚地来判断拍摄的照片或者正在取景的照片曝光情况。 我们知道,数码相机相对于传统胶片相机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即拍即现,拍出的照片立刻就能在LCD液晶屏上回放看到效果。不过现在的数码相机动辄就是400万以上像素,而这些相机所配备的LCD液晶屏往往只有十几万像素,因此这个小小的LCD液晶屏根本不能完全表现出所拍照片的细节效果。特别是因为LCD对于光线并不那么敏感,很多时候拍摄的照片即使过曝或者曝光不足通过LCD也难以反映出来,这里我们就要借助许多数码相机内置的“直方图显示”功能来判断拍摄的相片曝光是否均匀。 首先来看一下histogram的阅读方式。在画面的水平轴,代表的是画面的明暗部,越靠左边越暗、越往右边则越亮,也就是说,整个画面的明调在右手的方向、暗调在左手的方向,而中间调则是位于中间的部位。一幅比较好的图应该明暗细节都有,在柱状图上就是从左到右都有分布,同时直方图的两侧是不会有像素溢出的。而直方图的竖轴就表示相应部分所占画面的面积,峰值越高说明该明暗值的像素数量越多。 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左边有,说明画面没有明亮的部分,整体偏暗,有可能曝光不足。 而如果直方图显示只在右边有,说明画面缺乏暗部细节,很有可能曝光过度。 在histogram垂直轴的部分,代表的是该区域像素分布数目的多寡,越低像素越少、越高像素就会越多。从水平轴跟垂直轴的分布,我们就可以大致的看出一张照片它的明暗分布大约是甚么样的状况。 下面来看一下各种不同照片的直方图。 像素集中在明调的区域,明显的曝光过渡了 像素平均的分配在每个区域,曝光良好 像都集中到暗部去了,曝光不足 一般来说,一张曝光良好的照片,它的histogram分配应该是明暗部相当平均的,这样整个画面的明暗比例才会适切。但有时如果我们要拍一些亮调子(所谓的high key)或者是暗调子(所谓的low key)的照片,反而就需要调整一下明暗分布的比重了。 这是暗调子的拍摄手法,用来表现阴郁的感觉 这是亮调子的拍摄手法,画面看来清爽而明亮 直方图可以用来帮助我们了解曝光的好坏多寡,以及照片的拍摄调性。有许多新手在使用DSLR时都会去忽略了这个功能,其实是蛮可惜的一件事情。记得下次在拍照时,多多利用一下histogram来观察相片的明暗,这样可以增进我们对曝光抓取的敏感跟准确度喔。 直方图能够显示曝光不足的问题,这样玩家就可以进行曝光补偿调节,在数码相机上这个过程可以很直观快速地反映出来,最后的效果我们也可以立刻看到。除此之外,直方图还能够显示曝光过度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负补偿,相机通过缩小光圈或者提高快门速度来减少曝光。曝光补偿是在测光系统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时候的一个调整手段,有些物体和景物是很难通过测光系统进行准确曝光处理的,例如雪景,通常都会造成曝光不足,此时要遵守白加黑减的曝光补偿原则,一般就能拍摄出曝光准确的照片。而对于有实时直方图的机器,我们在拍摄之前通过直方图信息,就可以大概知道该幅照片的曝光情况,节省了拍摄中宝贵的时间。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十三课 制造浅景深的方法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有提到影响景深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光圈的大„„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有提到影响景深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光圈的大小、距离的长短、跟镜头的焦距。 浅景深是很多摄影人很喜欢用的一个技巧,尤其是在拍人像的时候,浅景深很容易突显出模特儿在画面上的位置,同时也适度的柔化及美化背景的效果。一般来说,制造浅景深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使用大光圈的镜头(光圈大小与景深的关系)。通常只要光圈有到f2.8,就可以得到相当不错的浅景深效果了。 获取浅景深对数码相机用户来说可能是最令人烦恼的问题,这里就多说几句。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对于早期生产的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说,使用相机本体来实现小景深是很困难的,原因在于那时的相机镜头焦距较短。即便如此,在多数的微距拍摄中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浅景深效果,这是与摄距较小密切相关的。但是在人像摄影中,尤其是全身入镜的情况下,由于摄距过大,仍然难以得到特别好的浅景深效果。此时具备长焦镜头的高变焦相机就比较适合使用。 不过现在都流行「一镜到底」的拍摄方法,所以大部分的摄影者在选购器材时,都会以变焦镜头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偏偏拥有大光圈的变焦镜头多是价格不斐。以原厂的大光圈变焦镜来说,动辄三、四万元以上的售价,实在不是一般人容易负担的起的价钱。 以现在一般初学者会购买的变焦镜来说,多数是落在18-70mm f3.5-4.5这样规格的平价镜头上,望远程的光圈值最大只有f4.5。这跟大光圈变焦镜的f2.8相比,已经有了一格半左右的级数差距,自然在浅景深的营造上会比较吃亏。今天,我们就要教大家如何用平价的变焦镜头,来拍出美丽的浅景深照片。 1.尽量使用望远端来拍摄 当焦聚越常长时,景深就越浅,所以尽量利用变焦镜望远端的部分来拍摄,就可以有效 的缩短景深。光圈f4.5,使用广角端来拍摄,后面的背景比较清晰。 光圈f4.5,使用广角端来拍摄,后面的背景比较清晰 光圈f4.5,使用望远程来拍摄,后面的背景就比较模糊了 消费类DC中高端长焦机种很多,7倍变焦就可以达到135相机的200mm的焦距,可以拍出很好的浅景深效果片子来,所以长焦镜头对控制景深更有利一些,但不是绝对的。拍摄同样大小的影像,长焦镜要离得远些,越远虚化越差;同时焦距越长,镜头光圈越小(消费机镜头没有恒定光圈的),虚化也越差。在消费类DC上长焦与大光圈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样,要根据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光线足够则使用长焦;光线不足时多使用大光圈。 2.拉远主体跟背景间的距离 当我们拉开主体跟背景的距离后,就可以将背景落在景深清晰的有效范围之外,这样子,同样的可以营造出浅景深的效果。光圈f4.5,主题与背景的距离比较近,背景会比较清晰。 光圈f4.5,主题与背景的距离比较近,背景会比较清晰 光圈f4.5,使用同样的焦距,当背景比较远时,变得比较模糊 消费类DC镜头一般为3倍光学变焦,包含了拍摄人像的最佳85-105焦段,这一焦段拍摄人像不会出现畸变,但这个焦段的镜头背景虚化效果没法让人满意。而单反相机上使用的专业人像头都是定焦,最长焦135,以定焦的大光圈和特殊设计来满足人像拍摄的要求,但价格太贵,不是一般摄友能买得起来拍着玩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单反数码相机,如果没有高端的人像专用头,依旧无法拍出极佳的浅景深人像照片。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大拍摄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照片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3.拉近主体跟相机的距离 当拍摄距离越短时、景深越浅,所以在拍摄时尽量离拍摄主体近一些,就可以拍出浅景 深的效果。 光圈f4.5,拍摄距离比较远时 光圈f4.5,镜头焦距相同,主体与背景的位置不变,拍摄距离变近时,背景变得比较模糊 上面的范例图片都使用了光圈f4.5的相同条件来拍摄。因为我们在第一点时提到尽量利用望远程的部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跟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就会有了限制,此时摄影者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取舍,以免拍出了主题过大的照片。 靠近被摄主体后,加大了镜头和被摄主体间距离、镜头与背景间距离的对比,易获得浅景深。因为摄影师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太近,消费DC一般要设置为近拍模式,即“小花”模式。如果相机具有超微距模式则更好,但这种拍摄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拍花草或小昆虫,用于拍摄人像显然不太合适,你不希望把镜头贴在MM鼻子拍粉刺豆豆或雀斑的大特定而招来一顿痛打吧。 所以,要想拍出好的浅景深效果,请使用近拍模式,靠近被拍摄对象,拉开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使用大光圈和长焦。 摄影基础知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 1.光圈快门及其相互关系 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的可以改变中间孔的大小的机械装置,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机械或电子),二者结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举例来说,光线好比水流,镜头相当于一个可以控制水流方向和流量有水闸的的洞。光圈是洞的大小,快门是开闸的时间。 开闸时间一定时,洞越小,流入的水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当快门速度一定时,光圈合适(例如 f5.6),曝光正常,光圈太大(例如 f2.8),曝光过度,照片(冲洗后的正片,不是底片)就白花花一片,没有层次,甚至白纸一张;光圈太小(例如f11),曝光不足,照片黑糊糊的,损失低光部位层次甚至没有影像。 洞的大小一定时,开闸时间越长,流入的水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故当光圈一定时,快门速度合适(例如 1/250 秒),曝光正常,快门越满(例如 1/60 秒),曝光时间越长,曝光过度,快门速度越快(例如 1/1000 秒),曝光不足。 需要注意的时,虽然光圈和快门都能控制曝光量,其作用并不是等价的。光圈越小,光的走向越集中,到达胶片(或CCD)成像时,越容易清晰成像,(当然,光圈过小时,会出现衍射,反而模糊)景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当需要精确控制景深时,可以先确定光圈大小,再决定快门速度。当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快门开启时间太长,运动的物体在底片(或CCD)的不同部位成像,拍出来的照片当然不清晰,反之,当快门速度很快时,动体在胶片上的成像还没有明显移动,曝光过程已经完成,照片就清晰,也就是把动体凝固在了画面上,所以当拍摄动体时,可选择尽量快的快门速度,然后调节光圈,正确曝光。当然,如果你想让动体在照片上留下运动轨迹,增强动感,可以选择比较慢的快门速度。 尤其重要的是闪光摄影,恰当选择快门和光圈,可以很好地控制闪光和其它光线的光比。由于现在广泛使用的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时间非常短,只有大约万分之一秒,所以,当快门速度与之同步(所谓同步,就是使闪光的时间落在快门完全开启后,关闭前的时间段内,否则,闪光时快门还没有完全打开,或已在关闭,闪光就没有意义了,甚至在底片的一部分上曝光,拍摄失败)以后,再延长曝光时间也没有效果了。所以,闪光灯的作用效果要靠光圈来控制,连续环境光(如夜景中的其它灯光)的作用要靠快门来控制,恰当选择曝光组合,可以创造完美的艺术效果。 2.给初级拍摄者的十条好建议 给初级拍摄者的十条好建议 1、在按下快门前,检查一下在被摄体后面,是否有一些东西影响被摄体的“头部”(好像使它们伸长了)。树叉通常是始作俑者。看看两幅图像的比较,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2、墙壁等类似物体可以把闪光灯的光线反射到被摄体上。如果没有这样的物体,最好不要使用闪光灯。否则,拍出来的照片会很黑。典型的例子是在音乐会上,很多闪光的效果出不来,除非你是在舞台的边缘。 3、确定相机是否是平行或垂直于地面的。否则照片的看上去就是歪斜的,这是一个很难原谅的问题。 4、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可以通过调整光圈来实现。光圈越大,背景就越模糊,这可突出主体。当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 5、在拍摄日落时,把闪光灯关掉,以免照片太昏暗了。 6、大部分相机都会对图像的中心区域聚焦。如果被摄体在焦点的两侧,相机的聚焦将会发生问题。一般相机都有聚焦锁定功能。你可以使用它把相机对准中心物体,这样她或他就会出现在照片的中央了。然后,半按下快门按钮。保持直到你确定成功了,就完全按下快门,这样可以得到锐利的图像。 7、通过窗口拍摄时,尽力使用相机的无限模式(如果有的话)。否则,聚焦系统可能认为玻璃是被摄体,图像就会很模糊。当拍摄高大的建筑物(通常有许多玻璃窗)或里面的物体时,这是很有用的。 8、尽量做到随身携带相,蛭楦械某鱿忠残碇皇羌该胫樱阌凹倚枰羧竦亩床炝τ肓榛畹姆从αΑ:玫幕岢鱿至耍挥写嗷馐嵌嗝匆藕兜氖虑矩。? 9、尽量不要在海滩上使用相机,除非它有一个坚固的外包装保护相机。与沙土任何亲密的接触都会导致相机堵塞。 10、当在较暗的室内如酒吧或俱乐部拍摄人像时,你一般会用到闪光灯。那么,你不妨在拍摄前让他们先看一会明亮的光源。这样可以减少红眼现象。 3.B门下的奇妙世界(活用长时间曝光) “B门”下的奇妙世界 “B门”,在相机正向超级自动化方向发展的今天,简直显得有点原始!这是一种完全由摄影者所控制的曝光方式,也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过程。 “B门”的B在字典上原意是Bulb,是指以往的那种用手操作的球状气动快门释放器,或是在闪光曝光中利用的闪光灯泡。然而,稍有创造性的摄影家们都认为,“B”实际上是 的代名词。 Boundless(无限制) “B门”与其他快门速度不一样,摄影者可以使用它在1秒之外的任何时间控制快门的开关,藉此走进幻想的世界。当你进入“Brl”的领域后,便可以看到传统照片以外的奇异景象,例如夜空里星星的轨迹,彩虹般的光影,没有人的街景以及带着光辉的天空„ 使用B门摄影的基本要求,是一架具有B门可以使快门开启作长时间曝光的相机,一个较为稳固的三脚架以及一个手动快门线。拍摄时,最好有一个超灵敏度的手持测光表,因为许多相机的内置测光表都不能在拍摄时对可能出现的黑暗场面正确地测出光量。(没有的话也没所谓,拍多几张罗。)对B门摄影有经验的摄影家,往往建议在拍摄时尽可能作分级曝光,因为这样可使效果有较多的变化。他们也承认,虽然最成功的Brl曝光往往来自灵感的推测,但一个较灵敏的测光表至少能为分级曝光提供一个基础。 擅长拍摄夜景的摄影家们指出,使用B门在结束长时间曝光时,要使相机不抖动,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是在释放快门前,用一块黑色的硬纸板,靠在镜头前。这种方法还有一个优点,使你可以在曝光过程中改变焦距或者光圈。如果在调校时,偶然使相机发生抖动,则在继续进行曝光前,必须要确定相机已经停止抖动,这一点对于使用较长焦距镜头拍摄对尤为重要。 使用B门作长时间曝光,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摄影家常说的所谓“倒易律失效”。这种情况通常在使用彩色胶片曝光一秒至更长时间时发生。从根本上来说,长时间曝光能使胶片的色彩平衡改变,而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摄影者们往往是很难预料的。 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可以解决倒易律失效的问题,使每次拍摄都能得到准确的曝光。英国摄影家戴维?威廉斯提出一种简易的做法,这就是,“在经过计算的曝光量的基础上,用更长的曝光时间多拍几张”。 威廉斯指出,作长时间曝光对,必须对每张照片所用的曝光时间和光圈作记录。此外还可以用各种曝光指数进行试拍,以弥补倒易律失效引起的不足。 一种方法是增加总曝光量,对于1—9秒的曝光增加1,2一l级光圈;对于10—99秒的曝光增加1—2级光圈;曝光100秒以上者增加2—3级光圈。类似这样的指数是指一般情况而论,不能把它当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尤其是运用不同的胶片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要解决倒易律失效问题,主要是靠试验,并通过将记录的内容和所获得结果进行反覆比较,逐步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来。 拿起你的相机吧,别再犹豫啦~ 4.建筑摄影的一些技巧 建筑摄影并不一定要有完整的图像或规矩的构图,任何一个独特的视角和亮丽的细节都可以造就一张精彩的建筑照片。 将不同的拍摄角度与光线完美地结合起来,绝对可以将中世纪房屋拍摄成非常专业的建筑图片。进行建筑摄影进,最好按照设计师的规划,处理好建筑体积和几何比例――垂直线条在照片上也应该是垂直的。当相机镜头朝上时,相同的线条便会呈汇聚趋势,摄影师站得位置离建筑越近,这个效果就越明显,可以使用广角镜头对这种效果进行夸大,效果非常强烈。 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建筑物内部构造,而用远摄镜头还可将房屋或建筑物与背景分离开来,强调某个细节。有两个很吸引人的角度是极低的相机机位和鱼眼视角。任何极端水平或垂直的拍摄角度都可以拍摄出令人惊叹的照片来。 在人像和风景摄影中,摄影师经常使用相机的全景拍摄设置,进行建筑摄影时也可以考虑使用全景,有时候,全景照片能很好地表现古典建筑。 无论如何,建筑摄影都要有正确的照明,这样才能保证拍出的照片不会是败笔。因此,作为一个专心拍摄建筑的摄影师而言,很有必要对不同质地、不同表面、不同结构的建筑物进行把握,比如玻璃房和土楼的色彩效果就是不一样的。根据观察的结果,你可以选择最能表达建筑物色彩的时候:清早、下午或黄昏。 一年中不同时间的拍照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夏天拍摄的照片有很强的情感色彩,冬天的风景适合于表达黑白抽象画,秋天时拍摄旧时年代的建筑物比较好。 室内曝光和夜景拍摄比较复杂是众所周知的,拍摄这样的场景可能要费上一整卷的胶片。选择不同的胶片也会影响到你所拍摄的建筑照片的最终效果。 建筑摄影并不是一定要去拍摄宏大的建筑,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街景、民房都可以成为建筑摄影的对象。关键是要有好的色彩和独特的角度。而有些时候,黑白照片往往也能表达另样的建筑摄影效果――尤其适合于拍摄旧建筑。 数码单反相机如何才能物尽其用 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模式 很多人的数码单反从买回来开始,曝光模式就一直放在AUTO档没有动过。尽管数码单反的AUTO档也足以带来更好的图像质量,但在这种模式下你无法最大发挥自己的创意。试试其他的曝光模式吧:光圈优先模式可以让你尝试改变照片景深的乐趣,而快门优先模式则可以让你拍摄到飞溅的水花,或者是是丝般的流水等特殊效果。最后发现,数码单反原来还能拍出如此效果。 RAW模式 文件格式和分辨率大小也是很多人买回数码单反后从来不调整的一个参数。但如果希望自己的水平上一个台阶,拍摄RAW格式的图像就绝对不可能回避。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画质提升(绝对没有夸张~),关键是,通过RAW软件的调整,你可以尝试到数码暗房的乐趣~ 新镜头 有时候你会发现原配的广角头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拍摄风景和室内合影之类。这时候你可以 50mm F1.8就可以让你改变对数码单考虑一下购买新镜头。不用很大的投资,一只几百元的 反的认识。当然,接下来你很可能会掉入投资镜头的无底洞,还是要谨慎一些~ 数码单反相机入门——2关卡 关卡1:操作 由于结构不同,加上数码单反的可更换镜头的特点,数码单反在操作方式上普遍与消费类数码相机存在一定区别。其一,数码单反取景通常使用光学取景器,也就是说,在拍照时,液晶屏是不显示的。尽管现在具备实时取景的数码单反越来越多,但是数码单反最传统的取景方式仍然是通过光学取景器。其二,消费类数码相机的变焦通过机身上的变焦杆或者是变焦按钮来实现,但数码单反的变焦只能通过旋转镜头的变焦环来完成,机身上没有变焦按钮。这2点是数码单反与传统消费类数码相机在操作上的最大区别,也是入门者需要尽快适应的地方。 关卡2:期望值 所谓的期望值指的是,你最好不要指望数码单反在任何条件下拍出来的照片与消费类数码相机都有天壤之别。很多人购买了入门级数码单反套机后发现,拍摄一些旅游照片,数码单反的成像质量并不比消费类相机好多少。的确,在光线充足的户外,使用一般的镜头,数码单反的成像质量并不会给你带来惊艳的感觉。数码单反的成像优势体现在光线较昏暗的环境下、使用RAW格式、使用较好的镜头。所以,不要因为在某些特定场合下数码单反的成像质量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值便对数码单反失望。即便你不换镜头,也可以通过拍摄RAW格式来提高数码单反的成像质量。 辨别耳机音质 喜欢听音乐的朋友肯定都有自己心爱的耳机,好的耳机播放的音效是不一样的。在挑选耳机的时候如何判断耳机的音质呢,以下就来聊聊吧~ 失真或者总谐波失真(THD): 这个参数表示耳机输出的信号波形与输入的电信号的波形不一样、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失真了。这种改变会产生新的谐波,改变越大产生的新的谐波越多,因此使用总谐波失真来表示,所产生的谐波越少说明失真越少。因此谐波失真越少,耳机的保真度越高。 频响或者频率响应: 这个指标表示所指的耳机能够播放的最低频率到最高频率的范围,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当然这是指人的最高也是极限的范围。因此我们可以想到耳机的频响不要低于这个范围。 事实上我们看看耳机所给出的指标,一般都会超过这个范围,当然这个范围越宽表示耳机的能力越高。 但是事实上这个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耳机的频响性能,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个指标的定义不。例如音特美ER4的频响标注高频只有16000赫兹比几十元的耳机的频响指标还要差,但是如果你听到了音特美你一定会被他那高频的宽阔所折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这就是上面所说的这个指标的定义不规范,音特美的限定条件是在频响范围内的波动少于1dB,这种条件是十分严格的。而绝大部分的耳机不写限定的条件。 绝大部分人没有见过耳机的测试曲线,如果你看到肯定会大吃一惊,简直除了高山就是峡谷,个别商家可能给出频响曲线我敢说绝大部分也都经过了美化。说了以上的情况我们如何应对, 我想买耳机就像是买鞋,尺码只可作参考自己要用脚去试。 耳机阻抗和灵敏度 给随身听配耳机的人都知道要阻抗低的,阻抗低的耳机容易推,但是,是不是阻抗就是决定的因素,阻抗是不是越低越好, 我们所用的随身听的供电电压(电池)一般3v,4.5V,电压一定,当然电流越大得到的功率也越大,因此声音也越大。怎样使电流增大,那就是使用低阻耳机。 是不是耳机的阻抗越低越好,当然不是,阻抗过低耳机汲取的电流增大、电池消耗大、放大器输出器件的负担大,可能损毁输出器件。 如果不考虑声音大小,应该是阻抗越高对随身听的工作越好、越有利。 最好的情况应该是什么样子? 最好的情况应该是很小的电流就可以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应该重视的很重要的指标:灵敏度 大家可以看看舒尔的E5C耳塞,阻抗120欧姆,但是你千万不要认为他很难推动,实际上他比几乎所有的耳机都容易推动,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有122dB的灵敏度。这也是我们所见到的耳机最高的灵敏度指标了。 因此,灵敏度这个指标应该是很值得重视的。 不过挑选好耳机不能只看参数,一定要自己去仔细的听,有些参数很漂亮的耳机听起来不一定舒服, 选一款最适合自己的,并不一定是广告或者评测里说的最好的。 希望选到合适的耳机~~ 感受低频魅力~AKG K404耳机体验文章选登 首先感谢泡泡网耳机频道小编给予我这次难得的AKG耳机试听机会,我本身并不是什么耳机发烧友,听过的耳机也比较有限,而且以耳塞居多,头戴式的较少,便携式头戴耳机就更是只有一款铁三角的“纽扣”ATH-FW3,所以这次得知自己获得试听机会,真的很高兴。 本周三下午的时候快递员把耳机送到了我在的单位,当时因为没有带着相机,又急于拆开感受一下耳机:)所以就用手机拍下了还没有拆封的K404,在拆封时,可是费了好半天时间,因为手边的剪刀比较钝~所以为了拆开耳机的包装,我足足用了5分钟„„?:?汗,不过这倒是侧面反映出AKG的包装质量很好,能够给包装中的耳机提供很好的保护,避免耳机在运输途中损坏(*^__^*) 嘻嘻„„。 打开包装后,拿出K404,感觉耳机的做工还真是不错,头梁是金属的,塑料件也是很精致的,并没有多余的毛边,耳罩部分的海绵摸上去软软的,而且比较有弹性,带上感觉一点也不夹头反倒是很舒服,这倒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因为我之前曾多次在网上看到网友说AKG的便携头戴很夹头,这也就是我一直没有接触过AKG便携头戴的重要原因,看来也不能全然相信网上的评论,还是应该亲自去体验店试用,亲自感受后才能知道到底好不好。 打开包装后,拿出K404,感觉耳机的做工还真是不错,头梁是金属的,塑料件也是很精致的,并没有多余的毛边,耳罩部分的海绵摸上去软软的,而且比较有弹性,带上感觉一点也不夹头反倒是很舒服,这倒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因为我之前曾多次在网上看到网友说AKG的便携头戴很夹头,这也就是我一直没有接触过AKG便携头戴的重要原因,看来也不能全然相信网上的评论,还是应该亲自去体验店试用,亲自感受后才能知道到底好不好。 耳机包装中还附送一个黑色的布袋,便于装耳机,其做工也是比较精细的,AKG的logo绣的很清楚,要说到不满意的,那就是耳机的插头不是镀金的,在400元这个价位上,还不如很多200元左右的国产耳机o(???)o 下面说说试听的感受,在下班的路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带上K404,准备好好体验一下AKG所带来的音乐,从B20上拔下服役很久的EX500SL,插上K404,带上耳机,感觉酷酷的(心理作用„)。 因为事先在网上看了编辑写的评测文章,了解这款耳机更加适合低音较多、声音浑厚的音乐,所以我选择试听的音乐是leona lewis的bleeding love。开场时的中音K404表现的非常好,但是紧接着的低音K404就显得有些隆隆震耳了,感觉量多质少,也许是新耳机需要煲一煲,所以换了一首长存MP3中的加州旅店,这回感觉就好很多了,声场确实开阔,声 音的定位也比较清楚,主唱的声音被演绎的很有感觉,K404的中音优势被展现的很完美,浑厚有力。并且不像EX500SL那样刻意的去修饰音乐,而是很自然的还原音乐,感觉清新自然,没有了SONY那种被修饰过的味道。接着试听了Rihanna的Run This Town,整首歌曲听下来,感觉K404很好的把握住了流行乐与说唱乐的特色,把听者很好的带入到音乐中。 最后要试听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歌手,迈克杰克逊的You Are Not Alone,这首歌曲声音悠扬,高中低音均有所表现,迈克的声音是如此的动人,K404带给了我不同以往的感受,三频表现均衡,低音控制的也较出色,不像一开始那样隆隆震耳,高音也比较亮丽,中音是最好听的,可以说K404所演绎的音乐是直白而不失特色的,可以很好的抓住听者的耳朵。 今天是周六,到今天为止已经听了4天K404,大多是在上下班途中听的,所以听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感觉低音还是有所改善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边听边煲后,能够再有所提升。这几天我也对比了我的其他一些耳机,有电脑上的H800,闲置的“纽扣”,一直服役的EX500SL和上大学时买的MX360,感觉K404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要远远好于铁三角的“纽扣”,高音上稍逊于H800,声场上超过EX500SL,整体上超过MX360,等到下周上班我要借运营部同事的AKG K99听听,感受一下AKG大头戴的感觉,再对比一下这个小头戴K404(?_?) 此次试听AKG耳机,给我的感受是,大品牌耳机的设计、做工的精良,均衡的声音表现,虽然这只是AKG众多耳机中的一款,但是可以看出并不是为了填充产品线,而粗制滥造的耳机,其中是融入了设计者的智慧,并且用心设计制造的一款耳机。这点是国产耳机急需要学习的。 最后还是感谢泡泡网耳机频道的编辑,给予我这次难得试听机会,让我有机会感受到世界四大品牌之一的AKG耳机带来的不同的声音感受,衷心希望音频频道能够再接再厉,为广大音乐爱好者、耳机爱好者带来更多、更好、更专业的耳机评测,使广大网友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耳机产品(*^◎^*)
/
本文档为【【推荐】数码单反入门教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